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邓恩桉优良种源及其家系与优株选择研究



全 文 :第 30卷 第 3期 桉树科技 Vol.30 No.3
2013年 9月 EUCALYPT SCIENCE & TECHNOLOGY Sep.20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9-05
基金项目:中国/澳大利亚政府间合作项目“耐寒桉树在华南和澳大利亚较冷地区的种质资源选择及栽培模式研究”湖南项目区主要研究内容
(ACIAR FST/96/125)
作者简介:林睦就(1952— ),男,大学,研究员,主要从事中亚热带桉树良种的培育研究
邓恩桉优良种源及其家系与优株选择研究
林睦就 1,李柏海 1,石燕飞 2,李苏湘 3,谢红梅 2
(1.湖南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湖南 长沙 410007;2.永州市林科所,湖南 永州 425000;3.蓝山县林业局,湖南 蓝山 425800)
摘要:收集邓恩桉全天然分布区种源及其家系进行引种试验,以酷热严寒等极端天气的抗逆性表现,评估其对气
候的适应性;采取多点试验联合分析法,回归分析各处理所有地区的生长信息,评估其对不同立地环境的适应性,
建立起各种源、家系的生长模型。各种源性状优良,种源间差异不显著,整个天然分布区均为优良种源区;选出
最佳种源地 12个;优良家系 46个,平均 34.16 m3·hm-2·yr-1,径高比≥1:90、个体变异≤15%,木材材质好、造纸
得浆率 49%;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显著大于最佳种源;选优良单株 250 株,其中 68 株 3 年
生时始花。区组间差异极显著,大多数种源、家系与地区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回归系数大,对生长环境敏感,要
有好的立地条件才能发挥其速生特性。
关键词:邓恩桉;种源;家系;单株;选择
中图分类号:S722.5 文献标识码:A
Selection of Excellent Provenances, Families and Individual
Plus-Trees of Eucalyptus dunnii
LIN Mu-jiu1, LI Bo-hai1, SHI Yan-fei2, LI Su-xiang3, XIE Hong-mei2
(1. Hunan Provincial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Changsha 410007, Hunan,
China; 2. Yongzhou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Yongzhou 425000, Hunan, China; 3. Lanshan Forestry
Bureau, Lanshan 425800, Hunan, China)
Abstract: A range of Eucalyptus dunnii provenances and famili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is species natural
distribution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ir adaptation and growth in Hunan province, especially in relation to the
province’s climate featuring very hot summers and cold winters. By joint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tree growth, we evaluated the adaptability of E. dunnii to the different sites and developed a growth model for
different provenances and families. Variation among provenances proved to be insignificant and all provenances
from the natural distribution performed well. In contrast, there was significant variation among the families
tested. The top 12 provenances and best 46 families were selected. Average productivity was 34.16 m3·hm-2·yr-1,
the ratio of diameter to height was great than 1:90 and the variation among individuals was less than 15%. Wood
properties were found to be well suited to a range of end-uses and kraft pulp yield exceeded 49%. The genetic
gain of the good families was bigger than that of the best provenances. of 250 E. dunnii individual plus-trees
selected from the material tested, 68 trees started to flower from age 3-years. Strong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growth and site conditions, for most provenances and famili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pecies potential for
fast-growth and high productivity, E. dunnii needs be provided with good sites.
