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模拟酸雨对黄槐幼苗生长的影响



全 文 :第 31卷第 5期
2 0 0 5年 1 0月
广 东 园 林
G u an gd on gL and s e aP e A reh it e e t u re
V l ol 3N
o s
,
O
e ot b
e r
,
2 0 0 5
模拟酸雨对黄槐幼苗生长的影响 *
廖广社几 许建新2 许 涵 2 庄雪影 2
( 1
. 广东省 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 , 广州 5 10 17 0 ; 2 .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 广州 5 10 642
摘要 :采用 4个p H值梯度的模拟酸雨溶液喷洒法处理黄槐幼苗 , 探讨不同p H值仁P H 2 . 0 、 3 . 0 、 4 .0 、 5 . 6( 对照 ) 」的模拟酸雨对黄槐
在叶伤害 、高生长 、地径 、根长 、叶面积 、 叶绿素含量和土壤 pH值等方面的影响 ,并以叶片的损伤程度来分析该植物对酸雨污染
的敏感性反应 , 同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pH值模拟酸雨处理对黄槐幼苗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 初步研究 了黄槐对酸雨
的抗性能力 。 研究结果表明 ,黄槐可以忍耐 p H 3 . 0或以上的酸雨 , 具有较强的抗酸雨能力 ,可作为酸雨污染地区应用的园林绿化
树种 。
关键词 :黄槐幼苗 ;模拟酸雨 ;生长 ;叶片解剖结构
收稿日期 : 05 一 4一27 修回 日期 : 05 一 7一21
酸雨 (A ic d ar in) 是指 p H值小于 5 . 6的以雪 、雾 、雹
等形式出现的大气降水 , 通常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
质如 H多0 4和H N 0 3等 。 酸雨不仅是全球性环境问题 ,
也是我国的重要环境问题 。 我国的酸酸雨面积占国
土面积40 %以上 ,仅次于欧洲和北美 。 长江以南的城
市和地区为我国主要酸雨污染区 〔`川 。 改革开放以
来 ,华南沿海城市和工业迅速发展 ,环境污染日益加
剧 , 降水的 p H值呈逐年下降趋势 , 广东省大部分地
区的降水 p H值小于 .4 0, 甚至达到 p H .2 0 ,酸雨发生频
率呈上升趋势 ,达到 50 .7 %[ `创 。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 ,
国内外有关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已有报道 £“ , , 黄槐
( C a s s i a S u r at t e n s i 。 ) 为广东省重要的城区行道绿化
树种 ,有关酸雨对黄槐生长的影响尚未见有报道 。 本
研究采用模拟酸雨喷洒法处理盆栽苗木 , 通过生长
测定和石蜡切片研究酸雨对黄槐苗木及其叶片生长
的影响 ,探索黄槐对酸雨的抗性能力 ,为其在酸雨污
染地区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1 研究方法
1
.
1 模拟酸雨的配制
参照广州 自然降水的化学成分组成〔 ’川 ,调配成
H多认 : H N O 3二:7 1 (摩尔比 ) 的溶液 。 其中含有 N H犷
( N H粼 0 3 , 4 . 13m留L , o . 0 5 16 x 10 一 3m o l /L ) 、 M g扑似 95 0 4 ,
么6 s m gL/
,
0
.
0 2 2 2 x 10
一 3 m o l /L )

K
+
( K多0 4 , 6 . 3 6 m gL/
,
0
.
0 2 5 0 x 1 0
一 , m o l几 ) 、 C+a2 ( C a C 12 , 2 . 8 1 m g几 ,O. O2 5 3 K
10
一 3 m o lL/ )

用 自来水调配成 4个 p H梯度 .(2 0 , 3 . 0 , .4 0 , 5 . 6 )的
酸性水溶液 , 其中以 p H S . 6的酸性:水溶液作为对照
( C K )

,
.
