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林地薇甘菊防治对策的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11-09-26
作者简介:刘佩云(1957-),男,高级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文章编号:1002-2724(2011)06-0067-04
林地薇甘菊防治对策的研究
刘佩云1,王忠祥2,王 健1,周平阳3,何冬梅1
(1.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营林分院 云南 昆明650021;
2.云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3.云南省德宏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摘要: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初步系统提出薇甘菊的科学预防和治理的基本思路、技术线路、控制体
系、防治措施及其森林培育技术。
关键词:薇甘菊;危害;预防;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765.5          文献标识码:A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Mikania micrantha Countermeasures
Liu peiyun1,Wang zhongxiang2,wang jian1,Zhou pingyang3,He dongmei 1
(1.Forest Managing branch of yunnan Institute of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kunming Yunnan 650021;
2.Yunnandepartment of forestry harmful biological control and quarantine;
3.Yunnan de-hong department of forestry harmful biological control and quarantine)
Abstract:Through a lot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of the practice,Preliminary system
proposed the woodland the Mikania micrantha preven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the basic thought,technical route,con-
trol system,prevention measures and the fores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Mikania micrantha;damage;prevention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
  薇甘菊是林业有害生物的典型代表,被列为世
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是世界十
大有害杂草之一,也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有害
植物之一,是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全国林业检疫性有
害生物和作为高风险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实行重点
治理。
1 基本情况
1.1 薇甘菊传播和危害
薇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现已广布于世界热带
和亚热带地区。由于受到当地各种因子(如蓟马、叶
甲、瘿螨等各种天敌)的制约,薇甘菊在原产地只是
一般性的杂草,没有实质性地导致环境恶化或生产
受损[1]。但在中国、东南亚、印度次大陆、太平洋诸
岛的部分地区,薇甘菊能迅速覆盖整个裸露地,或者
攀上灌木和乔木后,能迅速覆盖整株植物并向四周
植物迅速蔓延,同时薇甘菊也可通过产生化学物质
来抑制其它植物的生长,造成成片森林枯萎死亡,因
此,薇甘菊对农业、畜牧业和林业造成了极大的危
害。
在云南省南亚热带地区薇甘菊是一种具有超强
传播能力、繁殖能力、生存能力、竞争能力、蔓延能力
的藤本植物,其“藤本疯长,种子迁飞,根系蔓延”,有
着“植物杀手”之称。经调查目前云南省德宏州林地
发生薇甘菊面积17684.6hm2,全州6个县(市、区)
50个乡镇(林场、自然保护区)均有分布,使全州
1700m以下的47.75万hm2 林地资源受到严重的
威胁。据2006~2010年这5年内调查数据统计,在
德宏州海拔1700m以下的区域,林地薇甘菊发生危
