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石栎属和栎属5个树种的幼苗形态特征



全 文 :2007年 9月 防 护 林 科 技 Sep. , 2007
第 5期 (总 80期) P ro tec tion Fo rest Science and Techno logy N o. 5(Sum No. 80)
文章编号:1005 - 5215(2007)05 -0012 - 03
  收稿日期:2006 - 10 - 30
  基金项目:中亚热带珍贵绿化树种种苗培育及推广项目
(2002 -科 - 10)
  作者简介:张纪卯 (1962 - ), 男 , 福建南安人 , 大学 , 高
级工程师 , 从事森林培育研究.
石栎属和栎属 5个树种的幼苗形态特征
张纪卯 1 ,郭家新 2 ,陈巧女 1 ,郑 文1 ,江 帆3
(1.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 ,福建南平 353004;2.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王台林业站;3.福建省光泽华桥国有林场)
摘 要:就壳斗科中的石栎属和栎属 5个树种的种子(果实)及幼苗的整个发展过程和种子 、苗木的生产技术做了
细致的研究 , 并对各树种的种子及幼苗进行观察 、记载和绘制成图。
关键词:壳斗科;石栎属;栎属;种子;苗木;形态特征
中图分类号:S792. 80. 1       文献标识码:A
Seed ingsM orphologicalCharacteristics of 5 Tree Spec ies ofL ithocarpus andQuercus
ZHANG J i-mao1 , GUO J ia-xin2 , CHEN Qiao-nü1 , ZHENGWen1 , J IANG Fan3
(1. Laizh ou Na.t Forestry TrialFarm of Fu jian Prov. , N anping 353004, Fu jian, Ch ina;
2. W angtaiForestry S ta. , Yanp ing D istrict, Nanp ing C ity, Fu jian Prov. ;3. H uaq iao Na.t Forestry Farm ofGuangze C oun ty, Fu jian Prov. )
Abstrac t:The production techno logy o f seed, seedlings and the proce ssing o f seed( fru it) and seedling s g row th o f 5 tree
spec ie s of L ithocarpus andQuercus of Fagacea we re pa instak ing ly stud ied. F igures o f seed and seed ings w ere observed, re-
co rded and d rawn into a map.
K ey words:Fagacea;Lithocarpus;Quercus;seed;nurse ry stock;m orpho log ica l charac te ristics
  壳斗科植物[ 1]是长江流域以南常绿阔叶林的
重要组成成分 ,该科植物有 8属 , 900多种 ,分布于
温带 、亚热带及热带 ,我国有 7属 ,约 300种 ,该科植
物也是福建省常见树种 ,在全省分布有 6属 , 60余
种 [ 2] ,其中有很多种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
壳斗科中许多树种在福建省造林表现较好 。[ 3]由
此 ,课题组对多种壳斗科树种开展种苗研究和引种
栽培。现就石栎属和栎属 5个树种幼苗研究结果的
形态特征做以报道。
1 试验地概况
福建省国有来舟林场位于北纬 26°38′, 东经
117°57′,年平均气温 19.4 ℃,年降雨量 1 800 mm ,
绝对最低温 - 6.5 ℃,无霜期 300 d。试验地设在该
场的后坑苗圃 ,海拔 100 m ,地势平坦 ,土层较厚 ,地
下水位适中 ,土壤为砂壤 ,偏黏 , pH值 4.5,肥力中
等 。
2 试验地设置与试验树种的调查 、观察
2. 1 试验地设置
2. 1. 1 试验地整地 在区划和整好的土地上作成
苗床 ,床高 15 cm左右 ,宽 1 m或稍宽 ,长视地形而
定 ,床间距离为 30 ~ 40 cm ,苗床消毒结合做床时进
行 ,用 3%硫酸亚铁(FeSO4)溶液浇淋 。
2. 1. 2 播种 播种前进行选种 、净种 ,并用 0.5%
的福尔马林喷洒后 ,闷 0.5 h ,再用清水漂洗 ,晾干后
即播 。采用条播 ,在床面上按 15 cm左右的距离开
好条沟 ,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播在条沟内 。播后立即
用火烧土覆盖 ,覆土厚度为种粒直径的 2 ~ 3倍 ,随
后在床面上再盖上一层稻草 ,后淋湿稻草以保床面
湿润 ,在种子萌发和苗木生长期间注意保持苗床湿
润 ,在 6 ~ 10月间搭上遮阴网 ,以防日酌 ,及时拔草 ,
防治病虫害并适时追肥等进行常规的育苗管理。
2. 2 试验树种的调查与观察
种子播种入土 2 d后开始至长出真叶止 ,每天
定时观察 、记载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方式;真叶长出后
到苗木停止生长时 ,每月测定一次 ,年终对试验小区
的苗木进行全面清查和测定 。
3 调查与观察结果
3. 1 东南石栎 (别名:绵槠 ,棉柯)学名:Lithocarpus
harlandii (Hance)Rehd.
