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浅谈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的鉴别



全 文 :北方药学 2012年第 9卷第 8期
《Microchimica Acta》一文被美国的《微量化学学报》收载。
总之,地市级药检所一定要广纳人才,积极进取,大胆探
索,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在保持传统检测领域技术强势
的同时,积极开展新领域的检测工作,同时也要积极进行科研
创新工作,使我们的药检事业能健康、快速、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红军.地市级药检所执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应重
视的几个问题[J].中国药事,2010,24(5):470-472.
[2]宏伟.市级药检所经济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医药,2006,10
(09):718-719.
[3]李秀梅.浅谈药检所多学科实验室的管理[J].中国药事,2012,26
(4):352-356.
浅谈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的鉴别
易 春 艾伟霞(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 武汉 430014)
摘要:目的:鉴别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方法:通过别名、来源、产地、性状、功效来区分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结果:正确
区分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结论:有些中药的药名虽只有一、两字之差,但其性状、来源及功效却大不相同,用科学的方法
鉴定,以保证中药品种的正确,使临床应用更安全有效。
关键词:石菖蒲 水菖蒲 九节菖蒲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2)08-0104-01
菖蒲是临床常用的芳香开窍药。它的种类有五种,在《本
草纲目》中已有记载:一为生于水石之间,叶有剑脊,石菖蒲;二
为生于溪涧,蒲叶瘦根,水菖蒲;三为生于池泽,蒲叶肥根,泥
菖蒲;四为以砂栽一年,至春剪洗,叶如韭根如匙柄粗者亦石
菖蒲;甚则根长二三分,钱蒲。民俗瑞午用来驱虫避邪而与艾
叶一起挂在门上的菖蒲叶是水菖蒲。目前临床石菖蒲已单独
列出为菖蒲正品,而有些地区仍沿用与其易混淆的九节菖蒲。
为了保障中药的临床疗效,我们通过药材的别名、来源、产地、
性状、功效来正确区分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
1 别 名
1.1石菖蒲
别名为剑蒲,香菖蒲。
1.2水菖蒲
别名为白菖蒲,臭菖蒲。
1.3九节菖蒲
别名为京菖蒲,节菖蒲,小菖蒲。
2 来 源
2.1石菖蒲
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 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的
干燥根茎。
2.2水葛蒲
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 Acorus calamus L. 的干燥根
茎。
2.3九节菖蒲
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 Anemone altaica Fisch
的干燥根茎。
3 产 地
3.1石菖蒲
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江西等省,以浙江、四川产量大。
3.2水菖蒲
主产于湖北、湖南、辽宁等地,销华北、东北、中南部分地
区。
3.3九节菖蒲
主产于陕西、山西等地,质量佳且产量最大的是陕西。
4 性 状
4.1石菖蒲
根茎呈扁圆形或长条形的厚片,外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
环节明显具细纵皱纹似蜈蚣。叶痕三角形,断面纤维性,环纹
有棕色的油点,以条粗、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4.2水菖蒲
根茎较粗大呈扁圆柱形,表面黄棕色,上侧有较大新月形
叶痕,下侧有凹陷的圆点状根痕。环纹有多数小空洞及筋脉小
点,味辛气较浓烈特异。
4.3九节菖蒲
根茎呈短小纺缍形,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具多数半环状
突起的鳞叶痕。断面平坦可见淡黄色筋脉小点 6~9个环列。
5 理化鉴别
各取粉末 1g,用 10ml 乙醚浸泡 20min,取浸提液点于滤
纸上,干后在紫外灯(254nm)下观察。
5.1石菖蒲
显紫红色荧光。
5.2水菖蒲
呈蓝紫色荧光。
5.3九节菖蒲
显淡绿色荧光。
6 功 效
6.1石菖蒲
开窍豁痰,开湿开胃,醒神益智。以化痰安神佳。
6.2水菖蒲
性味功用及用量与石菖蒲同,唯开窍之力较逊,而化湿开
胃,祛痰止咳及外治疮痈湿疹等疗效颇佳。
6.3九节菖蒲
开窍祛痰,安神醒脾。偏于温化痰湿。
7 结 论
历代本草均云:石菖蒲以“一寸九节者良”,故石菖蒲又有
九节菖蒲之名。而现代所用的九节菖蒲却为毛莨科阿尔泰银
莲花的根茎,二者来源于不同的植物,且九节菖蒲的毒性大于
石菖蒲。对于有些植物药材来源相近,很多是同科同属,或是
同一药用部位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后外形色泽相似,还有一
些中药品种的滥用误用,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的发
挥及患者旳用药安全。在此作为中医药工作者一定要学习扎
实的中药鉴定基本功,保障患者用到优质的中药,确保临床疗
效的最大发挥。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2010.
[2]郑宏钓.詹亚华.现代中药材鉴别手册[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2001:311-315.
[3]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
笫 1版,2000,6.第 8次印刷,612-615,46-4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