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醉马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13 - 11 - 19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003019,20120306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160477)资助。
作者简介:孙宗玖(1975 -),男,内蒙古敖汉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
草地培育管理、草种资源评价及草坪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E-mail:nmszj@ 21cn. com。
通讯作者:安沙舟,E-mail:xjasz@ 126. com。
醉马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
孙宗玖1, 安沙舟1, 李培英1, 靳瑰丽1, 位海灵1,2, 马建伟1
(1.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草地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乌鲁木齐 830052;
2.新疆乌鲁木齐市畜牧水产草原站, 乌鲁木齐 830063)
摘要:为揭示新疆草原主要毒草醉马草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种群扩繁机制,采用常规纸上发芽法,研究了恒温( 15 ℃、20
℃、25 ℃ ) 、变温( 20 ℃ /10 ℃、20 ℃ /5 ℃ ) 及光照条件对 4 份来源于不同生境条件下醉马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 与全光照相比,恒温条件下黑暗处理显著提高了 4 份醉马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胚芽长 ( p <
0. 05) ,且 25 ℃时萌发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平均依次为 92. 3%、73. 6%和 8. 2;无论光照与否,20 ℃ /10 ℃下 4
份醉马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均显著高于 20 ℃ /5 ℃ ( p < 0. 05) 。
关键词: 醉马草;海拔;种子萌发;温度;光照
中图分类号: S 812;S 4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4705(2014)01-0010-05
Primarily Studies on See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chnatherum inebriants (Hance)Keng
SUN Zong-jiu1,AN Sha-zhou1,LI Pei-ying1,JIN Gui-li1,
WEI Hai-ling1,2,MA Jian-wei1
(1. College of Grassland and Environment Science,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Grassland Resources and Ecology of Xinjiang,Urumqi 830052,China;
2. Station of Animal,Aquaculture and Grassland in Urumqi,Urumqi 830063,China)
Abstract:Achnatherum inebrians (Hance) Keng was a mainly perennial poisonous plant in Xinjiang
grassland. In order to reveal the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opulation propagation mechanism,the effect
on seeds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A. inebrians of different habitat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routine
paper bed culture under different constant temperature (including 15 ℃,20 ℃ and 25 ℃),variable tempera-
ture (including 20 ℃ /10 ℃ and 20 ℃ /5 ℃)and light condition. The results showed,compared with full light
condition,the germination rate,germination energy,germination index and radicle length of four A. Inebrian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under dark condition at constant temperature(p < 0. 05) ,and the best temperature
was at 25 ℃,the average germination rate,germination energy and germination index was 92. 3%,73. 6% and
8. 2 respectively. Whenever lighting or not,the germination rate,germination energy,germination index,radicle
length and germ length of four A. Inebriants under 20 ℃ /10 ℃ condi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20 ℃ /5 ℃
(p < 0. 05).