Key words: Eucalyptus dunnii; provenance; family; individual tree; selection
桉树(Eucalyptus)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常绿阔 叶树种,具有重要的环境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
DOI:10.13987/j.cnki.askj.2013.03.006
24 桉 树 科 技 第 30卷

值[1]。邓恩桉(E.dunnii)是澳大利亚生长最快的树种
之一,天然分布于 NSW(新南威尔士)的东南部及
QLD(昆士兰)东南部,主要分布于152°20′ ~ 152°32′E、
28°04′ ~ 28°37′S与152°41′ ~ 152°54′E、30°00′ ~ 30°05′S
两个明显不相连的地区,在这两个地区内,它的分
布也是不连续的,面积从几公顷到 200 hm2不等。
此外,还零星分布至 NSW 的 Coffs Harbour 西部
145°E,南至 35°28′S,北部靠近 NSW与 QLD交界
的Mcperson地区,东至 QLD的Warwick较高处。
分布区属夏雨型温暖湿润气候,年降雨845 ~ 1 950 mm,
1月份平均 24 ~ 29℃,7月份平均−0.5 ~ 7℃,年降
霜 60次,与我国中亚热带气候较接近。在既有酷热、
又有严寒的湖南等中亚热带[2],扩大桉树栽培的空
间极其有限,有试验表明邓恩桉既耐低温干燥,又
抗高温高湿,适应引种地气候,5.5年生平均蓄积量
46.05 m3·hm-2[3]。另有研究指出,邓恩桉是少有的耐
寒树种,在湖南、江西等冷凉地区广泛栽培[4]。邓
恩桉的引种成功,为中亚热带解决了适宜的栽培树
种。为选择到最适合中亚热带栽培的优良种源及家
系,本研究从原产地收集全天然分布区 18个种源地
的 18个种源及经当地试验选出的 99个家系进行引
种试验。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加试验的种源、家系见表 1。
表 1 参试种源、家系一览表
种源 地点 州属 纬度(S) 经度(E) 海拔(m) 家系数(编号)
16894 TEVIOT FALLS SF QLD 28°13′ 152°32′ 350 2个(101~102)
16895 SPICERS PEAK SF QLD 28°04′ 152°24′ 700 4个(103~106)
17555 MOLETON KANGAROO SF NSW 30°05′ 152°54′ 420 3个(107~109)
17582 CLOUDS CREEK NSW 30°00′ 152°41′ 320 2个(110~111)
17733 SPICERS GAP QLD 28°04′ 152°22′ 650 1个(112)
17865 SPICERS GAP QLD 28°04′ 152°22′ 650 13个(113~125)
17909 YABBRA SF URBENVILLE NSW 28°35′ 152°29′ 550 10个(126~135)
17911 SPICERS PEAK SF QLD 28°04′ 152°22′ 675 7个(136~142)
17914 TEVIOT FALLS SF QLD 28°13′ 152°32′ 360 6个(143~148)
17915 KOREELAH SF NSW 28°16′ 152°28′ 625 7个(149~155)
17916 KOREELAH SF NSW 28°19′ 152°30′ 710 6个(156~161)
17917 KOREELAH SF NSW 28°18′ 152°30′ 575 7个(162~168)
17918 SPICERS PEAK SF QLD 28°04′ 152°22′ 650 4个(169~172)
17920 KOREELAH SF NSW 28°24′ 152°20′ 690 13个(173~185)
17923 KOREELAH SF NSW 30°00′ 152°41′ 320 2个(186~187)
18264 YABBRA PLAINS RD NSW 28°27′ 152°29′ 500 9个(188~196)
20665 SSO CROSSLEYS NSW 35°28′ 145°00′ 90 1个(197)
20670 SSO CROSSLEYS NSW 35°28′ 145°00′ 90 2个(198~199)

种源的收集西起NSW Coffs Harbour (145°00′E),
东至 NSW 的 152°54′E,北到 QLD的 28°04′S,南
达 NSW的 35°28′S,涵盖了整个天然分布区。其中
NSW有 11个种源,区域为 145°00′E ~ 152°54′E,
28°15′S~35°28′S;QLD 有 7 个,分布在 152°22′ ~
152°32′E与 28°04′ ~ 28°13′S范围内。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蓝山县塔峰镇五里村(湘南)和湖南
