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松茸云南松菌根苗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全 文 :采收后应及时补土 ,保持床面平整 ,及时清除残留菇柄及死
菇 ,停水 3~ 4天 ,而后调节覆土层 pH7左右 ,再重水催菇。水
份管理总的原则是一潮菇喷一次重水为主多次轻喷为辅。 一
般采收 4~ 5潮。
8 及时采收  当巴西蘑菇子实体长至七成熟时 ,即以菌盖
未开伞 ,表面淡黄色 ,有纤维鳞片 ,菌幕尚未破裂时采收为宜。
若过熟采收 ,易开伞且菌褶会变黑 ,降低商品价值 ,所以采摘
要及时 ,一般一天要安排采摘 3~ 4次。采摘时 ,先向下稍压并
轻轻旋转采下 ,采下后要轻拿轻放 ,以防柄盖分离和机械损
伤 ,切除菌柄底部 ,并清除菌柄上的泥土 ,及时进烘干房脱水
烘干。
平 菇 不 覆 土 注 水 栽 培
采用覆土法栽培平菇已被广大菇农接受。此法 ,能显著提
高平菇的质量和产量。 但由于覆土栽培 ,需搬运大量泥土 ,劳
动量大。再则 ,覆土栽培鲜菇携带泥土 ,使平菇口感不好 ,并给
采摘和销售带来困难。 笔者多年来在大量栽培平菇时采用向
栽培袋注水的方法来提高平菇的产量。不但能降低劳动强度 ,
而且还能保证平菇的质量和产量 ,为采摘和销售带来便利。注
水器具采用高压喷雾器和柴油机油管改制而成 ,二个人一天
能注水 1, 000~ 2, 000kg的栽培料。注水配方: ①糖 0. 5% ,磷
酸二氢钾 0. 2% ,尿素 0. 2% , B1 1支× 0. 1g , B12 1支× 0. 5μg ,
多菌灵 0. 5% ,水 50kg;②糖 0. 1% ,磷酸二氢钾 0. 2% ,尿素
0. 1% , B1支× 0. 1g ,多菌灵 0. 1% ,水 50kg;③糖 0. 05% ,磷
酸二氢钾 0. 2% ,尿素 0. 1% ,多菌灵 0. 1% ,水 50kg。配方① ,
产量主要集中在注水后的 4潮菇 ,菇大肥厚、密集 ,比覆土产
量要高 ,但是后期料袋易酸化 ,这可能是含糖量过高和养份过
多造成的。 配方②、③ ,注水的栽培袋从每年的 9月份可出到
翌年的 4~ 5月份 ,出菇期比覆土的还有所延长 ,共 7~ 8潮
菇 ,产量和覆土的持平或稍高 ,并且菌袋还有一定的硬度、不
腐烂。
注水注意事项: ①注水要在出完头潮或二潮菇后 ,最迟不
能超过三潮菇 ,否则 ,不易注水。②高温期不宜用配方① ,即使
用也只能注失水的 60% ~ 70% ,注水量不可过大。③配方②、
③可失多少注多少 ,但不能注水超过原菌袋的总重量。注水最
好稍低于菌袋的原重量。 ④天热注水时 ,出菇快 ,和覆土的时
间一样。而天冷时 ,则出菇慢 ,比覆土的要慢 7~ 10天。因此 ,
要把棚温控制在 15~ 20℃ ,不能太低。⑤注水时 ,要清理净烂
菇。然后在没出菇前先用兰矾或石硫合剂对大棚进行消毒 ,再
用气雾消毒剂得克斯 4g /m3对大棚再消毒 1次。⑥菌袋注水 ,
只能一次性注水 ,不宜多次注水。
笔者用此法大量栽培平菇 ,不仅能显著提高平菇的产量
和质量 ,而且还能大大降低因覆土而带来的病害 ,如黄斑病、
大钮扣菇病、平菇菌袋腐烂病等。因此 ,注水栽培平菇 ,是工厂
化栽培和种植量大的菇农比较实惠的栽培方法之一。
山东省泗水县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 陈坤
松茸云南松菌根苗培育技术的
初 步研 究
苏开美 王志和 段福文 刘琼波 刘增军
(云南省楚雄州林科所 , 675005)
摘 要 本文将松茸的菌丝体接种到云南松幼苗根部 ,在不同
的培养条件下开展松茸云南松菌根化苗木培育技术实验。 实验
结果: 松茸与云南松能形成二叉分支状、棒状外生菌根 ,在显微
镜下观察菌根横切面有明显的菌套和哈蒂氏网结构 ,肯定了云
南松是松茸的共生树种。 而且松茸菌丝体具有促进云南松幼苗
生长的显著作用。
关键词 松茸 云南松 菌丝体 菌根苗 培养基
文章编号  1000- 8357( 2002) 06- 0035- 01
松茸 ( Tricholoma matsutake)是一名贵的野生食用菌 ,而
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菌根菌。 其子实体的发生不仅极强地依
赖于共生树木 ,而且与森林生态系统密不可分。我们对云南楚
雄地区松茸的生态环境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发现该地区松
