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香花崖豆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全 文 :第 12 卷
J 9 92年
第 l期
6月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上 O F S O U T H W E S T F O R E S T R Y C O L L 五G 贬 y
。 `
J U J ]e
12 N O
.
l
】9 9 2
香花崖豆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宋建 兴 胡旺云
(西南林学院林业系 , 昆明 ) (云南大学化学系 , 昆明 )
罗士德
(昆明植物研究所植化室 )
摘要 香花崖豆藤 (M i l le r t ia ide 乙、 ia n a H a r m s e x D i e l s ) 的藤 茎可 作鸡血藤 用 。
本研 究从 中分 离出 七 个结 晶性成分 。 经 物理 常数 , 波谱分析确 定 它们分别 为 :
( 工) 羽扇 烯酮 ; ( 1 ) 木栓 酮 ; ( 1 ) 表木检 醉 ( W ) 豆 苗醉 ; ( V ) 刀一谷 苗
醉 ; ( VI ) 异甘 草素 ; (VI ) 2’ , 4’ , 3 , 草一四径基查 尔酮 。 其 中化合物 ( 工) ,
(VI )
,
(VI )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关键词 豆科 ; 鸡血藤 ; 香花崖豆藤
豆科植物香花崖豆藤 (对 il le t t i a ide ls i a n a H a r m s e x D i e l S ) , 又名 : 山鸡血藤 , 贯肠
血藤 、 苦藤 、 猪婆藤 、 大活血 、 过 山龙 、 野奶豆等 。 其藤茎在中药中亦是鸡血藤之一
种 。 香花崖豆藤为攀援灌木 , 生长于山坡灌丛中 , 在我省广泛分布 。 另外 , 浙江 、 江
西 、 福建 、 广东 、 广西 、 湖南 、 湖北 、 四川 、 贵州等省也有分布 。 其具有调经补血 、 治
疗小儿麻痹后遗症 、 贫血 、 月经不调 、 风湿骨痛 、 强筋壮骨之功效 〔” 。 据现代医学研
究表明 : 其具有适应原 ( A d a tP o g en ) 样之作用 〔 2〕 。 有人通过 . G C / M s 法检测出含
有菜籽街醇 ( C a m p e s t e r o l ) 、 豆 幽醇 ( S t ig m a s t e r o l ) 、 谷 幽醇 ( S i t o s t e r o l ) 、 木栓酮
(F ier de iln ) 等化合物 〔3 ) 。 也有人从中分离出六个异黄酮类化合物 〔4 , 。 作者从香花崖
豆藤中分离出七个结晶性成分 , 经物理常数比较 , 光谱数据分析 , 七个化合物的结构确
定为 : ( l ) 羽 扇烯酮 ( L u p e n o n e ) 、 ( 1 ) 木栓 酮 ( F r i e d e l i n ) 、 ( 1 ) 表木 栓 醇
( E p i fr i e d e la
n o l )

( W ) 豆 街醇 ( S t ig m a s t e r o l ) 、 ( V ) 刀一谷 幽醇 印一 S i t o s t e r o l ) 、
( VI ) 异甘 草素 ( Is o li q u i r i t ig e n i n ) 、 ( VI ) 2 , , 4 ` , 3 , 4一四轻 基查尔酮 ( 2 ` , 4 ` , 3 ,
4一 T e t r a h y d r o x y e h a l c o n e ) , 其中化合物 ( I ) 、 (Vl ) 、 (VI ) 为作者首次从该植物中分
离得到 。
1 实验方法
熔点用 K o fle r 显微熔点仪测定 , 温度未校正 ; 红外光谱用 I R 一45 0 型分光光度计
19 9 0一 0 3一 10 收稿
l 期 宋建兴等 : 香花崖豆藤化学 成分的研究 4 1
测定 (K B r 压片 ;) 质谱用 iF n in ga n 一4 5 10 型质谱仪测定 ; 紫外光谱用 u V 一20 A 型仪
器测定 ; 核磁共振谱用 w H一4 0 型波谱仪测定 (T M S 为内标 , 溶剂为 C D a 3 ) 。
L l 提取分离
L L I 提取 将香花崖豆藤之藤茎样品 10 k g 粉碎 , 用 95 % 乙醇回流提取三次 , 提取液
减压蒸干后得到 1 . s k g 红褐色浸膏 。
L L Z 溶剂分组 将浸膏分别用石油醚 , 乙酸乙酷加热抽提 , 然后将抽提液减压蒸干
