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其次 , “ 《炮炙论 》序 ” 不一定是参考 “ 《拾遗 》序 ” 写
成的 。 “ 唐本 ” 所引“ 《拾遗 》序 ” 之内容同 “ 《炮炙论 》序 ”
的部分文字相同而表述略有差异 。 从两篇序文的形式
和 内容看 , “ 《炮炙论 》序 ” 首尾完整 ,通篇文字一气呵
成 ,文体采用当时作序常用的骄文体形式 ,结构完备 ,
对仗工整 ,而 “ 《拾遗 》序 ” 现存内容虽未得窥全貌 , 但文
体上却为散文体形式 ,可见其并非原来的序文形式 , 或
许是引用者的断章取义 。 虽然二者内容上有极强的相
关性 ,但至少今天从序文的形式和内容上尚无法判断
二者孰先孰后 , 自然难以确定究竟谁参考了谁 。
因此 “ 唐本 ”独有的 “ 《拾遗 》序 ” 不可能为陈藏器自
序 ,即如 “ 《炮炙论 》序 ”并非雷教所著一样 。 其中二者同
时引用的药名如 “ 五倍子 ” 始载于宋《开宝本草 》 , “ 延胡
索 ” 始载于五代《海药本草 》和 《日华子本草 》 ;见于 “ 《炮
炙论 》序 ” 的 “ 圣石 ” (即光明盐 )之名到五代《蜀本草 》中
才有的 , 这些晚出的资料表明二者均为唐末以后的作
品 . 再根据 “ 唐本 ”中收录了 “ 中和二年 ” 的文献和《乾宁
记》在序中的出现分析 , “ 《拾遗 》序 ” 大约为其书的增订
者所加 ,其形成时间当在唐末至五代期间 。 而 “ 《炮炙
论》序 ”大约同样为其 “ 重定者胡洽 ” 在同一时期所增 。
3 结论
唐慎微修纂《证类》时所引用的 《拾遗 》同 《开宝 》和
《嘉佑》等官方本草引用的并非同一版本 , 官方本草引
用的《拾遗》更接近陈藏器所著的原貌 , 而 唐慎微引 用
的《拾遗 》版本其中存在许多 后人增订的内容 , 如后 人
增注 “ 新注 云 ” 等 。 增订者还根据当时的药学知识增补
一篇序文 。 由内证法分析 ,这些增补内容成于唐末至五
代时期 。 因此今天引用 《拾遗 》时应注意分辨何者为陈
藏器原著内容 , 何者为后人增补之内容 ;也不应将五倍
子和延胡索等药物的发明权误记在陈藏器头上 。
参考文献
1 宋 · 唐慎微撰 . 尚志均等校点 . 证类 本草 . 北京 : 华夏出版
社 , 1 9 9 3 .
2 减励和 .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 香港 : 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 ,
1 9 8 2
:
11 7 3
.
3 唐 , 元镇 . 白居易集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 979 : 序 , .2
( 1 9 9 8
一
1 1
一
28 收稿 )
白蔽 、 赤鼓 、 黑蔽的本草考证
邹济高 (江苏省无锡健宏药业有限公 司 , 21 40 62 )
金蓉鸯 何宏贤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 2 1 0 0 0 9)
摘要 目的 : 对 白豉 商品 药材 来源进行本草考证 。 方法 : 从 我国唐代 以前及唐代以 后所使 用的白筱及 《图经本草 》的
记载进行 考证 . 结果 : 菊萄科乌筱毒 ` ay ar t ia j a P o in ca ( T hu bn . ) G ag n . 的根为我国唐代 以前所使用的 白蔽 , 自唐 以
后 , 主要以 菊萄科白筱 A mP el oP .is , 夕口户on i ca ( T h u n b . ) M ak in o 的块根作 白筱 入药 ; 《图经本草 》记载 的赤蔽其原枝物
和 菊萄科 三裂叶蛇蔺萄 AmP e loP is de al v ay an a lP an ch . 相符 。 本草中所记载的 .黑获的原植物 为菊萄科 白蔽 A二
P e loP
s i ,
.加户o n ica ( T h u n b . ) M a k i n o . 土 白筱 为葫芦科 马从儿 材以口动 arz i n d lca L o u r . 及茅瓜 材已l ot h ir a h e t e r oP 勿 la
( L o u r
·
) C o g n
. 的块根 。
关键词 植物来源 本革考证 白菠 赤菠 黑获
T e x t u a l R e s e a r e h o n H e r b B a i l i a n
,
C h i l i a n
,
H e i l i a n
Zh o u J i g
a o (W u x i S h a n h e G r o u p J i a n h o n g P h a r m a
.
