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基金项目:农业部都市农业重点开发实验室开发研究项目(NYBBF-2011-R001)
作者简介:谢欣梅,女,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药物评价 * 通讯作者:庞晓斌,男,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药物筛选、生物制药
Tel:(0378)3880680 E-mail:hndxpxb@ 163. com
覆盆子酮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谢欣梅,庞晓斌* ,李晓婷(河南大学药物研究所,河南 开封 475004)
摘要:目的 研究覆盆子酮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四氧嘧啶尾静脉注射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
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90 mg·kg -1)、覆盆子酮低、中、高剂量组(200,400,800 mg·kg -1) ,同时设正常对照组,
灌胃给药,连续给药 20 d。在实验第 0、7、14 天各测空腹血糖;实验末期进行:糖耐量实验;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
敏感指数(ISI) ;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通过胰腺 HE 染色和胰岛素免疫组化分
析观察胰腺组织病变程度和胰岛 β细胞胰岛素表达。结果 覆盆子酮具有明显控制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值(P < 0. 05)升高,
降低血糖曲线下面积的作用,其中覆盆子酮高剂量组降糖作用与阳性对照组相当;覆盆子酮高剂量组显著提高血清胰岛素水
平(P < 0. 05) ;显著增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的含量(P < 0. 05) ,并能显著降低血清中丙二醛的含量(P <
0. 05) ;HE及免疫组化分析表明,覆盆子酮有效修复胰岛病理改变,增加胰岛 β 细胞中胰岛素的表达。结论 覆盆子酮具有
剂量依赖性地降血糖效果,增加胰岛素分泌,各剂量对四氧嘧啶造成的胰腺损伤都有一定修复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糖尿病
小鼠抗氧化能力,促进胰岛 β细胞修复有关。
关键词:覆盆子酮;糖尿病;氧化应激;胰岛病理
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 2494(2012)23 - 1899 - 06
Hypoglycemic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Raspberry Ketone on Diabetic Model Mice
XIE Xin-mei,PANG Xiao-bin* ,LI Xiao-ting(Institute of Pharmacy,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4,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hypoglycemic effect of raspberry ketone and its mechanism on diabetic model mice in-
duced by alloxan. METHODS Healthy male KM mice were used to establish diabetic models by injecting alloxan via tail vein,and
then randomly divided into model control group,metformin group (90 mg·kg -1) ,and raspberry ketone low,middle and high (200,
400,800 mg·kg -1)dose groups. Normal control group was set. All groups had been treated for 20 d.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was measured on 0,7 and 14 d. After 20 d,glucose tolerance test was carried out. Fast insulin (FINS)of the mice were measured,
and the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was calculated by determining the contents of FBG and FINS.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glu-
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and malonaldehyde (MDA)in serum were measure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pancreas and insulin ex-
pression were examined. RESULTS Raspberry ketone c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increase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 (P <0. 05 )and
reduce the role of the area under the glucose curve.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the levels of FINS,SOD and GSH-Px act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 <0. 05) ,and MDA content was decreased (P <0. 05)in the high dose raspberry ketone group. The pathologi-
cal symptoms of pancreas were relieved in the high dose group. CONCLUSION Raspberry ketone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glu-
cose,protect pancreatic islet β cells,and improve insulin secretion in diabetic mice by effectively inhibiting the oxidative stress.
