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玛咖组培苗生根培养基的筛选研究



全 文 :云 南 农 业 科 技
Yunnan Nongye Keji2015年第 5期
A>B=C>D,说明施肥方法对洋葱发杈分球率影响最
大,氮肥和磷肥次之,钾肥影响最小,降低洋葱发杈
分球率最佳技术组合为 A2B1C1D2或 A2B1C1D3。即采取
第 2种施肥方法、施 N量为 300 kg/hm2、施 P2O5量为
0 kg/hm2、施K2O 量为 75 kg/hm2或第 2 种施肥方法、
施 N量为 300 kg/hm2、施 P2O5量为 0 kg/hm2、施 K2O
量为 150 kg/hm2的组合方式。同时,洋葱发杈分球率
表现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的施肥
方法中,随追肥中施氮肥比例的提高而大幅增加等特
征。经方差分析,只有不同的施肥方法对洋葱发杈分
球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余因素对洋葱发杈分
球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表 4)。
2.3 四因素与洋葱产量的关系
洋葱产量以处理 8的 100 929.0 kg/hm2最高,其
次为处理 3 的 100 161.0 kg/hm2,处理 1 的 98 772.0
kg/hm2位居第 3,处理 6的 94 708.5 kg/hm2最低(表
2)。说明在本试验各处理中,洋葱产量最高的是
A3B2C1D3 组合,其次是 A1B3C3D3 组合,再次是
A1B1C1D1组合。由极差分析可知(表 3),各试验因素
对洋葱产量的影响效应的大小排序为 A>D>B>C,说
明施肥方法对洋葱产量影响最大,钾肥次之,氮肥位
居第 3,磷肥最小,提高洋葱产量的最佳技术组合是
A1B2C1D3,即采取第 1种施肥方法、施 N量为 450 kg/
hm2、施 P2O5 量为 0 kg/hm2、施 K2O 量为 150 kg/hm2
的组合方式。其次是 A3B2C1D3组合,即采取第 3种施
肥方法、施 N 量为 450 kg/hm2、施 P2O5 量为 0 kg/
hm2、施 K2O量为 150 kg/hm2的组合方式。经方差分
析,只有区组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所有因素对洋
葱产量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 4)。
3 讨论
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降低洋葱未熟抽薹率最佳技
术组合为 A3B3C2D2或 A3B3C2D3;降低洋葱发杈分球率
最佳技术组合为 A2B1C1D2或 A2B1C1D3;提高洋葱产量
的最佳技术组合是 A1B2C1D3,其次是 A3B2C1D3组合;
增施氮肥虽然有利于降低洋葱未熟抽薹率,但是也提
高了发杈分球率。在本试验中,以施 N 450 kg/hm2
时,洋葱平均未熟抽薹率与发杈分球率之和最低,产
量最高。钾肥用量对洋葱产量的影响较大,但对降低
洋葱未熟抽薹率和发杈分球率的影响较小。磷肥用量
对洋葱未熟抽薹率、发杈分球率和产量的影响均很
小。笔者认为,这与土壤有效磷含量为 101.9 mg/kg,
达很高水平 [3]、磷肥不易流失以及洋葱对磷肥不敏感
有关。综合得出最佳技术组合为 A3B2C1D3组合,即采
用在基肥中施 N、P2O5、K2O量分别占施用量的 10%、
50%、50%;第 1 次追肥施 N、P2O5量分别占 20%、
30%;第 2次追肥施 N、P2O5、K2O的量分别占 70%、
20%、50%的施肥方法以及施 N、P2O5、K2O量分别为
450 kg/hm2、0 kg/hm2、150 kg/hm2的组合。
参考文献:
[1] 单成海,李成佐. 洋葱抽薹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研究[J]. 长江
蔬菜,2008(10):35-36.
[2] 马云芬. 洋葱抽薹原因及预防措施[J]. 致富天地,2008(8):29.
[3] 杨绍聪,吕艳玲,段永华,等. 玉溪市三湖径流区耕作土壤养
分状况[J]. 云南农业科技,2006(增刊):15-20.
摘 要:2012年开始对玛咖进行了组培探索性试验,就影响玛咖组培苗生根培养基配方中活性炭、
MS配方的无机盐浓度及蔗糖用量对生根的影响进行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玛咖组培苗生根配
方系列试验中以不加活性炭为宜,MS培养基中加入蔗糖 30 g/L对平均生根率诱导效果最佳。从而为
玛咖优质种苗的快速繁殖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撑,
为玛咖产业的更好发展做好技术后盾。
关键词:玛咖;组培生根;研究
朱秀梅,李树锋,王 军,张顺仁,苏碧玉,彭智娥
(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院药植所,云南 大理 671600)
玛咖组培苗生根培养基的筛选研究
收稿日期:2015-01-14
作者简介:朱秀梅(1974-),女,汉族,农艺师,主要从
事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等工作。
!!!!!!!!!!!!!!!!!!!!!!!!!!!!!!!!!!!!!!!!!!!!!!!!
