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民族药旋花茄的生药学研究



全 文 :     
的影响[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 2000 , 8(2):137.
[ 12] 曾伟斌.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探讨[ J] .国际医药
卫生导报 , 2005 , 11(10):14~ 16.
[ 13] 沈磊, 项东 , 赵彦.分泌型 IgA 、变形链球菌与儿童龋病的
关系[ J] .中国卫生统计 , 2005 , 2 , 22(1):40~ 41.
[ 14] 苑天红 ,吴承龙 ,李留胜.唾液 SIgA 对二相性白念珠菌粘附口腔
颊粘膜细胞的影响[ J] .贵州医药 , 2004 , 28(10):887~ 888.
[ 15] 李庆怡.方剂学[ 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2000 , 8.
[ 16] 章惠陵 ,陈松泉.玉屏风散对反复上感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实验研
究[ J] .新中医 , 1996(1):22~ 24.
[ 17] 刘万敏 ,宋爱华 ,潘燕丽.玉屏风散加味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
染 126例疗效观察[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02 , 13(7):421.
[ 18] 孙慧珍 ,王桂菊 ,王军.中药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的
影响[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 2000 , 4 , 8(2):231~ 233.
[ 19] 徐晓清 , 米雷敏 , 黄倬伟.玉屏风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
展[ J] .中医药信息 , 1999 ,(2):16~ 18.
[ 20] 张磊 , 吴瑕 , 王岚 , 等.玉屏风散多糖类成分对免疫功能的影
响[ J] .中药药理与临床 , 2006 , 22(1):2~ 4.
[ 21] 曲卫敏 ,吴敏 ,黄勇.黄芪在玉屏风散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量效
关系[ J] .中医药理与临床 , 1995 ,(5):4~ 6.
[ 22] 索贞 ,任敏,周好田.黄芪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J] .现代
医院 , 2005, 9 , 5(9):85~ 86.
[ 23] 刘玉莲 ,杨丛忠.黄芪药理作用概述[ J] .现代中医,2004, 5(6):25~ 26.
[ 24] 吴发宝 , 陈希元.黄芪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 J] .中药材 , 2004 ,
27(3):232~ 234.
[ 25] 高鸿霞 ,邵世和 ,王国庆.中药防风的研究进展[ J] .井冈山医专
学报 , 2004, 11(4):12~ 14.
[ 26] 杜培凤,聂进红.白术研究综述[ J] .齐鲁药事 ,2004, 23(9):41~ 43.
[ 27] 武彦芳.关于白术的研究进展[ J]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 , 19(4):79~ 80.
[ 28] 殷静先.白术药理研究进展[ J] .时珍国医国药 ,2000, 11(6):572.
(收稿日期:2007-12-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660240)
·民族医药·
民族药旋花茄的生药学研究*
张 洁1 , 姜明辉2 , 罗 佳1 , 孙 骄1
(1.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 , 云南 昆明 650200;2.云南省西双版纳州食品药品检验所 , 云南 景洪 666100)
