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尾叶按造林密度研究 ’
陈 少 雄
(林业 部按树研究开发中心 甚江 52 40 2 2
摘 要 本文通过时地处 亚热带南端的雷州 半岛弓年生尾叶按 (E u c l a y ptu su r o ph y且 a
S
.
T
.
Bl ak e )3 种不同造林密度 :① 2 9 0 0株 / h m’ 、 ② 6 16 6株 / h mZ 和③ 12 2袜 / h m“ 的林分
中 , 密度与胸径 、 优势 高 、 冠 幅 、 形数 、 单株材 积和蓄积等相 关关系的详细分析 , 得 出 了尾
叶按密度作用规律和 8个相 关模型 。 其 中 , 密度对胸径的影响最敏感 , 不但影响胸 径的 大 小 ,
而且影响胸径的分布 ; 同时这种影响 还波及到形数 、 冠 幅 、 单抹材积和蓄积 ; 密度对优势 高
的影响不显著 。 同时经过经 济效 益分析 , 得 出 了最佳初植密度和最 佳采伐年龄 。
关键词 尾叶按 密度 胸径 蓄积 经 济效益
在华南地区营造短周期工业用材林是近年来提出的林业发展新方向 。 尾叶按 ( E u ca ly tP -
u s u r o p il y l l a S
.
T
.
B l a k e )就是其中最主要的按树树种之一 。 尾 叶按轮伐期短 ( 5~ 7 a ) ,
生长速度快 , 林分郁闭早 , 对尾叶按的造林密度进行研究十分重要 。 过去 , 人们对中国南方
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的杉木 ( C u n n in hg a m i a l a n e e o l a t a H o o k . ) 造林密度间题有过一系列
的研究 , 且得出了很多科学结论 〔 ’ 〕〔2 〕; 按树造林密度研究在澳大利亚 、 巴西 、 南非和新西
兰 等国家较早就有研究 , 视不同经营 目的的造林密度在 1 3 3。株 / h m Z ~ 2 5卯 株 / h m 名〔 3」;
印度和美国近年来也研究按树人工林作为水土保持林的密度问题〔` 〕〔` 〕〔“ 〕 , 在 中 国 , 按树
栽培起步晚 , 1 9 5。年 以后首先在雷州半岛出现有规模种植 , 1 9 8 0年以后开始大规模发展按树
人工林 , 特别是近几年发展更快 。 但对按树栽植密度的研究只限于较早的几个按树品种 , 这
些老 品种在逐年淘汰 , 如柠檬按 ( E u c a l y p t u s c i t r i o d o r a H o o k . ) 、 窿缘按 ( E . e x s e r t a
F
.
M e ul l
.
)和其它按树〔 7 〕, 尾叶按是八十年代初期才崛起的新品种 , 19 9。 年开始大规模造
林 , 对尾叶按造林密度的研究尚少见报道 。
尾叶按人工林群体结构 , 在时间系列上的空间构造 , 即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 的外 貌演
变 , 以及林分内部的个体分化 , 稀疏动态等都是很重要的间题 , 本文主要研究组成群体结构
的主体一一林分密度及其作用规律 、 林木直径 、 优势树高 , 林冠等方面进行研 究 。
试验地概况
尾叶按密度试验地设在雷州半岛的纪家林场 , 即2 1 0 50 / N , 1 10 0 3。 ` E , 土壤 为 浅 海沉
. 本文为 国家 ,’ \ 五 ” 攻关课题 “ 按树纸装材优化栽培模式 ” 的部分内容 。
本文承蒙中国林科 院林研所盛炜形研 究员 , 按树中心杨 民胜 、 王 宝生和王观 明三位 高级
工程 师的共同审阅 , 谨此致谢 , 外业工作还得到 罗建 中、 罗林 文和广 东雷州林业局林科所 刘
朝 等人的 大 力支特 , 在此一并致谢 。
2 0
积物砖红性黄红色土 , 属该地区较好的土类。 年平均气温 23 . 5℃ , 最热月为 7月 , 平均气温
2 5
。
9℃ , 最冷 月为 i 月 , 平均气温 1 5 . 2℃ ,年降雨量 i s s s m m , 5~ g 为雨季 , 降雨量在 1 50 0 m m