KEY WORDS:raspberry ketone;diabetes mellitus;oxidative stress;islet pathology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由遗传因素、
自由基、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精神
因素等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
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
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是目前仅次于肿瘤
和心脑血管病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因此
寻找治疗糖尿病新药,已成为防治糖尿病的当务
之急。
覆盆子酮为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植物覆
盆子(Rubus chingii Hu)果实中主要成分之一,目前
国内外主要将其作为一种幽雅果香的香料广泛应用
于化妆品和食品中。关于覆盆子,广大科研工作者
已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研究表明,覆盆子果实富含鞣
花酸、糖、黄酮、花青素、多酚类、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等,具有延缓衰老,消除疲劳,提高免疫力等
功效[1-2];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覆盆子具有抗衰老、减
·9981·
中国药学杂志 2012 年 12 月第 47 卷第 23 期 Chin Pharm J,2012 December,Vol. 47 No. 23
肥、治疗泌尿道感染、抗癌防癌、抗氧化、保护心脏、
防止心血管疾病等作用[3-5];但针对覆盆子酮的降糖
作用却鲜有研究。有文献报道,覆盆子酮外用皮肤
表面,可提高皮肤真皮组织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
的含量[6]。另有研究表明,在小鼠高脂饲料中添加
覆盆子酮,对高脂饲料饲养的小鼠体重和肝重有着
显著的改善,可预防和改善肥胖和脂肪肝的发
生[7-8]。本实验通过观察其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
鼠血糖、糖耐量的影响,并从抗氧化作用和胰岛损伤
修复等方面探讨覆盆子酮的降血糖作用机制,为糖
尿病新药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1 材 料
1. 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SPF 级,(20 ± 2)g[北京维通利
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格证编号:0144360,许
可证编号:SCXK(京)2008-0011],实验过程中小鼠的
饲养环境稳定,保持室温在(25 ± 2)℃,相对湿度
50% ~70%,饲养环境符合实验动物环境设施要求。
1. 2 试剂
覆盆子酮(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批号为
09120012) ;四氧嘧啶(美国 Sigma公司) ;盐酸二甲双
胍片(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 05100278) ;
血糖试纸(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批号:2307432) ;
胰岛素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试剂盒(北京北方生物技术
研究所,批号 060514)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
物工程研究所) ;胰岛素蛋白、免疫组化试剂盒(北京
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 3 主要仪器
TP - 5000A电子天平(分度值 0. 5 g,湘仪天平
仪器厂) ;血糖检测仪(罗康全活力型,德国罗氏诊
断有限公司) ;UV - 2100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公司) ;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益恒实验
仪器有限公司,DHP - 9272 型) ;酶标仪(北京普朗
公司) ;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美国雅培公司) ;
FSH -2型可调高速组织匀浆机(江苏省金坛市恒丰
仪器厂) ;光学显微镜(型号 Olympus BX51,日本 O-
lympus公司) ;荧光显微镜(型号 Nikon 80i,日本尼
康公司)。
2 方 法
2. 1 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制备及处理
取 100 只小鼠,适应性喂养 1 周后,随机取 12
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小鼠,过夜禁食 16 h,尾静
脉注射四氧嘧啶,注射剂量 63 mg·kg -1,72 h 后测
定空腹血糖,以小鼠空腹血糖水平大于 > 11. 0
mmol·L -1和≤30. 0 mmol·L -1作为造模成功的标
准,共 76 只小鼠符合条件,造模成功率为 84. 5%。
血糖未达标准或死亡的 12 只动物剔除。
选择血糖值位于 11. 0 ~ 28. 5 mmol·L -1之间
的小鼠用于实验,共 60 只,按血糖值、体质量随机分
成模型组、覆盆子酮低、中、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阳
性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 12 只。ig给药,覆
盆子酮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 200、400、800
mg·kg -1覆盆子酮;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每天灌服
200 mg·kg -1二甲双胍。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
灌服生理盐水。连续给药 20 d。
2. 2 血样制备与指标检测
2. 2. 1 空腹血糖(FBG)检测 上午 8:00 禁食,
10:00 给药,中午 12:00 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
