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喹烯酮对小新月菱形藻、等鞭金藻3011的毒性效应



全 文 :2016 年 7 月
第 6 卷 第 4 期
中 国 渔 业 质 量 与 标 准
Chinese Fishery Quality and Standards
Jul. 2016

Vol. 6 No. 4
喹烯酮对小新月菱形藻、等鞭金藻 3011 的毒性效应
刘慧慧,黄会,韩典峰,薛敬林,任传博,张华威,罗晶晶,张秀珍*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 烟台 264006 )
摘要:通过分析喹烯酮对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Parke 3011)
的生长抑制、叶绿素 a含量、总超氧岐化酶(T - 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研究了喹烯酮对两种微藻
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如下:1)喹烯酮对微藻的生长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喹烯酮对小新月菱形藻的 24 h
- EC50为 1. 85 mg /L。喹烯酮对等鞭金藻 3011 的 24 h - EC50为 0. 41 mg /L,表明喹烯酮对等鞭金藻 3011 的生长抑制
作用较小新月菱形藻更敏感。2)暴露 24 h后,随着喹烯酮浓度的增大,小新月菱形藻叶绿素 a含量下降;而等鞭金藻
3011 叶绿素 a的含量基本不受影响。3)暴露 24 h后,两种海洋微藻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 - SOD)活性随着喹烯酮
浓度的升高均显著增加(P < 0. 05),各实验组丙二醛(MDA)含量也高于对照组,其中等鞭金藻 3011 对喹烯酮更敏感,
说明喹烯酮对两种微藻均能造成氧化胁迫,对细胞造成氧化损伤。研究表明,喹烯酮对两种微藻均具有显著急性毒
性效应,对两种微藻而言,喹烯酮属于高毒物质,等鞭金藻 3011 对喹烯酮更敏感。本研究可为正确评价兽药喹烯酮的
使用安全性提供基础数据。[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6,6(4):17 - 22]
关键词:喹烯酮;小新月菱形藻;等鞭金藻 3011;毒性效应;叶绿素 a;T - SOD活性
中图分类号:S94;X171.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 - 1833(2016)04 - 0017 - 06
收稿日期:2016 - 03 - 04;接收日期:2016 - 04 - 23
资助项目:山东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2012GHY11517);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贝类产业创新团队、藻类产业创新团
队(SDAIT - 14 - 08,SDAIT - 26 - 05);山东省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泰山学者岗位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刘慧慧(1981 -),女,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liuhh615@ 163. com
通信作者:张秀珍,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zxz0535501@ 126. com
兽用药物是以抑制动物体内病原菌生长为主要目
的而进行研发生产的,因此,这些药物对存在于环境中
的其他微生物同样具有潜在危害[1]。兽药进入水环境
后会影响水生动植物及微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2]。通
过对 226种抗生素的水生态毒理性进行的相关研究表
明,大部分抗生素对水生生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
用,其中约有 20%的抗生素对藻类极毒[3]。
喹烯酮是新型喹噁啉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菌作
用[4];由于水溶性低,其用药方式主要为添加到饲料
中投喂。研究表明,喹烯酮的生物利用度低,90%以
上以原药形式由动物消化道排出[5],因而会大量地
随排水进入海洋环境,然而目前尚未见关于该药物水
生态毒理方面的研究报道。
微藻作为水体的初级生产者,其种类多样性和初
级生产量直接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且具有
个体小、繁殖快、对毒物敏感等特点,成为监测评价水
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6 - 7]。小新月菱形藻、等鞭金藻
3011 是水产育苗生产中常用的饵料生物。本实验主
要研究了喹烯酮对小新月菱形藻、等鞭金藻 3011 的
毒性效应,旨在为正确评价兽药喹烯酮的使用安全性
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仪器
LRH - 250 光照培养箱(广州医疗器械厂)、
DM500 生物显微镜(德国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
有限公司)、U - 290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立仪