左 右 , 占全年降雨量的 8 。%左右 , 功月至次年 4月为早季 , 降雨 2 69 m m ,年蒸发量 17 6 2 . 9m m ,
年相对湿度 80 . 4% 。
试验地用 单桦犁全垦 , 深度 3 c0 m 以上 。 造林前向种植沟底下基肥 , 肥料以滤泥 、绿肥 、
按 叶 、 牛栏肥等有机肥为 主 , 施 肥 量 为 : 有 机 肥 g 0 0 0 k g / h m ’ , P肥 g o o k g / h m ’ , K肥
2 5 o k g / h m
么和 15 o k g / 五m 艺的N肥 。 设 3种造林密度 , 3次重 复 , 完全随机区组排列 , 每小区
面积 o . s 3h m Z , 造林地平坦 。 3种设计密度为 . 行距 x 株距① 3m x i . 3m ( 2 5 0 0株 / h m Z ) ,
② 3m x Zm ( 16 6 6株 / h m 盆 ) , ③ s m x 3m ( U l l株 / h m 名 ) 1 9 9 0年 4月造林 , 第 2年机耕抚
育 1次 , 追肥 1次 。
试验结果与分析
密度与胸径的关系
密度与胸径的关系密切 。 5年生的尾叶按 3种造林密度的林分胸径均服从韦布 ( W e 宜b lu l )
分布 [ 7 〕。
f ( x ) = e / b . [ ( x 一 a ) / b 〕( 亡一 ’ ) . E X P { 一 [ ( x 一 a ) / b 〕“ 卜 · · · · · · · · · · · · · · … … ( z )
裹 1 3种密度的韦布分布拟合参数表
密 度
① ② ③
参 a 5 5 5
7
。
3 3
2
。
14
9
。
19
2
。
5 9
10
。
9
2
。
8 7
卡平方统计量
X l ( 0
。
0 5 )
3
1 1
。
。
8 7
0 7
10
。
4 3
1 2
。
5 9
6
。
3 5
1 4
。
0 7
特 平均胸径 1 . 5 13 . 2 .14 0 8
征 偏 度 0 . 2 4 0 . 0 7 一 0 。 1 1
数 峭 度 一 O。 45 一 0 . 28 一 O。 2
韦布分布的偏度表明直径概率分布偏斜方向与偏斜程度 。 从表 1中得知 , 密度①向左偏
斜最多 , 即向小径 阶方向偏斜最多 ; 密度②的偏斜较小 , 但仍向小径 阶方向偏斜 ; 密度③则
向大径阶方向偏斜 , 说明在密度③林分中 , 胸径大的林木较多 。 3种密度的韦布分布的消 度
都为负值 , 说明概率分布曲线较正态分布平坦 。 见图 1。
对造林密度与林分平均胸径进行回归分析 , 得出的回归方程式为 :
y 二 10 2
.
4 9 2 4 . x
一 “ ’ , 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式中 : x 为密度 ; y 为林分平均胸径
相关系数 R = 一 。 . 9 9 . 。
图 1
3种密度直 径韦布
分布图八渗à氰举
径阶 ( em)
密度与平均胸径的相关系数值较大 , 说明两者之间相关密切 , 相关系数为负值 , 表明两
者之间呈负相关 , 即平均胸径随密度 的减少而增加。 式 ( 2 ) 对目前各种密度按树人工林预
测平均胸径有较高的精度。
2
。
2 密度与冠幅的关系
2
。
2
。
1 胸径与冠幅的关系
在杉木林分中 , 胸径与冠幅为线性相关 〔 ’ 〕 。 5年生尾叶按的胸径与冠幅的关系也很密
切 , 作回归分析 。
Y = A + B .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式中 . Y为冠幅 , X为胸径 。
裹 2 3种密度脚径与冠粗回归系数裹
密 度
① ② ③
A 一 1。 6 1 18 3 1 一 d。 0 6 9 9 5 5 3 。 0 9 4 3 3 4
B O
。
4 7 7 4 4 9 0
。
5 1! 3 4 3 0
。
8 0 5 0 0 3
相关系数 R 0 . 91 . 0 . 8 9 . 0 .8 .6 .
