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青海沙蜥和密点麻蜥的分布状况、生活规律及食性



全 文 :1998年
第 4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Journa l of Qinghai No rmal Univ ersi ty ( Na tural Science)
1998
No. 4
青海沙蜥和密点麻蜥的分布
状况、生活规律及食性
鲍敏 曾阳 马建滨   袁平珍  
   (青海师范大学生物系 )    (东峡乡畜牧兽医站 ) 
摘 要 本文分析、总结了分布于青海高原的青海沙蜥 ( Phrynocephalus vlangal ii )和密点麻蜥 (E remias
mul t iocellata )的分布状况、一日活动规律及其食性。
关键词 蜥蜴 生态 青海
蜥蜴为变温动物 ,其生理生态活动易直接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而起变化 ,其中温度因子
的作用最显著。因此 ,蜥蜴种类的分布受纬度增高的限制 ,也受到海拔高度的制约 ( Allee ,
1957)。对蜥蜴的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国内已有报道〔1〕〔2〕 ,国外学者也有论及〔 3〕〔4〕〔5〕〔 6〕 ,而青
藏高原的蜥蜴生态状况尚未见报道 ,本文针对青海分布的青海沙蜥 ( Phrynocephalus
vlangal ii )和密点麻蜥 ( Eremias mul tiocel lata)的分布状况、活动规律及食性在 1997 - 1998
年进行了初步研究。
1 研究方法
在典型生境选定 3个样方 ,每个样方平均面积 600m2 ,在样方内作全日统计观察比较 ,每
小时内进行 1次计数 ,从而得出两种蜥蜴的分布状况 ,分季节观察活动规律 ,然后捕捉 ,解剖
胃体 ,分析食性。
2 结果
2. 1 分布状况
据 1997 - 1998年观察统计 ,两种蜥蜴的分布各有特点 (见表 1)。由此可知 ,青海沙蜥主
要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区 ,在黄土高原西缘的干草原带亦有分布 ,海拔在
2000 - 4700m之间 ,栖息处多为植被稀疏的干燥沙砾地带 ,密点麻蜥多生活在海拔 3500m
以下的高原、丘陵和盆地的干草原上及荒漠、半荒漠边缘的稀疏灌丛地带。
2. 2 一日活动规律与气候的关系
2. 2. 1 青海沙蜥
青海师范大学资助项目
DOI : 10. 16229 /j . cnki . i ssn1001 -7542. 1998. 04. 011
表 1 两种蜥蜴分布状况












