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枸骨叶和功劳叶的本草考证与鉴别



全 文 :JOURNAL OF ZHEJI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3 No.3 May.2009
中 药 研 究
枸骨叶和功劳叶的本草考证与鉴别
  叶淑静
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杭州 310006
摘要:对目前临床使用的枸骨叶和功劳叶进行形状 、紫外 、红外光谱鉴别。认为可以通过两者在药材性状 、紫外 、红外光谱进行
区别。
关键词:枸骨叶;功劳叶;本草考证;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509(2009)03-0431-02
Herb Verif ic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Holly Leaf and Gonglao Leaf Ye Shujing First People Hospital of Hangzhou Cit-
y , Zhej iang P rovince(310006)
Abstract:It makes authentication to the shape , ultrav io let and infrar ed spectrum of the Chinese holly leaf and Gong lao leaf , as w ell
as the medicinal t raits.
Key words:Chinese ho lly leaf;Gong lao leaf;he rbal authentica tion;ve rifica tion
  功劳叶入药的商品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冬
青科枸骨 llex Cornuta Lind1.e t paxt .的干燥叶 ,我
国大部分地区皆为此种。另一种是小檗科属多种植
物阔叶十大功劳 Mahonia bealei(Fo rt.)Carr.细叶十
大功劳 Mahonia fortunei(Lind1.)Fedde.和华南十
大功劳 Mahoniajaponica(Thunb.)DC.的干燥叶。
枸骨叶与功劳叶均为常用中药 ,两者功效类似但有
不同 。由于历史原因 ,小檗科十大功劳叶和冬青科
枸骨叶的别名和正名在古今本草著作中已完全混
淆 ,造成了功劳叶品种使用混乱现象 。本文对他们
的性状 ,紫外 、红外光谱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 。
1 本草考证
《本草拾遗》的女贞条下就收载了:“枸骨树如杜
仲 ,木肌白似骨 ,故名枸骨” ,古代医家皆认为枸骨 、
女贞 、冬青三者为同一物 。直至李时珍《本草纲目》
的问世始将枸骨 、女贞 、冬青三者真正区别开来 。李
时珍曰:“枸骨树如女贞 ,肌理甚白 ,叶长二 、三寸 ,青
翠而厚硬 ,有五角刺 ,四时不凋 ,五月开花 ,结实如女
贞及菝契子 , 九月熟时绯红色 ,皮薄味甘 ,核有四
瓣。”此后《本草求真》对女贞 、枸骨 、冬青三者混淆的
原因作了分析“枸骨树若女贞肌白叶长 ,青翠而厚 ,
叶有刺 ,子若冬青绯红 ,以致混将是物亦列女贞项
下” 。十大功劳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清代张璐所著的
《本经逢原》 :“枸骨一名猫儿刺 ,俗名十大功劳” ,说
它是枸骨叶的俗名 ,还记载了它的药用效果 。《本经
逢原》和《本草纲目拾遗》中所称的十大功劳均是指
冬青科枸骨的叶 。显而易见 ,十大功劳或功劳叶最
早是以枸骨叶的别名出现的 ,其基原植物为枸骨。
关于功劳叶名称的混乱出现在清代中期 。在吴其浚
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将十大功劳和枸骨分
为两条记载。在十大功劳条下说:“丛生 ,对叶排比 ,
光泽而劲 ,锯齿如刺 ,梢端生长须数茎 ,结小实似鱼
子兰;十大功劳又一种 ,叶细长 , 刺短无刻 , 开花成
簇 ,亦似鱼子兰” ,为小檗科的 Mahonia bealei Carr.
和 Mahonia fo rtunei(Lind1.)Fedde 。还另外记载了
枸骨。由于《植物名实图考》绘图精美 ,可以极为精
确地考证其原植物 ,于是植物学中即以此书为依据
将小檗科 Mahonia 属定为十大功劳属 ,现在所有的
植物学书籍和中草药文献也都这样应用 。此后《饮
片新参》又将小檗科十大功劳叶俗称为功劳叶 。由
此而来 ,以十大功劳 bealeihe 和狭叶十大功劳 fo rtu-
nei的叶入药顺理成章地被称为十大功劳或功劳叶
了 。习惯成自然 ,然而忽略了一点 , 《本经逢原》出版
比《植物名实图考》早了 83 年。早期应用的枸骨叶
别称十大功劳 、功劳叶 ,在民间仍然在继续运用 ,而
且还占着主导地位 ,由此就产生了十大功劳或功劳
叶同名异物的现象。而现代书籍并未加以辨明纠
正 ,甚至造成现代书籍收载错误。如冬青科枸骨叶
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药材学》以功劳叶作为
别名收载。在《中药大辞典》 、《中华药海》中都以十
大功劳叶作为正名收载 ,规定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阔
叶十大功劳叶 、细叶十大功劳或华南十大功劳的干
燥叶。其别名为功劳叶 、老鼠刺。《浙江省中药炮制
规范》以功劳叶作为正名收载 ,其别名为十大功劳
叶 ,规定其来源为阔叶十大功劳叶 Mahonia bealei
(Fo rt.)Cart .或小果十大功劳叶 Mahoniabodinleri
Gagnep.的干燥叶[ 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