二注 : 表示极显著相关 ( 以下同 ) 。
说明尾叶按胸径与冠幅亦为线性相关 , 相关极显著 。 林分中林木冠幅随胸径的增大而增
大 。
2
.
.2 2 密度与冠幅
平均胸径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 同时密度还影响林分直径分布 , 密度越大韦布分布
越偏向小径阶 , 另一方面 , 冠幅又随胸径的增加而增大 。 则林分中林木冠幅应随林分密度的
增大而减小 。 为进一步了解林分中冠幅 、 胸径和密度的关系 , 对三者进行回归分析 , 结果如 下 。
y = “ 。 63 38 + 。 . 5 4 9 4 . x : 一 6 . 0 4 6 .6 L N ( 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式中: y为径阶平均冠幅 , x : 为径阶 , x : 为林分密度 。
偏相关系数 R ( 盆 : ) = o 。 9 1二 , R ( x : ) = 一 0 . 5 5二 ,
复相关系数 R = 。 . 9 6二
从式 ( 4 ) 中得出 , 林木冠幅与林分密度和胸径之间的相关关系密切 , 即密度 与 胸径同
时对林木的冠幅产生 作用 , 冠幅与胸径为正相关 , 与林分密度为负相关 , 胸径偏相关系数的
绝对值大于密度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 , 说明冠幅与胸径 的关系更密切 , 即胸径比林 分密度对
林木树冠 的影响更大 。
2
.
3 密度与优势高的关系
一般来说 , 密度对树高的影响不显著 , 树高主要决定于立地条件 ( ’ ) 。 对尾叶按不同密度
各年的优势高进行方差分析 , 差异均不显著 , 且优势高平均值非常接近 。 3种密度 5年生时的
优势高平均值分别是 1 8 . 7m 、 1 8 . 9 m 和 1 8 . 8 m 。 尾叶按树高与胸径之间存在一种回归关系 ,
y = 1
。
4 07 63
. 二 。 : 。 ’ “ ’ ` , 其中 y为树高 , x 为胸径 。 从回归方程式中得 出 , 因密度对林木胸
径有显著影响 , 所以对树高必定也有一定影响 。 但由于林木树高一般难于控制 , 在林分结构
中都不作讨论 。
2
。
4 密度与形数的关系
林木形数与密度 、 立地条件 、 年龄等有关 , 同一密度的林分 , 其幼龄阶段由于胸径迅速
生长 , 特别是造林后 2 ~ 3年内 , 形数变化比较大 , 生长到 5年时已趋于稳定 。 对 5年生尾叶按
的形数作回归分析 , 得到 以下模型 ,
y = 0
。
4 3 3 2一 O。 0 0 4 7 . t l + 0 . ol O g . L N又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式中 : y为径阶形数 , x : 为径阶 , x : 为林分密度 ,
偏相关系数 R ( x : ) = 一 0 . 7 5二 , R ( x : ) = o 。 2 0 ,
复相关系数 R ( 3 ) = 亡. 7 8二
模 型 ( 5 ) 说明形数与胸径相关极显著 ,为负相关 , 形数随胸径 的增大而变小 , 形数与暗
度的关 系不显著 , 说明相 同胸径不 同密度的林木 , 其形数之间差异不显著 。 表明密度不直接
影响形数 , 而 是通过影响林分胸径 的大小和分布来影响形数的 。 密度越大 , 林分胸径越小 ,
且分布向小径阶偏斜 , 形数则越大 , 密度越小 , 胸径越大 , 且分布向大径阶偏斜 , 形数则越
小 。
2
.
