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黄海、东海蓝点马鲛群体的形态特征分析



全 文 :第 33卷第 3期
2009年 5月           
水 产 学 报
JOURNALOFFISHERIESOFCHINA            
Vol.33, No.3 
May, 2009 
文章编号:1000-0615(2009)03-0445-07
收稿日期:2008-10-25   修回日期:2008-11-22
资助项目:国家 “八六三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9Z41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422306);浙江省自然科学基
金(Y307496)
通讯作者:高天翔 , Tel:0532-82032063, E-mail:gaozhang@ouc.edu.cn
黄海 、东海蓝点马鲛群体的形态特征分析
水柏年1, 2 , 孙希福 1 , 韩志强 2 , 高天翔1, 2
(1.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03;
2.浙江海洋学院渔业学院 ,浙江 舟山 316004)
摘要:对采自黄海北部(东营 、威海)、东海(舟山 、宁波 、温州)的 5个蓝点马鲛群体(共 157尾)
和广州的 1个斑点马鲛群体(20尾)的个体进行了形态特征测定 ,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单因子
方差分析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黄海与东海的蓝点马鲛在吻至
胸鳍起点 /叉长(SP/FL)、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 /叉长(VA/FL)、胸鳍鳍条及鳃耙数上存在差
异;斑点马鲛与蓝点马鲛所有的形态特征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黄海与东海的蓝点马鲛群体间
差异系数均小于 1.28,根据 Mayr等提出的 75%规则 ,认为其群体间差异仍属于种内不同地理
群体的差异水平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 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 32.32%、 11.92%、
7.67%,累计贡献率为 51.91%。前两个主成分的分布图显示出黄海与东海的蓝点马鲛已经
有所分化。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 5个蓝点马鲛群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化 ,黄海与东海群体之
间有一定差异。
关键词:蓝点马鲛;形态特征;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Q954.3;S917       文献标识码:A
  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niphonius)隶属于
鲈形目(Perciformes)、鲭科(Scombridae)、马鲛属
(Scomberomorus),俗名鲅鱼 、马鲛 、燕尾鲅等。该
种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的日本 、朝鲜半岛及中
国沿海 ,为暖水性中上层大型经济鱼类 [ 1-4] 。蓝
点马鲛具有生长速度快 、性成熟早 、种群结构简单
的特点 ,是增养殖的重点鱼种[ 5-6] 。一直以来 ,蓝
点马鲛都是我国黄渤海和东海海区最为重要的渔
业对象之一 [ 7] 。但近年来 ,由于过度捕捞 、环境
污染等原因使我国沿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 ,蓝点
马鲛资源也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 ,为了确保蓝点
马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其种群结构的研
究显得尤为重要 。
一般认为中国沿海的蓝点马鲛存在两大种
群:黄海及渤海种群与东海种群[ 8-9] 。对不同海
域蓝点马鲛的形态差异已有一些报道 ,黄克勤
等 [ 10]研究了东海蓝点马鲛群体的形态差异认为 ,
其分节特征和量度特征无任何差异 ,为一个种群;
韦晟等 [ 11]比较了黄渤海蓝点马鲛群体的形态差
异指出 ,黄海北部及渤海的蓝点马鲛群体形态相
似 ,为同一种群 ,但关于黄海种群与东海种群间的
形态差异至今尚无报道。本研究利用分节特征和
量度特征共计 21个参数 ,以单因子方差分析 、主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3种方法对我国 5个蓝点马
