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两种桉树与厚荚相思混交的生长效应研究



全 文 :广 东 林 业 科 技
1999年第 15卷第 3期
两种桉树与厚荚相思混交的生长效应研究
肖文光 王尚明 陈 孝 陈敬活 陈 悦 康尚福 林家义
李尚火昆 张晓星 陈 景 蔡越清 廖泽义 林建伟
(雷州林业局 遂溪 524348)
摘要 对尾叶桉和雷林 1号桉与厚荚相思的两种混交方式混交林的生长 、抗风力进行了
研究 ,结果表明:以桉树为主要目的树种的混交林 ,所选用桉树的生长量大于相思时 ,其增产效
应显著 ,尾叶桉与厚荚相思带状混交能明显提高尾叶桉的生长量 ,以 4行带效果最好 ,适宜在
风害不严重的地区采用。尾叶桉与厚荚相思行间混交能降低厚荚相思的风害率并能明显增加
混交林单位面积的木材产量 ,在沿海台风多发地区是有推广价值的一种混交方式。
关键词 桉树 厚荚相思 混交林 抗风力 效应
桉属树种(Eucalyptus spp.)是我国南方纸浆材专用林的主要造林树种。桉树纯林因多代
连作导致林地地力明显衰退的问题 ,已引起重视[ 1] ,从耕作制度 、施肥制度 、甚至研制桉树专
用肥料以减缓地力衰退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2~ 4] 。
相思属树种(Acacia spp.)属含羞草科(Mimosaceae),具有根瘤 ,可起固氮改土作用 。对广
西桉树林分的一些调查认为 ,桉树与相思类树种混交的林地 ,土壤肥力比桉树纯林高[ 5] ,与台
湾相思混交的柠檬桉 ,其高 、径 、冠幅生长均比同一小班的柠檬桉纯林有较大提高[ 6] ,并建议
采用带状混交的方式。在引自澳大利亚的 9个热带相思树种中 ,厚荚相思(又称粗果相思)
(Acacia crassicarpa)生长量最大[ 7 ,8] ,近年的测试表明 ,该树种的木材也能作商用纸浆材 。本
试验采用雷州林业局选育的在生产上主要推广的优良树种雷林 1号桉(E.leizhouensis No.1)
和尾叶桉(E.urophyl la)与厚荚相思进行混交试验 ,以探讨不同混交方式混交林的生长效应 ,
探索适宜于雷州地区生长的混交林方式 。
1 试验地的自然条件
尾叶桉与厚荚相思的两种混交方式试验设在纪家林场草律林队;雷林 1号桉与厚荚相思
的两种混交方式试验设在龙门林场大坑林队 。试验地位于 20°16′~ 21°55′N , 109°38′~ 110°
35′E;地形平坦 ,海拔 10 ~ 20 m 。纪家试验点土壤为浅海沉积物发育的砖红壤 ,龙门试验点为
玄武岩发育的石砾性砖红壤 ,均属 Ⅱ类立地;年平均温度 23.5℃,最高温 7月 ,平均温 29℃,极
端最高温 36.5℃,最低温1月 ,平均温 14.1℃,极端最低温 2.3℃;年均降水量 1 787.5 mm ,干
湿季明显 ,5 ~ 9月为雨季 ,降水量占全年 80%;年均蒸发量 1 710.5 mm ,年相对湿度 80%左
右;6 ~ 10月为台风季节 ,每年受台风或热带风暴袭击 2 ~ 3次 ,风力在 9 ~ 10级 ,阵风 11级 ,
最大风力可达 12级以上 。
2 材料与方法
2.1 参试材料
尾叶桉(MLA无性系)为扦插苗 ,苗木由雷州林业局林科所提供;雷林 1号桉为实生苗 ,育
—9—
苗种子采自雷林 1号桉实生林的优势木;厚荚相思为实生苗 ,种子由本局提供。
2.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了两种桉树与厚荚相思的行间混交林 、带状混交林及桉树纯林 3种处理 ,两种混
交方式均在同一小班分别进行 。纪家试验点尾叶桉与厚荚相思带状混交每带 6行;龙门试验
点雷林 1号桉与厚荚相思带状混交每带 8行。行间混交 6行(8行)桉树 、3行(4行)相思 ,即
在宽行距中间植 1行相思 ,设相同行数的桉树纯林为对照。带状混交的厚荚相思 、尾叶桉和行
间混交的尾叶桉的株行距均为 1.66 m×1 m×3 m(株距×窄行距×宽行距);带状混交的雷林
1号桉 、厚荚相思和行间混交的雷林 1号桉株行距为 1.5 m×1.33 m×2.66 m ;行间混交的厚
荚相思是在宽行间按 2 m 株距栽植;桉树纯林株行距与带状 、行间混交的桉树相同。按顺序交
互排列 ,3次重复 ,每重复小区面积 0.133 ~ 0.210 hm2 。
2.3 营林措施
厚荚相思用营养袋育苗 ,造林苗高约为 40 cm ,两种桉树均用塑料管育苗 ,苗高 20 ~ 30
