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羽毛针禾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观察



全 文 :

羽毛针禾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观察

王建明 1,龚秀花 2,王绍明 2*
(1.伊犁师范学院 后勤管理处,新疆 伊宁 835000;2.石河子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摘 要: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研究了羽毛针禾(Stipagrostis pennata(Trin.)de Winter)大、
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 主要结果有:(1)花药壁由 3 层结构组成,最外层为表
皮,其次为药室内壁,最内层为分泌型绒毡层;(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
连续型,四分孢子为左右对称型;(3)成熟花粉粒为 3 细胞型,具单萌发孔,羽毛针禾精子排列
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两枚精子近乎平行位于营养核一侧,另一种是羽毛针禾有少数花粉的两条
眉状精子呈“八”字形排列;(4)羽毛针禾为单子房、单胚珠、双珠被、薄珠心、倒生型胚珠,
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线型或 T 型排列的 4 个大孢子,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5)胚囊发育
为蓼型,反足细胞经无丝分裂形成多个细胞的反足细胞群.
关键词:羽毛针禾;大孢子发生;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雌配子体
中图分类号:Q9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99X(2010)03—0034—06

羽毛针禾(Stipagrostis pennata(Trin.) de
Winter),隶禾本科(poaceae)针禾属(Stipagrostis
Nees),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沙地、沙丘和沙垄上的优势植物,也往往是群落的
共建种[1],并且在沙漠边缘的沙丘和沙垄上常形成
其单优群落. 中国集中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国外分
布于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俄罗斯、
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高加索地区和伊朗.
羽毛针禾在自然生境中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
殖两种繁殖方式,但经过长期野外的观察,我们发
现其有性繁殖存在着成率低、结实率低、发芽率低
等问题,严重影响其繁殖. 目前对于羽毛针禾的研
究主要有羽毛针禾种子库空间、季节分布格局类型
的研究[2],羽毛针禾区域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3],
羽毛针禾的传粉生物学特性和传粉机制的研究[4],
羽毛针禾的种群生境土壤条件物理特性的研究[5],
羽毛针禾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研究[6],以及破除
休眠、盐度和种子采收时间对羽毛针禾萌发的影响
等[7],而关于对羽毛针禾大小孢子发育和雌雄配子
体的发生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植物的有性生殖过
程是植物体进行物种延续和种群扩大的根本动力,
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
有从整体和发育的角度去研究探讨,才能找出问题
所在.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羽毛针禾的大、小孢子发
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为羽毛针禾
的生殖生物学研究提供基本资料,为寻求羽毛针禾
结实率低下的胚胎学因素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羽毛针禾(Stipagrostis pennata(Trin.) de
Winter)采自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周围的沙漠或零散
沙丘、沙垄上. 2007—2008年每年6月,每次取已
经采集好的不同时期的小花剥离外壳,用FAA固定
液(纯酒精∶冰醋酸=3∶1)固定并保存备用. 用
常规石蜡制片法制片,从固定液中取出材料,番红
固绿进行整体染色,切片厚度为8~10µm,用
Olympus BXO51型光学显微镜观察并照相.
收稿日期:2010—04—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60031);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2004CCA02800)资助.
作者简介:王建明(1983—),男. 新疆奎屯人,硕士,从事生态学研究.
*通讯作者:王绍明(1963—),男,湖北黄冈人,博士,教授,从事生态学研究.
2010 年 9 月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Sept.2010
第 3 期 Journal of Yil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No.3
第 3 期 王建明,龚秀花,王绍明:羽毛针禾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观察 35
2 观察结果
2.1 花药壁的发育
从羽毛针禾雄蕊原基的横切面上可看到一层
表皮下一群分裂活跃的细胞(图版—1),随后,4
个角隅处表皮下分化出一个孢原细胞(图版—2),
孢原细胞平周分裂,形成壁细胞和造孢细胞. 壁细
胞分裂分化,到大孢子母细胞开始减数分裂时,仅
有三层,一层药室内壁,一层绒毡层,与表皮层一
起构成完全分化的花药壁(图版—3,6,7,8,9),
中层完全消失. 表皮细胞在花药发育过程中,只进
行垂周分裂以适应内部组织的扩增,表皮细胞逐渐
扩展呈扁长形,行使其保护功能. 中层细胞只有一
层,在小孢子母细胞开始进行减数分裂时,已完全
解体(图版—7,8,9),这一点与禾本科其他植
物的花药壁的发育不同. 绒毡层细胞较其外面的
药壁细胞大,具腺细胞的特征:细胞质浓、液泡少
而小、发育完全时为双核. 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
绒毡层细胞原位解体,为其花粉发育提供营养物
质.
2.2 小孢子的发育
