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外来入侵种薇甘菊在广州的分布与危害



全 文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被列为世界
上最有害的 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自 1984年在
深圳发现,近 20 a迅速蔓延于广东沿海与珠江三角
洲地区[1],近 10 a广州也深受其害。为此我们对薇甘
菊在广州的分布与危害作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防
治措施。
1 调查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与植物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于 2007~2010年间在广州市的花都、番禺、南沙、白
云、海珠、萝岗、越秀、荔湾、黄埔、天河等 10区和从
化、增城 2市调查薇甘菊分布及生长状况,记录相对
数量与传播途径,重点对荔枝、龙眼园地作样方调查。
2 研究结果
2.1 薇甘菊的传播途径与危害
薇甘菊是菊科匍匐攀缘性强的多年生草质藤本
植物,叶片三角心形,对生,叶长 4~13 cm,藤长 1~10 m
不等,盛开白花,秋季后结子棕红色,经采样计数,每
平方米有头状花序 5万朵,约有种子 20万粒,每粒
种子带有细小冠状纤毛,为风力传播而遍布田野与
低丘台地。另外其茎节和节间都能生根,每个节的叶
腋都可长出一对新枝,形成新植株。薇甘菊所到之处
即覆盖灌丛与乔木,形成一个陆罩,吸收被缠植物的
水份与养料,阻隔阳光使被缠植物不能正常光合作
用,最终被缠植物枯萎死亡。薇甘菊还可释放一些化
学物质抑制近邻植物的生长[2],因而有:“绿色杀手”
之称,于 2003年列入《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
单》(环发[2003]11号)。
薇甘菊原产中美洲、南美洲。1949年印度尼西
亚从巴拉圭引入薇甘菊,并于 1956年用作垃圾填埋
场的表土覆盖植物,不久蔓延至东南亚、太平洋地区
及南亚各国。上世纪 80年代传入中国海南岛、香港
地区及珠江口的内怜仃岛,及后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广泛扩散[3]。2000年前后广州境内大量发现。薇甘菊
常见于被破坏的林地边缘、荒弃农田、疏于管理的果
园、水库和沟渠或河道两侧,以及城镇园林绿地。薇
甘菊主要危害果树植物及林木,其覆盖之处所缠绕
的果树林木不久便枯死。2005~2008年期间,增城市
个别荔枝园由于疏于管理被薇甘菊覆盖 67%以上,
所缠荔枝长势差。南沙鹿颈低山脚南向部分阳坡
100%为薇甘菊覆盖,原来的乔木及灌丛植物尽被其
绞杀。薇甘菊缠绕和覆盖其它植物的生态习性,已严
重影响生态林、经济林、城市园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和
更新,破坏生物多样性,使植物群落逆行演替,造成
森林、果林退化为灌草丛或草丛,造成生态灾害,威
胁生态安全。
2.2 薇甘菊群落特点
本文对广州市 10区 2市薇甘菊分布的重点区
域进行样方调查,分别列出 5个位于重点危害片的
植物群落样方调查结果,样方地点分别为:增城市朱
村横塱荔枝基地、海珠区小洲龙眼园、南沙区万顷沙
外来入侵种薇甘菊在广州的分布与危害
廖庆强 姚素莹 梁秩燊
(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州 510620)
摘 要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与植物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外来入侵种薇甘菊在广州的分布与危害作了调查与分析。调
查结果表明:薇甘菊在广州一般多分布于海拔 1~100 m的农田边缘、低丘台地及河堤边岸,在海拔 250 m以上的丘陵及山地一
般不见分布;从地域上来看薇甘菊主要分布在广州市的南沙区、番禺区、海珠区、白云区、萝岗区及增城市南部;本文通过分析进
行了薇甘菊防治措施探讨。
关键词 薇甘菊 外来入侵种 分布 危害 防除
收稿日期:2010-05-30,修改稿收到日期:2010-09-08
Vol.25,No.3
Sep.2010
第 25卷第 3期
2010年 9月
广 州 环 境 科 学
GUANGZHOU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3
25卷 3期广 州 环 境 科 学
表 1 薇甘菊群落样方调查结果
