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海拔玛咖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比较研究



全 文 :2013年第 5期
云 南 农 业 科 技
Yunnan Nongye Keji
摘 要:在云南省丽江市 3个不同海拔玛咖种植区对玛咖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
明,块根干物质质量随采收时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至收获期达到最大,生长期中后段是玛咖块根
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而地上部分干物质质量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块根和地上部干物质质
量比呈总体上升趋势。不同海拔玛咖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具有显著差异,干物质积累并不随着海拔增
高而增高,但块根和地上部干物质质量比却随着海拔增高而增高。
关键词:玛咖;海拔;干物质积累;干物质分配
陈 帆,郭承刚,李国庆,胡 强,和根强,薛润光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云南 丽江 674100)
不同海拔玛咖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比较研究
收稿日期:2013-06-03
作者简介:陈帆 (1981-),男,博士,主要从事生态学及
药用植物研究。
*为通讯作者。
玛咖(Lepidium meyenii Walp.) 为十字花科独行
菜属植物,原产于海拔 3 500~4 500 m的南美安第斯
山区,现主要分布在秘鲁中部和东南部地区。玛咖在
秘鲁有悠久的种植和食用历史。研究表明,玛咖有多
种营养成分,除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
矿物质外,还含有具有特殊功效的天然植物活性成分
玛咖烯和玛咖酰胺、芥子油、生物碱、甾醇等,具有
提高免疫力、改善性功能、调节内分泌、抗疲劳、抗
氧化、抗肿瘤等药理药效,在临床上可用于提高性功
能、改善更年期综合症、治疗贫血、增强体力、降血
脂等。
国外对玛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植物化学、药理学
领域 [ 1~3 ],只有少量生理生态学研究 [ 4 ]。中国从本世
纪初引进玛咖种植,研究工作也随之展开,但这些研
究主要集中在适合种植玛咖的区域选择 [ 5 ],玛咖栽培
技术[ 6,7 ],以及玛咖有效成分的研究[ 8,9 ]等。
干物质生产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受环境和栽
培条件的影响,干物质积累与合理分配是提高作物
产量的关键 [ 10 ~12 ]。对植物干物质积累分配的研究多
集中在小麦、玉米、水稻、油菜、高粱、大豆、马
铃薯等粮食作物上。目前,尚无有关玛咖干物质积
累与分配规律的系统研究。玛咖只适合在高海拔地
区种植,对不同海拔玛咖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进
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本研究以
丽江 3 个不同海拔地点种植的玛咖为试验材料,探
讨玛咖块根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特性,旨
在揭示不同海拔对玛咖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特性的影
响,进而指导生产实践。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材料由云南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 3 个
不同海拔的玛咖种植基地提供,分别为龙山 (海拔
2 610 m)、红水塘 (海拔 2 920 m) 和文海 (海拔
3 100 m)。
1.2 试验方法
从 2012年 8月 15日至 12月 15日,每个月的月
中和月末各取样 1次,共取样 9次。每次随机取 5株
玛咖,从泥土中分离后带回实验室。将块根和地上部
分开,在烘箱中 105 ℃杀青 30 min,80 ℃烘干至恒
量,测量干物质质量,计算块根和地上部的质量比,
地上部的干物质质量从第 4次采样开始测量。
1.3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都在 Excel软件上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海拔玛咖干物质的积累
在 3个不同地点,块根的干物质质量均不断增加
(图 1、图 2、图 3),到最后一次采样时,龙山、红水塘
和文海的块根干物质质量分别达到 6.36 g、12.68 g 和
8.74 g。而地上部则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图
1、图 2、图 3),其中龙山和红水塘的地上部干物质
质量在第6 次取样时最高,分别为 7.4 g 和 10.78 g;
4
云 南 农 业 科 技
Yunnan Nongye Keji2013年第 5期
文海在第 7次取样时最高,为 5.21 g。3个地点比较,海
拔 2 920 m的红水塘种植的玛珈其块根和地上部干物质积
累均高于其它 2个地点,龙山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高于文
海,但块根干物质积累低于文海(图 1、图 2、图 3)。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玛咖植株定植后,在生长早期,干
物质的积累以地上部茎叶为主,地下部块根干物质积
累量较低。在生长中期,茎叶继续发育进行光合作
用,同时植株的生长中心逐渐转移到地下块根,块根
干物质积累开始加速。在生长后期,地上部已经停止
发育,茎叶逐渐枯萎,其中的干物质开始转移到块根
中,而块根的干物质则继续积累。这一规律和青海高
原大蒜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类似[ 12 ]。
比较 3个地点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情况,可以发
现干物质在地上部和块根中的分配直接受到海拔的影
响。海拔越高,块根和地上部干物质的质量比越高,
在滇西北地区的气象学和地理学上,海拔越高,降水
量越高,昼夜温差越大,光合作用越强烈,这些特征
都有利于营养和能量更多的分配到块根中。在玛咖原
产地秘鲁的安第斯山脉地区,粗放管理玛咖就主要生
长在海拔 3 500 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
同时,块根干物质的绝对质量和海拔之间并没有
线性关系,海拔处于中间的红水塘块根干物质积累最
高。这表明块根干物质的积累不仅由海拔决定,和其
它因素,如土壤养分、田间管理等也可能有关系。本
研究中红水塘的种植基地早先是一片灌木林,土壤可
能比早先是农田和草甸的龙山和文海更为肥沃;同
时,红水塘种植基地面积较大,种植和管理水平也较
高。这些原因可能最终导致了红水塘块根干物质的积
累量最高。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为提高玛咖块根的质量和
产量,应该选择海拔 3 000 m以上,日照充足降水丰
沛的种植地点。而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选择土壤
肥沃易于耕种的种植地点,加强田间水肥管理等也
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1] McCollom M M,Villinski J R,McPhail K L,et al. Analysis of
macamides in samples of Maca(Lepidium meyenii)by HPLC-
UV-MS/MS[J]. Phytochemical Analysis,2005,16 :463~469.
