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虎耳兰离体培养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全 文 :图 1 虎耳兰叶片组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0.5可








m
g/
g
FW

0 4 10 14 18 22 25 30 34 42 48 56
培养时间 (d)
虎耳兰离体培养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杨银萍,张令梅
(临沂师范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3)
摘 要:对虎耳兰离体培养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虎耳兰叶片组织培养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OD
活性、SOD活性均呈规律性变化,分别在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发生、不定根发生时,出现了含量(活性)高峰。
关键词:虎耳兰;叶片;离体培养;可溶性蛋白;POD;SOD
中图分类号:S682.29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09)05-0129-03
收稿日期:2009-03-04
作者简介:杨银萍(1979-),女,山东临沂市人,讲师,硕士,主
要从事植物生理生化研究。
虎耳兰(Haemanthus albiflorus)是石蒜科网球
花属球根花卉,又名白花网球花,原产南非。虎耳兰
可观花观叶,非常适于室内盆栽观赏。我国关于虎
耳兰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的研究已有报道[1],而离
体培养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研究国内外较少,笔者
以虎耳兰叶片为材料,对其离体培养过程中可溶性
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
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对于深入研究虎耳兰的生长
发育及生理生化特性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虎耳兰叶片组织培养
供试材料为虎耳兰的叶片。取虎耳兰叶片,用
自来水冲洗干净,无菌水冲洗 3~4次,滤纸吸干表
面水分,75%酒精润洗 30 s,无菌水冲洗 2次,再于
饱和漂白粉溶液中振荡洗涤 20 min,无菌水冲洗
3~4次。用无菌滤纸吸干后,将外植体切成 0.5 cm2
小块,接种在培养基 (MS+6- BA 2.0 mg/L+NAA 0.1
mg/L)上,置于温度(25±2)℃,光强为 2 000 lx,光照
时间 12 h/d的培养室中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分
别在第 0、4、10、14、18、22、25、30、34、42、48、56 天
取样,用于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1.2 蛋白质含量及酶活性测定方法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 G- 250法[2]
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法[3]测
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氮蓝四唑法[3]
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虎耳兰叶片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态变化
叶片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约 15 d后外植
体有明显增厚膨大,外植体切口处产生少量愈伤组
织,一周后其表面出现肉眼可见的晶莹透明颗粒,
颗粒逐渐变绿,形成小芽;继续在初始培养基上培
养数天,愈伤组织上出现肉眼可见之根点。
2.2 虎耳兰叶片离体培养过程中可溶性蛋
白质含量的变化
从图 1可知,在虎耳兰叶片外植体组织培养过
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在最
初培养的第 0~4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在
第 4~18天呈上升趋势,第 18天可溶性蛋白质含
量出现第一个高峰;第 22~25天,可溶性蛋白质含
量急速上升,出现第二个高峰。第 25~34天,可溶
性蛋白质含量处于平稳状态,34 d后可溶性蛋白质
含量下降。
2.3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从图 2可知,在虎耳兰叶片组织培养过程中,
POD活性出现 3个高峰,分别在第 18天、第 25天
和第48天,与愈伤组织形成、芽分化和根分化的时
间一致,且 3个峰值逐渐增高。
2.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
湖南农业科学 2009,(5):129~130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园艺园林
DOI:10.16498/j.cnki.hnnykx.2009.05.042
0 4 10 14 18 22 25 30 34 42 48 56
培养时间 (d)
PO
D



u/

m
in)
15
10
5
0
图 2 虎耳兰叶片组培过程中 POD活性的变化
0 4 10 14 18 20 25 30 34 42 48 56
培养时间 (d)
120
100
80
60
40
20
0
SO
D



μ/

FW

图 3 虎耳兰叶片组培过程中 SOD活性的变化
从图 3可以看出,在虎耳兰叶片组织培养过程
中,SOD活性变化与 POD活性变化相似。分别在第
18天、第 25天和第 48天,SOD活性出现高峰,3个
峰值也依次递增。
3 讨 论
在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芽、根、胚状体等过程
中,可溶性蛋白质呈规律性变化[4- 5]。本实验的研究
结果表明,虎耳兰叶片外植体离体培养过程中,最
初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表明叶片在脱分化开始
时,细胞内原有可溶性蛋白质转变为细胞启动时所
需的物质,而新的蛋白质尚未合成;接着可溶性蛋
白质含量出现峰值,可能是因为愈伤组织的旺盛生
长,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为其产生奠定物质基础。之
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这可能与细胞内可溶性
蛋白质转变为不可溶状态(如结构蛋白和贮藏蛋白
等)有关。出现第二个峰值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愈伤
组织分化形成不定芽时期,合成大量蛋白质以供不
定芽发生。接着细胞内蛋白质的供需关系达到了基
本平衡,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处于平稳状态。随后细
胞适应这一生长的改变,降解多余的蛋白质,可溶
性蛋白含量又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可溶性蛋白质
含量的变化与形态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具体
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在植物离体培养过程中,酶的活性和种类的变
化成为离体器官发生的重要标志。POD和 SOD是
植物组织中广泛存在的酶,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而且与高等植物的发育密切相关。赵洁等[6]在石
刁柏愈伤组织芽和根分化的 POD和 SOD变化中
指出,在芽根分化的过程中 POD和 SOD活性均出
现两个高峰。朱家骏等[7]研究了凤尾丝兰子房离体
培养的器官发生及植株再生,发现 POD活性在愈
伤组织发生、芽的诱导及根系的形成过程中,随分
化逐渐提高,呈正相关。本实验的结果表明,在虎耳
兰叶片外植体离体培养过程中,SOD活性变化与
POD活性变化相似。分别在愈伤组织形成和芽、根
出现时,POD活性和 SOD活性出现 3个峰值;器官
进一步生长发育,POD活性和 SOD活性下降。这种
变化反映了细胞在脱分化与再分化过程中 POD活
性及 SOD活性变化与形态发生的关系,暗示在发
育过程中,相应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顺序表达,
从而导致细胞内进行着旺盛的代谢活动,最终体现
为外部发生形态变化,表现出器官发生。但是,这仅
仅只能反映细胞内部生理生化变化与外部形态发
生之间的关系,而要更深层次地揭示植物体外形态
发生的调控机理,需从基因水平加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银萍,史益敏,陶懿伟. 虎耳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 植
物生理学通讯,2004,8(4):462.
[2] 张志良.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0.
[3]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0.
[4] 刘天磊,江晓霞,王仑山. 苜蓿组织培养中球形胚发生时特异
蛋白质和同工酶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2002,22(3):625-628.
[5] 戴均贵,周吉源. 华黄芪离体形态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变
化的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1(2):
220-224.
[6] 赵 洁,程井辰,熊 进,等. 石刁柏愈伤组织根和芽分化过程
中 POD和 SOD活性的变化[J]. 武汉植物学研究,1997,15(1):
49-53.
[7] 朱家骏,王运煌. 凤尾丝兰子房离体培养的器官发生及植株再
生[J]. 武汉植物学研究,1991,9(3):268-274.
(责任编辑:张焕裕)
湖南农业科学 第 5期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