9
2015年第 5期
云 南 农 业 科 技
Yunnan Nongye Keji
玛咖主产于南美洲秘鲁海拔 3 500~4 000 m的安
弟斯高原,属十字花科独行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现
主要分布在秘鲁中部的 Puno生态区和秘鲁东南部城
市 Puno [1]。对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抗衰
老、抗疲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 [2]。2002年以
来,相继在丽江和迪庆试种成功,到 2011年示范推
广种植面积达 400多 hm2,但种子价格高,种性易退
化,为了加快全州高寒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扩大山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途径,在多点试种观察
优选玛咖种植适宜区域的基础上,开展玛咖组培试验
研究。迄今为止,对玛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田间栽培
技术研究、成分分析和药理学作用等方面,对组织培
养的系统研究少见报道。仅有王亚丽等研究了光质对
玛咖愈伤组织生长、分化的影响 [3],程华等以玛咖无
菌苗的子叶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形态发生研
究 [4]。本试验研究目的是筛选适宜培养基和纯化玛咖
良种特性,避免种性退化,加快玛咖组培苗快繁工
作,提供玛咖生产基地组培苗,为玛咖产业发展做好
技术后盾。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该试验于 2013 年 1-4月在大理州农科院药植所
组培室进行,供试材料为本室的玛咖组培瓶苗。在增
殖培养基 MS+6-BA1.0~3.0 mg+NAA0.1~2.0 mg+蔗糖
30 g+琼脂 6.8 g,pH值 5.8,每天光照 11~12 h,光强
1 000~2 000 Lx,温度 19~22 ℃下培养 30~40 d。接种
时剪净苗丛枯茎叶,然后分剪成 2~3 cm壮苗作接种
材料。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分两组,第 1组:培养基中活性炭用量试
验。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 4个处理,3
次重复,即加活性炭 0 g/L、0.5 g/L、1 g/L、2 g/L 4
个处理。
第 2组:培养基配方中的无机盐浓度及蔗糖用量
试验。试验采用 2因素 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重复 3
次(r=3)。培养基配方的无机盐浓度 (A 因素):A1
(MS)、A2(1/2 MS)、A3(1/4 MS);蔗糖用量(B因
素):B1(20 g/L)、B2(30 g/L)、B3(40 g/L)。
1.3 试验指标及调查
生长激素选用 NAA 0.2 mg/L,每个处理制作 0.5
L培养基,每瓶接种 5苗,每个处理共 12瓶,在相同
培养条件下培养 40 d,随机取 6瓶观察记录,调查统
计组培苗平均生根率,进一步作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养基配方中活性炭对玛咖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由表 1 可见,在 MS 培养基中不加活性炭玛咖
组培苗平均生根率最高为 74.7%,随着活性炭用量
的增加玛咖组培苗平均生根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当
活性炭用量为 2 g/L 时,所接种的玛咖组培苗最先
枯死。
处理 培养基配方(NAA 0.2 mg/L)
生根率(%) 平均生根率
(%)I II III
A1B1 MS+蔗糖 20 g/L+琼脂 6.8 g/L,pH5.8 25.00 18.33 8.33 17.2
A3B3 1/4MS+蔗糖 40 g/L+琼脂 6.8 g/L,pH5.8 53.85 46.15 54.55 51.5
A1B2 MS+蔗糖 30 g/L+琼脂 6.8 g/L,pH5.8 57.14 81.25 85.71 74.7
A3B2 1/4MS+蔗糖 30 g/L+琼脂 6.8 g/L,pH5.8 33.33 66.67 69.23 56.4
A1B3 MS+蔗糖 40 g/L+琼脂 6.8 g/L,pH5.8 46.15 53.85 50.00 50.0
A2B1 1/2MS+蔗糖 20 g/L+琼脂 6.8 g/L,pH5.8 53.85 58.33 54.55 55.6
A2B2 1/2MS+蔗糖 30 g/L+琼脂 6.8 g/L,pH5.8 41.67 66.67 75.00 61.1
A2B3 1/2MS+蔗糖 40 g/L+琼脂 6.8 g/L,pH5.8 69.23 33.33 50.00 50.9
A3B1 1/4MS+蔗糖 20 g/L+琼脂 6.8 g/L,pH5.8 25.00 41.67 50.00 38.9
表2 不同无机盐浓度(A) 和蔗糖用量(B) 组合的玛咖组培苗平均生根率
表1 培养基配方中添加活性炭对玛咖组培苗平均生根率的影响
平均生根率(%)