2 苗木试验
2 0 03 年 5月 1 日将 45 d的黄槐幼苗直接移植于
50
c m Z (底面积 ) x 5 c0 m (高 )的营养袋中 (每袋土
重约 5 0 0 9 ) ,幼苗初始平均高度为 5 . 1 c m 。 黄槐每个
处理30 株 ,共 3个重复 。 置于通风挡雨的大棚中 ,每d3
喷洒 1次模拟酸雨溶液 , 并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调整 ,
每次约相 当于 1.8 8 m m 降水量 , 每次喷洒时 间 10
。 in 。试验期从5月到 9月 , 相当于广州 5 一 9月共4个月
的降雨量 8 26 . 8 m m 。
1
.
3 苗木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测定
1
.
.3 1 叶伤害调查 每月观察一次 , 包括受害叶片
数以及受害面积 ,并根据受害叶面积指数 ( r )来确
定叶片出现可见伤害的阀值 ,通常=r 5% 。 受害程度
以单株受害叶片数除以总叶片数百分比表示 。
1
.
3
.
2 苗术高度与地径测定 分别于苗木移植时 ,移
植后 的3 o d 、 6 o d 、 9 0 d 、 12 0 d直接测量苗木高度和地
径 。
1
.
.3 3 根长测定 生长试验结束后 , 测量苗木主根
长 。
1
.
.3 4 叶面积测定 在最后一次喷洒幼苗第 Z d后 ,
随机选 3株苗 。 用直径 1 . 2 c6 m 的取样器取幼苗叶片50
片 ,称量其鲜重及烘干 4h8 后的干重 , 然后换算成单
株叶面积 。
1
.
3
.
5 叶绿素含量测定 在最后一次喷洒幼苗第 2
d
,随机选取 3株苗 , 取幼苗叶片 0 . 19 ,加提取混合液
广 东 园林 第 13卷
(丙酮 :无水乙醇 ( 2 :1 ),再稀释成95 % 水溶液 ) 25
m l抽提 , 定容到 25 ml 。 用 7 21 型分光光度计测定
6 6 3 n m和 6 4 5 n m处的光密度 ( A值 ) , 再换算为叶绿
素 a 、 叶绿素 b及总叶绿素含量 , 每株苗 3个重复 ,取平
均值 。
1
.
3
.
6 土壤 pH值测定 每处理取 3个土样 ,混合成 1
个土样 ;最后每 p H梯度共 3个土样 。 风干后过 Zm m筛
孔 ,混匀后称土 2摊 ,加蒸馏水 5 0耐 ,摇匀 ,过夜沉淀 ,
用 320 一 5 p H计测 s定其 p H值 , 测定 2次 , 取其平均
值 。
1
.
4 叶片解剖结构的观察
1
.
4
.
1 材料的选取 从4个不同处理组植株中 ,选取
代表性的叶片做石蜡切片。
1
.
4 2 石蜡切片法 具体步骤包括抽气 、 脱水 、 透
明 、渗蜡 、包埋 、 切片 、 染色 、封片等步骤 。
1
.
-4 3 显微观察 在 L A IC A D M L B光学显微镜下观
察不同处理组叶的结构 ,并拍照 。
黑褐色斑点 。 与 p H .2 0组相比 , p H 3 . 0组和 p H .4 o组苗
木叶片受害症状较轻 ,仅见零星分布的小斑点 。 到
试验结束前 , p H 3 . 0组和 p H .4 0组苗木的叶片受害率
均未达到阀值 ( r< 5% ) 。
2
.
2 模拟酸雨对黄槐幼苗生长的影响
.2 2
.
1 不 同 p H值的模拟酸雨对地径生长的影响
p 3H
.
0组和 p H .4 0组的苗木的地径生长均比对照
组快 ,并达到显著水平 (图 ;l) 而 pH 2 .0 组苗木的株高
生长最慢 ,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
4
.
5
4
.
0
3
,
5
3
.
0
2
.
5
2
.
0
1
.
5
1
.
