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云和雪梨常见枝干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全 文 :云和雪梨常见枝干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佘德松 冯福娟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丽水 323000)  
练  飞  周传良  马根深
(浙江省云和县林业局)
  云和雪梨是浙江省地方名优品种 ,其口感纯正 ,
品质优良 ,堪称南方早熟梨中之精品 , 市场销路好 ,
经济效益高 , 是浙江省云和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截至 2004 年止 , 全县已 开发云 和雪梨 基地
0.27 万 hm2 。随着许多果园进入盛果期 , 梨园的枝
干病虫害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 造成了严重损失。为
此 ,笔者对云和雪梨枝干病虫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 现
初步总结如下。
1 枝干病害
1.1 梨树腐烂病 病原 Valsa ambiens F r.,一种子
囊菌。
症状:梨树腐烂病主要为害主干 、主枝及侧枝的
树皮 ,有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种症状。发病初期树皮
呈红褐色 ,水渍状 , 稍隆起 , 用手指按有松软感。病
斑多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常有红褐色汁液渗出 , 有
酒糟味。用刀削掉病皮表层 , 可见病皮组织呈黄褐
色至红褐色 ,湿润 、松软 、糟烂。后期病部表面开始
密生疣状小黑点 , 即病菌的子座 , 雨后或空气潮湿
时 ,从中涌出淡黄色分生孢子角。后期病皮失水 , 干
缩下陷 , 色泽变暗 , 呈黑褐色 , 病健部交界处产生
裂缝。
发病规律:多发生在主枝和侧枝上 ,部分小枝也
有发生;病部多位于枝干向阳面或枝背上面 ,枝背下
面和背阴面发病较轻。病菌在病皮上越冬 , 第 2 年
3 月上中旬病斑继续扩展。4 月中下旬至 5 月下旬 ,
病部表面布满黑色小点粒 , 当空气潮湿时 ,从中涌出
淡黄色孢子角 , 病菌借风雨传播 ,从伤口侵入。随着
气温升高 , 6—7 月病皮逐渐干缩下陷 , 在病健部交
界处发生裂缝 , 在健壮树上病皮干翘脱落 ,另长出新
皮及木栓组织 , 弱树 、管理粗放的树 , 病斑上部干枯
死亡。秋季 9 月以后 , 病害在管理粗放或弱树上再
次发病 , 但较春季轻 ,健壮树一般秋季不再发病。
防治技术:①加强栽培管理 , 增强树势 , 提高抗
病能力。培养良好的树形 , 合理修剪 , 及时疏花疏
果 , 严格控制挂果量 ,保持中庸树势。按梨树生长发
育要求 , 氮 、磷 、钾合理施用 , 一般每生产 50 kg 果 ,
施纯氮 350 g , 纯磷 150 g , 纯钾 350 g。树干涂白防
止冻害和日灼 , 修剪后及时清理 、烧毁枯死病枝 , 减
以利迅速培养树冠骨架。冬季对长枝和长果枝轻短
截 ,中枝和短枝长放 , 徒长枝重剪或疏除。盛产期修
剪应疏除上层和外围的旺长枝和过密长枝 , 及时剪
除内膛和主枝上的徒长枝及病虫枝 、细弱枝。
3.4 肥水管理 幼树第一年前期 , 以施氮肥为主 ,
