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十大功劳叶和枸骨叶的植物来源比较
李宏建(浙江德清人民医院中药房 德清 313200)
摘要:目的 对十大功劳叶和枸骨叶进行植物来源鉴定 ,确定十大功劳叶和枸骨叶的植物来源。方法 采用植物来源鉴定方法对十大功劳叶
和枸骨叶进行植物来源鉴定。结果 十大功劳的叶是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 、细叶十大功劳或华南十大功劳的叶 ,枸骨叶为冬青科植物枸
骨的叶。结论 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叶不能作小檗科植物十大功劳的叶使用。
关键词:植物来源;使用概况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765(2007)010-0081-02
十大功劳叶和枸骨叶是临床常用的中药 , 但由于我国各
地的用药习惯不同 , 很多地区将枸骨叶作十大功劳叶使用 , 这
种用药习惯 , 一直沿用至今。笔者根据文献记载和相关资料 ,
结合实际情况 , 进行分析整理和论述 , 供大家商榷。
1 十大功劳叶
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 ,细叶十大功劳或华南十大
功劳的叶。
1.1 阔叶十大功劳 Mahoniabealei(Fort.)carr又名:刺黄檗 、
大叶黄柏 、黄柏树等。 常绿灌木。高达 4m。羽状复叶互生 ,
长 30 ~ 45cm, 小叶 9 ~ 15枚 ,宽卵形或长卵形 ,长 6 ~ 12cm, 先
端渐尖 , 边缘各具 2 ~ 8个大齿 , 基部近心形而不相等;上面绿
色 , 下面带灰白色。总状花序丛生茎顶;花序柄粗壮 ,压扁 , 花
密聚 , 黄色;苞片 1,卵圆披针形;萼片 9;花瓣 6, 雄蕊 6;雌蕊
1。浆果卵形 ,暗蓝色 , 被蜡粉。花期 5 ~ 7月。果熟期 11月
至翌年 1月。药材呈卵状椭圆形 , 先端渐尖而有锐刺 ,基部心
形或近截形而歪斜 , 边缘两侧各具 2 ~ 8个刺状齿 , 齿尖向叶
背微弯 , 上面紫绿色有光泽 , 下面黄绿色。质硬而脆。气微
弱 , 味淡。
1.2 细叶十大功劳 Mahoniafortunei(Lindl)Fedde, 又名:猫儿
头 , 刀瓜山树 ,狭叶十大功劳等 。常绿灌木。高 1 ~ 2m。茎直
立 , 多分枝 ,无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 , 小叶 7 ~ 13, 革质 , 狭
披针形 , 长 8 ~ 12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 , 边缘各有刺锯齿
6 ~ 13个 ,下面灰黄绿色 , 但无蜡状白粉。总状花序生自枝顶
芽鳞腋间 , 长 3 ~ 5cm;两性花黄色 ,多数密生 , 有短柄;萼片 9;
花瓣 6;花药 2瓣裂;子房上位 , 1室。浆果卵圆形 , 蓝黑色 , 被
蜡粉。药材呈狭披针形 , 边缘两侧各具 6 ~ 13个刺状齿 , 其它
与阔叶十大功劳相同 。
1.3 华南十大功劳 Mahoniajaponica(Thunb.)DC,常绿灌木。
高约 2m。茎直立 , 少分枝。羽状复叶 ,小叶 9 ~ 17枚 ,卵状椭
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 , 长 5 ~ 12cm, 先端呈尖刺状 , 基部歪
斜 , 广楔形或截齐 ,边缘各具 2 ~ 6大齿。总状花序丛生枝顶;
花疏松 , 下垂 ,淡黄色;花轴瘦长 ,小花梗基部有卵圆形的宿存
苞片;萼片 9;3列 ,花瓣 6;先端 2裂 , 基部有 2蜜腺;雄蕊 6,
花瓣裂 , 雌蕊 1, 子房 1室。浆果近球形 , 蓝黑色 , 被蜡粉。花
期 1 ~ 2月 ,果熟期 5 ~ 6月。药材性状相同于阔叶十大功劳
作者简介:李宏建 ,男 , 51岁。 1996年 12月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中药