以功劳叶作为正名收载 ,规定其来源为小檗科植物
阔叶十大功劳 、细叶十大功劳的干燥叶[ 2] 。冬青科
枸骨叶五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鉴定学》以功劳
叶作为正名收载 ,规定功劳叶的来源为冬青科枸骨
llex Co rnuta Lind1.etaxt .的叶。综上所述 ,现代本
431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 5月第 33卷第 3期
DOI :10.16466/j.issn1005-5509.2009.03.047
叶淑静: 枸骨叶和功劳叶的本草考证与鉴别
草医籍中冬青科枸骨叶和小檗科十大功劳叶的正
名 、别名和收载的品种极其混乱。
2 鉴别
2.1 性状鉴别 见表 1 。
表 1 枸骨叶与功劳叶性状鉴别
药材 枸骨叶 阔叶十大功劳叶 细叶十大功劳叶 华南十大功劳叶
叶形 矩圆状形 卵状椭圆形 ,先端渐尖 ,而有锐刺 狭披针形 椭圆状卵形或披针形
叶基 基部有刺 1 ~ 2 个 ,平截或宽楔形 基部心形或近截形而歪斜 楔形 基部圆形或近截形
长宽 cm 4 ~ 7 , 2 ~ 4 5 ~ 10 , 2.5 ~ 4.5 8 ~ 12 , 1.2 ~ 1.9 10 ~ 20 , 2.5 ~ 4.5
叶缘
反卷 ,先端有 3个等大的
硬尖刺 , 中间的 1 个常向
下反卷
边缘两侧各具 2 ~ 8 个刺
状齿
边缘两侧各具 6 ~ 13个刺
状齿 2 ~ 8个刺状齿
颜色 上表面黄绿色而有光泽 ,下表面灰黄色
上面紫绿色有光泽 ,下面
黄绿色
上表面深黄绿色或棕绿
色 ,下表面黄绿色 同阔叶
质地 硬呈革质 硬而脆 革质 同阔叶
叶脉 中脉凹陷 ,侧脉延伸至叶缘 基部五出向前伸呈羽状 羽状网脉 ,主脉明显 基部五出 ,向前伸展呈羽状
2.2 紫外光谱鉴别 枸骨叶与功劳叶的紫外一可
见光谱有明显区别 。枸骨叶和功劳叶的紫外一可见
图谱在 190nm ~ 1100nm 有明显的不同 ,极易区分。
枸骨叶在 234nm 、297nm 、329nm 处有三个强吸收
峰 ,而所测功劳叶仅在 231nm 处有一个强吸收峰。
功劳叶不同品种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共性:在
231nm 处有一最强的吸收峰 。区别:细叶十大功劳
叶和阔叶十大功劳叶(安徽)有三个明显的吸收峰 ,
其中在 336nm 处有一中强吸收峰 ,与其他种十大功
劳叶有明显的不同 ,其他种十大功劳叶的峰数较多 ,
在 635nm 附近有一吸收峰[ 2] 。
2.3 红外光谱鉴别 现代研究表明小檗科十大功
劳叶和冬青枸骨叶二者科属不同 ,化学成分相差较
大 ,其红外光谱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不同基原的十
大功劳叶因为同科同属 ,其化学成分相似 ,红外光谱
也表现出相似性[ 3] 。
3 小结
枸骨叶和功劳叶在中医用药史上有各自的用药
特点和主治范围 ,且两种植物科属不同 ,性状 、化学
成份 、药理作用不同 ,不宜代用 ,也不能混用。笔者
建议以功劳叶作为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物的药材正
名 ,规定其来源为阔叶十大功劳叶 、细叶十大功劳
叶 、华南十大功劳叶等的干燥叶。以枸骨叶作为冬
青科枸骨干燥叶药材的正名 ,为了避免混乱 ,建议现
代本草医籍应该加以统一。
参考文献:
[ 1]  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 M] .杭州:浙江科
学技术出版社 , 2005:67.
[ 2]  纪秀红.枸骨叶与十大功劳叶紫外光谱鉴别[ J] .中药
材 , 2000 , 23(3):69.
[ 3]  田进国 ,任健 , 娄红祥.枸骨叶与十大功劳叶红外光谱的
研究[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8 , 21(5):36.
[ 4]  陆维承.枸骨叶和十大功劳叶的考辨[ J] .中华中医药期
学刊 , 2007 , 25(1):217.
[ 5]  刘塔斯.功劳叶与十大功劳叶的生药学研究[ J] .湖南中
医学院学报 , 1991 , 11(4):95.
[ 6]  李维林.苦丁茶 、功劳叶和枸骨叶的本草考证[ J] .中药
材 , 2003 , 26(8):23.
(收稿日期 2008-12-24)
征订启事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为中医药综合性学术刊物 ,报道中医药教学 、科研 、医疗的新成果 、新动态 、新进
展 ,着重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 ,提倡学术创新 ,开展学术争鸣 ,设有专家论坛 、杏苑琐忆 、基础研究论著 、临床研
究论著 、实验研究论著 、针灸与推拿 、中药研究 、综述等栏目。国内外公开发行 ,双月刊 ,单月 22 日出版 ,每期
定价 5.00元 ,全年定价 30.00元。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和到当地邮局(所)订阅 ,错过订期者可直接向本编辑部
索购。本刊国内统一刊号 CN33-1349/R ,国内邮发代号 32-14 ,国际邮发代号 BM342。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
江区滨文路《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310053。联系电话:(0571)86613717 ,传真(0571)86613717 ,
Emai l:zjzy xb@163.com 。
432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 5月第 33卷第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