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第18期
雪莲果又名地参果,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属菊科
向日葵属植物。雪莲果地下块茎形如红茹,其果肉颜色有浅
黄、淡橙、浅紫和粉红,含有大量水溶性植物纤维和丰富的
果寡糖、人体必需的 18种重要氨基酸及钙、铁、锌、钾等微
量元素,具有降低血糖、血脂功效,尤其具有良好的助消化
作用,对便秘、消化不良的中老年人效果尤其明显,是一种
很好的保健食品,尤宜鲜食,也可煲汤和炒食。雪莲果块茎
可贮至5~6月,其味更甜。我地 2003年从海南引进,在海拔
1000m以上的阳明山国家森林管理局下属的几个村种植,
产量均在 22.5~37.5t/hm2左右,高产的可达 60~67.5t/hm2。
均价在3~3.8元/kg,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今种植面积已扩
大至60hm2。雪莲果适宜在海拔1000m以上的地区种植,在
海拔600m以下地方种植,产量、品质均差。为使这一市场潜
力很大的舶来品种进一步得到推广,并保证其高产优质,我
们在不断研究高产技术的同时,对其病虫害的种类及防治
措施做了初步观察研究。
1 虫害
1.1 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主要以 1代幼虫危害幼苗,其余各代由于气
温渐高,田间湿度低,发生很轻,基本不形成危害。1代幼虫
为害期在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幼虫咬断幼茎造成倒苗和
啃食叶片形成缺刻和孔洞,有时还会咬断生长点。据观察,
幼虫在3龄以前入土不深,也不形成地穴或不入土。白昼潜
伏在近地面的叶、芽丛中或幼茎基部的浅土下,傍晚、夜间、
清晨,阴天全天取食,将幼株叶片咬成孔洞或缺刻或食去叶
肉留下花网状表皮,很少能啃断幼茎。幼虫 4龄后,入土较
深,作成地穴,常可见被咬断幼茎的上半部留在洞穴外,也
可咬去幼茎一半,造成风折,植株被害处,可见散落的断茎、
叶片。杂草锄后未及时拣尽,枯黄杂草和杂枝须根多的田
中,往往发生严重;管理精细,田中无杂草枯叶的田发生很
轻;靠近蜜源植物的田发生也较重。雪莲果上尚未发现其他
种类的地老虎危害。
1.2 金龟子
危害雪莲果的金龟子,已发现的种类有铜绿丽金龟、东
北大黑鳃金龟、桐黑丽金龟、铅灰齿爪鳃金龟、大云鳃金龟、
小青花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黑绒鳃金龟等 10余种。金龟
子的危害期很长,从 5月直至 8、9月。成虫啃食叶片和嫩
芽,造成叶片多孔缺刻和芽枯。金龟子以傍晚7~9时取食活
动最为频繁。各种金龟子成虫、幼虫发生期和年发生代数不
一样,成虫、幼虫均可越冬。幼虫发生期多在 6~10月间,此
时,雪莲果植株均已长大,幼虫对其基本无危害。金龟子的
食性很杂,以靠近山坡和柿、李等果园的田发生多。
2 病害
2.1 细菌性软腐病
雪莲果在大田生长期间,病害种类很少,基本无危害。
主要是在收获后,块茎的贮运过程中易发生细菌性软腐导
致腐烂。细菌性软腐病主要在块茎表面受到创伤时感染。症
状是初期外表块点状变褐,颜色渐次加深。随着病菌的不断
侵入向健处繁殖,病斑扩大,并向块茎内部深入,但表皮很
少腐烂,略呈干缩下陷,手按有湿软感,有臭味。病部肉初棕
褐色,后颜色加深呈褐色。在通气不良、湿度又很大时,块茎
6~10d可整个腐烂。表皮破裂时,露出黑色腐汁。横切块茎
时,健肉与病肉有明显区别:病肉棕褐、黑褐或黑色,而健肉
则呈鲜亮的黄白、浅橙等色泽。块茎发病后,还可招致灰霉、
青霉等杂菌的滋生,加剧腐烂。细菌性软腐病不仅危害块
茎,还危害冬贮的种球,引起种球和芽及芽眼腐烂。染病的
块茎湿度大时,呈软腐状腐烂;干燥时,块茎内水分散失,瘪
缩成拇指粗细的干腐块茎。
2.2 块茎开裂
雪莲果另一个重要病害是块茎开裂,有纵裂、横裂,有
时呈龟纹状开裂,深的裂痕可达 1~2cm,裂缝内充满泥沙,
影响品质和销售。块茎开裂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有时也会
在贮运中发生,开裂较早,能形成愈伤组织,块茎不会腐烂,
但影响外观和销售。收获时开裂常会导致块茎腐烂。雪莲果
