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东亚砂藓Cu/Zn SOD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全 文 :东亚砂藓 Cu /Zn SOD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于 冰,沙 伟* ,刘 卓 (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黑龙江省齐齐哈尔 161006)
摘要 [目的]对东亚砂藓(Rhacomitrunm japonicum)的 Cu/Zn SOD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利用 RT-PCR技术获
得东亚砂藓 Cu/Zn SOD基因的 cDNA,同时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东亚砂藓 Cu/Zn SOD基因 cDNA长 565 bp,包含一
个长为 465 bp的 ORF,编码 154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的该蛋白的分子量为 15. 5 kD,理论等电点为 5. 77,负电荷残基(Asp + Glu)总数为
18个,正电荷残基(Arg + Lys)总数为 12个,不稳定系数是 13. 36;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了 5个蛋白保守区,均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
酶超家族所有;Blastn比对表明东亚砂藓 Cu/Zn SOD基因与毛尖紫萼藓、小立碗藓相关基因的同源性高达 99%和 82%。[结论]该研究
为进一步研究紫萼藓科植物的抗旱性及苔藓 Cu/Zn-SOD在抗非生物胁迫方面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基础。
关键词 东亚砂藓;Cu/Zn SOD基因;克隆;序列分析
中图分类号 S1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12)23 -11587 -04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Cu/Zn SOD from Rhacomitrunm japonicum
YU Bing et al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Agriculture Forestry,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Heilongjiang 161006)
Abstract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clone and analyze the sequence of Cu /Zn SOD cDNA from Rhacomitrunm japonicum. [Method]The cD-
NA of Rhacomitrunm japonicum Cu/Zn SOD was cloned by RT - PCR and then its sequence was analyzed by bioinformatics method. [Result]
The cDNA sequence of Rhacomitrunm japonicum Cu/Zn SOD was 565 bp,containing a 465 bp ORF,encoding 154 amino acids,which prediction
molecular weight and theoretical isoelectric point of was 15. 5 kD and 5. 77;the protein had 18 negative charge residues (Asp and Glu)and 12
positive charge residues (Arg and Lys),unstable coefficient was 13. 36;the sequence of amino acids encoded by Cu /Zn SOD gene contains five
protein conserved regions and all of them belonged to Cu /Zn superoxide dismutase superfamily;the Blastn comparis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omology between Rhacomitrunm japonicum and Grimmia pilifera,Physcomitrella patens was 99% and 82% . [Conclusion]This study provided
theory basis and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drought resistance of Grimmiaceae plants and function of moss Cu /Zn-SOD in the abiotic
stresses resistance.
Key words Rhacomitrunm japonicum;Cu/Zn SOD gene;Cloning;Sequence analysis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0180)。
作者简介 于冰(1985 - )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植物遗传学,E-mail:yubingyc@ 163. com。* 通讯作者,
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植物学、植物遗传学方面的研究,E-
mail:shw1129@ 263. net。
收稿日期 2012-04-12
1938 年,keilin 从牛血中分离出一种含 Cu 的血铜蛋
白[1]。1969年 Mccwrd 及 Fridovich 发现血铜蛋白、肝铜蛋
白、脑铜蛋白均有(O2 -)歧化活性,因此将该酶命名为超氧
