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96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08,14(10)
杨育红
(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摘 要:该文阐述了以四翅滨藜1a生茎段为实验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对四翅滨藜茎段的离体培养
的诱导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结果认为,四翅滨藜最佳的初代培养基为MS+BA0.5+NAA 0.05。
关键词:四翅滨藜;茎段;组织培养
中图分类号S723.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码1007-7731(2008)10-096-02
作者简介:杨育红(19 79~),女,陕西省丹凤人,硕士,从事园林花卉的遗传育种方面的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2008 - 05- 06
培养基对四翅滨藜茎段离体培养的影响
The Effection of Deferant Media to The Initial Culture of Atriplex Canescens
Yang Yuho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Yichun University, Yichun, 336000,China)
Abstract:One year stem of four-fin Atriplex for experimental materials be described,and
different essential mediums to influence on culture of four-fin Atriplex without body be studied.
By orthogonal test results that the four-fin foreshore Chenopodium album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best medium for MS + BA0.5 + NAA 0.05.
Key words: Atriplex canescens;paragraph of stem;tissue culture
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 Pursh Nutt.)属
藜科滨藜属,冬季不落叶,为半常绿灌木,原产美国[1]。四
翅滨藜耐干旱、耐寒冷,在年均降水量350mm以下,年均气
温5℃左右,极端最低温-40℃的干旱、半干旱荒漠盆盐碱
地带生长良好。四翅滨藜是一种优良的盐碱地改良树种,被
有些国家称之为“生物脱盐器”[2][3][4]。据美国农业部草地
资源研究所介绍,四翅滨藜灌丛下土壤层更厚,pH值偏碱
性,N、P、K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通透性、微生物活性
较高,其对改善土壤理化性具有较强的功能[5][6],对土壤
的影响力最大。
我国滨海及内陆地区拥有大面积的盐碱荒地,但缺乏适
生植物资源。四翅滨藜在盐渍化地区可以进行种子繁殖,但
种子繁殖易导致物种的遗传特性退化或变异,这种现象在
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因此解决其组培关键技术,
对于苗木的生产及培育意义重大。
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采自杨凌绿洲湾园林苗木有限公司2003年引
种栽植的2a生四翅滨藜苗圃,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
幼树,选取当年生长势旺盛的半木质化萌发枝。
2 试验方法
2.1表面灭菌处理及初代培养。
2.1.1 外植体表面灭菌。初代培养接种之前,将枝条剪成
1.0~1.5cm的单芽茎段,剪掉叶片,在流水下冲洗5h后,
用70%的酒精进行表面消毒30s,再用0.1%HgCl2浸泡消毒
6~8min,无菌水冲洗4~5次。
2.1.2 初代基本培养基的筛选。将已经灭菌的外植体接种
于启动培养基上。启动培养基选用①基本培养基(MS、改良
H、S)②NAA(0.01,0.05,0.2),均添加0.5mg/L6-BA,进
行L9(34)正交试验。每个处理接种120个外植体,培养
35d统计出芽率(发生芽的外植体占无菌外植体总数的百分
数)及出芽指数(发生芽的外植体的平均出芽数)。
所有培养基中激素单位均为mg.L-1(下同),全量MS
培养基均加0.6%琼脂,3%蔗糖;pH 5.8~6.0;培养温度为
(24±4)℃;光照12h.d-1;光照强度2 000lx。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根据有关文献和预备实验选用了
MS、H、改良H(Modified H)、S等多种培养基。S培养基
是在H及改良H的基础上研制的配方,主要是调整了铵态N
与硝态N的比例,减少了CaCl2,而补充了Ca(NO3)2,降低
了Cl的含量,提高了Ca、P的含量,总无机盐含量约为MS
DOI: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08.10.063
97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08,14(10)
的2/3。详见表1。
3.2 基本培养基对芽器官诱导的影响。在外植体的木质化
程度适中、灭菌适度、材料新鲜的状况下,初代培养8d
后,部分外植体节间开始膨大,15~20d后相继出现1~
3个新芽,而在接种前已抽出的小芽大多自行枯萎、脱
落。30~40d后,新芽可长至1.0~1.5cm。结果详见表
2。从表2的结果分析,MS、改良H或S培养基均有较高
的出芽率(30%~55%),在同一基本培养基上,随着细胞分
裂素NAA浓度增加,出芽率和出芽指数基本呈上升趋势。
其中接种在MS培养基上的外植体发芽率和出芽指数,高于
改良H和S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NAA和0.5 mg.
