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38卷 第 4期
2013 年 8 月
林 业 调 查 规 划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Vol. 38 No. 4
Aug. 2013
doi:10. 3969 / j. issn. 1671-3168. 2013. 04. 012
不同颜色粘虫板诱集薇甘菊叶蝉的效果差异性比较
泽桑梓1,季 梅1,闫争亮1,周平阳2,弄 扎3
(1.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国家林业局云南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和繁育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森林植物培育与
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01;2.德宏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云南 芒市 678400;
3.瑞丽市林业局,云南 瑞丽 678600)
摘要:为选定诱捕薇甘菊叶蝉 Cicadellidae( 种名待定) 粘虫板的最佳颜色,解决人工助叶蝉迁移防
控薇甘菊关键技术问题,以薇甘菊叶蝉为对象,自制红、兰、黄 3 种不同颜色的粘虫板在薇甘菊林地
内进行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粘虫板间距为 10 m,大小为 29. 7 cm ×19. 7 cm的黄色单面粘虫
板对薇甘菊叶蝉的诱集效果最好,1 d可以诱集到薇甘菊叶蝉 13. 15 ± 2. 31( 头) ,与红色、兰色粘虫
板相比,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红色、兰色粘虫板诱集薇甘菊叶蝉值分别为 1. 46 ± 0. 50 ( 头) 和
0. 92 ± 0. 29( 头) ,二者之间差异性不显著。
关键词:粘虫板;颜色;薇甘菊叶蝉;诱捕试验
中图分类号:S763. 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3)04-0067-04
Effect Dissimilarity Comparison of Trapping Cicadellidae lived
on Mikania micrantha by Using Different Color Sticky Board
ZE Sang-zi1,JI Mei1,YAN zheng-liang1,ZHOU Ping-yang2,NONG Za3
(1. Yunnan Academy of Forestry,Key Laboratory of Yunnan Rare and Endangered Forest Plant Protection and Breeding,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Key Laboratory of Yunnan Forest Plant Nurturing and Development & Utilization,
Kunming 650201,China;2. Forestry Pest Management and Quarantine Bureau of Dehong Prefecture,
Mangsi,Yunnan 678400,China;3. Forestry Bureau of Ruili City,Ruili,Yunnan 6786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elect the best sticky board color for trapping Cicadellidae lived on Mikania micran-
tha (name to be confirmed),and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ling Mikania mi-
crantha during artificial helping Cicadellidae migration,by taking Cicadellidae lived on Mikania micran-
tha as object,trapping test have been conducted in Mikania micrantha woodland by using homemade
three different color sticky board of red,blue,and yellow.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yellow-sided trapping
boards in distance of 10 m and with the size of 29. 7 cm x 19. 7 cm had best trapping effect of Cicadelli-
dae lived on Mikania micrantha,which can trap 13. 15 ± 2. 31 (head)of Cicadellidae ,the dissimilari-
ty was significant compared to red or blue sticky board;Red and blue sticky board can trap 1. 46 ± 0. 50
收稿日期:2013-02-16.
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林地薇甘菊生态控制关键技术研究”(201204518)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薇甘菊颈盲蝽
对薇甘菊的控制机理研究”(2010CD131) ;云南省政府专项“薇甘菊防治与预警监测(林业部分)”(云财农[2008]240 号)。
作者简介:泽桑梓(1978-) ,男,四川犍为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有害生物控制。Email:zesangzi@
163. com
通讯作者:季 梅(1975-) ,女,云南蒙自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有害生物控制。Email:meiji. emma@ 163. com
林 业 调 查 规 划
(head)and 0. 92 ± 0. 29 (head)Cicadellidae 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be-
tween them.
