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针刺配合柴胡皂刺汤治疗乳腺增生病44例



全 文 :山东中医杂志 2011 年 12 月第 30 卷第 12 期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 见表 1。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乳房疾患常见病,笔者自
2009 年 6 月~2010 年 5 月采用针刺配合柴胡皂刺
汤治疗本病 44例,疗效确切,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86 例患者均来源于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随
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 44例中,年龄 18~
56 岁,平均(34.0±2.5)岁;病程 3 月~10 年,平均
(3.5±1.2)年;轻度 17 例,中度 17 例,重度 10 例。
对照组 42 例中,年龄 21~58 岁,平均(35.0±4.1)
岁;病程 4 个月~11 年,平均(4.1±1.3)年;轻度 19
例,中度 15例,重度 8例。 两组年龄、病程及病情程
度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
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外科诊疗常规》[1]中乳腺增生
病的诊断标准制定。 ①乳房疼痛:多为双侧性,也可
为单侧,疼痛性质为隐痛、胀痛、月经前或情绪波动
时可加重。 ②乳房肿块:多为双侧或为单侧,肿块大
小不等,形态为片状、盘状、颗粒状、条索状等,质地
柔韧或韧硬,边界不清,有压痛,与皮肤无粘连。 ③
辅助检查:乳腺超声波检查可见乳腺内腺组织回声
紊乱或回声增强、欠均,可有乳腺导管扩张,腺体增
厚。 乳房钼靶 X线摄片可见乳腺呈现较均匀密度增
针刺配合柴胡皂刺汤治疗乳腺增生病 44例
谌莉媚,邢宏青,吴建梅,喻国华
(江西省中医院中医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6)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柴胡皂刺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 86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4 例和对照组 42
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柴胡皂刺汤治疗;对照组给予三苯氧胺片治疗。 两组均治疗 3 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复发率及治疗前
后血清雌二醇(E2)、泌乳素(PRL)及孕酮(P)的变化。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 88.6%,对照组 6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均能降低 E2、PRL 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孕酮的影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治
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针刺配合柴胡皂刺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三苯氧胺。
[关键词] 乳腺增生;针刺;柴胡皂刺汤
[中图分类号] R27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358X(2011)12-0859-03
[收稿日期] 2011-06-22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治愈(例)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P
9 20 24 7 66.67
< 0.05
3 12 7 8 33.33
n
治疗组 60
对照组 30
6 讨论
颈椎病在中医学中没有相应的病名,但中医古
籍中关于颈椎病症状的描述却有很多,主要分散见
于眩晕、头痛、项强、颈肩痛、痹证、痿证、痉证、瘫证
等病证中。 最早关于颈椎病有关记载是马王堆出土
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所记载的是痹痛证:“病足
小指癈,膊痛、脚痛、睢痛、腰痛、挟脊痛、项痛、手
痛”。 至于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类似的描述,则见于
《灵枢·口问篇》:“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
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大惑论篇》:
“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目系入于
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
以转矣。”针刺颈夹脊穴是临床常用有效的治疗方
法,根据病变部位和以痛为腧的原则,颈椎为督脉所
主,夹脊穴位于督脉两旁,针刺夹脊穴可调整督脉气
血,振奋阳气,生精益髓。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刺
能够改善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减轻退变对血管的
机械压迫和对神经根的刺激,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