  摘 要: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茄科植物旋花茄(So la-
num spirale Roxb.)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鉴别 、药
材性状鉴别 、显微及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其主要显微特征
为:根韧皮部窄 ,细胞内含草酸钙砂晶;叶肉组织异面型, 薄壁
细胞中散有多数草酸钙砂晶及少量草酸钙簇晶;叶表皮附着不
定式气孔及腺毛。粉末特征与组织特征相符。结论:为制定药
材质量标准 、研究和开发利用该药物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民族药;旋花茄;生药学
中图分类号:R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5-0063-05
旋花茄 ,又名旋柄茄(《中华本草》)、螺旋茄 、百两金(《广西
药用植物名录》)、苦凉菜(《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倒提壶(《全
国中草药汇编》)[ 1]等。本品味苦 , 性寒 , 归肺 、大肠经[ 2] 。具有
清热解毒 、消炎利湿 、消肿止痛、祛风 、止咳 、截疟之功。主治感
冒发烧 、咳嗽 、咽喉痛 、疟疾 、腹痛 、腹泻 、菌痢 、小便短赤 、膀胱
炎、风湿跌打 、疮疡肿毒[ 3]等。本品生于海拔 500~ 2200m 的河
边沙滩 、村边 、路旁[4] 、山谷 、溪边灌木丛中或林下 , 稀生于荒
地。我省除滇东北及滇西北外各地均有分布 , 也分布于湖南 、
广西和贵州 ,而印度 、孟加拉国 、缅甸及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同样
也有分布[5] 。因其分布广泛, 资源丰富 ,且清热解毒 、消炎利湿
的功效较显著 ,所以是一味非常具有开发前景的民族药。
[ 民族药名]
傣族:“帕笠” [ 5] 。彝族:“诺肺莫力气” [ 6] 、“洪来赊” [ 5] 。
拉祜族:“慢地” [ 7] 。瓦族:“苦凉菜” [ 8] 。哈尼族:“阿波席哈” 、
“跌打须” [9] 、“大苦溜溜”(音译:丫先把蛤;意译:杀鸡虱子的
苦叶)[ 10] 。基诺族:“昨交生柯” [ 11] 。
[民族药用经验]
傣族:用根和叶 ,具清火解毒 , 止咳化痰 , 消肿止痛 , 降逆
止呕 ,敛疮收口[ 5] 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咳嗽 、耳鸣耳聋 、咽
喉肿痛 、口臭 、呕吐 、疔疮痈疖脓肿 、汗疹。拉祜族:用全株 , 具
清热解毒 、利湿健胃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烧 、喉痛 、小便痛[ 7] 。
瓦族:用根 , 具清热解毒 ,消炎利湿之功效 。主治感冒发热 , 咽
喉痛 ,腹痛 , 膀胱炎 , 跌打损伤[ 8] 。哈尼族:用全株 , 具清热解
毒 ,利湿 , 抗疟 ,祛风止痛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 、咳嗽 、咽喉
痛 、疟疾 、腹痛 、腹泻 、菌痢 、小便短赤 、膀胱炎 、风湿跌打 、疮疡
肿毒[9] 。西双版纳哈尼族:用全株 , 具清热解毒 , 利湿健胃之
功效。治肾绞痛[10] 。基诺族:用根。主治腹痛 、疟疾 、感冒发
热 、喉痛 、疮疡肿毒[11] 。彝族:用果或全株 , 具清肺止咳 , 收敛
止血之功效。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肺结核咳血[ 4] 。
1 实验仪器
ML5~ 4 型可调电热板 、DHP-360 型电热恒温培养箱 、组
织切片机及恒温水浴锅 、JNOEC XS ― 212 ― 202 型生物显微
镜 、Nikon Eclipse 80i型高级研究用正置(明场微分干涉系统)生
物数码摄影显微镜 、DXM1200 超高品质显微摄影数码相机、
SONY MPEGMOVIEVX DSC-W5 变焦数码相机等。
2 来源鉴定
2.1 植物来源 旋花茄为茄科(Solanaceae)茄属植物旋花茄
(So lanum spir ale Roxb.)的根和叶。(实验材料采于西双版纳