Key words:sticky board;colors;Cicadellidae on Mikania micrantha;trapping test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 B. K. 属菊科 Com-
positae假泽兰属 Mikania 攀缘草本植物,是目前我
国唯一的林业重大检疫性植物[1,2]。在持续控制天
敌昆虫利用方面,已报道有多种植食性昆虫取食薇
甘菊,Cock(1982)和 Freitas(1991)对热带和南美洲
薇甘菊原产地的昆虫进行了研究,发现有 9 种重要
的植食性昆虫[3,4];陈仓海等(2003)发现我国台湾
地区薇甘菊上有鳞翅目大丽灯蛾等 20 种、同翅目蔓
泽兰棉蚜等 6 种、半翅目台湾蝽象等 3 种、双翅目非
洲菊斑潜蝇 1 种及螨类 3 种,共计 33 种[5];韩诗畴
等(2001)和邵婉婷等(2002)对广东省内薇甘菊上
的节肢动物进行了调查,在薇甘菊上共采集到节肢
动物 15 目、43 科 58 种[6,7];已发现毛瘿螨 Acalitus
sp. (Waterhouse,1994) ,始叶螨 Eotetranychus kanki-
tus、紫红短须螨 Brevipalpus phoenicis 等螨类昆虫,刺
吸式昆虫绣线菊蚜 Aphis citricolor、假泽兰滑蓟马 Li-
othrips mikaniae、叶蝉 Bothrogonoa ferrugenea 等(陈
瑞屏等,2003) ,以及小蓑蛾 Acanthopsyche sp. (邵华
等,2002) ,都可以对薇甘菊造成伤害[8 - 10]。
当前研究的热点是利用鳞翅目的安婀珍蝶(Ac-
tionte anteas Doubleday & Hweitson)和艳婀珍蝶(Ac-
tinote thalia pyrrha Fabrucius)控制薇甘菊。印度尼
西亚油棕研究所已经成功进行了继代饲养,测定了
取食植物的种类和范围,并进行了野外小区试验;
2001 年我国广东昆虫所从印度尼西亚油棕研究所
引进上述 2 种珍蝶,用本地薇甘菊可以继代繁育 2
种珍蝶,但田间试验未见报道[11 - 16]。
2008 ~ 2009 年,在云南省林地薇甘菊天敌资源
收集过程中,发现瑞丽、陇川、盈江、畹町、芒市、腾冲
林地薇甘菊有大量叶蝉 Cicadellidae(种名待定)取
食薇甘菊现象。叶蝉除了能够伤害寄主植物,还会
携带病原病毒侵染寄主,扼杀寄主植物,这为开发利
用叶蝉防控薇甘菊提供了重要参考[17 - 21]。
本研究以薇甘菊叶蝉为研究对象,自制红、兰、
黄 3 种不同颜色的粘虫板,进行田间诱捕试验,旨在
优选出叶蝉诱捕最佳色板,为诱捕叶蝉进行人工助
迁防控薇甘菊提供研究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1 粘虫板制作
选取红、兰、黄 3 种不同颜色的 deli 复写板
(29. 7 cm × 19. 7 cm) ,单面均匀涂刷 1 mm 粘虫胶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监制) ,制成诱捕叶蝉的粘
虫色板。
1. 2 田间诱捕试验
2011 年 12 月 13 日下午 16∶ 00,在德宏州瑞丽
市瑞陇公路 2 km处的帕色林地(宝丽红砖厂、上海
红砖厂取土场) ,将制作合格的薇甘菊叶蝉粘虫板
交叉悬挂于距薇甘菊顶稍 1. 5 m 竹质支撑架上,粘
虫板间距为 10 m。红、兰、黄 3 种不同颜色粘虫板
为一组处理,每组处理设置 15 个重复,至 12 月 14
日下午 17∶ 00 记录色板诱集叶蝉的情况。
1. 3 数据分析
应用 Excel 和 SPSS 17. 0 等对数据进行 oen -
way ANOVA分析,并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进行
多重比较,统计显著水平为 P < 0. 05,极显著水平为
P < 0. 01。
2 结果与分析
红、兰、黄 3 种不同颜色粘虫板田间引诱薇甘菊
叶蝉效果差异性比较如表 1 和图 1 所示。
表 1 不同颜色粘虫板诱集薇甘菊叶蝉效果差异性比较
Tab. 1 Dissimilarity comparison of trapping Cicadellidae lived
on Mikania micrantha by using different color sticky board
粘虫板(头)
黄 红 兰
13. 15 ± 2. 31a(A) 1. 46 ± 0. 50 b(B) 0. 92 ± 0. 29 b(B)
注:表中数据为诱集薇甘菊叶蝉的数量平均值 ± 标准误 ( 头) ,n =
15,数据采用 LSD 多重比较分析; 括号外小写字母相同表示 P >
0. 05,差异不显著,小写字母不同表示 P < 0. 05,差异显著;括号内大
写字母相同表示达不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大写字母不同表示 P <
0. 01,差异性极显著。
由表 1、图 1 可得知,黄色粘虫板诱集薇甘菊叶
蝉效果最好,值为 13. 15 ± 2. 31(头) ,与红色、兰色
粘虫板相比,P < 0. 01,诱捕效果差异性达到极显著
水平。红色、兰色粘虫板诱集薇甘菊叶蝉值分别为
1. 46 ± 0. 50(头)、0. 92 ± 0. 29(头) ,二者之间差异
性不显著(P > 0. 05)。
·86· 第 38 卷
泽桑梓,等,不同颜色粘虫板诱集薇甘菊叶蝉的效果差异性比较
注:图中数据是平均值 ±标准误,n = 15,数据采用 LSD 多重比较分