专业。职称:主管中药师。执业中药师。从事中药工作。
叶药材的性状。
1.4 成分 阔叶十大功劳叶 , 细叶十大功劳叶均含小檗碱。
华南十大功劳叶含小檗碱 、异汉防己碱 、掌叶防己碱等。
1.5 性味与归经 苦 、凉。入肺经。
1.6 功用主治 清热补虚 , 止咳化痰。
2 枸骨叶
枸骨叶为冬青科植物 IlexcornutaLindl的叶。又名:猫儿
刺 、枸骨刺 、八角茶 、八角刺等。常绿乔木 ,通常呈灌木状。 树
皮灰白色 , 平滑。单叶互生 ,硬革质 , 长椭圆状直方形 ,长 3 ~
7.5cm, 宽 1 ~ 3cm, 先端具 3个硬刺 ,中央的刺尖向下反曲 , 基
部各边具有 1刺 ,有时中间左右各生 1刺 , 老树上叶基部呈圆
形 ,无刺 ,叶上面绿色 , 有光泽 ,下面黄绿色;具叶柄。花白色 ,
腋生 ,多数 ,排列成伞形;雄花与两性花同株;花萼杯状 , 4裂 ,
裂片三角形 , 外面有短柔毛;花瓣 4;倒卵形 , 基部愈合;雄蕊
4, 着生在花寇裂片基部 ,与花瓣互生 ,花药纵裂;雌蕊。核果
椭圆形 , 鲜红色。种子 4枚。花期 4 ~ 5月。果期 9 ~ 10月。
药材:干燥叶呈长椭圆状直方形 , 长 3 ~ 7.5cm, 宽 1 ~ 3cm, 革
质 ,卷曲 ,先端具 3个硬刺 ,基部有两个硬刺 ,有的叶中间左右
各具 1刺 ,上面黄绿色 ,光泽 , 有皱纹 , 主脉凹陷 , 下面灰黄色
或暗灰色 , 沿边缘具有延续的脊线状突起 ,叶柄短 , 常不明显。
气无 ,味微苦。以色绿 ,无枝者为佳。
2.1 成分 含咖啡碱 、皂甙 ,鞣质等。
2.2 个性味与归经 苦 、凉。归肝 、肾经。
2.3 功能与主治 清热养阴 、平肝 、益肾。
3 讨论
十大功劳叶和枸骨叶是两种科属的植物 , 《植物名实图
考》 〔1〕所载十大功劳叶 , 即为上述小檗科植物十大功劳的叶 ,
国家药典 〔2〕收载的枸骨叶 , 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叶 , 但目前
很多地区 ,还是把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叶作小檗科植物十大功
劳的叶使用。这种错误的使用习惯 , 主要是由两种原因造成 ,
一是历代中医药文献繁多 , 在文献记载中 ,出现药材和名称不
相符的情况 , 同物异名 , 同名异物 ,相互混淆 , 造成品种混乱。
如《本经逢源》 〔3〕称枸骨叶为 “十大功劳”, 《饮片新参》〔4〕称
十大功劳叶为 “功劳叶” , 《中草药学》 〔5〕称枸骨叶为 “功劳
叶”, 《浙江省加工炮制规范》 〔6〕称十大功劳叶为 “功劳叶”等
等。二是小檗科植物十大功劳叶仅浙江 、江西等少数地区有
产 ,由于地道药材产量少 , 市场供应不足。不能满足需求 , 大
部份地区 , 仍然按传统习惯 ,用枸骨叶替代十大功劳叶。
·81·
StraitPharmaceuticalJournalVol19 No.10 2007
由于这两种原因 , 使部份地区至今仍沿习传统用药习惯 ,
这种错误的用药习惯 ,必须纠正 , 我们要按照药典标准 ,规范
用药 , 药材产地 、医药公司 、饮片厂 、医院药房要把好药材和饮
片的质量关 , 严格鉴别区分 ,不能真伪不分 ,要保证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其浚 .植物名实图考〔M〕.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校勘本 ,
1957.
〔2〕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 , 2005, 174.
〔3〕张璐 .本经逢源〔M〕.北京:中国中医学出版社 , 1996, 204.
〔4〕王一仁 .饮片新参〔M〕.上海:上海千顷堂书局出版 , 1936.
〔5〕南京药学院《中华药学 》编写组.中草药学〔M〕.中册 .南京:江
苏人民出版社 , 1976, 612.
〔6〕浙江省卫生厅编.浙江省中药加工炮制规范 〔M〕.杭州:浙江科
学技术出版社 , 1994, 292.
