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石菖蒲与九节菖蒲的鉴别使用



全 文 :北京中医药 2011年 1月 第 30卷 第 1期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anuary,2011. Vol. 30,No.1
石菖蒲与九节菖蒲为 2种不同的药材。 但由于
历史的原因,目前在临床应用这 2种药材时,存在着
一些模糊的概念, 即认为石菖蒲和九节菖蒲为同一
药材。 不可否认, 石菖蒲在古代文献中确实亦称为
“九节菖蒲”,如《名医别录》云:菖蒲“一寸九节者
良”。但历代本草书籍中所述之九节菖蒲均指天南星
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所谓“九节”系描述其根茎之
环节紧密。可以说在古代和近代相当长的时间里,石
菖蒲和九节菖蒲 2 个名称系指同一药材。 近代有 1
种药材也名“九节菖蒲”,始载于清代陈仁山《药物生
产辨》,为毛茛科植物,古代本草并无记载。 1963 年
版《中国药典》规定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九节菖
蒲为毛茛科植物,已将二药分开叙述;1977 年版《中
国药典》 一部收载的九节菖蒲为毛茛科植物阿尔泰
银莲花的根茎;1990 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石菖蒲
的植物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并
延续至今。 目前,九节菖蒲在药典中已不再收载,但
市场仍然有售,临床也在应用。因目前市场所售的九
节菖蒲与古代医药典籍中的九节菖蒲并非一物,且
二药在植物来源、生长环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上
均有不同之处,所以医生在引经据典、开方遣药时,
应特别谨慎,注意区别使用。药学人员亦应准确掌握
这 2 种药材的形态特征及用法用量等相关知识,以
便于准确调配。 现将石菖蒲与九节菖蒲的区别叙述
如下,希望能对临床有所帮助。
1 来源的区别
石菖蒲又名“菖蒲”,始见《神农本草经》,为天南
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
根茎[1],多年生草本,生于山澗泉流附近或泉流的水
石间,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主产于四川、
浙江、江苏等地。《新编本草》云:“石菖蒲必须石上生
者良,否则无功”。 九节菖蒲又名“节菖蒲”(见《中药
志》),其原植物又称“菊形双瓶梅”,为毛茛科植物阿
尔泰银莲花(Anemone altaica Fisch.)的干燥根茎 [2],
多年生草本,生于山野丛林中,主产于河南、山西、陕
西、甘肃、内蒙古等地。
!!!!!!!!!!!!!!!!!!!!!!!!!!!!!!!!!!!!!!!!!!!!!!!!!!!!!!!!!
参考文献
[1] 董占军,张淑慧,王芮,等.波士顿矩形理论在医院管理
药品战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药房,2008,19
(16):1206.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2005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3] 邹豪,邵元福,朱才娟,等.医院药品 DDD数排序分析的
原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1996,7(5):215- 21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基本医疗
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M].北京:中国劳动
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108- 174.
[5] 叶开升. 金莲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63例[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9):579.
作者简介:胡燕琴,女,42岁,大学本科,主管中
药师。研究方向:中成药的应用。
(收稿日期:2010- 09- 09)
石菖蒲与九节菖蒲的鉴别使用
肖耀军
【摘要】 石菖蒲与九节菖蒲为 2 种不同的药材。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在临床应用这 2 种药材时,存在着一些模糊的概念,
即认为石菖蒲和九节菖蒲为同一药材。 而石菖蒲与九节菖蒲的植物来源、生长环境、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均不同,在功效上亦
不完全一样。 因此,临床使用时应严格区分并准确书写。 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在修订地区《中药炮制规范》和《中药调剂规程》时
应将二药严格区分,以便于中药调剂人员准确调配。
【关键词】 石菖蒲;九节菖蒲;鉴别;使用
作者单位:100730,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
56· ·
DOI:10.16025/j.1674-1307.2011.01.032
北京中医药 2011年 1月 第 30卷 第 1期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anuary,2011. Vol. 30,No.1
2 性状的区别
药材外形:石菖蒲长 3~12 cm,直径 0.5~1 cm;
九节菖蒲长 1~6 cm,中部直径 3~5~7 cm。 叶痕与根
痕:石菖蒲上方有三角形叶痕,左右排列,环节紧密,
节间长 3~6 mm,下方有圆点状突起根痕;九节菖蒲
有横向半环状突起鳞叶痕,成节状排列,可见细小根
痕。颜色与断面:石菖蒲表面灰黄色,红棕色或棕色,
切面类白色或微红色,质坚硬,难折断;九节菖蒲表
面黄白色至棕色,切面类白色至浅黄色,断面显粉性
