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21 期
收稿日期:2011-05-03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公益项目(2010C32043)
作者简介:谢 云(1968-),女(土家族),湖南衡阳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从事园林植物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电话)18968150533
(电子信箱)xieyun@zafu.edu.cn;通讯作者,李纪元,(电话)0571-63346372(电子信箱)jiyuan_li@126.com。
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是我
国特有树种,集观赏、油用、药用于一身,是重要的
油茶和茶花育种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
经济价值[1]。 其花大色艳,目前在国内外作为园林、
庭院绿化树种被引种栽培,已成为园林观赏植物珍
品 [2,3];作为油料分布面积和产量曾居全国第四 [4],
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均比普通油茶高出 5%~10%[5],
且耐寒性强[6]。因此,浙江红山茶在油茶生产和园林
观赏花卉方面均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
然而,由于浙江红山茶野生和实生繁殖子代变
异大、产量低而长期被忽视,一直处于野生和半野
生状态,数量越来越少,已被浙江省列为渐危种 [7]和
省级珍稀濒危植物 [8],被福建省列为省级重点保护
植物[9]。最近几年中国油茶产业有所发展,但进展有
限。 当前,全面系统地掌握浙江红山茶引种栽培和
利用现状,对于浙江红山茶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
用具有重要意义。
1 调查地点、内容与方法
按照闵天禄 [1]的分类系统,咨询各地林业部门,
聘请当地林站技术员、护林员、知情老农作向导,于
2009~2010 年对记录曾栽培浙江红山茶的福建霞
浦、江西德兴、浙江缙云、青田、庆元、景宁等 6 县
(市)的人工栽培情况进行了调查。 主要调查浙江红
浙江红山茶引种栽培与利用现状
谢 云 1,2,李纪元 1,王 毅 3,吕精杰 4,徐芬芬 5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富阳 311400;2.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3.浙江省青田县林业局,浙江 青田 323900;4.浙江省缙云县新建镇林业站,浙江 缙云 321402;
5.浙江省景宁县建设局,浙江 景宁 323500)
摘要: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是中国特有珍贵油茶和茶花树种,国内外曾引种。 为了掌
握浙江红山茶引种栽培情况,通过走访专家、技术人员和老农以及实地调查,结合查阅文献,绘出栽培区
域分布图。 结果表明,浙江红山茶栽培管理粗放,树体老化,加之受山体开发、砍伐和挖掘移栽等影响,栽
培面积锐减,必须加强保护。
关键词: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引种;栽培与利用;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S685.14;S6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21-4411-04
The Present Status of 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about Camellia chekiangoleosa
XIE Yun1,2,LI Ji-yuan1,WANG Yi3,L譈 Jing-jie4,XU Fen-fen5
(1.Research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Fuyang 311400, Zhejiang, China;
2.Tianmu College,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Lin’an 311300, Zhejiang,China;3. Forestry Bureau of Qingtian County, Qingtian 323900,
Zhejiang, China;4.Forestry Station of Xinjian Town of Jinyun County,Jinyun 321402, Zhejiang, China;
5.Construction Bureau of Jingning County, Jingning 323500,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As a rare and particular oil and ornamental camellia plant in China, Camellia chekiangoleosa was introduced all
over the wor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s present status of introduction, a regional distribution map was drawn by visiting ex-
perts and skilled farmers,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ing.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ultivation area of C.
chekiangoleosa was decreasing fast because of exploitation of mountains, aging, massive lopping and transplanting. The re-
source of C. chekiangoleosa should be protected.
