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几种因素变化对箭筈豌豆和毛苕子生长的影响



全 文 :几种因素变化对箭筈豌豆和毛苕子生长的影响
张宏亮 1 ,韩梅 1 ,郭石生 1 ,陈占全1 ,严满发 2 ,李伟元 2 ,曹卫东 3  (1.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青海西宁
810016;2.青海省平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青海平安 810600;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要 [目的 ]探讨播量、施肥情况和播种方式 3个因素对箭筈豌豆和毛苕子生长的影响。 [方法]以 2种作物的植株密度、株高 、分枝数
及鲜草产量为指标 ,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这 3个因素对箭筈豌豆和毛苕子生长的影响。 [结果 ]播量对 2种作物的植株密度均有显著性影
响 ,对鲜草产量影响不大 ,而对株高和分枝数无显著影响;施肥种类对 2种作物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混播对 2种作物各项指标
均无显著性影响。 [结论]各种因素对 2种作物生长影响效果不一致 ,从鲜草产量和降低成本方面考虑 ,箭筈豌豆是优选种。
关键词 箭筈豌豆;毛苕子;播量;施肥;播种方式;生长
中图分类号 S6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31-17499-05
EffectofChangesofSeveralFactorsontheGrowthofViciasativaL.andViciavilosaRoth
ZHANGHong-liangetal (InstituteofSoilandFertilizer, QinghaiAcademyofAgricultureandForestrySciences, Xining, Qinghai
810016)
Abstract [ Objective] Theresearchaimedtodiscusstheefectofseedingrate, fertilizeranditsdosageandseedingmethodonthegrowthof
ViciasativaL.andViciavilosaRoth.[ Method] Withseedlingdensity, seedlingheight, branchingamountandyieldofthe2cropsasindi-
ces, theorthogonaltestwasdesignedtosurveytheefectofthreefactorsonthegrowthofthetwo.[ Result] Theefectofseedingrateonthe
seedlingdensityofViciasativaL.andViciavillosaRothwassignificant, whilethatontheyield, seedlingheightandbranchingamountofthe
twocropswasnotsignificant.TheefectofkindsoffertilizersandtheirdosageandmixedseedingonthegrowthofViciasativaL.andViciavil-
losaRothwasalsonot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efectofeachfactoronthegrowthofthetwocropswasnotcoincident.Basingonthe
yieldandcost, ViciasativaL.wastheoptimumvariety.
Keywords ViciasativaL.;ViciavilosaRoth;Seedingrate;Fertilizer;Seedingmethod;Growth
基金项目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803029)。
作者简介 张宏亮(1960-),男 ,陕西泾阳人 ,副研究员 ,从事绿肥与耕
作的研究。 E-mail:Hlzhang60@126.com。
收稿日期  2010-07-19
  长期以来 ,青海省绿肥作物生产缺乏较为系统的栽培
技术 ,尤其是在播量 、施肥种类及用量等方面没有较为统一
的标准。而不同播量 、施肥情况以及单混播方式等对绿肥
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 ,也没有相关的
试验结果证实。这使老种植区农户无章可循 ,而且难以指
导新种植区绿肥作物的示范推广 ,更重要的是这种情况可
能因播量过大或不当的施肥增大了种植成本 ,降低了绿肥
作物的经济效益 ,不仅造成了浪费 ,而且还可能对环境构成
潜在威胁。如在毛苕子的播量上 ,有些农户的播量高达 150
kg/hm2 ,甚至更多;在箭筈豌豆的播量上 ,有些农户已将播
量增加到 300 kg/hm2左右 。在施肥方面 ,有些地区农民偏
重于大量使用氮肥 ,而有些地区则有磷钾肥的配施 、而且国
内有关报道也强调了配施磷钾肥的重要性;另外 ,由于毛苕
子和箭筈豌豆茎秆木质化程度低 、匍匐性强 ,下部通风透光
不良 ,加之青海省秋季雨水偏多 ,极易造成其基部腐烂 ,影
响绿肥作物的成品率。因此 ,为了明确不同因素对箭筈豌豆
和毛苕子产量等的影响程度 ,同时探索节本增效的途径 ,笔
者于 2009年进行了几种因素变化对 2者生长影响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以青海省绿肥作物的 2大主栽种类毛苕子
和箭筈豌豆为对象。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采用同一试验方案同时进行 2组试验 ,
每组试验均以各自的播量 、播种方式和施肥种类与用量为因
素 ,各因素分别设 3个水平 ,设计正交试验(表 1)。各处理在
田间随机排列 , 2次重复;小区面积均为 20.00 m2 (4.0 m×
5.0m)。
表 1 毛苕子和箭筈豌豆栽培试验设计
Table1 TheorthogonaltestdesignofthecultivationofViciavilosa
RothandViciasativaL.
