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管凤贞,钟少杰,邱宏端,等.紫云英根瘤菌的分离与鉴定 [J].福建农业学报,2012,27 (5):524-532.
GUAN F-Z,ZHONG S-J,QIU H-D,et al.Isolat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Rhizobial strains of Chinese Milk Vetch [J].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2,27 (5):524-532.
紫云英根瘤菌的分离与鉴定
管凤贞1,2,钟少杰3,邱宏端2,林戎斌1,张 辉1,陈济琛1,林新坚1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3.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收稿日期:2012-03-22初稿;2012-05-01修改稿
作者简介:管凤贞 (1986-),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应用微生物
通讯作者:林新坚 (1955-),男,研究员,研究方向:微生物与土壤培肥(E-mail:xinjianlin@163.net)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 (2010R10245)
摘 要:从采自福建各地紫云英的根瘤中分离出具有一般根瘤菌特征的菌株18株,在对其进行初步细菌学特性
鉴定的基础上,利用16SrDNA进行序列分析,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鉴定结果为:YX、Z3、GZ与ZK1为中
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菌种,B3、XZ、M6与百脉根中生根瘤菌 Mesorhizobiumloti可能为同一菌属的不
同变种;ZLH2为黄单孢菌属Xanthomonas菌种;M3、M10、ZK7、ZQH、B4、B7为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菌种;
B6、B5、B1、Z1为根瘤菌属Rhizobium菌种。为了进一步考察各鉴定菌株的结瘤情况,利用琼脂试管法和水培
法将部分菌株与紫云英闽紫品种 (1号、5号、6号、7号)和80410411品系进行配对结瘤,研究结果不仅进一
步阐明了紫云英根瘤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并且通过对比琼脂试管法和水培法在结瘤结果上的异同,为探究紫
云英与不同根瘤菌结瘤能力的差异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紫云英根瘤菌;分离;16SrDNA;鉴定;琼脂试管法;水培法;结瘤
中图分类号:S 144.3 文献标识码:A
Isolat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Rhizobial strains of Chinese Milk Vetch
GUAN Feng-zhen1,2,ZHONG Shao-jie3,QIU Hong-duan2,LIN Rong-bin1,ZHANG Hui 1,
CHEN Ji-chen1,LIN Xin-jian1
(1.Soil and Fertilizer Institute of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Fujian 350003,
China;2.Biolog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Fuzhou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108,
China;3.Life scienc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Fujian,Fuzhou,Fujian 350002,China)
Abstract:A total of 18isolates with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Rhizobiumwere isolated from root nodules of Chinese
milk vetch from different areas of Fujian.16SrDNA sequenc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se bacteria with the
purpose of determine the phylogenetic analyses.The result showed that YX、Z3、GZ and ZK1 were
Mesorhizobium;B3、XZ、M6were Mesorhizobium loti or varieties,ZLH2was Xanthomonas,M3、M10、B4、
B7、ZK7and ZQH were Agrobacterium,B6、B5、B1and Z1were Rhizobium.For the purpose of investigate the
nodul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identified bacterial,water culture and agar tube culture were applied between the part
of identified rhizobial striains and milk vetch Minzi 1、Minzi 5、Minzi 6、Minzi 7and 80410411.This study not
only further elucidate the diversity of Chinese milk vetch rhizobium,but also provides a simple and feasible metho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bility of different rhizobium nodulation by contrast the different of nodulation with
the agar tube culture and water culture.