0
0 5
{
{
{

-目曰/泪ù到
移苗Jl寸 第 3 0d 第 60 d
调查时间
第9 0d 第 12 0d
一 夺 二 2 . O e 主十se 3 . o se , 查一一 4 . 0 一 - 勺卜 - 5 . 6
2 结果与分析 图 1 不同 p H模拟酸雨处理条件下黄槐苗木地径生长比较
表 1 黄槐不同 p H水平模拟酸液处理下幼苗叶片数及受害叶片百分比
调查时间 总叶片数 受害叶片百分比 o/
00000移苗时
第 3 0 d
第 6 0 d
第 9 0 d
第 12 0d
PH Z
.
O组
4
.
9 士 0
.
3
10
.
3 士 0 7
1 1
.
0 士 0 5
1 4乃 士 0 9
10
.
8 士 0 7 *
PH 3
,
0 组
5
.
1 士 0
.
3
1 0
.
0 士 0
.
5
1 1
.
8 土 0 . 6
14
.
9 土 0
.
9 *
1 7
.
2 士 1
.
3 *
P H4
.
0 组
4
.
5 士 0 3
10
.
4 士 0

4
11
.
4 士 0
.
4
15
.
2 士 0 . 6 *
15
.
3 士 1. 1
PH S
.
6 组
5
.
1 土 0 . 6
10
.
4 士 1 . 1
12
.
0 士 1
.
3
11
.
1 士 1 8
12
.
3 土 1
.
6
P H 2
.
0 组
0
8
.
2 土 1
.
1
1 3
.
7 士 1
.
4
1 5
.
1 士 1
.
1
15
.
8 土 1 . 2
P H 3
.
0 组 PH 4 . 0 组 PH S . 6 组
l……匕八曰O门八日noéǎ口门é00LJ自钊ǎ日5自曰aCéL勺ù口一泊门é几Jgd口白曰lùl舀\侧姐妞
2
.
1 黄槐幼苗叶片对不同p日模拟酸雨喷洒的反应
在不同p H值的模拟酸雨溶液喷洒处理下 , 不同
处理组的苗木在叶片生长方面有差异 (表 1) 。
从叶片数目来看 , 以 p H 3 . 0组苗木叶片数最高 ,
叶片生长最快 ; p H .4 0组叶片数仅次之 。 方差分析结
果显示 , p H 3 . 0组和 p H .4 o组苗木与对照组苗木的叶
片数差异在 9d0 时达到显著水平 , 只有 p H 3 . O组苗木
在 12 d0 时叶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p H .Z O组叶片在
120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 。 从叶片受害情况来看 ,对
照组苗木均没有出现伤害症状 。而 P H.Z o组苗木出现
伤害的时间最早 ,症状最严重 。 据观察 ,在喷洒酸雨
溶液 1 一 2个星期后即开始出现受害症状 ,首先在叶
片中部或边缘出现明显的黑褐色斑点 ,然后逐渐扩
展成斑块 ,少数叶片甚至出现穿孔 ;到后期 , PH .Z o组
苗木的叶片受害率为 1 5 . 8% , 而且部分叶柄也出现
2
.
2
.
2 不同 pH值的模拟酸雨对苗高生长的影响
p H .4 o组和 p H 3 . 0组的苗木株高生长均比对照
快 ,并达到显著水平 (图 2) ; p H .Z o组株高增长比对照
慢 ,但差异水平未达到显著水平 。
移苗时 第 3 O d 第 6 O d 第g o d 第 1 2O d
调查时间
一心- 2 . 0 . ~ 曰 . . . 3 O we 记卜~ 4 . O we 孩~ . . 5 . 6
图 2 不同 p H模拟酸雨处理条件下黄槐苗高生长比较
第 5 期 廖广社 等 :模拟酸雨对黄槐幼苗生长的影响
2
.
2.3不同 pH值的模拟酸雨对根长生长的影响
所有处理组苗木的根长均短于对照组苗木 (图
3)
,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
3 5 丁
3 0 乡
上曰`\率彩
P H梯度
图 3 不同 p H模拟酸雨处理条件下黄槐幼苗根长比较
0C
UOOJU
澎国d终州
2
.
3 不 同p H值模拟酸雨对黄槐幼苗生物量和 叶面
积的影响
p H 3
.