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 SOD)。此后,对超氧
化物歧化酶的研究逐步深入[2]。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广
泛存在于动植和微生物中的金属酶,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
自由基清除剂,也是植物抗氧化系统中第一个参与活性氧清
除反应的酶,在抗氧化酶类中处于核心地位[3]。根据结合金
属离子的不同,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分为 Cu /zn-SOD、Mn-
SOD、Fe-SOD 3种类型,其中 Cu /Zn-SOD主要位于真核生物
的细胞质和叶,Mn-SOD 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Fe-SOD 一般
位于叶绿体中。Mn-SOD 与 Fe-SOD 有较高的同源性,Cu /
Zn-SOD与 Mn-SOD、Fe-SOD 之间无同源性[4]。SOD 的反应
机理是:与酶相连的金属交替的氧化或还原,催化快速歧化
反应,可迅速使有毒害的自由基(O2 -·)转化为过氧化氢和
分子氧[5]。经研究发现,在植物中,不同条件、不同物种、不
同的发育时期及不同器官发生胁迫后,SOD活性表现有升有
降。但 SOD的活性无论显示为降低或升高,在抗逆性强的
品种中其活性表现的均要比抗逆性弱的品种高,这表明在植
物体中是否可维持较高的 SOD活性与在逆境条件中植物的
抗逆性强弱有一定的关系[6]。
苔藓植物对逆性的环境有着非常强的适应性。大多数
苔藓植物既不会受到虫害,也不会被动物取食,至今为止还
未发现苔藓植物中存在病毒[7]。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
ponicum)属紫萼藓科(Grimmiaceae)砂藓属(Racomitrium)植
物,植物体挺硬,有时粗壮,常呈疏松成片丛生,存在于低海
拔地区的岩面、岩面薄土和沙石地面上。其在东亚分布较
广,植物体经长时间的干旱,复水后仍能马上恢复新鲜绿色,
继续进行生长,具有较强的抗逆性[7]。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
速发展,SOD基因已在水稻、玉米、烟草等植物中进行了比较
深入的研究,但在苔藓植物中相关的研究尚很少。该研究首
次克隆到了东亚砂藓的 Cu /Zn SOD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
号:JQ659261) ,为进一步克隆东亚砂藓 Cu /Zn SOD基因的全
长序列,以及研究 Cu /Zn SOD在苔藓植物抗逆过程中的作用
提供理论依据与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供试材料。东亚砂藓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选取
长势较好的材料,用流水冲洗干净后,经 7 ~8 d室温培养,用
镊子取顶端新鲜绿色部分,迅速置于 -80 ℃下保存备用。
1. 1. 2 主要试剂。试验所用大肠杆菌 DH5α购自北京原平
皓生物技术公司;克隆载体 pMD-18T、胶回收试剂盒购自大
连宝生物公司;DNase I 酶购自 Promage 公司;Taq 酶购自上
海生工生物公司;质粒小量提取试剂盒购自 Axygen公司。
1. 2 方法
1. 2. 1 东亚砂藓总 RNA的提取及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东亚砂藓总 RNA提取采用改良的 SDS法[8],用1. 0%的琼脂
糖凝胶电泳检测 RNA的完整性,使用 NanoDrop 2000核酸蛋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2,40(23):11587 - 11590 责任编辑 朱琼琼 责任校对 李岩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2.23.078
白检测仪测定其纯度和浓度,使用 DNase I酶(Promage)去除
总 RNA中的 DNA污染。
cDNA合成:在 PCR管中加入10 μl纯化的 RNA,1 μl 10
mmol /L dNTPs,1 μl Oligo(dT)18,65 ℃下加热 5 min后,迅速
置于冰上冷却,短暂离心后,依次加入 0. 1 mol /L DTT 2 μl、5
× First-Strand Buffer 4 μl、RNase OUTTM核酸酶抑制剂 1 μl,
混合均匀后 37 ℃下孵育 2 min,室温下加入 1 μl(200 单位)
M-MLV逆转录酶,轻轻吹打混匀,37 ℃下孵育 50 min,70 ℃
加热 15 min以终止反应。
1. 2. 2 东亚砂藓 Cu /Zn SOD基因 cDNA 的克隆。根据 Gen-
Bank中已登录的毛尖紫萼藓 Cu /Zn SOD基因 mRNA全长序
列设计特异引物,即 SOD-F:CGCGGATCCCAACCCCTTCA-
AAACCGCTCC;SOD-R:CGAGCTCTTCCGAAGGCATAGCTGC-
TGATC。以 cDNA第 1 链为模板,SOD-F 与 SOD-R 为引物,
进行 PCR扩增,反应条件:94 ℃ 预变性 3 min;94 ℃ 30 s,60
℃ 45 s,72 ℃ 45 s,40个循环;72 ℃延伸 10 min,完成后取 4
μl PCR产物进行 1. 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1. 2. 3 目的基因片段的克隆与鉴定。将含有目的基因的
PCR产物纯化回收,与 pMD18-T载体连接后,转化 DH5α 感
受态细胞,用 LB培养基培养过夜后,用质粒小量提取试剂盒
提取质粒,采用 PCR法鉴定,阳性克隆送至上海生物工程技
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测序。
1. 2. 4 序列分析。分析测序结果,推导 ORF及编码蛋白的
氨基酸序列;使用 Pfam 24. 0(http:/ /pfam. sanger. ac. uk /)软
件中的 SEARCH功能对基因进行家族预测;利用 ProtParam
和 ProtScale进行编码蛋白的各种基本理化特性和疏水性分
析;通过 NCBI 的 CDD 数据库(http:/ /www. ncbi. nlm. nih.