三民岛、白云区江村水沥村和萝岗区科学城暹岗,样 方调查数据见表 1。
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Linn.)Vent 6 2 8 2 3 1
苦楝 Melia azedarach Linn. 10 3 11 3 3 1
藤本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H.B.K 62 78 3 0.8 —
草本
三叶鬼针草 Bidens pilosa Linn. 4 18 0.8 0.2 6
火炭母 Polygonum chinense Linn. 5 12 0.3 0.4 8
鸭嘴草 Ischaemum ciliare Retz. 3 28 0.5 0.1 19
2
海珠区
小洲村
龙眼园
2007年
6月
N23毅3忆12义
E113毅21忆18义
10伊10越
100 m2
乔木
龙眼 Dimocarpus longgana Lour. 47 6 18 3 8 4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 5 1 22 4 5 0
番石榴 Psidium guajava Linn. 10 3 6 2 3 1
灌木
簕仔树 Mimosa sepiaria Benth. 8 8 1.5 1 2
山黄麻 Trema tomentosa(Roxb.)Hara 4 2 2 2 1
苎麻 Boehmeria nivea(L.)Gaud. 3 2 2 1.5 1
藤本
微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H.B.K 32 64 4 0.5 —
五爪金龙 Ipomoea cairica(Linn.)Sweet 8 16 4 0.5 2
草本
三叶鬼针草 Bidens pilosa Linn. 5 50 0.3 0.1 20
芒 Miscanthus si nensis Anderss. 1 5 1.2 0.2 0
鼠尾粟 Sporobolus fertili(Steud.)W.D.Clayt 2 20 1.0 0.1 3
3
南沙区
万顷沙
三民岛
保丰村
2009年
10月
N22毅39忆34义
E113毅31忆54义
10伊10越
100 m2
乔木
芒果 Mangifera indica Linn 18 6 11 2 3 3
池杉 Taxodiumascendens. Brongn 10 3 19 5 3 1
木麻黄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inn. 3 1 29 5 3 1
木菠萝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4 1 15 4 4 0
灌木
桐花树 Aegiceras corniculatum(Linn.)Blanco 10 10 1.5 1 0
秋茄 Kandelia candel(Linn.)Druce 8 8 1.2 1 0
簕仔树 Mimosa sepiaria Benth. 4 3 1.3 1.5 2
藤木
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H.B.K 25 42 4 0.6 —
月光花 Calonyction aculeatum(Linn.)House 6 9 3.8 0.7 0
草本
象草
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inn.)
Spreng
7 35 1.3 0.2 0
香蕉 Musa acuminatac Dwarf Cavendish 12 6 3 2 4
狗牙花
Tabernaemontana divaricata(L.)
R.Br.cv.Flore Pleno
8 80 0.6 0.1 0
五节芒 Miscanthus floridulu(Labnll.)Warb 2 20 0.7 0.1 0
样方 位置 时间 经纬度
样方
面积
植物
类型
植物
名称
拉丁学名
盖度
m2
数量

胸径
cm
高度
m
密度
m2/棵
受缠
绕数

1
增城市
朱村横
塱荔枝
基地
2008年
12月
N23毅16忆5义
E113毅43忆20义
10伊10越
100 m2
乔木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 81 9 15 3 9 7
24
25卷 3期
2.2.1 增城市朱村横塱荔枝基地
增城市朱村横塱荔枝基地是广汕路朱村段以南
的生态示范果园,面积 66.7万 m2,有荔枝 30万棵,
2005年始薇甘菊入侵,因疏于管理,从 2006年薇甘
菊覆盖约 20%发展到 2008年覆盖 60%以上,被缠
荔枝树大多不能正常结果。调查样方内有荔枝树 9棵,