Key words: Camellia chekiangoleosa; introduction; 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investigation of status
第 50卷第 21期
2011年 11月
湖北农业科学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 50 No.21
Nov.,201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1.21.054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2011 年
表 1 浙江红山茶半野生、人工引种及栽培情况
县市区
庆元县
景宁县
缙云县
遂昌县
莲都区
德兴市
霞浦县
松阳县
资溪县
淳安县
青田县
磐安县
栽培地
贤良镇林场,百山祖乡的车根村、斋郎村、黄皮村、桥陌村、
左溪镇黄岗村,岭头乡岗背林场,万里林区[15]
上标林场和东坑村
大洋山林场,方溪和石笕、面桥坑林区
应村乡
白云山林场[16]的郑地村
新钢山镇十八亩段村
水门乡八斗丘村
安岱后村的安岱后源和西屏镇丁山头村 [17]
马头山林场龙井山
屏门乡隐将、三峰、年川、大源等村
青田县林场
黄檀林场
海拔//m
800~118 9
113 9~115 9
850~1300
600~800
600~1 000
800~832
663
800~1 200
442
500~800
900
800~1 000
面积或数量
1 047 hm2人工林
13 hm2
1 000 hm2人工林
6.7 hm2
6.7 hm2
133.4 hm2纯林
13.3 hm2纯林
27 000 株近 37 hm2
3.3 hm2
20 hm2
10 hm2
13.4 hm2
经纬度
N 27°42′25″ E 119°16′20″
N 27°42′42″ E 119°36′49″
N 28°25′21″ E 120°15′06″
N 28°42′10″ E 119°10′05″
N 28°11′27″ E 119°45′54″
N 29°16′17″ E 118°4′3″
N 27°2′23″ E 120°1′26″
N 28°16′41″ E 119°17′5″
N 27°50′3″ E 117°10′36″
N 29°51′59″ E 119°2′17″
N 28°23′51″ E 120°18′45″
N 28°50′58″ E 120°27′33″
年均温//℃
12.8~14.3
15.2
14.5
16.2
18.1
15.3
16.7
14.2~15.3
16.1
16.9
14.5
14.7
山茶的引种情况、栽培地点和面积、植株高度及胸
围、栽培管理技术、变异类型及开发利用现状等。 根
据县志等史籍记载、林业工作者、各地长者的回忆
以及地径与树龄的相关性确定植株的年龄,拍摄照
片,采集果实、花与枝条标本和土样,对土样进行分
析,对采集标本进行鉴定和制作,总结各个变异类
型,绘制了浙江红山茶的栽培地点分布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浙江红山茶的引种情况
1962 年英国引种了浙江红山茶,1972 年 7 月
南非依凡拉的里得艺术馆国际植物科学画展上,浙
江红山茶被选定为画展的张贴宣传画而引起轰
动 [3],随后法国、瑞士、德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
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国都曾引种栽培和繁殖,主
要用于家庭园艺和园林观赏[10]。
我国也做了一些引种工作,戴国望 [11]于 1965
年将浙江红山茶引种到湖北省林科所,南京 [12]、黄
山树木园、杭州植物园都有引种。 薛海兵等 [13]于
1978 年 3 月将浙江红山茶引种到了陕西南郑县两
河乡油茶场,1983 年开花结果,生长良好。
2.2 浙江红山茶的栽培地点和栽培面积
20 世纪 60~70 年代是国家大力发展油茶生产
时期, 在海拔较高而不宜普通油茶发展的地方,营
造了成片的浙江红山茶人工林[14]。 但目前栽培面积
一直在萎缩,存量越来越少。 据实地调查和资料记
载,浙江红山茶人工林仅存 2 267 hm2,主要集中在
浙江省,有 2 153 hm2,福建、江西等有 114 hm2,重点
分布在浙西南山区和浙中丘陵盆地。 浙江庆元、缙
云、 淳安和江西德兴的浙江红山茶人工林较多、密
度大,仍在投产。 缙云大洋山区以大洋山林场为中
心向四周各村幅射,总面积达 1 047 hm2[15];德兴则
集中在海拔 800 多米的新岗山镇十八亩段自然村,
村民精心培育了 133.4 hm2浙江红山茶, 是目前全
国惟一一家红花油茶示范基地。 福建霞浦、浙江遂
昌、磐安、松阳、青田等地林场或山地有小片生产。
现存的人工林的栽培面积见表 1, 人工栽培地点分
布图见图 1。
2.3 不同地区浙江红山茶人工林的结构比较
浙江红山茶人工林的树龄有长有短,规格差异
较大(表 2)。霞浦八斗丘村的人工林内古树较多(据
霞浦县志记载有 200 年历史), 占 37.5%, 树体高
3.2~5.6 m,冠幅 1.8~5.8 m,平均胸径 14.4 cm,大多
树势衰弱,枯枝较多。 这与江西德兴十八亩段的浙
江红山茶树体形成明显的对比。 十八亩段的浙江红
山茶林是通过野生群落的人工抚育、 补植形成的,
管护良好,树势最好,冠形浑圆,枝繁叶茂,树体冠
幅为 2.3~6.8 m。 调查发现,造成茶林差异大的最主
要原因是村民的养护管理和采摘习惯的差异,比如
十八亩段的村民在采果时非常注重保护树枝。
2.4 浙江红山茶自然变异类型