处理号
TreatmentNo.
播量∥kg/hm2
Seedingrate
肥料与用量kg/hm2Fertilizeranditsdosage
播种方式Seedingmethods
1 75 P30 单播
2 75 K30 混 1/4
3 75 P30+K30 混 1/2
4 150 P30 混 1/4
5 150 K30 混 1/2
6 150 P30+K30 单播
7 225 P30 混 1/2
8 225 K30 单播
9 225 P30+K30 混 1/4
 注:P、K分别代表 P2O5和 K2O;“混 1 /2”及 “混 1/4”分别表示在毛苕
子或箭筈豌豆种植区 , 按 1/2或 1/4的小麦常规播量(225
kg/hm2)混播小麦。
 Note:PandKstandforP2O5 andK2Orespectively;singleseedingstands
forseedingViciavilosaRothorViciasativaL.singly;“mixed1 /2”
and“mixed1/4” meanthat1/2 and1/4 routineseedingrateof
wheatseeds(225 kg/hm2)aremixedandsowedinViciavilosa
RothandViciasativaL.plantation.
1.2.2 播种方法。试验地设在海拔 2 300.0 m左右的平安
县沙沟乡大寨子村;前茬均为冬麦;土地平整 ,肥力较为一
致 ,有灌溉条件。前茬小麦收获后 ,按试验设计方案划分小
区 ,然后将称好的绿肥作物种子 、混播作物种子 、以及化肥分
别撒于各处理区中进行耕翻耙耱即可。
1.2.3 生长情况调查。按绿肥作物生长情况 ,对毛苕子和
箭筈豌豆生长情况分时期调查:①每小区双对角线调查 5
点 、每点调查 0.25 m2 (0.5 m×0.5 m),记录基本苗数;②每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ofAnhuiAgri.Sci.2010, 38(31):17499-17503 责任编辑 刘群燕 责任校对 卢瑶
小区选择具代表性的毛苕子或箭筈豌豆 30株 、调查记录株
高及每株分枝数;③收获时按小区称记产量 。在上述调查的
基础上 ,统计比较不同处理区植株各指标的异同 ,最后对统
计结果进行 Duncan′s显著性检验 ,评价各处理优劣。
2 结果与分析
2.1 毛苕子生长情况
2.1.1 平均苗数统计结果。不同因素对每小区平均苗数的
影响见表 2。由表 2可知 ,不同因素对毛苕子每小区平均苗
数影响程度不同 ,其中播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播种方式影响
最小 ,即各因素对植株密度作用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播量 >>
施肥 >播种方式 ,也就是说 ,严格掌握播量是控制田间密度
的主要措施。
  由表 2可知 ,植株密度有随播量的增加而增大 ,但当播
量达到一定程度时 ,再增加播量不会显著增大植株密度 ,具
体表现在 75 kg/hm2播量与 2个大播量(150、225 kg/hm2)处
理相比 ,其密度显著 、极显著小于 2个大播量处理区的密度 ,
但 2个大播量处理在密度上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从同一
播量内的植株密度结果中可知 ,植物密度表现出一定的差
异 ,但无论是施肥种类和数量 、还是单播或混播方式 、以及混
播小麦的多少 ,都对密度没有显著性影响。
表 2 不同因素及水平处理区毛苕子植株密度统计
Table2 StatisticresultsofplantingdensityofViciavilosaRothindiferenttreatmentareaswithdifferentfactorsandlevels
处理号
TreatmentNo.