其中 6棵被薇甘菊缠绕,占比达 66.7%。
2.2.2 海珠区小洲龙眼园
小洲龙眼园是广州市沥滘万亩果园区的组成部
分,连同瀛洲生态公园一起形成龙眼果园区,薇甘菊
的入侵,致被缠龙眼树干枯死亡。该处调查样方 6棵
龙眼树有 4棵被缠绕,占比 66.7%。
2.2.3 南沙区万顷沙三民岛保丰村
南沙区万顷沙三民岛果园位于珠江洪奇沥水道
右岸,调查样方中薇甘菊主要缠绕芒果与香蕉林,约
占果林的 60%。
2.2.4 白云区江村水沥村
调查果园样方中薇甘菊主要缠绕荔枝与龙眼果
树,荔枝、龙眼树 8棵,其中 6棵被薇甘菊缠绕,占比
达 75%。
2.2.5 萝岗区科学城暹岗
调查样方为科学城的绿化区域,薇甘菊主要缠
绕绿化乔木和灌木,绿化乔木火焰木、芒果、龙牙花
树 10棵,其中 4棵被薇甘菊缠绕,占比 40%。
2.3 薇甘菊在广州市的分布规律
2.3.1 薇甘菊在广州市的地理分布规律
4
白云区
江村
水沥村
2009年
5月
N23毅18忆45义
E113毅14忆28义
10伊10越
100 m2
乔木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 26 3 21 4 8.7 3
龙眼 Dimocarpus longgana Lour. 35 5 19 3 7 3
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Linn.)Vent 9 2 16 3 4.5 0
灌木
簕仔树 Mimosa sepiaria Benth. 14 7 2 2 4
野牡丹 Melastoma candidum D.Don 6 6 1.3 1 3
桃金娘 RhodOmyrtus tomentosa(Ait.)Hassk. 3 5 0.7 0.6 2
藤木
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H.B.K 24 48 4 0.5 —
五爪金龙 Ipomoea cairica(Linn.)Sweet 6 12 4 0.5 2
玉叶金花 Mussaenda pubescens Ait.f. 2 4 2 0.5 2
草本
山扁豆 Cassia mimosoides Linn. 5 3 0.6 1.7 2
芒 Miscanthus si nensis Anderss. 7 14 1.5 0.5 4
鸭嘴草 Ischaemum ciliare Retz. 3 29 0.5 0.1 0
5
萝岗区
科学城
暹岗
2009年
6月
N23毅11忆20义
E113毅26忆32义
10伊10越
100 m2
乔木
火焰木 Spathodea campanulata Beauv. 39 4 11 4 7 1
芒果 Mangifera indica Linn 10 2 12 3 5 1
龙牙花 Erythrina corallodendron Linn. 20 4 10 4 7 2
灌木
红果仔 Eugenia uniflora Linn. 6 6 1 1 1
美丽胡枝子 Lespedeza formosa(Vog.)Koehne 8 16 1 0.5 2
藤木
薇甘菊 Mikania micrantha H.B.K 26 52 4 0.5 —
鸡屎藤 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 2 3 3 0.7 2
草本
蟛蜞菊 Wedelia chinensis(Osb.)Merr. 7 18 0.2 0.4 2
一点红 Emilia sonchifolia(Linn.)DC. 4 12 0.8 0.3 1
黄鹌菜 Youngia japonica(L.)DC. 2 21 0.2 0.1 0
东风菜 Doellingeria scaber(Thunb.)Nees 1 3 0.3 0.2 0
样方 位置 时间 经纬度
样方
面积
植物
类型
植物
名称
拉丁学名
盖度
m2
数量

胸径
cm
高度
m
密度
m2/棵
受缠
绕数

续表 1
外来入侵种薇甘菊在广州的分布与危害 25
25卷 3期广 州 环 境 科 学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市 10区 2市均有薇甘
菊分布,城建区与高丘陵及低山地带较少,郊野低
丘、台地和农田、果林分布较多,其中以南沙区、番禺
区、海珠区、白云区、萝岗区及增城市南部区域为重,
各区分布调查结果见表 2和图 1。
调查表明薇甘菊在广州市的地理分布有如下规
律:从化市在流溪河边堤略有分布;增城市于增江荔
城以南至石滩、新塘的田野比比皆是;白云区以菜地
近旁居多,花都区在南部农业区及台地区出现较多,
而北部高丘陵地区极少;天河区在高丘陵与城建区
之间的田野较多分布;海珠区以南部稍多,萝岗区除
城建区外平原部分较多,科学城绿化区内略有分布;
番禺区田野上到处可见;越秀、荔湾、黄埔区因城建