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 7、14 天各测定 1 次。
2. 2. 2 糖耐量实验(OGTT) 于连续给药 20 d 后,
动物禁食 4 h,一次性灌胃给予葡萄糖 2. 0 g·kg -1,
0,30,60,120 min后,尾静脉采血,测定血糖值,进行
糖耐量实验,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AUC(mmol·
L -1· h -1)= 0. 25 × 空腹血糖 + 0. 5 × 30 min 血
糖 + 0. 75 × 60 min血糖 + 0. 5 × 120 min血糖。
2. 2. 3 血清胰岛素、SOD、GSH-Px、MDA 的检测
治疗结束后,各组动物禁食(自由饮水)12 h,摘除眼
球取血,4 000 r·min -1离心 10 min,分离血清,- 20
℃保存备用。胰岛素(PBI)检测按酶联免疫吸附法
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
的计算 ISI = Ln[1 /FINS × FBG) ]。
SOD和 GSH-Px 活性测定:黄嘌呤氧化酶法和
化学比色法,测定按照步骤操作。
MDA水平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
2. 2. 4 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检测 颈椎脱臼处死小
鼠,剪开小鼠腹腔,取胰腺,甲醛溶液浸泡,固定 24
h,石蜡包埋,将组织进行 5 μm 连续切片,常规 HE
染色,400 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胰岛组织病理变化。
2. 2. 5 胰腺组织中胰岛素的免疫组化检测 切片
按常规处理后,按免疫组化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
DAB 显色,苏木素复染,在光镜下观察胰岛 β 细胞
胰岛素表达。采用 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每
张切片随机选取 8 个视野,分析胰岛素染色面积
(Area)和光密度总和(IOD)。
2. 3 统计学处理
·0091· Chin Pharm J,2012 December,Vol. 47 No. 23 中国药学杂志 2012 年 12 月第 47 卷第 23 期
用 SPSS11. 0软件,所有数据以珋x ± s 表示,对数据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 1 覆盆子酮对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明显升高;二
甲双胍组随给药时间延长,降糖作用逐渐增强,至给
药 14 d,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 < 0. 01) ;覆盆子酮组
随用药时间延长出现降糖趋势,给药 14 d,覆盆子酮
低、中剂量组血糖降低,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 ,覆盆子酮高剂量组血糖明显降低,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 0. 01)。结果提示,覆盆子酮用药时
间延长,可对空腹血糖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其中低、
中剂量组降糖作用弱于高剂量组,其降糖作用弱于
二甲双胍。见表 1。
3. 2 覆盆子酮对糖尿病小鼠糖耐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给糖负荷后30、60和 120 min时,覆盆
子酮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血糖值明显低于模型组
(P < 0. 01)。通过计算各组 AUC,发现二甲双胍组
AUC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 <0. 01),覆盆子酮高剂量组
AUC值较模型组具有显著差异(P <0. 05)。见图 1。
3. 3 覆盆子酮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素及 ISI的影响
模型组小鼠血清胰岛素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 0. 01)。与模型组比较,覆盆子酮组和二甲双
胍组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覆盆子酮高剂量组
升高明显 (P < 0. 05) ,表明覆盆子酮具有促进胰岛
素分泌作用。模型组小鼠的 ISI 较正常对照组显著
降低(P < 0. 01)。二甲双胍组和覆盆子酮高、中剂
量组的 ISI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 < 0. 01,P < 0. 05) ,
提示覆盆子酮有提高 ISI的作用。见表 2。
表 1 覆盆子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 n = 12,珋x ± s
Tab. 1 Effect of raspberry ketone on fasting blood glucose in
alloxan-induced diabetic mice. n = 12,珋x ± s
Groups
Dose
/mg·kg - 1
FBG /mmol·L -1
0 d 7 d 14 d
Normal 7. 1 ± 0. 8 7. 5 ± 0. 2 7. 3 ± 0. 5
Model 16. 1 ± 3. 41) 23. 2 ± 5. 72) 34. 3 ± 6. 42)
Metformin 200 16. 8 ± 5. 21) 17. 6 ± 5. 73) 18. 3 ± 6. 74)
Raspberry ketone 200 15. 8 ± 6. 41) 23. 3 ± 7. 1 32. 4 ± 8. 2
400 16. 2 ± 2. 81) 21. 4 ± 5. 9 31. 6 ± 3. 9
800 16. 2 ± 5. 41) 18. 2 ± 2. 33) 24. 2 ± 5. 44)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P < 0. 05,2)P < 0. 01;与模型组比较,3)P < 0. 05,
4)P <0. 01
Note:1)P < 0. 05,2)P < 0. 01,vs normal group;3)P < 0. 05,4)P < 0. 01,vs
model group
图 1 覆盆子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A)、AUC(B)的影
响 . n = 12,珋x ± s
与模型组比较,1)P <0. 05,2)P <0. 01
