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吊竹梅水培繁殖研究
孙丽 , 赵兰枝 , 王瑶 , 刘振威 (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3)
摘要 用不同浓度的 3-吲哚丁酸处理吊竹梅 ,并且进行水培繁殖 ,结果表明:吊竹梅比较适合水培繁殖 ,生根时间缩短 ,生根率达 100%,
其中以 10 mg/L3-吲哚丁酸处理下繁殖效果最好 ,平均生根数达 11条 ,平均根长达 19.91mm,平均根鲜重达 0.068g。
关键词 吊竹梅;激素;水培;生根
中图分类号 Q9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6)22-5825-01
吊竹梅(Zebrina pendula)为鸭趾草科吊竹梅属 ,又名吊竹
草 、吊竹兰 ,原产墨西哥。吊竹梅为常绿多年生草本。茎蔓
生或呈匍匐状 ,多分枝。叶呈卵形或卵圆形 ,叶端尖 ,绿色 ,
有纵长的紫红色和银白色条纹 ,叶背为紫红色。吊竹梅喜充
足的散射光 ,忌阳光直射。吊竹梅可土培繁殖 ,但它对土壤
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适宜生长在中性土壤中 ,并要求土壤保
持湿润。土壤滋生细菌有时对吊竹梅的生长极为不利。水
培吊竹梅简单易行 ,繁殖速度快 ,易管理 ,清洁卫生 ,病虫害
少 ,观赏效果较高。纤细的白色吊竹梅根系配上红色的金
鱼 ,观赏效果更佳 ,且可工厂化育苗 ,但目前还未见有报道。
作者试图找到一种最佳的繁殖方法 ,为工厂化育苗 、提高其
观赏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吊竹梅购自郑州陈占花卉市场。
1.2 方法 剪取 1年生吊竹梅枝条 ,制成插穗 ,上部留有 4
个节间 ,长约 8 ~ 9cm ,留 6~ 8片叶。先用 0.5%高锰酸钾液
将剪取的插穗消毒 5 s ,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并在清水中
培养 3 d ,用 4种浓度 3-吲哚丁酸处理 8 h ,处理完毕再用清水
开始培养 ,清水作对照。每个处理 3个重复 ,每个重复放 3
株插穗 ,每天换水 1次 ,保证氧气供应。每次换水时应用清
水冲洗插穗基部 ,并洗去根部的黏液 ,然后进行观察 、记录 、
分析。该试验于 2005年 4月 17日开始 ,试验期间每 3 d观
察 、记录 1次 ,调查插穗的生根量 、生根率 、根长及生长状况
等。试验在河南科技学院农业气象实验室进行 ,白天温度为
26 ℃左右 ,夜晚温度为 20 ℃左右 ,相对湿度为 60%~ 7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激素对吊竹梅生根数的影响 由表 1可以看
出 ,不同浓度 3-吲哚丁酸对插穗生根量的影响很大。10mg/L
3-吲哚丁酸处理后 ,吊竹梅生根数最多达 92 条;其次是 15
mg/L 3-吲哚丁酸处理 ,吊竹梅生根数为 89条;所有处理吊竹
梅生根数均高于清水。多重比较结果表明 , 10、15mg/L 3-吲
哚丁酸处理与 5 、20 mg/L处理和清水之间存在 0.01水平显
著差异 , 10、15 mg/L 3-吲哚乙酸处理之间不存在差异 , 5、20
mg/L 3-吲哚丁酸处理和清水之间不存在差异 。5mg/L 3-吲
哚丁酸处理与清水之间存在 0.05水平显著差异 , 20 mg/L 3-
吲哚丁酸处理与清水之间不存在差异 。吲哚丁酸能促进侧
根的形成 ,浓度过高就会抑制植物生长 。
方差分析表明 ,区组间 F
生态及植物水培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 2006-07-28
进行多重比较;处理间 F >F 0.05 ,差异 0.05水平显著 ,所以需
进行多重比较 。多重比较结果见表 1。
表1 不同浓度3-吲哚丁酸对吊竹梅生根数的影响
处理 供试插条数
生根插
条数 生根数
平均生
根数
差异显著性
0.05 0.01
10mg/L 9 9 92 10.22 a A
15mg/L 9 9 89 9.89 a A
20mg/L 9 9 52 5.78 b B
5 mg/ L 9 9 42 4.67 b B
CK 9 9 34 3.78 b B
2.2 不同浓度激素对吊竹梅平均根长的影响 由表 2可以
看出 ,10mg/L 3-吲哚丁酸处理的吊竹梅平均根长最长203.55
mm ,其次为 15mg/L 3-吲哚丁酸处理所有处理平均根长均高
于清水;10mg/L 3-吲哚丁酸处理后的插穗平均根长分别比
15、20、5mg/L 3-吲哚丁酸处理 、清水处理的根长长 2.73、4.2 、
4.26、4.33mm ,效果比较明显。
表2 不同浓度 3-吲哚丁酸对吊竹梅平均根长的影响
处理 总根数条
总根长
mm
平均根长
mm
10mg/L 92 1832.0 19.9
15mg/L 89 1529.0 17.2
20mg/L 52 816.9 15.7
5 mg/ L 42 657.3 15.7
CK 34 529.7 15.6
2.3 不同浓度激素对吊竹梅平均根鲜重的影响 由表 3可
以看出 ,10mg/L 3-吲哚丁酸处理吊竹梅平均根鲜重最大达
0.068g ,其次为 15 mg/L 3-吲哚丁酸处理 ,5 mg/L 3-吲哚丁酸
处理为最小。方差分析表明 ,F >F0.01 ,差异显著 ,表明不同
浓度 3-吲哚丁酸对吊竹梅根鲜重存在 0.01水平显著差异。