鲛群体的形态学差异进行综合分析 ,并引进斑点
马鲛(S.gutatus)作为外群 ,以验证来自黄海和
东海的蓝点马鲛群体是否来自不同的产卵群体 ,
并找出差异较大的形态特征和群体间及种间的形
态鉴别方法 ,旨在为蓝点马鲛渔业资源保护和合
理利用 ,以及今后的增养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研究中所采用的样本为 2006年 6月至 2008
年 5月在中国黄海采集的东营 、威海 2个群体 ,在
东海采集的温州 、宁波 、舟山 3个群体 ,并以广州
的斑点马鲛作为外群。各群体样本的采集地点 、
时间 、数量及样本大小见表 1,采集地点的地理位
置见图 1。
图 1 样本采集地点图
Fig.1 Mapofsamplinglocations
1.2 测量方法
本研究采用传统的测量形态学的方法 ,对于
样本的鳍条 、鳃耙和脊椎骨数等分节特征采用直
接计数的方法 [ 12] 。用直尺测量样本的叉长 、头
长 、眼后头长 、吻至背鳍起点 、吻至胸鳍起点 、吻至
腹鳍起点 、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 、胸鳍起点至臀鳍
起点 、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 、背鳍基长 、臀鳍基长
及胸鳍基部末端至臀鳍起点的距离 ,精确到 0.1
cm。用游标卡尺测量样本的体高 、眼径 、眼间距 、
吻长 、上颌长 ,精确到 0.01 cm。文中各参数测量
要求:叉长(forklength, FL)为从吻前端至尾鳍末
端中间尾叉最深处的水平长度;头长 (head
length, HL)为从吻前端至鳃盖后缘的水平长度;
体高(maximumheightofbody, BH)为躯干上下
之间的最大高度;吻长(snoutlength, SL)为眼眶
前缘至吻端的长度;眼径(eyeorbitdiameter, ED)
即从眼眶前缘至后缘的水平长度;眼后头长
(post-eyelength, PL)是从眼眶后缘到鳃盖骨后
缘的长度;上颌长(upperjawlength, UJL)即上颌
骨的最大长度;吻至背鳍起点 (tipofsnoutto
originofdorsalfin, SD)为吻端至第一背鳍起点的
水平长度;吻至胸鳍起点(tipofsnouttooriginof
pectoralfin, SP)为从吻前端至胸鳍起点的水平长
度;吻至腹鳍起点(tipofsnouttooriginofpelvic
fin, SV)为从吻前端至腹鳍起点的水平长度;第
一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originofthefirstdorsal
fintothatofanalfin, DA)即第一背鳍起点至臀鳍
起点的水平长度;胸鳍起点至臀鳍起点(originof
pectoralfintothatofanalfin, PA)为胸鳍起点至
臀鳍起点的水平长度;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
(originofpelvicfintothatofanalfin, VA)为腹鳍
起点至臀鳍起点的水平长度;第一背鳍基长
(lengthofbaseofthefirstdorsalfin, DL)即第一
背鳍基部的长度;胸鳍末端至臀鳍起点(endof
pectoralfintooriginofanalfin, EO)为胸鳍末端
至臀鳍起点的水平长度。
1.3 数据处理
为了将头部特征与躯干特征加以区分 ,将头
部的量度特征以头长为基准 ,即头部的量度特征
长均除以头长 ,其他量度特征长均除以叉长 ,同时
头长也除以叉长 ,以此来消除样本大小对量度特
征的影响。运用 SPSS对数据主要进行以下多变
量分析 [ 13-14] 。
方差分析   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 (One
way-ANOVA),并采用 LSD和 Tamhane′sT2法
多重比较来分析不同群体间的形态差异。并计算
差异系数 ,根据 Mayr等[ 15]提出的 75%规则 ,对
它们之间的形态特征差异进行归类 。
主成分分析  对所有群体的所有形态特征
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得到各主成分负荷值和贡
献率 ,并根据贡献较大的主成分的得分绘制主成
分散布图。
聚类分析   运用 Clusteranalysis工具和
Euclideandistance方法对 6个群体的所有变量进
行多变量分析 ,用其平均值绘制聚类图 ,并计算群
体间的欧氏距离 。
2 结果
2.1 方差分析
对 5个蓝点马鲛群体和斑点马鲛群体的 21
个形态特征(morphologicalcharacters)进行单因
子方差分析 ,表 2、表 3结果显示 , 5个蓝点马鲛群
体中 ,除 PA/FL、尾鳍鳍条及脊椎骨数外 ,其他特