gov /Structure /cdd /wrpsb. cgi)预测东亚砂藓 Cu /Zn SOD蛋白
的保守区域;通过 NCBI 的 Blast 工具对目的基因进行分析,
Clustal X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选择与其相似性高的不同植
物的同一蛋白氨基酸序列,使用 MEGA5 软件构建系统进
化树。
2 结果与分析
2. 1 总 RNA的提取及其质量检测 采用改良的 SDS法提
取了东亚砂藓的 RNA,经核酸检测仪检测,其 A260 /A280的比
值在 1. 89 ~1. 95之间,且 1. 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
示,28S RNA的亮度约为 l8S RNA的2倍(图1) ,说明所提的
RNA质量很好,可用于反转录试验。
2 . 2 PCR产物的扩增和克隆 以东亚砂藓cDNA为模板,
通过特异引物进行 RT-PCR扩增,得到长度约 600 bp左右的
图 1 东亚砂藓总 RNA的电泳检测
特异条带(图 2) ,这与预期目的片段大小一致。PCR产物经
纯化后,连接至 T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提取
重组质粒,进行 PCR,经电泳检测,所连片段为目的片段,送
交上海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双向测序。
注:1、2. PCR产物;M. DNA Marker。
图 2 RT-PCR产物电泳结果
2. 3 东亚砂藓 Cu/Zn SOD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较
2. 3. 1 东亚砂藓 Cu /Zn SOD基因的序列分析。将所得测序
结果通过 VecScreen去除载体序列,采用 Bioedit 软件拼接获
得了大小为 565 bp 的基因片段,该序列包含起始密码子
ATG,终止密码子 TAG,且有完整的编码区,其中最大ORF框
长 465 bp,编码 154 个氨基酸残基,将该基因命名为 RjSOD
(GenBank登录号 JQ659261)。
通过 Pfam对 RjSOD 基因进行家族预测,结果显示 Rj-
SOD基因属 Sod Cu 基因家族。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 Prot-
Param预测,可知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5. 5 kD,理论
等电点为 5. 77,负电荷残基(Asp + Glu)总数为 18,正电荷残
基(Arg + Lys)总数为 12,不稳定系数是 13. 36,证明其为稳定
蛋白质。利用 NCBI 的 CDD(Conserved Domain database)数
据库对 RjSOD基因进行蛋白保守区预测,结果显示与该基因
匹配的蛋白保守区共 5个,均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超家族
(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 superfamily)特有(图 3)。
图 3 RjSOD基因氨基酸序列的保守区预测
88511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年
应用 ProtScale的默认算法(Hphob. /Kyte&Doolittle)预测
RjSOD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疏水性,发现该蛋白质 N端和 C端
有较强的疏水区,从分布图(图 4)可看出,东亚砂藓 Cu /Zn
SOD蛋白的亲水性不强。
图 4 Cu /Zn SOD基因的疏水性预测
2. 3. 2 东亚砂藓 Cu /Zn SOD 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
析。通过 Blastn 对 RjSOD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
析,结果显示:东亚砂藓 Cu /Zn SOD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毛
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Cu /Zn SOD 基因核苷酸序列
(GU989312. 1)的同源性高达 99%,与小立碗藓(Physcomitre-
lla patens,XM_001760752. 1)、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 in-
flexum,AB079116. 1)、扭口藓(Barbula unguiculata,AB09105-