东南石栎产于东南 、中南至西南 ,生长于海拔
350 ~ 1 500m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为丘陵山区常绿
阔叶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
DOI牶牨牥牣牨牫牰牥牨牤j牣issn牣牨牥牥牭牠牭牪牨牭牣牪牥牥牱牣牥牭牣牥牭牳
 
3. 1. 1 采种和育苗 东南石栎花期 5 ~ 6月或 8
月 ,果次年 8 ~ 10月成熟 ,壳斗碗状或蝶状 ,径 1.5
~ 2.4 cm ,鳞片宽卵状三角形至宽圆锥形或扁形 ,高
1.5 ~ 3.0 cm ,径 1.6 ~ 2.5 cm ,顶部圆 ,短突尖 ,果脐
凹下 ,深 1.5 ~ 4.0 mm ,成熟果序脱落 ,按壳斗科树
种的常规采种 、处理和贮藏 。本次试验用种来自邵
武桂林 ,千粒质量 353 g,发芽率 20.5%。
3. 1. 2 幼苗 留土萌发 。子叶 2,柄伸出果壳外 2
~ 6mm ,胚芽粗硬直伸出土 。上胚轴长 7 ~ 23mm ,
径 2.1 ~ 3.0 mm ,黄褐色 ,幼茎具初生不育叶 11 ~
13 ,互生或近对生 ,披针形 ,极小 ,早落。茎长 7 ~ 8
cm以上生发育叶 ,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 ,长 1.5
~ 10 cm ,宽 8 ~ 36 mm ,先端渐尖 ,基部楔形 ,全缘 ,
上面绿色 ,下面淡绿色 ,叶柄长 2 ~ 3 cm。下胚轴极
短 , 2 ~ 6mm ,径 2.5 ~ 3.0 mm ,褐色。主根发达 ,侧
根细短 ,稀少 ,褐色。见图 1。
图 1 东南石栎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态特征
3. 2 多穗石栎 (别名:大叶稠 ,多穗柯 ,甜茶 ,鸡山
柯 )学名:Lithocarpus poly stachyus (DC. )Rehd.
多穗石栎分布于长江以南 , 西至川 、滇 , 海拔
2 000 m以下山地 ,为常绿阔叶林中常见的树种之
一 。
3. 2. 1 采种和育苗 多穗石栎在 5 ~ 9月开花 ,果
次年 5 ~ 9月成熟 ,壳斗碟状 ,果宽圆锥形 、扁球形或
近球形 ,高 8 ~ 15 mm ,径 12 ~ 18 mm ,无毛 ,常有白
粉 ,果脐凹下 , 深 1 ~ 1.5 mm。按壳斗科的常规采
种 、处理及贮藏。种子采自三明 ,出种率 51%,千粒
质量 138 g,发芽率 60%。
3. 2. 2 幼苗 留土萌发 。子叶 2,柄伸出果壳外 2
~ 3mm ,胚芽粗硬直伸出土 。胚轴 2 ~ 6 mm ,以上
生初生不育叶 ,幼茎褐色或黄褐色 ,初生不育叶 9 ~
13 ,互生 ,极小三角状。茎长 6.0 ~ 6.5 cm以上生发
育叶 ,互生 ,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 ,长 3 ~ 7.5
cm ,宽 1.5 ~ 3.2 cm ,先端渐尖 ,基部楔形 ,全缘 ,上
面绿色 ,下面色较浅 ,叶柄长 3 ~ 5mm。下胚轴短 ,
几不明显。主根发达 ,侧根较少 ,疏短 ,褐色 ,见图
2。
图 2 多穗石栎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态特征
3. 3 滑皮石栎 (别名:滑皮柯 ,滑皮稠 )学名:Litho-
carpus skanianus (Dunn) Rehd.