播量∥kg/hm2Seedingrate 施肥及用量∥kg/hm
2
Frtilizeranditsdosage 播种方式Seedlingmethod 平均苗数∥株 /区Averageseedlingamount
1 75 P30 单播 71.60cCD
2 75 K30 混 1/4 48.40cD
3 75 P30+K30 混 1/2 98.80bcBCD
4 150 P30 混 1/4 161.60aAB
5 150 K30 混 1/2 152.80abABC
6 150 P30+K30   单播 168.40aAB
7 225 P30 混 1/2 145.64abABC
8 225 K30 单播 188.80aA
9 225 P30+K30 混 1/4 186.80aA
R 25.201 1 6.265 0 2.666 7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 0.05水平显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在 0.01水平显著 ,下同。
 Note:Diferentlowerletersmeansignificantat0.05level, differentcapitalleters, 0.01level, thesameasfolows.
2.1.2 植株高度统计结果 。由表 3可知 ,播量同样是影响
株高的关键因素 ,播种方式与施肥对株高的影响较小 ,而且
这 2个因素作用大小非常相近 ,各因素对株高影响的大小依
次为播量 >播种方式 >施肥 。
表 3 不同因素及水平处理区平均株高统计结果
Table3 StatisticresultsofaverageheightofViciavilosaRothindifferenttreatmentareaswithdifferentfactors
处理号
TreatmentNo.
播量∥kg/hm2Seedingrate 施肥及用量∥kg/hm
2
Frtilizeranditsdosage 播种方式Seedlingmethod 平均株高∥cmAverageplantheight
1 75 P30 单播 49.83bA
2 75 K30 混 1/4 55.89abA
3 75 P30+K30 混 1/2 55.79abA
4 150 P30 混 1/4 57.72abA
5 150 K30 混 1/2 65.64aA
6 150 P30+K30   单播 65.02abA
7 225 P30 混 1/2 66.48aA
8 225 K30 单播 63.74abA
9 225 P30+K30 混 1/4 62.940abA
R 10.550 0 3.743 3 3.788 3
  由表 3还可知 ,绿肥作物株高有随其播量的增大而增
大的趋势 ,除 5号处理(150 kg/hm2播量)和 7号处理(225
kg/hm2播量)的株高显著大于 1号处理(75 kg/hm2播量)
的株高外 ,其余各处理间的株高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说
明播量对株高虽有影响 ,但作用较小。从同一播量中不同
施肥量及播种方式的比较结果可知 ,不同因素及水平间的
株高差异不显著。
2.1.3 植株分枝数统计结果 。不同因素及水平处理区毛苕
子植株平均分枝数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见表 4。
由表 4可知 ,各因素及水平对分枝数量的影响顺序为播
种方式 >播量 >施肥 ,不同处理株高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
异 ,说明在该试验条件下 ,毛苕子的分枝习性不会因其播量 、
施肥情况以及播种方式的变化而产生很大变化。
2.1.4 鲜草产量统计结果。不同因素及水平处理区毛苕
子植株鲜草产量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见表 5。由表 5可知 ,各
因素对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播量 >>播种方式 >施肥。
从播量上看 ,不同水平处理在产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其中
3个 75 kg/hm2播量处理的产量都显著低于更高播量处理
的产量 ,而 150 ~ 225 kg/hm2播量处理的产量间无显著性差
异;就同一播量水平而言 ,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播种方式不
会对产量造成显著影响。虽然播量对产量的影响显著 ,但
所有处理在鲜草产量上都不存在极显著差异 ,这说明 150
kg/hm2的播量可能还有降低的空间。
17500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
表 4 不同因素及水平处理区毛苕子分枝数统计结果
Table4 ThebranchnumberresultsandstatisticsoftheViciavilosaRothindiferenttreatmentareaswithdiferentfactorsandlevels
处理号
TreatmentNo.