0组和 PH .4 0组苗木总生物量均 比对照组
高 , 其中p H 3 . 0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
p2H .0组生物量最低 ,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表2) 。
不同处理组苗木在根和叶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相
似 。 即 p H 3 . 0组苗木生物量比对照组高 ,达到显著差
异水平 ; p H .2 0组根 、茎 、 叶生物量低于对照组 , 但差
异不显著 。
以上结果显示 ,在 p H 3 . 0 一 p H 5 . 6的模拟酸雨溶
液处理下 , 随着 p H值的下降 , 黄槐苗木生长加快 ,但
当 p H值为.2 0时 ,黄槐苗木的根 、茎 、 叶受抑明显 , 叶
片的伤害最严重 。
.2 4 不同p日值的模拟酸雨对黄槐幼苗叶绿素含量
的影响
与生物量变化趋势相似 , 在模拟酸雨溶液 p H
3
.
0 一 p H.S 6之间 ,随着 P H值的下降 ,苗木叶片总叶绿
素含量 (C a + C b ) % 、 叶绿素 a ( e a 书) ) 、 叶绿素 b ( c b
% )均比对照组高 ,但总体间无显著差异 ; 当酸度下
降至 p H .Z o 时 , 苗木叶片总叶绿素含量 ( (C +a c b)
% )
、叶绿素 a ( c a % ) 、 叶绿素 b ( C b % )减少 , F检验
总体间有显著差异 。 即 p H 3 . o 一 p4H . o模拟酸雨溶液
对黄槐苗木叶片叶绿素的合成有促进作用 , p H .Z o模
拟酸雨溶液对黄槐苗木叶片叶绿体合成有抑制作
用 。
2
.
5 不同p H值的模拟酸雨对土壤 p H值的影响
从图 4可见 ,经模拟酸雨处理后 ,苗木根际土的
p H值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且与酸雨的酸度呈线性
关系 ,即酸性越高 ,土壤酸化程度越高 ,酸性越低 ,土
壤酸化不明显 。 与对照相比 , p H Z . o 和 p H 3 . o 的土壤
p H值明显下降 , 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
p H .4 O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
4
.
1 0
斗. 0 0
7 0
6 0
J .
p H梯度
不同 p H值的模拟酸雨溶液对土壤p日值的影响
.5图
表 2 不同 p H 水平模拟酸液处理对黄槐幼苗生物量和叶面积的影响
参数
p H梯度
PH 3
.
0 组
根 德
茎 德
叶龟
总生物量 /g
叶面积 /e m Z
PH 2 0 组
0
.
4 9 士 0 . 06
0
.
4 7 士 0 . 0 6
0
.
87 士 0 . 10
1
.
8 3 士 0
.
2 1
2 1
.
7 士 0
0
.
92 士 0 . 1 0 *
1
.
04 士 0
.
1 2 *
1
.
88 士 0 2 1*
3 8 4 士 0 . 43 *
25 5
.
8 士 5 9 *
p H 4
.
O组
0石9 士 0 . 14
0 89 士 0
.
16
1
.
5 2 士 0 . 26
0
.
2 6 士 0 . 0 2
2 1 4
.
0 士 8 6
PH S
.
6 组
0 55 土 0 1 3
0
.
5 7 土 0 1 4
1
.
0 6 士 0 . 2 8
2
.
1 8 士 0
.
5 4
1 70 9 土 2
.
9
表3 不同p H水平模拟酸雨处理下黄槐幼苗叶绿素三个指标的变化情况
叶绿素含量
C
a %
C b %
(C
a + Cb) %
PH 2
.
0 组
23
.
0 士 1
.
5 * *
13 4 士 0 9 *
36
.
4 士 2 . 4 *
P H 3
.
0 组
33
.
1 士 1. 5
20 3 土 1 . 0
53
.
4 土 2 . 5
PH 4
.
0 组
3 2
.
0 土 1. 8
18
.
9 士 1 . 2
50 9 土 3 0
PH S
.
6 组
3 1
.
4 士 1 . 1
18 2 土 1 . 1
49
.
5 土 2 . 2
2
.
