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柳叶栎种源生长性状的测定与分析



全 文 :18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 22卷第 3期
不同柳叶栎种源生长性状的测定与分析
汪贵斌1 ,曹福亮 1 ,汪企明 2
(1.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 南京 210037;2.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摘 要:对从美国引进的 6a生柳叶栎 9个种源的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 , 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树高 、胸径 、分枝
数 、分枝角和枝下高均存在显著差异 , 而冠幅并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生长最好的 19号种源的平均树高 、胸径和
冠幅分别为 2.4m、6cm、1.64m,是最差的 22号种源的 1.14倍 、1.3倍和 1.12倍。依据多性状选择指数 , 初步筛选
出 19号 、18号和 23号等 3个生长表现优良的种源。
关键词:柳叶栎;种源;生长性状
SelectionofSuperiorProvenancesofQuercusphelos∥WANGGui-bin, CAOFu-liang, WANGQi-ming
Abstract:Thegrowthindexesofnineprovenancesofsix-year-oldQuercusphelostreeintroducedfromtheUnitedStatewere
measuredinthisstudy.Theresultsshowedthatthesignificantdiferencesontreeheight, DBH, numberofbranch, angleof
branchandcleanlengthwereobservedbetweenprovenancesofQuercusphellosexceptthecrownwidth.Theaverageheight, DBH
andcrownwidthofnumber19 provenance(thebestprovenanceinthisstudy)was2.4m, 6cmand1.64m, respectively, andit
wasrespectively1.14, 1.3and1.12 timesofnumber22 provenance(theworstprovenanceinthisexperiment).Bythemuti-
characteristicselectionmethod, thenumber19, 23 and18 provenanceswerepreliminarilyconsideredsuperiorprovenances.
Keywords:Quercusphellos;Provenance;Growth
FirstAuthor saddress:ColedgeofForestResourcesandEnvironment, 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 210037, Nanjing, China
收稿日期:2007-09-04    修回日期:2007-11-20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 “ 948”项目 “栎属种质资源及栽培技术的引进 ”
(编号:97-4-03)。
第一作者简介:汪贵斌(1968-),男 ,副教授 ,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研究。
E-mail:gbwang@njfu.com.cn
  柳叶栎(QuercusphelosL.)是栎属壳斗科植物 ,
分布在亚洲 、欧洲 、美洲。我国栎属有 60种 ,南北各
地均有分布 ,其中常绿种类产于秦岭及其以南 ,主要
分布于西南高山地区 ,为高山栎主要树种 ,其他落叶
栎类为北方至秦岭的主要树种 [ 1] 。柳叶栎耐干燥 、
瘠土 ,多为荒山 、石质山地造林树种。喜光 ,耐干旱 ,
亦耐湿热 ,宜酸性土 ,亦适石质石灰岩土 ,为荒山瘠地
先锋树种或形成次生林。萌芽力强 ,深根性 ,抗风 ,生
长快 、材质好 、生态景观效益高 、抗病虫 。木材强度
大 ,有弹性 ,耐腐 ,为优等家具 、车辆 、工具柄 、乐器 、仪
器箱 、运动器械等用材 。树皮和壳斗为鞣质原料 ,劣
材可供薪炭用[ 2] 。为了尽快选育出生长较快的优良
树种 ,东海县 [ 3] 、宜兴 [ 4] 、苏州 [ 5]等地都于 1998年至
2000年引进了生长快 、材质好 、生态景观效益高的美
国栎属 ———柳叶栎。本文对从美国引进的 9个柳叶
