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科学养鱼 !# 年 第 #期 $%&’()&*&% +&,- +./0&(1 !# 2# 3
·4#·
饲料园地
在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过程中,海水单胞藻是不可替代
的活性生物饵料。不同种类的海水单胞藻在适口性、营养价
值、消化难易及对牡蛎幼虫的毒性等方面情况差异,这必然要
影响到牡蛎浮游幼虫的生长变态及成活率,从而影响到育苗
结果。在本试验中,使用包括云微藻在内的六种在贝类育苗中
常用的海水单胞藻作投喂试验,观察、比较了太平洋牡蛎浮游
幼虫的生长发育及成活情况,并据此对这几种海水单胞藻及
其组合的优势、生产上的适用性进行评判。目前,大部分太平
洋牡蛎育苗场在育苗生产中使用云微藻,甚少使用其它藻类,
虽然也能够培育出种苗,但使用效果欠稳定、育苗期长、效果
不甚理想。希望本试验报告对改变这一现状有所裨益。
一、材料与方法
56 培育池 共 7口,规格为 8米 9 4 米 9 56 :米,每口实
用水体深 # 厘米。
!6 海水单胞藻 扁藻、云微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
藻、牟氏角毛藻、等鞭金藻。
#6 亲贝 由从台湾引进的原种太平洋牡蛎繁育而来的
子一代贝,壳长 ; < =厘米,性腺发育充分成熟。
86 浮游幼虫的获得 进行人工催产,受精孵化、发育到
担轮幼虫后进行选优,再分别虹吸至各培育池培育。
46 浮游期幼虫培养 !全程充气培养;光线控制:
5 < ! 勒克斯;#水温:! < !8>;$比重:56 ! <
56 !5;%换水:每日二次,每次 !4? < 4?;&清底吸污:每
周一次;’投饵:各培育池单独投喂或混合投喂上述单胞藻。
每日的投饵量依照幼虫的摄食情况及水体中单胞藻的保有量
而定。日投喂 5 < ! 次,使水体中的单胞藻保持在认定的适宜
密度。
:6 牡蛎浮游幼虫的检测 各培育池每日随机取样 5 < !
次,镜检幼虫的胃饱满度、幼虫的生长、变态情况及数量的变
动,并且每池随机测量 5 个幼虫壳长,计算其日均增长量。
从眼点幼虫 2即匍匐幼虫 3开始出现的第二天,各池分别计数、
确定幼虫的数量、成活率、眼点幼虫所占比例。
;6 水质监测 各池每日分别定时取样 5 次,测定溶解
氧、@A值、氨态氮、水温、比重等指标。
二、结果与讨论
56 试验从 4 月 8日开始至 : 月 :日结束,包括投放附苗
器附苗总共历时 #8 天。除 ;B、7B外,其它各培育池的幼虫均培
养至匍匐期,幼虫数量基本或充分满足附苗需要。
!6 小新月藻、三角褐指藻不适于作为太平洋牡蛎 C型幼
虫的饵料。据观察,投喂后 C型幼虫胃肠饱满,镜检呈明显的
金黄色,说明 C型幼虫大量摄食了这两种单胞藻,但是从投
喂的第二天起幼虫出现少量下沉,第三天几乎全部下沉。沉底
幼虫活力差,始终无法重新上浮,其胃肠也一直保持饱满状
态,可见 C型幼虫不能消化这二种单胞藻。
#6 扁藻易于消化,但因其个体较大,C 型幼虫无法摄
食。因此扁藻仅适用于壳顶幼虫、眼点幼虫的投喂,最好是与
其它饵料混合使用。据观察,扁藻在育苗水体中分布不均匀,
白天容易出现云雾状集群,不利于幼虫的均衡摄食,但对水质
与幼虫无其它不良影响。比较各池幼虫的生长情况,混合投喂
扁藻、云微藻的 !B培育池幼虫的生长速度仅略高于单一投喂
云微藻的 8B池中的幼虫,可见扁藻对太平洋牡蛎幼虫的营养
价值不是很高。生产中混合投喂扁藻,可弥补其它饵料的供给
