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菱形藻HE06产二十碳五烯酸培养条件优化



全 文 :刘红全. 菱形藻 HE06 产二十碳五烯酸培养条件优化[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6):317 - 320.
doi:10. 15889 / j. issn. 1002 - 1302. 2016. 06. 090
菱形藻 HE06 产二十碳五烯酸培养条件优化
刘红全
(广西民族大学海洋与生物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对缓解心律不齐、高血压等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对调节情绪、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及哮喘也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优化氮源和碳源、添加生长因子等途径提高菱形藻 HE06 的 EPA 产率。
经优化得到硝酸钠、氯化铵、尿素、维生素 B1、维生素 B12、生物素、葡萄糖、甘油、碳酸氢钠的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
75 mg /L、5 mg /L、30 mg /L、1. 5 mg /L、6 μg /L、10 μg /L、1. 2 g /L、2. 4 g /L、1. 2 g /L。在最佳优化条件下,EPA产率由最
初的 31. 2 μg /L提升至 504. 8 μg /L,提高了 15 倍;生物量产率由 19. 5 mg /L提高至 32. 4 mg /L,提高了 66. 2%。
关键词:菱形藻;培养条件;二十碳五烯酸(EPA)
中图分类号:S9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 1302(2016)06 - 0317 - 04
收稿日期:2015 - 05 - 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960215);广西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桂科青 0728019)。
作者简介:刘红全(1975—),男,黑龙江肇东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
事生物技术研究。E - mail:lhongquan@ 163. com。
二十碳五烯酸(EPA)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等心
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在 20 世纪 80 年代
前,EPA主要从鱼油中提取,由于其含量低、成分复杂等原
因,致使 EPA 价格昂贵,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随
着微藻产 EPA研究的深入,EPA的价格越来越低。微藻 EPA
含量高、生产条件低、提取工艺简单,已成为生产 EPA 极具潜
力的原料来源。虽然野生型的微藻 EPA 含量高,但也不足以
工业化生产,因此须对微藻进行生产条件优化。采用正交设
计方法优化氮源、维生素、植物激素、碳源用量,从培养基优化
方面提高菱形藻 HE06 的 EPA产率。
1 材料与方法
1. 1 仪器与藻种
LDZX -50 KB型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上海申安医疗器
械厂),超净工作台(苏净集团安泰公司),CFM - 5002 型荧光
倒置显微镜(上海安捷伦公司),LRH - 250 - GSII 型人工气
候箱(广东省医疗器械厂),Scientz - 10N 型冷冻干燥机,
GC20 - 14B型气相色谱。
藻种 HE06 由笔者所在实验室分离自广西壮族自治区钦
州市茅尾海自治区级红树林保护区,经鉴定为菱形藻属。该
藻培养于 f /2 培养基中,人工气候箱的培养条件为光照度
4 000 lx、暗光比 12 h /12 h、温度(24 ± 1)℃、湿度 40%。
1. 2 生长条件优化
于 500 mL锥形瓶内装入 180 mL液体培养基,按照 10%
的接种量在超净台中接种对数期藻种。
1. 2. 1 氮源优化 分别以 f /2 原培养基中氮源物质的量为
中间点,向左右延伸 2 个质量浓度,分别设置硝酸钠单因素优
化质量浓度。分别设置硝酸钠的质量浓度为 55、65、75、85、
95 mg /L;分别设置氯化铵的质量浓度为 35、41、47、53、
60 mg /L;分别将尿素的质量浓度调整为 10、20、30、40、
50 mg /L。氮源的正交试验选用最佳硝酸钠、氯化铵、尿素单