实地调查发现, 浙江红山茶的芽变现象普遍,
加上长期的自由授粉和自然杂交形成了丰富多彩
的自然变异,形态上也呈现出多样的变化,主要表
现为枝形、花色、花期、瓣型、果形、果色和产量等。
枝形有垂枝形和直立形;花色有深红色、粉红色、白
色和复色;瓣型有单瓣、半重瓣和重瓣;花期最早在
11 月 1 日开始开花,最晚 4 月下旬为末花期;果形
有梨形、桃形、苹果形和葫芦形;果色有红色、黄绿
色和棕色;果实产量差异更大,有的植株仅 2~3 个
果,甚至没有果实,有的植株有 90 多个果实;还有
灌木型和乔木型等生长习性方面的差异。
2.5 浙江红山茶栽培区的环境条件
栽培区的最高海拔 1 200 m, 最低海拔 300 m,
4412
第 21 期
表 2 浙江红山茶人工林的结构特点
地点
缙云黄金村
缙云大洋山林场
德兴十八亩段
霞浦八斗丘村
平均树高//m
3.8
4.2
4.1
4.4
最高树高//m
5.8
5.2
5.7
5.6
最低树高//m
2.1
3.2
2.3
3.2
平均胸径//cm
5.6
8.4
8.3
14.4
最大胸径//cm
23.6
18.5
22.9
27.9
最小胸径//cm
2.3
3.8
3.6
3.1
平均冠幅//m
2.1
3.7
4.1
3.8
最大冠幅//m
5.2
5.6
6.8
5.8
最小冠幅//m
1.2
1.1
2.3
1.8
图 1 浙江红山茶人工栽培地点分布图
多数在 600~1 000 m,一般都是当地的避暑胜地。 浙
江红山茶性喜温凉湿润的环境。 栽培区的年均气温
为 12.8(百山祖)~18.1℃(白云山),极端最低温
-13 ℃(百山祖), 极端最高温 41.5 ℃(白云山),≥
10℃年积温 3 653.3 (百山祖)~5 500 ℃(霞浦水门
乡),年降水量 1 392.8(白云山)~2 341.8 mm(百山
祖)。 无霜期 187(百山祖)~243 d(水门乡),相对湿
度 76%~84%。 在全日照和半荫蔽生态环境中枝叶
生长茂盛,结果多,色泽亮丽;过于荫蔽处的植株则
树势衰弱,茎干细弱、枝叶稀疏、开花结果少或不结
果,甚至枯死。
浙江红山茶性喜排水良好、通透性好、腐殖质
含量较高、湿润疏松的微酸性黄壤,最喜黄红壤亚
类和黄壤亚类,在山麓、溪谷两旁,有机质含量高,
土壤肥沃,土表枯落物层较厚,植株枝叶茂盛,结果
多,产量高,果实大,色泽好。
2.6 浙江红山茶利用情况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油茶价格上升较快,促进了浙江红山茶
的发展,浙江、福建和江西三省都在积极发展浙江
红山茶产业。 淳安县屏门乡浙江红山茶每公顷产茶
油 495 kg,现正规划营建浙江红山茶之乡。缙云县大
洋山农民成立了“红花油茶专业合作社”,2006 年以
来已培育幼苗 30 万株; 江西德兴市政协委员的提
案催生了浙江红山茶示范基地,该市与中国林科院
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开展科企合作,在该市十八亩段
建设了全国惟一一家浙江红山茶示范基地,开始进
行选种、繁育和推广等工作。
目前,浙江红花油茶的利用主要是用种仁提炼
茶油。 作为食用油其色泽好、无污染,具保健功能,
为高级烹调食用油。 此外,浙江红山茶在园林绿化
中应用逐渐增加,一般种在花坛、公园和居住区内,
常见以浙江红山茶为砧木,嫁接茶花,提高绿化苗
的经济利用价值。 一些苗圃公司开始挖取山上的古
树下山,播种育苗的园林公司也逐渐增加。 实质上,
这还远远未将其价值开发利用出来,依据日本开发
利用红花油茶的实践,浙江红山茶在医药、化工、保
健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浙江红山茶产品的
研发和精深加工值得进一步研究。
2.7 浙江红山茶栽培限制因素
综合栽培区群众的反映,由于过去茶油价格偏
低,油茶实生繁殖,产量不稳定,加上栽培和加工技
术落后,导致农民栽培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有效
的规模,人工林面积已越来越少。 其栽培限制因素
有以下几点。
谢 云等:浙江红山茶引种栽培与利用现状
资溪马头
德兴十八亩段
淳安屏门乡
磐安黄檀
遂昌应付乡
白云山林场
松阳丁头山
松阳安岱后
万里林区
4413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2011 年
(责任编辑 王晓芳)
1)浙江红山茶的利用价值尚未经过鉴定。 浙江
红山茶 1960 年代末有过较好发展,但 1978 年以后
跌入低谷。 不少立地条件较好的人工林被改种果树
或其他经济林,造成其分布范围、面积、数量和类型
锐减。 浙江红山茶的食用、医疗和保健等价值还没
有经过国家权威机构的检测鉴定。
2)管理粗放,只采不管。 实地调查发现,目前大
多数地方的浙江红山茶都已荒芜,处于野生或原始
栽培状态,栽培管理粗放,绝大多数是只采不管,从
不施肥,一直是靠“吃露水”生存。 而且采果方式粗
暴,常导致植株损伤,树势退化严重。
3)产量不稳定。 浙江红山茶平均产量低,不同
年份产量悬殊。 主要原因一是良种繁育严重滞后,
依靠实生繁殖,子代变异大;二是浙江红山茶花期
在寒冬,易遭受强冷空气冻害;三是 6~7 月份果实
灌浆膨大期易遭受鼠害和虫害。
4)栽培面积小,无优良种苗供应。 调查发现,目
前全国浙江红山茶人工种植面积仅 2 267 hm2,无法
形成规模优势。 除了霞浦和缙云的个别农民正进行
小面积扦插和播种育苗外,没有一个成规模的育种
苗圃。 制约了油茶良种选育和优良种苗供应,种苗
繁育无法满足群众造林的需要。
5)加工技术落后,散户经营为主。 目前浙江红
山茶的生产经营主要是散户小作坊式榨油,专业技
术人才匮乏,科研、技术推广、生产三者结合不够紧