征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东海 3个群体(温州 、宁
波 、舟山)与黄海北部两个群体 (威海 、东营)在
446 水 产 学 报                    33卷
SP/FL、VA/FL、胸鳍鳍条及上鳃耙数等特征上已
有所分化。而斑点马鲛群体与蓝点马鲛群体的形
态特征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
根据 Mayr等 [ 15]提出的 75%识别与划分的
规则 ,计算群体间的差异系数。由表 3可以看出 ,
蓝点马鲛群体间的差异系数均小于 1.28,均为不
同地理种群的差异;而与斑点马鲛的差异系数均
大于其种内差异系数 ,有 5个形态特征的差异系
数达到 1.6以上 。
表 1 样本数量 、采集地点 、时间和样本大小
Tab.1 Samplesizes, samplingsitesandtimeandsamplelengthfortwoScomberomorusspecies
采样地点
samplinglocations
采样时间
samplingtime
样本数量(尾)
samplesizes
样本叉长(cm)
sampleforklength
范围 range 平均值 meanvalue
东营 Dongying 2007-07 37 11.5~ 22.1 16.7±2.3
威海 Weihai 2006-06 30 40.0~ 58.1 45.4±3.7
温州 Wenzhou 2008-05 23 43.0~ 55.0 50.3±2.8
宁波 Ningbo 2007-03 40 38.5~ 54.0 46.7±3.2
舟山 Zhoushan 2007-06 27 45.5~ 67.6 54.3±5.2
广州 Guangzhou 2007-06 20 41.4~ 50.4 45.0±2.1
表 2 不同群体间 21个形态特征的差异
Tab.2 Differenceson21morphologicalcharactersofsixScomberomoruspopulations
形态特征
morphologicalcharacters
东营
Dongying
威海
Weihai
温州
Wenzhou
宁波
Ningbo
舟山
Zhoushan
广州
Guangzhou
HL/FL 0.196±0.007b 0.191±0.006a 0.194±0.008ab 0.191±0.008a 0.192±0.008a 0.18±0.005c
BH/FL 0.178±0.012a 0.180±0.0123ab 0.186±0.009b 0.184±0.009b 0.181±0.012b 0.22±0.007c
SL/HL 0.365±0.020a 0.365±0.009a 0.365±0.016ab 0.363±0.020ab 0.355±0.024b 0.34±0.011c
ED/HL 0.173±0.015a 0.169±0.011a 0.176±0.008a 0.170±0.011a 0.157±0.016b 0.21±0.012c
PL/HL 0.463±0.027a 0.466±0.018a 0.467±0.078a 0.488±0.017b 0.494±0.026b 0.49±0.013b
UJL/HL 0.560±0.026a 0.564±0.019a 0.555±0.021ab 0.549±0.017b 0.558±0.244ab 0.53±0.023c
SD/FL 0.233±0.011ab 0.235±0.013ab 0.230±0.007a 0.230±0.008b 0.228±0.012b 0.21±0.007c
SP/FL 0.213±0.012a 0.210±0.009a 0.202±0.009b 0.199±0.008b 0.204±0.010b 0.18±0.008d
SV/FL 0.226±0.012a 0.230±0.009ab 0.228±0.010ab 0.229±0.009ab 0.233±0.011b 0.22±0.007c
DA/FL 0.343±0.011a 0.345±0.027a 0.342±0.011ab 0.335±0.019ac 0.338±0.014a 0.29±0.009d
PA/FL 0.367±0.015a 0.370±0.019a 0.369±0.011a 0.364±0.009a 0.365±0.013a 0.32±0.008b
VA/FL 0.314±0.011b 0.316±0.021b 0.341±0.015a 0.334±0.012a 0.339±0.013a 0.29±0.008c
FDL/FL 0.277±0.020a 0.275±0.025a 0.283±0.015a 0.267±0.018b 0.284±0.015a 0.22±0.009c
EO/FL 0.343±0.010a 0.334±0.012ab 0.334±0.012bc 0.329±0.008c 0.322±0.010c 0.29±0.008d
第一背鳍鳍条