栎种源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试图选出苗期生长
性状较好的种源 ,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江苏省东海县李埝林场 ,黄淮海平原
的东南缘 。东海县地理位置在北纬 34°11′~ 34°44′,
东经 118°23′~ 119°10′,属中纬度暖温带湿润地区 ,
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 ,日照充足 ,无霜期长 210d。李
埝林场位于东海县西北部 ,丘陵岗陵地带 ,总体地势
西高东低 ,地面坡度多数呈 1 ~ 5°,少数 5 ~ 8°。平均
海拔 108m,最高海拔 125m。林场土壤类型以棕壤
为主 ,主要有岭沙土 ,包浆岭沙土及中矿石土等土种 ,
有效土层较浅(30 ~ 40cm),土壤有机质含量 0.3%
~ 0.8%, 含 N0.045% ~ 0.062%。速效 P2.9 ~
5mg/kg,速效 K低于 50mg/kg。
1.2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1998年从美国宾夕法尼亚 、纽约和田纳西州分
别引进 9个柳叶栎种源的种子 ,当年播种 。 1999年
春天在东海县李埝林场造林 ,造林密度为 3.5m×
3m。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 4次重复 ,每个重复
20株。
2004年在试验地上进行每木检尺 ,分别测定树
高 、胸径 、冠幅 、枝下高 、分枝的性状等 。
2 结果与分析
2.1 柳叶栎树高的生长
由表 1可以看出 ,最高的是 9号种源和 19号种
源 ,为 2.4m。最矮的是 6号种源 ,为 2.0m。 9个种
源的树高平均值为 2.21m。树高表现最好的种源比
平均值高 8.6%,比最矮种源高 20%,最矮种源比平
应用研究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 22卷第 3期 19 
均值小 9.5%。方差分析表明 , 9个柳叶栎种源间的 树高差异达显著差异水平(F=3.16, P=0.028 6)。
表 1 不同柳叶栎种源的生长性状
指标 7 8 18 9 6 19 10 23 22
树高 /m 2.2±0.3 2.2±0.2 2.3±0.4 2.4±0.3 2.0±0.2 2.4±0.4 2.1±0.1 2.2±0.3 2.1±0.2
胸径 /cm 5.0±0.7 4.8±0.6 6.1±0.6 5.7±0.5 4.8±0.2 6.0±0.7 4.2±0.4 5.2±0.6 4.6±0.5
冠幅 /m 1.31±0.4 1.22±0.6 1.68±0.3 1.01±0.5 0.96±0.4 1.64±0.2 0.81±0.3 1.02±0.6 1.21±0.1
枝下高 /m 0.6±0.08 0.6±0.07 0.7±0.05 0.8±0.06 0.5±0.04 1.0±0.06 0.6±0.05 0.8±0.02 0.7±0.07
分枝数 /条 12±1.6 116±1.4 14±1.8 12±1.7 11±1.6 13±1.2 11±1.7 18±1.1 11±1.7
枝角 /° 111±3 111±3 108±4 106±5 111±2 107±2 112±4 117±5 112±3
枝粗 /cm 1.2±0.2 1.2±0.1 1.5±0.3 1.2±0.2 1.3±0.1 1.4±0.2 1.1±0.1 1.6±0.2 1.2±0.1
2.2 柳叶栎胸径的生长
由表 1可以看出 ,胸径最大的是 18号种源 ,为
6.1cm,最小的是 10号种源为 4.2cm , 平均值为
5.16cm。胸径性状表现最好的种源比平均值高
18.2%,比最小种源高 45.2%,最小种源比平均值小
18.6%。方差分析表明 , 9个柳叶栎种源胸径生长的
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F=3.64 , P=0.019 7)。
2.3 柳叶栎冠幅的生长
由表 1可以看出 ,冠幅最大的是 18号种源 ,为
1.68m,最小的是 10号种源为 0.81m ,平均值为
1.21m。冠幅性状表现最好的种源比平均值高
38.8%,比最小种源高 107.4%,最小种源比平均值
小 33.1%。方差分析表明 ,各种源冠幅差异并不显
著(F=1.05, P=0.424),表明同一种源内各个个体
冠幅分化较大。
2.4 柳叶栎枝下高和分枝数量
由表 1可以看出 ,枝下高最大的是 19号种源 ,为
1m,最小的是 6号种源为 0.5m,平均值为 0.7m。
枝下高性状表现最好的种源比平均值高 42.9%,比
最小种源高 100%,最小种源比平均值小 28.6%。方
差分析表明 , 9个种源枝下高的差异达到显著差异水
平(F=3.63, P=0.006)。
由表 1可以看出 ,分枝数最大的是 23号种源 ,为
18 ,最小的种源是 6、8、10和 22号种源 ,均为 11,平均
值为 12.6。分枝数性状最多的种源比平均值高
42.9%,比分枝数最小的种源多 63.6%,分枝数最小
