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华北农学报·2012,27(6) :219 -223
收稿日期:2012 - 08 - 09
基金项目:农作物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地膜二次利用免耕直播杂交向日葵栽培技术推广”(20101110) ;农业部“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
补贴 -免耕栽培技术推广”项目;内蒙古农业大学创新团队项目(NDTD2010-8)
作者简介:闫雅非(1986 -) ,女,内蒙古兴安盟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耕作制度与农业生态系统研究。
通讯作者:刘景辉(1965 -) ,男,内蒙古通辽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耕作制度与农业生态系统研究。
不同旧膜再利用方式对向日葵产量及
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闫雅非1,刘景辉1,史建国1,2,贾利欣3,张志栋1,融晓萍3
(1.内蒙古农业大学 农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9;
2.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5;3.内蒙古农业技术推广站,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摘要:为寻找合理的旧膜再利用种植方式,有效发挥旧膜覆盖的保水保墒作用,2010 - 2011 年在河套地区进行了
旧膜上种植(JS)、旧膜间种植(JJ)及露地种植(W)向日葵对土壤水分变化和产量的影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年
内,JS 和 JJ整个生育期 0 ~ 40 cm土层含水量均显著高于W(P < 0. 05) ,40 ~ 100 cm土层含水量高于W,差异不显著。
在 0 ~ 40 cm土层,旧膜能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率,JS 和 JJ 的籽粒产量和籽粒水分利用效率
要显著高于W,其中以 JJ的效果最为显著。JJ籽粒产量较 JS和W分别增加了 1. 34%,12. 92%,0. 88%,17. 82%。说
明旧膜仍有利用价值,而且以 JJ效果最好。
关键词:旧膜再利用;向日葵;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S565.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 7091(2012)06 - 0219 - 05
Effect of Re-used Plastic Film Mulching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on
Sunflowers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Hetao Area
YAN Ya-fei1,LIU Jing-hui1,SHI Jian-guo1,2,JIA Li-xin3,ZHANG Zhi-dong1,RONG Xiao-ping3
(1. Agronomy College,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uhhot 010019,China;
2. Baotou Light Industry &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Baotou 014045,China;
3.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Huhhot 010011,China)
Abstract:Aiming at finding best planting patterns mulching with re-used plastic film,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re-used plastic film mulching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mulching on lines(JS)and mulching under
lines(JJ) )on sunflowers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by compared with bare field in Hetao area,China. The re-
sults showed that,both planting patterns with re-used film mulching could increased soil water at different degree.
Compared with bare field,soil moisture of re-used film was higher significantly in 0 - 40 cm,and no significant in
40 - 100 cm. Meanwhile,the grai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WUE)of re-used film were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bare field in 0 - 40 cm,especially the grain yield of JJ were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bare field
12. 92% in 2010 and 17. 82% in 2011,than that of JS 1. 34% in 2010 and 0. 88% in 2011,but no significant. So
it was worth to apply re-used film to agriculture production for improving the soil moisture,enhancing water use effi-
ciency and increasing the yield of sunflower. At the same time,especially,we sugges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re-used
film mulching on the lines as a suitable soil management practice increase soil water and WUE in Hetao area or oth-
er areas with similar conditions.