firstdorsalrags 19.81±0.845a 19.63±0.809a 19.50±0.632ac 20.83±0.847d 19.30±0.609c 21.55±0.887c
胸鳍鳍条
pectoralfinrags 20.29±0.896a 20.06±0.983a 20.50±0.730b 20.85±0.362b 20.78±0.424b 20.85±0.813c
臀鳍鳍条
analfinrags 16.65±0.789ab 16.37±1.19a 16.13±0.885a 16.05±0.504ab 16.59±1.01ac 20.65±1.530bc
尾鳍鳍条
tailfinrags 33.57±1.50a 32.97±1.82a 33.63±1.750a 33.98±0.920a 33.93±1.30a 35.2±1.360b
上鳃耙数
uppergillrakers 9.00±0.677a 9.17±0.791a 10.44±0.629b 9.70±0.608c 10.67±0.779b 8.50±0.761c
下鳃耙数
lowergilrakers 2.86±0.481a 2.9±0.481a 2.94±0.143a 3.23±0.423b 3.22±0.424c 2.65±0.587a
脊椎骨数
numberofvertebrae 48.76±0.863ac 48.47±1.31a 48.56±0.727ac 48.53±0.751a 48.30±1.20a 49.20±1.060c
  注:英文字母上标表示群体间的差异程度,上标相同或包含关系表示差异不显著 ,不同或交集关系表示差异显著
Notes:Thesuperscriptmeansthedifferenceamongpopulations.Thesamesuperscriptorcontainingrelationmeansthediferencesarenot
significant, whilethediferentsuperscriptorintersectionrelationmeansthedifferencesaresignificant
4473期             水柏年 , 等:黄海 、东海蓝点马鲛群体的形态特征分析
表 3 21个形态特征的种内和种间差异系数值
Tab.3 IntraspecificandinterspecificC.Dontwenty-onemorphologicalcharacters
形态特征
morphologicalcharacters
种内 C.D最大值
intraspecificC.Dmax
种内 C.D平均值
intraspecificC.Dmean
种间 C.D值
interspecificC.D
HL/FL 0.3689 0.1753 1.1498
BH/FL 0.3451 0.1663 1.6807
SL/HL 0.3774 0.1610 0.8999
ED/HL 0.4402 0.1977 1.0386
PL/HL 0.6770 0.3350 0.7859
UJL/HL 0.4300 0.1671 0.3578
SD/FL 0.2397 0.1425 0.7963
SP/FL 0.8614 0.4488 1.0209
SV/FL 0.2666 0.1556 1.2302
DA/FL 0.2745 0.1645 0.8571
PA/FL 0.2475 0.1290 1.0127
VA/FL 1.0764 0.5346 1.7077
FDL/FL 0.5454 0.2640 1.8992
EO/FL 0.4895 0.3289 2.1720
第一背鳍鳍条 firstdorsalrags 1.1483 0.4435 0.9325
胸鳍鳍条 pectoralfinrags 0.4723 0.2027 0.1145
臀鳍鳍条 analfinrags 0.4691 0.1946 1.7922
尾鳍鳍条 tailfinrags 0.4777 0.4038 0.5785
上鳃耙数 uppergilrakers 1.2413 0.3252 0.7934
下鳃耙数 lowergilrakers 0.4053 0.3830 0.3726
脊椎骨数 numberofvertebrae 0.2221 0.1061 0.3344
2.2 主成分分析
由表 4可知 ,所有样本的特征数据经标准化
后进行主成分(principalconstituent, PC)分析 ,前
3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达到 51.91%,即 3个主成
分可解释不同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的 51.91%,
其中主成分 1的贡献率为 32.32%,主要取决于
EO/FL、PA/FL、臀鳍鳍条 、SP/FL及 HL/FL等形
态特征 ,主要反映了体型方面的特征;主成分 2的
贡献率为 11.92%,主要决定于 VA/FL、上鳃耙 、
下鳃耙及脊椎骨数等形态特征 ,反映了可数特征;
主成分 3为 7.67%, 主要受 PL/HL和 UJL/HL
的影响 ,反映了头部的特征 。
表 4 6个群体间形态学特征主成分分析的因子负荷值