Key words: Achnatherum inebrians (Hance)Keng;altitude;seed germination;temperature;light
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 (Hance)Keng]为
禾本科芨芨草属多年生丛生植物,广布于新疆、内蒙
古、甘肃、宁夏、青海等地[1,2]。在自然状态下,由于牲
畜不采食及自身具有的强竞争力,醉马草常大面积聚
集在海拔 1 700 ~ 4 200 m 的高草原、山坡草地、田边、
路旁、河滩等地[2,3],是天然草原上对牲畜危害最大的
烈性毒草之一[4],并逐渐成为退化草地的优势成
分[5]。资料表明,内蒙古阿拉善盟荒漠草场醉马草的
分布面积为 1. 3 × 105 hm2,甘肃永登的醉马草占草场
面积的 45% ~50%[6],新疆天然草地醉马草分布面积
达 5. 3 × 105 hm2[7]。但醉马草可作为生态环境建设、
水土保持的良好物种加以利用[2,4],在发挥草原生态
功效中具有重大的潜力。无论是把醉马草作为毒草进
行防除,还是作为生态物种进行开发利用,明确其在自
·01·
第 33 卷 第 1 期 2014 年 1 月 种 子 (Seed) Vol. 33 No. 1 Jan. 2014
表 1 醉马草材料及来源
编号 海拔(m) 北纬 东经 群落类型 百粒重(g)
A 1 1 650 43°31 87°02 博乐塔绢蒿 SeriPhidium borotalense-苔草 Carex tristachya +醉马草 A. inebrians 0. 113 6 c
A 2 1 686 43°31 87°01 铁杆蒿 Artemisia sacrorum-羊茅 Festuca ovina +苔草 C. tristachya 0. 148 8 a
A 3 1 832 43°31 87°01 刺叶锦鸡儿 Caragana acanthophylla-醉马草 A. inebrians +紫花鸢尾 Iris ruthenica 0. 133 7 b
A 4 2 287 43°36 86°42 醉马草 A. inebrians +苔草 C. tristachya 0. 154 2 a
然状态下种群的更新机制都十分重要。目前,有关醉
马草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其特征特性、毒性成分及防治、
利用、内生真菌抗性及其应用等[1,8],而有关醉马草种
子萌发及其扩繁机制的研究较少,仅有鱼小军等[4]、
王桔红等[2]、段春华等[9]有过相关报道,而对来源于
不同生境下的醉马草种子的萌发适应性的研究未见报
道。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以采自新疆不同生境下醉
马草种子为对象,探讨恒温、变温、光照对其萌发特性
的影响,拟解决其种子萌发适宜条件是否具有一致性,
以期为揭示醉马草种群繁殖和扩散机制提供基础资
料,也为其综合防控及综合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4 份醉马草种子采自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南的谢家
沟地区至昌吉市西南部阿什里乡冬牧场间的天山北坡
中段(E 84°65 ~ 87°78,N 43°74 ~ 44°37)。该区域
天然草地类型与牧草资源比较丰富,平均海拔 1 500 ~
2 000 m,年均降水量为 350 ~ 550 mm,主要集中在 6 ~
8 月,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 2 ~ 4 倍,降水倚靠冬季降
雪和夏季阵雨,年均气温 0 ~ 6. 5 ℃。由于草地退化日
益严重,毒害草分布范围逐渐扩大,醉马草已经成为该
区域最常见的有毒植物,危害着草地畜牧业的健康发
展。2011 年 9 月,对该区域醉马草种子沿海拔梯度进
行采集,每个海拔梯度下随机剪取 50 株成熟的圆锥花
序,用牛皮纸袋封装,贴好标签,记录采集地信息(表
1),带回,室温下风干 14 d后进行脱粒,存放于通风房
间内备用。
1. 2 试验设计
精选大小一致、籽粒饱满、无破损种子 50 粒,70%
酒精消毒 30 ~ 60 s,经蒸馏水冲洗进行萌发试验。种
子萌发条件共设置 9 个处理,即恒温处理 6 个,包括