南 、北板蓝根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巫庆珍 1 ,王元梁 2(1.漳州卫生职业学院药学系 漳州 363000;2.龙岩市第一医院 龙岩 364000)
摘要: 药用板蓝根有菘蓝(北板蓝根)、马蓝(南板蓝根)两种。本文对他们化学成份和药理作用作一比较分析。
关键词:南板蓝根;北板蓝根;化学成份;药理作用;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765(2007)010-0082-02
板蓝根现代临床应用有两种来源: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indigoticaFort)的根茎(习称北板蓝根)和爵床科植物
马蓝(strobilanthes.cusia(Nees)0.kuntze)的根茎(习称南板
蓝根)。它们在化学成份 、含量相差较大 , 其临床应用中功能
主治也不同。笔者就其化学成份 、药理作用等方面做一比较 ,
便于临床区别使用。
1 主要化学成分 、功能主治比较
因南 、北板蓝根来源不同 ,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不同 ,
其功能主治亦有差异(见表 1)。
北板蓝根中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的总量高于南板
蓝根。靛玉红含量 , 北板蓝根在 7μg· g-1左右 , 而南板蓝根
高达 360μg· g-1。除氨基酸 、靛玉红 、靛蓝外 ,从北板蓝根中
又分离确定了尿苷 、次黄嘌呤 、尿嘧啶 、水杨酸 、青黛酮 、胡萝
卜甙和棕榈酸几种化合物;南板蓝根中分离得到 β-谷甾醇 ,
羽扇豆醇 、白桦脂醇 、羽扇酮 , 4(3H)-喹唑酮和 2, 4(1H, 3H)-
喹唑二酮 〔5〕。由此可见南 、北板蓝根化学成份 、含量相差极
大。
2 南 、北板蓝根的药理作用比较
2.1 抗病毒作用 胡兴昌等 〔6〕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方法 ,对板
蓝根凝集素粗提液的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进行研究 , 发现凝
集素对流感病毒有明显的杀灭 、预防和较好的治疗作用 , 认为
板蓝根凝集素的抗病毒功效与其血凝活性呈正相关 , 并且马
蓝与菘蓝的板蓝根凝集素的效价存在显著差异。马蓝板蓝根
凝集素具有血凝活性 ,而菘蓝板蓝根几乎无血凝活性。作为
抗病毒药理作用 , 南板蓝根明显优于北板蓝根。特别对流感
病毒的杀灭 、预防 、抑制 , 临床应首选南板蓝根。
李玲等对南板蓝根中提取两个新成份:4(3H)-喹唑酮
作者简介:巫庆珍 ,女(1954-),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成教院中药专
业。职称:实验师。从事药学实验教学工作。联系电话:13606973340
和 2, 4(1H, 3H)喹唑二酮进行了药理实验 ,结果表明(3H)-
喹唑酮浓度为 0.2%时 ,可抑制流感病毒 , 浓度为 0.1%时 , 可
抑制柯萨奇病毒 , 浓度在 10-3 ~ 10-5mol· L-1范围内 , 可显
著促进脾细胞增殖及 D豆球蛋白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 〔7〕。
南板蓝根的这两个新的化学成份也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 , 所
以南 、北板蓝根的抗病毒作用应该是多种化学成份和机制综
合作用的结果。
表 1 南 、北板蓝根主要化学成分 、功能主治差异
来源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茎(北板蓝根)IssatisindigoticaFort
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南板蓝根)Strobilanthes.CUSIA(Nees)O.kuntze
主要化学成份
菘蓝根含糖 、靛玉红 、β -谷甾醇及 γ-谷甾醇, 另含精氨酸 、脯氨酸 、谷氨酸 、酪氨酸 γ-氨基丁酸 、缬氨酸及亮氨
酸 〔1 ~ 2〕
马蓝根茎含蒽醌类 、靛蓝 ,靛玉红 , β -谷甾醇 ,羽扇豆
醇,白桦酯醇, 羽扇酮 〔3〕 , 4(3H)-喹唑酮 , 2、 4(1H,
3H)喹唑二酮 , 另含大黄
酚 〔4〕等
功能与主治
味苦 ,性寒 ,有清热解毒 ,凉血利咽功能。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 , 痄腮 , 喉痹 , 烂喉丹痧 ,大头瘟疫 ,丹毒 ,痈肿
味苦 ,性寒 ,有清热解毒 , 凉血的功能。用于温病发斑 ,丹毒。 临床主要用于防治流感 ,流脑以及治疗肝炎
2.2 抗菌作用 南 、北板蓝根的丙酮提取物所得吲哚类成
份 ,具有抑菌 ,抗病毒的生理活体 , 体外实验表明对蜡样短小
芽孢杆菌 , 大肠杆菌 ,短小芽孢杆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
菌及绿脓杆菌和枯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枯草
杆菌为指示菌的抑菌强度推测 , 每克板蓝根相当于苯唑青霉
素的效价值为 0.893μg,高者可达 2 ~ 2.084μg〔8〕 ,吲哚类成份
含量的高低可说明现南 、北板蓝根的抗病毒的作用强弱。 据
有关报道分析 , 菘蓝叶中的吲哚甙平均含量达 0.413%,而马
蓝则为 0.923%。两者均相差 2倍。作为抗病毒 、抗炎马蓝
的药理作用更大。南板蓝根还含有色胺酮 、对羊毛状小孢子
菌 、断发癣菌 、石膏样小孢子菌 、紫色癣菌 、石膏样癣菌 、红色
癣菌 、紫状表皮癣菌等 7种皮肤病真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82·
海峡药学 2007年 第 19卷 第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