74.7
18.7
处理 培养基配方(pH值 5.8)
活性炭 0 g/L MS+蔗糖 30 g/L +琼脂 6.8 g/L+NAA0.2mg/L
活性炭 2 g/L MS+蔗糖 30 g/L +琼脂 6.8 g/L+NAA0.2 mg/L+活性炭 2 g/L
32.4活性炭 0.5 g/L MS+蔗糖 30 g/L +琼脂 6.8 g/L+NAA0.2 mg/L+活性炭 0.5 g/L
活性炭 1 g/L MS+蔗糖 30 g/L +琼脂 6.8 g/L+NAA0.2 mg/L+活性炭 1 g/L 22.2
10
云 南 农 业 科 技
Yunnan Nongye Keji2015年第 5期
2.2 培养基的无机盐浓度及蔗糖用量对玛咖组培苗生
根的影响
表 2、表 3分析表明,培养基的无机盐浓度对玛
咖组培苗平均生根率影响差异不显著,各水平之间没
有实质性差异。
由表 2、表 3分析表明,不同蔗糖用量的玛咖组
培苗平均生根率差异显著,培养基中用 30 g/L蔗糖时
玛咖组培苗平均生根率最高,为 64.07%,与培养基中
用 40 g/L蔗糖处理的平均生根率差异达显著水平、与
培养基中用 20 g/L蔗糖处理的平均生根率差异达极显
著水平;培养基中用 40 g/L蔗糖处理的平均生根率为
50.79%,与培养基中用 20 g/L蔗糖处理的平均生根率
差异达显著水平。
表3 无机盐浓度(A) 和蔗糖用量(B)
不同水平下的生根率
无机盐浓度(A) 蔗糖用量(B)
A2 55.85 a A B2 64.07 a A
A3 48.94 a A B3 50.79 b AB
A1 47.31 a A B1 37.23 c B
A各
水平
平均生根
率(%)
差异显著性 B各
水平
平均生根
率(%)
差异显著性
5% 1% 5% 1%
表4 不同无机盐浓度(A) 和蔗糖用量(B) 组合的平均生根率比较
A
C
A1B2 MS+蔗糖 30 g/L+琼脂 6.8 g/L,pH5.8 74.70 a
A1B1 MS+蔗糖 20 g/L+琼脂 6.8 g/L,pH5.8 17.22 c
ABA2B2 1/2MS+蔗糖 30 g/L+琼脂 6.8 g/L,pH5.8 61.11 ab
A3B3 1/4MS+蔗糖 40 g/L+琼脂 6.8 g/L,pH5.8 51.52 ab AB
A2B3 1/2MS+蔗糖 40 g/L+琼脂 6.8 g/L,pH5.8 50.85 ab AB
A1B3 MS+蔗糖 40 g/L+琼脂 6.8 g/L,pH5.8 50.00 ab AB
A3B1 1/4MS+蔗糖 20 g/L+琼脂 6.8 g/L,pH5.8 38.89 bc BC
A3B2 1/4MS+蔗糖 30 g/L+琼脂 6.8 g/L,pH5.8 56.41 ab AB
A2B1 1/2MS+蔗糖 20 g/L+琼脂 6.8 g/L,pH5.8 55.58 ab AB
处理 培养基配方(NAA0.2mg/L) 平均生根率(%)
差异显著性
5% 1%
由表 4 分析表明,无机盐浓度和蔗糖用量组合
A1B2、A2B2、A3B2、A2B1、A3B3、A2B3、A1B3等7个组合之间无
显著性差异,无机盐浓度和蔗糖用量组合 A1B2的生根
率(74.70%) 与无机盐浓度和蔗糖用量组合 A3B1的生
根率(38.89%) 及无机盐浓度和蔗糖用量组合A1B1的
生根率(17.22%)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3 讨论
(1) 试验表明,在玛咖组培苗生根培养基配方中
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玛咖组培苗平均生根率呈明显
下降趋势,甚至会致组培苗过早枯死。说明在玛咖组
培苗生根培养基配方中不宜加入活性炭。
(2) 培养基配方的无机盐浓度主效无显著差异,
蔗糖用量主效有显著差异,以培养基加入蔗糖 30 g/L
对平均生根率诱导效果最佳,与加入蔗糖 40 g/L有显
著差异,而与加入蔗糖 20 g/L有极显著差异。说明培
养基加入蔗糖 30 g/L对玛咖组培苗平均生根率诱导效
果最佳。
(3) 影响玛咖组培苗生根的因素很多,本试验仅
从活性炭、无机盐浓度、蔗糖用量对平均生根率的影
响进行了探索,其它相关因素及对策还有待进一步试
验完善。
参考文献:
[1] Quiros CF,R. Aliaga R. Maca. Andean roots and tubers:ahipa,
a-acacha,maca and yacon[A].Hermann M.Heller J(Eds). Pro-
moting conservation and use of unde rutilized and neglected
crops[C]. 21. Rome(Italy),1997:175-195.
[2] Ya liWang,Yuc hunWang,BrianMcNeil,et a1. Maca:Andeancrop
with multi-pharmacological functions [J] . FoodResearchInterna-
tional,2007,40:783-792.
[3] 王亚丽,王晓东,赵 兵,等. 光质对玛咖愈伤组织生长、分化的
影响[J]. 过程工程学报,2007,7(4):782-785.
[4] 程 华,余龙江,胡琼月,等. 不定芽培养建立玛咖微繁殖[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4,5(4):18-2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