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野生绿菇(Russula virescens)的生态学特性调查研究



全 文 :第25卷 第5期
野生绿菇 ( Russula virescens) 的生态学
特性调查研究
吴跃开,余金勇,程绍传,朱秀娥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11)
贵州省科委基金项目: [黔基合计字 (2000)3086号]
作者简介:吴跃开 (1972-),男,侗族,贵州黎平人,助理研究员,理科硕士,主要从事植物病虫害防治、有益昆虫及
微生物应用开发研究
收稿日期:2006-06-05
摘要:实地调查结果表明:野生绿菇每年6~9月份大
量出菇,其间林间土壤温度为19~24.5℃,含水量为54%~
68.5%,近地空气温度为20.5~25.5℃,相对湿度61.5%~
94.5%。绿菇在8~40年生的马尾松林中都可大量出菇并正
常地生长发育,林分结构通常以马尾松为主,郁闭度50%
~80%,下层灌木为稀疏壳斗科植物,草本层为稀疏茅草
或蕨类。土壤腐殖质及落叶层的厚度对子实体的发生影响
不明显,但土壤pH值一般要求在4.5~6.4之间。综合分析
认为温度、湿度、光照、土壤pH是影响绿菇子实体生长
的4大关键因素。其它生境因子,如坡向,坡度,坡位等
是通过影响这些关键因素而间接地影响绿菇子实体的分布
及生长发育。
关键词:绿菇 (Russula virescens) ;生态学特性;调查
中图分类号:S64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10)2006(05)- 0017- 04
绿菇 (Russula virescens)又名青头菌、变绿红
菇、青面梨菇、绿豆菇等,属红菇科 (Russu-
laceae),红菇属 (Russula),是南方松林下常见的
一种名贵食用菌。其子实体大,味道鲜美,营养丰
富,还具有抗癌的功效,很有开发价值。
传统认为绿菇是栗栎类等壳斗科植物的共生
菌,但研究证明绿菇也是马尾松、云南松等松属植
物的外生菌根菌[1,2],而作为菌根性食用菌,到目前
为止,除黑孢块菌外还没有其它种类能够成功地在
田间进行合成,其它少数成功的例子也仅限于在植
物幼苗上进行的实验性菌根合成 [3]。总之,绝大多
数菌根性食用菌在人工栽培方面的研究还没能实质
性的突破,其来源仍依靠单纯的野外采集。在这种
实际情况下,研究绿菇的生态学特性就具有很大的
意义,一方面通过掌握其产地特点,便于指导人工
采集,另一方面还可以指导我们进行人工改造林地
环境从而达到自然增产的目的,对于未来菌根林的
培育也是一个科学依据。本研究以贵州省林科院试
验林场为调查地点,在产菇季节对绿菇的生境进行
了细致调查,现将调查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调查地概况
调查地概况:贵州省林科院试验林场地处贵阳
市东南城郊结合部,全场南北长9km,东西宽
2.5km,场内以发育在砂岩、砂页岩上的黄壤为主,
局部分布有发育在碳酸岩上的石灰土。境内原生植
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由于长期的频繁的人为
活动,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目前以人工植被为
主。乔木植物以马尾松、杉木、华山松、栎类等为
主,共有18科39种,灌木主要有茅栗、油茶、黄杨
叶枸子、白栎、白马骨等,共有15科20种,草本以
铁芒箕、枸脊、乌蕨、蕨、白茅为主,共有9科15
种。全场森林覆盖率达到92.4%,但树种结构单一,
主要是马尾松林,面积为791.3ha.,占总面积的68.45%。
2调查研究时间
根据常年经验,绿菇子实体在林区的主要发生
期一般在6月至9月初,因而我们选择这一段时间为
调查时间,认为这一时期林区的环境因子状况最能
反映绿菇的生态学特性。
3研究方法
3.1调查方法
通过随机踏查的方法选取绿菇产量较高的典型
样点 (样地),进行各因子的调查及测定。为了更
能说明不同生境对于绿菇生长的影响,我们在林区
设几个具不同典型特征的林分进行详细的产量调
查,以便我们从总体上了解绿菇子实体生长的生境
要求。