Key words:Chinese milk vetch rhizobium;separate;16SrDNA;identification;agar tube culture;water culture;
nodulation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eguminosae别称
翘摇、红花草、草子等,豆科黄芪属一年生或越年
生草本植物。因其柔嫩多汁,蛋白质含量高,一直
以来都作为优良的牧草和重要的绿肥,在我国长江
福建农业学报27(5):524~532,2012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文章编号:1008-0384 (2012)05-524-09
中下游地区广泛种植。加之其淀粉、氨基酸等含量
丰富,近年来利用紫云英花粉开发出来的紫云英蜂
蜜,更是以其优良的口感和良好的保健功能受到了
许多消费者的青睐。
根瘤菌作为一种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菌体感染
豆科植物根后会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豆科植
物与根瘤菌共生具有固氮能力强、固氮量大、抗逆
性强的优点,是生物固氮中最高效的体系,固氮量
约占生物固氮总量的65%[1]。因此,高效根瘤菌
的选育已成为豆科作物增产增效的关键。目前常用
的选育方法包括自然选育[2]、杂交选育[3]、诱变选
育[4-6]、原生质体融合选育[7]及基因工程选育[8]
等,由于自然界是1个庞大的菌种资源库,因此自
然选育在各种选育方法中仍处于重要的地位。虽然
自然界根瘤菌资源广泛,但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
的共生结瘤是1个复杂的过程,表现出一定的专一
性,只有对目标豆科作物接以合适的根瘤菌,才能
促使其形成有效的根瘤以提高植株的固氮效率和产
量。目前,对于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匹配性能的研究
主要采用水培法和琼脂试管培养法[9],2种方法各
有优缺点。因此,本试验从紫云英根瘤中分离出
18株固氮菌,对各菌株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
16SrDNA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鉴定,初步确定18
株菌的系统发育地位,并采用琼脂试管法和水培法
将部分菌株与闽紫1号、闽紫5号、闽紫6号、闽
紫7号和8410441进行配对结瘤,进而对配对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2种方法在紫云英品种与根瘤菌配
对能力上的差异。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18株紫云英根瘤菌株 从采自福建永泰、
闽清和浦城等地紫云英的根瘤中分离获得,分离后
分别命名为Z1、Z3、ZK1、ZK7、ZLH2、ZQH、GZ、
XZ、M3、M6、M10、B1、B3、B4、B5、B6、B7、YX。
1.1.2 紫云英 闽紫1号、闽紫5号、闽紫6号、
闽紫7号和80410411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
料研究所选育。
1.1.3 培养基
(1)YMA固体培养基:甘露醇10.0g、酵母
粉0.4g、MgSO4·7H2O 0.2g、K2HPO40.5g、
NaCl 0.2g、CaCO33.0g、琼脂15g、微量元素
液1mL、H2O 1 000mL,pH 7.2。其中,微量元
素液:H3BO32.86g、MnSO41.81g、ZnSO40.22
g、CuSO40.80g、H2MOO20.02g、加蒸馏水至
1 000mL。
(2)YMA液体培养基:蔗糖10.0g、酵母粉
1.0g、MgSO4·7H2O 0.2g、K2HPO40.5g、
NaCl 0.1g、CaCl20.05g、Rh微量元素液4.0
mL、H2O 1 000mL,pH 6.8~7.0。
(3)琼脂试管法培养基:K2HPO40.136g、
MnSO41.810g、KCl 0.075g、ZnSO40.220g、
MgSO4·7H2O 0.060g、H3BO32.860g、CaSO4
0.460g、CuSO4·5H2O 0.800g、H2MoO20.020
g、Ca(NO3)20.030g、柠檬酸铁0.075g、琼脂
8~10g。
(4)水培法培养基:KH2PO42.2g、MnSO4·H2O
100.0mg、KCl 15.5g、ZnSO4·7H2O 25.0mg、
MgSO4·7H2O 25.0g、H3BO325.0mg、CaCl2·2H2O
21.5g、CuSO4·5H2O 25.0mg、Na2MoO4·2H2O
5.0mg、NaNO33.0g、柠檬酸铁3.0g。
1.1.4 主要仪器设备 PCR仪、水浴锅、电泳
仪、凝胶成像系统、三角瓶、1.8cm×18cm滤纸
条、试管架、镊子、烧杯、带滤纸的灭菌培养皿、
不带滤纸的灭菌培养皿、聚乙烯薄膜、光照培养
箱、超净工作台等。
1.2 方法
1.2.1 紫云英根瘤菌的分离 从福建永泰、闽
清、浦城等地获得的紫云英中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
