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黄淮海地区利用麦秸代替稻草栽培双孢蘑菇的可行性研究



全 文 :dible fungi2010(1)
黄淮海地区利用麦秸代替稻草栽培双孢蘑菇的可行性研究
李 晶 2 林先贵 1,3* 王一明 1,3 胡君利 1,3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试验室,南京 210008;2 南京中科院跨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京 210008;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香港浸会大学 土壤与环境联合开放试验室,南京 210008)
摘 要 试验以当地常规栽培模式为对照 , 以双孢菇菌株
2796、274 和浙江 20 为供试菌株,研究以麦秸为主料,并用快腐
牛粪代替部分一般牛粪栽培双孢菇的可行性。 试验结果:菌株
浙江 20 较适合以麦秸为主料, 且以快腐牛粪代替部分牛粪配
方,秋菇平均产量达到 9.4kg/m2,同时在双孢菇品质上也有提升。
关键词 麦秸 快腐牛粪 双孢菇
文章编号 1000-8357(2010)01-0031-02
近年来,随着外来菌种的引进以及栽培技术的提高,双孢
菇 [Agaricus bisporus(Lange Singl)]从产量及质量上都有了很
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菇农对菌株特性认识不清,培养料发
酵技术掌握不好等因素制约了双孢菇的发展 [4]。
我国现有报道的双孢菇栽培技术主要是以稻草、玉米秆、
棉子壳和畜禽粪便为主料 [5]-[7],以麦秸为主料栽培双孢菇的报
道尚不多见。研究开展的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其中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 39.7%和
52.7%,是我国的小麦主产区 [8]。 每年麦收季节都有大量的麦
秸,但当地农户习惯以稻草为主料栽培双孢菇,而稻草须要从
外地购买,大大增加了栽培双孢菇的生产成本,所以在当地开
展以麦秸为主料栽培双孢菇可行性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时考虑到麦秸表层蜡质较厚, 发酵过程不易腐熟的特
点,试验设置了以麦秸为主料,用快腐牛粪代替部分一般牛粪
的处理 (快腐牛粪是在牛粪的发酵过程添加了一些活性菌
剂),使其发酵过程较一般的牛粪腐熟更快更彻底,发酵效果
更好,并且价格与普通牛粪相当,具有推广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浙江 20,274,2796,均购自当地菌种厂。
1.2 供试配方 试验以当地常规栽培料为对照,设置了两个
供试配方,每个配方设有 3 个重复,每个重复 1 m2。 投料量约
为 30 kg/m2。表 1 所示为不同配方栽培料构成。每种配方牛粪
和稻草或麦秸所用量基本是 1∶1,添加尿素、过磷酸钙、石膏主
要是为了增加含氮量和磷素、钙素营养,石灰主要用来调节酸
碱度和杀菌。
1.3 试验方法
1.3.1 建堆发酵及播种 场地选择地势平坦、下雨不存水、周
围无污染源、便于向棚内进料的地方。 试验采用二次发酵法
进行发酵,即棚外前发酵和棚内后发酵。 牛粪预湿粉碎成小
块,用塑料膜盖之备用。 稻草、麦秸用水泵浇水假堆 4 d,然后
建堆发酵。 整个前发酵时间为 15 d,期间共翻堆 3 次,翻堆时
间为 6 d,5 d,4 d。 选择晴天进棚进行二次发酵, 料温在 60~
62℃维持 18 h,然后降温至 53~55℃维持 72 h。 待料温降到
