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多菌灵 15%+福美双 15%可湿性粉剂对九重葛插穗生长的影响
戴必胜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系 ,广东清远 511510)
摘要 用多菌灵 15%+福美双 15%可湿性粉剂配制 1.00~ 10.00 g/L 10个不同浓度系列 ,对九重葛插穗进行 3 h浸泡处理后扦插试验。
结果表明 ,各处理中最佳的插穗平均生根数、根长 、根直径、叶片数、新枝数、新枝长分别为 34.2片、25.28 mm、1.16 mm、39 条、3.8条 、
141.6 mm ,最高成活率达到 100%,所测生长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极显著(P<0.01)。处理剂量在 1.00~ 2.50 g/L,插穗生根数、成活率、根
长、根径、新叶数、新枝数和新枝长均与处理剂量的关系呈二次曲线模型(R2>0.94)。结果分析显示 ,最佳处理的理论剂量为1.82 g/L。
关键词 多菌灵;福美双;九重葛;浸泡处理;扦插繁殖
中图分类号 Q94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12-03526-03
Effect of 15%Carbendazim and15%ThiramWP on the Growth of Softwood Cutting of 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Willd
DAI Bi-sheng (Biological Department , Qingyuan Polytechnic College ,Qingyuan ,Guangdong 511510)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in Cuttage of 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Willd was conduct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15%Carbendazim +15%Thiram WPwith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from 1.00 g/L to 10.00 g/L for 3 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evenness of ten treatments was roots of cutting , 34.
2;root length , 25.28 mm;root diameter, 1.16mm;new leaf of every cutting , 39;new branch , 3.8;new branch length , 141.6 mm and the highest cut-
tage survival rates were 100 %.The differencewere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P<0.01).The relationship met the Quadratic
model between rooting , survival rate , root length , root diameter , new leaf of every cutting , new branch , new branch length and dose-using during the
treatment concentrations from 1.00 g/L to 2.50 g/L(R 2>0.94).The analysis of te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treatment concentration for B.
spectabilis Willd was 1.82 g/ L.
Key words Carbendazim;Thiram;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Willd;Dip-treatment;Cutting reproduction
九重葛(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Willd)学名宝巾 ,又名叶
子花 、三角梅 ,其叶色艳丽 ,深受人们的喜爱。该植物虽常开
花 ,但花管甚小 ,较难授粉结果[ 1] ,扦插是繁殖九重葛的主要
途径。不少学者对九重葛扦插环节进行了研究[ 2-3] ,但基质
环境复杂 ,扦插时插穗基部易霉烂 ,幼苗质量不稳定 ,成活率
不高。多菌灵(Carbendazim)、福美双(Thiram)对植物具有保护
和治疗作用 ,在国内外一直得到广泛应用[ 4-6] 。笔者用多菌
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配制成不同含量的系列溶液 ,对九重
葛插穗进行浸泡处理 ,探讨多菌灵+福美双对九重葛扦插繁
殖的影响 ,为寻找提高九重葛扦插幼苗的品质和成活率寻找
一条新的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材料。九重葛选自广东榕景实业有限公司无公