3.2调查内容
3.2.1气候条件 包括产菇点土壤及近地空气温度
及湿度的调查观测,以及发菇季节的气象表现特征。
3.2.2土壤条件 包括土壤质地、落叶层、腐殖层、
pH值等因素,土壤温度及湿度 (含水量)已包括于
吴跃开,等:野生绿菇 (Russulavirescens)的生态学特性调查研究 17
中国食用菌 EDIBLEFUNGIOFCHINA Vol.25,No.35
气候条件观测中。
3.2.3植被状况 包括树种组成、树龄、郁闭度、灌
草层特征等。
3.2.4地形特征 包括坡向、坡位、坡度等环境因子。
3.2.5几种林分类型产量调查 描述各林分的主要
特征,在各种林分类型的样地内采集绿菇子实体,
统计单位面积个体数及总重以进行比较分析。
3.3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仔细分析和评价各因子对
绿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绿菇生长的决定
性因素。
4结果及分析
4.1绿菇形态特征
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质地坚实直径3~12cm,
初呈球形,长至后来呈扁半球形,老熟时中央稍下
凹,浅绿色至灰绿色,表皮往往斑状龟裂,形成卷
毛或小碎片,老时边缘有条纹。菌肉白色。味道柔
和,无特殊气味。菌褶白色,较密,等长,近直生
或离生,具横脉。菌柄菌柄粗而短长2~9.5cm,粗
0.8~3.5cm,中实或内部松软。孢子印白色。孢子无
色,近球形至卵圆形或近卵圆形,有小疣,可联成
微细不完整之网纹,6.1~8.2μm×5.1~6.7μm。褶侧
囊体较少,梭形,有的顶端分叉,状如担子小梗,
46~70μm×5.5~10.7μm。
4.2气候条件
绿菇和其它食用菌根菌类一样,一般在夏秋季
雨后次日天晴时大量出菇,可见其子实体的形成与
后期的生长发育对土壤及空气湿温度有严格的要
求。由于子实体往往在一夜间形成,还可见其子实
体原基的分化需要较弱的光线或黑暗的条件。只要
林间气温适宜,从菌蕾到菌盖完全打开只需2~3d左
右的时间。6月至9月,我们共进行了6次调查,每
次5个点,发现产菇点的这期间土壤温度为 19~
24.5℃,含水量为54%~68.5%,近地空气温度为
20.5~25.5℃,相对湿度61.5%~94.5% (调查结果记
录表略)。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子实体的分化及
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对于温湿度的要求其实是具有
一定的差异的,而且各阶段对于温湿度条件都有一
定的适应范围。我们的调查结果仅仅是某一时间点
上的测量值,因而只具有参考意义。
9月份以后,气温降低,降雨减少,林区土壤
及空气温湿度均大大降低,产菇量逐渐减少,至10
月中旬以后,几乎采集不到,可见温湿度是绿菇生
长的关健因子。
4.3土壤条件
对多个产菇点的土壤状况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
记录表略),结果显示,绿菇子实体生长点的土壤
类型为黄壤或黄棕壤,土壤质地为中壤土,土壤腐
殖质含量高 (厚1~8cm),质地疏松,透水性良好,
并有1~3cm厚的落叶层的地点。但是这也并非绝对,
在一些土壤贫瘠,腐殖质含量少,无灌草层的裸砂
质地,亦见有不少绿菇子实体的生长,说明绿菇对
环境土壤腐殖质等条件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只要
主要因子适宜,在这种非理想的土壤基质上亦能生
长出子实体并能生长发育。调查中所有样点的土壤
pH值都在4.5~6.4之间,可见绿菇对土壤酸碱度要求
较严格,适宜于酸性土壤,因而我们认为土壤pH值
也是绿菇子实体生长的关健因子之一。
4.4植被情况
本林区马尾松大多有25~40年的树龄,但通过
调查可见在一些自然更新的、林龄在8~15年左右的
幼林,亦见有子实体生长,可见绿菇在8~40林龄林
分都适宜 (调查结果记录表略)。调查结果还显示,
产菇点的林分郁闭度大多50%~80%之间,但在少数
地点,郁闭度在30%~40%之间,也能采摘到子实体
(但要求连续多日阴雨天)。林分郁闭度超过80%的,