cm;造林措施按雷州林业局造林常规∶机械全垦后开沟 30 cm或开40 cm×30 cm 大穴 ,施基肥
滤泥 5 kg+P 250 g ,造林后 3个月及次年 6月份两次追肥 ,每株共追 K 、N各 100 g ,植后不作
抚育 。
2.4 生长调查及数据整理
各处理各重复小区中设面积 0.066 hm2 的固定标准地 ,行间混交小区及带状混交的厚荚
相思小区 ,标准地内每木调查胸径 ,测量 5株平均木树高;带状混交的桉树小区及行间混交的
桉树纯林对照区 ,分行每木调查胸径及 3株平均木的树高 。以每木调查的胸径数据计算标准
地或标准地内各行的平均胸径 ,以平均木的平均树高代表林分或各行平均高;以实测高 、径计
算每株标准木的单株材积 ,并依此计算林分或各行的平均单株材积 。单株材积用雷州林业局
的经验公式 V=1/4πD 2(H +3)×0.4计算 。
为避免混交的边缘效应 ,带状混交中以桉树带的中间 2行 ,行间混交中以桉树对照区内距
离混交带最远的 2行的平均生长量 ,代表桉树纯林的生长量。行间及处理间的生长差异作 t
检验 。
以 1年生时受 9303号强热带风暴 , 4年生时受 9615号强台风(风力 12级以上)袭击的风
害率 ,分别代表幼林期与成林期的抗风能力。于台风后风害木清理前 ,在各试验点每小区的固
定标准地中 ,每木调查 ,记录风折 、风倒株数 ,以风害株数占标准地株数计算风害率。
3 结果与分析
3.1 混交林树种间的生长差异
两试验点桉树和厚荚相思混交 6年生的生长表现见表 1。无论行间或带状混交林 ,尾叶
桉树高生长均大于厚荚相思 ,达极显著差异 ,且以行间混交差异更大 ,而胸径生长则略小于厚
荚相思 ,但差异不显著;雷林 1号桉在两种混交方式中 ,高 、径生长小于厚荚相思 ,达极显著差
异。可见 ,尾叶桉有较强的竞争力 ,能够在混交林中保持主要树种的优势地位 ,在行间混交林
中 ,尾叶桉树冠构成的上层林冠和厚荚相思树冠构成的下层林冠层次明显 ,而雷林 1号桉竞争
力不及厚荚相思 ,在行间混交带中处于被压地位。
—10—
表 1 桉树与厚荚相思混交林 6年生的生长表现
试验点 混交方式 树 种
树 高(m)
平均值 标准差 t 值
胸 径(cm)
平均值 标准差 t值




带状 尾 叶 桉厚荚相思
15.97
13.80
1.8294
3.0912 3.55***
10.98
11.20
1.7809
3.6660 0.22   
行间 尾 叶 桉厚荚相思
16.14
11.80
1.0020
1.3924 4.34***
9.98
10.30
0.6450
2.0085 0.32   




带状 雷林 1号桉厚荚相思
11.14
12.70
1.6892
3.0819 1.56** 
7.41
11.60
1.1260
4.3539 4.19***
行间 雷林 1号桉厚荚相思
12.00
14.90
2.1257
1.7184 2.90***
6.57
12.10
0.7704
3.5453 5.53***
  注∶**表示α0.01极显著差异 , ***表示α0.0 01极显著差异。
3.2 带状混交中桉树带内不同行间的生长差异
对带状混交中桉树带内不同行间各生长量作方差分析 ,结果(表 2)表明:两种桉树各生长
量区组间及行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尾叶桉差异程度比雷林 1号桉大 。从 t 检验的结果
(表 3)看出:尾叶桉的第 1 ,6行(即混交带的边行)的树高 、胸径 、单株材积的生长均极显著地
大于第 3 ,4行(即混交带的中间 2行)的 ,这一结果与图 1中的弧形曲线一致 。表明带状混交
方式 ,当厚荚相思生长差于尾叶桉时 ,尾叶桉的边缘效应明显 ,这是受隔离带相思树改土作用
的良性影响所致 。而雷林 1号桉以第 8行生长较好 ,其树高 、胸径 、单株材积均显著或极显著
地大于第 3 , 5 ,7 行(见表 3),从图 2中可看出 ,行间生长量变化波动较大 ,有双号行大于单号
行的趋势 。
表 2 桉树带内不同行间生长的方差分析
树 种 变异来源 自由度
树 高
均方 F 值
胸 径
均方 F 值
单株材积
均方 F 值
尾叶桉 区组间行 间
2
5
24.4941
7.1643
12.17***
3.56** 
8.1350
21.8649
8.81***
23.67***
27.8574
50.8953
10.52***
19.22***
雷林 1 号桉 区组间行 间
2
7
3.5346