播量∥kg/hm2Seedingrate 施肥及用量∥kg/hm
2
Frtilizeranditsdosage 播种方式Seedlingmethod
平均分枝数个/株Averagebranchnumber
1 75 P30 单播 3.54aA
2 75 K30 混 1/4 3.24aA
3 75 P30+K30 混 1/2 3.62aA
4 150 P30 混 1/4 3.33aA
5 150 K30 混 1/2 3.20aA
6 150 P30+K30   单播 3.02aA
7 225 P30 混 1/2 3.07aA
8 225 K30 单播 3.40aA
9 225 P30+K30 混 1/4 3.17aA
R 0.280 0 0.045 0 0.717 0
表 5 不同因素及水平处理区毛苕子平均产量统计结果
Table5 StatisticresultsofaverageyieldofViciavilosaRothindiferenttreatmentareaswithdiferentfactorsandlevels
处理号
TreatmentNo.
播量∥kg/hm2Seedingrate 施肥及用量∥kg/hm
2
Frtilizeranditsdosage 播种方式Seedlingmethod 平均鲜草产量 ∥kg/hm
2
Averageyield
1 75 P30 单播 26 458.35bcdA
2 75 K30 混 1/4 24 166.65dA
3 75 P30+K30 混 1/2 25 208.33cdA
4 150 P30 混 1/4 32 499.98aA
5 150 K30 混 1/2 30 416.63abcA
6 150 P30+K30   单播 32 291.70aA
7 225 P30 混 1/2 28 958.40abcdA
8 225 K30 单播 31 041.68abA
9 225 P30+K30 混 1/4 30 208.35abcA
R 430.555 0 50.928 3 115.371 7
  综上可知 ,在该试验条件下 ,播量是能够显著影响毛苕
子鲜草产量的关键因素 ,施用磷钾肥与播种方式对鲜草产量
影响不显著 ,但其对草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2.2 箭筈豌豆生长情况
2.2.1 每区平均苗数统计结果。不同因素及水平处理区箭
筈豌豆每区平均苗数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见表 6。
由表 6可知 ,各因素对植株密度作用大小的顺序依次为
播量 >>播种方式 >施肥。植株密度随播量的增加而增大 ,
而且差异显著 ,其中 75 kg/hm2播量与 150 kg/hm2播量间的
差异大多达到显著水平 ,部分已达极显著水平 , 75 kg/hm2播
量与 225 kg/hm2 播量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而 150
kg/hm2播量与 225 kg/hm2播量间的差异多达到显著水平。
表 6 不同因素及水平处理区箭筈碗豆植株密度统计结果
Table6 StatisticresultsofplantingdensityofViciasativaL.indifferenttreatmentareaswithdifferentfactorsandlevels
处理号
TreatmentNo.