则很少采集到。产菇点林下灌木主要为稀疏分布的
栗栎类或马尾松幼树,草本层为稀疏的茅草、蕨类
或草本层不明显 (调查结果见表1)。灌层或草本层
过度密被的,即使上层乔木层郁闭度适宜,子实体
很少发现生长,甚至根本采摘不到。可见植被郁闭
度大小是影响绿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之
一。郁闭度过高会影响林地光照条件,郁闭度过低
又使子实体易受晴热天气影响,两者都将导致子实
体发育不良甚至不能正常生长。事实上,植被的郁
闭度直接反映了光照条件。
4.5坡向、坡度及坡位
对立地条件的调查可以看出,绿菇子实体大多
生长于东坡 (20.0%)、东北坡 (18.3%)、北坡
(15.0%)及西北坡 (13.3%),总共占66%的比例,
可见坡向对其生长发育具有较明显的影响。坡位对
子实体分布的影响也较明显,分布频度依次为下坡
(40%)、中坡 (31.7%)、上坡 (25.0%)、坡顶
(3.3%)。而坡度对子实体的分布影响不明显,即在
各种坡度上的分布频度比较相似或差异不大。坡向
及坡位对子实体生长影响较大,可能是因为它们直
接影响到光照强度,进而影响到植被状况及林区温
湿度条件。
4.6几种林分类型调查
对几种典型的不同林分类型进行绿菇产量的调
查结果表明,郁闭度50%~80%、灌草层稀疏的马尾
松-栎类林分以及马尾松10~15年生幼林最适宜绿菇
18
第25卷 第5期
表1 几 种 典 型 林 分 类 型 的 绿 菇 产 量 调 查 表
生长,平均亩产量达到365.5g和338.5g。上层乔木
层或灌草层覆盖度太高的林分,由于地面所受光照
强度太低,子实体往往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亩均产
量不足30g。火灾迹地、重度采伐迹地,游人活动
频繁的林地,因土壤裸露明显,土壤结构破坏导致
土壤菌丝层生长受到影响,或因寄主植物遭受破
坏,绿菇产量也会很低 (亩均产量仅18.2g)甚至采
集不到 (调查结果见表1)。
5 小结与讨论
5.1绿菇子实体在8~40年生的马尾松林中都可大量
出菇并正常地生长发育,表明其对林龄要求不高。
适宜绿菇子实体生长的林分结构通常以马尾松为
主,郁闭度50%~80%,下层灌木以稀疏壳斗科植
物,草本层为稀疏茅草或蕨类。其对土壤腐殖质、
落叶层的厚度要求并不严格,但对土壤pH值却要求
在4.5~6.4之间。在以上适宜的林分及土壤条件下,
每年6~9月份雨后,当林间土壤温度为19~24.5℃,
含水量为54%~68.5%,近地空气温度20.5~25.5℃,
相对湿度61.5%~94.5%时,绿菇子实体可见大量发生。
5.2综合分析认为,温度、湿度、光照 (植被郁闭
度)、土壤pH是影响绿菇子实体分布及生长发育的4
大关键因素。其它生境因子,如坡向,坡度,坡位
等,本身与绿菇子实体的生长并无直接相关性,而
是通过影响这些关键因素间接地影响绿菇子实体的
分布及生长发育。
5.3各种因子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着,它们紧密联
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并影响着食用菌子实体的
生长发育。因此,在考察食用菌子实体生长的生态
环境条件时,须通过仔细分析各类因子特性并加以
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较科学可靠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陈连庆.马尾松共生菌根真菌调查研究 [J].林业科学研
究,1989,2(4):357~362.
2.朱启顺,杨大智.绿菇与云南松共生关系的研究 [J].中国
食用菌,1999,18(5):19~20.
3.弓明钦,陈羽,王凤珍.几种菌根型食用菌的菌根合成
[J].中国食用菌,2002,21(6):12~14.
吴跃开,等:野生绿菇 (Rusulavirescens)的生态学特性调查研究
(下转第22页)
19
中国食用菌 EDIBLEFUNGIOFCHINA Vol.25,No.35
菌物学家科海萍踪
臧穆
!!!!!!!!!!!!!!!!!!!!!!!!!!!!!!!!!!!!!!!!