5. 1)、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DQ431473. 1)、珍珠粟
(Pennisetum glaucum,EF49535. 1)、大麦(Hordeum vulgare,
AK363344. 1)、玉米(Zea mays,BT087406. 1)、豌豆(Pisum sa-
tivum,AB189165. 1)的同源性分别为 82%、79%、89%、72%、
73%、71%、73%和 74%,这说明该试验成功获得了东亚砂藓
Cu /Zn SOD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
2. 3. 3 东亚砂藓 Cu /Zn SOD 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
析。通过 Blast P 对 RjSOD 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
果显示:其氨基酸序列与毛尖紫萼藓 Cu /Zn SOD基因氨基酸
序列(ADF56045. 1)的同源性高达 99%,与小立碗藓(XP_
001760804. 1)、东亚小金发藓(BAL27543. 1)、北美云杉(Pi-
cea sitchensis,ABK24535. 1)、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
XP_003626362. 1)、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XP_
003562484. 1)、水稻(Oryza sativa,AAA33917. 1)、绿竹(Bam-
busa oldhamii,ACX94084. 1)、大麦(BAJ94548. 1)同源性分别
为 87%、85%、71%、75%、77%、75%、77% 和 77%(图 5)。
根据 Blast P比对结果,选取其中 10个物种使用 MEGA
图 5 东亚砂藓与几种植物的 Cu/Zn SOD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比对
5软件利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图 6) ,结果显示,在比较
的物种中东亚砂藓与毛尖紫萼藓的亲缘关系最近,它们与小
立碗藓和东亚小金发藓聚为一类。
图 6 10种植物 Cu/Zn SOD蛋白的聚类分析
3 讨论
根据 NCBI毛尖紫萼藓 Cu /Zn SOD 基因的 mRNA 序列
设计特异引物,通过 RT-PCR克隆得到东亚砂藓 Cu /Zn SOD
蛋白基因片段,序列长度为 565 bp,编码 154 个氨基酸残基,
将该基因命名为 RjSOD。通过其的序列特征、蛋白质理化性
质分析,利用 Blast n、Blast P 进行同源比对,发现东亚砂藓
Cu /Zn SOD蛋白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系统进化分析表
明,东亚砂藓 Cu /Zn SOD最先与同属紫萼藓科的毛尖紫萼藓
聚类,然后再和小立碗藓聚类。
植物体内主要是通过保护酶与抗氧化的物质来进行活
性氧的清除。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
化物歧化酶(SOD)等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保护酶,其中超氧化
9851140卷 23期 于 冰等 东亚砂藓 Cu /Zn SOD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物歧化酶起到主要的作用。在 Cu /zn-SOD、Mn-SOD、Fe-SOD
3种超氧化物歧化酶中,Cu /Zn SOD在生物体内的分布是最
广的,稳定性也是最高的。研究表明,植物体内抗氧化酶
SOD 活性的提高能增强植物对多种氧化胁迫的抗性[10]。据
报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生化指标可作为棉花育种的辅
助选择,在生长发育的后期,SOD 的活性与短季棉早熟而不
早衰的特性直接相关[11]。有关 SOD基因工程改良植物耐旱
性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从具有抗旱性的植物中克隆出
SOD基因,并在转基因植株中验证其活性。李文凤等[12]将
乳酸克鲁维酵母中的 Cu /Zn-SOD基因在酿酒酵母W303α菌
株中表达,并通过添加百草枯和热激胁迫对宿主耐受性进行
探讨,结果证明 SOD 酶的表达是菌体抵抗外界压力适应和
生存所必须。吴建慧等[13]将碱茅中的 Cu /Zn-SOD基因转入
酵母中,通过盐碱、氧化胁迫试验检测,结果发现重组酵母的
抗盐碱、抗氧化能力明显增强,从而证明了碱茅 Cu /Zn-SOD
基因在酵母表达中具有提高其抗盐碱和耐氧化能力。通过
对苜蓿及烟草进行转 SOD 基因的研究,发现转化了 SOD 基