州景洪市 ,经西双版纳州药品检验所鉴定。)
632008 年第 29 卷第 5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志DOI :10.16254/j.cnki.53-1120/r.2008.05.038
2.2 植物形态 直立灌木 ,高 0.5 ~ 3m , 植株光滑无毛。叶大 ,
椭圆形 ,长 9 ~ 20cm ,宽 4 ~ 8cm , 先端锐尖或渐尖 , 基部楔形下
延成叶柄 ,两面均无毛, 间或沿叶脉被极稀疏的短小疏柔毛 ,边
全缘或微波状 ,中脉粗壮, 侧脉明显 , 每边 5~ 8 条;叶柄长 2~
3cm。聚伞花序幼时旋卷如蝎尾状 ,对叶生或腋外生 ,总花梗长
3 ~ 12mm , 花梗细长 ,达 2cm ,开展或弯曲;5 浅裂 , 花冠白色;雄
蕊 5 ,花丝长约 0.5mm ,花药黄色 ,约为花丝长的 5 ~ 8 倍;子房
卵形 , 直径约 1mm , 花柱丝状 ,长约 5~ 7mm , 柱头截形。浆果球
形, 橘黄色 ,直径约 7~ 8mm , 外果皮光亮。种子多数 、压扁 ,直
径约 2.5mm。花期夏秋 ,果期春冬[ 12] 。见图 1。
1.地上部分 2.花 3.根
图 1 旋花茄植物图
3 性状鉴别
3.1 根 本品呈段状类圆形 , 直径可达 1cm 以上。 表面灰褐
色 ,具须根和须根痕 , 具纵纹。质坚硬 , 不易折断 ,断面纤维性
强 ,皮部白色 , 中央黄白色或淡黄色。无臭 ,味苦[ 5] 。见图 2。
3.2 叶 本品叶大 , 皱缩 , 破碎 , 展开之叶片纸质 , 椭圆状披
针形 ,长 9~ 20cm , 宽4 ~ 8cm ,先端渐尖或锐尖 ,基部下延至叶
柄 ,全缘或稍波状 , 绿色。无臭 ,味微苦。见图 2。
图 2 旋花茄药材图
4 显微鉴别
4.1 根横切面 木栓层为 10 余列平周壁波状弯曲的细胞 ,
皮层较宽 ,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 , 大小不一 , 内含淀粉粒及草
酸钙砂晶。维管束外韧型 , 韧皮部窄 , 韧皮薄壁细胞内含草酸
钙砂晶[5] ,韧皮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 ,为 3 ~ 5 列扁长形细
胞构成。木质部宽广 , 约占横切面的 2/ 3。 导管较多 , 单个或
2~ 4 个成群与周围木射线相隔呈连续的放射状排列。木射线
细胞 1 ~ 3 列 , 呈类方形或长方形 ,壁稍厚 , 孔沟明显 , 内含淀
粒[5] 。见图 3 、图 4。
1.木栓层;2.皮层;3.草酸钙砂晶;4.韧皮部;
5.形成层;6.木质部;7.射线;8.导管
图 3 旋花茄根横切面详图
1.木栓层;2.皮层;3.韧皮部;4.木质部;
5.导管;6.射线;7.形成层
图 4 旋花茄根横切面简图
4.2 根粉末 黄白色 , 无臭 , 味苦。木栓细胞多角形, 内含黄
棕色物质;韧皮纤维长梭形 , 壁厚 , 胞腔小 , 直径 15 ~ 25μm;木
64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008 年第 29 卷第 5 期
纤维壁厚 ,壁孔明显 ,类长条形, 直径 15~ 30μm;木薄壁细胞长
方形 , 壁连珠状增厚 ,壁孔明显 ,长 35~ 115μm ,宽 12 ~ 35μm;具
缘纹孔导管多为碎片 , 直径 12 ~ 52μm;淀粉粒大小不一, 呈类
圆形 、椭圆形 、长椭圆形 、盔帽形 ,脐点明显 ,呈点状 、裂缝状 、短
缝状 、人字形 ,层纹不明显, 淀粉粒直径 5~ 35μm , 复粒多 ,多为
2 ~ 4分粒;草酸钙砂晶众多 ,成三角锥形。见图 5。
1.木栓细胞;2.木纤维;3.木薄壁细胞;4.草酸钙簇;
5.韧皮纤维;6.具缘纹孔导管;7.淀粉粒
图 5 旋花茄根粉末图
4.3 叶横切面 上表皮细胞一列 , 较小 , 类方形 , 外被角质
层;下表皮细胞一列 ,附有非腺毛 ,内侧有厚角组织;叶肉组织
为异面型;上表皮内侧栅栏组织由一列长形栅状细胞组成 , 过
主脉部分细胞渐小 ,下方有厚角组织 , 栅表比为 7:4;海绵组织
细胞较小 ,排列疏松 , 占叶肉 1/ 3~ 1/2;主脉维管束为周韧型 ,
导管呈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中散有多数草酸钙砂晶及少量
草酸钙簇晶。见图 6、图 7。
1.上表皮;2.厚角组织;3.栅栏组织;4.海绵组织;
5.非腺毛 6.木质部;7.韧皮部;8.草酸钙簇晶;