器(上海)有限公司)、TDL -40C离心机(上海安亭科
学仪器厂)、JY92 - 2D 型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宁波新
芝科学仪器厂)。
1. 2 实验材料
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
sima)和等鞭金藻 3011(Isochrysis galbana)由山东省
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藻种室提供。喹烯酮(含量
≥98%,黄色粉末)购于山东康乐动物保健有限公
司。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丙二醛
(MDA)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中 国 渔 业 质 量 与 标 准 2016


1. 3 实验方法
1. 3. 1 藻种的培养
实验藻种的培养采用 f /2 培养液(经高温灭菌备
用) ,培养温度(22 ± 1)℃,光照强度 3 000 lx,光暗比
为 12 h ∶ 12 h。预培养 3 代,镜检细胞正常,进入对数
生长期进行实验。
1. 3. 2 微藻生长抑制实验
实验设计参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藻类
生长抑制试验方法(No. 201)、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
(US EPA)藻类毒性试验方法(OPPTS 850. 4500)[8]、中
国环境保护部《化学品测试方法》(第二版)。以二甲
基亚砜(DMSO)为助溶剂,预实验证明 DMSO 对微藻
生长无影响;同时在微藻培养体系中 6 h 即可消除
95%以上的喹烯酮。根据预实验结果,设不同浓度组,
同时设不添加喹烯酮和 DMSO的对照组,每组 3 个平
行。参照养殖生产中每天早、晚两次投饵的经验,于
8:30、16:30向微藻培养体系中添加药物,分别于药物
暴露 0、24 h取样,于 680 nm测吸光值,计算抑制率,用
SPSS 13. 0软件计算半数效应浓度(EC50)。喹烯酮对
小新月菱形藻的生长抑制实验的质量浓度为 0. 1、0. 2、
0. 5、1. 0、1. 5、2. 0、2. 5、3. 0、4. 0、5. 0 mg /L,对等鞭金藻
3011的生长抑制实验的质量浓度为 0. 05、0. 1、0. 2、
0. 5、1. 0、1. 5、2. 0 mg /L。
1. 3. 3 喹烯酮对微藻叶绿素 a、T - SOD 酶活性及
MDA含量的影响
根据 EC50选择高、中、低 3 个浓度,以 24 h - EC50
为中浓度,小新月菱形藻培养体系中喹烯酮质量浓度
分别为 1. 0、2. 0、4. 0 mg /L;等鞭金藻 3011 培养体系
中喹烯酮质量浓度分别为 0. 2、0. 5、1. 0 mg /L,同时
设对照组,每组 3 个平行,药物暴露 24 h 后取样测
OD680,计算细胞密度;离心收集藻细胞,分别测叶绿
素 a含量、T - SOD活性及 MDA含量。
1. 4 指标测定
1. 4. 1 藻液的光密度(OD680)与藻细胞密度的相关性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藻液,将其稀释成 7 个不同
的吸光度梯度(OD680 = 0. 010 ~ 0. 500) ,每个梯度 3
个平行,分别用分光光度计测 OD680、用血球计数板在
显微镜下统计藻细胞密度,利用 Excel 计算 OD680与
细胞密度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
1. 4. 2 叶绿素 a含量测定
量取藻液 20 mL,4 000 r /min 离心 10 min,收集
藻细胞,加入 90%丙酮 5 mL,漩涡 1 min,提取色素,
4 ℃避光静置 24 h,4 000 r /min 离心 20 min,取上清
液,参照 GB 17378. 7—2007[9]中分光光度法,依次在
664、647、630、750 nm下测定 OD 值,按式(1)计算叶
绿素 a含量。
ρchl - a = [11. 85(OD664 - OD750)- 1. 54(OD647 -
OD750)- 0. 08(OD630 - OD750) ]× v /N 式(1)
式(1)中,ρchl - a为样品中叶绿素 a 含量(μg /10
6
cell) ;v为提取液定容体积(mL) ;N 为收集到的藻细
胞数量(106cell)。
1. 4. 3 T - SOD活性及 MDA含量测定
粗酶液的提取:将藻液于 4 000 r /min离心,收集藻
细胞,重新悬浮于适量预冷的 0. 05 mol /L磷酸盐缓冲液
(pH 7. 0),冰浴下超声破碎细胞,超声功率 150 W,超声
时间 30 min,镜检细胞破碎完全,4 ℃保存备用。
T - SOD活性测定、MDA 含量测定:参照黄嘌呤
氧化酶法[10]测定 T - SOD 活力,参照硫代巴比妥酸
法[11]测定 MDA含量。实验均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
程研究所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丙二醛
(MDA)试剂盒,按照说明书中步骤进行。
1. 5 数据处理
1. 5. 1 EC50的计算
[12]
比生长率(μ)的计算见式(2)。
μ =(lnNt― lnN0)/(t― t0) 式(2)
式(2)中,Nt 和 N0 分别为 t 时刻(t)和开始时
(t0)的细胞密度。
抑制率的计算公式见式(3)。
抑制率(%)=(μ对照组― μ处理组)/μ对照组 × 100%
式(3)