的种源比平均值小 12.7%。方差分析表明 , 9个种源
分枝数量的差异达到显著差异水平(F=3.19, P=
0.011)。
2.5 分枝角度和分枝粗度
由表 1可以看出 ,枝角最大的是 23号种源 ,为
117°,最小的是 9号种源为 106°。9个种源分枝角度
平均值为 110.6°。分枝角度最大的种源比平均值高
5.8%,比最小种源高 10.4%,最小种源比平均值小
4.2%。方差分析表明 , 9个种源分枝角度的差异达
到了显著差异水平(F=2.5, P=0.036)。
由表 1可以看出 ,枝条平均粗度最大的是 23号
种源 ,为 1.6cm,最小的是 10号种源为 1.1cm,平均
值为 1.3cm。枝粗性状表现最好的种源比平均值高
23.1%,比最小种源高 45.5%。方差分析表明 , 9个
种源分枝平均粗度的差异未达显著差异水平(F=
2.08, P=0.074)。
2.6 不同性状间简单相关系数
由表 2可以看出柳叶栎种源各种生长性状之间
的相关性 ,部分生长性状之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
著差异水平。树高和胸径 、冠幅 、枝下高 、分枝数 、枝
粗的相关系数很高 ,分别达到 0.846、0.864、0.765、
0.458、0.405,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分枝角度与其他
测定的性状之间均呈负相关 ,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
表 2 不同性状间简单相关系数
性状 胸径 冠幅 枝下高 分枝数 枝角 枝粗
树高 0.846** 0.864** 0.765** 0.458** -0.220 0.405*
胸径 0.877** 0.743** 0.486** -0.314 0.584**
冠幅 0.708** 0.473** -0.304 0.407*
枝下高 0.394* -0.175 0.447*
分枝数 0.205 0.482*
枝角 0.076
 注:**表示 α=0.01水平显著 , *表示在 α=0.05水平显著。
2.7 聚类分析
对 9个柳叶栎种源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 。计算
多性状选择指数 P(综合评价值),以 P值小为优 ,计
算的公式为 Pi= ΢jkj(1-aij/aoj)2 [ 5, 6] 。式中 Pi为
第 i个种源的综合评价值 , ki为个性状的权重系数 ,
aij为第 i个种源第 j个性状指标数据 , aoj为第 j个指
标最优的种源数据 。根据各指标的重要程度 ,权重定
为:树高 、胸径取 1.0;冠幅取 0.8;分枝角度 、分枝数
取 0.6 ,枝下高取 0.4[ 8] 。由计算的结果得出柳叶栎
种源多性状综合评价值 。
不同种源柳叶栎多性状综合评价优劣的顺序为:
 应用研究
20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 22卷第 3期
19>18>23>7>10>8>6>9>22号种源 。 19、18和
23号等 3个种源多性状指标 P值最小 , P值小于
0.31,为生长表现优良的种源。其次是 7号 、10号 、8
号 、6号和 9号种源 ,多性状指标值 P在 0.38 ~ 0.42,
为中等种源 , 22号种源最差 , P值比平均值大 49.36%。
3 结 语
(1)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引进的 9个美国柳叶栎
种源的树高 、胸径 、分枝数 、分枝角存在显著差异 ,枝
下高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明种源间遗传差异真实
存在 ,选择潜力较大。树高 、胸径 、分枝数 、分枝角 、枝
下高 、冠幅和枝条粗度最大的种源分别为 19号 、18
号 、23号 、23号 、19号 、18号和 10号 ,最小的种源分
别为 6号 、10号 、10号 、9号 、6号 、10号和 10号。
(2)各性状相关分析表明 ,除分枝角度外 ,测定
的各生长性状之间均显著的正相关 ,分枝角度与其他
测定的性状之间均呈负相关 ,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依
据多性状选择指数 ,初步选出 23号 、18号和 19号为
生长表现优良的种源 。
(3)对入选种源下一阶段的利用建议如下:加大
引进这些优良种源的数量 ,布置多点试验进一步进行
筛选;在这些优良种源中进一步筛选优良家系和单
株 ,采用无性繁殖手段 ,扩大入选的优良家系或者单
株的苗木数量 ,进行多点试验 ,筛选出生长 、材质等方
面均表现优良的家系和无性系。
参考文献
[ 1]中国树木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树木志 [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 , 1998.