Key words:Re-used plastic film mulching;Sunflower;Yield;Water use efficiency(WUE)
地膜覆盖发挥其显著的保水保墒,提高水分利
用效率及增产增收[1 - 3]等积极作用,但因其每年每
茬新覆膜,造成地膜残留逐年增加,“白色污染”加
剧,农田生态环境恶化[4 - 6]。近年来有研究认为,地
220 华 北 农 学 报 27 卷
膜再利用不仅具有减少地膜用量,有效降低地膜残
留污染[7],还达到增温保水、提高产量、节本增效的
作用[8 - 10]。但由于旧膜再利用再次在膜上打孔播
种,增大了旧膜的破损度,可能导致旧膜保水及增产
效果减弱。孙继颖等人对大豆覆新膜的研究表明,
在旱作情况下,行上覆膜的大豆产量和土壤水分利
用效率均高于行间覆膜[11]。李丽君等人对大豆不
同覆膜方式的研究表明,在大豆生育期仅灌一次水
的情况下,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行间覆新膜
>行上覆新膜 >不覆膜[12]。同时,也有学者对膜际
条播和覆膜穴播的覆膜方式进行研究[13 - 14],但有关
旧膜覆盖下两种种植模式对向日葵产量及水分利用
效率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不覆膜露地种植
(W)为对照,对不同的旧膜再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
变化和产量效果进行试验,以寻找合理的旧膜再利
用种植方式,有效发挥旧膜覆盖的保水保墒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于 2010 - 2011 年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双
河镇进步村进行。该区域属河套灌区,试验地点海
拔 1040 m,地处中纬度,属干旱半干旱温带大陆性
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迅速而不稳定,
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全年≥ 10℃ 积温 3 053 ~
3 339℃,年日照时数为 3 131 ~ 3 214 h,年辐射总量
为 6 269 ~ 6 386 MJ /m2,无霜期为 142 ~ 150 d,在作
物生长季(4 -9月)内,日平均气温为 17. 7 ~ 18. 8℃,
日较差为 12. 8 ~ 14. 7℃。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数
长,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15],供试土壤类型为壤
土,pH值 8. 36,有机质 6. 90 g /kg,全氮 0. 90 g /kg,
全磷 0. 22 g /kg,全钾 18. 30 g /kg,速效氮 27. 80
mg /kg,速效磷 7. 50 mg /kg,速效钾 40. 30 mg /kg。
属中等肥力的壤土地,土地平整,地力均匀,灌排方
便。试验地前茬为单种覆膜玉米,施磷酸二铵 600
kg /hm2,尿素 300 kg /hm2。
1. 2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玉米 -向日葵轮作模式,前一年种
植覆膜玉米,做留膜预备试验,第 2 年在覆膜玉米后
茬的旧膜上和旧膜间免耕栽培向日葵进行试验,分
别在播前、现蕾期、开花期进行灌水,本试验共设 3
个处理:旧膜上种植(JS) ,收获玉米后留茬不揭膜,
不耕作,第 2 年直接在旧膜上种植;旧膜间种植
(JJ) ,收获玉米后留茬不揭膜,不耕作,第 2 年直接
在旧膜间的露地上种植;露地(常规)栽培(W) ,收
获玉米后进行翻耕,清除残膜,第 2 年常规种植。
试验重复 3 次,共 9 个小区,小区面积为 6 m ×
20 m = 120 m2,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采用人
工点播机播种,一膜两行(或膜间两行) ,大小行种
植,大行 80 cm,小行 40 cm,株距 42 cm,种植密度
40 000 株 /hm2,6 月初播种。供试向日葵(食用型)
品种为 SH6009-M。供试地膜为高压聚乙烯膜,厚
度 8 μm,幅宽 70 cm。
1. 3 测定方法
1. 3. 1 土壤含水量测定 测定生育时期为播前(5
月 24 /27 日)、苗期(6 月 18 /25 日)、现蕾期(7 月 9 /
17 日)、始花期(8 月 2 /8 日)、终花期(8 月 23 /26
日)、成熟期(9 月 19 /25 日) ,分 0 ~ 10,10 ~ 20,
20 ~ 40,40 ~ 60,60 ~ 80,80 ~ 100 cm共 6 个土层,采
用土钻取土用铝盒烘干称质量法测定土壤含水量,
其中旧膜上种植和旧膜间种植分别在两种种植模式
的膜上和膜间取土,最后以二者的平均值表示。
1. 3. 2 向日葵产量测定 成熟时各小区分别取
6 m2内所有植株测定籽粒产量。
1. 3. 3 农田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计算