害面积以每年30.3%~46.0%的幅度增长,具体
为:2006年,发生面积4911hm2;2007年,发生面积
7215hm2,比2006年增加2304hm2,增长了46.0%;
2008年,发 生 面 积 9909hm2,比 2007 年 增 加
2694hm2,增 长 了 37.3%;2009 年,发 生 面 积
13572hm2,比 2008 年 增 加 3664hm2,增 长 了
37.0%;2010年,发生面积17684hm2,比2009年增
加4111hm2,增长了30.3%。由此可知薇甘菊在我
国云南省的德宏州薇甘菊已经完成了定居、建群、扩
散阶段,正处于全面暴发阶段前夜,若不再采取有力
的、大规模的、全面的治理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1.2 薇甘菊的特性
薇甘菊具有:(1)薇甘菊种子极小、千粒重仅约
·76·
山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  总197期  SHANDO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No.6
0.0892g[1];(2)不同种群的薇甘菊其染色体类型不
同,有二倍体或四倍体[3];(3)薇甘菊植株具有C3
(叶片)和C4(茎、叶柄、叶脉等非同化器官)两种混
合光合途径;(4)苗木初期生长缓慢,在1个月内苗
高仅为11cm,但随着苗龄的增长,生长随之加快;
(5)茎节乃至节间都极易长出不定根,接触土壤后能
快速长成新植株,故茎可进行旺盛的营养繁殖(无性
繁殖),而且较实生苗生长要快得多等这些特殊的生
物、生态和生理学特性,只要光、热、水条件适宜,薇
甘菊均能见缝插针的进行侵入、定居、建群、扩散和
蔓延,若不加以治理,薇甘菊最终将侵占原有植物的
生长空间,将排挤与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薇甘菊轻
则只是覆盖裸露地,重则危害林木和林分,导致原有
生物群落的衰退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直至原有生
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的整个消失,形成单优群落,造
成生态灾难。因而薇甘菊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超
强的入侵能力和独特的危害能力,使其在生存竞争
中占据优势地位。
2 林地薇甘菊危害等级和分区
2.1 林地薇甘菊危害等级
林地薇甘菊危害等级划分,根据薇甘菊危害其
他植物的程度,可分为4级(见表1)。
表1 薇甘菊发生(危害)程度[4]
种类 统计单位
发生(危害)程度
无 轻 中 重
新发区 盖度 <1  1~5  6~20 ≥21
旧发区 盖度 <10  10~30  31~59 ≥61
①无危害:薇甘菊不攀援、不覆盖其他植物,其
他植物与薇甘菊竞争不处劣势;
②轻度危害:其他植物较少被薇甘菊攀援或覆
盖,生长受到较小或不明显的影响;
③中度危害:其他植物较多被薇甘菊攀援或覆
盖,生长明显受到较大的影响,生长状态较差;
④重度危害:其他植物严重被薇甘菊攀援或覆
盖,生长严重受阻或濒临死亡、死亡。
2.2 薇甘菊传播和危害分区
危害区指薇甘菊传入、危害或传播的适生地块
和区域;非危害区指薇甘菊没有传入、危害或传播的
适生地块和区域。
危害区根据薇甘菊传入、危害的生命周期分为
新发区和旧发区。薇甘菊传入、危害的不足一个生
命周期的危害区为新发区;薇甘菊传入、危害的大于
一个生命周期的危害区为旧发区。
薇甘菊种源由异地传入的新发区为传入区;薇
甘菊种源由本地传播到异地的旧发区为传播区。
气候、土壤和生态适宜薇甘菊生长发育繁衍的
区域为适生区;气候、土壤和生态不适宜薇甘菊生长
发育繁衍的区域为非适生区。适生区才存在预防和
防治问题,而非适生区不存在预防和防治问题。
根据预防和防治将适生区中危害区分为防治
区;而将潜在危害区分为预防区。
3 防治的基本对策
3.1 防治的基本思路
正确处理预防和治理的关系,将预防作为治本
之策,坚持治理和预防并重,把预防措施贯串薇甘菊
灾害防治工作的始终。治理也是预防,现在的治理
是为了今后的预防,一个区域的治理是为了另一个
区域的预防,局部的治理是为了整体的预防[4]。针
对薇甘菊不同的发生类型、时间、地类、林种及危害
程度采用不同的除治方法。在不同的情况和环境
中,选择切合实际的科学方法,做到适地、适林、适
情、适时、适法和安全高效。
3.2 防治的技术线路
采取以人工物理机械清除,人工物理机械清除
辅以化学防治为主和兼顾生物防治和健康森林培育
技术的生态修复控制措施及其紧密结合各项造林项
目的统一除治方法。坚持薇甘菊的治理和生态控制
同时并进的方法,一方面坚持反复除治薇甘菊和生
态修复,另一方面进行健康森林培育,做到适地(地
类)、适林(林种)、适情(情况)、适时(时间)、适法(方
法),创造适合森林生长发育而不适合薇甘菊生长发
育的生境及其不适合薇甘菊生存空间。
3.3 加强防治体系建设
已建立从省到县由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