植株,取其根部肥大、饱满、粉红色的根瘤,用水
冲洗去泥,然后用无菌水反复冲洗,滤纸吸干,再
用75%乙醇浸泡2min,0.1%氯化汞浸泡2~5
min,无菌水冲洗5~6次,于无菌条件下,用镊
子将根瘤压碎。将挤出液接种到斜面试管内,28℃
培养,长出菌落之后,进行平板稀释分离,将单菌
落接到斜面上。重复进行稀释分离,获得单菌落接
种到斜面上保存[9]。
1.2.2 根瘤菌的细菌学鉴定
(1)形态学鉴定:参照根瘤菌常规鉴定方
法[10-12]进行革兰氏染色及对菌落特征进行描述。
(2)生理生化试验:YMA刚果红反应、牛肉
膏-蛋白胨反应、BTB反应、石蕊牛奶反应、3-酮
基乳糖反应、柠檬酸盐反应。
1.2.3 菌株16SrDNA的测定 根瘤菌DNA提
取参照文献 [13]方法进行。PCR扩增扩增体系
25μL:10×PCR Buffer 2.5μL、dNTP 2.5μL、
模板 DNA 1.0μL、Serine proteinase-1 0.5μL、
Serine proteinase-2 0.5μL、r Taq 酶 0.25μL、
ddH2O 17.75μL。
反应条件:95℃预变性5min,94℃变性1
525第5期 管凤贞等:紫云英根瘤菌的分离与鉴定
min,56℃退火1min,72℃延伸2min,共进行29
个循环,72℃延伸10min,4℃保存。PCR扩增结
束后,产物在电压为5V·cm-1的1.0%琼脂糖凝
胶中电泳 (缓冲液为1×TBE)30min,电泳结束
后,EB染色10~15min,观察结果。
(3)PCR产物回收按照博大泰克胶回收试剂
盒步骤进行。
1.2.4 序列测定及序列数据分析 将PCR产物送
至华大基因公司测序,通过Internet网 (http://
www.ncbi.nlm.nih gov/blast.cgi),将所测序列
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报道的序列进行相似性比
较,并 与 Genbank 中的相似性序列在 Clustal
(1.8)程序包中进行多重序列匹配排列 (Multiple
Alignments)分析,最后形成1个多序列匹配排列
阵,其中形成的缺口用横杠 “—”填补,再用
Mega(4.0)程序包中的 Neighbor-Joining法构建
系统进化树,确定各根瘤菌在微生物系统发育学上
的地位。
1.2.5 2种匹配方法下根瘤菌结瘤能力对比
(1)拌种根瘤菌液的制备:将供试菌株于
YMA斜面培养基中活化后,挑1~2环接至无菌
的YMA液体试管培养基中,置于恒温摇床上,
30℃、180r·min-1培养48h。
(2)琼脂试管培养法:将供试根瘤菌株与供试
紫云英品种按以下步骤做结瘤试验,每个处理设5
个重复,每个紫云英品种各设5棵不接菌的植株作
为对照。
① 种子表面灭菌。将种子放在无菌平板中,用
75%酒精浸5min,倒去酒精。加入0.1%氯化汞溶
液浸5min,后用无菌水洗4~6次,洗时需振摇,每
次5min。(硬皮小种子可先用浓硫酸处理10~20
min)。过程中注意去掉漂浮在水面的轻种。
② 种子催芽。视种皮吸水能力而定。如果种
皮不易吸水,需将种子在无菌水中浸2~3h,然
后将消毒的种子点种于琼脂表面,或浸湿灭菌滤纸
上,在20℃催芽。还可以把种子插入在灭菌的装
有滤纸的试管中,在20℃催芽。经24~48h,出
芽长度在0.5~1.0cm时即可使用。
③ 接种和播种。经催芽的种子先用来播种作
对照处理 (即种子表面不带有根瘤菌)。余下的种
子进行根瘤菌接种用。接种方式同水培法。
④ 试验设计。结瘤试验采用简单对比法,各
组按5次重复进行设计,即18株根瘤菌株分别与
5个紫云英品种组合,每株根瘤菌与每个紫云英品
种进行5次重复配对试验,因此,每个紫云英品种
与18株根瘤菌组成90个配对,同时每个紫云英品
种设置5个重复的不接菌对照,使得同一紫云英品
种有95个试验。接种完毕封口后置于光照培养箱
内培养,设定培养条件为:23℃、66%光照12h;
18℃、无光照12h。
⑤ 结果检查。豆科植物从生长到开始出现根
瘤的时期为植株长出1~4片真叶时。为了观察根
瘤的有效性,在播种后15~30d开始进行观察,
并于120d时结束试验。检查时,从试管中小心取
出植株,不要损伤根系,并将根系洗净,观察记录
检查结果。
1.2.6 水培试管培养法 试验设计处理同琼脂试
管培养法。
① 制作滤纸桥:将滤纸裁成条状,其宽度分
别为1.3cm,制成 M型,中间凹处根据幼苗的大
小制成V型小孔,M 型滤纸的高度为试管的长度
减去4cm。
② 制备无菌水培营养液:按水培营养液的配
方配置水培液分装入1.8cm×18cm试管中,每管
约22mL,然后每管放入滤纸条,用聚丙烯纤维塑
料薄膜封口,121℃下灭菌30min,待用。
③ 种子的制备:种子先用95%乙醇浸泡5
min后再用0.1%的 HgCl2表面灭菌5min,然后
用无菌水清洗10次。将消毒后的种子播于铺有无
菌湿润滤纸的平皿内,封好后置于25~28℃温箱
中保温催芽48h,一般小粒种子催芽长为0.5~
1.0cm。
④ 接种:将催芽成功的种子放入事先制备好
的根瘤菌悬液中浸泡30min。
⑤ 播种:将幼苗用无菌的镊子小心夹出放入
水培液试管的滤纸桥中固定好,将菌悬液定量吸入
试管中。封口后于光照培养箱内培养,培养条件
为:23℃、66%光照12h;18℃、无光照12h。
同时培养期间注意及时补充营养液,观察结瘤和生
长情况。
⑥ 结果检查。豆科植物从生长到开始出现根
瘤的时期为植株长出1~4片真叶时。为了观察根