式(3)中,μ对照组和 μ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比生长率
和处理组比生长率。
用 SPSS 13. 0 软件经概率单位 -浓度对数法计
算各时间点喹烯酮对微藻的半数有效剂量 EC50。
1. 5. 2 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 Excel 2010 和 SPSS 13. 0 进行统
计分析,用平均值 ±标准差(Means ± SD)的形式表
示。所有的实验数据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
Way - ANOVA) ,若差异显著(P < 0. 05) ,则进行
Duncan多重比较,并用小写字母标注。
2 结果与分析
2. 1 喹烯酮对微藻生长的影响及 EC50
不同浓度喹烯酮对两种微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分
81
第 4 期 刘慧慧,等:喹烯酮对小新月菱形藻、等鞭金藻 3011 的毒性效应

别见图 1。与对照组相比,喹烯酮各实验组中藻细胞
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DMSO对微藻的生长
没有影响。喹烯酮对微藻的生长抑制作用随浓度的
增大而增大。
图 1 喹烯酮对小新月菱形藻(A)和等鞭金藻 3011(B)长的抑制率
Fig. 1 The inhibition rate of quinocetone to 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 (A)and Isochrysis galbana Parke 3011 (B)
在 24 h暴露实验中,低浓度喹烯酮(0. 1 mg /L)
对小新月菱形藻的生长抑制不明显(P > 0. 05) ,随
着喹烯酮浓度的增大,生长抑制作用增强,高浓度的
喹烯酮(≥ 4 mg /L)几乎完全抑制了藻细胞的生长。
喹烯酮对小新月菱形藻的 24 h - EC50为 1. 85 mg /L。
喹烯酮对等鞭金藻 3011 的生长抑制规律与小新
月菱形藻相似,抑制率随着喹烯酮浓度的增大和暴
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强。0 . 1mg / L喹烯酮已显著抑制
生长(P < 0. 05) ;喹烯酮浓度≥1 mg /L 时,则几乎
完全抑制了该藻的生长。喹烯酮对等鞭金藻 3011 的
24 h - EC50为 0. 41 mg /L,表明喹烯酮对等鞭金藻
3011 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小新月菱形藻更敏感。
2. 2 喹烯酮对微藻叶绿素 a含量的影响
喹烯酮能影响小新月菱形藻的光合作用色素,随
着喹烯酮质量浓度的增大,藻体叶绿素 a 含量下降。
结果见表 1。
表 1 喹烯酮对小新月菱形藻叶绿素 a含量、T - 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
Tab. 1 Effects of quinocetone on contents of chlorophyll a,activities of T - SOD and contents of MDA in
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
指标 Index
喹烯酮质量浓度 /(mg·L -1)
Mass concentration of quinocetone
0 1. 0 2. 0 4. 0
ρchl - a /(μg·10
-6 cell) 0. 26 ± 0. 03a 0. 23 ± 0. 03ab 0. 22 ± 0. 02ab 0. 19 ± 0. 02b
T - SOD /(U·10 -6 cell) 0. 123 ± 0. 009a 0. 159 ± 0. 011b 0. 164 ± 0. 008b 0. 187 ± 0. 007c
MDA/(nmol·10 -6 cell) 3. 38 ± 0. 31a 4. 06 ± 0. 41a 5. 73 ± 0. 27b 6. 58 ± 0. 48c
注: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 05)。下同。
喹烯酮基本不影响等鞭金藻 3011 的光合作用色
素,不同质量浓度喹烯酮实验组,藻体叶绿素 a 含量
没有差异,结果见表 2。
2. 3 喹烯酮对微藻 T - SOD活性的影响
喹烯酮能导致小新月菱形藻、等鞭金藻 3011 体
内 T - SOD活性增加,暴露 24 h后各组 T - SOD活性
见表 1 和表 2。
由表 1可见,喹烯酮暴露 24 h 后,小新月菱形藻
各实验组 T - 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低浓度组
T - SOD活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高浓度(4 mg /L)
组 T - SOD活性最高,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 < 0. 05)。
由表 2可见,喹烯酮暴露 24 h 后,等鞭金藻 3011 各实
验组 T - SOD 活性高于对照组,但只有高浓度
(1 mg /L)组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 < 0. 05)。
2. 4 喹烯酮对微藻MDA含量的影响
喹烯酮能导致小新月菱形藻、等鞭金藻 3011 体
内 MDA含量增加,暴露 24 h后各组MDA含量如表 1
和表 2 所示。
由表 1 可见,喹烯酮暴露 24 h 后,小新月菱形
藻各实验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低浓度(1mg / L)