系和防治减灾体系组成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
不仅仍然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结构队伍不健全、基
础设施薄弱、防治手段落后、科技支撑不足、应对突
发和大面积灾害能力不强等问题,而且针对外来入
侵有害生物(如薇甘菊)的防治缺乏技术支撑,办法
不多和缺乏针对性及防治效果不佳,因此应结合这
两方面的问题加强防治体系建设。
4 防治薇甘菊危害的技术措施
按照分类管理,因害施策的原则,依据薇甘菊入
侵、蔓延和危害的实际情况,采取对症下药的治理。
按林地薇甘菊发生和危害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人工
物理机械清除、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的措
施进行治理。
4.1 人工物理机械清除
·86·
山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
人工物理机械清除范畴:适合所有薇甘菊危害
林种、地类和薇甘菊覆盖类型。
根据薇甘菊覆盖类型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人工
物理机械清除方法:
①薇甘菊覆盖裸露地类型采取斩草除根和全面
清除的方法,然后将全部植株进行深埋、裸晒、堆沤
等处理。清理后的地区再次萌发薇甘菊植株时,可
重复本方法进行清理直至根除。
②薇甘菊攀援或覆盖灌木类型采取:(1)斩草除
根和全面清除的方法,然后将全部植株进行深埋、裸
晒、堆沤等处理。清理后的地区再次萌发薇甘菊植
株时,可本方法再次进行清理直至根除;(2)在距离
地面30cm~80cm处割断攀盖在树冠上的薇甘菊枝
茎,铲除或拔除割断后所剩余的根茎,拾尽根茬和断
茎,通过深埋、根茎裸晒、堆沤等方法进行妥善处理。
③薇甘菊攀援或覆盖乔木类型采取在距离地面
30cm~80cm处割断攀盖在树冠上的薇甘菊枝茎,
铲除或拔除割断后所剩余的根茎,拾尽根茬和断茎,
通过深埋、根茎裸晒、堆沤等方法进行妥善处理。时
间在4~6月(雨季前)和9~11月(种子成熟前)。
④人工物理机械清除时要注意:必须是种子成
熟前;必须斩草除根;必须选择在晴天进行。
4.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范畴:只适合商品林中的用材林、薪炭
林和部分经济林及其地类,薇甘菊覆盖裸露地类型、
部分薇甘菊覆盖灌木类型和薇甘菊覆盖乔木类型。
化学药物:以杀灭薇甘菊的根、茎、叶的内吸性
除草剂,如草甘膦、森草净。
用药时间:每年4~5月和10~11月。
化学药物用量:剂量用商品规定的上限剂量即
可。也可适当添加增效剂,如无磷洗衣粉,用量与药
剂之比为1:2~1:20。
化学药物喷药方法:对薇甘菊攀援或覆盖灌木
类型采用不同的喷药方法。
①非定向喷雾法:对薇甘菊覆盖裸露地类型、部
分薇甘菊覆盖灌木类型,采用高浓度限量,用非定向
施药法,对根、茎和叶面喷洒,直到薇甘菊的根、茎、
叶片有水流淌为标准。
②定向喷雾法:薇甘菊覆盖灌木类型和部分薇
甘菊覆盖乔木类型———薇甘菊与其它植物伴生时,
采用只对薇甘菊的茎、叶定向喷药方法。对于被薇
甘菊攀援的灌木和乔木,在攀援树干离地面50cm
以上的约30cm宽的薇甘菊茎部里外均匀喷洒药液
至刚好开始流淌为止。
③根部施药法:对薇甘菊攀援或覆盖乔木类
型———薇甘菊攀上高大乔木或灌木的树冠层,用砍
刀、剪刀等工具,在接近地面上切断所有攀附在树上
的蔓茎,向地下根茎喷洒药液。治理后持续监测,及
时进行补防,反复喷施药剂,直至不再发现薇甘菊为
止。
化学防治注意事项:一是自然保护区、水源区、
风景名胜区等不宜采用化学防治;二是注意避免其
他敏感植物(如叶榕、野贮麻、马樱丹等乔灌木及其
他菊科、十字花科、禾本科植物);三是施药要注意
人、畜安全,施药后,要在施药区建立警示牌,避免造
成人、畜中毒或其它意外;喷施要选择晴天进行,施
药后6小时内若下雨,应进行补喷。
4.3 生物防治
薇甘菊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薇甘菊的生物天
敌———薇甘菊的寄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对薇甘
菊进行防治。使用生物防治的地块原则上不再进行
化学防治、人工物理机械清除。
使用生物天敌控制薇甘菊的危害一直是研究的
重点,这包括引进原产地的生物天敌和在薇甘菊的
入侵地区发现、筛选新的生物天敌,但至今尚未取得
有效并能广泛用于生产防治的科究成果和技术,因
此薇甘菊的生物防治仍然处于科学研究和试验阶
段,其中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必须进行科学严格
评审和风险评估。通过评审和风险评估的科研成果
和技术还必须经过生产中试,待生产中试成功后方
可在生产中推广。所以薇甘菊的生物防治只能是一
边研究、一边试验、一边防治,生物防治及其规模只
能视具体情况而定。
4.4 综合防治技术
坚持合理规划、分类施策和质量为先、务求实
效。根据以上技术的特点,结合薇甘菊的生物生态
生理特性,针对薇甘菊危害的地类和林种,将以上几
类技术进行科学有机的组装配套,适时适度适量用