6.2898
1.45   
2.59*  
4.8201
2.4677
4.78*  
2.44*  
3.8416
2.0346
4.27*  
2.26*  
  注∶*为α0.05显著差异 , **为α0.01极显著差异 , ***为α0.001极显著差异。
图 1 带状混交的尾叶桉         图 2 带状混交的雷林 1号桉
  带内行间的生长变化            带内行间的生长变化
—11—
表 3 带状混交桉树带内不同行间生长的 t 检验结果




距离
相思
带的
行数
树 高(m)
均值 差异程度
胸 径(cm)
均值 差异程度
单株材积(m3)
均值 差异程度
1 1 17.10 a A 12.66 a A 0.1033 a A
尾 2 2 16.12 abc AB 11.28 b B 0.0767 b B
叶 3 3 15.00 c B 9.07 d D 0.0485 c C
桉 4 3 15.06 c B 9.71 cd CD 0.0562 c BC
5 2 15.69 bc AB 10.30 c BC 0.0633 bc BC
6 1 16.88 ab A 12.86 a A 0.1039 a A
1 1 11.20 abc AB 7.45 abc AB 0.0273 ab AB
雷 2 2 12.13 a A 7.61 ab AB 0.0278 ab AB
林 3 3 10.18 bc B 6.94 bc AB 0.0203 b AB
1 4 4 11.52 abc AB 7.57 abc AB 0.0267 ab AB
号 5 4 10.26 bc AB 6.64 c B 0.0189 b B
桉 6 3 11.63 ab AB 8.01 a AB 0.0299 a AB
7 2 10.03 c B 6.90 bc AB 0.0202 b AB
8 1 12.03 a AB 8.12 a A 0.0316 a A
注:差异程度大写字母为α0.01水平 ,小写字母为α0.0 5水平 , 字母相同的表示在该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下同。
3.3 不同混交方式对桉树生长的影响
以带状混交的桉树对照区中间 2行的生长量作对照 ,与行间混交 、4行带状混交 、6行带状
混交及 8行带状混交的生长量比较见表 4。树高生长快于厚荚相思的尾叶桉 ,几种方式混交
均能显著地提高其生长量 ,4行及 6行带状混交的胸径 、单株材积极显著地大于对照和行间混
交的 ,树高极显著地大于对照的 ,表明带状混交显著地促进胸径及材积生长;行间混交尾叶桉
胸径及材积生长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表明行间混交的效果不明显 。生长量比厚荚相思小的
雷林 1号桉 ,各种混交林树高生长量均比对照纯林有所提高 ,其中行间混交提高幅度较大 ,但
差异仍不显著;3种带状混交的胸径 、单株材积生长量均大于对照 ,但差异不显著;行间混交胸
径生长量显著小于各种带状混交 ,比对照小 ,但差异不显著。行间混交高生长量虽较高 ,但胸
径生长量较小 ,使单株材积反而低于对照水平 。
表 4 两种桉树在几种不同混交方式中的生长量比较
树种 混交方式
树 高(m)
生长量 百分比(%) 差异程度
胸 径(cm)
生长量 百分比(%) 差异程度
单株材积(m3)
生长量 百分比(%) 差异程度
尾 对 照 14.35 100 b B 9.72 100 c B 0.05469 100 c B
叶 4 行带状混交 16.45 129 a A 11.77 121 a A 0.08683 159 a A
桉 6 行带状混交 15.97 111 a A 10.98 113 b A 0.07536 138 b A
行间混交 16.14 112 a A 9.98 103 c B 0.06036 110 c B
雷 对 照 10.89 100 a A 7.10 100 ab AB 0.02286 100 ab A
林 4 行带状混交 11.39 105 a A 7.54 106 a A 0.02696 118 a A
1 6 行带状混交 11.31 104 a A 7.54 106 a A 0.02661 116 ab A
号 8 行带状混交 11.14 102 a A 7.41 104 a A 0.02543 111 ab A
桉 行间混交 12.00 110 a A 6.57 93 b B 0.02089 91 b A