15 ℃(光照)、20 ℃(光照)、25 ℃(光照),15 ℃(黑
暗)、20 ℃(黑暗)、25 ℃(黑暗);变温处理 3 个,包括
20 ℃ /5 ℃(高温 8 h,光照)、20 ℃ /10 ℃(高温 8 h,光
照)、20 ℃ /10 ℃(高温 8 h),每处理重复 5 次;光照时,
光强均为 3 000 lx。从种子置床之日起开始观察,以胚
根长等于种子长、胚芽为种子长的 1 /2 为发芽标
准[10],逐日定时记载发芽种子数,直到 18 d试验结束。
1. 3 测定内容及方法
醉马草种子的发芽率(GR)、发芽势(GE)、发芽指
数(GI)按照 GR(%)= 发芽总数 /供试种子数 ×
100%;GE(%)=前 7 天内的发芽数 /供试种子数 ×
100%;GI =∑(Gt /Dt),Gt 为逐日发芽数,Dt 为相应
Gt的发芽天数进行计算。
试验结束时,每重复随机选取 10 株,用精度 0. 1
cm的直尺测量胚芽长、胚根长。
1. 4 数据处理
利用 Microsoft Excel 2007 及 SPSS 11. 5 进行相关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恒温、光照对醉马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从表 2 可看出,无论是不同材料间,还是同一材料
不同温度间,恒温下醉马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
指数、胚根长及胚芽长均呈显著性差异(p < 0. 05)。
暗条件下 4 份醉马草种子的发芽率高于光条件,
A 1、A 2、A 3、A 4 分别平均提高 29. 1%、12. 2%、8. 7%、
9. 6%,且 15 ℃(暗)下 A 1、A 3、A 4,20 ℃(暗)下 A 1、
A 2增高明显(p < 0. 05);同一温度下 A 1、A 2、A 3 发芽
率均高于 A 4(p < 0. 05);暗条件下各温度间 A 1、A 2、
A 3发芽率差异不显著(p > 0. 05),而光照条件下 20 ℃
A 1、A 2、A 4明显低于 15 ℃、25 ℃(p <0. 05)。
暗条件下醉马草种子发芽势均高于光条件,且
15 ℃暗条件,20 ℃(暗)下 A1、A2 及 25 ℃(暗)下 A3
增加明显(p < 0. 05);除 15 ℃光条件,20 ℃(光)下 A1
外,同一温度下 A 1、A 2、A 3 发芽势均高于 A 4(p <
0. 05);暗条件下各温度处理间 A 1、A 2、A 4 发芽势差
异不显著(p > 0. 05),而 A 3 则为 15 ℃显著低于 20、
25 ℃(p < 0. 05);光条件下 20、25 ℃醉马草发芽势明
显高于 15 ℃(p < 0. 05)。
除 20 ℃下 A 3、A 4 及 25 ℃下 A 4 外,暗条件下醉
马草种子发芽指数均高于光条件(p < 0. 05);同一温
度暗条件下 A 1、A 2、A 3 均高于 A 4(p < 0. 05),而光
条件下 A 2 均高于 A 4(p < 0. 05);暗条件下各温度间
A1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p > 0 . 05),25℃下A2、A3
·11·
研究报告 孙宗玖 等:醉马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
表 2 恒温及光照对醉马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材料名称 温度(℃) 光照条件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指数 胚根长(cm) 胚芽长(cm)
A 1 光 88. 4 ± 5. 2 bcd 13. 6 ± 7. 4 jk 4. 9 ± 0. 3 ijk 1. 54 ± 0. 43 efg 2. 31 ± 0. 19 gh
暗 97. 2 ± 3. 0 a 76. 8 ± 4. 1 bcd 8. 1 ± 0. 6 bcd 3. 54 ± 0. 68 cd 1. 49 ± 0. 45 j
A 2 光 92. 4 ± 5. 7 ab 16. 8 ± 9. 8 j 5. 3 ± 0. 5 hijk 1. 38 ± 0. 19 fg 2. 34 ± 0. 20 gh