因的植株抗氧化、抗寒的能力明显得到增强[14]。
干旱、高盐及低温等缺水胁迫是最主要的影响植物生长
和发育的环境胁迫因素。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全世界农
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不利条件。因此,如何提高植物的抗逆
性,成为各国科学家的研究热点。紫萼藓科植物多生长在砂
土或裸露的岩石上,为典型的耐旱藓类,具有很强的耐旱性,
蕴含着大量优质的抗逆基因资源。如果能够将这些抗逆基
因通过现代生物学手段转入其他植物中,不仅可解决粮食产
量低的问题,还可改善生态环境。该试验通过对东亚砂藓
Cu /Zn-SOD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紫萼藓科植物的抗旱
性以及 Cu /Zn-SOD在苔藓中的抗非生物胁迫方面的功能提
供了理论依据与基础。
参考文献
[1]MANN T,KEILIN D. Haemocfuprein and hepatocuprein,copper-protein
compounds of blood and liver in mammals[J]. Proc Rsoc B,1938,126:303
-315.
[2]MECORD J M,FRIDOVICH I. Superoxide dismutase:An enzymatic func-
tion for erythrocuprein (hemocuprein) [J]. J Biol Chem,1969,244:6049
-6055.
[3]ALSCHER R G,ERTURK N,HEATH L S. Role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
(SODs)in controlling oxidative stress in plant[J]. J Exper Bot,2002,53
(372):1331 -1341.
[4]BAUMU J A,SEANDALIOS J G. Developmental expression and intracellu-
lar localization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 in mazie[J]. Differentiation,
1979,13:133 -140.
[5]武新娟,魏峭嵘,石瑛,等.马铃薯抗逆基因 Fe-SOD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4):17 -20.
[6]陈鸿鹏,谭晓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研究综述[J].经济林研究,
2007,25(1):59 -65.
[7]张晗,高永超,沙伟,等.低温胁迫下紫萼藓科植物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J].山东农业科学,2009(2):23 -26.
[8]黎兴江.中国苔藓志第三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4 -58.
[9]沙伟,王艳丽,滕兆岩.毛尖紫萼藓总 RNA的提取方法研究[J].武汉
植物学研究,2007,25(3):310 -312.
[10]马淑娟,喻树迅,范术丽等.转棉花叶绿体 Cu /Zn-SOD 基因烟草的获
得及其功能的初步验证[J].分子植物育种,2007,5(3):319 -323.
[11]YU S X,SONG M Z,FAN S L,et al. Studies on bionhemical assistant
breeding technology of earliness without premature senescence of the
short-season upland cotton[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2005,38(4):
664 -670.
[12]李文凤,季静,王罡,等.乳酸克鲁维酵母 Cu /Zn-SOD基因的克隆及在
酿酒酵母中的表达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30(8):60 -66.
[13]吴建慧,高野哲夫,柳参奎. 碱茅(Puccinellia tenuifolra)Put-Cu /Zn-
SOD基因的克隆及在酵母中的表达[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09,28(1):10 -14 .
[14]胡根海,喻树迅,范术丽,等.陆地棉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烟
草转化[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2169 -2174.