播量∥kg/hm2Seedingrate 施肥及用量∥kg/hm
2
Frtilizeranditsdosage 播种方式Seedlingmethod 平均苗数∥株 /区Averageseedlingamount
1 75 P30 单播 68.80fE
2 75 K30 混 1/4 99.20efCDE
3 75 P30+K30 混 1/2 78.40fDE
4 150 P30 混 1/4 157.60cdBCD
5 150 K30 混 1/2 150.00deBCDE
6 150 P30+K30   单播 172.40bcdABC
7 225 P30 混 1/2 251.60AA
8 225 K30 单播 218.00abAB
9 225 P30+K30 混 1/4 209.60abcAB
R 36.066 7 1.466 7 1.733 3
  在同一播量水平上 ,不同施肥水平及播种方式对每区平
均苗数没有显著性影响。
2.2.2 植株高度统计结果。不同因素及水平处理区箭筈豌
豆平均株高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见表 7。由表 7可知 ,各因素
对箭筈豌豆株高的影响顺序为:播量 >播种方式 >>施肥。
  株高有随播量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 ,但仅有少数几个处
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2个处理(1号处理和 9号处
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且规律性不强;施肥对株高
的影响没有规律可循 ,即不同施肥水平对株高没有显著性影
响;另外混播一定量的小麦 ,可以增加箭筈豌豆的株高。
2.2.3 植株分枝数统计结果。不同因素及水平处理区箭筈
豌豆植株平均分枝数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见表 8。
由表 8可知 ,各因素对箭筈豌豆植株分枝数影响顺序
为:播量 >播种方式 >施肥。
17501 38卷 31期                张宏亮等 几种因素变化对箭筈豌豆和毛苕子生长的影响
表 7 不同因素及水平处理区箭筈豌豆平均株高统计结果
Table7 StatisticresultsofaverageplantheightofViciasativaL.indiferenttreatmentareaswithdiferentfactorsandlevels
处理号
TreatmentNo.
播量∥kg/hm2Seedingrate 施肥及用量∥kg/hm
2
Frtilizeranditsdosage 播种方式Seedlingmethod 平均株高∥cmAverageplantheight
1 75 P30 单播 55.59cB
2 75 K30 混 1/4 61.05bcAB
3 75 P30+K30 混 1/2 68.89abAB
4 150 P30 混 1/4 71.72abAB
5 150 K30 混 1/2 69.95abAB
6 150 P30+K30   单播 62.55bcAB
7 225 P30 混 1/2 72.52abAB
8 225 K30 单播 67.97abAB
9 224 P30+K30 混 1/4 74.68aAR 9.881 7 8.416 7 2.385 0
表 8 不同因素及水平处理区箭筈豌豆植株分枝统计结果
Table8 StatisticresultsofbranchingamountofViciasativaL.indifferenttreatmentareaswithdifferentfactorsandlevels
处理号
TreatmentNo.
播量∥kg/hm2Seedingrate 施肥及用量∥kg/hm
2
Frtilizeranditsdosage 播种方式Seedlingmethod 平均分枝数∥个 /株Averagebranchnumber
1 75 P30 单播 3.93aA
2 75 K30 混 1/4 3.36bcABC
3 75 P30+K30 混 1/2 3.41bcABC
4 150 P30 混 1/4 3.23bcdBC
5 150 K30 混 1/2 3.00cdCD
6 150 P30+K30   单播 3.69abAB
7 225 P30 混 1/2 2.43eD
8 225 K30 单播 2.79deCD
9 225 P30+K30 混 1/4 2.47eD
R 1.003 3 0.148 3 0.521 7