区占地大而薇甘菊较少见。
2.3.2 薇甘菊在广州市的生态分布规律
1)城镇建筑区仅于公园及绿地边缘有少许分
布。植物生长靠土壤,而城镇建筑区多为建筑、广场
和道路等硬地面,仅于公园及绿地边缘才有薇甘菊
分布,数量不大,如天河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外围绿
化地边缘有分布,总体数量少。
2)普遍生长于海拔 1~100 m的农田边缘与低
丘台地以及河堤边岸。农田边缘与河堤边岸是薇甘
菊普遍蔓延的地方,如天河区吉山村农用地边缘、增
城市荔湖调蓄区河堤、新塘镇陈家林大道北段东片
农田边缘、白云区石井河上游、石马村、清湖村等均
有较多的薇甘菊分布。部分低丘台地的林木也受薇
甘菊的入侵,如南沙鹿颈低山脚部分南向阳坡薇甘
菊蔓延。
3)海拔 250 m以上的丘陵和山地地区分布极
少。广州市白云区帽峰山、增城北部的派潭山区牛牯
岭 -凤凰山,从化东北部的九连山南脉桂峰山 -三
角山 -天堂顶 - 大尖山及青云山南脉七星顶 -五
嫂坛 -通天蜡烛 -棋盘山 -乐格山,并连至花都的
牙英山 -恩肚石等海拔 250 m以上的丘陵、山地区
极少发现薇甘菊的分布。
2.4 薇甘菊防治措施探讨
薇甘菊因其生长快、繁殖力和再生能力强、种子
随风传播等生物学特性,根治难度大。经多年探索和
实践,其防治方法主要有人工清除、化学防除、生物
防治和生态防除等四大类方法[4]。但每种防治方法各
有优缺点。对危害经济作物的薇甘菊较好办法是人
工拔除,凡有经济价值的果园、菜地、园地,若出现薇
甘菊,可人工拔除。如珠海市是薇甘菊肆虐之地,但
植物繁多的珠海市高尔夫球场采用人工拔除薇甘菊
的办法保护球场的乔木、灌木和草坪植物。但人工清
除成本大,薇甘菊可行营养繁殖,枝节落地遇水能生
表 2 薇甘菊在广州市各区的分布
区域 城镇区
高丘陵
山 地
250~800 m
低丘陵
100~250 m
平原台地
10~100 m
河滩地
1~10 m
越秀区 誘 誘 誘 + +
荔湾区 誘 誘 誘 + +
天河区 誘 + + +++ ++
黄埔区 誘 誘 誘 +++ ++
海珠区 誘 誘 + ++++ ++
白云区 + + ++ ++++ ++
萝岗区 + + ++ ++++ ++
番禺区 誘 誘 + ++++ ++
南沙区 + + + ++++ ++
花都区 誘 誘 + +++ +
增城市 誘 誘 + ++++ +++
从化市 誘 誘 + +++ +
全市 誘邛+ 誘邛+ 誘邛++ +邛++++ +邛+++
注:誘无,+少许,++一般,++++多,++++很多。
图 1 广州市薇甘菊分布示意
26
25卷 3期
根发芽,人工清理遗落一段薇甘菊往往能长出数个
新苗,而且薇甘菊种子会随风飘动到下一年生长更
广,影响防治效果[3]。化学防除是用除草剂杀灭薇甘
菊,有研究[5]提出用 25%森泰水剂注射薇甘菊主根,
每株 0.1~3 mL的用量,可在 5~6个月内彻底杀灭薇
甘菊;用森草净水溶性粉剂配制溶液,喷洒薇甘菊的
茎叶,用药量在 1~1 000 g/hm2时,可在 2~3 个月内
彻底杀灭薇甘菊。试验[6]表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如
2,4-D丁酯、2,4-D钠盐等对薇甘菊有极好的灭除效
果,而且作用快速,用药后 7 d枝条死亡率均在 90%
以上,14 d后枝条死亡率可达 100%,药液喷到植株
中上部比基部的杀灭效果好。但大量使用除草剂存在
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毒杀其他植物、果树、农作物及
微生物等,破坏生态平衡。生物防治方面则提出[7-10]
可采用寄生植物如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
Yuncker)等与之相缠吸收寄主薇甘菊的营养、水分
和影响其光合作用并致死薇甘菊从而抑制其蔓延。
但存在寄生其他植物的可能,造成另一种植物灾害
的问题。生态防治[11-12]是根据薇甘菊的种子和幼苗
生长对光有很强依赖性的习性,采用植物群落改造
的办法,调整群落结构,在清除薇甘菊后的空地上尽
快种植速生阔叶树种,抑制、减少或避免薇甘菊的重
新生长,达到防治薇甘菊的目的。
单一的防治办法难以有效防治薇甘菊,目前主
要根据不同发生区的情况以及各类防治方法的技术
特点和优势实施最佳措施或综合措施,以达到遏制
其扩散蔓延。如采用人工清除与化学防除相结合,或
化学防治与林分改造相结合,或化学防除与菟丝子
控制相结合等的综合防治措施。真正行之有效防治
薇甘菊蔓延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和实践。
3 结论
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已在广州地区蔓延,主要
出现在广州市的南沙区、番禺区、海珠区、白云区、萝