Fig. 1 Effect of raspberry ketone on blood glucose(A)and
AUC(B)in alloxan-induced diabetic mice. n = 12,珋x ± s
1)P <0. 05,2)P <0. 01,vs model group
表 2 覆盆子酮对小鼠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的
影响 . n = 12,珋x ± s
Tab. 2 Effect of raspberry ketone on FINS and ISI in alloxan-
induced diabetic mice. n = 12,珋x ± s
Groups Dose /mg·kg - 1 FINS /mU·L -1 ISI
Normal 38. 31 ± 2. 38 - 3. 73 ± 0. 64
Model 16. 91 ± 3. 81 1) -6. 41 ± 0. 211)
Metformin 200 27. 13 ± 5. 143) -4. 58 ± 0. 323)
Raspberry ketone 200 17. 52 ± 6. 87 - 6. 19 ± 0. 13
400 20. 78 ± 8. 422) -5. 84 ± 0. 872)
800 25. 49 ± 4. 583) -4. 87 ± 0. 543)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P <0. 01;与模型组比较,2)P <0. 05,3)P <0. 01
Note:1)P <0. 01,vs normal group;2)P <0. 05,3)P <0. 01,vs model group
3. 4 覆盆子酮对糖尿病小鼠血清 MDA、GSH-Px、
SOD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 MDA
含量明显升高(P < 0. 01) ,GSH-Px和 SOD含量明显
下降(P < 0. 01) ,提示实验性糖尿病小鼠体内存在
着严重的氧化损伤;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
MDA含量下降,SOD 和 GSH-Px 含量升高,均有统
计学意义(P < 0. 05) ;覆盆子酮高、中、低灌胃组血
清中 MDA含量下降,SOD和 GSH-Px 含量升高,高、
中剂量灌胃组效果明显,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性显著
(P < 0. 05,P < 0. 01)。结果见图 2。
3. 5 覆盆子酮对胰腺形态学的影响
·1091·
中国药学杂志 2012 年 12 月第 47 卷第 23 期 Chin Pharm J,2012 December,Vol. 47 No. 23
正常对照组小鼠胰岛形态完好,多呈圆形或椭
圆形,胰岛内细胞数量较多,细胞边界清晰,细胞排
列呈团索状,胞质充盈,细胞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模型组小鼠胰岛体积缩小,胰岛内细胞数量明显减
少,细胞边界不清;部分细胞肿胀、体积增大,胞浆疏
松、淡染,部分细胞皱缩、坏死。二甲双胍组结构基
本正常,胰岛与周围腺泡组织界限清楚,血管周围有
少量慢性炎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充血;中、低剂量组
胰岛大小与正常组相比有所减少;高剂量组胰岛数
目及胰岛内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多,胰岛分泌细
胞形态结构大致正常,细胞边界较清楚,细胞排列较
规则、整齐,胞浆分布均匀,肿胀细胞数目减少,空泡
变性较少,结果见图 3。
3. 6 覆盆子酮对胰腺组织胰岛素表达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图 4A) ,模型组小鼠
胰岛素染色面积明显减少(图 4B)。覆盆子酮高剂
量组胰岛素染色面积增加(图 4F)。结果见图 4。
应用 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各组动物
胰岛素染色面积(Area)进行分析并统计计算,模型
组胰岛素染色平均面积和累积吸光度较正常对照组
小鼠明显降低(P < 0. 01,P < 0. 01) ,说明模型小鼠
胰岛内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小鼠;覆盆子酮高剂量
组和二甲双胍给药组,小鼠胰岛素染色面积显著增
加(P < 0. 05,P < 0. 05) ,说明给药后小鼠胰岛内胰
岛素水平增加,提示覆盆子酮和二甲双胍可以增加
胰岛素的分泌。结果见图 5。
4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
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
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的常见病。
·2091· Chin Pharm J,2012 December,Vol. 47 No. 23 中国药学杂志 2012 年 12 月第 47 卷第 23 期
图 4 覆盆子酮对糖尿病小鼠胰岛中胰岛素表达的影响
A -正常对照组;B -模型组;C -二甲双胍组;D -低剂量组;E -中剂量组;F -高剂量组
Fig. 4 Effect of raspberry ketone on insulin expression in diabetic mice
A - normal control;B - model control;C - metformin group;D - low-dose group;E - middle-dose group;F - high-dose group
图 5 覆盆子酮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染色面积的影响 . n =
8,珋x ± s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P <0. 01;与模型组比较,2)P <0. 05
Fig. 5 Calculation of the area of insulin in the immunohisto-
chemistry sections of the pancreatic tissues in diabetic mice trea-
ted with raspberry ketone. n = 8,珋x ± s
vs normal group,1)P <0. 01;vs model group,2)P <0. 05
本实验以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结果
表明,小鼠注射四氧嘧啶后胰岛破坏严重,β 细胞数
量明显减少,“三多一少”症状十分明显;实验期间
血糖维持高水平,血清胰岛素显著减少;给予覆盆子
酮后,糖尿病小鼠症状逐渐缓解;空腹血糖值和血糖
曲线下面积明显降低,血液内胰岛素的水平增加,机