91
中 国 渔 业 质 量 与 标 准 2016


表 2 喹烯酮对等鞭金藻 3011 叶绿素 a含量、T - 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
Tab. 2 Effects of quinocetone on contents of chlorophyll a,activities of T - SOD and contents of MDA
in Isochrysis galbana Parke 3011
指标 Index
喹烯酮质量浓度 /(mg·L -1)
Mass concentration of quinocetone
0 0. 2 0. 5 1. 0
ρchl - a /(μg·10
-6 cell) 0. 65 ± 0. 07 0. 66 ± 0. 06 0. 62 ± 0. 08 0. 63 ± 0. 08
T - SOD /(U·10 -6 cell) 0. 159 ± 0. 010a 0. 193 ± 0. 014a 0. 196 ± 0. 022a 0. 240b ± 0. 027
MDA/(nmol·10 -6 cell) 3. 38 ± 0. 31 4. 06 ± 0. 41a 5. 73 ± 0. 27b 6. 58 ± 0. 48c
组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中、高浓度组差异显著
(P < 0. 05)。由表 2 可见,喹烯酮暴露 24 h 后,等鞭
金藻 3011 各实验组 MDA含量高于对照组,随着喹烯
酮质量浓度增大,MDA含量出现先升高、后略有降低
的趋势,与 T - SOD的变化趋势相对应。
3 讨论
3. 1 喹烯酮对微藻的急性毒性效应
目前关于喹烯酮的急性毒性研究常见于大
鼠[13]、小鼠[14]、猪[15]等,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报
道较少。本研究探讨了喹烯酮对小新月菱形藻、等鞭
金藻 3011 两种常见的海洋微藻的急性毒性效应,为
喹烯酮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依据。本研究结果喹烯
酮对小新月菱形藻的 24 h - EC50为 1. 85 mg /L;对等
鞭金藻 3011 的 24 h - EC50为 0. 41 mg /L。根据 HJ /T
154—2004《新化学物质危害评估导则》[16]中的评判
标准(LC50 /EC50(mg /L)≤1 为极高毒性,1 < LC50 /
EC50(mg /L)≤ 10 为高毒性) ,喹烯酮对小新月菱形
藻的 24 h - EC50与评判标准相比较,1 < 1. 85(mg /L)
≤10,属于高毒物质;对等鞭金藻 3011 的 24 h - EC50
与评判标准相比较,0. 41(mg /L)≤1,属于极高毒物
质。等鞭金藻 3011 对喹烯酮更敏感,这与相关研
究[17]报道的金藻类对化学药物的耐受性远小于其他
藻类相一致。
3. 2 喹烯酮对微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赖以生存的、最基础的生
化过程,是利用光合色素将水和 CO2 转化为氧气和
维持藻类正常生长的有机物的过程。藻类常见的 3
种叶绿素是叶绿素 a、b和 c,叶绿素 a 在一切浮游藻
类里大约占有机物干质量的 l% ~ 2%[18]。叶绿素 a
作为主要光合色素,参与光合作用中光能的吸收、传
递和转化,因此,叶绿素含量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藻
类光合作用强度,在植物光合作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
用[19]。刘霞等[20]、Megharaj 等[21]、Ebenezer 等[22]研
究发现壬基酚、西维因、除草剂等均可对海洋微藻光
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研究污染物对海洋微藻光合
作用的影响,是研究污染物海洋生态效应的基础工作
之一,然而,目前尚未见喹烯酮对海洋微藻光合作用
影响的研究报道。本研究结果表明,喹烯酮对小新月
菱形藻叶绿素 a 含量有影响,暴露 24 h 后,随着喹烯
酮浓度的增大,小新月菱形藻叶绿素 a 含量下降,但
是没有统计学差异,推测喹烯酮对小新月菱形藻的生
长抑制可能与抑制叶绿素的形成、进而抑制光合作用
有关;而等鞭金藻 3011 叶绿素 a 的含量基本不受喹
烯酮浓度的影响,说明喹烯酮对两种微藻生长抑制的
机理可能不同。
3. 3 喹烯酮对微藻的氧化胁迫
抗氧化防御系统是需氧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发
展起来的防御过氧化损伤的系统,是生物体内重要的
活性氧清除系统[23]。SOD是抗氧化防御系统中重要
的酶,能催化生物体内的超氧自由基(O2·
-)发生歧
化反应,生成 H2O2 与 O2,是机体内 O2·
-的天然消除
剂[24]。喹烯酮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主要是通过脱氧等
氧化还原反应[25],会对动物造成氧化胁迫,使 SOD
活性增强,然而目前尚未见到喹烯酮对植物或藻类
SOD活性影响的研究报道。本实验研究了喹烯酮对
两种海洋微藻 T - SOD 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
24 h,各实验组微藻的 T - SOD 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
组,说明喹烯酮对海洋微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氧化胁
迫,这与文献[26]报道的喹烯酮对海参造成氧化损
伤相一致。