配合磷 、钾肥 , 做到勤施薄肥 ,促进枝梢生长 , 迅速形
成骨架。后期则应控制营养生长 ,促进花芽分化。 6
月底不再施速效氮肥。进入丰产期后 ,秋季以施有
机肥为主 ,配施复合肥 , 时间在 10—11 月 , 株施土杂
肥 50 kg。着果后施人粪尿等氮肥 , 硬核期追磷钾
肥 、控施氮肥。关公李对水分的要求不十分严格 , 但
雨季应及时排水。
3.5 花果管理 关公李极易成花 , 栽植当年 7 月上
旬喷 15%多效唑 200 ~ 300 倍液 , 半月之后再喷一
次 ,有明显的促花作用。以后视树体状况和成花效
果适当补施。密植栽培要尽量保证早结 , 做到以果
压树 ,方能起到较好的控树效果。该品种成熟早 , 着
果率高 ,为确保高产优质 , 必需疏花疏果。花期疏除
部分花 , 谢花后 2~ 3 周内疏果。 留果标准:长果枝
留 3 ~ 4 个 ,中果枝留 2 ~ 3 个 ,短果枝留 1 ~ 2 个 , 花
束状短果枝留 1 个。
3.6 病虫害防治 关公李病虫害较轻。采用以防
为主 , 长短效药剂交替使用 ,主治兼治相结合等综合
防治措施 , 采用高效广谱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 注
意防治炭疽病 、流胶病 、褐腐病 、食心虫和蚜虫等。
12月上旬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 , 清理树上僵果 、虫
囊 、虫茧 ,刮除流胶 , 树干涂白。喷一次波美 3 ~ 5 度
石硫合剂或 30%机油· 石硫微乳剂 800 倍液消灭
越冬病虫。 2 月中旬花蕾露白前喷一次波美 3 ~ 5
度石硫合剂或波美 3 ~ 5 度石硫合剂+五氯酚钠
350 倍液 ,防治桃缩叶病 、炭疽病 , 兼治蚧类 、蚜虫。
展叶后 , 喷 65%代森锰锌 500 倍液+甲基托布津
1 000倍液 , 并加长效 Bt或菊酯类农药 ,可与 80%大
生 M 45 等交替使用。采果后 , 喷药防治卷叶蛾。
 收稿日期:2004 11 03;修回日期:2005 04 13
66          中 国 南 方 果 树       2005 年 第 34 卷 第 4 期 DOI :10.13938/j.issn.1007-1431.2005.04.035
少菌源。 ②药剂防治。刮除病斑后涂抹 5%菌毒清
水剂 50 倍液 、843 康复剂原液或 4%农抗 120 果树
型液 50 倍液 , 刮除病斑时要刮到病斑边缘外健康部
位处为止。发芽前喷洒 50%腐必清 50 倍液 、5%菌
毒清水剂 200 倍液或 4%农抗 120 果树型液 500
倍液。
1.2 梨轮纹病 病原菌有性世代为 Botryospha-
eria berengeriana de No t.f.sp.,一种子囊菌;无性
阶段为 Macrophoma kuwatsukai Hara。
症状:梨轮纹病主要为害枝干树皮 , 还能侵害果
实和叶片。树干树皮发病时 , 多以皮孔为中心形成
暗褐色 、水渍状小病斑 , 后扩大呈近圆形或扁圆形褐
色疣状突起 ,后期病斑周围的健树皮逐渐形成愈伤
组织 ,病健部交界处隆起 , 出现裂缝 , 有些病斑部翘
起 、剥离。果实受害形成水渍状 、具同心轮纹的近圆
形红褐色病斑。病部果肉褐色 、软腐 , 呈圆锥形向果
内腐烂。叶片发病 ,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病斑 ,
微具同心轮纹 ,后渐变为灰白色。
发病规律:病菌在被害枝条 、僵果及落叶上越