因素优化值及其左右邻值进行 4 因素 3 水平正交试验优化。
1. 2. 2 维生素优化 维生素的质量浓度参照 f /2 培养基的
质量浓度进行设置。生物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0. 5、1. 0、
2. 0、4. 0、8. 0 μg /L;维生素 B1 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0. 05、0. 10、
0. 20、0. 40、0. 80 mg /L;维生素 B1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0. 25、
0. 50、1. 00、2. 00、4. 00 μg /L。维生素的正交试验选用最佳生
物素、维生素 B1、维生素 B12单因素优化值及其左右邻值进行
4 因素 3 水平正交试验优化。
1. 2. 3 植物激素优化 IAA 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0. 5、1. 0、
2. 0、4. 0、8. 0 mg /L;6 - BA、赤霉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0. 2、
0. 4、0. 6、0. 8、1. 0 mg /L。植物激素的正交试验选用最佳
IAA、6 - BA、赤霉素单因素优化值及其左右邻值进行 4 因素
3 水平正交试验优化。
1. 2. 4 碳源优化 葡萄糖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0. 3、0. 6、0. 9、
1. 2、1. 5 g /L;甘油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0. 3、0. 9、1. 8、2. 7、
3. 6 g /L;碳酸氢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 0. 3、0. 9、1. 8、2. 7、
3. 6 g /L。碳源的正交试验选用最佳葡萄糖、甘油、碳酸氢钠
单因素优化值及其左右邻值进行 4 因素 3 水平正交试验
优化。
1. 3 生长速率的测定
将所有培养体系置于人工气候箱中,于 2 d 时开始测定
培养体系的 D680 nm,此后每天在规定时间测定 1 次 D680 nm。当
培养体系的 D680 nm在 3 次测定内无变化时,将 100 mL 藻液倒
入 250 mL离心瓶中,于 6 000 r /min 离心 10 min 收集藻液,
将沉淀转移至 10 mL带螺旋盖的离心管中,用去离子水洗涤
离心 2 次并冷冻干燥。干燥后的藻粉直接保存于 - 20 ℃冰
箱中。微藻的比生长速率 μ按照如下公式[1]进行计算:
μ = ln(Nt /N0)/(Tt - T0)。
式中:Nt 为稳定期悬浮藻液在 680 nm处的吸光度;N0 为接种
后 2 d悬浮藻液的 D680 nm;Tt 为进入稳定期的时间(d);T0 为
接种后 2 d的时间(d)。
—713—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年第 44 卷第 6 期
1. 4 不饱和脂肪酸的提取及测定
脂肪酸的提取及甲酯化方法参照文献[2]。将 50 mg 干
燥粉置于带螺旋盖的离心管中,加入混合溶液(三氯甲烷 ∶
甲醇 ∶ 水 = 2 ∶ 1 ∶ 0. 8)并充入 N2 1 min,以 80 W超声 20 min
后于 75 ℃ 水浴 15 min,冷却后以 4 000 r /min离心 10 min,取
三氯甲烷层;重复以上步骤 2 次,合并三氯甲烷层,加入等体
积混合溶液(甲醇 ∶ 氢氧化钠 = 2 ∶ 1)并充入 N2 1 min,以
80 W 超声 20 min 后于 75 ℃ 水浴 15 min,冷却后以
4 000 r /min离心 10 min,取上清并加入 500 μL 正己烷萃取
30 min。
对 Liang等的 EPA气相色谱测定升温程序[3]稍作改进,
初温 72 ℃保持 1 min,以 30 ℃ /min 升温至 150 ℃并保持
1 min,再以 5 ℃ /min升温至 250 ℃并保持 5 min。进样口、检
测器的温度均为 280 ℃。载气为高纯度氮气,流速为
30 mL /min,进样量为 1 μL。
2 结果与分析
2. 1 生长速率
由图 1、表 1 可知,在正交优化的 4 组试验中,进入稳定
期的时间均延后。其中,氮源、维生素、植物激素试验组进入
稳定期的时间延后至 10 d;而碳源试验组进入稳定期的时间
延后最长,达到 15 d。所有试验组的 D680 nm均有所提高,激素
正交优化组的 D680 nm与前一优化组(维生素组)相比有所下
降,表明植物激素正交试验对菱形藻 HE06 具有抑制作用,而
氮源、维生素试验组基本无变化。维生素试验组进入对数期
较快,氮源试验组适应期较长。比生长速率测定结果显示,氮