  总体来说 ,播量越小 ,分枝性越强 ,其中 75.00 kg/hm2播
量处理的分枝数显著多于 225 kg/hm2播量处理的分枝数 ,而
且 2者间的差异大多已达极显著水平;150kg/hm2播量处理
的分枝数大多 多于 225 kg/hm2播量处理的分枝数 ,其中 6
号处理与 7、8、9 3个处理间的差异已达极显著水平;而 75
kg/hm2播量处理的分枝数与 150.00kg/hm2播量处理的分枝
数差异不明显 。这说明箭筈豌豆在播量低于 225.00 kg/hm2
时 ,有增加自身分枝能力提高光合面积的特性。另外 ,通过
比较相同播量内不同施肥水平对分枝数的影响结果可知 ,各
水平间虽有差异 ,但无规律性 ,即施肥对分枝的影响不明显 。
从播种方式对分枝数的影响看 ,单播处理的分枝数最多 ,混
1/2小麦处理的分枝数最少 ,其中 75.00kg/hm2播量处理中
的单播处理 ,其分枝数显著多于 2个混播处理的分枝数 ,
150.00 kg/hm2播量处理中的单播处理 ,其分枝数显著多于
1/2混播处理的分枝数 ,这些说明在群体密度大的情况下不
利于箭筈豌豆产生分枝。
2.2.4 鲜草产量统计结果。不同因素及水平处理区箭筈豌
豆鲜草产量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见表 9。
由表 9可知 ,各因素对箭筈豌豆鲜草产量的影响顺序
为:播量 >施肥 >播种方式。
  除 1号处理(75 kg/hm2单播)的产量显著低于 4、5、6号
处理(150kg/hm2播量)外 ,其他各处理在鲜草产量间均无显
著性差异 ,这说明生产上采用 150kg/hm2播量可使箭筈豌豆
达到预期的高产。此外 ,由于其他 2个 75 kg/hm2播量处理
与同一播量的单播处理 、以及与更高播量的全部处理相比 ,
其产量间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 ,播量在 75 ~ 150 kg/hm2
时便可使箭筈豌豆达到应有的产量水平 。施用磷钾肥与否 、
或采用何种播种方式对箭筈豌豆鲜草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1)箭筈豌豆和毛苕子是青海省绿肥作物的 2个主要品
种 ,掌握了这 2种绿肥作物的栽培技术 ,就抓住了全省绿肥
作物生产的根本。然而 ,由于一些原因 ,我省对于这 2种绿
肥作物栽培技术的研究严重滞后 ,群众因为在栽培中无章可
循 ,大多凭经验 ,甚至盲目的根据习惯进行栽培。这不仅造
成了巨大的浪费 ,而且对环境构成威胁。
(2)该试验以对绿肥作物产量有重要影响的播量 、施肥 、
播种方式为研究重点 ,以获得鲜草高产为目的 ,得出以下结
论:①试验所在的平安县以种植箭筈豌豆为主 ,且播量多为
225~ 300kg/hm2;该试验结果表明 ,将播量降至 150 kg/hm2
左右时 ,仍然可以获得与高播量同样的鲜草产量 ,且可以节
省 40% ~ 70%的种子成本;②与箭筈豌豆相比 ,毛苕子一般
种植在我省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 ,在播量上同样存在与箭筈
豌豆类似的问题 ,该试验结果表明 ,即使是在较高海拔地区 ,
其播量仍可以降低 ,从而可为低海拔地区播量选择提供参
考;③就施肥结果而言 ,使用化肥与否对 2种绿肥作物的出
苗 、株高 、分枝数以及产量均无显著性影响 。由于这仅是 1
年的试验结果 ,而且未对试验前后试验地的氮磷钾含量水平
进行测定 ,此结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④试验中还发现 ,绿
肥作物混播一定量的小麦 ,能够增加绿肥作物的通风透光
性 ,减轻因后期雨水过多而造成的腐烂 ,其作用大小尚需进
一步研究 ,但混播小麦对稳定增加绿肥作物株高没有作用 ,
反而影响箭筈豌豆形成分枝 ,所以生产中可采用单播的方
式;⑤2种绿肥作物的产量水平相近 ,播量也基本相同 ,但种
子成本差别较大 ,毛苕子的单价几乎比箭筈豌豆的单价高出
17502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
1倍 ,所以从收获鲜草产量 、降低成本等方面考虑 ,可以优先 选种箭筈豌豆。
表 9 不同因素及水平处理区箭筈豌豆平均产量统计结果
Table9 StatisticresultsofaverageyieldofViciasativaL.indiferenttreatmentareaswithdiferentfactorsandlevels
处理号
TreatmentNo.