5 密度与材积的关系
材积分单株带皮 、 去皮材积和单位面积带皮 、 去皮蓄积 。 密度与材积的关 系一向认为是
比较复杂 , 结论也较多 ( ’ ) 。
2
.
5
.
1 密度与单株材积的关系
对尾叶按单株带皮和去皮材积进行回归分析 , 得以下 2个方程 :
y
: = 一 。 . 1 5 3 7 + 0 . 01 4 9 . 1 : + o . OOS . L N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y : = 一 O 。 1 3 8 2 + O 。 01 32 . x : 十 O 。 O0 7 . L N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
式中 : y :为带皮材积 , y : 为去皮材积 , x : 为径阶 , x : 为密度 ,
偏相关系数 : R : ( 二 : ) 二 0。 9 5二 , R : ( x : ) = 0 . 1 9 , R : ( x : ) = 0 。 9 7二 , R : ( x : ) = 口。 1 7
复相关系数 : R : = O。 98 二 , R : 二 O。 9 7二
从模型 ( 6) 和 ( 7) 得出 : 单株材积与胸径相关显著 , 并随胸径的增加而增大 , 密度与单株
材积相关不显著 , 说明相 同胸径不同密度的林木 , 其单株材积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 和形数一
样 , 密度不直接影响单株材积 , 而是通过胸径来表现 。 密度越大 , 胸径越小 , 单株材积也越
小 , 密度越小 , 胸径越大 , 单株材积也越大 。
2
。
5
。
2 密度与蓄积的关系
单位面积蓄积主要由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株数组成 , 同时也受年龄因子的控制 。 尾叶按
5~ 7年的轮伐期 , 年 龄结构相对简单 。 对蓄积进行回归分析 , 得以下方程 :
y 二 一 61 . 5 + 。 . 0 40 6 . x l + 3 2 . 89 4. x 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
式中 y 为蓄积 , x 、为密度 , x : 为年龄 ,
偏相关系数 : R ( x : ) = 0 . 9 9带 . , R ( x : ) = O。 9 7二
复相关系数 : R 二 。 . 9 9 . 。
式 ( 7 ) 反应 了蓄积与密度和年龄的相关情况 ,是一种极紧密的二元线性相关关系 。 蓄积
。白月\日à彩恤
随密度和年龄的增大而增大 。 5年生时 3种密度
① 、 ② 、 ③的蓄积 ( 保存率为 87 % ) 分别是
2 0 4
.
9m
3
/ h m
Z 、 z 7 5
.