28℃以下 ,室温在 25℃以下即可播种 。 采用撒播方式 ,
播种量为 1.5瓶/m2,整个菌丝培养阶段按常规管理方式 [6]。
1.3.2 覆土及出菇前管理 菌丝长至栽培料 2/3 处即可覆
土。 取地下 15 cm 玉米耕地土,加适量稻壳,覆膜闷 24 h 待
用。覆土厚度为 3 cm。注意床面平整,厚薄一致,以便管理。床
温尽可能保持在 22 ℃左右。每天须适当喷水,维持床面湿润。
扒开上层细土,发现有许多米粒大小的白色小菌蕾时,就要适
当喷出菇水。 当子实体普遍长到黄豆大小时,又要喷 1~2 次
重水,使子实体从土层中及时得到充足的水分,迅速膨大。
1.3.3 蘑菇采收与采后管理 当菇盖直径长至 3~4 cm,盖缘
内卷、菌膜未破时,及时采收。 采收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
住菇盖,旋转采下,避免损伤周围小菇,采菇后要及时将采菇
留下的小洞补平,根据覆土层情况及时喷水。
1.3.4 双孢菇子实体品质测定 不同品种子实体粗蛋白含量
测定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 [9],可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 3,5-二
硝基水杨酸法[9]。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料菌丝长势 从不同栽培料菌丝长势(表 2),
可以看出:不同的双孢菇品种对麦秸或是稻草有不同的偏好。
收稿日期:2009-03-17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SCX1-YW-09-05)。
* 通讯作者。 e-mail:xglin@issas.ac.cn
表 2 不同栽培料菌丝长势
蘑菇品种 配方 菌丝长势 菌丝到料层 2/3 时间/d
2796 CK 密 25
配方① 较密 27
配方② 较密 26
274 CK 密 25
配方① 较密 27
配方② 较密 26
浙江 20 CK 较密 26
配方① 密 27
配方② 密 25
培 养 材 料
表 1 不同处理培养料配比(kg,干重)
配方 麦秸 稻草 牛粪 过磷酸钙 石膏 石灰 尿素
CK 15 13 0.3 0.3 0.5 0.2
配方① 15 13 0.3 0.3 0.5 0.2
配方② 15 快腐牛粪 5 kg+
一般牛粪 8 kg 0.3 0.3 0.5 0.2
31
dible fungi 2010(1)
图 2 双孢菇 2796、274、浙江 20 子实体粗蛋白及可溶性糖
图 1 双孢菇 2796、274 和浙江 20 不同配方秋菇产量
菌株 2796 的对照长势较密,配方①和配方②菌丝长到 2/3 处
时间较对照晚 1~2 d 且菌丝量不及对照密集; 菌株 274 在配
方①和配方②栽培料上比对照长势弱, 长至培养料 2/3 的时
间也较对照晚;菌株浙江 20 配方①和配方②的菌丝密集程度
都高于对照, 并且配方②菌丝长至 2/3 处的时间比对照早
1 d。从菌丝长势可以看出:浙江 20 较适合在麦秸为主的栽培
料上生长,并且加入快腐牛粪后进一步促进了菌丝生长,这可
能与加入快腐牛粪后培养料发酵更利于菌丝体利用有关。
2.2 不同配方对秋菇产量的影响 双孢菇的秋菇出菇期从
10 月底开始, 不同品种不同配方出菇时间和头潮菇产量不
同。 由表 3 可以看出:品种 2796 配方①和配方②覆土至采收
的时间较对照晚 2~5 d,秋菇头潮菇中配方①产量低于对照,
使用快腐牛粪替代的配方②产量比对照高; 品种 274 配方
①产量低于对照, 配方②产量显著高于配方②, 并且高于对
照;浙江 20 配方②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及配方①。
