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The Infection from Growth Base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Bryum Community
SUN J un-f eng1 , Y ANG J iang-shan2 , CHEN Qi-bing 3 , XIONG Ze-ping4
(1.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 Chengdu 610041 , China; 2.Barenbrug China , Beijing 100089 , China;
3.Sichuan Ag ricultural University , Yaan 625014 , Sichuan , China; 4.Wangjianglou Park , Chengdu 610021 , China)
Abstract:The survival rate of gametophyte on vegetable garden soil and river sand is higher significant-
ly than the clay , but the survival rat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vegetable garden soil and the river sand is
not significant.
Key words:basis;Bryum ;cultivate
·研究简报·
基质和遮阴对真藓群落栽培成活率的影响研究初报
孙俊峰1 , 杨江山2 , 陈其兵3 , 熊泽平4
(1.西南民族大学 , 成都 610041; 2.百绿集团 , 北京 100025;
3.四川农业大学 , 四川 雅安 625014; 4.成都市望江楼公园 , 成都 610021)
摘要:真藓群落配子体在菜园土 、河沙基质上的最终成活率显著高于黏土 , 河沙相对于菜园土能够更长时间保持
80%以上的成活率 ,可以作为配子体移栽初期良好的保护性载体;菜园土对维持配子体成活的作用较平稳。
关键词:基质;真藓;栽培
中图分类号:Q949.3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50(2006)01-0123-02
苔藓植物(Bryophytes)能够在一定的生长栽培
基质上形成紧密丛集的覆盖层 ,取得类似于草坪的
观赏效果[ 1 ,2] ,配子体在栽培初期的成活率是人工
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3] 。试验以盆地内最为
常见的真藓属(Bryum)植物作为研究对象 ,从栽培
基质和遮阴入手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苔藓植物在
不同栽培条件下的配子体成活情况 。
1 试验内容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成都市郊合作镇品种比较试验基地
内 ,地理坐标为北纬 30°49,东经 103°53,海拔高度
为505.9 m ,年平均气温为 15.8 ℃,最冷月平均气
温为 5.2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 25.2 ℃,极端最低
温度为-3.3 ℃,极端最高温度为 39.9 ℃,年平均
相对湿度 83%,无霜期 290 d ,全年大于等于 0 ℃积
温为 5789.9 ℃,大于等于 5 ℃积温为 5570.6 ℃;年
平均日照百分率 23%~ 30%,日照时数 1017 ~ 1345
h ,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 336 ~ 380 kJ/cm2 。
1.2 试验材料
采用常见的真藓属植物真藓和丛生真藓作为试
验对象 ,采用资源圃内人工满铺栽培两年以上 ,旺盛
生长一年以上盖度超过 80%的真藓群落 ,主要由真
藓(Bryum argenteum)、丛生真藓(B .caespi ticum)
组成[ 2] 。
1.3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有栽培基质(JZ)、遮阴强
度(ZY)两个因素 ,各具 JZ =(菜园土 、黏土 、河沙)3
水平 、ZY =(全光照 、遮阴 35%、遮阴 50%、遮阴
70%)4水平 ,共 12 个处理 ,每个处理重复 3 次 ,互
相作为对照。每个小区 1 m×1 m ,共 36个小区 ,小
区间保护行宽 0.6 m 以上 ,重复区组间隔 1.0 m 以
上 ,试验地总面积 80 m2 。试验选择在春季(3 月 5
日)撒播配子体 ,观测记录其生长繁殖和群落拓展相
第 24 卷 第 1 期
2006 年 3 月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Ag ricultural University
Vol.24 No.1
Mar.2006
收稿日期:2005-10-14
基金项目:百绿集团四川代表处西部风景区植被恢复项目。
DOI :10.16036/j.issn.1000-2650.2006.01.028
关的指标 。
1.4 观测指标
1.4.1 配子体成活率
从撒播后的第二天开始观测 ,每天观测记录 1