瘤的有效性,可在播种后15~30d开始进行观察,
并于120d时结束试验。检查时,必须小心地将植
株从试管中取出,不要损伤根系,将根系洗净,观
察记录检查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紫云英根瘤菌的分离
从福建永泰、闽清、浦城等地采集紫云英植
625 福建农业学报 第27卷
株,从其根瘤中分离、纯化根瘤菌,获得菌株18
株,代 号 分 别 为 Z1、Z3、ZK1、ZK7、ZLH2、
ZQH、GZ、XZ、M3、M6、M10、B1、B3、B4、
B5、B6、B7、YX。
2.2 紫云英根瘤菌的细菌学鉴定
2.2.1 紫云英根瘤菌的形态学鉴定 从不同生境
采集的紫云英根瘤中分离得到的根瘤菌菌株,经革
兰氏染色分析皆为阴性短杆菌 (图1)。经 YMA
培养基于28℃下培养3d后,出现肉眼可见单菌
落,菌落直径为2~8mm (图2)。一般为水泡状、
水润圆整透明、生长旺盛时有流动胶质,具有一般
根瘤菌特征。各菌株的菌落形态具体描述如表1,
大致可以分为3大类: (1)菌落水泡状呈白色的
Z1、B1、B5、B7、B6、ZK7、GZ、B3、ZK1、
M6、Z3、XZ、YX; (2)菌落水泡状呈浅黄色或
黄绿色ZLH2、ZQH、B4; (3)菌落为非水泡状
的 M3、M10。
图1 XZ革兰氏染色 (40×)
Fig.1 Gram strain XZ40×
图2 XZ菌落形态
Fig.2 Colony morphology of XZ
表1 分离株菌菌落形态
Table 1 Colony morphology of the eighteen stains isolated
菌株 形 态
M6 水泡状,较干,半透明,圈中,白色,流动胶质
ZLH2 水泡状,水润圆整,半透明,圈中,绿黄色,流动胶质
ZQH 水泡状,较干,半透明,圈中,浅黄色,流动胶质
M3 非水泡状,扁平,较干,圈小,白色,无流动胶质
M10 非水泡状,扁平,较干,圈小,浅黄色,无流动胶质
Z1 水泡状,水润圆整,半透明,圈大,白色,流动胶质
ZK7 水泡状,水润圆整,半透明,圈大,白色,流动胶质
GZ 水泡状,水润圆整,半透明,圈中,白色,流动胶质
ZK1 水泡状,水润圆整,半透明,圈中,白色,流动胶质
Z3 水泡状,水润圆整,半透明,圈小,白色,流动胶质
XZ 水泡状,水润圆整,半透明,圈中,白色,流动胶质
YX 水泡状,水润圆整,半透明,圈中,白色,流动胶质
B1 水泡状,水润圆整,半透明,圈中,白色,流动胶质
B3 水泡状,水润圆整,半透明,圈中,白色,流动胶质
B4 水泡状,较干,半透明,圈中,浅黄色,流动胶质
B5 水泡状,水润圆整,半透明,圈中,白色,流动胶质
B6 水泡状,水润圆整,半透明,圈大,白色,流动胶质
B7 水泡状,水润圆整,半透明,圈小,白色,流动胶质
2.2.2 生理生化试验 18株紫云英根瘤菌各生
理生化特性结果见表2。
(1)YMA刚果红培养基培养:18株菌分别接
种于YMA刚果红培养基中,置于28℃培养箱培
养3~7d后,除Z1、ZK7、B4外,其余菌株在
YMA刚果红培养基中都不吸色,相反,ZK7对刚
果红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而Z1及B4不仅对刚果
红有吸色作用,还能分解培养基中的刚果红;
(2)牛肉膏-蛋白胨反应:30℃培养48h后,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未见浑浊,菌体未生长,表
明18株菌对牛肉膏-蛋白胨利用率很低,不能在牛
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
(3)BTB反应:28℃培养箱培养3~7d后,除
接种有 M6、M3、XZ、YX、B1、B3的BTB培养基不
变色外,其余12株菌都可使BTB培养基变黄,表明
该12株菌在BTB培养基上产酸,属快生型菌株。
(4)石蕊牛奶反应:M3、XZ、YX、B1、B6
在石蕊牛奶培养基中生长能使培养基变蓝,且XZ
和B1能形成明显的乳清环,表明这些菌产碱,属
慢生型菌株;其余菌株在石蕊牛奶培养基中变红,
且Z1、ZK7、B4、B7能形成明显的乳清环,表明
这些菌产酸,属快生型菌株。
725第5期 管凤贞等:紫云英根瘤菌的分离与鉴定
(5)3-酮基乳糖反应:加入本尼迪克特试剂后,
18株菌的菌落周围均未出现黄褐色沉淀,属阴性反
应,表明所分离菌株均不属于土壤杆菌属菌株。
(6)柠檬酸盐利用情况:18株供试菌株中,
除M6、GZ、XZ、YX与B3不能利用柠檬酸盐外,
其余菌株均可利用柠檬酸盐,过去认为土壤杆菌属
能利用柠檬酸盐,而根瘤菌不能利用,但近几年来
国内外也有报道有些根瘤菌也可以利用柠檬酸盐,
随着根瘤菌资源的不断丰富,其代谢类型也更为多
样,传统试验中通过柠檬酸盐利用情况判定菌株是
否为根瘤菌的方法已经无法实现,反而可能使得一
些实属根瘤菌的菌株被遗漏,正如本试验的B1、
B5、B6等菌株。因此,该方法在后期试验中很可
能被逐渐淘汰。
表2 不同菌株若干项生理生化特征
Table 2 Som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solations
菌株 YMA刚果红 牛肉膏-蛋白胨 BTB 石蕊牛奶 3-酮基乳糖 柠檬酸盐
M6 - - - + - -
ZLH2 - - + + - +
ZQH - - + + - +
M3 - - - - - +
M10 - - + + - +
Z1 +* - + +* - +
ZK7 + - + +* - +