2.3 不同配方对秋菇总产的影响 秋菇共出 4 潮,每潮菇的
出菇期约为 7 d,整个秋菇产量约占总产的 70%。 因此秋菇产
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总产的高低以及整个双孢菇栽培是否成
功。
试验统计了整个秋菇出菇期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料的总
产,并按同一品种不同配方分类进行比较,进行了差异显著性
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通过对不同蘑菇品种秋菇总产的统计可以看出: 蘑菇
2796 配方①比对照减产 31%, 配方②比对照产量增加 17%;
蘑菇 274 配方①比对照减产 32%,配方②基本与对照产量持
平;浙江 20 配方①比对照增产 1.1 倍,配方②比对照增产 2.1
倍。当地广泛栽培蘑菇 2796在当地常规栽培模式下,秋菇产量
达到 7.1 kg/m2, 蘑菇浙江 20 配方②秋菇产量达到 9.4 kg/m2,
表明浙江 20 适合麦秸为主的栽培料,并且加入快腐牛粪的配
方产量进一步提高。
2.4 双孢菇品质 以粗蛋白含量及可溶性糖两个指标对不
同蘑菇品种、不同栽培料的双孢菇子实体进行品质测验,研究
麦秸代替稻草栽培对双孢菇品质的影响。
由图 2 可以看出:在粗蛋白含量,配方②与对照相比差异
不显著, 说明麦秸添加快腐牛粪的配方与常规的稻草为主料
配方栽培相比,不会降低子实体中粗蛋白;在可溶性糖:三个
蘑菇品种中配方②可溶性糖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 说明麦
秸+快腐牛粪的配方和对照相比, 粗蛋白相当且可溶性糖显
著提高。
3 结 论
研究在栽培料上创新使用了“麦秸+快腐牛粪”的配方,
从培养料菌丝长势(表 2)到秋菇总产(图 1)均表明了快腐牛
粪对提高麦秸的发酵质量以及提高秋菇产量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在以麦秸为主料的培养料中加入快腐牛粪, 能够提高麦
秸的发酵质量,促使双孢菇增产。
在供试的 3 个双孢菇品种中:双孢菇 2796 较适合添加了
快腐代料的栽培料; 双孢菇品种 274 较适合在以稻草为主的
栽培料,单纯麦秸为主料栽培产量会明显降低;浙江 20 较适
合以麦秸和快腐牛粪为主的栽培料。 从双孢菇子实体品质上
来看,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相当且可溶性糖含量大有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筛选出适合以麦秸为主料,辅以部
分快腐牛粪的方式栽培的双孢菇浙江 20,秋菇平均产量可以
达到 9.4 kg/m2,显著高于当地常规栽培方式产量,且双孢菇品
质有所提升,为推广麦秸栽培双孢菇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卯晓岚. 中国大型真菌 [M]. 河南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07-208.
[2] 陈艳秋,曹 丽,王兴国,等.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J]. 延边大学农学报,2002,24(3):228-230.
表 3 不同配方秋菇头潮菇产量
蘑菇品种 配方
秋菇头潮菇
覆土至采收的时间/d 平均产量/kg
2796 CK 23 2.1
配方① 28 0.6
配方② 25 3.3
274 CK 25 3.1
配方① 23 1.7
配方② 25 3.7
浙江 20 CK 23 1.5
配方① 25 1.9
配方② 23 3.6