9.草酸钙砂晶;10.厚角组织;11.下表皮
图 6 旋花茄叶横切面详图
1.上表皮;2.厚角组织;3.栅栏组织;4.韧皮部 5.非腺毛;
6.木质部 7.薄壁细胞;8.草酸钙簇晶;9.下表皮
图 7 旋花茄叶横切面简图
4.4 叶表面 叶上表皮细胞多角形 , 垂周壁稍弯曲 , 附着气
孔 ,气孔不定式 , 副卫细胞 3 ~ 4 个 , 大小不一。叶上表皮气孔
指数 10.77。见图 8。
1.上表皮细胞;2.气孔
图 8 旋花茄叶上表面图
叶下表皮细胞形状大小与上表皮相似 , 附着多数气孔 , 气
孔多为不定式 ,副卫细胞 3~ 4 个 ,大小不一 , 气孔指数 18.18;
下表皮细胞附有腺毛 ,腺柄由 1 ~ 2 个细胞组成 , 腺头由 1 ~ 5
个细胞组成 ,有的含黄棕色物质。见图 9。
1.气孔;2.下表皮细胞;3.腺毛
图 9 旋花茄叶下表面图
4.5 叶粉末 绿色 , 无臭 ,味微苦。表皮细胞多角形 , 垂周壁
平直;腺毛较短 , 腺柄由 1 ~ 2 个细胞组成 , 腺头由 1 ~ 5 个细
胞组成 , 有的含黄棕色物质;非腺毛较长 , 由 2 ~ 9 个细胞组
成 ,壁薄 , 表面有短刺状突起 , 有的有缢缩;导管多为螺纹 , 直
径 10 ~ 25μm , 少数网纹导管 , 直径 20 ~ 30μm;草酸钙簇晶众
多 ,棱角尖锐 , 直径 30.72 ~ 50.9μm。见图 10。
652008 年第 29 卷第 5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志
1.表皮细胞;2.腺毛;3.非腺毛
4.螺纹导管;5.草酸钙簇晶
图 10 旋花茄叶粉末图
5 化学成分
据文献报道 ,从叶和果实中分得澳洲茄胺(solasodine),得
率分别为 0.06%和 0.12%。 从叶和茎中还分得番茄烯胺
(tomatidenol), 15α-羟基番茄登醇(15α-Hydroxy- tomatide-
nol)和亚莫皂甙元(Yamogenin)[ 13] 。根含 26 , 28-断茄啶-
5 , 22(28)-二烯-3 , 16-二醇(etio line)[ 1] , 还含生物碱[1] 。
经化学成分预试验证明旋花茄:可能含有:生物碱 、皂苷 、
三萜类化合物 、有机酸。
6 理化鉴别
6.1 供试品的制备 取样品粗粉(根和叶)2g ,加 0.5%硫酸
的乙醇溶液 10mL ,于水浴上加热回流 10min , 过滤 ,滤液称为
酸性乙醇提取液。将此提取液先用稀氨水调制中性 ,再在水
浴上蒸干 , 残渣加 5%硫酸 5mL 溶解后 , 过滤 , 滤液供以下
实验。
取样品粗粉(根和叶)5g , 置于 100mL 三角烧瓶中 , 加蒸
馏水 50 ~ 60mL 室温浸泡过夜。将浸泡液置于水浴上 60℃左
右 30min ,趁热过滤 , 滤液供以下实验。
6.1.1 生物碱的检查 取上述酸性乙醇提取液 1m L , 加入碘
化铋钾试剂 1~ 2 滴 , 有橘红色沉淀产生。
6.1.2 皂苷的检查 取上述热水提取液 2mL ,置于小瓷蒸发
皿中 ,于水浴上蒸干 , 残留物加冰醋酸 1m L 溶解 , 再加醋酐
1mL ,反应液由黄色变为红色在变为污绿色。
6.2 薄层色谱 取本品根粉末 1g , 加甲醇冷浸 24h , 分别取
上清液 3μl(a)、6μl(b)、1.5μl(c)点于硅胶 G 板上 , 以氯仿:甲
醇(8:2)为展开剂 , 展距 12cm ,用 10%硫酸乙醇液为显色剂 ,
干燥后观察 , 每个点样量出现 4 个斑点 ,斑点颜色为紫红色 ,
不同点样量的 Rf值相似。见图 11。
图 11 旋花茄根薄层图
取本品叶粉末 1g , 加甲醇冷浸 24h , 分别取上清液 3μl
(a)、6μl(b)、1.5μl(c)点于硅胶 G 板上 , 以石油醚:丙酮(7:3)
为展开剂 ,展距 12.5cm , 用 10%硫酸乙醇液为显色剂 ,干燥后
观察 , 每个点样量出现 4 个斑点 , 斑点颜色如图所示 , 不同点
样量的 Rf 值相似。见图 12。
图 12 旋花茄叶薄层图
7 讨论
通过对旋花茄植物 、药材性状 、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的研
究证明:(1)根横切面:木栓层为 10 余列平周壁波状弯曲的细
胞 ,皮层较宽 , 内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砂晶。维管束外韧型 , 韧