6 不同p日值的模拟酸雨处理下黄槐幼苗
叶片解剖结构比较
在光学显微镜下比较观察不同模拟酸
雨处理条件下苗木叶片结构上的伤害情况
(图版 l )。
对照组 ( p H S . 6) 苗木没有出现受害症
状 ,其叶片扁平 ,上 、下表皮均由一层表皮
细胞组成 ,角质层不发达 ( 图版 1 : 1 , 2 ) 。 气
孔器仅分布于叶片远轴面 。 栅栏组织和海
绵组织分化明显 , 栅栏组织细胞仅 1层 ,长
圆柱形或近椭圆形 ,呈纵向排列 ;海绵组织
细胞排列疏松 , 形状不规则 ,细胞间隙大 。
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均具有丰富的叶
绿体 。 叶片维管束为外韧型 ( 图版 1 : 3 ) ,外
广 东 园林 第 1 3卷
具 3一 多层薄壁组织围绕 , 在近轴面 , 薄壁组织外具
栅栏组织和细胞较大的上表皮 ,在远轴面 ,薄壁组织
外为 1层细胞较小且排列整齐的下表皮 。 叶柄的组织
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表皮层 、 皮层 、 维管束和髓部
(图版 1 : 4 ) 。 表皮层具 1层小而排列致密的细胞 , 皮
层具 4层薄壁细胞 , 维管系统由5个大小不等的维管
束 , 围绕髓部呈环状排列 ,维管束间具 1 一 多列 的射
线 。 髓部面积较大 , 由多数大薄壁细胞组成 。
与对照组苗木的叶片相比 , 处理组苗木在叶片
解剖结构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伤斑 。 p4H .0 组叶片伤斑
1
.
p日.5 6组 (对照 ) 的叶片结构 4 0 X ; .2
PH .S 6组 (对照 )的叶柄维管束结构 1 0 X ;
3
.
p日5 .6 组 (对照 ) 的中脉 维管束结构
ZOO X : 4
.
PH .S 6组 (对照 )的叶柄维管束结
构 4 00 X ; 5 . p日.4 0组的叶肉组织结构
200 ;x 6
.
p3H
.
O组的叶肉组织结构 20 X ;
7
.
p日2 . 0组 的叶肉组织结构 1 0 X ; .8
PH 2
. 。组的中脉维管束结构 1 0 次 9 . p日2 .
O组 的叶柄维管束结构 1 0 火 ; I o . p日3 . 0
组的叶柄维管束结构 1 0 x ; 1 1 . p日.4 0组
的叶柄维管束结构 1。。 X ; 1 2 . p H3 .0 组的
中脉维管束结构200 x .
图版符 号说 明 : v b : 维 管束 v as c aul r
b u n d l e :为 : 气孔 S t o m , ; M o : 叶 肉组 织
M
e s o Ph姆 ti s s u e .
*珠海市酸沉降对森林土壤及植被生长影
响监测研究项 目 .
仅伤及上表皮和皮层 , 以栅栏组织的伤害较明显 , 多
数细胞受损 ,结构不完整 ;海绵组织的伤害较轻 ( 图
版 1 : 5 ) 。 p H 3 . 0组苗木除了叶片出现伤斑外 ,侧脉也
有受伤害。伤斑通过表皮和栅栏组织 ,深人到了部分
海绵组织 ( 图版 1 : 6 ) 。 P H.2 0组苗木的伤伤害程度最
为严重 , 除了叶片和侧脉出现伤斑 ( 图版 1 : 7 )外 ,叶
片中脉和叶柄也有伤害 ( 图版 1 : 8 , 9 ) 。 伤斑部位从
上表皮 、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到下表皮 , 细胞坏死 , 导
致叶片穿孔 。
3 结论与讨论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79 」, 酸雨对植物的伤害主要
表现在对叶片的直接伤害作用 ,叶表皮受损 ,使得酸
性物质从近轴面到远轴面逐渐深人 , 最后导致组织
坏死 ,进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从本试验结果可以看
出 , 随着酸度的增加 ,苗木受伤害的叶面积和伤害程
度均呈增加的趋势 , p H 3 o组和 p4H .0 组苗木叶片受
伤率为 5% 一 10 % , 且主要局限在叶表皮细胞 ; 而
p H .2 0组苗木叶片受伤率达 17 % , 伤害已深达叶肉细