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指数提高,高剂量组效果最佳。
表明覆盆子酮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改善糖尿
病小鼠的胰岛素抵抗。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氧化应激是糖尿病及
其并发症的共同发病途径之一[9-10]。MDA 是脂质过
氧化反应的产物,其含量高低间接反映了机体细胞受
自由基攻击的严重程度[11-12]。自由基产生过多会通
过各种途径破坏胰岛细胞,增加胰岛素抵抗,引起胰
岛素分泌不足,升高血糖,并导致脂质的过氧化[13-14]。
SOD是体内天然的捕捉自由基酶,GSH-Px 是体内广
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催化氧化酶,SOD 和 GSH-Px是
清除体内氧自由基的一组重要的酶,其活性下降会导
致氧自由基代谢产物在体内的堆积[15]。本实验中,
模型组小鼠血清 MD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血清 SOD
和 GSH-Px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糖尿病小鼠
体内产生大量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血糖水平升
高;应用覆盆子酮干预后,小鼠血清 MDA含量较模型
组明显降低,SOD、GSH-Px 活性明显增强,说明覆盆
子酮具有增强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减轻糖尿病引发
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发挥抗氧化作用。
目前认为 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是胰
岛功能受损,胰岛 β细胞功能损害在糖尿病的发生发
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6]。胰岛 β细胞功能障碍
是 1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因此维持胰腺组织
中残存的 β细胞的功能及数量,对阻止糖尿病的病情
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形态学研究显示,覆盆子酮能
明显增加胰岛的面积,同时免疫组化分析结构显示覆
盆子酮可增加胰岛组织中胰岛素的表达,表明其能够
保护 β细胞,促进其修复。
综上所述,覆盆子酮降低了动物空腹血糖水平,
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和 SOD和 GSH-Px 活性、降低
·3091·
中国药学杂志 2012 年 12 月第 47 卷第 23 期 Chin Pharm J,2012 December,Vol. 47 No. 23
MDA水平,减轻了胰岛组织的损伤。上述结果提示
覆盆子酮可能通过增强机体的抗氧化作用,从而起
到减轻胰岛损伤,促进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恢复,发挥
降血糖作用。
REFERENCES
[1] YU J B,LU W Q,PENG H J,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e linden tree glycosides in raspberry[J]. China Pharm (中
国药业) ,2008,17(23) :8-9.
[2] GUO Q L,YANG J S,JIAN X L.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
ents in fruits of Rubus chingii[J]. China Pharm J (中国药学杂
志) ,2007,42(15) :1141-1143.
[3] COGGINS C R E,SENA E J,LANGSTON T B,et al. A com-
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toxicology of cigarette ingredients:
Aromatic carbonyl compounds[J]Inhal Toxicol,2011,23(S1) :
90-101.
[4] TIAN T,DUAN Y F,FUGE N. Antioxidant effect of raspberry glyco-
protein[J]. Food Sci(食品科学),2010,31(21):357-360.
[5] XIAO F,ZHU J,ZHAO L,et al. Involvement of proinflammato-
ry and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Rubus idaeus L on LPS treated RAW 264. 7 cells[J]. J Chin
Pharm Sci (中国药学英文版) ,2010(19) :201-208.
[6] HARADA N,OKAJIMA K,NARIMATSU N,et al. Effect of top-
ical application of raspberry ketone on dermal production of insu-
lin like growth factor I in mice and on hair growth and skin elas-
ticity in humans[J]. Growth Horm IGF Res,2008,18(4) :
335-344.
[7] PARK K S. Raspberry ketone increases both lipolysis and fatty
acid oxidation in 3T3-L1 adipocytes[J]. Planta Med,2010,76
(15) :1654-1658.
[8] MORIMOTO C,SATOH Y,HARA M,et al. Anti obese action of
raspberry ketone[J]. Life Sci,2005,77(2) :194-204.
[9] NAKATSUJI H,KISHIDA K,FUNAHASHI T,et al. Three month
treatment with pioglitazone reduces circulating levels of thiobarbituric
acid-reacting substances,a marker of reactive oxidative stress,with-
out change in body mass index,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
betes[J]. Atherosclerosis,2010,212(1):243-245.