省永州市冷水滩(市林科所,湘中)。蓝山试验区:
25°24′25″ ~ 25°24′30″N,112°13′00″E,海拔 278.0 m;
年平温度 17.8℃,7 月份平均 28.2℃,1 月份平均
6.3℃,极端低温−8℃;年降雨 1 530 mm,红壤,pH
第 3期 (总第 86期) 林睦就等:邓恩桉优良种源及其家系与优株选择研究 25

值 6.0。冷水滩试验区:26°21′N,111°46′E,海拔
180 m;年平均气温 17.9℃,7月份平均 28.8℃,35℃
以上天气 19.9 d,1月份平均 6.3℃,无霜期 310 d,
极端低温−5.2℃,年降雨 1 450.7 mm;沙壤,pH值
5.5 ~ 6.5。
1.3 试验方法
采用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具体为:v=88,r=6,
b=24,k=22(v:处理数,r:重复数,b:区组数,k:区组
内小区数)。5株小区,密度 2 m × 3 m。机耕整地,
耕深 30 cm,穴 60 cm × 60 cm × 60 cm。施复合肥 1 kg
(N、P、K各 25%)。2004年 4月下旬栽植。每年调
查适应性表现、保存率、树高、胸径,材积按《湖
南省桉树(邓恩桉)二元立木材积模型》计算:
V=0.00006862511975989231×D[1.530830416798317+0.0
1761024111783628(D+3H)]×H[1.207061799556161−0.03834003329698435(D+
0.8H)]计算。
遗传力=MS/(剩余项 MS 平均+区组 MS 平均
+MS),式中:MS为均方。
遗传增益=遗传力×(优平均值−总平均值)/总平
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适应性
自 2004年栽植以来,每年 35℃以上天气 20 d
左右,树冠处达 44℃;栽植当年极端低温−3.6℃;
2008年初出现百年不遇的冰灾,试验地处于南岭山
系为重灾区。0℃以下 25 d,连续冰冻 30 d,冰厚达
58 mm,持续低温时间、强度均创历史极值。所有
参试的种源、家系都适应引种地气候,无生理性冻
害与高温烁害(种源 17733 育苗失败,不统计)。在
冰灾中部分植株遭遇冰雪压造成机械性损害。
2.2 生长与形质性状
2.2.1 各种源生长性状
2.2.1.1 蓝山试验点
2010年(6年生)各种源生长观测统计见表 2。从
表 2可知,所有种源平均蓄积量为 28.0 m3·hm-2·yr-1,
其中种源17926的平均年蓄积量最大,为34.2.0 m3·hm-2。
径高比 1:91,树高和胸径的变异率分别为 11%和
12%。
表 2 蓝山点各种源生长性状观测统计
种源 树高(m)
胸径
(cm)
蓄积量
(m3·hm-2)
调整前
蓄积量
(m3·hm-2)
调整后
蓄积量
(m3·hm-2)
种源 树高(m)
胸径
(cm)
蓄积量
(m3·hm-2)
调整前
蓄积量
(m3·hm-2)
调整后
蓄积量
(m3·hm-2)
16894 13.59 15.10 187.61 76.51 81.02 17916 13.66 15.18 205.22 84.27 86.24
16895 12.28 13.64 153.79 68.27 72.60 17917 13.12 14.58 176.05 74.79 75.41
17555 11.79 13.10 135.11 62.20 58.76 17918 12.57 13.97 153.30 63.64 61.76
17582 12.56 13.95 164.75 43.38 50.33 17920 12.74 14.17 163.29 64.31 66.00
17865 13.15 14.61 172.53 64.06 58.57 17923 13.51 15.01 183.50 65.10 65.91
17909 12.88 14.31 168.61 66.55 66.11 18264 12.98 14.42 168.67 63.78 60.54
17911 12.55 12.70 151.56 51.96 54.97 20665 13.70 15.22 197.65 45.24 39.89
17914 13.08 14.53 161.31 64.87 63.97 20670 13.46 14.96 154.65 67.57 66.68
17915 12.75 14.16 158.82 66.12 65.92 平均 12.96 14.33 168.02 64.27 64.39
注:调整前后数据为冰灾前 2007年(4年生时)的蓄积量及其调整数据,下同。
由于设计的不完全性,实测数并不能直接作各
处理的比较,因为(Hi-Hj)中有不同区组间的差异对
试验结果起干扰作用,使(Hi-Hj)不能反映第 i处理与
第 j处理间的真实差异,必须调整各处理总计、处理
平均数。调整后的处理平均数按如下公式计算:
处理平均数= v-1
bk(k-1)
×(调整后处理总计)+总平
均,因为 v-1
bk(k-1)
= 1bk
r ·
(k-1)
(v-1)
