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混养模式下条石鲷·文蛤·龙须菜的生长状况研究



全 文 :不同混养模式下条石鲷·文蛤·龙须菜的生长状况研究
张 鹏,黄贤克,王铁杆* ,陈少波,林少珍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浙江温州 325005)
摘要 [目的]对条石鲷、文蛤、龙须菜混养模式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利用人工模拟养殖系统,在人工育苗池进行鱼 -贝 -藻的混养
试验,选用条石鲷、文蛤和龙须菜作为研究对象,研究 3种不同组合以及养殖模式中各生物的生长状况。[结果]龙须菜、条石鲷和文蛤
在混养条件下的增长率都明显高于单养模式。条石鲷和文蛤的存活率都明显高于单养模式,说明龙须菜对文蛤和条石鲷的生长都有明
显促进作用,提高了养殖生物的产量。[结论]以大型藻类为基础的综合养殖生态系统较其他系统具有更强的抗扰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 鱼 -贝 -藻;养殖模式;生长
中图分类号 S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11)16 -09719 -02
Study on the Growth Situations of Oplegnathus fasci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 and Gracilaria sjoest-
edtii Kylin under Different Polyculture Models
ZHANG Peng et al (Zhejiang Key Laboratory of Exploit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Coastal Bio-resource,Zhejiang Mariculture Research Insti-
tute,Wenzhou,Zhejiang 325000)
Abstract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evaluate the polyculture models of Oplegnathus fasci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 and Gracilaria sjoestedtii Kylin. [Method]Using a culture system of manual simulation,a polyculture test of fish-shell-algae was car-
ried out in artificial seedling pool. Oplegnathus fasci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 and Gracilaria sjoestedtii Kylin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objects to study the growth situations of organisms in thre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and culture models. [Result]The
growth rate of Oplegnathus fasci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 and Gracilaria sjoestedtii Kylin under the polyculture
condition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under monoculture model. The survival rate of Oplegnathus fasci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and
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 was higher than that under monoculture model. [Conclusion] The polyculture system based on macroalgae had
stronger immunity and stability than other systems.
Key words Fish-shell-algae;Culture model;Survival rate;Growth
基金项目 国家海洋公益性项目“典型养殖海湾多品种养殖生态优化
与容量研究—浙南重点养殖海湾示范研究”(5 - 24)。
作者简介 张鹏(1982 - ) ,男,山东新泰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海
洋生物生理生态学研究。* 通讯作者,高级工程师,从事海
洋贝藻养殖技术研究,E-mail:wtg605@ 163. com。
收稿日期 2011-03-16
大型藻类作为生物滤器技术是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发
展起来的[1],后来经过逐渐发展和完善,大型藻类与多种生
物的综合养殖模式被很多学者接受,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大
型藻类与养殖动物具有生态上的互补性,它们能充分地吸收
养殖动物释放到水体中的营养盐,并将其转化为具有较高经
济价值的产品。营养盐通过被大型藻类吸收而去除,进而达
到对养殖环境的生物修复和生态调控作用[2]。笔者通过对
不同的混养模式下龙须菜、条石鲷、文蛤的生长状况进行初
步研究,希望能够对生产实践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选用的龙须菜 Gracilaria sjoestedtii Kylin 购
买于福建,试验地点为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洞头基
地,选取 6 m ×4 m ×1. 2 m的室内水泥育苗池 18 个,分别注
入未经任何处理的自然海水至水深 1 m;投放文蛤 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的苗池底部铺经过冲洗的干净海沙。试验
用鱼为洞头养殖基地自己繁育的条石鲷 Oplegnathus fasci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 ;文蛤购于浙江乐清养殖场。
1. 2 试验设计 共设 6个不同的养殖模式。其中,3个混养模
式(鱼藻混养(FA)、鱼贝藻混养(FSA)、贝藻混养(SA))以及 3
个单养模式(鱼单养(F)、贝单养(S)、藻单养(A)),每个模式
设 3次重复;各个养殖模式下各生物的投放量如表 1所示,放
养龙须菜的水池投放量为 10 kg /池,放养条石鲷的水池投放
量为 50尾 /池,放养文蛤的水池投放量为 180个 /池。
1. 3 试验管理 试验从 2009年 2月 25日开始至 3月 25日
结束,试验期水体温度为 12 ~ 17 ℃,盐度 26. 5‰ ~ 27. 8‰,
pH 8. 0 ~8. 2,光照强度 1 000 ~5 000 lx;各水池不间断充气,
条石鲷正常饲喂,每天换水 1次。
表 1 养殖生物及搭配模式
Table 1 Cultivation and collocation modes
养殖配
比模式
Cultivation
matching
modes
投放规模 Injected scale
龙须菜
Gracilaria
sjoestedtii
Kylin∥kg
文蛤 Meretrix
meretrix
体重
Weig-
ht∥g
数量
Quant-
ity∥个
条石鲷 Oplegn-
athus fasciatus
体重
Weig-
ht∥g
数量
Quant-
ity∥个
鱼单养(F) - - - 12. 32 ±1. 67 50
贝单养(S) - 13. 52 ±1. 11 180 - -
藻单养(A) 10 - - - -
鱼藻混养
(FA)
10 - - 10. 68 ±1. 55 50
贝藻混养
(SA)
10 16. 11 ±1. 21 180 - -
鱼贝藻混养
(FSA)
10 14. 38 ±1. 12 180 10. 32 ±1. 98 50
注:-表示未放养该生物。
Note:- represent without raising this of organism.