[10] RAINS J L,JAIN S K. Oxidative stress,insulin signaling,and
diabetes[J]. Free Radical Bio Med,2011,50(5) :567-575.
[11] TAGUCHI A,HAYASHI S. Study of MDA LDL by pioglitazone
and pitavastat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Jpn J Clin
Oncol,2011,69(1) :100-104.
[12] GUPTA S,SHARMA T K,KAUSHIK G,et al. Vitamin E sup-
plementation may ameliorate oxidative stress in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J]. Clin Lab,2011,57(5-6) :379-386.
[13] NAGATANI S,SUDO T,MURAKAMI Y,et al. Edaravone,a
free radical scavenger, promotes engraftment of intraportally
transplanted islet cells[J]. Pancreas,2011,40(1) :126-130.
[14] THAYER T C,DELANO M,LIU C,et al. Superoxide produc-
tion by macrophages and T cells is critical for the induction of au-
toreactivity and type 1 diabetes[J]. Diabetes,2011,60(8) :
2144-2151.
[15] CHUNG S S,KIM M,YOUN B S,et al. Glutathione peroxidase
3 mediates the antioxidant effect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
ted receptor γ in human skeletal muscle cells[J]. Mol Cell Biol,
2009,29(1) :20-30.
[16] MARI A,NOFRATE V,SKYLER J,et al. Progression of beta
cell dysfunction in subjects at risk for type 1 diabetes[J]. J AM
Coll Nutr,2010,29(4) :435-436.
(收稿日期:2012 -07-05)
2012 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
在 2012年 11 月 13 ~ 14 日江苏省南京市举办的“2012 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开幕式上,颁发了 2012 年中国药
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名单如下。
一等奖:抗肿瘤药物新剂型“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南京绿叶思科药业有限公司,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有限
公司 翁帼英,程培元,程光等)。
二等奖:2型糖尿病药物个体差异的遗传机制研究(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刘昭前,张伟,尹继业等) ;一些手性药物分析与手
性药物立体选择性代谢研究(浙江大学 曾苏,余露山,蒋惠娣等) ;新药临床试验药物基因组学技术平台建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崔一民,赵侠,周颖等)。
三等奖:靶向特定 DNA结构(G-四链体)的药物先导物发现、研究及应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唐亚林,李骞,向俊锋等) ;中
国南海软体动物及其食源生物的化学、化学生态学和生物活性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郭跃伟,张文,沈旭等) ;五种植物
化学成分及吲哚类生物碱的戒毒作用研究(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陈海生,金永生,梁爽等) ;新型 IDO抑制剂的发现及其治疗人类重
大疾病的研究(复旦大学,同济大学 杨青,匡春香,杨双双等) ;基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为靶标的抗癌候选药物的发现(山东
大学 徐文方,张颖杰,方浩等) ;创新性药物分析技术的建立与应用(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文爱东,汤海峰,贾艳艳等) ;226
种注射剂安全性指标-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与应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典委员会,天津市天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山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等 李波,高华,蔡彤等) ;三七规范栽培关健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文山学院文山三
七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崔秀明,冯光泉,杨建忠等) ;盐酸氨溴索注射
液(伊诺舒)稳定的药物组合物及应用(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康鸿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徐为
人,邹美香,任晓文等) ;二十种矿物药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等 林瑞超,田金改,吴德康等) ;辛伐他汀生物合成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浙江
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杨勇,孙鹏,杨仲毅等) ;核苷类抗乙肝一类新药美他卡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南京长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李战,杨晓兵,黄海燕等) ;包衣缓释技术在格列吡嗪胶囊剂产业化中的应用(杭州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 徐春玲,王如伟,徐秀卉等) ;
中药对药苦参方经皮给药的基础研究(上海长海医院 胡晋红,刘继勇,朱全刚等) ;紫杉醇及其注射液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军事医学
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四川省中药研究所 高永良,徐学民,茹祥斌等) ;特大型公立医院抗菌药物的管控与创新实践(上海交通大
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袁克俭,杨婉花,索仲良等)。 [本刊讯]
·4091· Chin Pharm J,2012 December,Vol. 47 No. 23 中国药学杂志 2012 年 12 月第 47 卷第 2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