水分利用效率计算公式为 WUE = Y /ETa。式
中,WUE为水分利用效率(kg /(mm·hm2) ,Y 为籽粒
产量(kg /hm2) ,ETa为生育期间实际耗水量(mm) ,
即各阶段耗水量之和。
灌水量计算公式为 M = C × T × S。式中,M 为
灌水量(m3 /m) ;C 为流速(m/s) ;T 为灌水时间
(s) ;S为水泵出水口面积(m2)。
耗水量(mm)= 播前土壤贮水量 -成熟期土壤
贮水量 +生育期有效灌溉量 +生育期有效降水量
(由于该地区地下水位在 20m以下,且降雨量少,故
未考虑深层渗漏量、毛管上升水和径流量) ;贮水量
(mm)=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重 ×土层厚度 × 0. 1
(为单位换算系数)。
1. 3. 4 数据分析 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03
和 SAS9. 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种植模式对各生育时期 0 ~ 100 cm 各土
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由图 1 可知,旧膜覆盖下的 0 ~ 100 cm 土层含
水量变化趋势与露地种植的含水量变化一致,随着
生育时期的推进,浅层(0 ~ 40 cm)土壤含水量受灌
水和降雨的影响呈波动下降,而深层(40 ~ 100 cm)
土壤含水量由于作物蒸腾散失,地下水位低得不到
补充,而灌水和降雨很难下渗到下层土壤,所以呈直
线下降趋势,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 80 ~ 100 cm
6 期 闫雅非等:不同旧膜再利用方式对向日葵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21
土层。
两年内在向日葵整个生育期,各处理下的土壤
含水量均高于露地种植,且各处理 0 ~ 40 cm土层的
含水量在 0. 05 水平上显著高于露地种植,以 2010
年现蕾期(7 月 17 日)为例,在 0 ~ 10,10 ~ 20,20 ~
40 cm 3 个土层,JS和 JJ处理的含水量分别较 W增
加了 14. 59%,20. 47%,13. 31%,27. 52%,11. 57%,
22. 35%。在整个生育期 JJ的含水量基本都高于 JS
的含水量,但是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 JS 种植
时再次在膜上打孔,增大了旧膜的破损度,使旧膜保
水作用减弱,此外由于宽窄行种植导致 JJ 对地面裸
露部分的覆盖度大于 JS,进一步减少了水分的蒸
发,因而旧膜间种植的平均含水量要高于旧膜上种
植的含水量。
图 1 2010 -2011 年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的生育期变化
Fig. 1 Variation of soil moisture during sunflowers growth stage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in every depth of 0 -100 cm in 2010 -2011
2. 2 不同种植模式下 0 ~ 40cm土层含水量的变化
从图 2 可以看出两年的 0 ~ 40cm 土层的含水
量变化一致,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从苗期到收获期
表现出减 -增 -减的趋势。从苗期到现蕾期土壤含
水量急剧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向日葵地下部根系生
长较快,吸水较多,而现蕾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并进时期,也是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阶段,这个时期
向日葵需肥、水最多。之后从现蕾到开花期含水量
呈现增加趋势,主要是由于灌水和降雨的缘故,而最
后又降低是因为籽粒灌浆需水增多,所以到生育后
期含水量达到最低。同时在向日葵整个生育期 0 ~
40 cm含水量表现为 JJ > JS > W,其原因是地膜覆盖
阻止了膜内水分向大气散失,同时地膜覆盖促使雨
水向膜间渗透,又由于 JJ 增加了地表覆盖度,减弱
了水分的蒸发,所以 JJ的含水量高于 JS的含水量。
图 2 2010 -2011 年不同种植模式下 0 ~ 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生育期变化
Fig. 2 Variation of soil moisture during sunflowers growth stage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in depth of 0 -40 cm in 2010 -2011