MDA是生物膜中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在活性氧
自由基的攻击下形成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其含量高低
基本反映了藻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程度,间接地反映出
细胞氧化损伤的程度[10]。本研究结果表明,喹烯酮
暴露 24 h后,各实验组 MDA 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
中等鞭金藻 3011 实验组 MDA 含量随着喹烯酮浓度
02
第 4 期 刘慧慧,等:喹烯酮对小新月菱形藻、等鞭金藻 3011 的毒性效应

的增大出现先升高、后略有下降的趋势,与 T - SOD
活性的变化趋势相对应,体现了等鞭金藻 3011 对喹
烯酮氧化胁迫的响应。
虽然各实验组 T - 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但
是各实验组 MDA含量仍高于对照组,说明微藻体内
诱导产生的抗氧化酶不足以及时清除喹烯酮造成的
活性氧自由基,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剧。推测喹烯
酮对微藻的毒性可能因为氧化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积累,造成细胞氧化损伤。
4 结论
喹烯酮对小新月菱形藻、等鞭金藻 3011 生长抑
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大,喹烯酮对小新月菱形藻的
24 h - EC50为 1. 85 mg /L,对等鞭金藻 3011 的 24 h -
EC50为 0. 41 mg /L,表明喹烯酮对等鞭金藻 3011 的生
长抑制作用较小新月菱形藻更敏感。其中,对小新月
菱形藻而言,喹烯酮属于高毒物质,对等鞭金藻 3011
而言,其属于极高毒物质。暴露 24 h 后,随着喹烯酮
浓度的增大,小新月菱形藻叶绿素 a 含量下降;而等
鞭金藻 3011 叶绿素 a的含量基本不受影响。喹烯酮
对两种微藻均能造成氧化胁迫,对细胞造成氧化损
伤,暴露 24 h后,两种海洋微藻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T - SOD)活性随着喹烯酮浓度的升高均显著增加,
各实验组丙二醛(MDA)含量也高于对照组,其中等
鞭金藻 3011 对喹烯酮更敏感。
参考文献:
[1] 刘锋,陶然,应光国,等. 抗生素的环境归宿与生态
效应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10,30(16) :4503
- 4511.
[2] Santos L H M L M,Araújo A N,Fachini A,et al. Eco-
toxicological aspects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pharmaceu-
tical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J]. J Hazard Mater,
2010,175(1 /2 /3) :45 - 95.
[3] Kemper N. Veterinary antibiotics in the aquatic and ter-
restrial environment[J]. Ecol Ind,2008,8(1) :1 - 13.
[4] 张秀珍,刘云,徐英江,等. 新型喹噁啉类药物在水
产养殖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
质量检测学报,2013(1) :38 - 44.
[5] 徐英江,刘慧慧,黄会,等. 喹烯酮在刺参中代谢及
食用安全性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
(6) :1792 - 1798.
[6] Wen Y Z,Yuan Y L,Chen H,et al. Effect of chitosan
on the enantioselectiv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herbicide di-
chlorprop to Chlorella pyrenoidosa[J]. Environ Sci Tech-
nol,2010,44(13) :4981 - 4987.
[7] Liu H J,Xiong M Y. Comparative toxicity of racemic me-
tolachlor and S - metolachlor to Chlorella pyrenoidosa
[J]. Aquat Toxicol,2009,93(2 /3) :100 - 106.
[8] U. S. EPA /712 /C - 96 /164. Ecological Effects Test
Guidelines OPPTS 850. 5400 Algal Toxicity,Tiers I and
II[S]. Washington D. C.:U. S. Environmental Protec-
tion Agency,1996.
[9]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GB 17378. 7—2007 海洋监测
规范 第 7 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10] 徐东,赵建,黄汉昌,等. 改良的黄嘌呤氧化酶法测
定动植物组织中 SOD 比活力[J]. 食品科学,2011,
32(6) :237 - 241.