/(
kg
·
m
-2



/(
kg
·
m
-2



/(
kg
·
m
-2

2796 274 浙江 20
CK 配方 1 配方 2 CK 配方 1 配方 2 CK 配方 1 配方 2



/%
2796 274 浙江 20
CK 配方 1 配方 2 CK 配方 1 配方 2 CK 配方 1 配方 2




/%




/%
2796 274 浙江 20
CK 配方 1 配方 2 CK 配方 1 配方 2 CK 配方 1 配方 2




/%






/%






/%
(下转 P36)
培 养 材 料
32
dible fungi 2010(1)
的差异。 其中 CK 的菌丝长势最好,气生菌丝密度也最大,但
该处理平板上均存在较多细菌污染;a 处理菌丝长势较好,气
生菌丝密度较大, 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菌污染;b 处理和 c
处理气生菌丝密度相近且长势良好,无细菌污染现象出现,二
者之间长势差异不大; d 处理的菌丝长势及气生菌丝密度稍
差于 c 处理,无细菌污染;e 处理的菌丝从长势、菌落直径及
菌丝密度上看,其生长都已受到抗生素较大的影响,无细菌污
染。
2.2 MH1 菌株不同抗生素浓度平板上的显微特征 MH1 菌
株在不同抗生素浓度平板上的显微特征(图 1),随着抗生素浓
度的增加,菌丝密度逐渐稀疏,并且分布的均匀性下降,分支
减少,以 d和 e处理较差,各处理间的菌丝直径变化不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 5 个抗生素梯度平板上羊肚菌 MH1 菌株生长的
宏观和显微特征观察,a 处理和 b 处理菌丝生长较好,但由于
抗生素浓度低,抑制作用差,细菌容易滋生,对羊肚菌的分离
造成污染。 e 处理平板上无细菌生长, 但由于抗生素浓度过
大,羊肚菌的菌丝生长受到抑制,菌丝生长速度较慢。 c 处理
和 d 处理,虽然菌落长势和菌丝密度相对于 a 和 b 处理略差,
但由于其抗生素浓度较高,不利于细菌的滋生,菌丝长势和生
长速度都要优于 e 处理, 因此 c 和 d 处理为较适宜的抗生素
浓度,根据实际生产需要,c 和 d 处理的菌丝长势和生长速度
差异不大,为了更好地防止污染,d 处理的抗生素浓度,即每
毫升培养基青霉素和链霉素终浓度 1140IU 为较适浓度。
抗生素平板在目标菌株的生长不受明显影响的前提下能
有效抑制杂菌的生长,避免杂菌污染,从而获得纯菌种。 实际
生产中,仍需根据羊肚菌的种类、产地、生长期不同,灵活设置
梯度,以供分离菌种使用。
参考文献
[1] 孙晓明,张卫民,吴素玲 .新型保健食品-羊肚菌胶囊的研究 [J].
中国食用菌,2000,20(1):38-40.
[2] 张 珍 .羊肚菌复合保健乳饮料的研制 [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1,36(4):421-424.
[3] 宋淑敏,邹作华,王洪荫 .EF-11 营养液的研制及保健作用的试
验研究[J].食品科学,1996,17(7):52-57.
[4] 万春艳.羊肚菌的药用研究近况[J].中国林副特产,2008,95(4):
91-92.
[5] 翟 强.羊肚菌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27.
[6] 陈向东, 朱 戎, 兰 进. 羊肚菌研究进展 [J]. 食用菌学报,
2002,9(2):56-61.
[7] 苏永杰.野生羊肚菌菌种分离对比试验与研究[J].科技成果管理
与研究,2007(1):35-37.
[8] 陆 娜,王伟科,闫 静.野生羊肚菌培养研究初报[J].杭州农业
与科技,2008(5):35-37.
杏鲍菇栽培管理三注意
1 装 袋 杏鲍菇在装袋时,培养料不宜装得紧,以能通气
为好。
2 保温通风 用炉火增温不注意通风, 使菇棚二氧化碳浓
度过高,造成菌丝稀疏发黄,生长受阻。
解决方法:使用火墙在棚外加火,如必须在棚内生火,用
烟筒把二氧化碳排放出去,加强通风换气。
3 解 口 解口时间过早或过迟造成原基难以形成, 或大
量产生畸形菇。 菇状的白色菌蕾球,严重影响杏鲍菇的产量。
主要是菇棚内二氧化碳聚集引起的。
解决方法:菇棚内若生火加温,必须把二氧化碳用烟筒排
出去,并加强通风换气。
(钱 程)
[3] 秦利利. 双孢蘑菇冬季日光温室栽培 [J]. 现代农业,1997(11):
25-26.
[4] 郭 倩,凌霞芬,王志强. 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菌株的筛选[J]. 食
用菌,2002,3(5):9-10.
[5] 方显出,方平夷.稻草加空心莲子草栽培双孢菇试验初探[J].食用
菌,2008,3(5):27-29.
[6] 李月梅. 玉米秸秆不同配方栽培双孢蘑菇试验研究[J]. 农业与技
术,2007,3(27):24-27.
[7] 王世东,周学政. 棉子壳做主料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J]. 中国食
用菌,2005,2(24):32-33.
[8] 许越先, 陈印军. 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特点及增产能力分析[J].
作物杂志,1998,4(4):1-5.
[9] 杨新美. 食用菌研究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0] 刘光荣,周少群,纵瑞敬. 双孢菇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
业科技,2008,13(2):50-51.
[11] 陈君琛,沈恒胜,汤葆莎.食用菌菌糠再利用技术研究[J]. 农业资
源与环境科学,2006,22(11):410-412.
[12] 袁建生,石朝民,袁西英. 双孢蘑菇高效栽培新技术[J]. 中国食用
菌,2002,2(2):19-20.
CK a
b c
d e
图 1 MH1 菌株在不同抗生素浓度平板上的显微特征
(上接 P32)
!!!!!!!!!!!!!!!!!!!!!!!!!!!!!!!!!!!!!!!!!!!!!!!!!!!!!

培 养 材 料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