播量∥kg/hm2Seedingrate 施肥及用量∥kg/hm
2
Frtilizeranditsdosage 播种方式Seedlingmethod 平均产量∥kg/hm
2
Averageyield
1 75 P30 单播 26 041.50bA
2 75 K30 混 1/4 28 750.50abA
3 75 P30+K30 混 1/2 28 750.50abA
4 150 P30 混 1/4 32 082.75aA
5 150 K30 混 1/2 31 666.50aA
6 150 P30+K30   单播 33 124.50aA
7 225 P30 混 1/2 29 792.55abA
8 225 K30 单播 32 292.00aA
9 225 P30+K30 混 1/4 29 367.00abAR 5.333 3 1.916 7 0.500 0
  参考文献
[ 1] 赵彩霞,何文清,胡跃高,等.低氮环境下燕麦与箭筈豌豆间混作与刈
割时间对饲草产量及质量特性的影响 [ 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6, 9
(5):5-9
[ 2] 周青平.燕麦 +箭筈豌豆混播草地的草层结构与产量 [ J].草原与草
坪, 2003(3):43-45.
[ 3] 徐长林,张普金.高寒牧区燕麦与豌豆混播组合的研究 [ J] .草业科学 ,
1989, 6(5):31-33.
[ 4] 王琳,范彦 ,张健.箭筈豌豆引种试验 [ J].四川草原 , 2005(5):25-26.[ 5] 殷大义.优质牧草毛苔子的栽培技术[ J] .甘肃农业科技, 2001(3):41.
[ 6] 王祺,朱延军.河西灌溉农区小麦复种毛苕子是发展立体农业的重要
途径[ J].中国草地, 2002, 5(3):64-67.
[ 7] 张耀生 ,赵新金 ,周兴民.高寒牧区三种豆科牧草与燕麦混播的试验研
究[ J] .草业科学 , 2001, 3(1):13-19.
(上接第 17489页)
效应对种子发芽率产生的抑制作用最大 ,是离子束介导外源
基因时的主要参数。个别因子的交互用用比单个因子对离
子束介导的影响作用大 。析因设计对参数的研究有以下优
点:①用析因设计在筛选试验因子时不盲目 ,得到了与试验
相关的重要因子和交互作用因子;②析因设计对因子筛选效
率高 ,在试验应用中可以减少试验对环境 、时间 、成本等因素
的限制;③分析介导因素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时 ,应考虑离
子注入的剂量与外源 DNA的浓度 ,这对进一步研究各参数
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提供依据。
它是研究 2个或更多个因子效应一种比较优越的方
法 ,它比一次一因子试验效率高 [ 10] 。对试验因子的筛选可
以识别出大效应因子 ,对试验优化提供有利条件 。找出影
响离子束介导的主要因子对提高离子束介导技术具有重要
意义。
参考文献
[ 1] 余增亮.离子束生物技术引论 [ 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67-105.
[ 2] 尹若春,吴丽芳 ,吴李君, 等.低能离子束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J].生物技术通报, 2001(3):32-35.
[ 3] 张祥胜 ,夏帆,熊涛.低能离子束介导枸杞基因转化甘草技术参数的初
步研究 [ J].草业科学 , 2007(8):55-57.
[ 4] 杨剑波 ,吴跃进 ,吴李君,等.低能离子束介导外源基因进入水稻细胞
的研究 [ J].安微农业大学学报 , 1994(3):330-335.
[ 5] 闻捷,李淑萍,崔党群,等.离子注入对小麦苗期性状的诱变效应研究[ J].华北农学报 , 2005, 20(1):31-34.
[ 6] 张志红 ,何桢.实验设计与质量改进 [ J] .工程机械, 2006, 37(2):62-
66.
[ 7] 杨朔,徐环昕,刘坐镇 ,等.析因设计法优化制备聚(DVB)型整体柱及
分离小分子物质应用 [ J].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9, 25(1):70-76.
[ 8] 陈惠云 ,孙志栋 ,茅轶俊 ,等.春兰基因组 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 J] .分
子植物育种 , 2001, 4(1):135-142.
[ 9] 黄群策.离子束介导技术在植物遗传改良上的发展趋势 [ J] .原子核物
理评论 , 2007, 24(1):59-63.
[ 10] MIMTGIMERYDC.实验设计与分析 [ M] .傅珏生,张健,王振羽,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134-284.
17503 38卷 31期                张宏亮等 几种因素变化对箭筈豌豆和毛苕子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