2. 3 各处理各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
两年各处理与露地处理的各时期土壤含水量的
垂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这里以 2011 年的水分垂
直变化为例分析(图 3)。由于受田间灌溉、降雨和
大气蒸散量的影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波动
性变化。在 0 ~ 60 cm随土层的加深,各时期土壤含
水量增高,60 ~ 100 cm土层含水量除了播种前和苗
期较为稳定外,从现蕾到收获期,随土层的加深,土
壤含水量呈波动下降。向日葵整个生育期 JJ 和 JS
处理的含水量均高于W,其中 JJ的含水量要高于 JS
222 华 北 农 学 报 27 卷
处理,以开花期(8 月 23 日)为例,JS和 JJ的 0 ~ 100
cm土层含水量较W分别提高了 5. 56%和 6. 19%。其
中 0 ~ 40 cm 土层的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 <
0. 05) ,分别较 W提高了 8. 25%和 13. 48%。
图 3 2011 年向日葵不同生育时期 0 ~ 100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
Fig. 3 Changes of soil moisture in 0 ~ 100 cm profile at different stage in 2011
2. 4 不同种植模式对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水分利用效率是节水农业研究的重要目标,高
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是缺水条件下农业得以持续稳
定发展的关键所在。生理学上的水分利用效率实际
上是作物的用水效率,是衡量作物产量与用水量关
系的一种指标[16]。
旧膜覆盖可提高向日葵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表 1)。向日葵全生育期,JS、JJ 和 W 的总耗水量
差异较小,但籽粒产量和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出
JJ > JS > W。JS与 JJ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
W相比均有显著增加(P < 0. 05)。JJ的产量两年较
W分别增加了 12. 92%和 17. 82%,JS 的产量较对
照分别增加了 11. 43%和 16. 79%,其中 2 年 JJ的籽
粒产量较 JS 的籽粒产量增加了 1. 34%和 0. 88%。
从产量结果分析看,说明旧膜覆盖种植向日葵有明
显的增产效果,其中以行间种植处理为最佳。不同
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不同,以 JJ 处理水
分利用效率为最高,两年分别较 JS 和 W 增加了
1. 75%,14. 57%,2. 51%,20. 21%。说明 JJ 处理在
增加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
表 1 不同处理向日葵的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比较
Tab. 1 Comparison of water use efficiency(WUE)and yield of sunflower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年份
Year
处理
Treatments
播前贮
水量 /mm
WS at
preplanting
收获时贮
水量 /mm
WS at
maturity
生育期
降水量 /mm
Rainfall
灌溉量
/mm
Irrigantion
总耗水量
/mm
Total of WC
籽粒产量
/(kg /hm2)
Grain yield
籽粒水分
利用效率
/(kg /(mm·hm2) )
WUE
2010 JS 321. 49 194. 37 100. 30 375. 00 602. 42 5 495. 10a 9. 12a
JJ 321. 49 197. 02 100. 30 375. 00 599. 77 5 568. 69a 9. 28a
W 307. 73 173. 86 100. 30 375. 00 609. 17 4 931. 39b 8. 10b
2011 JS 341. 38 243. 31 39. 50 400. 00 537. 57 5 367. 49a 9. 98a
JJ 341. 38 251. 65 39. 50 400. 00 529. 23 5 414. 92a 10. 23a
W 322. 60 221. 81 39. 50 400. 00 540. 29 4 595. 91b 8. 51b
注:a,b表示 0. 05 水平显著。
Note:letters of a,b stand for significant level at 0. 05.