s m ” / h m
Z 和 z 4 2 . 2m ” /
h m “ ;树皮率分别是 8 3 . 8 % 、 91 。 2%和 8弓. 6% ;
去皮材积分别是 17 1 . 7m “ / h m Z 、 i 6 o . 3m “ /
h m
’ 和 1 2 1 . 8m a / h m ’ 。 3种密度的蓄积量差值
较大 , 密 度愈大 , 蓄积愈大 。 见图 2。
班带皮 一氰一 曰去皮… .氰
经济效益分析
成本投入的计算
1 1 1 1 1 66 2 50 0
密度 ( 株 / h m “ )
图 2 3种密度带皮去皮蓄积比较图
成本投入的计算是根据现有林分实际情况 ,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 一是营林成本 ,
二是木片生产投资。 尾叶按的木片生产 尚未开始 , 为了便于不同密度木片成本的比较 , 暂 以
其它按树木片成本 为依据 。 现将各密度计算结果 , 列于表 3 。
表 3 不同造林密度成本推算表 n n l
② ③
0 0 2 4 9
。
9 0 1 6 6
。
6 5
O
ùn.八UCó日én曰nU八Uùnn甘UO
林
苗木费
整地费
基肥费
植育肥栽抚追
间接费
小 计
3 7 5
。
9 0 0
。
7 5 0
。
2 0 8
。
8口-
3 0 0
。
6 5
。
2 6 7 8
。
7 5 0
·。
0 0
7 5 0
。
0 0
13 8
。
8 3
6 0
。
0 0
3 0 0
。
0 0
6 0
。
0 0
2 3 0 8
。
7 3
6 0 0
。
0 0
7 5 0
。
0 0
9 2
。
5 8
4 0
。
0 0
3 0 0
。
0 0
5 5
。
0 0
2 0 0 4
。
2 3
削 皮 费
切 材 费
长途运输费
短途运输费
港 口 费
小 计
1 5 2 2
。
5 0
5 05 0
。
0 0
5 3 32
。
8 0
5 2 2 3
。
9 9
9 09 0
。
0 0
7 21 1 9
。
29
4 5 9 3
。
0 0
1 4 7 4
。
5 0
4 97 8
。
1 5
2 35 6
。
31
84 8 6
。
1 0
24 9 03
.
4 2
5 5 5 3
,
0 0
3 5 8 2
。
5 0
3 7 8 3
。
1 2
.
1 7 9 0
。
5 3
6 4 4 8
。
5 0
1 7 5 4 8
。
6 5
木片生产投资
计 2 9 7 9 7 。 2 9 2 7 2 3 9 . 1 5 1 9 5 52 . 8 8
由表 3得知 , 营林成本和总成本都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 密度①营林成本和总成
本分别 比密度③多 6 73 . 7 元 , 即增加 3 3 . 6%和 10 2 4 4 . 4 1元 , 即增加 52 . 4% 。
3
.
2 收益的计算
尾 叶按主要利用目的是制浆造纸 , 而 目前中国的利用水平是切成木片后出口 , 其它剩余
物则作为薪柴。 以目前的利用水平 为依据 , 将各密度收入计算结果 , 列于表 4。
表 4 不同造林密度收入
木片收入
薪柴收入
8 4 8 4 0
。
0 0 7 92 0 3
。
6 0 6 0卫8 6
L
OO
15 3 6
。
7 5 1 3 1 8
。
5 0 10 6 6
。
5 0
合 计 8 6 3 7 6 。 7 5 8 0 52 2 。 10 6 1 2 52 。 5 0
由表 4 得知 , 总收入也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 密度① 比密度③的收入多 2 5 12 4 . 2 5元 , 即
增加 41 % 。
3
。
2
。
1
净现值
净现值的计算
( N P V )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 〕
n e -
N P V = 艺 一了丁一丁只; 一
+ 一 八 吸 1 宁 I ) `
` 一 U
式中
c , = 在周期 t内净现金流量
n 二 包括的年数
i = 贴现率
计算结果按大小排列 , 密度① 、 ② 、 ③的净现值分别为 3 1 18 0 . 14 元 / h m Z 、 2 9 4 43 . 71 元 /
h m 之
、 2 2 9 5 5
.
3 3元 / h m “ , 这与密度大小排列顺序正好一致 。
3
。
2
.