·௥
= 1
vλ ,它将每一处理在其可
26 桉 树 科 技 第 30卷

能出现的区组的平均值扩大(ν×λ,λ为每对处理出现
的次数)倍,并与所有同该处理一起出现的处理总和
求差,这样就把该处理受到的区组效应与其它处理
受到的区组效应在求差的过程中消除了。数据调整
后蓄积量排序变化很大,排前 5 位的为 17916、
16894、17917、16895、17916 号种源(表 2)。通过
调整得出各处理理论值的大小,但并不清楚处理间
差异的显著程度,所以必须进行方差分析,见表 3。
表 3 调整后生长性状各处理方差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区组 4 6 444.94 1 611.24 4.71**
种源 16 8 260.50 516.28 1.51
剩余 64 21 889.67 342.03
总和 84 36 595.12
注:F0.01(4,64)=3.65; F0.01(16,64)=2.31; F0.1(16,64)=1.60
方差分析表明区组间差异极显著,种源与环境
的交互作用明显;各种源间差异不显著。
遗传参数估算:
种源遗传力= 516.28
342.03 17⁄ +1611.24 4⁄ +516.28 =0.55
遗传增益= 0.55× 69.836-65.5965.59 ൌ 0.04
2.2.1.2 永州试验点
各种源生长性状见表 4。所有种源 6 年生平均
年蓄积量为 25.21 m3·hm-2,17923种源年均蓄积量
最大,达 31.53 m3·hm-2;径高比 1:92,树高和胸径
的变异率均为 10%。调整后排前 7 位的种源为
16894、20670、17914、17920、16895、20665、17916。
表 4 永州点各种源生长性状观测统计
种源 树高(m)
胸径
(cm)
蓄积量
(m3·hm-2)
调整前
蓄积量
(m3·hm-2)
调整后
蓄积量
(m3·hm-2)
种源 树高(m)
胸径
(cm)
蓄积量
(m3·hm-2)
调整前
蓄积量
(m3·hm-2)
调整后
蓄积量
(m3·hm-2)
16894 12.94 14.06 155.81 106.64 110.51 17916 12.68 13.77 149.86 82.29 81.91
16895 12.48 13.66 144.67 84.49 85.32 17917 12.93 14.05 163.65 79.76 80.43
17555 12.62 13.71 149.05 80.07 75.08 17918 13.16 14.30 168.34 74.41 75.81
17582 12.55 13.64 143.39 73.76 75.69 17920 12.60 13.87 154.62 87.52 87.27
17865 12.27 13.46 137.47 65.51 66.33 17923 13.51 14.63 189.15 74.91 73.71
17909 12.54 13.65 148.06 71.57 73.38 18264 12.21 13.26 141.31 60.27 58.48
17911 12.26 13.31 136.52 61.60 59.00 20665 11.68 13.13 131.71 85.61 82.53
17914 13.00 14.13 167.01 86.83 87.43 20670 11.82 12.83 122.94 83.75 88.61
17915 13.22 14.36 167.70 78.43 77.85 平均 12.62 13.75 151.25 78.67 78.78
表 5 的方差分析表明,修正后区组间差异极显
著,种源间差异不显著。遗传参数估算:
种源遗传力= 543.72350.79 17⁄ +2062.72 4⁄ +543.72 = 0.50
遗传增益= 0.53×86.329-77.0
77.0
=0.07
表 5 调整后各种源生长性状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区组 4 8 250.82 2 062.71 5.88**
种源 16 9 807.43 543.72 1.55
剩余 64 22 450.83 350.79
总和 84 40 509.08
注:F0.01(4,64)=3.65; F0.01(16,64)=2.31; F0.1(16,64)=1.60
以上分析了各种源在同一地点的生长性状,为
了评估其优劣和生长稳定性,进一步分析多地点生
长性状。
(1) 各试验点方差分析
各试验点之间的方差结果见表 6。
表 6 各试验点的方差分析表
变异
来源自由度
永州 蓝山
平方和 均方 平方和 均方
区组 4 53 840.52 2 833.71 116 607.22 6 137.22
种源 16 232 204.64 2 669.02 153 327.18 1 762.38
误差 399 422 167.55 1 058.06 379 329.04 950.70
总数 419 708 212.72 649 263.45
第 3期 (总第 86期) 林睦就等:邓恩桉优良种源及其家系与优株选择研究 27