羽毛针禾每朵小花有3个雄蕊,1个雌蕊. 每枚
雄蕊均具4个小孢子囊(图版—4,5,6). 从雄蕊
原基横切面上,可见4个角隅处分化出单个孢原细
胞,孢原细胞平周分裂一次形成初生壁细胞和初生
造孢细胞(图版—1,2). 初生造孢细胞重复进行
有丝分裂产生次生造孢细胞,次生造孢细胞进一步
发育为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继续发育,由
多边形逐渐变成圆球形,其外被胼胝质壁包裹. 小
孢子母细胞彼此分离进入减数分裂期. 其分裂过
程与大多数被子植物相同,历经前期I、中期I、后
期I(图版—10)、末期I(图版—11,12). 胞质
分裂形成二分体(图版—8,11,12),随后经前
期II、中期II、后期II、末期II,产生四分体(quadrant)
(图版—6,9,13).
2.3 雄配子体的发育
小孢子四分体时期维持时间比较短. 随着胼
胝质壁的溶解,小孢子被释放出来. 小孢子细胞质
浓厚,细胞核位于中央,花粉壁尚未加厚,此时为
单核小孢子时期. 随着小孢子体积增大,细胞质液
泡化,形成中央大液泡,将细胞核推到花粉壁一侧,
为单核靠边期(图版—14). 小孢子核在贴近花粉
壁的位置进行不均等的有丝分裂,经前(图版—
14)、中(图版—15)、后(图版—16)、末(图
版—17)有丝分裂后形成大小悬殊的两个细胞(图
版—16),大的为营养细胞,占据花粉的绝大部分
体积,细胞核较大,其内有一大核仁;小的为生殖
细胞,呈凸透镜形,紧贴花粉壁,只有少量细胞质
而无液泡,细胞核圆形,其内一个核仁. 两细胞间
存在着明显的细胞壁(图版—17). 随着生殖细胞
与营养细胞之间的细胞壁消失,生殖细胞浸在营养
细胞的细胞质中,从而形成二细胞花粉(图版—17).
二细胞花粉内,液泡逐渐消失,营养细胞的细胞质
里积累营养物质,花粉壁继续加厚,此时生殖细胞
进行一次均等的有丝分裂,历经前、中、后(图版
—17),最终形成二个精细胞,成熟的花粉为三细
胞型(图版—18,19).
2.4 大孢子的发育
羽毛针禾胚珠为倒生胚珠(图版—21),大孢
子的发生始于珠心表皮下的一个孢原细胞(图版—
20),这个细胞体积较大、细胞质浓厚、细胞核较
大,明显区别于其他珠心细胞. 孢原细胞不经分
裂,直接增大成为大孢子母细胞,其体积较大,细
胞核也较大(图版—22). 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第
一次、第二次分裂,分别形成二分体(图版—23,
24)和四分体(图版—25),四分体有呈直线形排
列的(图版—25),也有呈1+1+1+1方式排列的(图
版—26).
2.5 雌配子体发育
羽毛针禾的胚囊发育属蓼型. 四分体中珠孔
端3个大孢子退化,剩下合点端的一个大孢子为功
能大孢子(图版—28),当功能大孢子体积纵向扩
展,细胞质内出现液泡时,发育成单核胚囊进一步
发育形成二核胚囊(图版—29), 观察中发现双
大孢子母细胞,双列8个大孢子(图版—27). 二
核胚囊中的2个核分别位于珠孔端和合点端. 二核
胚囊随着体积的增大,2个核分别进行一次核分裂,
形成4核胚囊(图版—30),2个核位于胚囊的合点
端,2个核位于珠孔端,胚囊中央为一个大液泡所
占据. 4核胚囊的核同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8
个核(图版—35). 随后,8核胚囊很快进行胞质
分裂,分化出细胞,珠孔端可见由两个助细胞和卵
组成的卵器(图版—31),在珠孔端与2助细胞成
三角形排列. 两极核向胚囊中央移动,形成含2个
极核的中央细胞(图版—32,34),它在受精前向
卵器靠近. 反足细胞在胚囊发育早期为3细胞,然
后即分裂分化为多细胞团块,并液泡化,在多细胞
原胚时期解体. 有的反足细胞拉长为棱形,并向珠
36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年
心组织侵入(图版—35,36).
3 小结和讨论
羽毛针禾胚胎发育与禾本科其他植物胚胎发
育有其相同点:腺质绒毡层,三细胞花粉,单萌发
孔,薄珠心,倒生胚珠,蓼型胚囊.
羽毛针禾胚胎发育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花药壁到花粉母细胞开始进行减数分裂
时,仅有三层,为表皮、药室内壁和绒毡层,绒毡
层属于腺质型.
(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在同一个药室内
是同步的,同一个花药的四个药室则不尽相同,一
般相差1~2个时期.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
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孢子为左右对称型,
也有正四面体型.
(3)成熟花粉粒为3细胞型,具单萌发孔;我
们在大量切片中观察到羽毛针禾精子排列存在两
种情况. 一种是两枚精子近乎平行位于营养核一
侧,与小麦相似,羽毛针禾大多数花粉粒属此类.
另一种是羽毛针禾有少数花粉的两条眉状精子呈
“八”字形排列.
(4)羽毛针禾与其他禾本科植物在胚胎学方
面也存在一些差异,羽毛针禾造孢细胞减数分裂形
成的4个大孢子的核有直线形和1+1+1+1方式两种
排列方式,但在禾本科植物的胚囊发育中,我们只
观察到4个大孢子的核呈直线形排列,合点端大孢
子具功能. 由于切片数量有限,我们只观察到羽毛
针禾中存在蓼型胚囊的发育方式,而未能观察到大
孢子核呈1+1+1+1方式排列的胚囊的进一步发育情
况.
(5)胚囊发育为蓼型,反足细胞经无丝分裂
形成多个细胞的反足细胞群. 当胚囊成熟时,反足
细胞的体积迅速增加,细胞核内可能发生多次DNA
复制. 细胞核的体积增加数倍,整个细胞染色很
深,充分表明反足细胞群以多倍体状态存在,且处
于代谢旺盛时期,这与禾本科植物的胚胎学特征相
一致[8].
(6)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
存在大量败育现象. 本研究对小孢子母细胞减数
分裂的异常过程未作深入探讨. 观察中见到大量
退化的小孢子以及二细胞花粉、三细胞花粉阶段存
在败育现象,胚囊发育过程中,经常看到发育停止、
胚囊败育以及珠心组织细胞死亡的现象. 在种子
成熟期,我们看到大量败育的种子,造成这一结果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理干旱、花粉的败育以及胚
囊异常发育等都可能是羽毛针禾结实率低的原因,
但由于切片数量有限及相关的研究有限,对于这一
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崔乃然. 新疆植物志[M]. 乌鲁木齐:新疆
科技卫生出版社,1996.51.
[2]Wang S-M, Zhang X, Y. Li, L. Zhang, Xiong
Y-C and Wang G.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soil seed bank of Stipagrostis pennata (Trin.) de
Winter in the Gurbantonggut Desert of north-west
China[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05, 63:
203-222.
[3]张玲.准噶尔盆地羽毛三芒草种群遗传结
构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硕士论文,2005.