得两部分 : 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醋部分 。
L l .3 分离纯化
L l :3 1 将石油醚浸膏同硅胶拌样 , 待溶剂挥发后将其磨成均匀的细粉 。 上硅胶 干柱
(样品 : 胶量 = 1 : 50) 。
先用纯石油醚洗脱硅胶柱 , 将一些极性很低的物质洗脱除去 。 然后用石油醚 : 丙酮
= 98 : 2 的混和溶剂冲洗 , 分部收集 。 减压蒸干得多个组分 , 按 R f值进行合并 。 此次
柱层析由于样品二 胶量值较大 , 得到的组分有混杂 。
将粗分得到的各组分别上硅胶小柱 (样品 : 硅胶量 = 1 : 100) , 用同样的石油醚 : 丙
酮 二 98 : 2 混合溶剂冲洗 , 得到基本单一的五个成分 , 然后将五个成分于丙酮中分别多
次重结晶 , 即可得在硅胶薄板之上呈单一斑点的无色结晶性成分 (化合物 工一 V ) 。
L l
.
1 2 将乙酸乙醋部分同样拌样上硅胶干柱 , 用氯仿 : 丙酮 = 4 : 1 的混合溶剂进行洗
脱 , 如此多次进行柱层析直至纯化 , 得到 二个黄色的结晶性成分 (化合物 W一班 ) 。
2 鉴定结果
晶 I 无色针晶 ; 熔点 16 5一 8 ℃ ; 与已知样品羽扇烯酮的混合物熔点不 下降 , 其
R : 值 一致 ( fR = .0 68 ; 石 油 醚 : 乙 酸 乙 醋 = 9 : 2) ; I R (红 外光谱 ) : 306 0 , 292 0,
2 9 0 0
,
2 8 6 0
,
1 70 0
,
1640
,
14 50
,
1 380 em
一 , : M S (质谱 , Zo e v ) : 4 2 4 ( M + ) , 4 0 9 ,
3 6 8
,
2 4 5
,
2 18
,
2 0 5
,
1 89
,
1 7 5
,
16 1
,
14 7
,
13 5
,
12 1
,
10 9
,
9 5
,
8 1
,
6 8
,
5 5
,
4 3

以上数据与文献 〔 5 ) 的羽扇烯酮数据一致 , 故确定晶 I 为羽扇烯酮 。
晶 1 无 色针 晶 ; 熔点 2 6 3一 4 oC : I R : 2 9 6 2 , 2 9 2 0 , 2 8 6 0 , 17 10 , 14 5 0 ,
13 9 o c m
一 , ; M S ( 2 0 e v )
: 4 2 6 ( M
+
)
,
4 1 1
,
39 7
,
3 5 4
,
3 4 1
,
3 0 2
,
2 5 7
,
2 7 3
,
2 5 7
,
2 4 6
,
2 3 1
,
2 17
,
2 0 4
,
19 1
,
17 9
,
16 3
,
14 9
,
13 7
,
12 3
,
10 9
,
9 5
,
8 1
,
6 9
,
5 5
,
4 3

以上数据与文献 `6 , 的木栓酮数据一致 。 故确定晶 1 为木栓酮 。
晶 1 无色块状晶体 ; 熔点 2 80 一 2℃ ; 与已知样品表木栓醇 比较 , 其混合熔点不
下降 , 在薄层层析上 R f两者一致 ( fR 二 .0 ;6 石油醚 : 乙酸乙醋 = 3 : 2) 。 故确定晶 1 为
表木栓醇 。
晶W 无色针 晶 ; 熔点 16 7一 9℃ ; 与已知样品豆 街醇 比较 , 其混合熔点不下降 ,
在薄层层析上 R : 一致 ( R f二 0 . 50 ; 石油醚 : 乙酸乙醋 = 3 : 2) , 故确定晶W为豆幽醇 。
晶 V 无色针晶 ; 熔点 13 6℃ ; 与已知样品 卢一谷 幽醇比较 , 其混合熔点不下降 ,
于薄层层析 上 R f 一致 ( R f = .0 50 ; 石 油醚 二 乙酸 乙醋 = 4 : l ) 。 故确定 晶 V 为 刀一谷 街
醇 。
晶 VI 黄 色 粒 状 晶体 : 熔点 2 0 6一 s oC : M S ( 2 0 e v ) : 2 5 6 ( M + ) , 13 7 : I R :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12 卷
3 3 5 0
,
16 2 2
,
1 6 0 3
,
15 8 0
,
1 15 6cm
一 `: u v (紫外光谱 ) : 2 4 2 (肩峰 ) , 3 6 9 n m . 以上数
据与文献 ` 7〕 所列异甘草素数据一致 , ’ H N M R 数据与文献 〔幻 异甘草素的谱图一致 。
故确定晶 VI 为异甘草素 。
晶姐 浅黄色针晶 : 熔点 2 2 0一 2℃ : M S ( 2 0 e v ) 2 7 2 (M 斗 ) ; 与已知样品 2 , , 4 ` ,
3
,
4一四经基查尔酮的混合熔点不下降 。 故确定晶姐为 2’ , 4’ , 3 , 4一四经基查尔酮 。
参 考 文 献