茸主要生长在云南松与元江栲的混交林中 ,初步判定云南松、
元江栲是楚雄地区松茸的主要共生树种。 同时又完成了松茸
菌丝体的分离及扩大培养 ,获得了再生母种、液体菌种、固体
菌种。分别将它们接种到云南松幼苗的根部 ,形成松茸菌根化
苗木造林 ,目的在于实现松茸的半人工模拟栽培 ,同时松茸菌
丝体作为云南松的生物肥料 ,能有效地促进云南松幼苗的生
长。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 料 ①菌种: 选择楚雄紫溪山松栎混交林中的松茸
子实体经组织分离获得母种 ,并扩大培养成再生试管母种、液
体菌种、固体菌种。②云南松种子:采自楚雄紫溪山。③育苗基
质: 腐殖土+ 河沙+ 红壤土+ 珍珠岩 ,以 1∶ 1∶ 1∶ 1的体积
比混合均匀。④育苗容器:室内用 300mL三角烧瓶 ;室外用塑
料育苗盘。 ⑤营养液:改良 M-76营养液。
1. 2 方 法
1. 2. 1 绝对无菌操作 (与空气隔绝 )培养松茸云南松菌根苗
 ①基质处理: 在 6, 000g基质内加 3, 000mL营养液 ,混匀后
分装 20个 300m L三角烧瓶 ,于 1kg /cm2压力下灭菌 2小时 ,
冷却后待用。 ②接种:在操作台内无菌操作接入再生母种 ,同
时放入彻底消毒的云南松种子。③培养:在实验室光照培养箱
内 21℃恒温、 2, 000~ 3, 000lx光照培养 ,每月观测 1次。
1. 2. 2 相对无菌操作 (不与空气隔绝 )培育松茸云南松菌根
苗 ①基质处理:将云南松种子和育苗基质进行彻底消毒、灭
菌 ,培育无菌小苗待接种用。 ②接种: 将彻底灭菌的基质装入
育苗容器内 ,移栽长出须根的云南松小苗 ,同时分别接入液体
或固体菌种。③培养:移栽后的小苗放置在室外高架苗床上常
温、自然光照、淋无菌水保湿管理 ,并定量喷低浓度营养液。
1. 2. 3 观测方法 出圃前每月观测 1次菌根合成时间、菌根
—35—
食用菌 EDIBLE  FUNGI 2002( 6)
形状、菌根颜色、菌根感染率。 苗圃生长半年后对苗木生长量
进行测定 ,造林两年后观测造林成活率。
2 结果与讨论
2. 1 菌根培养情况 结果见表 1。 上述两种培养方法结果都
能形成二叉分支状、棒状外生菌根 ,菌根颜色幼嫩时呈乳白
色、老化后呈茶褐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根横切面 ,有外延菌
丝、菌套及哈蒂氏网结构 ,说明松茸与云南松具有很强的亲和
力 ,云南松是松茸的共生树种。
表 1 松茸菌根形成情况观测记录
培养条件 室内光照培养
(再生母种接种 )
室外高架床上培育松茸菌根苗
液体菌种接种 固体菌种接种
菌根形成时 (天 ) 120 90 90
菌根形态 二叉状、棒状 二叉状、棒状 二叉状、棒状
菌根感染率 (% ) 72 88 90
菌根感染强度 + + + + + + + + + +
菌根颜色 乳白色、茶褐色 乳白色、茶褐色 乳白色、茶褐色
  在室内光照条件下培育松茸云南松菌根苗 ,光照不能低
于 2, 000lx ,否则影响幼苗的光合作用 ,但高于 3, 000lx会影
响菌丝体的生长 ,均不利于菌根的形成。 培养最适温度为
21℃ ,过高不利于菌丝体的生长 ,也不利于形成菌根。 含水量
要控制在 50% ,过高过低都不利于菌丝和松苗的生长。 而且
整个培养过程都必须绝对无菌操作 ,技术难度大 ,育苗成本
高 ,菌根感染率相对较低 ( 72% ) ,但它能确保培育的菌根是松
茸菌根 ,证明云南松是松茸的共生树种。
在室外高架床上培养松茸云南松菌根苗 ,用液体菌种接
种菌根感染率 88% ,固体菌种接种菌根感染率 90% ,接种效
果都很好。 由于在室外相对无菌操作 ,管理比较方便 ,只要生
产出大量的菌丝体 ,就能在生产上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2. 2 菌根苗生长情况 结果见表 2。地径均方比 F值为 25. 3
大于 F 0. 01( 1, 54)= 7. 12,表明半年生松茸菌根苗的地径极
显著高于对照苗 ;树高均方比 F值为 13. 26大于 F 0. 01( 1,
54)= 7. 12,表明半年生松茸菌根苗的树高极显著高于对照
苗 ;松茸菌根苗造林成活率为 90% ,对照造林成活率为 40% ;
说明松茸菌根苗造林成活率也显著高于对照苗。
表 2 菌根菌生长观测记录 ( cm、% )
处理 地 径 树 高 造 林成活率