2 内部收益率的计算
内部收益率 ( i’ ) 按下列公式计算 〔“ 〕 ,
n艺 c t/ (
t
一
0
1+ i .) t= 。 式中定义同上
计算结果按大小排列 , 密度② 、 ③ 、
这与密度大小的排列顺序有些不同 ,
3
。
2
。
3 效益一成本比的计算
①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 10 9 . 1% 、 10 5 . 8% 、 10 4 . 5 % ,
但数值相差不大。 ( 以上数据都未排除税收的影响 。 )
效益一成本 比 ( B OR ) 的计算公式 〔’ 〕
n
B C R = 〔 艺 F , / ( I + i ) t〕 / 0 0
t一 1
式中
F
, = 周期 t内净现金流量
O
。 = 初始费用
i 二 贴现率
计算结果按大小排列 , 密度② 、 ③ 、 ①的效益一成本比分别为 40 . 3 、 3 9 . 3和 3 5 . 6 。 密度最大的
效益一成本比最小 , 但也不是密度最小的效益一成本比最大。 由于在计算初始费用 ( 0 。 ) 时 ,
没有包括购买林地的费用 , 而仅是整地的开支 , 得出来的效益一成本比都很高。
初植密度和采伐年龄的确定
初植密度的确定
根据不 同密度的出材量和经济效益分析的结果 , 评定最适宜 的初植密度 。 华南地区平均
气温高 , 雨量充沛 , 尾叶按生长速度快 , 适当密植对提高林分的蓄积有好处。 3 种 参试密度
中 , 以密度①的蓄积最大 , 净现值也最高 , 但同时投入也最大 , 效益却是最差的 , 密度③的
蓄积最小 , 净现值也最小 , 比最大者小 3 5。 7% , 同时投入也最少 , 但效益并不是最好的 , 密
度②的蓄积排第 2 , 净现值排第 2 , 仅比最大者小 5 . 9% , 投入排第 2 , 但效益为最佳 , 且有较
明显的优势 。 因此 , 密度②确定为最佳初植密度 。
4
.
2 采伐年龄的确定
采伐年龄 , 主要根据不同年龄的最佳密度时的出材量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来确定 。 根据
国家规定 , 尾叶按纸浆林的轮伐期为 5 ~ 7 a 。 本试验林林龄为 s a , 分 4 a 、 s a和 6 a3 种 年 龄来
计算 , 其中a4 和 a5 的出材和经济效益是 实际林分的情况 , 而 a6 的出材和经济效益是根据公式
( 8 ) 来推算的理论值 , 按常规 , 理论值比实际值约高 。
以 s a 为标准 , 净现值的大小顺序为 6 a ( 1 0 3 . 6姊 ) 、 s a ( i 口o % ) 、 4 a ( 8 6 . 9 % ) , 内部
收益率的大小顺序为 4 a ( 1 2 9。 2% ) 、 s a ( 1 0 0 % ) 、 6 a ( 8 0 . 3% ) , 效益成本比的大小顺序
为 6 a ( 1 0 3 . 5% ) 、 s a ( 1 0 0% ) 、 4 a ( 5 7 . 1% ) 。 综合 3个经济效益指标 , s a有较高的净现
值和效益成本比 , a6 的这两个指标虽约高于它 , 是理论值 , 实际值会小些 , 这里还没有考虑
物价上涨因素 , 且 a6 的内部收益率较低 , a4 的内部收益率虽高 , 但净现值和效益成本比都很
低 , 因此 ,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 , s a应为最佳的采伐年龄 。
衰 5 不同采伐年盼成本推算表 ( 元 / h m . )
年 龄
4 a s a 6 a
营 苗木费 2 4 9 . , 0 2 4 9 . 0 0 2 4 9。 , o
整地费 7 5 0 . 0 0 7 5 0 . 0 0 7 5 o . d o
林 基肥费 7 5 0 . 0 0 7 5 0 . 0 0 7 5 0 。 0 0
栽 植 13 8 . 8 3 1 3 8 . 83 13 8 。 8 3
投 抚 育 6 0 . 0 0 6 0一 0 0 6 0 . 0 0
追 肥 3 0 0。 0 0 3 0 0 。 -0 0 3 0 0 . 0 0
资 间接费 6 0 . 0 0 6 0。 0 0 6 0。 0 0