多重比较表明 , 10与 15、20、5 mg/L处理之间差异 0.01
水平显著 ,15 、20、5mg/L 3-吲哚丁酸处理对吊竹梅平均根鲜
重无明显效果。试验表明 , 10mg/L 3-吲哚丁酸处理吊竹梅
平均根鲜重最大 ,效果最明显 。这也说明 10mg/L 3-吲哚丁
酸比较适宜吊竹梅的繁殖 ,在生产上具有推广价值。
表3 不同浓度 3-吲哚丁酸对吊竹梅平均根鲜重的影响 g
处理 总根鲜重 平均根鲜重 差异显著性
0.05 0.01
10mg/L 0.203 0.068 a A
15mg/L 0.077 0.026 b B
20mg/L 0.074 0.025 b B
5 mg/ L 0.059 0.020 b B
CK 0.035 0.012 b B
(下转第 5914页)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6, 34(22):5825 ,5914 责任编辑 刘月娟 责任校对 孙能森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6.22.032
活不同的信号传导途径。
3 展望
从发现植物诱导抗病性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人们进
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但各类诱抗剂的制
备 、纯化 、成分确定 、商品化生产的诱抗剂种类和数量却十分
有限 ,且诱导抗病的机制还存在许多空白有待深入探讨。
植物诱导抗病性优势在于多抗性 、整体性 、持久性和稳
定性 ,不受生理小种的影响 ,在大多数情况下 ,诱导抗病性是
非特异性的 ,仅少数具专化性 ,同时诱导抗病性采用的诱导
剂是生物或无毒 、微毒的化学药品 ,对人畜无害 ,可以最大程
度地降低农药的使用 ,减轻农药的环境污染 ,是今后发展农
作物无公害栽培和生产安全绿色食品的理想选择 。开发高
效 、无毒 、广谱的诱抗剂 ,并使之产业化将对全人类及整个生
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
参考文献
[ 1] 陈桂华,柏连阳 ,肖艳松.植物病害诱抗剂的研究概况与展望[ J] .江西
农业学报 , 2005, 17(2):61-67.
[ 2] DEAN R A ,KUC J.Rapid lignification in response to wounding and infection as
a mechanism for induced systemic protection in cucumber[ J] .PhysiolMol Plant
Pathol ,1987, 31:69.
[ 3] LANGCAKE P P.Cytology of 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 of cucumber to col-
letotricum lagenarium[ J] .Trans R Soc Landon B ,1981, 285:83.[ 4] 李宝聚,彭仁 ,彭霞薇,等.高温诱导黄瓜抗黑星病研究[ J] .园艺学报 ,
2001 ,28(2):177-179.
[ 5] 毛建辉,叶华智.持续低温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影响[ J] .植物保护学
报, 1999 ,26(2):97-102.
[ 6] 曲波 ,李宝聚 ,程国华.抗氧化酶类活性与低湿诱导黄瓜抗病性的关系
[ 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2, 10(S):82-84.
[ 7] 范志金,刘秀峰 ,刘凤丽 ,等.植物抗病激活剂诱导植物抗病性的研究
进展[ J] .植物保护学报 ,2005, 32(1):88-89.
[ 8] 葛银林,李德葆.植物抗病性的诱导、机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
1995 ,11(3):134-141.[ 9] 范海延,李宝聚 ,吕春茂,等.葡聚六糖诱导黄瓜抗霜霉病的研究[ J] .
植物保护 , 2003, 29(1):14-16.
[ 10] 翁启勇 ,李开本.诱导植物系统抗病性研究及进展[ J] .植物农业学报 ,
1998, 13(4):23-28.
[ 11] 蒋继志 ,史娟,赵丽坤 ,等.几种植物提取物诱导马铃薯对致病疫霉的
抗性[ J] .植物病理学报, 2001 ,31(2):145-151.
[ 12] CONRATH U , DOMAND A , KAUSS H.Chitosan-elicited synthesis of callose
and coumarin derivatives in parsley cell suspension cultures [ J] .Plant Cell
Rep , 1989(8):152-155.
[ 13] 刘爱新,梁元存,张博,等.植物诱导抗病性研究进展[ J] .山东农业大
学学报 ,1998, 29(3):410-414.
[ 14] 铃木直治.近代植物病理学[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5.
[ 15] 陈捷.植物病理学[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 16] 张元恩.植物诱导抗病性研究进展[ J] .生物防治通报 , 1987, 3(2):88-
90.