不接种
0. 10 0. 10 0. 10 0. 12 8. 3 7. 4 6. 2 7. 5
0. 10 0. 10 0. 12 0. 10 5. 1 5. 4 5. 5 6. 5
0. 12 0. 18 0. 10 0. 12 7. 6 7. 3 5. 6 6. 6
0. 15 0. 10 0. 12 0. 12 5. 4 5. 8 5. 9 7. 1
0. 10 0. 12 0. 12 0. 12 6. 2 6. 1 6. 2 5. 6
0. 15 0. 18 0. 10 0. 12 5. 2 7. 0 5. 8 6. 4
0. 10 0. 15 0. 10 0. 10 7. 6 6. 8 5. 4 5. 5
40
接种
0. 15 0. 18 0. 12 0. 18 8. 0 7. 5 7. 2 9. 0
0. 12 0. 12 0. 12 0. 15 8. 0 7. 7 8. 2 8. 9
0. 15 0. 18 0. 20 0. 22 8. 7 10. 2 8. 9 10. 4
0. 18 0. 15 0. 18 0. 12 8. 3 8. 2 7. 5 7. 2
0. 12 0. 20 0. 22 0. 15 11. 0 9. 5 7. 0 8. 4
0. 15 0. 15 0. 18 0. 20 11. 0 7. 1 8. 2 7. 5
0. 18 0. 12 0. 12 0. 12 10. 4 7. 6 8. 8 8. 2
90
鲁北地区危害双孢菇的两种
病原菌及其预防
陈秀坤 吴清山 任金凤
(山东省滨州职业学院真菌研究室 , 256609)
长江淮河流域以南广种的双孢菇 ,近些年迅速北移。滨州
市地处黄河末端的鲁北平原 ,双孢菇种植遍布滨州的 7个县
区 , 1998~ 2000年笔者对上述区域内的菇棚进行调查时 ,发
现该区域危害双孢菇的除狄氏裸囊菌外 ,还发现疣孢褐地碗
菌这种较少在双孢菇栽培中发生的病原菌。
1 疣孢褐地碗菌
1. 1 生物学特性 这是一种不常见的竞争性杂菌 ,国内未见
该菌为害双孢菇的报道。 滨州的 7个县区范围内仅沾化县流
钟乡菇棚内首次发现此菌为害。 疣孢褐地碗菌 ( Peziza badia
pe rs)属子囊菌门、盘菌纲、盘菌目、盘菌科、盘菌属 ,子囊盘直
径 1~ 3. 1cm,圆形 ,高 0. 5~ 1cm,肉质 、无柄、贴生于覆土上 ,
当地菇农称之为小木耳 (但木耳为花瓣状 ,其为碗盘状 )。 镜
检 ,子囊棍棒状 , 15~ 25μm× 5~ 18μm,内有 8个子囊孢子 ,排
列不规则。 子囊孢子无色 ,长椭圆形 , 3~ 5μm× 5~ 7μm,子实
体 (即子囊盘或子囊果 )有毒 ,当地菇农采食后腹痛、呕吐 ,持
续近 3个小时。实验室培养表明 ,此菌在 pH10和 p H4. 5条件
下 ,子囊孢子不萌发 , p H6~ 8可正常生长。在 8℃菌丝可缓慢
生长 , 18℃生长加快 , 30℃生长最快 ,超过 40℃时停止生长。
药敏试验证实 ,在 0. 2%的克霉灵、多菌灵、苯酚、漂白粉、来
苏尔以及 2%石灰水做成的培养基上 ,菌丝均不能生长。
表 3 地径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自由度 误差平方和 均方 均方比 F F0. 05 F 0. 01
处理 1 0. 023 0. 023 25. 3* * 4. 02 7. 12
误差 54 0. 049 0. 00091
总计 55 0. 072
表 4 株高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自由度 误差平方和 均方 均方比 F F 0. 05 F 0. 01
因子 1 49. 97 49. 97 13. 26* * 4. 02 7. 12
误差 54 263. 42 3. 76
总计 55 253. 39
3 总 结
通过多种方法培育松茸云南松菌根化苗木的实验结果表
明 ,松茸是一种共生菌 ,云南松是松茸的共生树木。 松茸菌丝
体作为生物肥料接种到云南松幼苗根部 ,具有促进云南松幼
苗生长的显著作用 ,而且能使云南松造林成活率提高 50%。
培育松茸云南松菌根苗造林不仅是实现松茸半人工模拟栽培
的技术措施 ,而且作为云南松的造林技术在生产上具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
—36—
食用菌 EDIBLE  FUNGI 200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