冬 , 3 月份开始散发孢子 , 5—7 月散发最多 , 借雨水
传播 ,传播距离多在 10 ~ 20 m , 由皮孔侵入。 病菌
具潜伏侵染的特点 , 待条件适宜时才扩展发病。新
梢一般 8 月开始以皮孔为中心出现病斑。病菌侵染
果实的时期为落花后至 8 月中旬左右 , 其中以 6—7
月最多 。叶片多从 5 月开始发病 , 7—9 月发病
较多。
防治技术:①清除侵染来源。结合冬季修剪 , 剪
除病枝 、僵果 , 清扫落地病叶 、病果 , 并彻底烧毁。休
眠期树体上喷 5%菌毒清水剂 100 倍液 , 或刮除病
斑后涂 5%菌毒清水剂 100 倍液 、70%甲基托布津
可湿性粉剂 50 倍液 , 或农抗 120水剂 10 ~ 30 倍液 ,
隔 10 ~ 15 天再涂 1 ~ 2 次。 ②生长期喷药保护叶
片 、果实。在 5—7 月 , 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可选用以
下药剂喷洒 ,以保护叶 、果: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 800 倍液 ,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 倍
液 ,大生 M 45 或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 800
倍液 , 1∶2∶200 波尔多液。每隔半月左右喷一次 ,
连喷 4~ 5 次。 ③建立无病苗圃。 苗木生长期经常
喷药保护 ,防止发病。苗木出圃时必须严格检查 , 防
止病苗传出。
2 枝干害虫
2.1 梨茎蜂 J anus piri Okamo to et Murama tsu
为害状:梨茎蜂俗称折梢虫。在梨梢生长到6~
7 cm 时 , 成虫用锯状产卵器将嫩梢锯伤后产卵。新
梢被锯后萎缩下垂 , 干枯脱落。幼虫在残留小枝内
蛀食。在本地 , 梨树春梢枝一般损失率达 10%, 最
高损失率达 70%, 被害株率达 90%以上 , 受害严重
的梨园 , 满园断梢累累。幼树被害后 ,影响树冠的形
成和扩大 , 大树被害后 ,影响树势及产量。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 1 代 ,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
内越冬。梨树开花时成虫羽化 , 梨树盛花期后 10 天
为成虫产卵盛期 , 产卵时先在新梢上端 4 ~ 5片叶下
用产卵器将嫩梢锯开 , 随即将产卵器插入锯口下面
约 5 mm 处的组织内产卵 , 然后再将锯口下面 3 ~ 4
片叶切断 , 仅存叶柄。幼虫孵化后即在梢中取食 , 被
害部分逐渐干枯 、缩短 , 呈黑褐色。 6—7 月幼虫蛀
入 2 年生枝条。
防治技术:①人工防治。根据成虫早晚低温时
在树冠下部栖息的习性进行捕杀。被成虫产卵的新
梢极易识别 , 在开花后的半个月内及时剪去并销毁
有虫梢。结合冬季修剪 , 剪除受害干枯枝梢 ,并在成
虫羽化之前处理完毕 , 消灭越冬幼虫。 ②药剂防治。
在发生量大 、为害严重的年份或梨园 , 特别是幼树
园 , 抓住梨树花前 、花后成虫高峰期进行喷药。主要
药剂:80%敌敌畏乳油 1 000 倍液 、90%晶体敌百虫
1 000 倍液 、50%杀螟松乳油 1 000 ~ 2 000 倍液 、
48%乐斯本乳油 1 500 倍液 、20%杀灭菊酯乳油
3 000倍液或 2.5%功夫乳油 3 000 倍液。
2.2 深褐拟叶螽 Tegra novaehol landiae-virid i-