滑皮石栎产于闽 、赣 、湘 、粤 、桂海拔 500 ~ 1 100
m山地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 ,在湿度较大的地方
比较常见 。
3. 3. 1 采种和育苗 滑皮石栎花期 9 ~ 10月 ,果次
年 9 ~ 10月成熟。壳斗近球形或扁球形 ,径 1.5 ~
2.5 cm ,有时全包坚果 ,鳞片短线形 ,略弯钩 ,有时壳
斗碗状 ,鳞片三角形 ,多伏贴 ,包果一半以上。果扁
球形或宽圆锥形 ,高 1.2 ~ 1.6 cm ,无毛 ,果脐凹下 ,
深约 1 mm。本次试验用种子来自于邵武二都 ,出果
率 54.24%,千粒质量 2 096 g,发芽率 76.27%。
3. 3. 2 幼苗 留土萌发。子叶 2, 柄伸出果壳极
短 ,长 2 ~ 3 mm ,胚芽粗硬直伸出土。上胚轴长 3 ~
11mm ,幼茎褐色 ,径 2 ~ 2.8mm。具初生不育叶 8
~ 10 ,互生或近对生 ,极小 ,三角形。茎长 4 ~ 5 cm
以上生发育叶 ,椭圆形 ,长 3.2 ~ 6.7 cm ,宽 1.4 ~
2.9 cm ,先端短尖 ,基部楔形 ,上面绿色 ,下面淡绿
色 ,叶柄长 3 ~ 5 mm。下胚轴不明显 ,主根发达 ,侧
根细密 、短 ,黑褐色 ,见图 3。
3. 4 石栎 (别名:稠木 ,青锡 , 柯 , 石楣树 )学名:
Lithocarpus g laber (Thunh. )Nakai
石栎产于长江以南各地 ,海拔 400 ~ 1 000m的
常绿 、落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 。耐干燥瘠薄 ,生长于
石砾坡地 。种仁可食 ,制豆腐粉 、酿酒 、制酱 ,叶及壳
13 第 5期 张纪卯 等 石栎属和栎属 5个树种的幼苗形态特征
 
斗可提取栲胶。
图 3 滑皮石栎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态特征
图 4 石栎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态特征
3. 4. 1 采种和育苗 石栎 9 ~ 10月开花。果次年
9 ~ 10月成熟 ,壳斗碟状或碗状 ,高 5 ~ 10 mm ,鳞片
三角形 ,细小 ,具小钻尖头 ,紧贴 ,有时连成环状 ,果
长椭圆形 ,顶端尖 ,被白粉 ,长 1.5 ~ 2.5 cm ,径 8 ~
15 mm ,果脐凹下 ,深达 2 mm ,果成熟时果序脱落 ,
拾取果实 ,采收后要用水先浸 2 ~ 3 d窒杀果中害
虫 。随采随播或干沙相混贮藏于地下 ,次年 3月再
播 。我们试验用种子采自朦瞳洋保护区 ,千粒质量
235 g,发芽率 43%。
3. 4. 2 幼苗 留土萌发 。子叶 2,柄伸出果壳外 2
~ 3mm ,胚芽伸出 ,直立粗硬 ,幼茎基部较粗 ,淡褐
色 ,上部较细 ,径约 1.2 mm ,由淡褐色变暗绿色 ,微
被短毛 。具初生不育叶 5 ~ 6,鳞片状 ,茎长 6.0 ~
7.5 cm ,叶互生 ,椭圆形 ,长 3 ~ 4 cm ,宽 1.5 ~ 1.8
cm ,先端渐尖 ,基部楔形 ,柄长区分不明显 ,全缘或
有小缺齿而呈波状 ,上面绿色有光泽 ,下面具银白色
蜡层 , 2 ~ 4叶 ,节间短 ,近似轮生。下胚轴长 3 ~ 4
mm ,径 2.5mm ,向下渐细。具粗长主根 ,直伸 ,侧根
细密 ,暗褐色 ,见图 4。
3. 5 小叶栎(别名:黄叶栎 ,苍落 ,铁栎柴 ,杜木 ,黄
栎树 )学名:Quercus cheniiNakai
小叶栎分布于安徽 、江苏 、江西 、浙江 、湖北 、四
川东部及福建等地 ,生长于海拔 600 m以下的丘陵
地带 ,在混交林中多居于林冠上层 ,多生于阳坡。在
深厚肥沃中性至酸性土壤长势旺盛 ,生长中速 ,是高