GZ - - + + - -
ZK1 - - + + - +
Z3 - - + + - +
XZ - - - -* - -
YX - - - - - -
B1 - - - -* - +
B3 - - - + - -
B4 +* - + +* - +
B5 - - + + - +
B6 - - +- - - +
B7 - - + +* - +
注:YMA刚果红反应中,+为吸色,-为不吸色,+*为分解颜色;牛肉膏-蛋白胨反应中,+表示有菌体生长,-表示无菌体生长;BTB反应中,
+为培养基变黄,-为培养基不变,+-为微变黄;石蕊牛奶反应中,+表示变红,-表示变蓝,加*表示能形成明显的乳清环;3-酮基乳糖反应
中,+为加入本尼迪克特试剂有黄褐色沉淀,-为加入本尼迪克特试剂无黄褐色沉淀;柠檬酸盐反应中,+为可以利用柠檬酸盐,-为不能利用
柠檬酸盐。
2.3 16SrDNA鉴定
2.3.1 PCR结果与分析 提取各分离菌株的总
DNA,使用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图3),扩增
条带大小在1 400bp左右,再将PCR产物纯化,
进行测序。
2.3.2 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地位 将测定的序列
利用 NCBI上 的 BLAST (http://blast.ncbi.
nlm.nih.gov/Blast.cgi)和已知物种序列进行比
对,发现XZ、YX、B3、M6、Z3、GZ、ZK1与中
慢生根瘤菌属 Mesorhizobium 菌种的相似性最高,
达到96%,亲缘关系最近,可能隶属于该属菌株;
ZLH2与黄单孢菌属Xanthomonas菌种的相似性最
高,达到96%,亲缘关系最近,可能为该属菌株;
M3、M10、ZK7、B4、B7、ZQH 与土壤杆菌属
Agrobacterium菌种的相似性达95%,可能为该属
菌种;B6、B5、B1、Z1与根瘤菌属Rhizobium 相
似性最高,达到95%,亲缘关系最近,可能都是
该属菌株。一般来说紫云英根瘤菌都归属于中慢生
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但是后期又相继报道了
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根瘤菌属Rhizobium、
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的菌株也可与紫云英
结瘤固氮,本试验所筛选菌株除ZLH2外分别属
于所报道的前3个属,后期的水培法试验也间接验
证了归属于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的B4、B7
和归属于根瘤菌属Rhizobium的B1、B5、B6都能
与紫云英结瘤。而ZLH2与黄单孢菌属的好几个
825 福建农业学报 第27卷
图3 部分菌株16SrDNA的PCR结果
Fig.3 The 16S rDNA PCR result of partly strains
注:1-XZ;2-YX;3-B3;4-M6;5-Z3;6-GZ;7-ZK1;8-M3;9-M10;10-Z1;M-marder。
菌种相似性都达到96%,但至今尚未有该属菌株
的共生结瘤报道,水培试验也无结瘤表现,究其原
因,可能是受环境条件限制,也可能是其专一性比
较高,能使之共生结瘤的紫云英品种较少,因此还
有待进一步验证。
将 各 序 列 输 入 MEGA4.0 软 件,通 过
Neighbour-Joining法构建系统进化树 (图4),结
果可以把所研究的菌种分为3大类:XZ、YX、
B3、M6、Z3、GZ、ZK1聚成1类,有较近的亲缘
关系;ZK7、B4、B7、M3、M10、ZLH2、ZQH
聚成1类,在发育系统上有较近的亲缘;B6、B5、
B1、Z1聚成1类,与其他菌种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图4 Neighbour-Joining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
Fig.4 Neighbour-jioning phylogenetic tree of representative
strains and related refrence strains based on 16S
rDNA partial sequenced
2.4 2种配对方法下回接试验结果
2.4.1 琼脂比较不同根瘤菌株对不同紫云英品种
的匹配的影响 由图5、6可以看出,未接根瘤菌
菌株 (CK)的紫云英细弱矮小,叶色偏黄,未见
根瘤;而接种根瘤菌的,紫云英根系有根瘤菌,且
植株颜色深绿、长势高大。配对结果见表3,11株
根瘤菌对5个紫云英品种的结瘤能力存在较大差
异。其中,GZ和XZ与5个紫云英品种都可结瘤,
具有广谱性;M3、M6、M10的匹配能力位居第
2,除 M10不能使闽紫1号、闽紫5号结瘤外,
M3、M6能使除闽紫1号外的其他4个紫云英品种
结瘤;ZK1、ZK7诱导紫云英结瘤能力较低,仅能
使闽紫5号结瘤;Z1、Z3、ZLH2、ZQH 匹配结瘤率
为0。总之,根瘤菌结瘤顺序为:GZ、XZ>M3、M6
>M10>ZK7、ZK1>Z1、Z3、ZLH2、ZQH。
表3 脂法验证菌株与紫云英品种间的配对
Table 3 Examine the nodulation by agar method.