CO
.
L t d
. ,
W u x i 2 1 4 0 6 2 )
J i
n R o n g l u a n
,
H e H o n g x i a n ( C h i n a P h a r m a
.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ji n g 2 1 0 0 0 9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h e r e e o r d o f t h e h e r b B a i li a n 15 n o t a e e o r d a n t w it h S u e e e s s i v e D y n a
s -
t ie s eB
n C a o
,
t h e t e x t u a l r e s e a r e h h a s b e e n e o n d u e t e d i n t h e P a P e r
.
M E T H O D
:
T e x t u a l r e s e a r e h
h a s b e e n e o n d u e t e d f o r t h e n a m e o f t h e h e r b B a i l i a n w a s r e e o r d e d i n B e n C a o b e f o r e t h e T a n g D y
-
n a s t y a n d a f t e r t h e T a n g D y n a s t y
.
C O N C L U S I O N
:
T h e n a m e B a i l i a n b e f o r e t h e T a n g D y n a s t y 15
基层中药杂志 1 99 9 年第 13 卷第 2 期 5 9
DOI : 10. 13728 /j . 1673 -6427. 1999. 02. 043
t h e r o o t o f C a夕 r a t i a ja Pno i e a ( T h u n b
.
) G a g n
. , a n d a f t e r t h e T a n g D y n a s t y h a s b e e n r e s e a r e h , d f o r
t h e n a m e B a i l i a n 15 t h e r o o t t u b e r o f AmP
e lOP
s i s j a P o n` c a ( T h u n b . ) M a k i n o . A n d 5 0 h a s b e e n r e -
s e a r e h e d t h e n a m e C h i l i a n w a s r e e o r d e d i n T o J i
n B e n C a o p u b l i s h e d i n t h e S o n g D y n a s t y h a s
b e e n e o n f i r m e d t o b e t h e im m a r u r e r o o t o f A州 P e l OP s i s d e al v卿 a n a P l a n e h . T h e n a m e H e l i a n i n B e n
C a o h a s b e e n e o n f i r m e d t o b e t h e im m a t u r e r o o t
r u b e r o f A州 P e lOP s i s j aP o n i e a ( T h u n b
.
) M a k i n o
.
T o B a i l i a n h a s b e e n e o n f i r m e d t o b e t h e im m a t u r e r o o t t u b e r o f M
e l o r h t艺a i n d艺e a L o u r . a n d
M e l o t h r i a h e t e r o P h y l l a ( L o u r
.
) C o g n
.
K E Y W O R D S
:
b o t a n i e a l o r i g i n
,
t e x t u a l r e s e a r e h
,
B a i l i a n
,
C h il ia n
,
H e l i a n
.
白蔽为一少常用 中药 ,应用历史悠久 。 《中国药典 》
1 9 9。年版收载的白蔽为葡萄科白蔽 A 1nP e lo P s i.’ J a P o n -
ic a ( T h u n b
.
) M
a k in o 的块根 . 作者在对这类药材进行
药源调查时发现 ,商品药材比较混乱 。 葡萄科其它植物
如 : 乌头叶白蔽 A . ac on it ifo l ia B u n ge . 、 光叶草葡萄 .A
a c o ” i t
ifo
l ia v a r
.
g al b ar B id l
s e t G i lg
. 、 毛三裂叶蛇葡
萄 A . d e za州 a n a v a r . g e n t i il a n a ( L e v l . e t v a n t . ) H a n d -
M az
:
. 在不同地 区混作白蔽使用 。 另外 ,葫芦科的马胶
儿 材£ lo t八ir a i n d i e a L o u r . 、 茅 瓜 M . h e t e r op 勺u a
( L o u r
.
) C o g n
.