生长期很长,从4月直至11、12月。8月之前,主要是地上部
生长,9月后,温度下降,昼夜温差加大,块茎才开始迅速膨
大,在此期间,如果水分供应前后不匀,块茎生长膨大速度
各部位不一,就会引起块茎开裂。此外,中耕整地差、土块大
小不一、土质不好、硬土块多、石块多或地下害虫为害等因
素也会引起开裂。
3 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虫害防治
3.1.1 小地老虎的防治。种植前拣尽田间杂草枯枝,以减少
成虫产卵量。1代幼虫发生期间正值雪莲果出芽和幼苗生长
阶段,如幼虫在4500~6000条/hm2以上,就需进行防治,否
则会造成缺苗。3龄前用菊酯类低毒农药喷洒幼苗,尤其要
(下转第79页)
雪莲果主要病虫种类与防治技术
王穿才 1 邓海兵 2
(1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科学系,湖南永州 425100;2双牌县打鼓坪林场)
摘要 雪莲果是上好的保健食品,宜在海拔1000m以上地带栽植。苗期主要害虫是小地老虎,成株期是金龟子,采用人工捕捉和适时
用药,可控制其危害;病害主要是细菌性软腐病和块茎生理性开裂,采用栽管措施和避免形成伤口是防治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雪莲果;小地老虎;细菌性软腐病;生理性开裂;防治
收稿日期 2007-07-13
植物保护
76
《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第18期
要化防时机掌控得好,为害率一般都会下降60%以上。
4.2.3 烟雾防治。五至六年生之后,当幼树开始郁闭、树体
较高、树冠较大、水剂防治较为困难时,可采用 20%杀灭菊
酯乳油与柴油按1∶9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适量的80%敌敌
畏乳油。选择无风天气的傍晚,用烟雾机喷布进行防治。
4.3 机械防治
4.3.1 人工剪除被害梢。对四年生以下的幼树,在树体高度
2.5m以下时,可采取人工剪除被害梢的方法。人工剪梢1年
需进行2次,即第1次在每年5月上中旬,当新梢出现弯曲
或生长萎缩时;第2次是在每年 12月底至次年 3月中旬之
前,组织人工剪除被害梢,集中烧毁。此法简单易行,对降低
虫口、减轻为害事半功倍。
4.3.2 灯光诱杀。根据松梢害虫的成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
在于成虫出现高峰期,在幼林区选择地势较高的位置,安置
黑光灯进行成虫诱杀,对降低虫口密度非常有效。
4.4 生物防治
4.4.1 喷洒白僵菌。对五年生以上的幼林,如果林相整齐,
郁闭度在 0.6~0.7之间,且地被物生长繁茂、林间相对湿度
较大的林分,释放白僵菌高孢粉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4.4.2 释放寄生蜂。松梢主要害虫松实小卷蛾和微红梢斑
螟的天敌主要是寄生蜂和鸟类。要避开大面积单一针叶树
纯林,逐步改变林种结构;减少化防次数,降低化防频率,招
引鸟类和保护天敌。在目前情况下,有条件的地方在林区内
释放象赤眼蜂类的寄生蜂,对降低虫口密度大有好处。
5 小结
由于松梢害虫的为害特点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当发现
为害症状时,幼虫早已潜入枝干中;加之此类害虫具有世代
重叠现象,为害高峰期往往难于把握,此时使用触杀性农药
进行化防已无济于事。内吸性农药虽有一定效果,仅靠 1~2
次化防又很难收到满意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仅靠某一种方
法进行松梢害虫的防控是很难奏效的。因此,综合防治才是
一条有效的途径。
(上接第76页)
喷透下部叶片,或用 2.5%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
及50%敌敌畏乳油 1000倍液与细沙拌合成药沙撒于幼苗
基部。3龄以上幼虫,已入土做穴,地面施药很难达到防治效
果,主要采用人工捕捉幼虫。清晨根据留在土表的断残茎叶,
拨开表土3~5cm,挑出幼虫弄死;也可晚上持手电筒逐厢捕