不足,但不能明显促进幼虫的生长。
86 云微藻可用于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但对牡蛎幼虫的
营养价值不高,而且密度较高时毒性相对较大,应谨慎使用。
云微藻是一种未正式定名的微型绿藻的俗名,具很强的抗污
染能力,增殖快,容易培养,一般条件的育苗场都能做到连续
大量培养,满足生产需要。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太平洋牡蛎
人工育苗使用的当家品种。在本试验中,8B池单一投喂云微
藻,也获得育苗成功,附苗量基本上达到生产要求。这表明云
微藻可以用于太平洋牡蛎的人工育苗。试验结果也显示,单一
投喂云微藻,浮游幼虫成活率低 2 57? 3,生长缓慢。幼虫壳长
日平均增长仅约 76 #微米,在各培育池 2 ;B、7B除外 3 中为最
低。这使得幼虫浮游期长达 # 天左右,而且幼虫大小不一,特
别是壳后期幼虫变态慢,明显不整齐。据观察,浮游幼虫进入
由壳后至匍匐幼虫这一关键变态期后,培育池匍匐幼虫日平
均增加 54? < !?,要达到投放附苗器的理想比例 2匍匐幼
虫占 7? < =? 3需 8 < 4天。这期间,相当部分先变态的匍
匐幼虫附壁或附于网箱、水管之类的附着物上。过早投放附苗
器容易导致大量尚未变态的壳后幼虫沉底死亡。这两种情况
太
平
洋
牡
蛎
人
工
育
苗
过
程
中
几
种
海
水
单
胞
藻
的
应
用
研
究
李木彬
!2福建福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44 !3
科学养鱼 !# 年 第 #期 $%&’()&*&% +&,- +./0&(1 !# 2# 3
·45·
饲料园地
都将使幼虫利用率大为降低,这是目前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
中常见的附苗效果欠佳的原因之一。另外,在育苗水体中,云
微藻密度达 6 万个 7吨以上时将会严重影响幼虫的摄食,导
致幼虫下沉。凡此种种,在育苗工作中要特别予以注意。
48 投喂牟氏角毛藻、等鞭金藻,太平洋牡蛎浮游期幼虫
生长快,成活率高。与单一投喂云微藻的 59池比较,由于生长
快,育苗期缩短 : ; 6 天,成活率提高 6<= ; 6:=。而且壳后
期幼虫变态整齐,有利于附苗器的投放与幼虫附着。很明显,
牟氏角毛藻、等鞭金藻对浮游期幼虫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
且容易消化吸收,是太平洋牡蛎幼虫的优质饵料。但是,这两
种单胞藻抗原生动物污染的能力明显弱于云微藻,生产性培
养中很容易被原生动物或其它藻类污染而导致失败。
<8 角毛藻或等鞭金藻与云微藻混合投喂,效果接近单一
投喂牟氏角毛藻、等鞭金藻。很明显,牟氏角毛藻、等鞭金藻弥
补了云微藻在营养方面的不足,从而使浮游期幼虫的生长发
育及成活率大幅度提高。从生产考虑,云微藻易培育,等鞭金
藻、牟氏角毛藻营养价值高,混合使用应是最佳选择。一方面
可减轻牟氏角毛藻、等鞭金藻的培养压力,在其供给不足时也
不致断饵;另一方面可以显著提高育苗效果,从而提高人工育
苗的经济效益。
苦荬菜又叫苦麻菜、苦参、鹅菜、野莴苣等,过去多用来饲
喂猪、兔和家禽,近些年又用于饲喂奶牛和鱼类。它品质好,
营养丰富,新鲜苦荬菜的粗蛋白质含量达 !8 <= ; #8 #=,还
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有益酶,有祛火、通便、促进食欲、帮助消化