(2) 各试验点误差均方同质性检验
多点试验联合分析的前提是各试验区的误差
均方必需是同质的。因此,在多点试验合并分析前,
要对各试验区的误差均方进行同质性检验。如果经
检验各试验点误差均方差异显著(不同质),则不能
进行合并分析。一般采用 Bartlett x2法进行同质性检
验。x2: x2检验中的统计量。假设 H0:σ1 2=σ2 2;σ:
总体标准差。根据 Bartlett x2检验要求计算表 7的各
项数据。
表 7 2个试验点方差同质性检验的计算
j S2j γj γj S2j ln S2j γj ln S2j
1 1 058.06 399 422 165.94 6.96 2 777.04
2 950.70 399 379 329.30 6.86 2 737.14
总和 798 801 495.24 13.82 5 514.18
注:S2:样本方差,γ:误差自由度
则合并方差为:
S2=

3
1
j
1
j
 
3
1
2
j
jj s =1 004.38;(
3
1j
j )ln S2=5 514.18;
C ≈ 1;x2 = 1×0 = 0 < x0.052 。
C:样本标准差,接受 H0:σ1 2=σ2 2,表明各试验
点误差方差间差异不显著,是同质的,可以将各试验
区的结果合并进行分析。
(3) 多点试验结果联合分析
将种源视为固定模型,试验地点和区组视为随
机模型,总的试验为混合模型。由于多点试验的目
的在于研究种源间生长差异是否显著及差异是否由
环境的差异所引起(种源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因此
用 F检验检测种源间、种源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否
显著,结果见表 8。
表 8 多点试验联合分析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地区内区组 170 447.74 8 21 305.97
地区 25 956.19 1 25 956.19
种源 211 341.80 16 2 546.29 1.06
种源×地区 199 326.36 16 2 401.52 2.09**
误差 761 617.60 664 1 147.01
总变异 1368 689.68 705
注:F0.05(80,80)=1.45; F0.1(100,100)=1.29; F0.01(80,500)=1.45; F0.01(100,1000)=1.38
F 检验的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不显著,种源
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差异极显著。
遗传参数估算:
遗传力= 2546.29
1147.01 17⁄ +2401.52 4⁄ +2546.29 = 0.79
遗传增益= 0.79×66.24‐63.09
63.09 =0.04
2.2.2 各家系生长性状
2.2.2.1 蓝山试验点
6年生平均树高 12.92 m,胸径 14.27 cm,蓄积
量 167.35 m3·hm-2,年均为 27.89 m3·hm-2,家系 160
号的蓄积量最大,为269.3 m3·hm-2,年均为 44.9 m3·hm-2;
径高比 1:91,树高和胸径的变异率分别为 11%和
12%。用冰灾前 2007年调查的数据作调整,调整后
排前 7 位的为 158、167、177、174、160、102 和
128号家系,其中158号最大,4年生蓄积量达157.52
m3·hm-2、年均为 39.38 m3·hm-2。
28 桉 树 科 技 第 30卷

表 9 蓝山点生长量排前 10位调整后排前 7位的家系
家系 树高(m)
胸径
(cm)
蓄积量
(m3·hm-2)
调整前
蓄积量
(m3·hm-2)
调整后
蓄积量
(m3·hm-2)
家系 树高(m)
胸径
(cm)
蓄积量
(m3·hm-2)
调整前
蓄积量
(m3·hm-2)
调整后
蓄积量
(m3·hm-2)
102 14.69 16.33 227.79 80.49 91.89 167 13.01 14.45 80.94 118.04 119.56
111 15.12 16.80 246.86 42.20 48.10 168 14.07 15.63 219.85 61.83 70.29
128 13.82 15.35 198.78 99.81 89.71 173 15.15 16.83 248.06 78.13 83.35
153 14.85 16.50 235.64 73.52 73.41 174 13.22 14.69 198.13 97.33 98.22
158 13.26 14.73 236.23 157.23 157.52 177 14.63 16.26 234.84 112.45 102.48
160 15.53 17.25 269.26 94.22 96.30 193 14.81 16.45 234.69 98.72 86.61
162 14.35 15.94 218.31 93.05 88.28 平均 14.35 15.94 219.28 92.85 92.75