析,字母相同表示 P > 0. 05,差异不显著;字母不相同表示 P < 0. 01,
差异极显著。
图 1 不同颜色粘虫板诱集薇甘菊叶蝉效果差异性比较
(平均值 ±标准误)
Fig. 1 Dissimilarity comparison of trapping Cicadellidae lived
on Mikania micrantha by using different color sticky board
(mean ± standard error)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靶标对象为薇甘菊叶蝉,选取红、兰、黄
3 种不同颜色粘虫板进行田间诱捕试验,29. 7 cm ×
19. 7 cm的黄色单面粘虫板,1 d 时间可以诱集到薇
甘菊叶蝉 13. 15 ± 2. 31(头) ,诱集效果最好,与红
色、兰色粘虫板相比,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
黄色材质的粘虫板对薇甘菊叶蝉有较好的引诱
活性。
本研究结果与贵州“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害
虫综合防治新技术,肖素女(1997)、姚雍静等
(2010)、彭萍等(2007)、林金丽等(2009)、向太红等
(2007)报道的黄色粘虫板可以诱杀茶小绿叶
蝉[22 - 27];与杨志洁(2010)报道的黄色粘虫板可以
诱捕茶小绿叶蝉有相似性[28]。相似之处是诱集对
象均是叶蝉科昆虫,都为黄色粘虫板效果最佳;不同
之处在于诱集对象种上有差异,以及田间诱集试验
地选择不同。茶小绿叶蝉的诱捕选择在茶园,葡萄
斑叶蝉诱捕选择在葡萄园,而本项研究则在薇甘菊
受害的林地中开展。茶小绿叶蝉、茶小绿叶蝉、薇甘
菊叶蝉诱捕试验表明,黄色粘虫板可以诱集到叶蝉
科昆虫,能否较好地诱集到叶蝉科所有昆虫需深入
研究证明。
同为叶蝉的色板诱捕器,其面积大小、色板间距
对诱集效果的影响未见相关详细报道。姚雍静等
(2010)仅报道色板大小为 30 cm × 40 cm,间距为 5
m以及大小为 30 cm ×20 cm,间距为 8 m 的 2 种规
格的黄色粘虫板,60 d 诱集到的茶小绿叶蝉成虫数
分别为 2 035. 7 头、859. 3 头,亦即 141. 5 头 /(m2·
d)、119. 5 头 /(m2·d) ;分析此结果可以得出,面积
大、间距小的粘虫板诱集效果要好于面积小、间距大
的粘虫板;粘虫板面积为 2 倍,诱集效果未必能达到
2 倍。由此可见,色板面积大小、长宽比例、色板间
距能影响粘虫板诱集效果,至于其具体的内在联系
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韩宝瑜(2006)报道了叶蝉另一重要诱捕途径,
利用叶蝉化学信息素可以大量诱捕到茶园假眼小绿
叶蝉[29,30];这为薇甘菊叶蝉的诱捕迁移提供了重要
参考,开发出薇甘菊叶蝉信息素,结合黄色材质的诱
捕器,诱捕薇甘菊叶蝉,进行人工助迁防控薇甘菊,
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杜凡,杨宇明,李俊清,等 . 云南假泽兰属植物及薇甘菊
的危害[J]. 云南植物研究,2006,28(5) :505-508.
[2]王伯荪,王勇军,廖文波,等 . 外来杂草薇甘菊的入侵生
态及其治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97-106.
[3] Cock M J W. Potential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for Mika-
nia micranthaH. B. K. from the neotropical region[J].
Tropical Pest Management,1982,28:242-254.
[4] Freitas A V L. Variation,life cydle and systematic of Tego-
sa claudina (Eschschdtz) (Lepidoptera,Nymphalidae,
Melitaeinae)in Sao Paulo State,Brazil. (Portuguese) [J].
Revista Brasileira De Entomologia,1991 ,35:301-306.
[5]陈沧海,陈仁昭 . 小花蔓泽兰(Mikania micrantha)之生
物防治[C]/ /. 小蔓花泽兰危害与管理研讨会专刊,
2003:79-96.
[6]韩诗畴,李丽英,彭统序,等 . 薇甘菊的天敌调查初报
[J]. 昆虫天敌,2001(3) :119-126.
[7]邵婉婷,韩诗畴,黄寿山,等 . 控制外来杂草薇甘菊的
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02(1) :43-48.
[8] Waterhouse D F. The major arthropod pests and weeds of
agriculture in Southeast Asia:Distribution,Importance and
origion. Canberra,ACT,Australian,1994:124-135.
[9]陈瑞屏,徐庆华,李小川,等 . 紫红短须螨的生物学特
性及其应用研究[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23(2) :
89-93.