小 计 2 3 0 5 . 7 3 2 3 o a 。 7 3 2 3 0 8。 7 3
木 削 皮 费 3 4 4 2 . 4 9 4 3 9 5 . 0 0 5 0 3 7 . 5 0
片 切 材 费 3 6 9 3 . 5 0 4 7 1 4 . 5 0 5 4 58。 5 0
生 长途运输费 3 9 00 . 3 4 4 9 7 8 . 5 1 5 7 6 4 . 1 8
产 短途运输费 2 8 4 6 . 0 2 2 3 5 6。 5 1 2 7 2 5。 1 6
投 港 口 费 6 6 4 8 . 3 0 8 4 5 6。 1 0 9 5 2 5 . 3 0
资 小 计 1 9 5 5 0 . 6 4 2 4 9 3 . 。 ` 2 2 5 8 6 3 . 6 4
合 计 2 1 8 3 9 . 3 7 2 72 3 9 . 15 5 1 1 7 2 . 3 7
表 6 不同采伐年龄收入 ( 元 /h m Z )
木片收入
薪柴收入
合 计
6 2 0 5 0
。
8 0 7 9 2 0 3
。
6 0 9 1 7 0 2
。
8 0
1 0 3 2
。
7 5 1 3 1 8
。
5 0 1 5 2 6
。
2 5
6 3 0 8 3
。
5 5 8 0 52 2
。
1 0 9 3 2 2 9
。
0 5
表 7 不同采伐年盼经济效益统计表
净 现 值 (元 / h m Z )
内部收益率 (% )
效益成本比
2 5 5 7 7
。
9 2 2 9 4 4 3
。
7 1 3 0 5 0 9
。
1 5
1 4 1
。
0
3 5
。
1
1 0 9
。
l
4 0
。
3
8了。 6
4 1
。
7
5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 5年生尾叶按 3种不同造林密度的林分中各种相关关系的详细分析 , 认为密度对林
分中各主要因子胸径 、 冠幅 、 形数和蓄积等的影响都达极显著水平 。 其中 , 密度对胸径的影
响最为重要 , 通过这种影响又波及到形数 、 冠幅和单株材积 , 最后影响单位面积蓄积 。 密度
愈大 , 胸径愈小 , 且胸径分布向小径 阶偏斜 , 形数变大 , 单株材积变小 , 单 位 面 积蓄 积增
大 ; 密度愈小 , 胸径愈大 , 且胸径分布向大径 阶偏斜 , 形数变小 , 单株材 积变大 , 单位面积
蓄积变小。 这 与杉木的密度规律是一致的 ( ’ ) 。
模型 ( 2 ) ~ ( 7 ) 都没有包括年龄和立地两个重要因子 , 在实际应用中尚 有 一 定 的限
制 , 需作进一步的研究来完善这些模型 。 尾叶按是新引进的速生树种 , 大规模造林时间短 ,
立地指数的编制工作 尚在进行中 。 模型 ( 8 ) 虽与年龄挂钩 , 立地也仍未 引入 , 年龄 在模型
中出现的形式与常规形式有些不同 ( , ) , 如引入立地指数后 , 年龄的 出现形式会有 变化 , 这
步工作 尚需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进行 。
有资料表明 , 密度与材积的关系有阶段性 , 即单株材积与密度的关系 , 随年龄的增加其
差异越来越显著 , 而单位面积蓄积 与密度的关系 , 随年龄的增加其差异越来越小 , 到一定阶
段后 , 密度小的林分蓄积量就可以超过密度大的林分 ( ` ) 。 短周期 ( 5~ 7 a ) 的尾叶按不会出
现这种情况 , 由于生长周期短 , 不 同密度之间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的这种差异始终存在 , 而
且差异显著。 但并不等于说 , 尾叶按的造林密度越大越好 , 这个密度规律有一定的密度适用
范围 , 超过这个范围 , 可能会物极必反 。 至于这个范围有多大 , 则是 以后研究的课题。
经过对 3种参试密度的经济效益分析 , 密度②被认为是最佳初值密度 。 最佳 密 度 确 定之
后 , 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 , 又对采伐年龄进行分析 , 结果得出 , s a为最佳采伐年 龄。
参 考 文 欲
1 吴中伦主编 . 杉木 . 北京 : 中国林业 出版社 , 1 8 8 4 . 1 7 9~ 1 8 8 .