源与维生素培养优化中的比生长速率最高,而碳源组与对照
组相比基本无变化。
表 1 比生长速率测定结果
试验组 比生长速率
对照组 0. 135
氮源 0. 151
维生素 0. 150
植物激素 0. 141
碳源 0. 134
2. 2 优化结果
单因素优化结果(表 2)显示,单独添加氯化铵、尿素均能
提高菱形藻 HE06 的 EPA含量,EPA含量分别达到 0. 234%、
0. 219%,与硝酸钠作为氮源相比分别增加了 45. 3%、
36. 0%。但在单因素优化中,其生物量产率均有所下降,而在
随后多种氮源正交优化中,与未优化对照组相比,生物量产率
增加了 19. 0%,EPA 产率增加了 161. 5%(图 2 - b)。可见,
硝酸钠、尿素、氯化铵的正交优化更有利于菱形藻 EPA 的积
累。在使用质量浓度方面,三者在正交优化的使用质量浓度
均有所回落,其中氯化铵的变动最大,变为 5 mg /L,尿素下降
了 10 mg /L,硝酸钠回到 f /2 的使用质量浓度。
表 2 菱形藻优化结果
HE06
添加物
单因素优化 正交优化结果
最佳质量浓度 生物量产率(mg /L) EPA含量(%) 最佳质量浓度 生物量产率(mg /L) EPA产率(μg /L)
NaNO3 85 mg /L 19. 8 0. 161 75 mg /L 23. 2 81. 6
NH4Cl 40 mg /L 13. 6 0. 234 5 mg /L
尿素 40 mg /L 16. 1 0. 219 30 mg /L
维生素 B1 0. 8 mg /L 6. 5 0. 257 1. 5 mg /L 28. 4 249. 7
维生素 B12 2 μg /L 8. 9 0. 568 6 μg /L
生物素 2 μg /L 15. 9 0. 081 10 μg /L
IAA 1 mg /L 23. 3 0. 160 2 mg /L 20. 4 36. 9
6 - BA 0. 4 mg /L 18. 8 0. 045 0. 2 mg /L
赤霉素 0. 15 mg /L 16. 4 0. 221 25 μg /L
葡萄糖 0. 9 g /L 25. 4 0. 191 1. 2 g /L 32. 6 503. 9
甘油 1. 2 g /L 23. 6 0. 183 2. 4 g /L
NaHNO3 1. 2 g /L 19. 0 0. 130 1. 2 g /L
注:菱形藻 HE06在 f /2培养基中,硝酸钠的浓度为 75 mg /L,此时生物量产率为 19. 5 mg /L,EPA产率为 31. 2 μg /L,进入稳定期时间为 8 d。
表 2、图 2 - e表明,菱形藻经过维生素正交优化后,生物
量产率提升 22. 4%,EPA产率提升 206. 0%,与氮源正交优化
结果类似,均能有效提高 EPA产率,且对生物量的影响不大。
在使用质量浓度方面,维生素 B1、B12、生物素的使用质量浓度
分别上升了 0. 9、2. 0、4. 0 倍,与氮源优化结果相反。在仅有
维生素 B1、维生素 B12、生物素的培养基中生物量产率低下,
分别为 6. 5、8. 9、15. 9 mg /L。
在植物激素正交优化中,不仅生物量产率没有得到提升,
EPA产率也有所下降(图 2 - c),表明对菱形藻 HE06 而言,
IAA、6 - BA、赤霉素的正交并不适于其生物量、EPA产物的积
累。在单因素优化中,仅加入 IAA 对生物量产率具有促进作
用,而 6 - BA、赤霉素均表现出抑制作用。
碳源正交试验中,在使用质量浓度方面,除碳酸氢钠不变
以外,葡萄糖、甘油的使用质量浓度均有所上升。生物量产率
由维生素试验组的 28. 4 mg /L 上升至 32. 6 mg /L,仅提高了
14. 8%。气相色谱测定结果(图 2)显示,在 21. 9 min 左右出
—813—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年第 44 卷第 6 期
现 1 个较大的峰值,表明 EPA 产率得到极大提高,达到
503. 9 μg /L,与维生素试验组相比提高了 101. 8%。4 个试验
组中氮源、维生素、植物激素、碳源的添加对菱形藻 HE06 的
总脂组分影响均不大,EPA含量主要随总脂含量的升高而升高。
3 结论与讨论
经优化得到硝酸钠、氯化铵、尿素、维生素 B1、维生素
B12、生物素、葡萄糖、甘油、碳酸氢钠的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
75 mg /L、5 mg /L、30 mg /L、1. 5 mg /L、6 μg /L、10 μg /L、
1. 2 g /L、2. 4 g /L、1. 2 g /L。在该条件下,EPA 产率为
504. 8 μg /L,提高了 15 倍;生物量产率为 32. 4 mg /L,提高了
66. 2%。本研究同时添加 3 种氮源,不仅促进了菱形藻 HE06
生物量的增加,也促进了微藻 EPA产量的积累。氨存在于所
有细胞器中,微藻对氨态氮的吸收不仅受到环境中氨浓度的
影响,还受到环境 pH值、光照条件、自身对氮源的需求、环境