岗区及增城市南部,多分布于海拔 1~100 m的农田
边缘、低丘台地及河堤边岸,在海拔 250 m以上的高
丘陵及低山地一般不见分布。薇甘菊主要为害果树
植物及低丘台地的林木。薇甘菊防治方法目前有人
工清除、化学防除、生物防治和生态防除法,采用多
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可防治薇甘菊的蔓延。
4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环发
[2003]11号.
[2] 邵华,彭少麟,张弛,等.薇甘菊的化感作用研究[J]. 生态
学杂志,2003,22(5):62-65.
[3] 昝启杰,王伯荪,王勇军,等.外来杂草薇甘菊的分布及危
害[J].生态学杂志,2000,19(6):58-61.
[4] 张玲玲,韩诗畴,李丽英,等.入侵害草薇甘菊的防除研究
进展[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6,14(2):162-168.
[5] 咎肩杰,王勇军,粱启英,等.几种除草剂对薇甘菊的杀灭
试验[J].生态科学,2001,20(1,2):32-36.
[6] 黄华枝,赵京斌,黄炳球,等. 3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防除
薇甘菊药效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5(1):52-55.
[7] 王伯荪,李鸣光,余萍,等.菟丝子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
其对薇甘菊的防除[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
(6):49-53.
[8] 韩诗畴,李开煌,罗莉芬,等.菟丝子致死薇甘菊[J]. 昆虫
天敌,2002,24(1):7-14.
[9] 廖文波,凡强,王伯荪,等.侵染薇甘菊的菟丝子属植物及
其分类学鉴定[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
(6):54-56.
[10] 昝启杰,王伯荪,王勇军,等.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的
生态评价[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6):
60-63.
[11] 温达志,叶万辉,冯慧玲,等.外来入侵杂草薇甘菊及其
伴生种基本光合特性的比较 [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8(2):139-l46.
[12] 殷祚云,李小川,何立平,等.薇甘菊生态防除研究初报[J].
广东林业科技,2003,l9(4):l7-22.
The Distribution and Damage of Mikania Micrantha H.B.K. in Guangzhou
Liao Qingqiang Yao Suying Liang Zhixin
Abstract The distribution and damage of Mikania Micrantha H.B.K in Guangzhou were analyz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re-
sults show that Mikania Micrantha H.B.K widely distribute in marginal farmland,hilly plateau and the river bank,ranged in the altitude of
1~100 m,while they could not be found over the altitude of 250 m. Mikania Micrantha H.B.K mainly distribute in Nansha District,Panyu
District,Haizhu District,Baiyun District,Luogang District and south Zengcheng District. In addition,countermeasure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mikania micrantha invasive alien species distribution damage control
外来入侵种薇甘菊在广州的分布与危害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