notata(Stal)
为害状:深褐拟叶螽以产卵为害梨树的主干和
枝条 , 影响韧皮部的输导功能 ,并加重梨树腐烂病的
发生 , 轻者影响梨树生长 ,重者导致梨树死亡。
发生规律及习性:一年发生 1 代 ,以卵在梨树枝
干上越冬。 4 月上旬若虫孵化 , 6 月下旬成虫羽化 , 8
月开始产卵。产卵于直径 5 cm 左右的梨干上 , 少数
产在大枝上 , 距地面高度一般不超过 1 m , 散产 , 一
个产卵痕一粒卵 , 但以株为单位聚集。产卵时用马
刀状产卵器割破树皮将卵产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
间 , 产卵部位略突起。卵期长达 240~ 250 天。若虫
以算盘子 Glochidion puberum(L.)Hutch.叶片为
食 , 不取食梨叶。阳光强烈时常躲藏到叶背 、草丛中
或遮阴处。深褐拟叶螽的发生为害与梨园周围的植
被关系十分密切。梨园周围杂灌木多 , 特别是算盘
子植物多的为害严重。
防治技术:①清除梨园周围的杂灌木特别是算
盘子是重要防治措施。 ②人工除卵是有效防治办
法。可在秋冬季农闲季节 , 用小刀刮卵或横切产卵
痕 , 杀伤卵粒。 ③农药防治要抓住两个关键时期 , 一
是若虫孵化期(浙江云和县大约在 4 月上旬), 这个
67 2005 年 第 34 卷 第 4 期       中 国 南 方 果 树          
时期应在有产卵痕的梨树干上和梨园周围的灌木丛
上喷洒农药;二是产卵期 , 主要是 8—9 月在梨树干
上喷药。可用 20%杀灭菊酯乳油或 2.5%敌杀死乳
油 2 500 ~ 3 000 倍液或 90%晶体敌百虫 1 500 倍
液。另外 , 冬季在梨树干上涂白或用波美 3 ~ 5 度石
硫合剂喷树干也有一定的杀卵作用。
2.3 梨眼天牛 Cheonoma f ortunei Thomson
为害状:成虫咬食叶背主脉和中脉基部的侧脉 ,
也可咬食叶柄 、叶缘和嫩枝表皮。 幼虫蛀食枝条木
质部 ,蛀道长 3 ~ 7 cm , 呈扁圆形 , 略弯曲 , 在被害处
有很细的木屑和粪便排出 ,受害枝条易被风折断。
发生规律及习性:两年发生 1代 , 以幼虫在被害
枝的木质部越冬。次年 3 月底至 4 月上旬开始化
蛹。4 月下旬成虫羽化 , 4月底 5月初为羽化盛期 , 7
月梨园也能见到少数成虫。当年幼虫从 5 月开始取
食 , 10 月进入越冬期。卵多产在 3 年生梨枝上 , 产
卵时 ,雌虫先用上颚将枝条咬成伤痕 , 然后将产卵器
插入伤痕下端 ,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交界处产卵。幼
虫孵化后先取食皮层 ,二龄后开始向木质部蛀食 , 蛀
食方向与枝条生长方向一致。 幼虫停止取食前 , 以
木屑和粪便堵塞蛀道入口 , 老熟后在蛀道顶部做蛹
室化蛹。
防治技术:①人工防治。结合冬季修剪 , 剪除虫
害枝。生长季节发现有新鲜虫粪的蛀道口 , 掏除木
屑后用 1 ~ 2 mm 粗铁丝刺入蛀道内并转动 , 以刺杀
幼虫。②化学防治。防治成虫:在成虫羽化期 , 结合
防治果树其他害虫 ,可喷洒 50%敌敌畏乳油 800 倍
液。熏杀幼虫:用棉球或软泡沫蘸 50%敌敌畏塞入
蛀道内 ,蛀口用泥堵住。防除虫卵:在枝条产卵伤痕
处涂药 ,用煤油 500 g+50%敌敌畏乳油 50 g 配制
成的煤油药剂 ,以毛笔涂抹。
2.4 柳干木蠹蛾 Holcocerus vicarius Wallar
为害状:幼虫在树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蛀食 , 造