害生产基地花卉苗圃内。为减少母树年龄和枝条大小对插
穗生根的影响[ 7] ,试验选取九重葛的同龄亲本为母本 ,在同
年发生的老枝条上截取直径 0.8~ 1 cm的 1年生已木质化枝
条 ,剪成 10 cm长插穗 ,按形态学上下端平行排列 ,每 30支用
细绳扎成 1捆 ,共剪 44捆备用。
1.1.2 试验药剂。多菌灵 15%+福美双 15%组合可湿性粉
剂(深圳市瑞德丰农药有限公司提供),以下简称多·福。
1.1.3 试验场地设在基地大棚内;基质采用 0.5%高锰酸钾
喷洒消毒过的河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方案。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设 1个试验区和
1个取样区 ,11个处理 ,2个重复。11个处理为多·福用清水
稀释配制成 1.00、1.11、1.25 、1.43、1.67、2.00、2.50 、3.33、
5.00、10.00 g/L 10个浓度溶液和 1个清水(对照)。区组内各
处理的插穗分别为 30支 ,组内随机排列。
作者简介 戴必胜(1961-),男 ,湖北黄冈人 ,副教授 ,从事应用生物学
研究。
收稿日期 2007-01-19
1.2.2 插穗处理与扦插管理。对插穗形态学下端浸泡 ,每
个处理浸泡 120支 ,深度 3 cm ,时间 3 h 。预处理后 ,对各处理
的插穗作好标记 ,按间距 10 cm×10 cm根据试验方案进行扦
插。试验期采用遮阴网半透光喷雾控温控湿管理 ,棚内温度
25~ 30 ℃,湿度 85%~ 90%,基质含水量 15%~ 20%。
1.2.3 试验时间 。2005年 5月 26日 ~ 7月 26日。扦插后第
20、30、40天分别对取样区不同处理的插穗随机抽样 5支 ,观
察生根情况。第 60天停止试验 ,对试验区插穗的形态生长
指标进行测定 。
1.3 测定方法与分析处理
1.3.1 试验指标的测定 。成活率的测定 ,成活率=成活的
插穗数/插穗总数×100%;生根数的测定 ,从 2个重复的相同
处理中各随机抽取 5个成活株统计每株的生根数 ,取 10株的
平均数为生根数;根长与根直径的测定(用投影放大法),将
上述 10个成活株的根从根基部全部剪下 ,混合后随机抽样 ,
取每次抽样的第 5、10、15条根作为一组样本 ,测量每条根的
长度 ,重复 10次 ,取 30条根的平均值为根长。按同样方法 ,
测量根基端的平均直径为根直径;在测定根的同时统计每株
的新叶片数 、新枝数 、枝条长度 ,取各测定指标的平均值。
1.3.2 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成活率用 2个样本百分数的
假设检验———t 检验;生根数等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借助
SPSS 统计软件进行多重比较。
1.3.3 插穗根生长指标的综合评价 。参照周贱平报道的方
法[ 8]进行 Q值分析 ,Q值=生根率(%)×25+生根数×30%
+根长度(cm)×15%+根直径(cm)×30%。生根率(%)为
生根成活株的百分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福对插穗成活率的影响 由表 1可见 ,多·福浓度
为 1.00~ 3.33 g/L 8个浓度处理的插穗成活率均高于对照 。
其中 1.00 g/L浓度处理的插穗成活率与对照的差异显著(P
<0.05),1.11~ 2.50 g/L 6个浓度处理的插穗成活率极显著
地高于对照(P<0.01),3.33 g/L浓度处理与对照的差异不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7 , 35(12):3526-3528 责任编辑 孙红忠 责任校对 李洪
显著;5.00和10.00 g/L 2个较高浓度处理的插穗成活率都低
于对照 ,说明高浓度处理对插穗不利。
2.2 多·福处理对插穗根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多·
福浓度的提高 ,对插穗根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浓度过高
则对插穗根的生长不利。由表 1可见 ,1.00~ 2.50g/L 7个浓
度处理的插穗生根数明显多于对照 ,且差异均极显著。
3.33、5.00、10.00 g/L 3个较高浓度处理的插穗生根数与对照
的差异不显著 , 10.00 g/L浓度处理的生根数甚至少于对照;
1.00~ 2.50 g/L 6个浓度处理的根均长度都长于对照(P <
0.01), 10.00 g/L浓度处理的根均长反而极显著地短于对照;
1.00~ 2.50 g/L 7个浓度处理的平均根直径明显比对照的
粗 ,与对照之间的差异极显著。3.33 ~ 10.00 g/L 3个浓度处
理与对照的平均根直径相差不大 。10.00 g/L浓度处理的平
均生根数 、根长和根直径均不如对照。
表 1 多·福对九重葛插穗成活率和根的影响
药剂浓度
g/ L
成活率
%
根数
条
长度
mm
直径
mm
1.00 76.67 deCDE 26.70±2.58 eC 22.14±2.23 dC 1.10±0.09 abAB
1.11 83.33 cdBCD 27.90±3.07 deBC 22.90±2.22 bcdBC 1.12±0.09 abA
1.25 90.00 bcABC 29.60±3.78 cdBC 23.50±1.75 bcdABC 1.13±0.12 abA
1.43 93.33 bcABC 31.00±2.87 bcAB 24.18±1.16 abcABC 1.14±0.11 abA