胞 , 甚至远轴面表皮细胞 ,从而导致叶斑组织的坏死
和干枯 ; 除了叶片受到伤害外 , p H .Z o组苗木的叶柄
也出现伤害症状 。 上述现象的产生原因可能与酸雨
溶液附着在苗木各部位上尤其是叶片上的时间及其
浓度的浓缩有关 。从叶片的受害情况来看 ,酸雨溶液
与叶片的接触时间越长 , 而且伴随着溶液的蒸发使
得 p H值进一步下降 , 叶片所受的伤害程度越严重 ,
从最初的叶表皮受损 , 直到叶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进一步受到破坏 ,最终形成坏死斑 。 现有许多研究报
道表明 [ ’戒 ’泪 ’ 1 , p H ) 3 . 0的酸雨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
的促进作用 , 即酸雨具有正生物效应 。 具有较强抗酸
性的植物可作为酸雨区的绿化树种 。 本试验综合了
模拟酸雨对苗木的叶片数 、株高 、地径 、 生物量 ( 根 、
茎 、 叶 ) 、 叶面积 、 叶绿素和土壤 p H值等指标和叶片
的解剖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黄槐可以忍耐 p H 3 . 0
第 5 期 廖广社 等 :模拟酸雨对黄槐幼苗生长的影响
或以上的酸雨 ,具有较强的抗酸雨能力 ,可作为酸雨
污染地区的园林绿化树种 。
参考文献
1[ 〕全文哲 ,李友琼 , 陈镇华 ,等 . 广州地区酸雨现状的研究【.C]
酸雨文集 . 北京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1 98 9 : 265 一 275 .
2[] 张远东 .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污染简析 [J] .环境科学研究 ,
19 9 9
,
12 ( 3 )
: 3 1一 34
.
归〕花 日茂 ,李湘琼 .我国酸雨的研究进展 (综述 ) [J] . 安徽农业
大学学报 , 199 8 , 2 5 (2) : 20 6 一 2 10 .
4[] 许梅德 .酸雨对陆生植物影响的探讨 1J[ .农业环境保护 ,
199 5
,
14 ( 4 )
:
185一 189
.
5[ 〕樊后保 ,减润国 .女贞种子和幼苗对模拟酸雨的反应 [J] . 林
学科学 , 2 0 00 , 36 (6 ): 9 0 一 94 .
6[] 张耀民 .酸雨对农作物的叶片伤害及生理性的影响 [J] .农业
环境保护 , x 99 6 , 1 5 ( 5 ) : 19 7一2 2 7 .
7[] 黄继山 , 温文保 ,蔺万煌等 .酸雨对树木微观伤害的研究 .[J]
中国林业 , 20 1 , 6 : 3 .
8[] 黄继山 ,温文保 , 蔺万煌等 .酸雨对树叶细胞伤害的模拟研
究 [J ].林业科学研究 , 20 02 , 1 5 ( 2 ) : 2 19 一 2r24 .
9l[ 肖艳 , 黄建昌 , 刘伟坚 ,等 . 12 种园林植物对模拟酸雨的敏
感性反应 J[] .广东园林 , 20 04 , 3 : 3 8 一 3 .9
!1 0 ] A dam
s
C M
,
D
e n g l
e r
N G
,
H
u t e h i
n s o n l

(二. A e id r a in e fe o t s o n
王b li ar 狱s t o r y of A r毯e n l iis a t i le s i [J」.C an a d l a n J
~
al of B ot a n ,
,
1 9 84
,
62
: 4 6 3 一 4 7 4
.
[1 1 ] W
o o k T
,
B o rm
a n n
F H
.
Sh
o rt 一 t e rn
e
fe
c t s o f
s it m u l
a t e d ac i d
u P o n ht e gor
w l如 an d m l l l l en t re Ln io n s Of P i nu s s otr b u s J[ ] . Wate r
A i
r a n
d 5
0 11 P o llu t io n
,
1 99 7
:
4 7 9 一 4 8 8
.