中硝酸盐浓度的影响[4]。微藻对氨的持续吸收使环境中的
pH值下降,pH值持续下降导致微藻更倾向于吸收硝酸盐,从
而使环境中的 pH值上升。环境中质子浓度的升高对藻细胞
具有毒性作用,这种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物的积累,而
高浓度的质子能够破坏膜系统从而导致细胞死亡[5];因此,
在单因素优化中,最佳氨浓度下菱形藻 HE06 的生物量产率
不高,而 EPA含量却有所增加。铵离子的存在还会抑制微藻
对环境中硝酸盐的吸收,因此氮源正交优化中微藻对氮源的
吸收下降[6],使用氨态氮作为氮源时必须使培养基中的 pH
值条件保持稳定[7 - 8]。本研究中菱形藻 HE06 氨的单因素优
化在三角锥形瓶中进行,没有持续控制培养基的 pH 值,因此
生物量产率较低。微藻对硝酸盐的同化吸收过程须消耗大量
的能量和质子,使 pH值上升,与氨的同化作用相反[9]。微藻
对尿素的同化作用主要依靠脲酶或尿素氨基水解酶催化完
成,这 2 种酶在微藻细胞内的活性均不高;因此,在尿素单因
素培养中,菱形藻 HE06 的生物量产率也较低[10]。在三者的
正交试验中,微藻先后对氨、氮的吸收维持了培养基的 pH 值
平衡,而培养基中不断变化的 pH值刺激了微藻总脂的积累,
从而促进 EPA的积累。
—913—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年第 44 卷第 6 期
目前,维生素在微藻内的合成代谢过程尚不明确,研究表
明,其更多作为乙酰辅酶 A 羧化酶、丙酮酸脱氢酶、α -酮戊
二酸脱氢酶等酶的辅因子参与微藻的新陈代谢。单因素及正
交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缺乏某种维生素时,会对微藻的生物
量产率产生较大影响;当培养基中存在维生素时,其浓度对生
物量的影响并不显著。维生素正交对菱形藻 HE06 的 EPA产
率影响较显著,表明向培养基中加入多种维生素能够促进某
些微藻生物量及产物的积累[11]。
植物激素主要作为促生长因子促进微藻生长或产物的积
累,而维生素作为生长因子维持微藻的基本生长需求。在菱
形藻 HE06 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缺乏维生素时表现为微
藻生长缓慢、生物量产率低下;而缺乏植物激素并不影响微藻
的基本生长需求,反而当加入植物激素时影响微藻的生长,具
有促进或抑制作用。
在亚心形扁藻(P. Subcordiformis)细胞内,当使用葡萄糖
进行兼养时,细胞能够通过糖酵解同化葡萄糖,光合作用也在
同步进行,只是光合作用的强度明显变弱[12]。对菱形藻
HE06 的单因素优化和正交试验均表明,这 2 种藻能够在有机
碳源下兼养。在菱形藻 HE06 优化试验中,生物量产率过低
归根于葡萄糖转化效率过低,这与藻种本身的特性[13]及光照
度有关,过低的光照度[辐射强度低于 22 μmol /(m2·s)]导
致己糖转运蛋白活性过低,从而降低了葡萄糖通过细胞膜的
效率[14 - 15]。在兼养过程中并不是碳源浓度越高、光照度越强
越好;过量的碳酸氢钠会使碳酸根与碳酸氢根的离子平衡被
破坏,从而形成沉淀;葡萄糖浓度及光照度的增加会抑制某些
微藻的生长,同时影响总脂含量[16]。对菱形藻 HE06 而言,
当葡萄糖浓度大于 0. 9 时,其生物量并不随葡萄糖浓度的增
加而增加[17]。对于某些种类的微藻,高浓度葡萄糖可在相当
长一段时期内阻碍微藻细胞生长,此时微藻进行分批或连续
培养更有优势[15,18]。微藻能够以甘油作为仅有碳源,供给能
量促进微藻的生长,但当甘油作为唯一氮源时微藻的光合作
用会受到甘油的抑制,从而影响微藻生长[19]。在菱形藻
HE06 的培养中,碳源加入后其进入稳定期均延长至 15 d,这
与葡萄糖浓度或甘油的加入有关[20]。在混合碳源的优化下,
均能较好促进生物量生长及 EPA的积累,比单独添加效果更
明显。可见,通过异养获得 EPA 产物时,采用多种碳源正交
更有利于 EPA产物积累,促进碳源的利用并节省培养成本。
影响微藻生长及产物积累的因素多种多样,对微藻生长
发育的阻碍或促进也有所差异。氮源、维生素、碳源对微藻的
生物量及产物积累具有明显作用,对已知藻种进行氮源、维生
素、碳源的正交优化更有利于微藻的生长及产物积累。
参考文献:
[1]Devgoswami C R,Kalita M C,Talukdar J,et al. Studies on the growth
behavior of Chlorella,Haematococcus and Scenedesmus sp. in culture
media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odium bicarbonate and carbon
dioxide gas[J].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1,10(61):
13128 - 13138.