1.67 100 aA 33.30±2.83 abA 24.53±1.85 abAB 1.15±0.12 aA
2.00 96.67 abAB 34.20±3.39 aA 25.28±2.08 aA 1.16±0.09 aA
2.50 83.33 cdBCD 29.80±3.36 cdBC 22.72±1.96 cdBC 1.13±0.10 abA
3.33 63.33 efDEF 18.50±2.99 fD 18.10±1.99 eDE 1.00±0.11 cdBC
5.00 56.67 fEF 18.30±2.50 fD 16.80±2.06 efDE 1.06±0.12 bcABC
10.00 50.00 fF 17.30±3.77 fD 16.00±2.67 fE 0.96±0.10 dC
0(CK) 60.00 fEF 18.40±2.76 fD 18.40±2.31 eD 0.98±0.10 cdC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大 、小写字母表示 0.05、0.01水平差异显著。下表同。
对各处理的插穗成活率 、生根数 、根长度和根直径 4项
指标的试验结果进行 Q值分析显示 , 1.00、1.11、1.25、1.43、
1.67、2.00、2.50、3.33 、5.00、10.00 g/L 10个浓度处理的 Q值
分别为 27.54、29.58、31.77、33.03、35.39、34.84、30.15、21.68、
19.94、17.96 ,对照插穗的 Q值为 20.83。结果表明 ,1.67 g/L
多·福浓度处理的 Q 值最高(35.39),与对照的差异极显著。
5.00和 10.00 g/L 2个较高浓度处理的 Q值低于对照。说明
高浓度的多·福处理对插穗的生长不利 。由图 1可见 ,在1.00
~2.50 g/L浓度范围 ,插穗的 Q 值与多·福的处理浓度之间
的关系呈二次曲线模型(Y =-1.143 1 ×10-5 X 2 +
0.041 631X -2.615 5),相关性极显著(R2 =0.99)。分析表
明 ,浸泡 3 h的最佳多·福浓度为 1.82 g/L。
图1 多·福对插穗 Q值的综合影响
插穗生根过程观察发现 ,经过多·福处理的插穗基部腐
烂现象明显减少 ,而对照的插穗基部腐烂普遍 ,插穗腐烂与
多·福的处理浓度呈负相关。观察还发现 ,扦插第 20天 ,少
数插穗剪口边缘皮部凸起开裂 ,但插穗均未见生根 。第 30
天 ,各处理的插穗剪口边缘皮部凸起开裂明显 ,少数插穗可
见不定根长出。第 40天 ,各处理的插穗均生根 ,生根数在 0
~ 27条 ,其中以 1.67和 2.00 g/L处理的插穗生根较多 ,少数插
穗的不定根暗淡 ,甚至坏死;第 60天 ,成活的插穗生根普遍 ,根
毛丰富。试验表明 ,九重葛插穗的生根属于皮部生根型。
2.3 多·福对插穗枝叶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多·福
处理对插穗枝叶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多·福浓
度的提高 ,插穗枝叶的生长加快 ,但浓度过高则对插穗枝叶
的生长不利 。由表 2可见 ,1.00~ 2.50g/L 7个浓度处理的每
穗平均叶片数明显多于对照 ,且与对照之间的差异极显著 。
3.33~ 10.00 g/L 3个浓度处理的叶片数与多·福的处理浓度
呈负相关。从表2还可见 ,1.00~ 2.50g/L 7个浓度处理的生
枝数都比对照的多 ,其中 1.67和 2.00 g/L 2个浓度处理的生
枝数最多 ,与对照的差异极显著。而 10.00 g/L浓度处理的
生枝数极显著地少于对照 。枝条的长度与多·福的处理浓度
也有密切关系(表 2),1.00~ 5.00 g/L 9个浓度处理的插穗枝
条均长比对照的长 ,其中 1.00~ 2.50 g/L 7个浓度处理的插
穗枝条均长与对照的差异均极显著 ,但 10.00 g/L浓度处理
的插穗枝条均长不如对照 。
3 讨论与结论
基质环境复杂 ,寄居于土壤的病原微生物多 ,不同病原
物对药物的敏感性不一样[ 9] 。插穗因剪切受伤抗御病原物
的能力下降 ,多·福属于高效 、低毒 、广谱 、内吸性杀菌混剂 ,
对植物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10-11] ,试验结果与文献报道的
一致。低浓度的多·福处理 ,插穗对有效成分的吸收药剂不
足 ,插穗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所以插穗易被某些病原微生物
侵染而腐烂。高浓度的多·福处理 ,药剂有效成分过量 ,对插
穗会产生药害 ,所以处理的浓度过高 ,对插穗的成活率及根
和枝叶的生长不利。
多·福可在植物体内上下运输 ,疏通导管和筛管 ,并能促
352735卷 12期 戴必胜 多菌灵 15%+福美双 15%可湿性粉剂对九重葛插穗生长的影响
表 2 多·福对九重葛插穗枝叶生长的影响
药剂浓度
g/ L
叶数
片/穗
新枝数
条/穗
枝长
mm
1.00 31.00±5.89 cB 3.30±0.67 abcABC 123.00±10.76 dD
1.11 33.00±5.54 bcAB 3.50±0.71 abABC 126.00±11.23 cdCD
1.25 35.10±4.91 abcAB 3.60±0.70 aAB 130.20±9.73 bcdBCD
1.43 37.00±4.14 abAB 3.70±0.67 aAB 135.00±10.08 abABC
1.67 38.50±3.72 aA 3.80±0.79 aA 140.00±9.98 aAB