L-1BA,当浓度从0.05mg.L-1增加至0.1mg.L-1后,出芽率
和出芽指数并无显著提高。表明(MS+BA0.5+NAA0.05)
有较高的出芽率和出芽指数,是较适宜的启动培养基。
4 小结
以当年生长势旺盛的半木质化萌发枝茎段为材料,四翅
滨藜快繁体系启动培养的最适基本培养基为MS,其出芽率
和出芽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的培养基类型。
参考文献
[1]赵可夫,冯立田著.中国盐生植物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WAISEL Y. Biology of halophytes[M].New York: Aca
-demic Press, 1972.
[3]刘瑛心.中国沙漠植物志[M].第一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342~343.
[4]姚云峰,王林和,姚洪林.沙漠学[M].呼和浩特市:内蒙古人
民出社,1998:263~264.
[5]赵可夫,范海,江行玉,等.盐生植物在盐渍上壤改良中的作用
[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8(1):31~35.
[6] KHAN M A,SHEITH K H.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salinity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Capsicum annuum[J].Biologia J,1996,22:15~16.
(王 霄编,郑丹丹校)
(上接70页)(2)霜霉病。发病初期在叶部出现浅灰
色霉层,霉层消失后可见淡黄色斑点,斑点逐渐蔓延至
全株。药剂防治可用53%精甲霜灵锰锌WP或75%百菌清
WP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WP或70%乙磷铝锰锌WP500
倍液喷雾。(3)灰霉病。在叶尖发病,先为白色椭圆或
近圆形斑,病斑不断扩大,连成片而使叶卷曲枯死,湿
度大时出现灰色霉层。此病以高湿条件下发生灰色霉层、
后期病部产生黑褐色小菌核为特征,可与炭疽病和软腐
病相区别。药剂可选用40%密霉胺SC或75%百菌清WP600
倍液、50%速克灵或50%异菌脲WP1 000倍液。
以上3种真菌性病害防治用药可根据天气情况7~
10d喷1次,连喷3~4次。为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提
倡轮换交替用药。
5.2 细菌性病害。洋葱软腐病是洋葱细菌性病害的主要
种类。4月中下旬洋葱开始膨大时在洋葱假茎基部发生,
初为水浸状腐烂,并有白色菌脓流出,有臭味,手拔时
仅能拔下叶片,严重时向下蔓延,使鳞茎也发生腐烂。软
腐病防治应将发病植株拔除,并在发病株四周重点喷药
后再全田喷药,一般选用72%农用链霉素WP2 000倍
液,50%甲羟翁EC800倍液或77%可杀得WP500倍液,
交替用药2~3次,每次间隔7~10d。
5.3 地下害虫。以葱蝇、地老虎较为常见,危害时地
上部表现为叶片发黄,植株生长弱,拔出植株在茎盘
部可见虫咬的痕迹。葱蛆危害时有的还可见到约2mm长
的白色幼蛆。可用8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或50%辛
硫磷EC500倍液灌根防治,连续防治2~3次,每次间
隔7~10d。
5.4 叶部害虫。主要有葱蓟马、葱潜叶蝇、大青叶
蝉。葱蓟马危害时叶片有细小如针尖大的失绿小斑点。
葱蓟马在中午温度高、光照强时活动旺盛,早晨活动迟
缓,一般在早晨7~8时掰开叶片,在叶鞘基部可见针眼
大的淡黄色或白色小虫。葱潜叶蝇危害时在叶片上可以
看见不规则的虫道。大青叶蝉危害在叶片上形成不规则
的缺刻。叶部虫害防治主要用50%辛硫磷EC1 000倍液
或1.8%阿维菌素EC3 000倍液或25%噻虫嗪WG4 000~
5 000倍液喷施。 (徐爱民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