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广东科技 2013.7.第14期
探析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马占相思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张志强
(福建省漳浦中西国有林场,福建漳州漳浦 363203)
0 前 言
马占相思(A cacia mangium W illd.)系含羞草科金合欢属乔
木种,原产澳大利亚,主要分布在南纬 16°~18°30′的海拔 100m
以下的酸性土壤上[1]。1979年马占相思引入我国,是华南热带
地区较成功的外引树种之一[2],其耐寒耐旱瘠、耐酸性土壤,且
根系有根瘤菌,是荒山造林的优良速生树种[3]。又是重要纸浆材
料、用材和绿化树种。福建省自 2003年开始引进马占相思,并建
立种子园,目前已进入盛果期。但是,在生产中发现,种子园生产
的种子,虽然个粒饱满,但发芽率低,影响了种子在生产中的应
用。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对外源激素对马占相思种子萌发的影响还未曾见报道,因此,
本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L27(313),研究通过 3-吲哚乙酸(IAA)、
赤霉素(GA3)、生根粉(ABT)、6-苄氨基嘌呤(6-BA)不同浓度处
理下,马占相思种子发芽率情况,以期筛选出最优处理条件,提
高马占相思的发芽率,为生产提供有效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种子采自漳浦中西林场马占相思种子园,漳浦中西林
场马占相思种子园位于漳浦县西北部,东经 117°34′,北纬 24°
17′,年平均气温 21℃,降水量 1448mm,属于沿海南亚热带气
候。试验林地海拔 180m,坡度 21°。供试林地土壤类型为花岗母
岩风化后形成侵蚀赤红壤,立地等级属Ⅲ类地。3-吲哚乙酸
(IAA)上海邦成化工有限公司、赤霉素(GA3)北京京泽旺化工有
限公司、生根粉(ABT)河南博灵贸易有限公司、6-苄氨基嘌呤
(6-BA)南京仁信化工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种子净度与千粒质量
种子净度:用十字区分法取样,测定样品称重后,分别将已
抽取的样品倒在光洁的桌面上,将测定样品分成纯净种子、其
他植物种子和夹杂物三个组成部分,计算净度。
千粒质量:百粒法测量,从纯净种子中随机抽取 8个重复,
每个重复 100粒种子,用电子分析天平称量,并由此计算出千
粒质量。
1.2.2 种子处理
将选好的马占相思种子放入浓硫酸中 25min,最后用无菌
水冲洗干净。
1.2.3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试验,试验设 3-吲哚乙
酸(IAA)浓度、赤霉素(GA3)浓度、生根粉(ABT)浓度及 6-苄氨
基嘌呤(6-BA)浓度,如表 1所示四个因素各三个水平,共 27个
处理组合进行马占相思发芽试验,按表 2进行浸泡处理,时间
为 10min。在光照强度为 2000Lx,温度为 20℃,全光照的恒温保
湿箱下培养。观察记载每天的发芽数最后统计发芽率,公式如
下所示,用 spss数据分析软件和 Excel对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
分析:
发芽率 GP=(正常发芽的种子数/供试种子总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净度与千粒质量
摘 要:针对本地种子园生产的种子发芽率偏低的问题,利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外源激素 3-吲哚乙酸(IAA)、赤霉素
(GA3)、生根粉(ABT)、6-苄氨基嘌呤(6-BA)不同浓度对马占相思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3-吲哚乙酸(IAA)150mg·L-1、赤霉素
(GA3)1000mg·L-1、生根粉(ABT)150mg·L-1、6-苄氨基嘌呤(6-BA)100mg·L-1为最优选择方案。