3 结论与讨论
旧膜再利用覆盖在向日葵生育期仍具有较强的
保水作用,且旧膜间种植方式保水效果更佳。2 年
旧膜 0 ~ 100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均高于露地,且在
0 ~ 40 cm土层达到显著水平(P < 0. 05)。JJ 和 JS
(0 ~ 100 cm)平均含水量两年较露地处理分别提高
7. 02%,6. 07%和 6. 36%,5. 44%。其中,0 ~ 40 cm
6 期 闫雅非等:不同旧膜再利用方式对向日葵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23
土层,2 年内 JJ和 JS的平均含水量较露地处理分别
提高了 7. 83%,6. 91%和 8. 01%,7. 12%,40 ~ 100
cm土层,JJ和 JS 两年平均含水量较露地处理分别
提高了 5. 98%,5. 70%和 4. 72%,4. 30%。
旧膜再利用覆盖仍具有较强的增产和提高水分
利用效率的作用,且旧膜间种植方式效果更好。两
种种植模式相比较而言,JJ 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增产
效果要高于 JS,但差异不显著。JS和 JJ的籽粒产量
2 年分别比 W 增加了 563. 71,637. 30 kg /hm2和
771. 58,819. 01 kg /hm2。可能是由于 JJ处理增加了
地表的覆盖面积,有效的抑制了向日葵株间水分的
蒸发,减少了无效的损失,使水分充分被利用,使这
部分无效蒸发转换为作物的有效蒸腾和水分生产效
率的提高上。而 JS处理由于膜间露置在空气中,JS
膜间水分的无效蒸发要高于 JJ ,同时膜上作物生长
吸收水分及蒸腾作用散失,使得 JJ 和 JS 在对向日
葵水分利用效率上出现了一定的差异,表现为籽粒
水分利用效率 JJ > JS。
对旧膜覆盖下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水分和产量
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旧膜有再利用的价值,而且以
旧膜间种植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增加产量上的效
果更加显著。而且进行旧膜利用在提高地膜利用效
率的同时,还可达到缓解白色污染的作用,所以进行
旧膜再利用很有重要的栽培利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 Ravi V,Lourduraj A C.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of plastic
mulching on soil moisture content,soil temperature and yield
of rain fed cotton[J]. Madras Agric J,1996,83:709 -711.
[2] Mohapatra B K,Lenka D,Naik D. Effect of plastic mulc-
hing o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maize[J]. An-
nals of Agric Res,1998,19:210 - 211.
[3] Ramakrishna A,Tam H M,Wani S P,et al. Effect of
mulch on soil temperature,moisture,weed infestation and
yield of groundnut in northern Vietnam[J]. Field Crops
Research,2006,95:115 - 125.
[4] 肖 军,赵景波.农田塑料地膜污染及防治[J].四川
环境,2005,24(1) :102 - 105.
[5] 尉海东,伦志磊,郭 峰.残留农膜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J].生态环境,2008,17(5) :1853 - 1856.
[6] 严昌荣,梅旭荣,何文清,等. 农用地膜残留污染的现
状与防治[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1) :269 -
272.
[7] 王洪军,武凤玲,马成琴,等. 地膜再利用技术及其意
义[J].北方园艺,1998,1:23 - 24.
[8] 陈 浩,贾利欣,融晓萍,等. 地膜二次利用免耕种植
小麦套晚播向日葵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2010,
(9) :47 - 48.
[9] 苏化洲,韩 成,张瑞琴,等. 地膜玉米后茬免耕直播
向日葵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7) :357.
[10] 史建国,刘景辉,闫雅非,等.旧膜再利用对土壤温度
及向日葵生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2(1) :130 - 134.
[11] 孙继颖,高聚林,王志刚,等.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大
豆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大豆科学,
2008,27(2) :252 - 254.
[12] 李丽君,高聚林,武向良,等.不同覆膜方式对大豆田
水分动态及利用效率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8,27
(2) :262 - 266.
[13] 水建兵.一膜两用胡麻种植节本增效效果试验研究
[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7) :5 - 6.
[14] 郭志利.旱地大豆不同覆膜方式栽培效应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00(1) :19 - 21.
[15] 李金田,张喜林,孔德胤,等.巴彦淖尔市农牧业气候
资源与区划[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16] 王会肖,刘昌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内涵及研究进展
[J].水科学进展,2000,11(1) :99 -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