2 杉木造林密度试验协作组 . 杉木造林密度试验阶段报告 .林业科学 . :19 94 . 3 0 ( 5 ) . 4 19
~ 4 2 9
。
3 M a x w e l l R a l p h j a e o b o
. 杖树栽培 . 罗马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 1 9 7 9 . 2 9 2~ 1 9 3 .
4 L o d h i y a 〕 , 一 L S , S in hg , 一 R P ; S i n沙 , 一 S P . o a n a d i a n j o u r n a l o f
F o r e s t
.
R e s e a
r
hc
, 1 0 9 4 , 2 4 ( 6 ) ; 12 9 9~ 2 2 0 9
.
5 G
r e w a l
, 一 5 5 ; J u n e j a , 一 M L , K e h a r一 S ign h , 一 K . J o Q r n a l o f T r o p i e a l
F
o r e s t S e i e n e e
, 1 9 9 4 , 6 ( 4 )
: 4 0 8~ 4 2 1
。
6 P h i l l i p s
, 一 V D ; L i u , 一 W , M e r r i a m , 一 R A , e t a l
.
A g
r i e u l t u r e S那 t e m s ,
1 9 9 4
, 4 6 ( 1 )
: 3 3~ 57
。
7 祁述雄主编 . 中国按树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 98 9 。 1 64 ~ 1 67 .
8 郎奎健 , 唐守正 . IB M P C系列程序集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 9 89 . 7 一 7 9 。
9 J
.
L 克拉特 , J ` C . 弗尔森 , L . V . 皮纳尔等 . 用材林经理学— 定量方法 . 北 京 : 中 国林业出版社 , 1 9 9 2 . 1 5 0~ 2 5 8 .
S T U D IE S O N 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Y O F E u e a l了p t u s u r o p h y l l a s . T . B l a k e
2 8
O h
e n S haox i on g
(C hin aEe a ul yP tn sR e se are hoe n te r)
Ab s t
r ae t
T hre e k in s d
o fp l叨 tin g de n si ty (①2 5 0 0 tre e / hm Z, ② 1 6 6 6 t r e e / h m “ , ③
z z z r t r e e / h m
Z ) o f 5 y e a r E u e a l y p t u s u r o p h y l l a S
.
T
.
B l a k e w e r e s e t i n
L e i z h o u p e n i n s u l a in S o u ht e r n S u b
一
T
r o p i c a l
.
eD sn i
t y r u l e a n d s
f
u n e t i e n s a r e i n t
r o d
u e e d a f t e
r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d i a m e t e r a t b r e a s t
h e ihg t ( D B H )
,
d o m i n a n t h e i hg t
, e r o
wn
a r e a , f o
r m f a e t o r
,
i n d i v id u a l
t r e e v o l u m e a n d v o l u m e r e l a t i v e t o d e n s i t v
.
D B H e h a n g e q
u i e k l y th e
5 1 z e a n d d i s七r i b u t i o n r e l a t i v e t o d e n s i t y , r e s u l t s i n th e v a r i a t i o n o f f o r m
f a e t o
r , e r o w n a r e a
,
i n d i v i d u a l t r e e v o l u m e a n d v o l u m e
.
D om i n a n t h e i hg t
15 n o 七 r e l a t i v e t o d e n s i t y 。 A e e o r d in g t o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v o l u m e a n d
e e o n o m i e b e n e f i t
,
t h e o p 七i m u m i n i t i a l 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y a n d r o t a 七i o n a r e
d e t e r m i n e d
。
K e y w o r ds E u e a l y p t
u s u r o p h y l l a
, p l a n t i gn d
e n s i t y
,
D B H
,
Vo l
u m e
E e o n o m i c b e n i f i t
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