关键词:马占相思;种子处理;发芽率
水平
因素
A(IAA) B(GA3) C(ABT) D(6-BA)
1 100mg·L-1 200 mg·L-1 10 mg·L-1 50 mg·L-1
2 150 mg·L-1 500 mg·L-1 15 mg·L-1 100 mg·L-1
3 200 mg·L-1 1000 mg·L-1 150 mg·L-1 150 mg·L-1
表 1 因素水平设计
试验
号
因素
A B C×D 空列 C A×C A×C B×C D 空列 B×C 空列 C×D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3 1 1 1 1 3 3 3 3 3 3 3 3 3
4 1 2 2 2 1 1 1 2 2 2 3 3 3
5 1 2 2 2 2 2 2 3 3 3 1 1 1
6 1 2 2 2 3 3 3 1 1 1 2 2 2
7 1 3 3 3 1 1 1 3 3 3 2 2 2
8 1 3 3 3 2 2 2 1 1 1 3 3 3
9 1 3 3 3 3 3 3 2 2 2 1 1 1
10 2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1 2 1 2 3 2 3 1 2 3 1 2 3 1
12 2 1 2 3 3 1 2 3 1 2 3 1 2
13 2 2 3 1 1 2 3 2 3 1 3 1 2
14 2 2 3 1 2 3 1 3 1 2 1 2 3
15 2 2 3 1 3 1 2 1 2 3 2 3 1
16 2 3 1 2 1 2 3 3 1 2 2 3 1
17 2 3 1 2 2 3 1 1 2 3 3 1 2
18 2 3 1 2 3 1 2 2 3 1 1 2 3
19 3 1 3 2 1 3 2 1 3 2 1 3 2
20 3 1 3 2 2 1 3 2 1 3 2 1 3
21 3 1 3 2 3 2 1 3 2 1 3 2 1
22 3 2 1 3 1 3 2 2 1 3 3 2 1
23 3 2 1 3 2 1 3 3 2 1 1 3 2
24 3 2 1 3 3 2 1 1 3 2 2 1 3
25 3 3 2 1 1 3 2 3 2 1 2 1 3
26 3 3 2 1 2 1 3 1 3 2 3 2 1
27 3 3 2 1 3 2 1 2 1 3 1 3 2
表 2 正交试验设计表 L27(313)
农·林·牧·渔
183
广东科技 2013.7.第14期
马占相思种子净度为 83.49%,千粒质量 22.74g。
2.2 不同激素对种子发芽率影响的极差分析
从表 3中可知,处理 12发芽率最高为 79%,即 3-吲哚乙酸
(IAA)150mg·L-1、赤霉素(GA3)200mg·L-1、生根粉(ABT)150mg·
L-1、6-苄氨基嘌呤(6-BA)50mg·L-1;处理 13 发芽率最低为
32%,即为 3-吲哚乙酸(IAA)150mg·L-1、赤霉素(GA3)1000mg·
L-1、生根粉(ABT)10mg·L-1、6-苄氨基嘌呤(6-BA)50mg·L-1。其
中交互作用 A×C(IAA×ABT)的极差 RA×C为 0.95为最大值,表
明交互作用 A×C(IAA×ABT)对马占相思种子萌发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 A(IAA)因素的极差为 RA是 0.94,表明 A(IAA)因素对
马占相思种子萌发的影响也较大;最小的为 B(GA3)因素的极
差值 RB为 0.17,说明 B(GA3)因素对马占相思种子萌发的影响
很小。因此对因素对马占相思种子萌发的影响主次排序为:A×C
(IAA×ABT)>A(IAA)>C×D(ABT×6-BA)>C(ABT)>D(6-BA)>
B×C(GA3×ABT)>B(GA3)(如表 4)。
2.3 不同激素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的方差分析
从表 5中可以看出,只有因素 A(IAA)与交互作用 A×C
(IAA×ABT)的 P值小于 0.05,这说明除因素 A(IAA)与交互作
用 A×C(IAA×ABT)的作用显著外,其他各因素及交互作用均不
显著。根据 F值大小,我们可以知道因素对马占相思种子萌发
的影响主次排序为:A×C(IAA×ABT)>A(IAA)>C×D(ABT×6-