Tab.4 Factorloadingofprincipalcomponentsextractedfrommorphological
charactersforsixScomberomoruspopulations
形态特征
morphologicalcharacters
主成分 1
principalcomponents1
主成分 2
principalcomponents2
主成分 3
principalcomponents3
HL/FL 0.679 -0.334 -0.369
BH /FL -0.710 -0.200 -0.012
SL/HL 0.534 -0.329 0.203
ED/HL -0.645 -0.322 0.282
PL/HL -0.357 0.359 -0.038
UJL/HL -0.261 0.268 -0.085
SD/FL 0.435 -0.003 0.480
SP/FL 0.587 -0.301 -0.270
SV/FL 0.739 -0.280 -0.121
DA/FL 0.532 -0.307 -0.180
PA/FL 0.636 0.056 0.458
VA/FL 0.787 0.332 0.155
FDL/FL 0.497 0.705 0.034
EO/FL 0.636 0.341 -0.053
第一背鳍鳍条 firstdorsalrags 0.800 0.051 0.190
胸鳍鳍条 pectoralfinrags -0.689 0.180 -0.199
臀鳍鳍条 analfinrags -0.071 -0.135 -0.408
尾鳍鳍条 tailfinrags -0.763 -0.208 0.262
上鳃耙数 uppergillrakers -0.424 0.164 -0.026
下鳃耙数 lowergillrakers 0.323 0.672 -0.156
脊椎骨数 numberofvertebrae 0.148 0.467 -0.164
各主成分贡献率(%)contributionration 32.32% 11.92% 7.67%
累计贡献率(%)cumulativecontributionration 32.32% 44.24% 51.91%
448 水 产 学 报                    33卷
  根据前两个贡献率较大的主成分绘制主成分
分析图 ,从图 2中可以看出 , 5个蓝点马鲛群体可
明显分为两大群 ,东营和威海群体组成的黄海群
体 ,温州 、宁波和舟山 3个群体组成的东海群体;
但这两大种群也存在一定的交叉 。主成分 1上斑
点马鲛和蓝点马鲛完全分离 ,这说明两种鱼的形
态差异主要集中在 EO/FL、PA/FL、臀鳍鳍条 、
SP/FL及 HL/FL等特征上。
图 2 马鲛群体第一 、二主成分分布
Fig.2 Plotofthefirstandsecondcomponentsfrom
PCAofsixScomberomoruspopulations
2.3 聚类分析
由图 3得出 ,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地理距离一
致 ,把 5个群体分为 2支 。第一支为东营群体和
威海群体 ,即黄海种群;第二支为温州群体 、宁波
群体和舟山群体 ,即东海种群。东海种群中 ,宁波
与舟山两群体的距离最短 ,形态最为相似。聚类
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此外 ,还
对所有样本进行过聚类分析 ,运算结果显示 ,各群
体之间有所交叉 ,但聚类趋势与群体间基本相同。
图 3 6个马鲛群体聚类关系
Fig.3 Dendrogramshowingtherelationshipof
sixScomberomoruspopulations
5个群体欧氏距离分布范围介于 0.394 ~
1.596,黄海两个群体之间的距离为 0.771;东海
三群体之间的距离在 0.394 ~ 0.816;而东海种群
间的距离在 1.450 ~ 1.596。
3 讨论
近年来关于蓝点马鲛形态学研究的报道较
少 。本研究表明 , 3种分析方法结果高度一致 ,单
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黄海群体与东海群体形
态分化主要集中在 SP/FL、VA/FL、胸鳍鳍条及
上鳃耙特征上 。主成分分析表明 ,各地理区域的
样本在主成分 1上的分散程度较大 ,威海和东营
两群体大多位于横轴右侧 ,与主成分 1成正相关 ,
而与主成分 2呈负相关;舟山 、宁波和温州 3个群
体主要分布于纵轴上侧 ,与主成分 2呈正相关。
尽管它们相互之间存在一定交叉重叠 ,但东海与
黄海蓝点马鲛仍有一定的分化趋势 。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东海 3群体聚为第一支 ,
且地理距离较近的舟山群体与宁波群体首先聚
类 ,黄海的两群体聚为另外一支;欧氏距离的结果
显示 ,黄海两群体与东海 3个群体之间的差异在
1.47 ~ 1.60 ,黄海两群体之间的差异为 0.771,东
海 3群体的差异在 0.394 ~ 0.816,种群内差异远