皮部窄 ,韧皮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砂晶 , 韧皮射线明显。形成
层成环。木质部宽广 , 约占横切面的 2/ 3。 导管较多 , 单个或
2~ 4 个成群与周围木射线相隔呈连续的放射状排列。木射线
细胞 1 ~ 3 列 ,内含淀粉粒。(2)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较小 ,
外被角质层;下表皮细胞附有非腺毛 ,内侧有厚角组织;叶肉
组织为异面型;栅表比为 7∶4;海绵组织占叶肉1/ 3~ 1/2;主
脉维管束为周韧型 , 薄壁细胞中散有多数草酸钙砂晶及少量
草酸钙簇晶。(3)叶表面:上表皮附着不定式气孔 ,副卫细胞 3
~ 4 个 ,气孔指数 10.77。下表皮气孔较多 , 气孔指数 18.18;
并附有腺毛 ,腺柄由 1~ 2 个细胞组成 , 腺头由 1 ~ 5 个细胞组
成 ,有的含黄棕色物质。 根及叶粉末特征与组织特征相符。
(4)通过查阅文献及化学系统预试证明其可能含有的主要化
学成分为生物碱和皂苷等 , 但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民族药旋花茄在我省除滇东北及滇西北外各地均有分布,
也分布于湖南 、广西和贵州 , 而印度 , 孟加拉国, 缅甸及越南等
东南亚地区同样也有分布。因其分布广泛 , 资源丰富, 且清热
解毒 、消炎利湿的功效较显著 , 所以是一味具有开发前景的民
66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008 年第 29 卷第 5 期
    
族药。故对旋花茄进行生药学的初步研究 , 为进一步开发和
利用新药源及制定其药材质量标准提供生药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1]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七卷)[ 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315.
[ 2] 杨本雷.中国彝族药学 [ M ]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2004.
437~ 438.  
[ 3]《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 M] .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 , 1978.829.
[ 4]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傣药卷)[ 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5.12.
[ 5] 中国民族药志编委会.中国民族药志(第三卷)[ M] .成都:四川民
族出版社 , 2000.468~ 470.
[ 6]谢宗万 , 余友芩.全国中草药名鉴(上册)—中草药同物异名
集[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6.851.
[ 7] 张绍云.中国拉祜族医药[ 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1996:58.
[ 8] 郭大昌 ,郭绍荣 ,段桦.中国瓦族医药(二)[ M] .昆明:云南民族出
版社 , 1991.262.
[ 9] 何建江 , 黄晴岚.中国哈尼族医药[ 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1999.319~ 320.
[ 10] 阿海 ,王有柱 ,里二.西双版纳哈尼族医药[ M] .昆明:云南民族
出版社 , 1999.775.
[ 11] 杨世林 ,郭绍荣 ,郑品昌.基诺族医药[ M ]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
社 , 2001.179.
[ 12] 云南省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二卷)[ M] .昆明:科学出版
社 , 1979.566~ 568.
[ 13] 《中药辞海》编审委员会.中药辞海(第一卷)[ M ] .北京:中国医
药科技出版社 , 1993.299.