等功效,对草鱼的肠炎病等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它不含毒物,
适口性好,利用率几乎高达 6=,是饲喂家畜家禽和鱼类的
高产优质保健青饲料。
一、特征与特性
苦荬菜为菊科莴苣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
序,花冠舌状,白色或黄色,每个花序着花 ! ; # 朵。种子黑
褐色,着附白色绒毛,易于飞散。种子很轻,千粒重约 68 !克。
整个植株满布乳汁管,有白浆。直根。先为根出叶,后为茎出
叶,有叶柄或无叶柄,叶片形状因品系不同而有差异。
苦荬菜的适应性很强,既耐寒也抗热。南方一年四季都
可种植,北方在春季土地化冻后即可播种。生长盛期为 5 ; :
月,适宜的温度为 ! ;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肥喜水,
怕涝渍。由于它的叶片多而且大,生长快,栽培上宜多施有机
肥料。再生能力强,产量高,一般亩产鲜叶 4 千克以上,高
的达 :千克以上。在本地区,苦荬菜 : 月间抽苔,陆续开花
到 6 月。种子成熟不一致,成熟的种子易脱落。
二、栽培要点
整地施肥:在春播前的冬季深翻土地,每亩施 ! ;
#千克有机肥做基肥,随耕地翻入土内。春播时将土地整
细耙平,充分保墒,保障整齐出苗。
播种:在本地区,春节过后的 ! 月底 # 月初即可播种,北
方地区在土地化冻后播种。可根据饲用计划分批播种,每月播
种 6 ; !次,以保证能不断刈割利用。实行刈割的,有条播与散
播两种方式,为便于管理,生产上多采用条播方式,行距 ! ;
!4厘米。剥叶采收的,以育苗移栽为好,产量高,一般行距
!4 ; # 厘米,株距 64厘米左右。
中耕追肥:前期因气温偏低,幼苗生长缓慢。当幼苗长到
# 厘米左右时,选晴好天气,条播的中耕除去杂草,散播的拔
除杂草,并追施一次水粪肥或尿素,促进幼苗生长。为提高产
量,每次刈割后 ! ; # 天追施一次肥料,每亩施腐熟的人粪尿
4 ; > 千克,或尿素 6千克。土壤干旱时,最好在刈割前
! ; #天浇一次水,刈割后及时追肥,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能
延长利用期。剥叶的,一般每月追一次肥料。
刈割利用:早春播种的,一般在 4月份苦荬菜长到 5厘
米左右时即可刈割利用。刈割宜在晴天的早晨或上午进行,雨
天或傍晚不宜刈割,以免割后伤口愈合慢,乳汁流失多而影响
再生长。刈割时要留茬高 # ; 5厘米,有利再生长。以后每隔
! ; !4 天,苗高达 #4 ; 54厘米时又可再次刈割,全年可刈割
4 ; : 次。剥叶的,当植株的叶片达 64 ; ! 片时即可陆续剥
叶,但每次不能剥得太多,剥后每株要留叶 6 片左右,利于生
长,过 6 天左右又可再剥,一直剥到抽苔开花。
防治虫害:苦荬菜生长期的主要虫害是蚜虫,在梅雨季节
与秋季最易发生,用氧化乐果 6 倍液喷施杀灭效果好。
留种:最好选择一块植株稀疏而均匀的做留种区。春播的
可刈割 6 ; ! 次后停止刈割,并加施磷钾肥,任其自然长高,抽
苔开花结实。苦荬菜开花期长,种子成熟期也先后不一致,最
好分批采收,以免早熟的种子脱落。待大部分果实的顶部露出
白絮状冠毛时割下,晒干脱粒,妥善保存。
湖南新宁县畜牧水产局 唐文联
邮编 5!!:
畜禽鱼优质保健青饲料
——— 苦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