[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 M] .北京:科
学出版社 , 1998.
[ 3]汪企明 ,李晓储 ,黄利斌 , 等.美国栎属种源引种 、变异研究:种子
及苗期生长变异 [ J] .江苏林业科技, 1999, 26(1):1-6.
[ 4]钱为民.宜兴市引种美国栎属种源和杂交松试验初报 [ J].江苏林
业科技 , 2000, 8(27):7-9.
[ 5]汪企明 ,仲伟芹.东海县引种美国栎属种源和杂交松试验初报
[ J] .江苏林业科技 , 2000, 27(4):1-6.
[ 6]徐建民 ,陆钊华 ,李光友 , 等.细叶桉种源-家系综合选择的研究
[ J] .林业科学研究 , 2003, 16(1):1-7.
[ 7]陆钊华 ,徐建民 , 卢国桓 , 等.韦塔桉种源多性状综合评价及育种
的估算 [ J] .林业科学研究 , 2004, 17(2):220-225.
[ 8]汪企明 ,江泽平.落羽杉属种源研究:树种生物学特性 [ J].江苏林
业科技 , 1995, 22(2):14-18.
(责任编辑 吴祝华)
汽蒸及热压温度对马尾松材树脂分布影响
汪佑宏1 ,赵先菊 1 ,刘杏娥2 ,王传贵 1 ,高慧 1 ,柯曙华 1 ,查朝生 1
(1.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 , 合肥 230036;2.国际竹藤网络中心)
摘 要:马尾松是含脂较高的树种 , 而树脂对马尾松木材利用有不利影响。结合汽蒸及热压干燥对马尾松进行脱
脂处理 ,结果发现不同树干高度的马尾松锯材在汽蒸 2.5h及 1 400℃热压处理后 , 树脂含量由内向外分层含脂率
基本呈逐渐增加趋势 , 其值分别为 3.87%、 3.90%和 4.23%;而脱脂率基本呈递减的趋势 , 对应的值分别为
12.53%、11.80%和 4.00%。
关键词:马尾松 ;汽蒸;热压干燥;脱脂
TheEfectsofSteamingandPresTemperatureuponResinDistributionofPinusmassonianaLumber
∥WANGYou-hong, ZHAOXian-ju, LIUXing-e, WANGChuan-gui, GAOHui, KEShu-hua, ZHAChao-sheng
Abstract:ThePinusmassonianaLamb.isthetreewhichcontainsmoreresin.FortheresinhasadverseefectonthePinus
massonianalumber, thetimberwasderesinedbythediferentmethodsofsteamingandpressdryinginthisstudy.There-
sultsshowedthatintheconditionofsteamedfor2.5h, thenpressdriedat1400C, theresincontentinthetimberatdifferent
heightincreasesfrominnerlayertoouterlayergradualy, andthevaluesare3.87%、3.9%& 4.23% respectively, andon
thecontrast, thederesinationratedecreasesgradualyinstead, andthevaluesare12.53%、11.8%& 4% respectively.
收稿日期:2008-03-06    修回日期:2008-03-13
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汪佑宏(1970-),男 ,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木材基础
理论 、干燥及改性等方面研究。
Keywords:Pinusmassoniana;Steaming;Pressdrying;Deresination
Firstauthor saddress:ColegeofForestry&Gardens, AnhuiAgricualturalUniversity, 230036, Hefei, China
  木材是生物材料 ,具有再生的固有特性 ,在国民
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
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