1. 4 测量指标 主要检测试验初期和后期的龙须菜质量变
化;条石鲷和文蛤的增长率和存活率等。
2 结果与分析
2. 1 养殖生物的生长
2. 1. 1 文蛤的生长。由表 2 可知,3 种养殖模式下,混养条
件下的增长率和存活率都高于文蛤单养模式,且增长率表现
为:FSA > SA > S,而存活率则为:SA > FSA > S。以 S为对照
组,SA、FSA的增长率和存活率分别与 S 相比极显著差异。
SA模式与 FSA模式比较结果显示,虽然 FSA模式中文蛤增
长率高于 SA,但其中存活率却低于 FSA 模式,且 SA 与 FSA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1,39(16):9719 - 9720 责任编辑 陈玉敏 责任校对 卢瑶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1.16.237
模式的文蛤增长率和存活率有极显著差异。
2. 1. 2 条石鲷的生长。由表 3 可知,不同的养殖模式下,条
石鲷的生长状况大体上与文蛤相似,混养条件下的增长率和
存活率都高于单养模式,且增长率表现为:FSA > FA > F,而
存活率则为:FA > FSA > F。以 F为对照组,FA、FSA分别与
F相比条石鲷的增长率和存活率有极显著差异。FA模式与
FSA模式比较结果显示,虽然 FSA模式中的条石鲷增长率高
于 FA,但是存活率却低于 FSA模式,且 2种模式下条石鲷的
增长率和存活率无显著差异。
表 2 试验结束时文蛤的增长率
Table 2 Growth rate and survival rate of 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
at the end of test
养殖配比模式
Cultivation matching modes
增长率
Growth rate∥%
存活率
Survival rate∥%
贝单养(S) 2. 95 ±0. 14 aA 72. 78 ±1. 45 aA
贝藻混养(SA) 3. 59 ±0. 26 bB 88. 89 ±1. 41 bB
鱼贝藻混养(FSA) 4. 43 ±0. 51 cC 80. 56 ±1. 71 cC
注:不同大、小写字母表示在 0. 01和 0. 05水平上有显著差异。下同。
Note:Different capital and small letters repres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the level of 0. 01 and 0. 05. The same as follow.