小于黄海与东海两种群之间的差异 ,这与黄克勤
等 [ 10]区分东海蓝点马鲛群体的欧氏距离相比偏
小 。
蓝点马鲛群体形态之间的差异和地理位置有
一定关系 ,黄海两群体内部之间的差异远远小于
它们与东海 3群体之间的差异 。同样 ,东海 3群
体内部之间的差异远远小于它们与黄海两群体之
间的差异 ,但其差异系数均小于 1.28,说明蓝点
马鲛群体的分化为不同地理群体差异水平 。
国内外学者曾对我国沿海陆架区蓝点马鲛种
群有过多次的研究 ,一般认为中国沿海的蓝点马
鲛分为黄渤海种群和东海种群 [ 8] 。蓝点马鲛在
黄渤海的产卵期主要在 5-6月 ,其主要产卵场有
渤海湾 、莱州湾 、青岛近海 、海州湾和江苏吕泗沿
海 ,越冬场主要分布在黄海东南部 (32°00′~
33°40′N, 124°00′~ 127°15′E),水深 60 ~ 85m,底
质为泥沙和细砂的海域;在东海的产卵期较早 ,主
要集中在 4-5月 ,主要产卵场有厦门近海 、闽东
沿海和浙江近海 ,其越冬场主要分布在东海外海
(28°00′~ 31°20′N, 120°40′~ 125°30′E)。本研究
的结果显示 ,黄海两群体与东海 3群体的形态特
4493期             水柏年 , 等:黄海 、东海蓝点马鲛群体的形态特征分析
征性状有所分化 ,因此可能来自两个不同的的产
卵群体 。不同海域环境的不同(如温度 、盐度及
饵料生物等)都可能会导致鱼类群体形态上的差
异 ,以造成不同地理群体的分化 。蓝点马鲛是暖
水性鱼类 ,其洄游和产卵对水温变化敏感[ 16] 。韦
晟等[ 16]对蓝点马鲛离开越冬场开始洄游的时间 、
路线同海域上层水温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 ,蓝
点马鲛鱼群进入长江口及大沙渔场的早晚与 4月
上中旬表层水温的高低有密切关系;鱼群在长江
口停留的时间与渔场内的低温有关 ,低温水团对
鱼群的洄游迁移行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能延长
鱼群在长江口的滞留 ,台湾暖流对春季黄海蓝点
马鲛的鱼群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沿海跨越多
个纬度 ,南北海区水温梯度大 ,蓝点马鲛产卵对产
卵场温度要求严格(14 ~ 18 ℃),在不同海区产卵
时间不一致 ,呈南早北晚现象 ,福建沿海产卵期 3
-4月 ,黄海中部为 5月上旬至 6月中旬 ,盛期在
5月中旬至 6月上旬[ 8] 。此外 ,海洋鱼类幼体浮
游期的长短和幼体的游泳能力对鱼类不同地理群
体的分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蓝点马鲛仔鱼浮游期
比较短 ,仔鱼游泳能力强 ,据沙学绅等[ 17]报道 ,孵
化后 5 ~ 6d的蓝点马鲛仔鱼开始营水平游泳生
活 ,同时开始具备捕食能力 ,已具备凶猛鱼类的食
性 。为避免过高或过低温度影响 ,蓝点马鲛仔鱼
较强的游泳能力可能会阻碍其离开产卵场随潮流
沿岸向北或向南漂流 ,同时较短的浮游期也不利
于仔鱼的扩散 ,从而阻碍了群体间个体交流 ,使不
同海区的群体形成一定的隔离 。
在鱼类种群的比较 、划分研究中 ,形态学方法
是最直观 、也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本研究
通过多种分析方法 ,对东海 、黄海的蓝点马鲛群体
进行了形态学比较研究 ,其结果可为其遗传标记
研究分析提供辅助资料。由于形态学差异易受多
种外界因素干扰 ,为进一步弄清东海与黄海蓝点
马鲛群体间的差异 ,有待于结合核基因和线粒体
DNA等分析方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1]  中坊徹次.日本产鱼类检索 [ M] .东京:东海大学
出版社 , 1992:1143-1148.
[ 2]  成庆泰 , 郑葆珊.中国鱼类系统检索 [ M] .北京:科
学出版社 , 1987:417-419.
[ 3]  ShojiJ, KishidaT, TanakaM.Piscivoroushabitsof
Spanishmackerel(Scomberomorusniphonius)larvae
intheSetoInlandSea[ J] .FisheriesScience, 1997,
63 (3):388-392.
[ 4]  刘蝉馨 , 张 旭 ,杨开文.黄海和渤海蓝点马鲛生
长的研究 [ J] .海洋与湖沼 , 1982, 13 (2):170 -
173.
[ 5]  邓景耀 , 赵传纟因.海洋渔业生物学 [ M] .北京:农
业出版社 , 1991:357-409.
[ 6]  YasuhiroO.StockenhancementofJapaneseSpanish
mackerelScomberomorusniphoniusintheeastern
SetoInland Sea, Japan [ J] .Nippon Suisan
Gakkaishi, 2006, 72 (3):459-462.