[4]邓必建.羽毛针禾繁育系统研究[D].石河
子大学硕士论文,2006.
[5]王建成,王绍明,徐基平,等.准噶尔盆
地羽毛针禾(Stipagrostis pennata)生境土壤物理特
性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4(3):274-276.
[6]邓必建,张霞,王绍明. 针禾属植物羽毛
针禾基因组 DNA提取方法的研究[J]. 广东教育学
院学报,2007,27(3):64-68.
[7]M.J.Bahrani and M. Abolghasemi Khartegh.
Seed Germination of Tall Three-Awn Grass
(Stipagrostis pennata T. De Winter) as Affceted by
Dormancy-Breaking Treatments, Salinity and Harvest
Time[J]. New Seeds, 2006, 8 (1): 83-90.
[8]Davis G L. Systematic Embryology of the
and giosperms[M].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Inc, 1966. 130-131.
图版说明:
1-2. 雄性孢原细胞.(横切)×1000;3.雄性
孢原细胞.(纵切)×1200;4-5.同一花药四个药室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1000;6.示花药壁
分化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1 层)和绒毡层(1
层).×1000;7.小孢子母细胞.×1200;8.二分
体.×1200;9.四分体.×1200;10.小孢子母细胞减
数分裂后期Ⅰ.×1200;1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
末期Ⅰ.×1200;1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末期
Ⅰ.×1200;13.小孢子四分体.×1200;14.小孢子有
丝分裂前期.×1200 ; 15.小孢子有丝分裂中
第 3 期 王建明,龚秀花,王绍明:羽毛针禾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观察 37
期.×1200;16.小孢子有丝分裂后期.×1200;17.小
孢子有丝分裂末期和生殖细胞有丝分裂后
期.×1200;18-19.成熟的花粉粒.×1200;20.雌配
子体孢原.×1200;21.倒生胚珠.×1200;22.大孢子
母细胞.×1200;23-24.形成二分体.×1200;25.直
线形排列的大孢子四分体.×1200;26.1+1+1+1 排
列的四核大孢子.×900;27.双列 8 个大孢子.×900;
28.合点存留的功能大孢子.×900;29.二核胚囊时
期.×600;30.四核胚囊时期.×600;31.卵细胞和具
丝状器的两个助细胞.×1000;32.位于中央细胞中
部的两个相靠的极核.×1000;33.成熟胚囊的反足
细胞.×600;34.示卵细胞及位于中央细胞中部的两
个相靠的极核.×600;35.成熟的胚囊.×600;36.成
熟胚囊中具丝状器的两个助细胞.×1000.
Explanation of plates:
Fig.1-2.Themale archesporial cell( crosscut)
×1000. Fig.3.Themale archesporial cell(straight-cut)
×1000. Fig.4-5.The same four-chamber anther
microspore mother cell meiosis is not
synchronous.×1000. Fig.6. Theantherwall consisted of
five layers cell epidermis, endothecium (one layer),
middle layer (one layer), tapetum(one layer).×1000.
Fig.7.The microspore mother cell.×1200. Fig.8.
icrospore dyad.×1000. Fig.9.Microspore Tetrad.×1000.
Fig.10. The stage of anaphase of microsporemother Ⅰ
cell meios.×1200. Fig.11-12. The stage of
telaphase of microspore mother cell meiosi×10Ⅰ 00.
Fig.13.Microspore tetrads. ×1200. Fig.14. Leptonema
of prephase of Microspore mother cell meiosi.×1200.
Fig.15. Microspore mitosis prephas.×1200. Fig.16.
Microspore mitosis metaphase. ×1200. Fig.17.
icrospore mitosis anaphase(above one) and Generative
cell mitosis anaphas(nether one). ×1200. Fig.18-19.
Mature pollen grain.×1200. Fig.20. Archesporium of
female gametophyt.×1200. Fig.21. anatropous ovule.
1200. Fig.22.Megasporocyt. ×1200. Fig.23-24.
Megaspore dyad.1200. Fig.25. The tetrad of
megaspore of straight-line typ.×1200. Fig.26. The
four-nucleimegaspore of 1+1+1+1 typ.×1200. Fig.27.
Two lines eight megaspore.×900. Fig.28. The
functional megaspore in chalaza.×900. Fig.29.The
dionuclear embryo sac. ×900. Fig.30. The
quadrangular embryo sac.×900. Fig.31.Egg cell and
the two synergies with filiform apparatus in mature
embryo sac.×900. Fig.32.two attached polar nuclei
which ly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central cell.×900.
Fig.33. The antipodal cells in the mature embryo
sac.×900. Fig.34.To show the egg cell and the two
attached polar nuclei which ly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central cell.×900. Fig.35. Mature embryo sac.×900.