;萝摩科青阳参仰 n a n c h u m o toP勺 l l u 、
S e h e id
. 牛皮消 e . a u r i c u z a t u m R o y le e x w ig h t 等数种
植物的根或块根在不同地区曾作白蔽使用 。 历代本草
对白蔽的记载也不尽一致 . 为此 , 对白蔽进行本草考
证 , 澄清混乱 ,十分必要 。
《诗经 》云 1[] : “ 葛生蒙楚 ,蔽蔓于野 ” 。 《说文解字 》 :
“ 敛 , 白蔽也 ,或作蔽 ” 。 《尔雅义疏 》中有 z[] : “ 策 , 白蔽
也 ” . 陆巩云 3[] : “ 蔽似瓜篓 ,叶盛而细 ,其子正黑 ,如燕
奠不可食也 。 幽州人谓之乌服 ,其茎窝以哺牛 ,除热 ” 。
《神农本草经 .)[ ]列入下品 , 曰 : “ 一名 白草 , 一名白根 ,
一名冤核 。 生山谷 ” 。 《名医别录 》记 5[] : “ 生衡山山谷 , 二
八月采根 ,暴干 ,代摘石为之使 ,反乌头 ” 。 陶弘景在《本
草经集注 》中说 : “ 生衡山山谷 , 近道处处有之 , 作藤生 ,
生根如白芷 ” 。 苏敬《唐本草》云闭 : “ 此根似天门冬 , 一
株下有十许根 ,皮赤黑肉白如芍药 ,殊不似白芷 ” 。 在药
材性状方面 , 苏敬的描述和陶弘景的关于 “ 根如白芷 ”
的说法相差很大 。 韩保升在《蜀本草图经》中载 : “ 蔓生 ,
枝端有五叶 ,所在有之 ” 。 苏颂《图经本草 》曰 v[] : “ 白蔽 ,
生衡山 山谷 , 今江淮州郡及荆 、 襄 、 怀 、 孟 、 商 、 齐诸州
( 今江苏 、 安徽 、 湖北 、 河南 、 山东 、 陕西 一带 )皆有之 。
二 、 八月采根 , 多在林中作蔓 ,赤茎 ,叶如小桑 。 五月开
花 ,七月采根 ,破片暴干 。 今医治风金疮及面药方多用
之 ” . 另 : “ 漆州 (今安徽凤阳 )有一种赤蔽 ,功用与白蔽
同 , 花实亦相同 , 但表里俱赤尔 ” 。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
备用本草户〕中的文字多系引证 , 其所附滁州白蔽图均
同《图经本草 》 。 考其两书的成书年代 , 可以认为 《重修
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系引 自《图经本草 》 . 《本草衍
义 》云 : “ 白蔽 ,服饵方少用 ,惟敛疮方多用之 , 故名白
敬 ” 。 有人01[ 考之汉唐诸方… …得一百五十七方 。 其中
用于疮肿痔澳者大半… … 内用者五十八方 , 施 之薄贴
者十八方 ,施诸面药涂洗者十六方 , 疗火灼者二方 , 耳
疾外用者四方 ” 。 《滇南本草 》云 1[ “〕 : “ 白蔽 , 味苦 、 辛 , 性
寒 。 入脾 、 肺二经 。 收肺气 。 止痛除热 ,止血 , 涩大肠 ,痔
漏痈疮 ” 。 经前人考证其原植物是萝摩科青阳参 C . 。 t*
Phy l l
u
m
O
《本草纲 目护 ’ 〕中新增猫儿卵的别名 ,从附图中的
叶的形状 ,花序的类型及地下块根可以认为是葡萄科
白蔽 A . j口户口in ` a 。 而张刻之本《本草纲目》 L” 〕中的白蔽
的叶不全裂 , 有块根 , 可确定其原植物为光叶草葡萄
A
.
a e o n£t
ifo
z艺a v a r . g za 6 r a . 《植物名实图考 》〔, ’ ]中白
蔽 ,从其附图可知为一木本植物 , 系作者误订 。 其中鹅
抱蛋下 : “ 鹅抱蛋生延昌山中 ,蔓生 , 细茎有节 , 叶宽三
四 分 , 根如 麦冬而 大者 , 长有横 黑纹 , 五 六 枚一 案
… … ” 。 从其植物形态及鹅抱蛋附图 ,细茎有节 ,根如麦
冬而大者 , 长有横黑纹等可知其原植物为葡萄科白蔽
A
.