大乔木 ,胸径可达 1.2 m ,树皮黑褐色 ,纵裂 。为优
良用材 ,壳斗含有鞣质可提取栲胶;果实富含淀粉 ,
可酿酒和作饲料 ,叶可养柞蚕。喜光树种 ,不择土
壤 ,应加强采种育苗 ,扩大种植。
图 5 小叶栎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态特征
3. 5. 1 采种和育苗 小叶栎 4月开花 ,次年 10月果
熟。壳斗杯状 ,包果约 1 /3,壳斗上部苞片线形 ,直伸
或反卷 ,长约 5 mm ,中部以下为长长三角形 ,长约 3
mm ,紧贴壳斗壁 ,被细毛 ,坚果椭圆形 ,长 1.5 ~ 2.5
cm ,径 1.3 ~ 1.5 cm ,顶端有微毛 ,果熟后采收 ,处理同
锥栗。我们试验用种子采自邵武桂林 ,千粒质量为 2
335 g。
3. 5. 2 幼苗 留土萌发。子叶 2,留于壳斗内 ,柄露
出 3 ~ 5mm ,淡黄色 ,胚芽成钩状出土 ,幼茎下部白褐
红色至黄褐色 ,被白色细毛。上胚轴长 8mm以上生
初生不育叶 8 ~ 11, 1、2近对生 ,以上互生 ,披针形或
三角形 ,黄绿色 ,长 1 mm左右。茎长 8 cm以上生发
育叶 ,叶椭圆形 ,长 2 ~ 10 cm ,宽 0.9 ~ 4.2 cm ,先端
尖 ,基部圆略斜歪 ,边缘具波状锯齿 ,齿端有芒状尖
头 ,上面绿色 ,背浅绿色 ,被毛。下胚轴粗短 ,长 5 ~ 7
mm ,径 2.0 ~ 3.5 mm ,白色。主根粗壮发达 ,侧根细
短 ,稀疏 ,淡褐色 ,见图 5。
4 小结与讨论
4.1 石栎属和栎属 5种壳斗科树种的 (下转 17页)
14 防 护 林 科 技              2007年 
 
以及只接病原菌的对照半径 R0。当两菌落接触相
交后 ,观察记载木霉对病原菌的抑制 、包围 、侵入并
占领病原菌营养空间的过程 ,当两菌落交接后 ,在交
接部位或病菌菌落内部挑取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二
者的相互作用。
1.3 木霉菌对杨树烂皮病菌的田间试验
选用道边染病植株 ,通过木霉菌采用培养 3 d
的菌落 ,用打孔器分别在木霉菌 、腐烂病菌落中取直
径 0.4 cm的菌块 ,首先将腐烂病菌接入树干的 7个
孔中 , 12 h后再接入木霉菌 1 ~ 5号菌株的菌块及
70%的甲基托布津 600倍液 、清水对照等共计 7个
处理 ,各处理在不同的树干上重复 5次 ,处理后用塑
料带捆绑保湿 , 12个月后解绑观察 。
2 结果与分析
2.1 平皿拮抗作用
图 1表明:木霉菌 T88对杨树烂皮病病原菌有
明显的抑制作用 ,约 3 d木霉菌与病原菌开始接触 ,
4 d时 ,木霉菌开始包围或覆盖病原菌 ,使其面积不
再向接种木霉的方向扩展 。而木霉菌丝再进一步扩
展侵入病原菌菌落 ,最终病菌菌落萎缩 ,平皿 2 /3
图 1 T88—杨烂皮病菌对峙培养
以上区域甚至整个平皿为木霉菌所占据 ,并形成大
量绿色分生孢子 。在木霉菌与杨树烂皮病病菌对峙
培养中 ,与木霉菌对峙的病菌菌丝萎蔫 ,菌落高低不
平 。
2.2 木霉菌对杨树烂皮病菌的树体接种效果
在接种试验中 ,腐烂病菌的对照接种孔边缘出
现深褐色水浸状凹陷病斑 ,病斑处的表皮组织松软 ,
内部呈深褐色 ,细闻有酒糟味 ,病斑环绕孔形成一环
带 ,且纵向大于横向宽度。在木霉菌 1 ~ 5号菌株处
理中病斑大小不同 ,取其平均直径 ,计算面积 ,结果
木 1、木 3、木 4、木 5号菌株及甲托处理中的腐烂病
菌病斑面积与对照差异显著 ,说明木霉菌木 1、木 3、
木 4、木 5号菌株对腐烂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木 2号菌株处理与对照的差异不明显 ,说明木 2号