性,增大椎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改善脑部血供。 采
用苇管器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行之有效的方
法。 苇管器灸结合艾灸、苇管器于一体,操作简单,
无痛、无不良反应。 用它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促
进脑细胞的功能恢复,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
促进抗氧化自由基的排泄,增强血管壁的弹性。 与
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使用,更收良效。 苇管器灸作为
针灸疗法的一种,不但丰富了针灸疗法的内容,而且
对临床疗效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859· ·
山东中医杂志 2011 年 12 月第 30 卷第 12 期
高阴影。 其中①、②必备,结合③中任何一项即可诊
断。
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严重月经周期紊乱
者;乳腺炎症及肿瘤;有严重心、肝、肾和血液系统等
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服用避孕药及性激素类药物
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柴胡皂刺汤(柴胡 12 g,郁金、延胡
索、王不留行、川楝子、皂角刺、土鳖虫各 10 g,丹参、
牡蛎各 15 g),日 1剂,水煎,分 2次服。
针刺主穴取屋翳、乳根、合谷、膻中、肩井、天宗、
肝俞。 肝火旺加太冲;肝肾阴虚去合谷加太溪、肾
俞;气血两虚加足三里、 脾俞;月经不调加三阴交;
肩背痛者去合谷加外关。 针刺方法:屋翳、乳根穴针
体呈 15°角向外斜刺 40 mm,天宗穴向外斜刺 40 mm,
肩井穴从后向前刺 40 mm,其他穴均按常规刺法。 针
刺得气后可接 G6805 型电针治疗仪,选用连续波,
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
月经来潮第 10 天开始治疗,日 1 次,15 次为 1
疗程。 下次月经来潮后第 10天进行下 1疗程。 连续
治疗 3个月经周期观察疗效。
对照组:口服三苯氧胺片(枸橼酸他莫昔芬,国
药准字 H32021472,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每次 10 mg,日 2 次。 每次在月经过后第 5 天开始
服,连服 2周,连续治疗 3个月经周期观察疗效。
3 观察项目
3.1 证候积分 中医证候积分标准参照《现代中医
乳房病学》[2]制定。 ①乳房肿块:消失计 0分;质增厚
计 1分;质韧如鼻尖计 2分;质硬如额计 3 分。 ②肿
块触痛:无计 0 分;有计 2 分。 ③肿块大小(以最大
的肿块长径计算):肿块消失计 0 分;肿块≤2 cm
计 1 分;2 cm<肿块≤ 5 cm 计 2 分;肿块 > 5 cm 计
3 分。 ④肿块范围:肿块消失计 0 分;局限在 1~2
个乳房象限计 1 分;范围在 3~4 个乳房象限计 2
分;范围在 5~6个乳房象限计 3分;范围在 7~8 个
乳房象限计 4 分。 乳房疼痛:以 10 分标尺法计算。
善郁易怒:无计 0 分;有计 1 分。 脘痞纳呆:无计 0
分;有计 1 分。 胁肋胀闷或痛无计 0 分;有计 1 分。
月经量少色暗无计 0分;有计 1分。 经行腹痛:无计
0 分;有计 1 分。 病情分级标准:轻度:中医证候积
分 8~14 分;中度:中医证候积分 15~21 分;重度:
中医证候积分≥22分。
3.2 激素水平 检查治疗前与治疗 3 月后血清雌
二醇(E2)、泌乳素(PRL)、孕酮(P)的水平。
3.3 复发情况 随访半年判断复发率。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程序软件包 SPSS 13.0,计数资料采
用 χ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 Ridit 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
5 疗效标准
根据症状改善情况来判定临床疗效,疗效指数=
(治疗前证候积分-治疗后证候积分)/治疗前证候
积分×100%。 临床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
效指数 70%~89%;有效:疗效指数 30%~69%;无
效:疗效指数<30%。
6 治疗结果
6.1 两组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 1。
6.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 2。
表 1 两组证候积分比较(x±s) 分
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44 25.12±1.20 10.29±3.42①
对照组 42 24.58±2.41 18.16±2.86②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 0.05
表 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临床痊愈(例)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P
治疗组 44 27 6 6 5 88.6
< 0.05
对照组 42 8 4 14 16 61.9
6.3 两组血清 E2、PRL及 P水平比较 见表 3。
6.4 随访结果 半年后随访,治疗组复发 3 例,复
发率为 6%;对照组复发 19 例,复发率为 45%,两组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7 讨论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学乳癖范畴,多由于情志