捉。由于雪莲果种球的萌芽力强,有时还要除去芽数过多的
幼苗,所以如果幼虫在4500条/hm2以下,可视情况不予防治。
糖醋液诱杀成虫:红糖 6份、醋 3份、白酒 1份、水 10
份、90%晶体敌百虫 0.5份,于 3月上中旬置于春花作物田
中,或果园林木旁诱杀成虫。
3.1.2 金龟子的防治。根据金龟子幼虫和蛹在土中越冬的
习性,早春播种前,将种植田淹水,保持 3~4d,减少虫口基
数。人工捕捉成虫,宜在傍晚时分进行。在种植田旁的果树
及其他林木上,敲树震落成虫,树下铺塑料薄膜,收集喂禽。
如果成虫发生量大,可用40%乐果乳油 1000倍液与 20%氰
戊菊酯乳油 3000倍液混合进行叶面喷雾。有条件时,结合
防治其他害虫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3.2 病害防治
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主要是在田间管理等农事操作上
及贮运中避免形成伤口。具体措施如下:
(1)采收时工具要避免碰到块茎并轻拿轻放;装箱运输
要用纸箱,不可用竹篓及木箱,雪莲果的块茎表皮很薄,很
易划破。收获初期,堆积贮藏时要注意通风散湿。大量的长
期贮存,宜用地窖,并以含水量在60%~65%的细砂覆盖和充
实堆间缝隙。
(2)雪莲果分株种植时,分株切口沾涂新鲜草木灰。
(3)为保证雪莲果的高产优质,减少块茎生理性开裂,
应选用肥力高、排灌方便的沙壤土种植。根据其怕旱忌渍及
喜半阴、畏强光的生长习性,生长期要注意水分的均衡供
应。勤细松土,长期保持土壤的湿润。雨季排干田间积水;天
旱及时灌水。通常稻田比旱土种植的块茎要匀称光滑。
(上接第77页)
小绿叶蝉的卵和低龄若虫,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4.1.3 清除杂草。杂草不但和茶树争夺养分,而且是害虫栖
息场所。采用化学除草的办法清除杂草,可恶化害虫生境,
减少虫源基数,可选用41%农达3000mL/hm2或20%克芜踪
3750mL/hm2对水750~900kg/hm2,在茶园定向喷雾。
4.2 保护利用天敌,重视生物防治
泾县茶园害虫天敌种类多,据初步调查,有捕食螨、
蜘蛛、瓢虫、寄生蜂等天敌30余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假眼小
绿叶蝉种群数量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因此,应尽量减少茶园
施药次数和农药用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及植物
源农药,按防治指标在防治适期内用药,以保护和促进天敌
的繁殖,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
4.3 应用灯光诱杀
在茶园每3~4hm2安装佳多频振式杀虫灯 1盏,灯距离
地面 1.5m,每晚开灯 10h。据调查,该灯不仅对假眼小绿叶
蝉有很好的诱杀效果,而且对金龟子、茶毛虫、茶尺蠖、卷叶
蛾、茶蓑蛾等均有较好的诱杀效果,且对害虫天敌杀伤小,
益害比为 1∶90。灯区与非灯区比较,平均减少药剂防治 2~3
次,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4.4 化学防治
第 1峰峰前百叶虫量超过 6头、第 2峰峰前百叶虫量
超过 12头时,应全面施药防治。防治适期应掌握在低龄若
虫高峰期,且田间若虫占总虫量 80%以上。施药方式以低容
量蓬面扫喷为宜。农药可选用 10%吡虫啉 300~450g/hm2、
2.5%联苯菊酯 (天王星)300~450mL/hm2、5%啶虫脒 300~
450g/hm2、90%万 灵 225~300g/hm2、1.1%绿 浪 300~450
mL/hm2。提倡农药交替使用,以延缓假眼小绿叶蝉抗药性
的产生。要严格掌握施药剂量和施药浓度,确保在安全间隔
期之后进行采摘。
!!!!!!!!!!!!!!!!!!!!!!!!!!!!!!!!!!!!!!!!!!!!!!!
!!!!!!!!!!!!!!!!!!!!!!!!!!!!!!!!!!!!!!!!!!!!!!!
植物保护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