JaP
。滋 ca 。 《植物名实图考 》也辑录各家本草 , 其中有
毛晋陆疏广要 : “ 本草蔽有赤 、 白 、 黑三种 ,疑此是黑蔽
也 ” 。
土白蔽 ,始载于 《生草药性备要护们 , 云 : “ 味苦 ,性
寒 . 治瘫痪 , 四肢无力 , 浸酒 。 补血 ,产后炖鸡食 。 治酒
顶 ,消小肠气发 ,敷恶疮 ” 。 在广东 、 福建所使用的土白
蔽 为葫芦科植物 马贼儿 M . in id ca 及茅瓜 M . he 卜
e r
oP h g “ a 的块根 。
从以上本草记载结合药源调查 ,我们认为 : 《诗经 》
中所云 : “葛生蒙楚 ,蔽蔓于野 。 ” 中的蔽是指 白蔽 ,其原
植物是葡萄科乌蔽每 C a夕 r a t ia j a P o n i c a ( T h u n b · )
G a g n
. 。 乌蔽捧处处皆生 , 可以说是蔓生于野 。 其主要形
基层中药杂志 1 9 9 9年第 13 卷第 2 期
态特征 :藤本 ,浆果倒卵球形 , 幼时绿色 , 熟时紫黑色 。
根白色 ,大者如指 ,长一二尺 。 陆矶所云 : “ 蔽似瓜篓 , 叶
盛而细 .其子正黑 ,如燕英不可食也 。 幽州人谓之乌服 ,
其茎分以哺牛 , 除热 ” . 其描述正和乌蔽撼的浆果紫黑
色相一致 。 在杨起《简便方 》有 “ 乌蔽苟又名老鸦眼睛
草 ” , 李时珍在龙葵释名下云 : “ 五爪龙亦名老鸦眼睛
草 , 五爪龙乃乌蔽毒 ” 。 在民间乌蔽幕也有叫老鸦眼睛
藤或老鸦果子 , 正与陆巩所云 “ 幽 州人谓之乌服 (乌
眼 ) ”相一致 。 《说文解字 》云 : “ 敛 , 白蔽也 ,或作蔽 。 ” 神
农本草经 》中白草 、 白根及陶弘景的 : “ 近道处处有之 ,
生根如白芷 ” 。 和乌蔽毒的生态及药材性状是相一致
的 . 至于《神农本草经 》中冤核之名 ,恐为后人辑校时所
加 。 一般认为 “蔽蔓于野 ” 的蔽是指乌蔽 ,作者不同意其
观点 。 而认为 : “ 蔽蔓于野 ”的蔽指白蔽 ,其原植物是乌
蔽薄 .
自《唐本草 》始以葡萄科白蔽 A . 扣户口 in ca 的块根
入药 . 白蔽主要形态特征 :藤本 ,块根粗代肉质 ,长纺锤
形或成卵形 ,深褐色 , 常数个聚生 。 叶轴有翅 ,与叶柄交
接处有关节 。 苏敬所云 : “ 此根似天门冬 , 一株下有十许
根 ,皮赤黑肉白如芍药… … ”和白蔽药用部位的特征是
相一致的 。 由此可见 《本草经集注 》和 《唐本草 》上所载
白蔽并不是同一种植物 . 可以说《唐本草 》是分界点 。 为
什么会这样呢 ? 这是由于经过了南北朝及隋朝的大内
乱 。 这样苏敬所云 : “ 殊不似白芷 ”就很容易理解了 。
《图经本草》所云赤蔽其原植物为葡萄科三裂叶蛇
葡萄 .A de la o ay an o lP an hc . 《图经本草 》云 : “ 壕州有一
种赤蔽 ,功用与白蔽同 ,花实亦相同 ,但表里俱赤尔 ” .