—12—
3.4 混交林抗风力分析
从两种桉树与厚荚相思的混交幼林期(遇 9303热带风暴)与成林期(遇 9615强台风)受台
风影响的风害率(见表 5)看到 ,在当地选育的这两种桉树 ,抗风力均较强 ,两次较大的风灾中
风害率都在 5%以下 ,幼林期的风害率比成林期稍高 。厚荚相思抗风力弱 ,风害率甚至高达
40%以上 。在两种混交方式中 ,行间混交能大大减轻厚荚相思的风害程度 ,在生长量远大于厚
荚相思的尾叶桉的庇护下 ,即使受 50年一遇的 12级以上(9615号)台风袭击 ,其风害率也不
到1%,而在同一林地的带状混交厚荚相思带 ,风害率高达 43.36%。而以生长量小于厚荚相
思的雷林 1号桉作行间混交树种 ,其对相思的庇护作用较小 。
表 5 不同混交方式的风害情况
试验点 混交方式 树 种
幼林期风害率(%)
风折 风倒 合计
成林期风害率(%)
风折 风倒 合计




带状 尾 叶 桉厚荚相思
0.00
4.50
3.37
9.10
3.37
13.60
0.78
34.69
0.78
8.67
1.56
43.36
行间 尾 叶 桉厚荚相思
0.00
1.62
0.66
0.81
0.66
2.43
0.75
0.00
1.50
0.80
2.25
0.80
纯 林 尾 叶 桉 0.40 3.20 3.60




带状 雷林 1号桉厚荚相思
0.94
4.90
3.77
19.50
4.71
24.40
0.00
16.02
1.52
9.94
1.52
25.96
行间 雷林 1号桉厚荚相思
0.00
1.85
1.80
14.20
1.80
16.05
0.79
4.81
0.79
6.73
1.58
11.54
纯 林 雷林 1号桉 0.00 1.43 1.43
4 结论与讨论
4.1 与相思混交的桉属树种选择
桉树与厚荚相思混交 ,既有因相思对土壤的改良而促进桉树生长的正效应 ,也存在树种间
的竞争影响桉树生长的负效应 ,两种效应的转化取决于混交树种的高生长潜力和混交方式 。
本试验中尾叶桉高生长优于厚荚相思 ,两树种混交能构成以强阳性的尾叶桉为上层林冠 ,较耐
荫的厚荚相思居于下层的协调的复层林 ,尾叶桉的高 、径 、单株材积均比对照的纯林大 ,尤以 4
行带状混交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 ,是一种合理的树种搭配;雷林 1号桉高生长比相思小 ,与厚
荚相思作行间混交时 ,处于被压地位 ,尽管竞争作用能促使其高生长有所提高 ,但胸径生长量
下降 ,单株材积反而减少 ,带状混交时 ,桉树的高 、径 、单株材积生长量略有增加 ,但差异不显
著。可见雷林 1号桉与厚荚相思作带状混交不是理想的树种搭配。营造混交林时必须选用生
长量显著大于相思树种的桉属树种 ,才能构成桉树占优势的稳定的复层林相 ,发挥混交的促进
作用 。
4.2 混交方式的评价
适宜的混交方式应是目的树种正向效应大 、造林成本低 、作业方便易于掌握 ,在台风多发
的地区还必须考虑混交林的抗风能力。祁述雄(1989)认为带状混交可以起到缓和种间竞争的
作用[ 6] 。本试验结果与这种看法一致 ,与相思带状混交对两种桉树的高 、径生长均有促进作
用 ,以尾叶桉的 4行带状混交的效果更显著 ,而且操作简单 ,施工方便。但厚荚相思抗风力较
差 ,带状混交未能提高其抗风能力 ,在强台风袭击下损失较大 ,只宜在风害不严重的地区采用;
厚荚相思与尾叶桉行间混交能显著提高尾叶桉的高生长 ,尽管未能显著提高胸径和单株材积
生长量 ,但这种混交方式是在桉树的宽行间加种厚荚相思 ,混交不减少桉树的株数 ,而是增加
了相当于桉树株数 41.7%的相思 ,单位面积出材量得到较大提高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混交
—13—
方式能明显降低厚荚相思的风害率 ,在沿海风害频繁地区具有推广价值。厚荚相思与雷林 1
号桉的行间混交 ,雷林 1号桉胸径与材积均比其纯林减少 ,而居于上层的厚荚相思浓密的树
冠 ,完全暴露在强台风之下 ,损失也很大 。故这两个树种搭配的行间混交不宜推广。可考虑采
用先种桉树次年再种相思等措施改进 ,以保障桉树居于林冠上层 ,其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1 林书蓉 , 廖观荣 ,李淑仪等.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土壤.见曾天勋主编.雷州短轮伐期桉树生态系统研究.北