菌株在树体上对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很弱 (表 1)。
表 1 木霉菌对腐烂病菌的树体接种效果
处  理 病斑面积(cm2)
04 - 02 04 - 14 04 - 25 平均
腐 +木 5 0. 031 0. 031 0. 031 0. 031A
腐 +木 1 0. 045 0. 045 0. 045 0. 045A
腐 +甲托 0. 126 0. 126 0. 126 0. 126A
腐 +木 3 0. 283 0. 283 0. 283 0. 283A
腐 +木 4 0. 283 0. 283 0. 283 0. 283A
腐 +木 2 20. 739 50. 430 58. 500 43.193B
腐对照 5. 980 40. 240 58. 059 34.760B
3 小结及讨论
通过试验初步说明木霉菌无论在室内对峙培养
还是在田间接种试验中对腐烂病菌均有明显的拮抗
作用 ,且抑制作用机制主要为营养竞争及分泌拮抗
物质使腐烂病菌菌丝畸形 ,使原生质浓缩消解而起
到拮抗作用。
(上接 14页)种苗研究 ,结果表明:种苗是造林的物
质基础 ,是整个造林事业重要的一环 ,深入了解种苗
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特别是深入了解一些主要
造林树种的种子和苗木发育过程的特点 ,才能使种
苗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措施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
上。幼苗是植物发育的初期阶段 ,种子植物的幼苗
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的 ,种子的萌发是种胚恢复生长 ,
表现为种子膨胀 ,幼根及幼芽突破种皮向外伸展 ,逐
步形成幼苗。
4.2 我国幅员广阔 ,树木种类繁多 ,形态特征各不
相同 ,即使是同一科植物在不同的属种之间 ,其形态
特征在幼苗的发育过程也是有很大差别的。了解和
掌握各树种的幼苗生长 、发育过程及其规律 ,在生产
实践上能直接从幼苗来识别和鉴定树种 ,也可从幼
苗中选育优良类型;在科学理论上幼苗形态是研究
植物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幼苗
的返祖现象 ,可以看出植物系统发育的过程 。
4.3 前人对我国主要造林树种的种苗已作了大量
工作 [ 4] ,但对新近发掘出的一些造林树种和许多壳
斗科树种的种苗则缺乏研究 ,为此 ,我们开展就多种
壳斗科树种的种苗调查研究 ,探索其发芽性状和规
律 ,对其繁殖 、保护和开发利用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 1] 郑万钧 ,洪涛 ,朱政德 ,等 .中国树木志(第二卷 )[M ] .北京:中
国林业出版社 , 1985.2235 - 2357.
[ 2] 《福建植物志》编写组 .福建植物志(第一卷)[M ] . 福建:福建
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2. 379 - 411.
[ 3] 陈存及 ,陈伙法 .阔叶树种栽培 [M ]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0. 198 - 232.
[ 4] 马大浦 ,黄宝龙 ,黄鹏成 .主要树木种苗图谱 [M ] .北京:中国林
业出版社 , 1981.16 - 22.
17 第 5期 王春磊 木霉菌对杨树烂皮病防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