15 暗 97. 6 ± 2. 6 a 86. 0 ± 9. 6 abc 8. 7 ± 0. 7 bc 4. 01 ± 0. 51 abcd 1. 53 ± 0. 52 ij
A 3 光 84. 0 ± 10. 3 cde 4. 0 ± 2. 4 jk 4. 4 ± 0. 4 jkl 4. 13 ± 1. 01 abc 1. 87 ± 0. 37 hij
暗 96. 8 ± 3. 0 ab 65. 6 ± 13. 4 de 7. 1 ± 0. 8 defg 1. 89 ± 0. 50 ef 4. 91 ± 0. 46 a
A 4 光 70. 0 ± 2. 0 fg 0. 0 ± 0. 0 k 3. 2 ± 0. 4 l 3. 78 ± 0. 44 bcd 3. 28 ± 0. 63 de
暗 81. 6 ± 8. 5 de 51. 2 ± 7. 6 fg 5. 8 ± 0. 7 ghi 1. 49 ± 0. 48 efg 4. 53 ± 0. 52 ab
A 1 光 54. 5 ± 8. 1 i 35. 5 ± 9. 8 hi 4. 3 ± 0. 9 jkl 4. 41 ± 0. 97 a 2. 37 ± 0. 62 gh
暗 94. 4 ± 6. 8 ab 78. 4 ± 13. 2 abcd 7. 9 ± 0. 7 bcd 1. 99 ± 0. 65 ef 4. 89 ± 0. 94 a
A 2 光 76. 0 ± 8. 4 ef 56. 8 ± 13. 6 ef 6. 5 ± 1. 4 efgh 4. 34 ± 0. 59 ab 1. 56 ± 0. 77 ij
20 暗 99. 2 ± 1. 8 a 88. 0 ± 3. 7 ab 8. 6 ± 0. 3 bc 1. 87 ± 0. 35 ef 4. 75 ± 0. 49 a
A 3 光 94. 0 ± 3. 2 ab 76. 4 ± 9. 2 bcd 8. 1 ± 0. 7 bcd 3. 50 ± . 031 d 3. 12 ± 1. 00 ef
暗 96. 8 ± 3. 0 ab 88. 0 ± 5. 5 ab 8. 1 ± 0. 4 bcd 2. 08 ± 0. 25 e 3. 72 ± 0. 35 cde
A 4 光 55. 5 ± 6. 8 hi 33. 0 ± 2. 6 i 4. 0 ± 0. 2 kl 1. 47 ± 0. 34 fg 2. 08 ± 0. 29 ghij
暗 62. 8 ± 4. 6 gh 40. 4 ± 13. 4 ghi 4. 4 ± 0. 6 jkl 3. 76 ± 0. 76 bcd 1. 92 ± 0. 65 hij
A 1 光 94. 4 ± 3. 8 ab 72. 4 ± 8. 9 cd 7. 6 ± 0. 6 cde 3. 74 ± 0. 59 bcd 2. 57 ± 0. 78 fg
暗 98. 4 ± 2. 6 a 81. 2 ± 12. 5 abc 9. 3 ± 2. 2 ab 1. 40 ± 0. 33 fg 4. 09 ± 0. 57 bc
A 2 光 95. 6 ± 2. 6 ab 76. 0 ± 13. 6 bcd 7. 6 ± 0. 7 cde 3. 82 ± 0. 34 abcd 3. 18 ± 1. 17 e
25 暗 96. 0 ± 6. 9 ab 85. 6 ± 12. 7 abc 10. 0 ± 2. 4 a 1. 56 ± 0. 33 efg 3. 86 ± 0. 68 cd
A 3 光 90. 8 ± 3. 6 abc 72. 8 ± 9. 8 bcd 7. 4 ± 0. 5 cdef 1. 22 ± 0. 23 g 2. 15 ± 0. 30 ghi
暗 98. 4 ± 1. 7 a 93. 2 ± 4. 1 a 10. 5 ± 0. 6 a 3. 95 ± 0. 91 abcd 1. 62 ± 0. 51 ij
A 4 光 78. 7 ± 9. 0 e 40. 7 ± 7. 6 ghi 5. 6 ± 0. 5 hij 3. 96 ± 1. 01 abcd 1. 48 ± 0. 39 j
暗 78. 0 ± 8. 5 e 49. 0 ± 17. 2 fgh 6. 1 ± 0. 8 fghi 1. 91 ± 0. 63 ef 5. 03 ± 0. 95 a
注: 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 5%水平差异显著,下同。
表 3 温度对醉马草种子总体萌发特性的影响
处理
(℃)
发芽率
(﹪)
发芽势
(﹪)
发芽指数
胚根长
(cm)
胚芽长
(cm)
15 89. 5 ± 9. 9 a 41. 3 ± 33. 1 b 6. 1 ± 1. 8 b 2. 83 ± 1. 32 a 2. 40 ± 0. 88 a