[责任编辑:李广伟]


Observations on Megasporogenesis Microspor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Female and Male
Gemetophyte of Stipagrostis Pennata (Trin.) de Winter
WANG Jian-ming1, GONG Xiu-hua2, WANG Shao-ming2
(1.Logistics Division, Yili Normal University, Yining, Xinjing 835000, China;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megasporogenesis microsporogenesi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emale and male
gametophyte of S. pennata (Trin.) de Winter by means of paraffin wax. Them 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1)The
wall of anther consist s of three layers: epidermis, endothecium and tapetum from out to in side. Tapetum cell is of
secretory type.(2)Cytok inesis of microsporocyte meiotic division is of successive type.(3)Mature pollen grain is
of 3-celled type.(4)There are one ovary and one ovule. The ovule is double in teguments, tenuinucellate and
anatropous. Megasporocyte meiotic divides into four megaspores in line type or T-type. The megaspore near
chalazae is the functional one. (5)Embryosac is of Polygonum type.Antipodal cells amitotic divide to many cells
in mature embryosac.
Key words: S.pennata; megasporogenesis; microsporogenesis; male gametophyte; female gametophytes


38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年
图版:羽毛针禾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1
76
8 9
21
5
43
10
10
11 12 3 14 15
16 1817 19
第 3 期 王建明,龚秀花,王绍明:羽毛针禾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观察 39
接上图:羽毛针禾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