[2]Zhukova N V,Aizdaicher N A.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15 species of
marine microalgae[J]. Phytochemistry,1995,39(2) :351 - 356.
[3]Liang Y,Beardall J,Heraud P. Effects of nitrogen source and UV
radiation on the growth,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fatty acid compo-
sition of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and Chaetoceros muelleri(Bacilla-
riophyceae) [J]. 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B - Bi-
ology,2006,82(3) :161 - 172.
[4]Hildebrand M. Cloning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mmonium
transporters from the marine diatom Cylindrotheca fusiformis(Bacillari-
ophyceae) [J]. Journal of Phycology,2005,41(1) :105 - 113.
[5]Peuke A D,Tischner R. Nitrate uptake and reduction of aseptically
cultivated spruce seedlings,Picea abies (L.)Karst[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1991,42(239) :723 - 728.
[6]Wen Z Y,Chen F. Optimization of nitrogen sources for heterotrophic
production of eicosapentaenoic acid by the diatom Nitzschia laevis[J].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2001,29(6 /7) :341 - 347.
[7]Lee K,Lee C G. Nitrogen removal from wastewaters by microalgae
without consuming organic carbon sources[J]. Journal of Microbiolo-
gy and Biotechnology,2002,12(6) :979 - 985.
[8]Crawford N M K,Leustek T,et al. Nitrogen and sulfur[J]. Biochem-
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Plants,2000:786 - 849.
[9]Kaplan D,Richmond A E,Dubinsky Z,et al. Algal nutrition[J].
Handbook of Microalgal Mass Culture,1986:147 - 198.
[10]Saudo W S A,Gobler C J,Okbamichael M,et al. Regulation of
phytoplankton dynamics by vitamin B12[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2006,33(4).
[11]Marquez F J,Sasaki K,Kakizono T,et al.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Spirulina platensis in mixotrophic and heterotrophic conditions[J].
Journal of Fermentation and Bioengineering,1993,76(5):408 -
410.
[12]Perez G O,Escalante F M,De - Bashan L E,et al. Heterotrophic
cultures of microalgae:metabolism and potential products[J]. Water
Research,2011,45(1) :11 - 36.
[13]Xie J L,Zhang Y X,Li Y,et al. Mixotrophic cultivation of Platy-
monas subcordiformis[J]. 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2001,13
(4) :343 - 347.
[14]Sauer N. Hexose - transport - deficient mutants of Chlorella vulgaris
[J]. Planta,1986,168(1) :139 - 144.
[15]Cheirsilp B,Torpee S. Enhanced growth and lipid production of
microalgae under mixotrophic culture condition:effect of light
intensity,glucose concentration and fed - batch cultivation[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2,110(2) :510 - 516.
[16]Biomass L Y. Lipid productivities of Chlorella Vulgaris under
autotrophic,heterotrophic and mixotrophic growth conditions[J].
Biotechnology Letters,2009,31(7) :1043 - 1049.
[17]Day J G,Tsavalos A J.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heterotrophic culture
of the green alga Tetraselmis[J]. 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1996,8(1) :73 - 77.
[18]Tan C K,Johns M R. Fatty acid production by heterotrophic Chlo-
rella saccharophila[J]. Hydrobiologia,1991,215(1) :13 - 19.
[19]Ogawa T,Aiba S. Bioenergetic analysis of mixotrophic geowth in
Chlorella vulgaris and Scenedesmus acutus[J].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1981,23(5) :1121 - 1132.
[20]Aubert S,Gout E,Bligny R,et al. Multiple effects of glycerol on
plant cell metabolism. Phosphorus - 31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tudies[J].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1994,269(34) :
21420 - 21427.
—023—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年第 44 卷第 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