表 10 各家系生长性状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区组 4 116 607.22 6 137.22 6.46**
家系 87 153 327.18 7 301.29 7.68**
剩余 399 379 329.04 950.70
总和 490 649 263.45
注:F0.01(18300)=1.99; F0.01(20,500)=1.90; F0.01(20,300)=1.94; F0.01(22,500)=1.87
表 10 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区组间差
异极显著。
家系遗传参数估算:
家系遗传力= 7301.29
950.70 88⁄ +6137.22 4⁄ +7301.29 = 0.83
遗传增益= 0.83×80.89‐65.61
65.61 =0.19
2.2.2.2 永州试验点
6年生平均树高 12.64 m,胸径 13.78 cm,蓄积
量 152.22 m3·hm-2,年均 25.37 m3·hm-2,187号蓄积
量最大,为 264.67 m3·hm-2,年均 44.11 m3·hm-2;径
高比 1:92,树高和胸径的变异率均为 10%。


表 11 永州点生长排前 10位调整后排前 7位的家系
家系 树高(m)
胸径
(cm)
蓄积量
(m3·hm-2)
调整前
蓄积量
(m3·hm-2)
调整后
蓄积量
(m3·hm-2)
家系 树高(m)
胸径
(cm)
蓄积量
(m3·hm-2)
调整前
蓄积量
(m3·hm-2)
调整后
蓄积量
(m3·hm-2)
187 15.45 16.79 264.67 109.96 105.80 135 13.57 14.73 189.24 90.36 97.92
167 14.28 15.51 216.29 64.35 62.61 143 13.39 14.56 187.48 96.96 93.66
146 14.32 15.56 216.22 130.78 125.70 149 13.80 14.98 184.06 69.69 63.01
151 14.50 15.80 215.41 62.53 63.66 152 12.70 13.79 154.53 125.47 132.12
166 14.21 15.46 210.68 87.81 85.36 160 13.24 14.39 171.44 126.31 117.78
171 14.16 15.38 200.84 108.88 107.79 175 13.32 14.48 178.02 116.98 115.66
177 13.40 15.40 199.37 124.95 117.86 102 12.91 14.04 153.97 111.08 112.36
188 12.84 13.92 192.09 43.18 43.50 平均 13.74 14.98 195.34 99.67 98.24
184 13.71 14.89 191.13 125.44 127.06
第 3期 (总第 86期) 林睦就等:邓恩桉优良种源及其家系与优株选择研究 29

调整修正后蓄积量排前 7 位的为 152、184、
146、177、160、175和 102号家系,其中 152号最
大,达 132.12 m3·hm-2,年均 33.03 m3·hm-2。
表 12 调整后各家系生长性状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值
区组 4 53 840.52 2 833.71 2.68**
家系 82 232 204.64 2 669.02 2.52**
剩余 399 422 167.55 1 058.06
总和 485 708 212.72
注:F0.01(18,300)=1.99;F0.01(20,500)=1.90;
F0.01(80,300)=1.48;F0.01(80,500)=1.45
表 12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区组间差异
极显著。遗传参数估算:
家系遗传力= 2669.021058.06 83⁄ +2833.71 4⁄ +2669.02 ൌ 0.79
遗传增益= 0.79×97.30‐76.99
76.99
=0.21
家系多点试验联合分析:与种源试验一样,也
要评估各家系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速度和生长稳
定性,对两个试验点的数据进行联合分析,方法也
相同。
(1) 进行各试验点方差分析,计算各区组、处理
的自由度、误差和总数自由度及各地区、区组、处
理、误差的平方和与均方。
(2) 各试验点误差均方同质性检验。检验表明接
受 H0:σ1 2=σ2 2,试验区间误差方差同质。
(3) 多点试验结果的联合分析。进行 F检验:计
算地区内区组、地区、家系、家系×地区的误差、
总变异及其平方和、自由度、均方与家系、家系×
地区的 F值。
F 检验表明,家系 F=1.46>F0.1=1.29,家系