表 3 试验结束时条石鲷的增长率与存活率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n growth rate and survival rate of Oplegnathus
fasci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at the end of test
养殖配比模式
Cultivation matching modes
增长率
Growth rate∥%
存活率
Survival rate∥%
鱼单养(F) 18. 91 ±1. 13 aA 80 ±0. 85 aA
鱼藻混养(FA) 23. 11 ±1. 03 bB 94 ±1. 71 bB
鱼贝藻混养(FSA) 25. 12 ±1. 05 bB 92 ±0. 93 bB
2. 1. 3 龙须菜的生长。由表 4 可知,4 种不同的养殖模式
下,龙须菜的生长状况表现为:混养条件下的增长率都高于
单养模式,且增长率表现为:FSA > FA > SA > A。以 A为对
照组,FA、SA、FSA分别与 F 相比龙须菜的增长率有极显著
差异,且不同配比模式下龙须菜的增长率有极显著差异。
表 4 试验结束时龙须菜的增长率
Table 4 Growth rate of Gracilaria sjoestedtii Kylin at the end of test
养殖配比模式
Cultivation matching modes
增长率
Growth rate∥%
藻单养(A) 23. 3 ±0. 90 aA
鱼藻混养(FA) 41. 3 ±0. 92 bB
贝藻混养(SA) 32. 2 ±0. 95 cC
鱼贝藻混养(FSA) 53. 8 ±1. 40 dD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关注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大型藻
类作为“生物滤器”在生境修复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与
大型藻类的混养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3 -5],其中
应用最多的是江蓠属的几个种类。比如,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细基江蓠繁枝变型(Gracilaria tunuistipitata
1iui)和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等。
该试验中由大型海藻龙须菜与条石鲷、文蛤构成的混养
模式是一种复合养殖系统。该系统中龙须菜是自养型生物,
条石鲷和文蛤是异养生物,前者主要吸收水体中的无机营养
盐转化为有机体,后者主要依靠人工饲料,养殖废物又加速
沿岸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二者在生态功能上互相补充。因
此,在不同的养殖模式下,龙须菜、条石鲷和文蛤在混养条件
下的增长率都明显高于单养模式;另外,条石鲷和文蛤的存
活率都明显高于单养模式,说明龙须菜对文蛤和条石鲷的生
长都有明显促进作用,提高了养殖生物的产量。这说明在以
大型藻类为基础的综合养殖系统中,系统中某些组分的输出
成为另一些组分的输入,这种方式能最好地利用输入到养殖
系统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组成,可以把营养损耗及潜在的经
济价值损耗降至最低,使系统达到多样性、循环性、稳定性的
统一,使系统具有最高的容纳量和经济产出。系统中生物多
样性的维持和提高是综合养殖系统的重要目标,高度多样性
有利于把风险降至最低,能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控
制疾病的发生[6]。
单一品种养殖系统中要维持系统稳定,只能依赖大量的
外部输入,以大型藻类为基础的综合养殖生态系统通常比其
他系统具有更强的抗扰性和稳定性,尤其是在环境胁迫的情
况下。生态系统的协调运作,能保证养殖环境的良性发展,
支持和提高生物所赖以生存环境的容纳量。
参考文献
[1]RYTHEY J H,GOLDMAN J C,GIFFORD C E,et al. Physical models of
integrated waste recycling - marine polyculture systems[J]. Aquaculture,
1975,5:163 -177.
[2]申玉春,叶富良,梁国潘.虾—鱼—贝—藻多池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的
研究[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24(4):10 -16.
[3]王焕明,李少芬,陈浩如,等.江蓠与新对虾、青蟹混养试验[J].水产学
报,1993,17(4):273 -281.
[4]王吉桥,靳翠丽,张欣,等.不同密度的石莼与中国对虾的混养实验
[J].水产学报,2001,25(20):32 -37.
[5]陈浩如,王焕明,李少芬,等.江蓠与新对虾混养和单养的比较试验
[J].南海研究与开发,1992,62(2):19 -26.
[6]毛玉泽,杨红生,王如才,等.大型藻类在综合海水养殖系统中的生物
修复作用[J].中国水产科学,2005,12(2):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225 -231.
(上接第 9718 页)
学,2004.
[18]张名爱,王宝维,龙芳羽,等.日粮纤维水平对鹅肠道正常菌群的影响
[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2):159 -162.
[19]张桂山,徐晶,娄玉杰,等.鹅肠道纤维分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酶活力研
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31(2):195 -199,207.
[20]谭荣炳.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在肉鹅饲粮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武汉:
武汉工业学院,2008.
[21]周秀丽.日粮中苜蓿、黑麦草和小麦麸含量对仔鹅生产性能和消化生
理影响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4.
[22]GASAWAY G. Comparison of meat geese growth performance with con-
centrate or green grass from 8 weeks up to 22 weeks of age[C]. Germany:
10 th Europen Symposium on Waterfowl,1995:97 -99.
[23]陈五湖.扬州鹅对来源不同的日粮纤维消化利用研究[D].扬州:扬州
大学,2006.
[24]黄萌,曹立军,李伟,等.鹅肠道内容物纤维素酶活性的分段比较[J].
饲料与营养,2010(1):27 -28.
[25]楼蒲阳.饲料中粗纤维的营养[J].饲料与畜牧,1990(1):26 -27.
[26]艾晓杰,韩正康.米糠日粮添加酶制剂对雏鹅生长的影响[J].西南农
业大学学报,2001,23(4):319 -321.
[27]黄燕华.不同来源纤维素酶在肉鹅高纤维日粮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
理的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04.
[28]毛宗林.日粮粗纤维水平及添加酶制剂对雏鹅生产性能的影响[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23 -35.
[29]刘长忠,陈红霞,谢德华,等. NSP酶制剂对鹅日粮养分体外消化性能
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0(5):49 -51.
0279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