[ 17] 李洪连 ,王守正.黄瓜对炭疽病诱导抗性的初步研究Ⅱ诱导抗性机制
的研究[ J] .植物病理学报 ,1993, 23(4):327-330.
[ 18] 吴洵耻.诱导棉花抗枯萎病之三[ J] .植物病理学报, 1993, 23(3):225-
229.
[ 19] STICHER L ,MAUCH-MANI B ,METRAUX J P.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 J] .Annu Rev Phytopath , 1997 ,35:235-270.
[ 20] 王生荣,朱克恭.植物系统获得抗病性研究进展[ J] .中国生态农业学
报 ,2002,10(2):32-35.
[ 21] 铃木直治.近代植物病理化学[M] ,张际中 ,齐显章,许泳峰,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 22] 杨家书,吴畏 ,吴友三,等.植物苯丙酸类代谢与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
关系[ J] .植物病理学报, 1986 ,16(3):169-173.
[ 23] STAFFORD H A.The metabolism of aromatic[ J] .Ann Rev Plant Physiol , 1974 ,
25:459-486.
[ 24] FRIEND J REYNOLDS S B, AVEYARDWWA.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
chlorogenic acid and lignin in potato tuber tissue inoculated with Phylophthora
infestans[ J] .Physiol Plant Pathol , 1973 ,3(4):495-507.
[ 25] NORMAN E , GREEN L , HADWIGER A , et al.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tytosine ammonia-lyase lignin in wheat inoculated with Elysiphegram inis f sp
trilici[ J] .Phytopathology ,1975, 65(10):1071-1074.
[ 26] PEGG G F ,YOUNG DH.Changes in glycosidase activity and their relation ship
to fungal colonization during infection of tomato by Verticillium albo-atrum[ J] .
Physiological Plant Pathology , 1981 ,19:371-382.
[ 27] MAUCH F , LEEA , BOLLER T.Ethylene symptom not signal for the induction
of chitinase in peapods by pathogens and elicitors[ J] .Plant Physiol ,1984, 76:
607-611.
[ 28] 金静,李冬 ,刘会香.与植物诱导抗病性有关的抗病性物质研究进展
[ J]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3,24(4):252-254.
[ 29] ROBY D ,TOPPAN A , Esquerre T M T.Cell surfaces in plant-microorganism
interactions.VI.Elicitors of ethylene fromC.1agenarium trigger chitinase activ-
ity in melon plants[ J] .Plant Physio1 ,1986,81:228-233.[ 30] 赵继红 ,孙淑君 ,李建中.植物诱导抗病性与诱导剂研究进展[ J] ,植物
保护, 2003 ,29(4):7-10.
(上接第 5825页)
2.4 不同浓度激素对吊竹梅生根率的影响 由表 4可以
看出 , 4月 20日第 1次观测时 10mg/L 3-吲哚丁酸处理吊竹
梅生根最快 ,生根率最高 , 15、20 、5mg/L处理下的生根速度
差不多 ,清水最慢;但在 4月 29日 ,所有处理包括对照的生
根率均达到 100%,这表明吊竹梅比较容易生根 ,若用 3-吲
哚丁酸激素处理生根会更快 。
表4 不同浓度 3-吲哚丁酸对吊竹梅生根率的影响 %
处理 04-20 04-23 04-26 04-29
10 mg/L 66.7 88.9 100.0 100.0
15 mg/L 33.3 100.0 100.0 100.0
5mg/ L 33.3 88.9 100.0 100.0
20 mg/L 33.3 88.9 88.9 100.0
CK 22.2 88.9 88.9 100.0
3 小结与讨论
(1)吊竹梅是一种比较适合水培繁殖 ,并且适合水培的
一种观赏植物 。它生根时间短 ,激素处理后生根率可达
100%。
(2)同种激素不同浓度处理吊竹梅 8 h ,在 10mg/L浓度
下吊竹梅的生根量最多 92条 ,平均根长最长 19.91 mm ,根
鲜重最大 0.068g ,生根最快 ,该处理浓度为最佳浓度。
(3)4种不同浓度的 3-吲哚丁酸对吊竹梅生根率没有
明显差异 ,在很短时间内清水对照吊竹梅的生根率可达到
了 100%;但激素处理对生根时间有影响 ,可缩短吊竹梅的
生根时间。
(4)吊竹梅是一种生根比较容易的观叶植物。由于吊
竹梅生根快 ,根部易产生一些黏液 ,所以要每天换水以保持
根部清洁 。吊竹梅还是一种不耐强光 、适宜在散射光下生
长的植物 ,所以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要将其放在直射光下 ,
否则其叶片颜色会变淡 。此外 ,应保证每天对其喷水 4 ~ 6
次 ,以保持适宜的湿度环境 ,有利于吊竹梅的生长生殖 。
参考文献
[ 1] 张鲁归.室内水栽花卉[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8:58.
[ 2] 鲁深本.花卉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998:289.[ 3] 卢思聪 ,徐峰 ,赵梁军 ,等.观叶植物[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5:162.
5914 安徽农业科学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