作者简介 : 廖广社 ( 1 962 一 ) , 男 , 华南农业 大学林学专业毕
业 , 学士 , 经济师 ,现供职广东省 自然保护 区管理办公室 , 主
要从事自然保护 区建设和管理工作 。
]丑一m a il : g d d @ 2 1 e n £ o m
(上接第 3 4 页 )
80 %以上 。 6个月的埋根苗平均高即达19 0c m ,平均地
径 .2 c3 m ,根系发达 , 主根与苗高等长 ,水平盘穿于苗
床浅土层 ,生势良好 。 根部萌孽能力极强 ,移栽苗木
不需带土 ,栽植成活率可达95 % 以上 。
3 墨西哥落羽杉 殆xo d iu m m u e or n a tu m
T e n
杉科落羽杉属 ,俗称墨杉 。落叶或半常绿高大乔
木 ,树高可达45 m 。 枝叶浓密 ,树冠在年幼时为金字
塔型 ,成熟后上部展开成伞状 。基部有时会形成不规
则板状根 ,树皮淡褐色 ,小枝灰褐色 。 叶线形或条形 ,
羽状二列互生 ,扁平 , 长 .0 6 一 1 . co m ,深绿色 , 排列紧
密 ,侧生短枝螺旋状散生 ,不为两列 。 雌雄异花 , 同
株 。 球果近圆球形 ,青灰色 。 种子与落羽杉 、池杉相
似 。 花期在原产地为秋季 ,翌年球果成熟 。 引种我国
(长江流域 )后春季开花 ,不能正常结实 。 以种子繁
殖为主 ,但因国内尚未有结果 , 目前多用进 口种子 。
也可用扦插繁殖 , 以嫩枝扦插法成活率较高 。 实生分
床苗20 个月苗龄平均高达 1 1 8 c m , 平均地径 .2 c2 m ,
根系较为发达 ,长势良好 。
墨杉原产墨西哥及美国西南的最南部 , 北纬
16
“ 一
25
“ 的热带 、亚热带地区 。其垂直分布可达海
拔 14 0 一 2 00 m 。 同属落羽杉属树木一古老的孑遗
植物 , 引种我国已有40 一 50 年的历史 , 现存数量极
少 。 近年又在上海附近大面积引种 ,表现出很强的适
应性 。 因原产热带 ,故耐热性极强 , 同时也具有较强
的耐寒性 。 据报道 ,大树能经受零下低温 ;对土壤的
p H值要求不高 , 能适应碱性土 ,在高 p H值及高盐分
的土壤上生长仍能表现良好 , 未有黄化现象 ; 极速
生 ,耐干旱 、痔薄 ,较落羽杉 、池杉生长快 。 在我国的
适应范围极广 ,南起海南岛 ,北至长江中下游的广大
地区都可种植 。 据测定年胸径生长可达 cZ m , 高
10 c0 m
,是水杉及池杉的 1倍多 。 其根系发达 ,可深人
土层 3m 以上 , 通常有 1至数条主根 , 大量细根 ,故抗
风能力极强 , 可用作庭园树 、 防风林 、农田防护林或
岸边护坡等 。
墨杉的诸多优良特性 , 可发展为长江以南的生
态公益林树种 ,特别适于作为滨海城市的绿化树种 。
参考文献 :
1[] 东湖花卉景观园艺中心 .中国珍稀花木网 ~
.c h ian
一 ar er
:2I] 候元凯 . 新世纪最有开发价值的树种囚 ]. 北京 : 中国环境科
学出版社 , 2 0 01 (z) .
3I] 郑万钧 . 中国树木志 1[] [Ml . 北京 : 中国林业 出版社 , 19 8 3 . 10
( 1 9 95
.
7重印 ) .
作者简介 : 李莉 (1 971 一 , 女 , 广东省普宁市人 , 助理工程师 ,
供职 于汕头市园林生态科学研究所 , 主要从事城市林业的研
究。 E 一m a il : g d s t li li@ 1 2 6 e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