(收稿日期:2007-12-20。)
傣药神药油的制备及主要成分薄层色谱鉴别
赵应红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 云南 景洪 666100)
  摘 要:目的:探讨傣药神药油的制备和主要成分的薄层
色谱鉴别方法。方法:制备工艺采用傣医传统制法 , 即配方药
材鲜品各等份榨汁 , 浓缩后与芝麻油共同炼制的方法制备傣
药神药油 ,以方中主药蔓荆叶的薄层色谱鉴别作为质量定性。
结果:蔓荆叶药材的色谱斑点清晰 ,阴性无干扰。结论:傣药
神药油制备工艺合理 , 主要成分蔓荆叶的薄层色谱鉴别专属
性强 ,重现性好 , 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傣药;神药油;制备;薄层色谱;蔓荆叶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5-0069-02
傣药神药油(雅喃满雅的帕召)是傣医传统经方 ,也是本
院常用傣药制剂 , 主要由蔓荆鲜叶 、鸭嘴花鲜叶 、藤甜菜鲜叶 、
芝麻油等傣药制成[ 1] , 具有清热解毒 , 消疮止痛之功 , 用于治
疗疔疮斑疹 、肿疖 、皮肤干燥起皱痒痛 , 急 、慢性咽炎 、口舌生
疮等病症。现将制备工艺及方中主要成分蔓荆叶的薄层色谱
鉴别方法 ,介绍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玻璃点样毛细管(华西医科大学仪器厂);硅胶 G 薄层板
(自制);蔓荆叶对照药材由西双版纳州食品药品检验所提供
(经中国科学院勐仑热带植物园鉴定为蔓荆叶 Vitex t rifo lia
Linn.的干燥叶);傣药神药油(批号为 071108;070605;
070921)由本院制剂室提供;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处方与制备
2.1 处方 蔓荆鲜叶 100g , 鸭嘴花鲜叶 100g , 金瓜鲜叶
100g ,芝麻油适量。
2.2 制备 取处方药材榨汁 , 浓缩至相对密度 1.05 时 , 加入
芝麻油 1000mL , 共同熬炼至药渣漂浮油面 , 取少许药油做点
火试验 ,以油能着火且无爆鸣声为度 , 此时取出药油 ,待冷 ,滤
过 ,补足芝麻油 1000mL , 熬炼至沸腾 ,放冷 , 分装 ,即可。
3 质量控制
3.1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有芝麻清香气 , 味淡。
3.2 主要成分蔓荆叶薄层色谱鉴别
3.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 30mL , 加甲醇 20mL , 超
声处理 20min ,分取甲醇液 , 蒸干 , 加石油醚(60 ~ 90℃)15mL
溶解 ,稍静置后弃去石油醚液 , 挥干 , 残渣加丙酮 2mL 溶解 ,
作为供试品溶液。
3.2.2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取蔓荆叶对照药材 1g ,加甲醇
10mL ,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3.2.3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按处方工艺制备蔓荆叶缺样空
白药油, 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得蔓荆叶阴性对照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 年版一部附录 VIB)[ 2]试验 ,
吸取上述 3种溶液各 10μl ,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
为黏合剂的硅胶 G薄层板上 ,以环己烷-醋酸乙酯-苯-冰醋酸
(6∶2∶3∶1)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置碘蒸气中熏至斑点清
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
色的斑点 ,阴性对照溶液色谱中无此斑点(见图1)。
        
 
1.样品
2.对照药材
3.阴性对照
图 1
672008 年第 29 卷第 5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志
Yun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Vol.29.No.5 (General No.179) May , 2008
Main Content
A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Rutin by Ionic Liquid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YANG Qing-hai , NA Ji , DUAN Li-ping , etc.⋯⋯⋯⋯⋯⋯⋯⋯⋯⋯⋯⋯⋯⋯⋯⋯⋯⋯⋯⋯⋯⋯⋯⋯⋯⋯⋯⋯⋯⋯⋯
Assessment of Toxicology and Safety of Tara Powder
   ZHANG Xue-hui;ZHAO Chun;LU Ying;etc.⋯⋯⋯⋯⋯⋯⋯⋯⋯⋯⋯⋯⋯⋯⋯⋯⋯⋯⋯⋯⋯⋯⋯⋯⋯⋯⋯⋯⋯⋯
Study on the Hypoglycenmic Effect of Triplostegia glandulifera Wall
   LIU Xiao-bo , GUO Mei-xian , LI Long-xing , etc.⋯⋯⋯⋯⋯⋯⋯⋯⋯⋯⋯⋯⋯⋯⋯⋯⋯⋯⋯⋯⋯⋯⋯⋯⋯⋯⋯⋯⋯
Pharmacognostical Study on Solanum Spirale Roxb
   ZHANG Jie , JIANG Ming-hui , LUO Jia , etc.⋯⋯⋯⋯⋯⋯⋯⋯⋯⋯⋯⋯⋯⋯⋯⋯⋯⋯⋯⋯⋯⋯⋯⋯⋯⋯⋯⋯⋯⋯⋯
A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Rutin by Ionic Liquid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YANG Qing-hai , NA Ji , DUAN Li-ping , etc.