菌株 闽紫6号 80410411 闽紫7号 闽紫1号 闽紫5号
Z1 0/5 0/5 0/5 0/5 0/5
Z3 0/5 0/5 0/5 0/5 0/5
ZK1 0/5 0/5 0/5 0/5 2/5
ZK7 0/5 0/5 0/5 0/5 3/5
ZLH2 0/5 0/5 0/5 0/5 0/5
ZQH 0/5 0/5 0/5 0/5 0/5
GZ 5/5 4/5 4/5 3/5 4/5
XZ 4/5 5/5 2/5 3/5 5/5
M3 3/5 3/5 2/5 0/5 1/5
M6 3/5 3/5 1/5 0/5 3/5
M10 3/5 2/5 1/5 0/5 0/5
注:“/”前为结瘤株数、后为试验重复数。
925第5期 管凤贞等:紫云英根瘤菌的分离与鉴定
图5 GZ接种闽紫1号
Fig.5 The result of GZ and Min1 by agar method
注:试管1、2为无结瘤植株;试管3~5为结瘤植株。
图6 左侧结瘤试管放大
Fig.6 The picture is the Observation map to enlarge of
left tube
2.4.2 水培法比较不同根瘤菌对不同紫云英品种
匹配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在水培法下,各
菌株与紫云英品种的匹配性能出现了比琼脂试管培
养法更大的差异。GZ和XZ能使供试的紫云英品
种结瘤 (80410411除外),其余的根瘤菌菌株与紫
云英品种间都未表现出结瘤现象,结瘤率均为0。
虽然GZ和XZ具有广谱性,但二者还是有所差异
的,如GZ不能使80410411匹配结瘤。
表4 水培法验证菌株与紫云英品种间的配对
Table 4 Examine the nodulation by water culture method
菌株 闽紫6号 80410411 闽紫7号 闽紫1号 闽紫5号
Z1 0/5 0/5 0/5 0/5 0/5
Z3 0/5 0/5 0/5 0/5 0/5
ZK1 0/5 0/5 0/5 0/5 0/5
ZK7 0/5 0/5 0/5 0/5 0/5
ZLH2 0/5 0/5 0/5 0/5 0/5
ZQH 0/5 0/5 0/5 0/5 0/5
GZ 2/5 0/5 5/5 3/5 4/5
XZ 5/5 2/5 1/5 4/5 5/5
M3 0/5 0/5 0/5 0/5 0/5
M6 0/5 0/5 0/5 0/5 0/5
M10 0/5 0/5 0/5 0/5 0/5
3 讨 论
3.1 从福建永泰、闽清和蒲城等地采集的紫云英
根瘤中分离获得的18株根瘤菌,均为革兰氏阴性
短杆菌,经过形态、生理生化等初步细菌学鉴定,
除 M3、M10外,均为水泡状菌体,具备一般根瘤
菌的特征。在后期进行的16SrDNA鉴定中,确定
了 YX、Z3、GZ、ZK1 为 中 慢 生 根 瘤 菌 属
Mesorhizobium,B3、M6、XZ与百脉根中生根瘤
菌 Mesorhizobium loti可能为同一菌种的不同变
种;ZLH2为黄单孢菌属Xanthomonas菌株;M3、
M10、ZK7、B4、B7、ZQH 为 土 壤 杆 菌 属
Agrobacterium菌株;B6、B5、B1、Z1为根瘤菌
属Rhizobium 菌株。鉴定结果表明,所筛选菌株
除ZLH2外分别属于所报道的前3个属,后期的水
培法 试 验 也 间 接 验 证 了 归 属 于 土 壤 杆 菌 属
Agrobacterium 的 B4、B7 和 归 属 于 根 瘤 菌 属
Rhizobium的B1、B5、B6都能与紫云英结瘤,这
与Jordand[14]对根瘤菌进行的分类结果一致。
ZLH2虽与黄单孢菌属的好几个菌种相似性达到
96%,但至今尚未有该属菌株的共生结瘤报道,水
培试验也无结瘤表现,究其原因,可能是受环境条
件限制,也可能是其专一性比较高,能使之共生结
瘤的紫云英品种较少,因此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从上述紫云英根瘤分离得到的菌株多样性说
明,紫云英除了能与互惠种族结瘤固氮外,还有其
他细菌的参与,国内外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
研究,他们从植株根瘤中分离到多种具有固氮功能
的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它们的生理功能,
035 福建农业学报 第27卷
特别是与促进豆科植物结瘤固氮方面的功能进行了