2.00 39.00±4.32 aA 3.80±0.79 aA 141.60±9.56 aA
2.50 35.60±6.77 abcAB 3.60±0.70 aAB 134.00±9.71 abcABC
3.33 24.50±6.95 dC 2.80±0.63 cdCD 103.00±9.44 eE
5.00 22.50±6.02 dC 2.50±0.53 deDE 96.00±8.64 efEF
10.00 21.30±5.87 dC 2.00±0.67 eE 91.60±9.70 fF
0(CK) 23.50±6.85 dC 3.00±0.67 bcdBCD 94.10±8.97 fEF
进体内营养物质的转运 ,保证其正常的物质代谢[ 12-13] ,插穗
创伤的愈合及生根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有所保障 。曹仁林
等[ 14]研究表明 ,多菌灵在复杂的基质环境中不稳定。可湿
性粉剂溶液可使有效成分快速地进入插穗体内 ,避免了基质
复杂环境因子的影响 。吴学宏等[ 15]报道 ,福美双可促进西
瓜幼苗根的生长。试验表明 ,在适宜的浓度范围 ,随着多·福
浓度的提高插穗的成活率及根和枝叶的生长加快。说明多·
福不仅对植物具有防病治病作用 ,还可改善植物体内的物质
代谢。插穗地上部分枝叶的生长与根的生长呈正相关 ,所以
根生长不良的插穗 ,地上枝叶的生长也表现不良。
试验表明 ,一定浓度范围的多·福对九重葛插穗浸泡处
理 ,能有效地促进插穗根及枝叶的发育和生长 ,插穗基部腐
烂减少 ,插苗健壮 ,成活率提高。说明多·福可湿性粉剂对九
重葛的扦插生根成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1] 王芬芬.三角梅生物学特性及引种栽培[ J] .亚热带植物通讯 , 1999, 28
(2):47-51.
[ 2] 范小峰.叶子花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3(4):442
-445.
[ 3] 杨晓盆 ,王跃进.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叶子花扦插生根效应的研究[ J]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9, 19(3):238.[ 4] 田黎,王克荣 ,陆家云.多菌灵、三环唑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黑色素形
成及致病力的影响[ J]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28(3):263-268.
[ 5] YAMAGUCHI I , SEKIDO S, MISATO T.The effect of non-fungicidal anti-blast
chemicals on the melanin biosynthesis and infection by Pyricularia oryzae[ J] .
Pestic Sci ,1982, 7:523-529.
[ 6] SIRANIDOU E ,BUCHENAUERH.Chemical control of Fusarium head blight on
wheat [ J]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2001,108(3):231-243.
[ 7] 林晓红.三角梅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3,32(1):43
-46.[ 8] 周贱平 ,卢俊鸿,廖伟清.基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九重葛插穗生根的
影响[ J] .园艺学报, 1994 ,21(2):205-206.
[ 9] KIDD H, JAMES D R.The agrochemicals handbook[M] .3th ed.Cambridge ,
UK: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Information Services, 1991:2-13.
[ 10] 李健强 ,刘西莉,宋秀荣.三唑酮种衣剂包衣处理对小麦幼苗内酸性
磷酸酶分布的影响[ J] .植物病理学报 ,1999, 29(2):221-226.
[ 11] SIEGELM R.Distribution and metabolism of methyl-2-benzimidazole carbamate
the fungitoxic derivative of benomyl in strawberry plants [ J] .Phytopathology ,
1973,63:890.
[ 12] 李俊凯 ,郭敦成.灭菌促长剂增效机理的初步研究[ J] .中国农业科学 ,
1999,32(2):66-71.
[ 13] 江树人,费良茨·米勒.14C多菌灵在棉苗植株内的吸收、传导、分布和
代谢研究[ J]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7,13(1):103-114.
[ 14] 曹仁林,贾晓葵,黄永春,等.土壤添加不同浓度的呋喃丹、多菌灵对
小白菜生长与残留的影响[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3 , 22(1):93-
96.