江苏新医学院 . 中药大辞典 , 上册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 7 7 ; 12 06
李翠琴等 . 中医杂志 . 1 9 84 ; ( 4) : 78
H u i W H
e t a l
.
Ph y t o e h e m 一s t r y
.
1 9 7 3: 1 2 : 4 74
王 瑞等 . 中草药 . 19 8 9 ; 2 0 ( 2 ) : 2
药学杂志 ( 1 ) . 19 6 4 ; 8 4 ( 9 ) : 8 8 7
W a i一h a n n H u i , e t , a l , P ly t o e h e m i s t r y
.
19 7 5 ; 14
:
8 3 3一 8 4 4
江苏新医学院编 . 中药大辞典 , 附编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 79 ; 6 69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植化研究室 , 黄酮体鉴定手册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 9 81
l期 宋 建兴等 : 香花崖豆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4 3
S T U D I E S O N T H E C H E M I C A L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O F T H E S T E M O F 人了了乙L E T 7 ’I A D l万L S工A N A
H A R M S E X D I E L S
S o n g J i a n x i n g
(F
o r e s t r y D e P a r t m e n t
,
S o u t hw e s t F o r e s t r y C o lle g e
,
K u n m in g )
H u W a n g y u n
( D
e p a r tm e n t o f e h e m i s t r y
,
Y u n n a n U n iv e r s i ty
,
K u n训 n g )
L l o Sh id e
(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P hy t o e h e m is t r y
,
K u n m in g I n s t it u t e o f B o t a n y )
S u r n m a r y
S e v e n e r y s t a l e o u m P
o u n d s w e r e i s o l a t e d fr o m t h e s t e m o f M i lle r t ia ide ls ia
n a H a r m s
e x D i e l s w h i
c h c a n a l s o b e u s e d a s R e t i c u l a t e M i l l
e t t i a
.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 P h y s i e a l c o n
-
s t a n t s a n d s p e c t r a l a n a ly s i s t h e y w e r e id e n t i if e d a s
:
( I ) L u P e
n o n e : ( 1 ) F
r i e d e l i n :
( 1 ) E P i fr i e d
e il n o l ; ( VI ) S t ig m
a s t e r o l : ( V ) 刀一 S i t o s t e r o l : ( VI ) I s o q u i r i t ig e n i n :
( VI ) 2
` ,
4
` ,
3
,
4一 T e t r a h y d r o x y e h a l e o n e . C o m P o u n d s ( I ) , ( VI ) a n d ( VI ) w e r e
if r s t i s o l a t e d fr o m t h i s P l a n t
.
K e y w o r d s L e g u m i
n o s a e ; R e t i e u l a t e M i l le t t i a ; M l’ le t t ia ide ls at n a H a mr s e x D i e l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