间的差异极显著;家系×地区 F=1.49>F0.1=1.45,
家系×地区的交互作用差异极显著。
家系遗传参数:
家系遗传力= 2495.201147.01 84⁄ +1709.04 4⁄ +2495.20 ൌ0.85
遗传增益=0.85× 83.47‐71.3571.35 = 0.14
2.2.2.3 各家系稳定性比较
由于各家系×地区间交互作用差异极显著,这
种差异是由基因型与地区互作造成的,下面研究交
互作用中的家系基因型作用,即稳定性,建立生长
模型。
采用回归分析法:以各地区家系的平均生长量
为环境指数(自变量 x),而以各家系在各地区的生长
量为依变量 y,计算各家系 b(回归系数),建立生长
模型(直线回归方程式) y=a+bx。结果表明,参试家
系呈现如下几种生长模型:
a型。生长量大,b值小。a型家系在不同地区
都能较快生长,稳定性好,是理想的家系,可在多
种立地环境栽培利用。如 128 号:ŷ (y 的理论
值)=168.2984−1.0410x、181号 ŷ = 23.89+0.79x等等。
b 型。生长量大、b 值大。它们在不同地区的
表现差异显著,与环境交互作用大,要在优良的立
地环境下才能丰产。如 102 号 ŷ = −100.4877
+2.7510x、160号 ŷ = −95.62+2.89x等等。
c型。生长量小,b值小。受环境的影响小,生
长量小但较稳定。
d 型。生长量小,b 值大。在优良的立地环境
下也不能丰产。
2.3 材性测试与分析
按国家 GB 1927—91、GB 1933—91标准测试
木材材性,结果表明:基本密度平均 490 kg·m-3,
制浆造纸平均得浆率 49%,种源、家系及植株间差
异不显著。
2.4 优良种源、家系与优株的评选
2.4.1 种源
各种源性状都较优良,种源间差异不显著,说
明整个天然分布区都是优良种源地,将生长量排前
的 12个种源评选为最佳种源,其区域为:145°00′E
~ 152°54′E,28°04′S ~ 35°28′S,涵盖了整个天然分
布区。其中 NSW 有 9 个:145°00′E ~ 152°54′E,
28°15′S ~ 35°28′S;QLD有 3个:152°22′ ~ 152°32′E,
28°04′ ~ 28°13′S。
2.4.2 家系
将各项性状数值调整后排前、生长量>平均值
30 桉 树 科 技 第 30卷

1个标准差的 46个家系评选为优良家系。平均树高
2.32 m·yr-1,胸径 2.56 cm·yr-1,蓄积量 34.16 m3·hm-2·yr-1;
径高比 1:91,树高、胸径变异≤15%;木材制浆得
率≥49%,基本密度≥490 kg·m-3;生长模型:a、b
型。
2.4.3 单株
在优良家系林中选出生长量>平均值 1个标准
差的优良单株 250株,其中 68株 3年生时孕花。其
中在蓝山试验区选择150株,生长量>平均值 3.7倍、
4个标准差;在冷水滩试验区选择 100株,生长量>
平均值 2.2倍、3个标准差,其中 68株孕花。
3 结论
(1) 选出邓恩桉最佳种源 12 个,优良家系 46
个,优良单株 250株。为湖南等中亚热带的桉树发
展提供了优良的种质资源。
(2) 研究认为整个天然分布区 (145°00′E ~
152°54′E,28°04′S ~ 35°28′S)即为优良种源区。因为
各种源性状都较优良,种源间差异不显著,12个最
佳种源的分布区域与整个天然分布区重合,印证了
上述论点。
(3) 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
大于最佳种源 3.5 倍,家系选择优于种源选择。优
良家系的生长量是当地主要栽培树种的 3倍,木材
材质好、造纸得浆率高,有重要的栽培利用价值。
(4) 选择了 68株孕花的优良单株,这为大规模
良种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邓恩桉只有天然林产
种,量少价贵,且无性繁殖困难,该研究培育出了
结实植株,为杂交制种和遗传改良创造了条件。
(5) 采集各种源/家系在不同地区的生长信息,
采用回归分析法,全面评估其对不同立地环境的适
应性,建立起生长模型,为栽培区划和丰产技术提
供依据。
(6) 最佳种源和优良家系中有生长模型为 b 型
的种类,它们回归系数大,与地区的交互作用极显
著,对生长环境敏感,要有好的立地条件才能丰产。
参考文献
[1] 王豁然.桉树生物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林睦就.中亚热带地区桉树引种的气候条件与发展前景
研究[M]//王豁然,江泽平,李延军.格局在变化——树木
引种与植物地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3] 林睦就.中亚热带地区桉树良种选择试验[M]//谢耀坚.
柳暗花明——面对金融危机的桉树研发.北京:中国林
业出版社,2010.
[4] 任世奇,罗建中,彭彦,等.邓恩桉两个种源的木材干缩性
研究[M]//谢耀坚.柳暗花明——面对金融危机的桉树
研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