[ 15] 吴学宏,刘西莉,刘鹏飞 ,等.15%口恶·霜·福种衣剂对西瓜幼苗生长及
其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3, 8(3):61-
64.
(上接第 3514页)
籽粒的出现频率为 0.63%~ 2.94%。经矫正卡平方(X2c)测
验表明 ,17个杂交组合中 ,皖麦 18/安农糯 1 、鲁麦 22/安农
糯 1等 12个组合 F2代的全糯质籽粒出现频率符合 1/64的
分离比例;扬麦 158/安农糯 1、郑州 9023/安农糯 1等 5个组
合不符合上述比例 ,说明不同组合的分离比例存在差异 。
试验结果表明 ,近 3/4组合后代全糯质籽粒的出现频率符
合 1/64的理论比例。
3 讨论
普通小麦品种与糯性系杂交组合后代糯性变异材料的
鉴定有多种方法 ,包括 Wx基因鉴定 、Waxy蛋白电泳鉴定 、
单株鉴定和单粒鉴定等 。前 2种方法虽然可靠 ,但花费较
大 ,耗时较长 ,可用于遗传研究或少量高代品系鉴定。对于
杂交育种早期世代的大量材料 ,采用碘染色法对单株或单
粒进行鉴定较为适用。单株和单粒的鉴定结果在理论上是
一致的 ,且单粒鉴定的工作量相对较小 。
试验鉴定结果表明 ,17 个杂交组合中 ,有 12 个组合 F2
代糯性材料的分离比例符合 1/64的理论值 ,其余 5 个组合
分别高于或低于这一比例 ,其原因可能存在于试验材料和
方法上的差异。近 3/4组合后代的全糯质籽粒出现频率符
合 3对等位基因F2 代纯合隐性材料的分离比例(1/64),说
明小麦糯性变异主要是由主基因控制的 ,并可能存在微效
基因修饰。
选择生产上推广的小麦品种与糯性系杂交 ,在后代群
体中鉴定糯性变异材料 ,并通过回交 、自交等方式使糯性变
异材料逐渐纯合 、稳定 ,同时 ,针对其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
筛选 ,对选育性状 、性能优良的糯小麦品种(系)及生产应用
具有重要意义 。
参考文献
[ 1] McDONALD F D, PREISS J.Partial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ranule-
bound starch syntheses from normal and waxy maize[ J] .Plant Physical , 1985 ,
78:849-852.
[ 2] SANO Y.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waxy gene expression in rice endosperm[ J] .
Theor Appl Genet , 1984,68:467-473.
[ 3] CLARK J R, ROBERTSON M , AINSWORTH C C.Nucleotide sequence of a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cDNA clone encoding the waxy protein[ J] .Plant
Mol Biol, 1991,16:1099-1100.
[ 4] NAKAMURA J , YAMAMORIM ,NODA K.Size variation of Wx genes in wheat
mutants lacking waxy protein(in Japanese)[ J] .Jpn J of Breed ,1994, 44:259-
262.
[ 5] ZHAO X C, SHARP P J.An improved1D-SDS-PAGE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
tion of three breadwheat` waxy protein[ J] .J Cereal Sci , 1996,23:191-193.
[ 6] AINSWORTH CC ,CLARKE J, BALSTON J.Expression ,organization and struc-
ture of the genes encoding the waxy protein(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in
wheat[ J]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1993, 22:67-82.
[ 7] MIURA H, TARUI S ,ARAKI E ,et al, Productionof Wx-proteindeficient lines in
wheat cv.Chinese Spring[ C] // SLINKARD A E.Proceeding of the 9th Interna-
tional Wheat Genetics Symposium, 1998 ,4:208-210.
[ 8] NAKAMURA T , YAMAMORIM.Production of waxy(amyose-free)wheats[ J] .
Genet , 1995 ,248:253-259.
[ 9] 姚大年.糯小麦的研究与利用[ J] .粮油食品科技 ,2005, 13(1):24-25.[ 10] 姚大年 ,王新望,刘广田 ,等.小麦品种Waxy蛋白的鉴定与筛选[ J] .农
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9 ,7(1):1-9.
[ 11] 王华君,张文明,姚大年 ,等.糯小麦及非糯普通小麦若干农艺和品质
性状的研究[ 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6 ,33(2):248-251.
[ 12] 李继纲,梁荣奇,刘广田 ,等.糯性普通小麦的产生及其淀粉性状的研
究[ J]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21(2):10-13.
3528 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