密,在良种繁育、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新产品研
发等方面比较薄弱,制约了产业链的延伸和产品价
值的提升。
3 小结与讨论
3.1 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浙江红山茶的产量
尽快选育出抗寒和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解决
良种繁育、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加工等技术问
题。 与国内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发出系列新产品。
由国家权威部门对浙江红山茶的食用、医疗、保健
等各种价值作出科学鉴定。
3.2 加快种苗培植基地建设,奠定产业发展基础
目前浙江红山茶的良种选育工作在德兴和缙
云刚刚起步。 良种繁育是发展浙江红山茶的根本,
必须加大良种选育投入和步伐,加快良种采穗圃的
建设,选用丰产性能好、抗病性强、品质好、出油率
高、耐寒的品种进行育苗,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管
理工作,严格执行种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种苗品
质优良和市场需求。
3.3 采取合作社与龙头企业联合的经营模式
以村(组)为单位,成立浙江红山茶合作社,对
全村(组)的林地(红花油茶)实行统一经营。 引进龙
头企业与合作社联合,建立发展浙江红山茶产业的
专项扶持资金,鼓励龙头企业进行良种选育、优良
采穗圃的建设及示范林种植以及种植技术、产品研
发等技术创新。
3.4 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建立高效示范园区
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扶持基地开发和苗木培育
工程,对栽植浙江红山茶给予鼓励、优惠政策,带动
群众生产积极性,推进浙江红山茶这一特色产业的
规模化发展。
3.5 加强园林应用和旅游开发研究
目前浙江红山茶的园林应用研究尚属空白。 园
林应用是浙江红山茶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以提升
其园林配置水平。 同时应把浙江红山茶生产与旅游
相结合,从园林、生态学的角度,在浙江红山茶示范
基地内构建园林景观,举办茶花节等活动,在浙江
红山茶林中发展农家乐、养殖生态鸡等项目,推动
浙江红山茶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闵天禄. 世界山茶属的研究[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
[2] 庄瑞林.茶花的选种目标及其杂交育种技术[J]. 花木盆景·花卉
园艺,2004(11):6-7.
[3] 林 协. 红山茶浙江[J]. 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5(5):46-
47.
[4] 庄瑞林. 中国油茶[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5] 胡哲森. 浙江红花油茶种子油中脂肪酸的分析[J]. 福建林学院
学报,1987,7(1):70-71.
[6] 董文珂. 北京平原地区引种抗寒茶花的研究[D]. 北京:北京林
业大学,2007.
[7] 韦福民,张方钢,陈子林. 大盘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现状
及其保护策略[J]. 浙江林业科技,2007,27(3):69-74.
[8] 浙江珍稀濒危植物编委会. 浙江珍稀濒危植物[M]. 杭州:浙江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9] 刘用焕,徐昭壬. 福建省珍稀植物名录[J]. 林业勘察设计,1996
(2):57-62.
[10] 俞德浚.中国植物对世界园艺的贡献[J]. 园艺学报,1962,1(2):
99-108.
[11] 戴国望.浙江红花油茶的封闭育苗方法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
1986(2):32-33.
[12] 毛志滨,郝日明,姜 鹏,等. 南京地区耐寒常绿阔叶树种资源
调查[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4,13(2):49-53.
[13] 薛海兵,李玉善. 亚热带北缘浙江红花油茶和腾冲红花油茶引
种成功[J]. 陕西林业科技,1996(4):53-54.
[14] 刘洪愕,曾玉亮,徐柏明. 浙江红山茶增产技术的研究[J].浙江
林学院学报,1988,5(3):259-265.
[15] 童遵明. 浙南庆元县万里林区主要乔灌木及林型介绍[J].浙江
林业科技,1980(4):10-14.
[16] 何金训,王 益,毛向阳. 浙江丽水白云山植物资源多样性研
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08, 12(3):115-119.
[17] 金 涛. 松阳县原生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J].现代农
业科技,2009(11):103,105.
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