细致的研究,比起传统研究关于豆科作物结瘤的观
点,他们的研究表明,除了根瘤菌属微生物,诸如
从根瘤内分离的能够侵入豆科植株根部形成根瘤进
行固氮的土壤杆菌[15]、位于根际土壤或者根部表
面进行自身固氮的类芽孢杆菌和芽孢杆菌[16]等对
豆科植物的增产增效起到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从紫
云英根瘤中分离出多种固氮菌,除各类根瘤菌属菌
株外,也分离出 M3、M10、ZK7等土壤杆菌属菌
株及黄单孢菌属菌种ZLH2,说明土壤杆菌属等固
氮菌广泛存在于各类豆科植物根瘤内,极大地丰富
了根瘤菌的多样性,同时,此类固氮菌对豆科植物
的结瘤固氮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为人类研究丰富根
瘤菌的固氮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3.2 考虑到根瘤菌与寄主之间只有很好的搭配才
能使豆科植物获得最佳的固氮效果[17],若匹配性
能不好,即使是再高效的根瘤菌也不能充分发挥应
有的共生固氮性能[18-19],也就是说接种根瘤菌的
结瘤能力是接种成功的关键[20]。因此。本试验采
用琼脂试管培养法和水培法考查11株紫云英根瘤
菌对5个紫云英品种 (系)匹配的影响。比较2种
方法的结瘤效果可知,GZ和XZ 2种方法均表现出
较为广谱的结瘤能力,说明根瘤菌与紫云英的共生
存在多样性;其余9株根瘤菌在2种培养方法下表
现出较大的差异,在水培法中,全部表现出阴性,
即不结瘤,而在琼脂试管培养法中却可以表现出一
定的结瘤能力,M3、M6甚至能使除闽紫1号外的
其他4个紫云英品种都产生不同程度的结瘤现象。
由此可见,根瘤菌的有效性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
响[21]。目前的研究认为根瘤的形成与根瘤菌和宿
主植物交换调节信号分子过程相关[22-23],豆科植
物的根或种子分泌类黄酮物质,诱导根瘤菌的结瘤
基因产生结瘤因子[24],当根瘤菌分泌的结瘤达到
一定浓度时,能够有效刺激豆科植物结瘤,琼脂试
管法由于琼脂能够将根瘤菌的分泌物保持在一定的
浓度,故使植株根部形成根瘤,这种根瘤的组织结
构和典型的根瘤相同,但是是空心的,为阴性根
瘤[25];而水培法由于根瘤菌的分泌物被水培液大
幅度的稀释,致使假阳性根瘤无法形成。其次,琼
脂的组成成分比较复杂,含有寡糖等物质,这与某
些根瘤菌如苜蓿根瘤菌和豌豆根瘤菌中观察到的结
瘤因子结构相似[26-27],因此也可能刺激植株结瘤,
产生假阳性反应,但这种根瘤一般没有固氮活性。
李湘等[28]的研究也为这种猜测提供了科学根据,
假阳性根瘤由于积累了大量的淀粉,使瘤体呈淡绿
色,其内可能也含有短杆状菌体,但菌体不膨大形
成类菌体,这种根瘤因不含豆血红蛋白,因此无固
氮性能。在研究各类结瘤微生物结瘤固氮能力差异
中,水培法和琼脂试管培养法由于栽培周期短,便
于操作和观察,特别是水培法结果不受土壤等外界
因素的干扰,因此是研究各种具有结瘤固氮能力的
微生物与豆科植物的结瘤配对的较佳方法,具有较
强的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紫云英根瘤菌具有多样性,本文不
仅从紫云英根瘤中分离出18株具有固氮性能的菌
株,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构建了系统发育树,为
更好地分析各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打下了基础。试验
还比较了部分菌株在琼脂试管法和水培法下结瘤能
力的差异,表明水培法比琼脂试管培养法在紫云英
根瘤菌与紫云英品种的匹配性能研究上要求更为严
格,不易出现假阳性配对情况。加之,水培法操作
较为简便,试验结果易于观察和记录,具有快捷、
简便、直观、可靠等优点,是一种研究根瘤菌与豆
科植物间匹配关系的好方法,有望在该研究领域进
行进一步的推广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文新.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体系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J].草地学报,2004,12 (1):1-2.