20 80. 4 ± 18. 6 b 63. 5 ± 23. 6 a 6. 6 ± 2. 0 b 3. 34 ± 1. 30 a 2. 46 ± 0. 86 a
25 92. 3 ± 8. 6 a 73. 6 ± 18. 7 a 8. 2 ± 2. 0 a 3. 31 ± 1. 42 a 2. 06 ± 0. 76 a
表 4 光照对醉马草种子总体萌发特性的影响
处理
(℃)
发芽率
(﹪)
发芽势
(﹪)
发芽指数
胚根长
(cm)
胚芽长
(cm)
光照 82. 7 ± 14. 8 b 43. 3 ± 29. 4 b 5. 9 ± 1. 7 b 3. 11 ± 1. 37 a 2. 36 ± 0. 84 b
黑暗 91. 7 ± 11. 8 a 74. 0 ± 19. 4 a 7. 9 ± 2. 0 a 2. 45 ± 1. 13 b 3. 53 ± 1. 52 a
发芽指数明显高于 15、20 ℃,而 A 4 则 20 ℃明显低于
15、25 ℃(p < 0. 05);光处理 25 ℃下 A 1、A 2、A 4 发芽
指数明显高于 15、20 ℃,而 A 3 则 20、25 ℃明显高于
15 ℃(p < 0. 05)。
同一温度下无论是光条件还是暗条件,A 1、A 2、
A 3、A 4 间胚根长及胚芽长均存在一定差异;同样,同
一材料不同温度间也存在较大波动,但 A 1 在 20 ℃
(光)、A 2 在 20 ℃(光)、25 ℃(光)、A3 在 15 ℃(光)、
25 ℃(暗)、A 4 在 15 ℃(光)、25 ℃(暗)、20 ℃(暗)下
胚根长较长,而胚芽长则 A 1 在 20 ℃(暗)、A 2 在 20
℃(暗)、A 3 在 15 ℃(暗)、A 4 在 25 ℃(暗)下较长。
从总的趋势看,恒温 25 ℃下醉马草
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高于
15 ℃和 20 ℃(p < 0. 05),但胚根长及胚
芽长则差异不显著(表 3),且暗条件下
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长相
对较高(表 4),较好促进其种子的扩繁。
2. 2 变温对醉马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从表 5 看出,无论是不同材料间,还
是同一材料不同变温处理间,醉马草种
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及
胚芽长差异显著(p < 0. 05),显示出不
同生境及萌发条件下醉马草种子萌发特征的差异性。
20 ℃ /10 ℃下 A 1、A 2、A 3、A 4 种子发芽率依次
大于 90. 4%、86. 0%、87. 2%、58. 5%,显著高于 20 ℃ /
5 ℃(p < 0. 05);同一温度下 A 1、A 2、A 3 发芽率明显
高于 A 4,且 20 ℃ /5 ℃下 A 3 显著高于 A 1,20 ℃ /10
℃(光)下 A 1 显著高于 A 2、A 3(p < 0. 05)。
除光条件下 A 3 发芽势显著高于暗条件(p <
0. 05)外,同一份材料变温间发芽势差异不显著(p >
0. 05);同一温度除 20 ℃ /5 ℃下 A 3 发芽势高于 A 1、
A 4(p < 0. 05)外,4 份醉马草种子间发芽势差异不显
著(p > 0. 05),且 20 ℃ /10 ℃(暗)下发芽势均为 0。
·21·
第 33 卷 第 1 期 2014 年 1 月 种 子 (Seed) Vol. 33 No. 1 Jan. 2014
表 5 变温条件下醉马草种子萌发特性测定结果
材料名称 温度(℃) 光照条件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指数 GI 胚根长(cm) 胚芽长(cm)
20 /5 光 64. 0 ± 3. 74 ef 0. 0 ± 0. 00 b 2. 48 ± 0. 17 d 1. 00 ± 0. 16 f 0. 49 ± 0. 07 e
A 1 20 /10 暗 96. 5 ± 4. 12 a 1. 0 ± 1. 15 ab 4. 71 ± 0. 31 a 2. 08 ± 0. 23 ab 1. 44 ± 0. 40 b
20 /10 光 90. 4 ± 3. 58 ab 0. 0 ± 0. 00 b 4. 11 ± 0. 28 b 1. 95 ± 0. 70 abc 1. 43 ± 0. 38 b