且平坦,质脆,易折断。质量优劣:石菖蒲以断面类白
色,条长,粗肥,纤维性弱为佳;九节菖蒲以断面类白
色,质坚硬,肥大为佳。
3 性味及功效的区别
石菖蒲性温,味辛、苦;具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
醒神益智、理气活血之功,亦可用于跌打损伤。九节菖蒲
性温,味辛,具有开窍化痰、醒脾安神之功,外治疥癣。
4 化学成分的区别
石菖蒲主含挥发油 0.5 %~0.9 %, 油中主要成
分为 β-细辛醚、α-细辛醚、丁香油酚、黄樟醚和丁
香酚,此外尚含有菖蒲苷[3]。 九节菖蒲挥发油含量不
超过 0.01 %,主要成分为琥珀酸、棕榈酸、5-羟基-
4-氧化戊酸 [4]、β-谷甾醇、银莲花素(白头翁素)、蔗
糖[5-6]、皂苷[3]等。
5 药理作用的区别
虽然二者均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但机理不同。
石菖蒲功效来自挥发油中具有明显镇静作用的化学
成分[7];而九节菖蒲的神经抑制作用主要来自于琥珀
酸等有机酸类成分[8]。此外,动物实验表明,石菖蒲有
脑保护 [9]和益智作用,可改善学习记忆 [10];同时它还
具有抗癫痫[11]、抗惊厥[12]、降低血液黏度[13]、抑制气管
痉挛性收缩[14]、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制止胃肠异常发
酵、迟缓肠管平滑肌痉挛[15]以及抗肿瘤[16]的作用。 而九
节菖蒲则对神经官能症、胸腹胀满、食欲不振等有较
好的疗效,同时对胃肌电活动具有抑制作用[17-18]。
6 用药剂量的区别
煎汤内服:石菖蒲 3~9 g,九节菖蒲 1.5~6 g。 由
于九节菖蒲的毒性比石菖蒲大, 故 2者在用药剂量
上亦不相同,一般临床应用时,九节菖蒲的用量应小
于石菖蒲。
7 小结
医生在临床使用石菖蒲和九节菖蒲时, 要严格
区分并正确书写,即:如果需用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
的根茎应写“石菖蒲”或“菖蒲”;如果需用毛茛科植
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则应写“九节菖蒲”或“节菖
蒲”。药房(店)在调剂时亦应正确应付,不可将这 2种
药材混淆。 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在修订地区《中药炮
制规范》和《中药调剂规程》时应将石菖蒲和九节菖蒲
严格区分,以便于中药调剂人员按规范准确调配。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M]. 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2.
[2]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词典(上册)[M]. 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1977:46.
[3] 阎文玫. 中药材真伪鉴定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29.
[4] 李国光,李昌苓,罗尚凤,等. 九节菖蒲化学成分的研究
(第一报)[J]. 陕西新医药,1984,13(7):57-59.
[5] 巨勇,贾忠建,朱子清 . 九节菖蒲化学成分研究 [J].中草
药,1986,17(9):4-5.
[6] 巨勇,贾忠建,朱子清 . 九节菖蒲化学成分研究(Ⅱ)[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7,8(2):149-150.
[7] 唐洪梅 .石菖蒲不同部位对大鼠脑电图的影响 [J].中成
药,2003,25(11):928.
[8] 乔立新. 水菖蒲、九节菖蒲在临床上能否与石菖蒲互用
[J]. 中医药学报,1991,(5):24-25.
[9] 柯雪梅, 方永奇. 石菖蒲挥发油对脑缺血-再灌注脑中
氨基酸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5):302.
[10] 吴宾,方永奇 .石菖蒲益智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机理研
究[J].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35.
[11] 陈 俐,廖卫平.石菖蒲挥发油对颠痫大鼠海马氨基酸含
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7):670.
[12] 唐洪梅,席 萍. 石菖蒲不同部位镇静抗惊厥作用实验研
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4,10(4):45.
[13] 蒋文跃,杨 宇,李燕燕.化痰药半夏、瓜蒌、浙贝母、石菖蒲
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2,43(3):215.
[14] 杨社华,王志旺. 石菖蒲及其有效成分对豚鼠气管平滑肌
作用的实验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3,20(2):12.
[15]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1977:613.
[16] 陈俐,廖卫平. 石菖蒲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J].广州医学
院学报,2002,30(4):1
[17] 徐敬东,秦晓民,鲁 彦,等. 九节菖蒲对大鼠胃电活动的抑
制作用及机制探讨[J]. 时珍国医药,2002,13(7):394-395.
[18] 李志强,徐敬东. 九节菖蒲对大鼠小肠电活动的影响及机
制探讨[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3(16):126-127.
作者简介: 肖耀军,男,56岁,主管药师。研究
方向:中药调剂与给付。
(收稿日期:2010-07-12)
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