[ 7]  邱盛尧 , 李登来 ,徐 彬.论我国渔业管理对黄渤
海蓝点马鲛资源的贡献 [ J] .齐鲁渔业 , 2007, 24
(3):39-42.
[ 8]  堀川博史 , 郑元甲 ,孟田湘 , 等.東シナ海·黄海の
主要資源の生物·生態特征 [ M] .長崎:日本紙工
印刷 , 2001:449-461.
[ 9]  唐启升 , 贾晓平 ,郑元甲 , 等.中国专属经济区 -海
洋生物资源与栖息环境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6:588-598.
[ 10]  黄克勤 , 熊国强.东海蓝点马鲛种群鉴别研究
[ J] .水产科技情报 , 1997, 24(6):270-275.
[ 11]  韦 晟 , 周彬彬.渤 、黄海蓝点马鲛种群鉴别的研
究 [ J] .动物学报 , 1988, 54(1):71-81.
[ 12]  邓景耀 ,赵传纟因.海洋渔业生物学 [ M] .北京:农
业出社 , 1991:35-38.
[ 13]  张尧庭 , 方开泰.多元统计方法引论 [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82:237-247.
[ 14]  宋世德 , 周静芋.数值分类的几种多元统计方法的
比较 [ 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 1998, 26(3):71-
75.
[ 15]  MayrE, LinsleyEG, UsingerRL.Methodsand
principlesofsystematiczoology[ M] .NewYork
andLondon:McGrawHil, 1953:125-154.
[ 16]  韦 晟.蓝点马鲛在黄 、渤海的渔场渔期与环境的
关系 [ J] .海洋湖沼通报 , 1980, 2(2):34-40.
[ 17]  沙学绅 ,何桂芳 , 张孝威.蓝点马鲛卵子和仔 、稚鱼
形态特征的观 [ J] .海洋与湖沼 , 1966, 9(1):1 -
12.
450 水 产 学 报                    33卷
Morphologicalvariationanalysisamongpopulationsof
JapanesespanishmackerelScomberomorusniphonius
intheYelowSeaandEastChinaSea
SHUIBo-nian1, 2 , SUNXi-fu1 , HANZhi-qiang2 , GAOTian-xiang1, 2
(1.KeyLaboratoryofMariculture, MinistryofEducation, OceanUniversityofChina, Qingdao 266003, China;
2.FisherySchool, ZhejiangOceanUniversity, Zhoushan 316004, China)
Abstract:OnehundredandfiftysevenindividualsofJapaneseSpanishmackerelScomberomorusniphonius
werecolectedfromfivegeographicpopulationsinthenorthernYelowSea(DongyingandWeihai)and
EastChinaSea(Zhoushan, NingboandWenzhou), and20individualsofIndo-Pacifickingmackerel(S.
gutatus)werealsocolectedfromGuangzhou, GuangdongProvince, asout-group.Oneway-ANOVA
analysis, 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andclusteranalysiswereappliedinthisstudy.Theresultofoneway
ANOVArevealed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inmeansofSP/FL, VA/FL, pectoralfinraysandgil
rakesbetweentheYelowSeaandEastChinaSeapopulations, andtherearesignificantdiferencesbetween
twospeciesinmostofmorphologicalcharacteristics.AccordingtoMayr75% rule, thediferencesamong
thefivepopulationswerestilbelowthepopulationlevel.Byprincipalcomponentsanalysis, threeprincipal
componentswereestablished, withtheircontributoryratiosbeing32.32%, 11.92% and7.67%,
respectively, andthecumulativecontributoryratiowas51.91%.Theplotoffirstandsecondcomponent
showedthatthereweresignificantdiferencesbetweentheYelowSeaandEastChinaSea.Theresultsof
clusteranalysisrevealedthatthetwopopulationsfromtheYelowSeawerepooledintoonegroup, whilethe
otherthreepopulationsfrom theEastChinaSeawerepooledintoanothergroup, andthesignificant
geographicalvariancesweredetectedinthisspecies.
Keywords:Scomberomorusniphonius;morphologicaldiversity;one-wayANOVA;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clusteranalysis
4513期             水柏年 , 等:黄海 、东海蓝点马鲛群体的形态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