20 /5 暗 71. 2 ± 10. 55 de 1. 6 ± 1. 67 ab 3. 11 ± 0. 59 c 1. 59 ± 0. 33 cd 0. 92 ± 0. 20 d
A 2 20 /10 光 86. 0 ± 3. 65 bc 1. 0 ± 2. 00 ab 4. 15 ± 0. 28 b 1. 80 ± 0. 42 bcd 1. 53 ± 0. 39 ab
20 /10 暗 90. 0 ± 3. 74 ab 0. 0 ± 0. 00 b 4. 09 ± 0. 22 b 2. 28 ± 0. 21 a 1. 81 ± 0. 22 a
20 /5 光 78. 0 ± 3. 46 cd 2. 0 ± 1. 63 a 2. 88 ± 0. 61 cd 1. 64 ± 0. 19 cd 1. 03 ± 0. 16 cd
A 3 20 /10 暗 87. 2 ± 6. 01 b 2. 4 ± 2. 61 a 4. 39 ± 0. 36 ab 1. 82 ± 0. 36 bc 1. 25 ± 0. 21 bc
20 /10 光 90. 8 ± 5. 76 ab 0. 0 ± 0. 00 b 4. 13 ± 0. 23 b 2. 22 ± 0. 57 a 1. 48 ± 0. 24 b
20 /5 暗 33. 5 ± 8. 69 g 0. 5 ± 1. 00 ab 1. 34 ± 0. 39 e 1. 00 ± 0. 16 f 0. 61 ± 0. 32 e
A 4 20 /10 光 58. 5 ± 6. 81 f 0. 5 ± 1. 00 ab 2. 62 ± 0. 22 cd 1. 40 ± 0. 46 de 1. 36 ± 0. 54 bc
20 /10 暗 66. 0 ± 6. 32 ef 0. 0 ± 0. 00 b 2. 72 ± 0. 25 cd 1. 65 ± 0. 53 cd 1. 35 ± 0. 58 bc
表 6 变温对醉马草种子总体萌发特性的影响
温度(℃) 高温光暗处理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指数 胚根长(cm) 胚芽长(cm)
20 /5 光 61. 4 ± 18. 0 b 1. 06 ± 1. 43 a 2. 51 ± 0. 80 b 1. 33 ± 0. 76 c 0. 76 ± 0. 30 b
20 /10 光 82. 4 ± 15. 1 a 1. 29 ± 1. 86 a 3. 99 ± 0. 85 a 1. 78 ± 1. 40 b 1. 40 ± 0. 40 a
20 /10 暗 85. 3 ± 11. 2 a 0. 00 ± 0. 00 b 3. 82 ± 0. 62 a 2. 03 ± 1. 52 a 1. 52 ± 0. 41 a
20 ℃ /10 ℃下 A 1、A 2、A 3、A 4 种子发芽指数依
次大于 4. 11、4. 09、4. 13、2. 62,显著高于 20 ℃ /5 ℃
(p < 0. 05),而 20 ℃ /10 ℃下光暗条件对发芽指数无
影响(p > 0. 05);同一变温处理,A 1、A 2、A 3 发芽指
数显著高于 A 4(p < 0. 05),但 20 ℃ /10 ℃(暗)下A 1、
A 2、A 3 间差异不显著(p > 0. 05),其余温度下 A 2 显
著高于 A 1(p < 0. 05)。
20 ℃ /10 ℃下 A 1、A 2、A 3、A 4 胚根长、胚芽长基
本高于 20 ℃ /5 ℃(p < 0. 05),且 20 ℃ /10 ℃暗条件下
A 2、A 3 胚根长高于光条件(p < 0. 05);20 ℃ /5 ℃下
A 2、A 3 胚根长及胚芽长明显高于 A 1、A 4(p <
0. 05);20 ℃ /10 ℃(光)下 A 1、A 2、A 3 的胚根长显著
高于A 4(p < 0. 05),但胚芽长间无显著差异(p >
0. 05) ;20 ℃ /10 ℃(暗)下 A 2 胚根长及胚芽长明显高
于 A 4(p < 0. 05) ,其余介于两者之间。
总的趋势看(表 6),变温 20 ℃ /10 ℃下醉马草种
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及胚芽长均显著高于 20
℃ /5 ℃(p < 0. 05),且暗处理下其发芽率、幼苗长势相
对较好,利于其种子的扩繁。
3 讨论与结论
种子萌发特征是种子植物对外界环境压力反应最