BA)>C(ABT)>D(6-BA)>B×C(GA3×ABT)>B(GA3)这与极差分
析的结果一致。如果不考虑交互作用,根据表 3中的 K值可以
确定最优方案为 A1B3C3D2,即 3-吲哚乙酸(IAA)100mg·L-1、赤
霉素(GA3)1000mg·L-1、生根粉(ABT)150mg·L-1、6-苄氨基嘌呤
(6-BA)100mg·L-1。但是 A×C(IAA×ABT)的作用显著且比因素
A(IAA)更加显著,所以应根据表 6 来确定因素 A(IAA)和 C
(ABT)的最优搭配。从表 6中可以知道,A2(IAA)与 C3(ABT)搭
配其发芽率的平均值为 67.3%,95%置信区间上限为 78%,下限
为 56.7%。综上所述,外源激素处理马占相思种子来提高发芽率
的最优方案为 A2B3C3D2即 3-吲哚乙酸(IAA)150mg·L-1、赤霉素
(GA3)1000mg·L-1、生根粉(ABT)150mg·L-1、6-苄氨基嘌呤(6-
BA)100mg·L-1。
3 结 论
近年来,关于硬实种子催芽方面的报道很多,用得较多的
方法有浓硫酸、高锰酸钾、激素等化学药剂和热水处理,以及破
壳等机械手段,但是关于外源激素对马占相思种子催芽报道较
少。马占相思种子种子属于硬实种子,所以笔者选用外源激素
进行处理。本研究结果表明处理 12发芽率最高为 79%,即 3-
吲哚乙酸(IAA)150mg·L-1、赤霉素(GA3)200mg·L-1、生根粉
(ABT)150mg·L-1、6-苄氨基嘌呤(6-BA)50mg·L-1。在四因素三
水平的正交处理情况下,交互作用 A×C(IAA×ABT)对马占相思
试验
号
因素 发芽
率A B C×D 空列 C A×C A×C B×C D 空列 B×C 空列 C×D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49
2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0.70
3 1 1 1 1 3 3 3 3 3 3 3 3 3 0.55
4 1 2 2 2 1 1 1 2 2 2 3 3 3 0.64
5 1 2 2 2 2 2 2 3 3 3 1 1 1 0.51
6 1 2 2 2 3 3 3 1 1 1 2 2 2 0.53
7 1 3 3 3 1 1 1 3 3 3 2 2 2 0.64
8 1 3 3 3 2 2 2 1 1 1 3 3 3 0.74
9 1 3 3 3 3 3 3 2 2 2 1 1 1 0.64
10 2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0.38
11 2 1 2 3 2 3 1 2 3 1 2 3 1 0.32
12 2 1 2 3 3 1 2 3 1 2 3 1 2 0.79
13 2 2 3 1 1 2 3 2 3 1 3 1 2 0.47
14 2 2 3 1 2 3 1 3 1 2 1 2 3 0.45
15 2 2 3 1 3 1 2 1 2 3 2 3 1 0.57
16 2 3 1 2 1 2 3 3 1 2 2 3 1 0.32
17 2 3 1 2 2 3 1 1 2 3 3 1 2 0.57
18 2 3 1 2 3 1 2 2 3 1 1 2 3 0.66
19 3 1 3 2 1 3 2 1 3 2 1 3 2 0.49
20 3 1 3 2 2 1 3 2 1 3 2 1 3 0.53
21 3 1 3 2 3 2 1 3 2 1 3 2 1 0.51
22 3 2 1 3 1 3 2 2 1 3 3 2 1 0.53
23 3 2 1 3 2 1 3 3 2 1 1 3 2 0.57
24 3 2 1 3 3 2 1 1 3 2 2 1 3 0.51
25 3 3 2 1 1 3 2 3 2 1 2 1 3 0.53
26 3 3 2 1 2 1 3 1 3 2 3 2 1 0.45
27 3 3 2 1 3 2 1 2 1 3 1 3 2 0.38
K1 5.44 4.76 4.90 4.59 4.49 5.34 4.51 4.73 4.76 4.82 4.57 5.04 4.34
K2 4.53 4.78 4.53 4.76 4.84 4.52 5.52 4.87 5.11 4.99 4.65 4.85 5.14
K3 4.50 4.93 5.04 5.12 5.14 4.61 4.44 4.87 4.60 4.66 5.24 4.58 4.99