[11] 越世杰,许长成. 植物组织中丙二醛测定方法的改进
[J]. 植物生理学报,1994,30(3) :207 - 210.
[12] 赵玉艳,蔡磊明. 几种藻类毒性试验统计方法的差异
[J]. 农药,2004,43(7) :298 - 299.
[13] 王玉春,赵荣材,严相林,等. 喹烯酮对大白鼠胚胎
致畸性的研究[J]. 中国兽医科技,1993(8) :30 - 31.
[14] 张伟,彭大鹏,黄玲利,等. 喹烯酮遗传毒性的研究
[J]. 毒理学杂志,2007,21(4) :335 - 335.
[15] 李剑勇,李金善,徐忠赞,等. 喹烯酮在猪、鸡体内的
药代动力学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2003,34(1) :
94 - 97.
[1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HJ /T 154—2004 新化学物质危害
评估导则[S].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17] 李红霞,那广水,伍筱琳,等. 孔雀石绿对两种藻类
的毒性[J]. 环境化学,2009,28(2) :225 - 228.
[18] 方旭东,张茜. 饮用水中藻类污染及其控制技术[J].
天津化工,2013,27(3) :35 - 38.
[19] 李艳梅,曾文炉,余强,等. 萘对海洋三角褐指藻生
长的毒性效应及生化指标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1) :150 - 155.
[20] 刘霞,赵静,但丽霞,等. 壬基酚对胶州湾典型微藻
的毒性效应[J]. 海洋环境科学,2012,31(5) :667
- 673.
[21] Megharaj M,Venkateswarlu K,Naidu R. Effects of car-
baryl and 1 - naphthol on soil population of cyanobacteria
and microalgae and select cultures of diazotrophic cya-
nobacteria[J]. Bull Environ Contam Toxicol,2011,87
(3) :324 - 329.
[22] Ebenezer V,Ki J S. Quantification of toxic effects of the
herbicide metolachlor on marine microalgae Ditylum
brightwellii (Bacillariophyceae) ,Prorocentrum minimum
12
中 国 渔 业 质 量 与 标 准 2016


(Dinophyceae) ,and Tetraselmis suecica (Chlorophyce-
ae) [J]. J Microbiol,2013,51(1) :136 - 139.
[23] 孟范平,李卓娜,赵顺顺,等. BDE - 47 对 4 种海洋
微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2009,
18(5) :1659 - 1664.
[24] 叶宝兴,朱新产. 生物科学基础实验[M]. 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7:439 - 442.
[25] Acree W E,Powell J R,Tucker S A,et al. Thermo-
chemic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some quinoxaline 1,4 -
dioxides and of pyrazine 1,4 - dioxide[J]. J Org Chem,
1997,62(11) :3722 - 3726.
[26] 安红红,张华威,宫向红,等. 喹烯酮对刺参幼参生
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应激能力的影响[J]. 中国海洋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45(3) :67 - 72.
Toxic effects of quinocetone on 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 and
Isochrysis galbana Parke 3011
LIU Huihui,HUANG Hui,HAN Dianfeng,XUE Jinglin,REN Chuanbo,ZHANG Huawei,
LUO Jingjing,ZHANG Xiuzhen*
(Shandong Marin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Institute,Shandong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Restoration for Marine Ecology,Yantai 264006,China)
Abstract:Toxic effects of quinocetone on 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 and Isochrysis galbana Parke 3011 were
studied through the following indexes:growth inhibition,contents of chlorophyll a,activities of the 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 - SOD)and contents of malondialdehyde (MD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sochrysis galbana Parke
3011 was more sensitive to the growth inhibition effect of quinocetone than 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 After
24 h exposure to quinocetone,contents of the chlorophyll a of 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 decreased significant-
ly with the increase of quinocetone concentration,whereas the contents of the chlorophyll a of Isochrysis galbana Parke
3011 remain unchanged. The activities of T - SO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andem with quinocetone concentration;
the contents of MDA in all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It showed that the oxi-
dative stress and the oxidative damage emerged with exposure to quinoceton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provide
basic data for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quinocetone. [Chinese Fishery Quality and Standards,2016,6(4) :17 - 22]
Key words:quinocetone;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Isochrysis galbana Parke 3011;toxic effects;chloro-
phyll a;T - SOD activity
Corresponding author:ZHANG Xiuzhen,zxz0535501@ 126. com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