次 ,观测时间选择在早上或傍晚 ,避免遮光处理下的
配子体因受到阳光直射造成已开始萌发的配子体死
亡。配子体碎片全株丧失绿色视为死亡。以 100
cm2 样方在小区内随机测量 3 ~ 5次 ,观测并记录样
方内苔藓植物茎叶体平均成活数 ,直至小区内全部
存活配子体观测到新枝萌发后结束 。配子体成活率
=(1-d/D)×100%,式中 d 为死亡配子体数 , D
为观测配子体总数。
2 试验结果
经过从3月 5日到 4月18日连续 45 d的观测 ,
对栽培基质C(菜园土)、N(黏土)、H(河沙)在不同
遮阴处理下每天的观测结果分别取平均值(图 1),
可以发现不同栽培基质上的配子体成活率都有随时
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的趋势 ,不同栽培基质最后一
次观测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 :LC=69.6%, LN =
51.5%, LH =66.1%。 LC 和 LH 分别比 L N 高出
18.1%和 14.6%,分别为 LN 的 1.35倍和 1.28倍
(见表 1)。
从表 2和表 3可以看出:基质 C与基质 N 间的
差异表现显著 ,基质 H 与基质 N 间的差异表现显
著 ,但基质 C与基质 H 之间差异不明显。河沙与菜
园土维持配子体成活的作用较黏土更突出 ,而且河
图 1 不同栽培基质平均成活率变化曲线
Fig 1 The influence of grow th basis on
the average surviv al percentag e
注:C=菜园土 , N=黏土 ,H=河沙(下同)。
表 1 最后一次观测成活率
Table 1 The percentage of the gametal body in the last observ ation
%
重复
Repetitions
C
1 2 3 4
N
1 2 3 4
H
1 2 3 4
1 39.67 61.11 80.56 85.56 36.67 47.22 58.89 51.11 48.33 75.56 70.00 67.22
2 44.67 70.56 91.11 84.11 46.67 55.00 66.11 61.67 54.44 68.33 77.20 64.44
3 49.67 59.44 84.44 87.22 38.44 51.67 45.56 58.33 42.22 76.67 68.89 79.44
平均
Average 44.7 63.7 85.4 85.6 40.6 51.3 56.9 57.0 48.3 73.5 72.0 70.4
注:C=菜园土 , N=黏土 ,H=河沙;1=全光照 , 2=35%遮阴 , 3=50%遮阴 , 4=70%遮阴(下同)。
表 2 配子体成活率方差分析
Table 2 Test of effects for the survival
percentage of the gametal body
变异来源
S ou rce
平方和
S
自由度
d f
均方和
MS
F 值 P值
遮阴(ZY) 4274.571 3 1424.857 41.175** 0.000
基质(JZ) 2265.786 2 1132.893 32.738** 0.000
遮阴×基质
Zy×JZ 1017.977 6 169.663 4.903** 0.002
误差 Error 830.521 24 34.605
总变异 Total 8388.855 35
沙相对于菜园土能够更长时间保持 80%以上的成
活率 ,可以作为配子体移栽初期(0 ~ 40 d)良好的保
护性载体;菜园土对维持配子体成活的作用较平稳 ,
而且当遮光度达到 50%以上时 ,其配子体死亡率随
时间下降更加缓慢 ,并在最后一次观测实现了较高
(85.4%)的成活率。
表 3 配子体最终成活率多重比较(LSD 法)
Table 3 Pairwise comparisons fo r the survival
percentage of the gametal body(LSD)
基质
Growth basis
H N C
C 3.782 18.398(*) 1.0000
N 14.617(*) 1.0000
H 1.0000
*:a=0.05。
参考文献:
[ 1] 吴鹏程.苔藓植物生物学[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8.
[ 2] 胡人亮.苔藓植物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87.
[ 3] 汪 庆 , 张光宁 , 贺善安.苔藓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前景[ J] .
中国园林 , 1999 , 15(6):25-26.
Wang Q , Zhang G N , He S A.The foreground of the application
in landscape garden of bryophytes[ 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
tecture , 1999 , 15(6):25-26.
(本文审稿:刘 军)
124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第 24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