为敏感的关键阶段,直接影响着幼苗的存活、个体适合
度和植物生活史的表达[9],进而影响着种群的自然更
新[2]。研究表明[11,12],温度对种子萌发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发
育。植物种类不同,其种子萌发温度条件也不相同,即
使为同一植物种也会因产地及所处生境的不同导致其
最适萌发温度存在差异[13]。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13]、虎尾草(Chloris virgata)[14]等种子在变
温条件下萌发更好,驼绒藜属(Ceratoides)植物种子则
恒温或变温均可[15],而梭梭(Halaxylon ammodendron)
则需要恒温,且不同来源的梭梭萌发最适温度并不一
致[16]。因此植物种子的萌发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遗
传特性、海拔、纬度、光照、水分、温度、采集地生境的干
扰程度等[17]。同时刘文等[18]指出,种子萌发对温度
的不同响应与物种的地理分布和生态分布相关。本研
究表明,尽管不同生境下醉马草种子的萌发规律存在
一定的差异性,但从萌发条件看,无论是恒温还是变温
的萌发结果均显示出不同海拔下醉马草种子萌发条件
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即恒温条件下黑暗处理显著提高
了 4 份醉马草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胚芽长,
且 25 ℃其萌发效果最好,这与鱼小军等[4]对甘肃采集
的醉马草最适萌发温度为 20 ℃有差异,可能是与其所
处地域的差异相关;变温条件下 20 ℃ /10 ℃处理 4 份
醉马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均显
著高于 20 ℃ /5 ℃(p < 0. 05),且暗处理相对较好。
此外,本试验仅探讨醉马草扩繁过程中种子的萌
发对温度、光照的响应,而有关影响醉马草种群扩繁的
其他机制,如醉马草幼苗及成株生长、抗逆能力、营养
与繁殖分配等及环境因子中的水分、盐分、积温等对其
扩繁的影响,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下转第 18 页)
·31·
研究报告 孙宗玖 等:醉马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
达不到撑破种壳条件而不能发芽的种子数量增加,因
此发芽率显著下降。种仁酸败、霉变及干瘪的种子基
本不具备发芽能力。而试验中麻疯树种子的种仁发
黄、霉变及干瘪比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势
必导致种子发芽率显著下降。可见,要保持麻疯树种
子的发芽能力,预防种仁尺寸尤其是高度变小及种仁
酸败、霉变的发生是关键之一,但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亟待解决。试验还发现,麻疯树种子发芽持续时间随
贮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缩短,这可能是贮藏过程中活
力和萌发能力相对较低的种子寿命较短、相继丧失萌
发能力而使种子萌发相对集中的缘故;也可能是小粒
种子劣变速度较快而使大粒种子萌发集中所致[2]。
另外,试验中麻疯树种子以种壳光滑种子发芽为主,种
壳粗糙种子仅在采后第 1 个月有较低的发芽率,而种
壳破损种子不具有发芽能力,可能与这些种子尤其是
种仁的表观性状和理化特性差异密切相关,具体原因
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本试验是对小批量种子贮藏
研究得出的结果,其贮藏微环境可能与生产仓储规模
化贮藏环境有较大差异,具体情况需结合实际贮藏条
件做进一步研究论证。总之,贮藏过程中麻疯树种子
萌发能力下降与种子表观性状、理化特性及生理活性
密切相关,但在贮藏物质特别是油脂类物质变化和劣
变机制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2,4,5]。
参考文献:
[1]徐亮,包维楷,何永华. 种子贮藏物质变化及其贮藏生理
[J].种子,2003,22(5):60 - 63.