一六六.克莱门茨 FredericE.Clements近代
美国真菌学家。1930年工作于华盛顿的卡乃基研究
所 (CarngieInstitutionofWashington)该单位不仅
有典藏丰富的植物标本,还有一个钢铁公司,我国
由南京到江宁段的早期铁轨,即铸有Carnegie字镆。
生于中南美的一类大仙人掌Carnegieagigantea即纪
念Carnegie而命名。克莱门茨一生致力于真菌学研
究,他拥有大量标本,当时对欧洲诸家如P.A.Sac-
cardo,N.Patouilard,H.Sydow和C.H.Person等的传统欧
洲的文字资料似难应付美洲的物种签定,故与C.L.
Shear合作完成了 《真菌属》 (TheGeneraofFun-
gi)1931年的专著,计700余属,图1800种,有双
歧检索表,属模式种。此书对真菌的签定颇有参考
价值,我国魏景超著的 《真菌签定手册》1979,是
此书的联袂之作。
一六七.陈焕镰 (1890~1971)我国近代杰出的
植物学家。是我国植物学家三元老之一。从哈佛大
学得林学硕士后,因其学业优异,已获得攻博的资
助,但抱国之心深切,毅然于1919年返国。其父为
清光绪派往古巴的公使,其母为古巴籍的西班牙
人,故陈的脸型有西方人的轮廓,其英语、西班牙
语似佳于汉语,其归国后,专请汉语老师在家补习
汉语。1930年,他创办植物学季刊 《Sunyatsenia》,
纪念孙中山先生,该刊名誉中外,惜未延续出刊,
深为憾事。他与E.D.Meril合著的 《Contributionsto
ourknowledgeoftheKwantungFlora》堪为中国植
物志的先河。他赞成种子植物要结合真菌的研究,
多次与邓叔群先生相谈,希望在华南地区有所协
作,宏图未果身先死,流得江水空悠悠。
!!!!!!!!!!!!!!!!!!!!!!!!!!!!!!!!!!!!!!!!
(上接第19页)
AStudyontheEc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Russulavirescens
WUYue-kai,YUJin-yong,CHENShao-chuan,ZHUXiu-e
(GuizhouAcademyofForestry,GuiyangGuizhou550011)
Abstract:Russulavirescensisakindofedibleectomycorhizalfungus.Thestudyofits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isofgreatimportancefortheinstructionoffieldcolection,fieldmanagementandfield
artificialproduction.TheresultshowedthatthemushroomsofRussulavirescensoccuredcommonlyfromJuly
toSeptember,whenthesoiltemperatureis19~24.5,soilwatercontentis54~68.5%,neargroundtemperature
is20.5~25.5℃,andtheneargroundhumidityis61.5~94.5%.Themushroomscouldbefoundindiferent
forestswithdiferentstandagesfrom8~40year,andasasuitablecondition,thestanddensitywere50~80%,
shrublayermainlyconsistsofsparseplantsoffagaceae,andtheherbaceouslayermainlyconsistsofsparse
grassesandPteridophytes(ferns).Thesoilhumusandtheliterlayerhavenosignificantinfluenceonthe
occurenceofthemushroom,butasoilpH 4.5~6.4isrequired.Itisconcludedbycomprehensiveanalysis
thatthetemperature,humidity,light,andsoilpH arefourdeterminantfactorsfortheoccurenceand
developmentofmushroomsofRussulavirescens.Andtheotherfactorssuchasslope,aspect,positionwhich
areindirectfactors.Theycanmaketheinfluenceonthegrowthoffruitbodybyinfluencingdeterminant.
Keywords:Russulavirescens;Ecologicalcharacteristics;Investigation
AdvancedStudiesonLepistasordida(Fr)Sing
HUXian-yun1,2,LIXiang-li1,2,ZHENGXian-yu1,ZHANGYong-min3,LUOXin-yi1
(1.InstituteofBiology,GuizhouAcademyofScience,Guiyang550009;2.DepartmentofBiologicalTechnology
andEngineering,GuizhouNormalUniversity,Guiyang550001;3.Départementdechimie,écolenormale
supérieure,UMRCNRS8642,24,rueLhomond,75231Pariscedex05,France)
Abstract:The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culturalmedium,nutritionaleveluationofLepistasordida(Fr)
Singwereexpounded,andbiologicalactivitycompoundsanddevelopmenttrendsofthestudyofLepista
sordida(Fr)Singwerediscussed.
Keywords: Lepistasordida;Culturalmedium;Nutritionalevaluation;Biologicalactivitycompounds;
Researchprogress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