(上接第 11572页)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从米仔兰枝叶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
到了 4 个含有环戊烷并苯呋喃结构的化合物,经1H NMR、13
C NMR 和 MS 等波谱技术鉴定为 3-Hydroxyrocaglafolin、
aglaroxin E、rocaglamide和 3-Hydroxyaglamide;其中,aglarox-
in E为首次从米仔兰植物中被发现。该研究为深入开发利
用米仔兰资源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晓明,刘健美,张翼,等.米仔兰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7,38
(3):356 -357.
[2]XIE B J,YANG S P,CHEN H D,et al. Agladupols A-E,Triterpenoids from
Aglaia duperreana[J]. J Nat Prod,2007,70(9):1532 -1535.
[3]DUONG T N,EDRADA R A,EBEL R,et al. Putrescine bisamides from
Aglaia gigantea[J]. J Nat Prod,2007,70(10):1640 -1643.
[4]NANTIYA J,HARALD G,OTMAR H,et al. Flavaglines and triterpenoids
from the leaves of Aglaia forbesii[J]. Phytochem,2008,69(1):206 -211.
[5]ZHANG L,ZHANG J H,YANG S M,et al.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leaves Aglaia perviridies[J]. Asian Nat Prod Res,2010,12(3):213 -215.
[6]KIM S,SALIM A A,SWANSON S M,et al. Potential of cyclopenta[b]
benzofurans from Aglaia species in cancer chemotherapy[J]. Anti-Cancer
Agents Med Chem,2006,6(4):319 -345.
[7]PROKSCH P E,DRADA R A,EBEL R,et al. Chemistry and biologicalac-
tivity of rocaglamide derivatives and related compounds in Aglaia species
(Meliaceae)[J]. Curr Org Chem,2001,5(9):923 -938.
[8]ZHU J Y,LAVRIK I N,MAHLKNECHT,U,et al.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compound rocaglamide preferentially induces apoptosis in leukemia
cells by modulation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ctivities[J]. Int J
Cancer,2007,121(8):1839 -1846.
[9]ANGELA A S,ALISON D P,HEE-BYUNG C,et al. Ponapensin,a cyclo-
penta[bc]benzopyran with potent NF-κB inhibitory activity from Aglaia
ponapensis[J]. Bioorgan Med Chem Lett,2007,17(1):109 -112.
[10]PROKSCH P,GIAISI M,TREIBER M K,et al. Rocaglamide derivatives
are immunosuppressive phytochemicals that target NF-AT activity in T
Cells[J]. J Immunol,2005,174(11):7075 -7084.
[11]KOUL O,SINGH G,SINGH R,et al. Bioefficacy and mode-of-action of
aglaroxin A from Aglaia elaeagnoidea(syn. A. roxburghiana)against Heli-
coverpa armigera and Spodoptera litura[J]. Ent Exper Appl,2005,114
(3):197 -204.
[12]张玲,张建辉,杨淑敏,等.碧绿米仔兰叶的化学成分[J].上海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10,16(5):378 -381.
[13]杨四海,曾水云,郑烈生.米仔兰枝条中杀虫活性成分研究[J].中草
药,2004,35(11):1207 -1211.
[14]NUGROHOA B W,EDRADAA R A,WRAY V,et al. An insecticidal ro-
caglamide derivatives and related compounds from Aglaia odorata(Meli-
aceae)[J]. Phytochem,1999,51(3):367 -376.
[15]NUGROHO B W,EDRADA R A,GSSREGEN B,et al. Insecticida roca-
glamide derivatives from Aglaia duppereana[J]. Phytochem,1997,44(8):
1455 -1461.
[16] JANPRASERT J,SATASOOK C,SUKUMALANAND P,et al. Roca-
glamide,a natural benzofuran insecticide from Aglaia odorata[J]. Phyto-
chem,1993,32(1):67 -69.
09511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