于防治和根除薇甘菊。治理方法需根据地类、林种
和森林类别的不同,分别采用:(1)商品林,采取人工
物理机械清除、人工物理机械清除辅以化学防治、化
学防治和生物防治;(2)公益林中的水土保持林,未
成林造林地、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等,采取人工物理
机械清除、人工物理机械清除辅以化学防治、化学防
治和生物防治;(3)公益林中的水源涵养林、国防林、
风景林、环境保护林、自然保护区林等,采取人工物
理机械清除、生物防治。
5 森林培育和经营
根据林地是否遭到薇甘菊危害和森林是否健
康,分别采取不同的森林培育和经营措施。若林地
遭到薇甘菊危害,则首先防治薇甘菊,然后进行生态
·96·
山东林业科技 刘佩云等:林地薇甘菊防治对策的研究 2011年第6期
修复;若林地没有遭到薇甘菊危害,只是非健康问
题,则只需进行健康森林培育。不论是生态修复还
是健康森林培育,其目的都是创造适合森林生长发
育而不适合薇甘菊生长发育的生境及其不适合薇甘
菊生存空间,做到适地(地类)、适林(林种)、适情(情
况)、适时(时间)、适法(方法)。
5.1 生态修复
薇甘菊危害区,首先进行林地薇甘菊的治理,然
后根据森林生态类型和林地地类进行生态修复:
①生态恢复,简称恢复,定义为使一个生态系统
回复到较接近其受干扰前的状态。
②改良,指改良立地条件以便使原有的生物生
存。
③重建,指去除干扰并使生态系统回复到原有
的利用方式。
④修补,指修复部分受损的结构。
⑤再植,指修复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或
先前的土地利用方式等。
5.2 健康森林培育技术
薇甘菊非危害区则直接依据森林类别、林种和
地类,按照分类经营的基本原理,分别采用商品林和
公益林培育的技术、方法和措施进行健康森林培育
使用森林造林技术、森林更新技术、补植补造技
术、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等健康森林培育技术对林地
薇甘菊进行防治和森林培育,建设健康森林和防治
林地薇甘菊。预防林地薇甘菊危害的健康森林培育
技术主要措施:
①郁闭度中的乔木林、竹林,盖度中的灌木林
地,需加强封育、抚育、复壮措施,促进林木生长,提
高林分郁闭(盖)度。
②郁闭度低的乔木林、竹林,疏林地,盖度低的
灌木林地,需进行补植补造、加强封育,提高林分郁
闭(盖)度。
③对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中的林中空地、林窗,需
补植补造,加强封育。
④对未成林造林地中的缺塘、死穴尽快补植,造
林密度较低的地块进行合理密植;需加强中耕、除
草、施肥等措施,加强管理、促进林木生长,尽快郁
闭。
⑤无林木林地、宜林地,需立即进行植树造林、
封山育林。
⑥经济林地,加强管理,对质量不佳的树种、品
种进行树种调整。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薇甘菊一旦入侵成功,要想一次性全面彻底的
清除干净,一是不科学和不符合实际;二是难以做
到、把问题绝对化和简单化。薇甘菊是难以根除,但
是可以防治和控制。薇甘菊科学防治必须采取预防
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标本兼治理,源流皆清
理的原理,坚持薇甘菊的治理和健康森林培育同时
并进的方法,一方面坚持反复综合除治薇甘菊及其
生态修复,另一方面实施以健康森林培育为主技术
控制措施,创造适合森林生长发育而不适合薇甘菊
生长发育的生境之地,恢复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促
进森林健康发展,增强森林的竞争能力。
6.2 建议
①加强对薇甘菊特殊的生物、生理和生态学和
薇甘菊的传播、蔓延和危害特点全面、系统、深入的
研究。
②加强薇甘菊防治技术、方法、措施的研究。
③加强生态修复控制技术、方法、措施的研究。
④加强健康森林培育技术、方法、措施的研究。
⑤薇甘菊的防治应重点防治与面上防治相结
合、专业防治与群众防治相结合和境内防治与境外
防治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昝启杰,李鸣光.薇甘菊防治实用技术.北京:科学出版
社,2010:1、20、23、26
[2]万方浩,彭德良,王瑞,等.生物入侵:预警篇.北京:科学
出版社,2010:Ⅳ
[3]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
站.中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检疫技术操作办法.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6
[4]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
治战略.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96、97、408
·07·
山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