笔者通过药源调查只有三裂叶蛇葡萄的根是表里俱
赤 ,花 、 果实与白蔽相同说明与白蔽是近缘植物 ,所 以
赤蔽确定其原植物为三裂叶蛇葡萄 。 张刻之本的《本草
纲 目》所附白蔽图为葡萄科光叶草葡萄 A . ac on it ifo lia
va
r
. 砂 a abr 说明在明代就有以同属植物混作白数使用
的现象 。
《本草衍义 》中说 : “ 白蔽 ,服饵方少用 ,惟敛疮方多
用之 ,故名白蔽 ” 。 蔽 ,是指其功效 , 白 、 赤 、 黑指其药材
颜色 。 可以认为毛晋陆疏广要 : “ 本草蔽有赤 、 白、 黑三
种 。 ” 的赤蔽为葡萄科三裂叶蛇葡萄 A . de lva ay an a 的
根 。 白蔽为乌蔽毒 C a夕 r at ia j a P O成ca 的根 . 黑蔽为葡萄
科白蔽 A . 夕口户。 in ca 的块根 。
古代本草上记载的白蔽原植物有葡萄科乌蔽毒
C
a g ar t i
a 夕aP o n i c a
, 白蔽 A . aj P o n 艺c a 、 光叶草葡萄 八 .
a c o n i t
ifo
l i a v a r
.
g z a占ar 。 萝摩科青阳参 q , n a h e入u m o t -o
p勺zz u m . 葫芦科马贼儿 M . i n 己i c a 、 茅瓜 M . 九e t e 、
P勺na , 这就是白蔽多品种的原因 。
全国大部分地区以葡萄科白蔽 A . ] aP on i ca 的块
根作白蔽入药 。 在西南地 区 , 由于 受《滇南本草 》的影
响 , 有以萝摩科青阳参 伪na nc hu m ot oP勺 llu m 及同属
植物作白蔽入药 。 在我 国南方有些地区 , 由于受《生草
药性备要 》的影响 ,有以葫芦科马胶儿 M . in id ca 茅 瓜
M
.
he et
r
op 勺al 作白蔽入药的现象 。 由于白孩为一较
常用中药 ,各地均有冒名的不同种类 ,这和历代本草著
作有不少相吻合的地方 ,再加上各地将和本草上记载
相似的植物作白蔽入药 , 更增加了其混乱 , 共有三科四
属十数种 ,这些混用都是不恰当的 .
参考文献
l 高亨注 . 诗经今注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 80 : 1 60 .
2 郝璐行 . 尔雅义琉 . (第三 册 ) . 北京 : 北京市中国书店出版
社 , 1 9 8 2 : 1 1
3 陆 矶 . 毛诗草木乌兽虫鱼疏 : 商务印书馆影 印
4 森立之 重辑 . 神农本草经 . 上 海 : 上 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 ,
1 9 6 2
:
9 8
.
S 陶弘 景 , 尚志钧辑校 . 名医别录 . 北京 : 人 民卫 生出版社 ,
19 8 6
.
6 苏 敬 ,等 . 新修本草 ( 尚志钧辑注 ) 、 合肥 : 安徽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 9 8 1 : 2 7 0
7 苏 颂 . 图经本草 ( 胡乃长 、 王致谱辑注 ) . 福州 : 福建科学
技术出版社 , 19 8 : 2 7 .2
8 唐懊徽 .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
社影印 , 2 95 7 : 2 5 4 ·
, 国产药物之文献研究 , 新医药 , 19 35 : 8 2 5 .
1 0 兰茂原著 . 滇南本草 . 昆明 : 云南人 民出版社 , 1 9 7 : 264 .
1 李时珍 . 本草纲 目 . 北京 : 人民卫 生出版社 , 19 ” : 1 29 7 .
12 李时珍 . 本草纲 目 . 北京 : 人民卫 生出版社 , 195 7 : 8 0 .9
13 吴其浚 . 植物名实图考 : 商务印书馆 , 1 9 57 : 448 .
1 4 江 苏新医学院 . 中药大辞典 . 上册 . 上 海 : 上 海人 民出版
社 , 1 97 5 : 8 5
( 1 9 9 8
一 0 8
一
2 7 收稿 )
· 告作者 ·
本刊对来稿一律不予退还 , 亦无 回执 ,请作者自留底稿 ,凡六个月内没有收到用稿通知的作者 , 稿件可自行处
理 ,如确需退稿者 ,请来信说明并附足邮资 。
基层中药杂志 1 9 9 9 年第 13 卷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