[2] Stone M,Ibarra A,Roller M,et al. A pilot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ffect of maca supplementation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xual
desire in sportsmen [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9,
126:574~576.
[3] Yabar E,Pedreschi R,Chirinos R,et al. Glucosinolate content
and myrosinase activity evolution in three maca(Lepidium
meyenii Walp.)ecotypes during preharvest,harvest and posthar-
取样地点
龙山
红水塘
文海
取样次数(次)
4 5 6 7 8 9
0.33 0.32 0.30 0.54 0.74 1.45
0.36 0.85 0.72 1.16 1.71 2.71
0.56 0.47 0.60 1.07 2.11 3.37
表1 玛咖块根与地上部干物质的质量比
2.2 不同海拔玛咖干物质的分配
在 3个不同地点,玛咖块根和地上部干物质的质
量比总体均呈上升的趋势,该趋势在最后 3次的取样
中最为明显(表 1)。至采收时,比较 3 个地点的数
值,海拔越高块根和地上部干物质的质量比越大。海
拔最高的文海,两者干物质质量比为 3.37。
图3 文海玛咖块根和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
图2 红水塘玛咖块根和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
图1 龙山玛咖块根和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
取样次数(次)
取样次数(次)
取样次数(次)
5
2013年第 5期
云 南 农 业 科 技
Yunnan Nongye Keji
vest drying[J]. Food chemistry,2011,127:1576~1583.
[4] Quiros CF,Epperson A,Hu J,et al. Physiological studies and
determination of chromosome number in maca,Lepidium meyenii
(Brassicaceae)[J]. Economic Botany,1996,50:216~223.
[5] 余龙江,孙友平,程 华,等. 玛咖引种气候适宜区域的选择[J].
生命科学研究,2004,8(3):250~255.
[6] 邵 敏,和献勤,和丽芬,等. 不同肥料对玛咖生长及产量的影
响研究[J]. 云南农业科技,2009(4):20~21.
[7] 李国庆,郭承刚,杨少华,等. 不同密度与施肥水平对玛咖产
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9):84~86.
[8] 冯 颖,何 钊,徐珑峰,等. 云南栽培玛咖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
价[J]. 林业科学研究,2009,22(5):696~700.
[9] 杜 萍,单 云,孙 卉,等. 云南玛卡营养成分分析[J]. 食品科
学,2010,31:345~347.
[10] 崔 月,辛贵东,李 文,等.不同类型玉米光合特性日变化的比
较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1,33(3):243~247.
[11]刘 刚,黄盖群,殷 浩,等. 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桑树生长发育及
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3,26(1):230~236.
[12] 方云花,王丽慧,马元鑫,等. 高原大蒜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
性[J]. 西北农业学报,2012,21(5):146~150.
摘 要:用 15%三唑酮 WP 800倍液、75%百菌清 WP 400倍液、25%腈菌唑 EC 8 000倍液、50%
硫磺 SC 400倍液 4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防治灯盏花锈病。结果表明,25%腈菌唑 EC 8 000
倍液和 15%三唑酮WP 800倍液在发病初期施药,间隔10 d后再喷防 1次,防治效果均在 80%以上,
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药剂,且对灯盏花安全,生产中可大面积推广使用此 2种药剂防治灯盏花锈病。
关键词:三唑酮;腈菌唑;灯盏花锈病;防治试验
胡永云 1,张东龙 1,金丽红 1,杨韶松 2*
(1. 云南省泸西县植保植检站,云南 泸西 652499;
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
防治灯盏花锈病的药剂筛选试验
收稿日期:2013-03-26
*为通讯作者。
灯盏花是菊科植物短葶飞蓬 [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 Hand-Mazz] 的干燥全草,又名灯盏细辛、东
菊,为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及西南部中高海拔开阔山
坡草地和林缘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尤以云南较多。医
学研究证明,它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极为有效
的药物,获取途径长期以来靠民间收集野生灯盏花为
主,至使野生资源日益减少、逐渐枯竭。红河千山生
物工程有限公司 2001年开始进行人工训化种植灯盏
花并取得了成功。但由于人工种植时间短,灯盏花抗
病性较差,锈病发生严重 [ 1 ]。笔者为寻求对灯盏花锈
病防治效果显著、安全的农药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泸西县城东南红河千山生物有限公司灯盏
花种植基地大棚内进行,试验区面积 450 m2,砂壤
土,栽培管理条件均匀一致,喷灌,垄高 0.25~0.3 m,
宽 1.5 m,垄沟宽 0.5 m。
1.2 供试药剂
15%三唑酮 WP(四川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75%百菌清 WP(利民化工责任有限公司);25%腈菌
唑 EC(浙江一帆化工有限公司);50%硫磺 SC(河北
双吉化工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小区设计
试验共设 5个处理,即 15%三唑酮WP 800倍液、
75%百菌清WP 400倍液、25%腈菌唑 EC 8 000倍液、
50%硫磺 SC 400 倍液、清水对照。每个处理 3 次重
复,共计 15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 15 m2,小区采
用随机排列,试验区周围设 2 m宽的保护行,各小区
间隔 0.6 m。采用同一种源种苗栽种,密度一致,田
间水肥管理一致。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