次 /天 /人




m2
出现频次
各生境中
出现频率
(% )
同生境中
出现频率
(% )
青海
沙蜥
密点
麻蜥
青海
沙蜥
密点
麻蜥青海 \ = 沙蜥
密点
麻蜥
荒漠区 1997. Ⅶ 10 600 289 24 58. 98 7. 12 92. 33 7. 67
半荒漠区 1997-
1998. Ⅶ 10 600 164 107 33. 47 31. 75 60. 52
39. 48
干草原区 1997. Ⅶ
1998. Ⅶ 10 600 37 206 7. 55 61. 13 15. 23 84. 77
一般于 4月上旬出蛰 ,刚出蛰的个体常在中午伏于洞口晒太阳 ,太阳偏西时回归洞内。
夏季晴天时 ,青海沙蜥常在 9: 00~ 17: 00时活动 ,气温 14~ 30℃ ,地表温 15~ 42℃ ; 11: 00
~ 13: 00时为其活动高峰 ,气温 24~ 30℃ ,地表温 27~ 37℃ ;阴天时外出活动个体较少 ,且
多在 13: 00时前后活动 ,活动时若受惊扰即迅速逃逸或钻入附近洞穴内。10月中旬进入冬
眠 ,下旬后不见。
2. 2. 2 密点麻蜥
夏季晴天一般于 9: 00时左右外出活动 ,多见于阳光照射到的地域 ,随环境温度升高而
活动增强 ,至上午 10: 30~ 11: 30时 ,是一日间活动最高峰 ,气温 17~ 28℃ ,地表温 20~
34℃。后随日光增强、气温与地表温的升高 ,活动频次相应下降 ,密点麻蜥多集中在暴光较弱
的阴处 ,中午以后 ,随气温及地表温的不断下降 ,其活动又渐加强 ,至 16: 00时是一日间活动
第二高峰 ,且多见于阴处 ,气温 22~ 30℃ ,地表温 25~ 40℃。每年一般于 4月上旬出蛰 , 10
月中旬始入冬眠期。春秋季多在中午前后活动 ,且只有一次活动高峰。
两种蜥蜴的活动 ,一日间具有强度波动与季节性规律 ,与气温及地表温密切相关 ,气温
24~ 30℃ ,地表温 25~ 37℃ ,是共同栖息地的两种蜥蜴活动最适温度 (见图 1)。
2. 3 食性分析
经解剖的 412只蜥蜴胃中内容物检视 ,其结果为两种蜥蜴主要以小型昆虫及其幼虫为
食 ,其中昆虫占 4目: 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 ,其中密点麻蜥又有植食性。春季所吃
的虫种较少 ,夏季逐渐增多 ,可见两种蜥蜴所吃昆虫种类皆有季节性差异 ,而且同一种蜥蜴
所吃同一种虫 ,在不同季节所出现频次亦异 ,吞食益虫与害虫数量亦有季节性之别。青海沙
蜥主要以金龟子、步行虫等鞘翅目的小型昆虫为食 ;密点麻蜥主要以甲虫、蚂蚁、蛾、蝇、蚊等
昆虫为食 ,亦食白刺果、野枸棘果等。
43第 4期  鲍敏等:青海沙蜥和密点麻蜥的分布状况、生活规律及食性    
3 讨论
3. 1 两种蜥蜴分布状况各异 ,可能随其对栖息地所要求的小气候及摄食类别而转移。青海
沙蜥主要营穴居生活 ,一般筑洞于较板结的沙砾地斜面、沙丘和土埂上 ,亦有在砾石下者 ,环
境要求干燥 ,温度较高 ,湿度较低 ;密点麻蜥则要求植被较密 ,土质较软 ,湿度较高 ,阳光明
亮。
3. 2 蜥蜴属变温动物 ,需要相当强度的光照 ,达到一定体温才开始活动 ,表现出不同程度
上的狭光性和狭温性。一日间活动高峰的出现与各自所需的最适环境温度和光照强度有关 ,
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差异 ,春秋季一日活动数量表现为单峰曲线 ,夏季为双峰曲线 ,说明强
烈阳光与高温对其活动有抑制作用。虽然青海沙蜥、密点麻蜥在不同季节的活动规律有明显
的差异 ,但它们在活动期内所要求的栖息地适宜温度范围却基本一致 ,最适气温为 24~
30℃ ,地表温度 27~ 38℃。此结果与前人研究的低海拔种类基本符合〔1〕〔 2〕〔5〕 ,只是略偏低。
可见蜥蜴缺乏自身调节机制 ,环境温度成为活动的限制因子 ,因此 ,蜥蜴夏季以躲避的行为
方式来适应过高的温度 ,冬季则进入冬眠状态以度过严寒。
3. 3 两种蜥蜴的捕食对象相似 ,但仍有差异 ,可能与其栖息地及食物分布状况有关。青海
沙 蜥栖息在砾质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带 ,主要以鞘翅目昆虫为食 ;密点麻蜥生活于植被较密
处 ,昆虫种类较多 ,植物种类较丰富 ,具有杂食性。据所食昆虫种类而言 ,具有明显的季节变
44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8年
化 ,与昆虫的季节性发生、活动及植物生长有关 ,春季所吃虫的种类少于夏季 ,同时因夏季
可供食用昆虫的种类增多 ,相应地对同一种昆虫的捕食频次降低。由此可见 ,两种蜥蜴在一
日间活动高峰的出现不但与各自所需的最适环境温度和光照强度有关 ,也与食物的季节性
出现及捕食活动有关。
参 考 文 献
1  王培潮 .杭州四种蜥蜴生态研究 .Ⅰ .分布状况、活动规律及食性 .动物学杂志 , 1964;
6( 2): 70~ 76
2 宋志明等 .草原沙蜥和密点麻蜥体温变化的生态学研究 .两栖爬行动物学报 , 1985.
4( 1): 12~ 16
3 Сергеев,А.М.Темлературателадресмыкаюшихсявестественныхусловиях. ДокладыАН
сССР. 1939. 22( 4): 149~ 152
4 Черномордиков,В.В.О Температурных реакциях пресмыкающихся.Зоол.журл. , 1943.
22( 5): 274~ 278
5 ЛиWерман,С.С.и Н.В.покровская: Материалы по кологии прыткои яшерицы.Зоол.
Журл. , 1943. 22( 4): 249~ 256
6  Mosauer , W . The toleration of solar heat in desert reptil is. Ecology . 1936. 14: 1
Condition of Distrbution, Active Law and Nature of Food of
Phrynocephalus Viangal ii& Eremias Mrl tiocellata
Bao Min et al
( Department of Bio logy Qinghai No rmal Universi ty )
A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 studies Phrynocephalus vlangali i and Eremias mul tiocellata in
Qinghai Plateau about ecolog y , the condition of dist rbution、 activ e law and nature o f food
o f these tw o species li za rds are explained.
  Key words  Lizard, eco log y, Qinghai.
45第 4期  鲍敏等:青海沙蜥和密点麻蜥的分布状况、生活规律及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