[2]高俊莲,孙建光,陈文新.斜茎黄芪根瘤菌结瘤基因nodA PCR
扩增及PCR-RFLP分析 [J].微生物学杂志,2006,26 (4):
1-5.
[3]范运梁,刘雪,戴美学.根瘤菌选育研究进展 [J].生物技术,
2010,20 (1):96-98.
[4]ANNAPUMA K, BALAKRISHNAN N, VITAL L.
Verification and rapididentification of soybean rhizobia in Indian
soils[J].Curr Microbiol,2007,54:287-291.
[5]GONG SHIYONG. Construction and Highly Effective
Recombinant Sinorhizoibuim meliloi Starins and Primary Study
of Their Salt Tolerencef [J].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6:2-14.
[6]APPUNU C,DHAR B.Isolation and symbiotic characteristics
of two Tn5-derived phage-resistant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strains that nodulate soybearl [J].CuRT-Microbiol,2008,
57:212-217.
[7]WEI GEHONG,HE XUELI,GUN JIE.Study on Intergenera
Fusion of Proto plasts from Rhizobium leguminosorum and
Sinorhizobium xinjiangnesis [J]. 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01,17 (5):534-538.
[8]李友国,周俊初.影响根瘤菌共生固氮效率的主要因素及遗传
改造 [J].微生物学通报,2002,29 (6):86-89.
[9]李阜棣,喻子牛,何绍江.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10]VINCENT M J.根瘤苗实用研究手册 [M].上海植物生理
135第5期 管凤贞等:紫云英根瘤菌的分离与鉴定
研究所固氮室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牡,1971.
[11]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细菌分类组.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
法 [M].北京:科学出版社,l978.
[12]张纪忠.微生物分类学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13]张小甫.甘肃不同生态区域苜蓿根瘤菌筛选菌株常规鉴定与
分子鉴定 [M].兰州: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2008.
[14]王素英.根瘤菌分类的新进展 [J].微生物学通报,1997,24
(1):44-47.
[15]DE LAJUDIE P, WILLEMS A, NICK G, et al.
Agrobacterium biv.1strain isolated from nodules of tropical
legumes[J].Syst Appl Microbiol Science,1999,22:119-
132.
[16]丁延芹,王建平,刘元,等.几株固氮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
定 [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4,12 (6):690-697.
[17]OLSTHOOM M MA,STOKVIS E,HAVERKAMP J,et al.
Growth temperature regulation of host specific modifications of
rhizobial lipochitirloligosaccharides:the function of nodX is
tem-Perature regulated M01 [J].Plant-Microbe Interact,
2000,13:808-820.
[18]兆良.合理使用化肥充分利用有机肥.发展环境友好的施肥
体系 [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2):89-93.
[19]KULKAMI S,NARTIYAL C S.Effect of Salt and pH Stress
on temperature-tolemant Rhizobiurrcsp NBRl330 Nodulating
Prosopisjuli flora [J].Current Microbiology,2000,40:
221-225.
[20]PATE J S.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of bacterial variation
in legume symbiosis[J].Nature,1961,192:637-639.
[21]李友匿,阕俊初.影响根瘤蕊共生固氮效率的主要因素及遗
传改造 [J].微生物学通报,2002,29 (6):86-89.
[22]张 琴,张 磊.豆科植物根瘤菌结瘤因子的感知与信号转导
[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 (7):233-238.
[23]孙君明,韩粉霞.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异黄酮的调控机理 [J].
西南农业学报,2005,18 (5):161-165.
[24]杨国平,朱军,娄无忌.紫云英根瘤菌结瘤因子的初步研究
[J].微生物学报,1994,34 (5):406-408.
[25]TRUCHET G,ROCHEP,LEROUGE P,et al.Sulphated
lipo-oligosaccharide signals of Rhizobium meliloti elicit root
nodule organogenesis in alfalfa [J].Nature,1991,351,
670-673.
[26]LEROUGE P,ROCHE P,FAUCHER C,et al.Symbiotic
host-specificity of Rhizobium meliloti is determined by a
sulphated and acylated glucosamine oligosaccharide signal[J].
Nature,1990,344,781-784.
[27]SPAINK H P,SHEELY D,VAN BRUSSEL,et al.A novel
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 moiety of lipo-oligosaccharide
signals determines host specificity of Rhizobium [J].Nature,
1991,354:125-130.
[28]李湘,杨红玉.豆科植物根瘤形成条件初探 [J].西南农业学
报,2007,20 (1):95-98.
(责任编辑:柯文辉)
235 福建农业学报 第2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