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5 , 1 ~ 12
2 黄锦龙 , 刘有美 ,林松煜等.雷州林业局混农林经营的生态效益研究.见曾天勋主编.雷州短轮伐期桉树生
态系统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5 , 208 ~ 218
3 徐永荣 , 刘有美 ,曾天勋等.雷林 1 号桉营养平衡与施肥研究.见曾天勋主编.雷州短轮伐期桉树生态系统
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5 , 129~ 139
4 罗云裳 , 黄锦龙 ,谢正生等.短轮伐期桉树施用城市污泥复合肥的效益分析.见曾天勋主编.雷州短轮伐期
桉树生态系统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5 , 155 ~ 165
5 储建中.桉树混交林效益的调查研究.见广西林学会桉树专业委员会编.广西桉树论文集.1990 , 192 ~ 240
6 祁述雄主编.中国桉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9 , 176~ 177
7 杨民权.热带相思在华南地区的引种及适应性探讨.澳大利亚树种在中国的栽培和利用国际研讨会论文
集.广州 , 1988 , 149 ~ 157
8 白嘉雨.建立“澳大利亚阔叶树种引种与栽培试验”项目的意义及其进展.澳大利亚树种在中国的栽培和利
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广州 , 1988 , 5 ~ 10
RESEARCH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EUCALYPTS
MIXED WITH ACACIA CRASSICARPA
Xiao Wenguang Wang Shangming Chen Xiao Chen Jinghuo Chen Yue
Kang Shangfu Lin Jiayi Li Shangkun Zhang Xiaoxing Chen Jing
Cai Yueqing Liao Zeyi Lin Jianwei
(Leizhou Forest ry Bureau , Suixi , 524348)
Abstract The g row th performance and w ind resistance of 2 kinds of eucalypts(Eucalyp-
tus urophylla and E .leizhouensis No.1)mixed w ith Acacia crassicarpa has been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minent grow th increment w as gained only while the high g row th of the
objective eucalypt speci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cacia i t mixed w ith.The E .urophy lla and
A .crassicarpa mix ture by strip can increase the increment of E.urophyl la g reat ly , and the
best width is 4 line.It is sui table for the less wind-injury area.E .urophy lla and A .crassi-
carpa inter-row mixed forest can reduce the w ind injury rate and can increase the wood yield too.
It is suitable for the typhoon area.
Key words eucalypts , Acacia crassicarpa , mixed forest , w ind resistance , effect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