(Key Laboratory of Ethnic Medicine Resources Chemistry , S tate Ethnic Affair Commission &Education , Kunming , 650031)
Abstract:A new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for th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Rutin , which was formed by a room
temperature water-soluble ionic liquid [ BMIm ] BF4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and phase-forming salt
(NH4)2SO4 , was studied and established.The effects of concentrations of ionic liquid , salt , Rutin and the PH value on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1 we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ionic liquid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had the
highest extraction efficiency(E%>90)with the solution by putting in 1.5g of (NH4)2SO4 , 1.5~ 2.0mL of ionic liquid , 1.0 ~
2.0mL of rutin , with the range of PH values 4 ~ 6.
Key words:ionic liquid ,aqueous two-phase ,Rutin ,extraction;separation
Assessment of Toxicology and Safety of Tara Powder
ZHANG Xue-hui , ZHAO Chun , LU Ying , etc.
(Institute of Nutrition and Food , Kunming Medical College.Kunming , Yunnan , 650031)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edible Tara powder and provide basic dat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food.
Methods:An acute toxicity test , an Ames test , a micronucleus test on rat marrow , a test on rat sperm abnormality , a 30-day feeding
test and a conventional teratogeny test were conducted separately.Results:The peros LD50 of the mice or rats was larger than 10g/
kg.bw , belonging to the nonpoisonous.The negative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genotoxicity tests , including Ames test , the
micronucieus test and sperm abnormality tes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toxictity observed in the 30-day feeding test and the
teratogeny test.Conclusion:Tara powder as food is safe and edible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y food.
Key words:Tara powder;safety;toxicology
Study on the Hypoglycenmic Effect of Triplostegia Glandulifera Wall
LIU Xiao-bo , GUO Mei-xian , LI Long-xing , etc.
(School of Pharmacy ,Dali College ,Dali ,Yunnan , 671000)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hypoglycenmic effect of Triplostegia glandulifera Wall.Methods:A hyperlycosemia rat model
was made by 10%of glucose and 240μg/kg of adrenaline and a diabetes rat model was made by 80mg/kg of alloxan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riplostegia Glandulifera Wall on the blood sugar , weight , appetite for food and water of the test rats so as to know the
hypoglycenmic effect of Triplostegia Glandulifera Wall.Results:Triplostegia glandulifera Wall showed no hypoglycenmic effect on
healthy small rats (P >0.05), but reduced the blood sugar(P <0.01 ,P<0.001)of the glucose and adrenaline hyperlycosemia
small rats and the blood sugar of the alloxan diabetes small rats and also reduced the appetite of the rats for food and water.
Conclusion:Triplostegia glandulifera Wal has a certain hypoglycenmic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hyperlycosemia induced by various
factors.
Key words:Triplostegia glandulifera Wall;blood sugar
Pharmacognostical Study on Solanum Spirale Roxb
ZHANG Jie , JIANG M ing-hui , LUO Jia , etc.
(Yun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Kunming Yunnan 650200)
Abstract:Objective: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Solanum Spirale Roxb.Methods:The micro ,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raw plant and its property and shape.Results:The tiss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cal plant shows that its root phloem is narrow , its cell contains calcium oxalate crystal sand , its mesophyll tissue is a
bifacial type with much calcium oxalate crystal sand and a little calcium oxalate cluster crystal scattered in its parenchyma cell and
indeterminate stoma and gland hair on its leaf.Its powder characteristics are in line with its tissue characteristics.Conclusion:The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making the quality standard and for the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ine material.
Key words:ethno-medicine;Solanum spirale Roxb;pharmacogno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