[2]黄情,李云霞,魏先杰,等.种子劣变与修复[J].种子,2013,
32(4):40 - 44.
[3]韦剑锋,韦冬萍,吴炫柯,等.麻疯树种子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J].种子,2013,32(2):51 - 55.
[4]韦小丽,周晓东.不同贮藏条件对麻疯树种子生理生化和萌
发的影响[J].种子,2011,30(1):33 - 37.
[5]陈慕德,陈珺,林倩华,等.不同贮藏方式对麻疯树种子生理
特征的影响[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86 - 89.
[6]陈新,袁星星,陈华涛,等.国内外麻疯树最新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10(5):5 - 10.
[7]李旦,刘文丹,杨朝奎,等. 云南双柏县膏桐种子特性研究
[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9,29(2):23 - 26.
[8]金杰,瞿文林,杨顺林,等.麻疯树种子催芽试验[J].林业科
技开发,2008,22(2):87 - 89.
[9]李向宏,林盛,何凡,等.麻疯树育苗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
技术,2009(9):28 - 30.
[10]邓志军,程红焱,宋松泉.麻疯树种子的研究进展[J].云南
植物研究,2005,27(6):605 - 612.
[11]邓志军,向振勇,程红焱,等.麻疯树种子的发育、萌发和脱
水耐性的初步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2008,30(3):355 -
359.
[12]杨琳,徐莺,陈放. 麻疯树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 种子,
2007,26(5):

88 - 89.
(上接第 13 页)
参考文献:
[1]李春杰,高嘉卉,马斌.我国醉马草的几种病害[J].草业科
学,2003,21(11):51 - 53.
[2]王桔红,柴雁飞,张勇.沙埋对醉马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0,29(2):324 - 328.
[3]萨赫都拉·霍曼. 醉马草及其防治措施[J]. 草业科学,
1992,9(5):36 - 37.
[4]鱼小军,陈本建,师尚礼,等.温度和水分对醉马草种子萌发
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9,17(2):218 - 221.
[5]李学森,任继生,冯克明,等.醉马草生态控制的研究[J].草
业学报,1996,5(2):14 - 17.
[6]史志诚.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7.
[7]邓凯东,彭海宏,李文蓉,等.尿素氨化醉马草的麦角新碱含
量及其营养价值[J].草业科学,1998,15(4):10 - 13.
[8]纪亚君.醉马芨芨草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7
(5):2 154 - 2 156,2 169.
[9]段春华,鱼小军,徐长林,等.光照和盐分对醉马草种子萌发
的影响[J].种子,2012,31(2):7 - 9,14.
[10]颜启传.种子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11]王洋,刘丽.浅析种子萌发的生态条件[J].种子世界,2000
(9):18 - 19.
[12]鱼小军,师尚礼,龙瑞军,等.生态条件对种子萌发影响研
究进展[J].草业科学,2006,23(10):44 - 49.
[13]鱼小军,王彦荣,曾彦军,等.温度和水分对无芒隐子草和
条叶车前种子萌发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4,24(5):
883 - 887.
[14]余玲.虎尾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J].草业科学,1999,16
(3):51 - 54.
[15]王学敏,易津.驼绒藜属植物种子萌发条件及其生理特性
的研究[J].草地学报,2003,11(2):96 - 102.
[16]张树新,邹受益,杨美霞.梭梭种子发芽特性试验研究[J].
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5,17(2):56 - 63.
[17]Baskin C. C.,Baskin J. M. Seeds:Ecology,Biogeography,and
Evolution of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M].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1998.
[18]刘文,刘坤,张春辉,等. 种子萌发的积温效应———以青藏
高原东缘的 12 种菊科植物为例[J]. 植物生态学学报,
2011,35(7):751 - 758.
·81·
第 33 卷 第 1 期 2014 年 1 月 种 子 (Seed) Vol. 33 No. 1 Jan.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