内伤,郁怒伤肝,忧思伤脾,使气血郁阻乳络所致。 正
如《疡科大全》言:“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
肝,郁结而成。”方中柴胡性轻清,主升散行滞,入肝
胆经,调畅气机,使肝疏泄条畅;郁金为活血化瘀,行
气止痛之要药,柴胡重在理气,郁金重在化瘀,二者
从气血相关理论而消癖散结;川楝子行肝而不伐肝,
助柴胡之行气,王不留行、延胡索活血化瘀,行血中
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诸痛,且王不留行善于通
乳络,延胡索有明显镇痛作用;丹参具有养血活血,
防止疏散药太过损伤肝血,丹参还有较好的散结作
860· ·
山东中医杂志 2011 年 12 月第 30 卷第 12 期
头痛的辨证治疗可以根据痛疼的部位及经络所
属,选用相应经脉之腧穴以治之。 阳明经头痛多为
前额或眉棱骨疼痛,从经络辨证的角度选用足阳明
胃经解溪穴和足三里穴为主治疗往往能取得好的治
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36 例辨证为足阳明胃经头痛患者全部来自我
院针灸科门诊,其中男 15 例,女 21 例;年龄最大 76
岁,最小 28岁,平均 42岁。 头痛部位均为前额及眉
棱骨疼痛为主的急性头痛发作病例。
2 治疗方法
取穴:解溪、足三里、阳白、头维、上星。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嘱患者暴露其小腿,
常规消毒后,足三里穴选用 0.30 mm×40 mm 毫针
垂直刺入 30~35 mm,解溪、阳白、头维、上星均选用
0.30 mm×25 mm 毫针,解溪穴直刺 15~20 mm,余
穴斜刺 15~20 mm。 针刺得气后,选用 6805 电针仪
(同侧的解溪、足三里为一组)加电针两组,连续密
波。 电针 25 min,留针 40 min,7 d 为 1 疗程,1 疗程
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
治愈:疼痛完全消失,6 个月内未复发;显效:疼
痛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 1/2 以上;好转:疼痛有
所减轻,发作次数有所减少;无效:根据不同病种经
1~3周治疗,疼痛无变化或加剧。
4 治疗结果
36 例中治愈 28 例 ,占 77.8%;显效 6 例 ,占
16.6%;好转 2例,占 6.6%。 总有效率 100%。
5 讨论
中医辨证治疗头痛主要分为阳明经头痛、少阳
经头痛、太阳经头痛和巅嵿头痛。 经络不通就会引
起头痛,阳明经头痛主要是由于阳明经络不通而引
起相应部位疼痛。 解溪穴为足阳明经经穴,起到足
阳明胃经通畅疏导的作用,是足阳明胃经经气运行
的枢纽,具有疏经通络、清降胃火、舒筋利节之功用。
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起到蓄积经气和调和经气
的作用,是公认的止痛要穴。 阳明经多气多血,故一
般阳明经头痛以实证为主。 解溪和足三里合用,并
加以电针连续密波起到疏导经气,清泻胃火的作用,
属循经远取的治疗方法。 配合局部上星、阳白、头维
以疏导局部经气,疏通局部气血,故能起到较好的治
疗作用。[收稿日期] 2011-05-05
电针解溪足三里治疗阳明经头痛 36例
刘道龙,褚雪菲
(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海南 三亚 572000)
[关键词] 电针;解溪;足三里;阳明经头痛
[中图分类号] R275.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358X(2011)12-0861-01
表 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 E2、PRL、P 水平比较(x±s)
n E2(ρ/ng·L-1) PRL(ρ/μg·L-1) P(ρ/μg·L-1)
治疗组 44
治疗前 219.56±19.23 33.47±6.25 11.28±0.31
治疗后 152.21±21.39①③ 15.68±3.81①③ 10.62±0.28②
对照组 42
治疗前 225.37±14.29 34.15±5.28 10.32±0.65
治疗后 200.92±12.46 30.29±7.86 10.11±0.7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1,②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③P< 0.05
用;皂角刺性善走窜,能攻定血脉,透达经络,直至乳
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土鳖虫、牡蛎软坚散结,消
除肿块。 全方有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散结之功。 肝脉
布两胁,乳头属肝,乳房为足阳明胃经所过,阳明多
气多血,若肝气不舒或横逆,则血痰湿互结于乳络
而成块。 本病病因在肝,病位在乳,所以针刺选取气
之会膻中穴,宽中理气;足阳明胃经之屋翳、乳根二
穴直接作用于乳房,畅通阳明经气,调和冲任两脉;
肩井为手足三阳、阳维之会,有疏泄木气、平肝降逆
之功;天宗为通乳要穴,能通乳络、调气血,配合肝
俞、合谷穴以疏肝理气,畅达阳明经气,而达消肿散
结止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卫生局. 外科诊疗常规[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
版社,2002:40-41.
[2] 林毅,唐汉钧. 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10-111.
8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