成不规则的隧道 ,以树干基部最多。被害处有虫孔 ,
并有虫粪排出。
发生规律和习性:两年完成 1代 , 第一年的幼虫
在隧道内越冬 ,第二年的幼虫已近成熟 , 多数在隧道
内越冬 ,有的也在根颈部土中越冬。翌年 4—5 月 ,
老熟幼虫在隧道口附近的皮层处筑蛹室化蛹或在土
中做茧化蛹。 6—7 月出现成虫 , 10 月中旬仍有成虫
发生。成虫昼伏夜出 ,趋光性不强 , 产卵于树皮缝隙
或伤口处 ,以树干基部为最多 , 卵堆产。幼虫孵化后
先蛀食韧皮部 ,后蛀入木质部。
防治技术:①人工防治。已发现有虫为害的果
园 ,经常检查树干附近的地面或树干上有无幼虫排
出的虫粪 , 发现后及时防除幼虫。 ②药剂防治。 成
虫产卵期 , 用 80%敌敌畏乳油 400 ~ 500 倍液在树
干距地面 2 m 以下处喷雾 ,消灭初孵幼虫 , 或在防治
其他害虫时兼治成虫。 每个虫孔塞入磷化铝片剂
0.11 ~ 0.16 g , 外敷黏泥 , 熏杀幼虫。 ③生物防治。
用浓度为 1 000 条/ mL 的斯氏线虫 , 或白僵菌水剂
(将白僵菌高孢粉加水配制成浓度 3×108/m L 的菌
液)和 0.05%洗衣粉(黏着剂)按体积比 1∶5 稀释 ,
用针管将上述稀释液注入蛀孔 , 防治幼虫。
2.5 蚱蝉 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
为害状:以产卵器刺破枝条皮层 ,产卵于枝条组
织内 , 使枝条的养分输导组织受到严重破坏 ,引起枝
梢枯死和落果。
发生规律及习性:多年发生 1 代 ,以卵在被害枝
条木质部及各龄若虫在被害树根附近的土壤中越
冬。老熟若虫于 6 月中下旬开始出土羽化 , 7 月上
中旬达盛期 , 成虫终见于 10 月上中旬。 成虫羽化
后 , 先刺吸树木汁液获得补充营养 , 7 月上旬开始产
卵 , 9月中下旬结束 。主要产卵于当年生枝条内 , 每
一产卵枝平均有卵百余粒 ,“爪”状的产卵伤口呈不
规则的直线或螺旋状排列。卵产在枝条髓心部分 ,
产卵部位以上枝条很快萎蔫 、枯死。卵期长达 10 个
月左右 ,次年 4—5 月孵化为初孵若虫入土 , 5 月下
旬至 6 月上旬为孵化盛期。若虫在土中生活数年 ,
每年春暖后向上移动吸食树根汁液 , 秋凉后又深入
土下避寒越冬。一年中以 5 月在土中的若虫数量最
多 , 此时正值越冬卵大量孵化入土 ,又是末龄若虫即
将出土蜕皮变为成虫的时期。成虫白天常停留在树
干枝梢上 , 夜间有趋光 、扑火习性。
防治技术:①剪除产卵枝 ,压低虫口密度。发现
产卵枯枝及时剪除 , 冬季和早春结合修剪再彻底剪
除产卵枝 , 集中烧毁 ,同时 , 剪除梨园附近林木(防护
林)上的产卵枝。 ②人工捕杀。在 6—7 月湿度大的
上午和雨后成虫出现多时人工捕杀;根据此虫有趋
光的特性 , 夜间在梨园附近点火堆或用黑光灯诱捕
成虫;在成虫羽化前 , 在树干上绑一条宽 5 cm 的薄
膜带 , 阻挡出土爬行上树的若虫 ,于每天傍晚或早晨
捕捉。 ③药剂防治。 5 月在蚱蝉发生严重的梨园用
80%敌敌畏乳油 200 倍液每株用药液 8 kg 泼淋树
盘 , 有一定防治效果。在成虫大发生时用 80%敌敌
畏乳油 、20%戊氰菊酯乳油 800 倍液喷雾 ,效果可达
到 70%以上。 ④梨园周围多栽杨 、柳等林木 , 可减
轻周围林地的蚱蝉对梨树的为害 。
 收稿日期:2005 02 24
68          中 国 南 方 果 树       2005 年 第 34 卷 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