[10]邵华,彭少麟,刘运笑,等 . 薇甘菊的生物防治及其天
敌在中国的新发现[J]. 生态科学,2002(1) :33-36.
[11]刘雪凌,韩诗畴,曾玲 . 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天
敌—安婀珍蝶(Actinote anteas(Doubleday&Hewitson) )
实验种群生命表[J]. 生态学报,2007,27(8) :3527
-3531.
[12]刘雪凌,韩诗畴,曾玲 . 害草薇甘菊生防因子—安婀
珍蝶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
2007,23(2) :127-132.
·96·第 4 期
林 业 调 查 规 划
[13]李志刚,韩诗畴,郭明,等 . 安婀珍蝶的生物学及其寄
主专一性[J]. 中国生物防治,2004,20(3) :170
-173.
[14]李志刚,韩诗畴,郭明,等 . 利用盆栽薇甘菊繁殖婀珍
蝶的方法[J]. 昆虫知识,2003,40(6) :561-564.
[15]李丽英,彭统序,刘文惠,等 . 薇甘菊的天敌—安婀珍
蝶[J]. 昆虫天敌,2002,24(2) :49-52.
[16]张玲玲,韩诗畴,李志刚,等 . 艳婀珍蝶取食对薇甘
菊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6,26
(5) :1330-1336.
[17] Boccardo G,Milne R G. Plant reovirus group[M]/ /MO-
RANT A F,HARRISON B D. CM/AAB descriptions ofplant
vi. IRlSeS. Unwin Brothers:Gresham Press,1984:294.
[18]吴建国,巴俊伟,李冠义,等 . 16 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矮
缩病毒抗性的鉴定[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0,39(1) :10-14.
[19]李金军,练进旺,陆金根,等 . 水稻全程网罩接虫黑尾
叶蝉、稻灰飞虱原发性病毒病观察[J]. 农业科技通
讯,2010(3) :37-40.
[20]陈贵善 . 水稻黄矮病、纹枯病的防治[J]. 农家顾问,
2007(4) :34-35.
[21] Takah.,Y 秦文胜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轻微感染病毒
的水稻植株和带毒介体叶蝉内的水稻东格鲁杆状病
毒[J]. 农业科技译丛(杭州) ,1995(2) :28-32.
[22]黄色粘虫板应用效果简介[J]. 贵州茶叶,2011(1) :60
-60.
[23]肖素女 . 茶园中有色粘纸诱捕害虫之效果调查[J].
台湾茶业研究汇报,1997,16:51-60.
[24]姚雍静,王家伦,何莲,等 . 黄色诱虫板对茶小绿叶
蝉的诱捕效果研究[J]. 茶叶,2010,36(2) :90-92.
[25]彭萍,徐进,侯渝嘉 . 假眼小绿叶蝉性信息素田间诱捕
试验[J]. 南方农业,2007(1) :77-78.
[26]林金丽,韩宝瑜,周孝贵,等 . 色彩对茶园昆虫的引
诱力[J]. 生态学报,2009,29(8) :4303-4316.
[27]向太红,韩宝瑜,周孝贵 . 四种粘板对茶园昆虫的引
诱考查[J]. 茶叶科学,2007,27(3) :253-258.
[28]杨志洁 . 黄色粘胶板对葡萄斑叶蝉的诱捕效果[J].
山西果树,2010(2) :58-58.
[29]韩宝瑜 . 应用昆虫化学信息素大面积防治茶园假眼小
绿叶蝉获得成功[J]. 中国茶叶,2006,28(4) :30-30.
[30]浙江省松阳县昆虫信息素诱捕技术示范基地通过省
级鉴定[J]. 农化市场十日讯,2006(21) :
24-24.
( 上接第 20 页)
[12]刘雪立,王兆军 . 2004 ~ 2008 年我国情报专题研究高
被引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 情报杂志,2010,1(29) :
64-67.
[13]李吉跃,贾黎明,赵世华,等 . 从科技文献看中国森林
培育学 50 年之发展[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
(5) :63-78.
[14]于政中,李海文,赵世华 . 研究我国科技论文探讨森林
经理学科的发展[J]. 林业资源管理,1993(2) :28-32.
[15]詹邵宁 . 中国森林经理探讨[J]. 林业经济问题,
2007,27(1) :89-96.
[16]黄选瑞,李永宁,张玉珍 . 森林经理学科面临的任务及
其建设思路[J]. 中国林业教育,2009,27(4) :15-19.
[17]张会儒 . 森林经理:问题与对策[J]. 林业经济,2009
(6) :39-43.
[18] 潘存德,师瑞峰,刘翠玲 . 森林经理学:继承与发展
[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5) :172-177.
·07· 第 38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