极差
R 0.94 0.17 0.51 0.53 0.65 0.82 1.08 0.14 0.51 0.33 0.67 0.46 0.80
表 3 不同激素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的极差表
因素 C1 C2 C3
A1 0.59 0.65 0.57
A2 0.47 O.45 0.67
A3 0.52 0.52 0.47
表 4 因素 A(IAA)、C(ABT)水平搭配表
a R Squared=.903(Adjusted R Squared=.579)
表 5 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变因 平方和 自由度 方差 F值 P值
校正模型 .318(a) 20 .016 2.788 0.104
截距 7.755 1 7.755 1360.500 0.000
A 0.063 2 0.032 5.564 0.043
B 0.002 2 0.001 0.168 0.849
C 0.024 2 0.012 2.063 0.208
D 0.015 2 0.008 1.326 0.333
A×C 0.126 4 0.032 5.531 0.033
B×C 0.032 4 0.008 1.410 0.336
C×D 0.056 4 0.014 2.439 0.158
误差 0.034 6 0.006
总数 8.107 27
校正后总数 0.352 26
发芽率
表 6 A(IAA)*C(ABT)边际估计
1
1 0.590 0.044 0.483 0.697
2 0.650 0.044 0.543 0.757
3 0.573 0.044 0.467 0.680
2
1 0.390 0.044 0.283 0.497
2 0.447 0.044 0.340 0.553
3 0.673 0.044 0.567 0.780
3
1 0.517 0.044 0.410 0.623
2 0.517 0.044 0.410 0.623
3 0.467 0.044 0.360 0.573
下限 上限
A(IAA) C(ABT) 平均值 标准误差
95%置信区间
发芽率
(下转第 162页)
农·林·牧·渔
184
广东科技 2013.7.第14期
(3)板端的空隙一定要事先预留,一般以 2~3cm为主,用沥
青之类的松软性材料来填实,让板的变化余地较为自由。
(4)使用苯板来减少板受热之后的温差,降低板的变形程
度。
3 窗台墙体裂缝
窗台墙体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合结构建筑的房屋内,且较多
出现在我国东北部地区。这些裂缝通常在窗台的两脚处与跨中
处出现,宽度在 1mm左右。裂缝的走向一般是沿着窗台,呈现
上大下小的不规则状态。
3.1 窗台裂缝的产生原因
(1)温度变化导致开裂。由于窗体是镶嵌在墙体中间的,在
受到本身镶嵌的约束下,温度的变化产生的变形足以让窗体两
侧部位墙体开裂。尤其是我国东北部地区,外部环境寒冷,但屋
内充足的暖气使得窗体两面受热严重不均。
(2)地基变形引起开裂。由于窗台受到两侧墙体镶嵌形成
的垂直压力与地基的反压力作用,使窗台底部的框架向上弯
曲,在跨中区域的拉力最大。由此产生了上大下小的纵向裂缝。
同时,窗间墙挤压窗台墙,在窗脚产生剪力,致使窗体开裂。
3.2 防治措施
(1)加反拱。可以在窗台墙外加设一层反拱,来抵制来自地
基的反拱,两个相对的力相互作用,减少窗体受到的拉力,减缓
裂缝的出现。
(2)加设配筋砖带。由于窗台两侧冷热受力不均是一个无
法改变的事实,因此在窗台设计上可以将窗框与墙体的连接处
加设配筋砖带,以加强对拉力的承载能力。
4 地下裂缝
半地下、地下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在施工后期经常出现不
同程度、但间距比较规则的纵向裂缝。这些裂缝通常在 0.3~
0.5cm之间。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威胁到整座建筑的安全性,属于
非负荷载温度裂缝。
4.1 半地下、地下裂缝产生的原因
(1)钢筋类构筑物具有表面系数大、墙壁薄的特点,对周围
基础约束与四周嵌固较强。当温度发生过大变化时,这些强力
的约束与嵌固制约了钢筋结构的伸展,无法产生微变形,从而
引起拉压产生。当拉压达到承受边缘时,就会使建筑产生裂缝。
(2)混凝土在拆模时,周边环境的温差也会对裂缝的形成
产生推动作用。若是过早拆模,混凝土的降温速度会过快,导致
在施工后无法完全发挥其效用。且细粉砂的过度使用以及混凝
土中水灰比例的增加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率,加剧裂缝的产
生。
(3)除上述原因外,还有许多小原因也会引起混凝土的开
裂:混凝土振捣不实、水灰的比例控制不严、后期养护不当也会
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混凝土的开裂,同时,若是使用劣质混凝土
也会对施工后期造成影响。
4.2 防治措施
(1)在初期设计时,应详细考虑到建筑物会承受的温度变
化差额,根据这项差额在施工过程中做出相应调整。
(2)设计师要考虑到构造配筋的添加与建筑结构的稳固性,
在设计完毕后要严格进行验算工作:包括温度应力所需要用到
的钢筋量、配筋率的计算等。这里,横向配筋率在其所需量上应
达到 0.5%以上,这样能够较好把握配筋比例控制,在工程实践中
也被证明为最好。
5 结 语
土建工程的合格与否关系着整幢建筑的安全性。建筑过程
中出现的裂缝虽小,但若是任由裂缝生长势必会影响到建筑本
身的稳固性。现如今的土建工程大多使用混凝土作为材料,加
强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安全性是防治裂缝的保障。在实际施工
时,应综合考虑裂缝产生的原因,根据裂缝出现的不同位置展
开分析,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保障土建工程的质量安全。只要
施工方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施工,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多加注
意,裂缝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根治。
参考文献:
[1]肖宝林,王桂平. 土建工程在设计与施工阶段防治裂缝的几种方法
[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5).
[2]王文国. 浅谈土建工程在设计与施工阶段如何防治裂缝[J]. 黑龙
江科技信息,2009(6).
[3]李峰,修俊. 浅谈土建工程在设计与施工阶段如何防治裂缝[J]. 科
学之友,2011(14).
[4]王二坯,张岩冬.浅谈土建工程在设计与施工阶段如何防治裂缝[J].
科技风,2011(15).
[5]郭喜生,王立明.浅谈土建工程在设计与施工阶段如何防治裂缝[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
作者简介:张国辉(1972~),男,工程师,1994年毕业于重庆建筑
工程学院昆明分院,城镇建设专业,主要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
作。
建筑施工
!!!!!!!!!!!!!!!!!!!!!!!!!!!!!!!!!!!!!!!!!!!!!!!
的发芽率影响最大,其次是因素 A(IAA),影响最小的是 B
(GA3)。外源激素处理马占相思种子来提高发芽率的最优方案
为 A2B3C3D2即 3-吲哚乙酸(IAA)150mg·L-1、赤霉素(GA3)
1000mg·L-1、生根粉(ABT)150mg·L-1、6-苄氨基嘌呤(6-BA)
100mg·L-1。
参考文献:
[1]宗亦臣,郑勇奇,等. 外来树种马占相思自然繁殖更新研究[J]. 林
业科学,2006,42(7):16~20.
[2]游振城.马占相思种子繁殖技术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09
(1):123~125.
[3]杨期和,尹小娟,叶万辉. 硬实种子休眠的机制和解除方法[J]. 植
物学通报,2006,23(1):108~118.
[4]伏香香,李淑娴,隋爱敏. 不同处理对几种硬实性种子活力的影响
[J]. 种子,2001(2):32~34.
(上接第 184页)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