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还田条件下稻田紫云英氮素释放规律及效应



全 文 :书不同还田条件下稻田紫云英氮素释放规律及效应
唐 杉1,2,王允青1,2* ,曹卫东3,赵决建4,张 智5,吴立蒙5,吴文革6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2.安徽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省级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31;3.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北京 100081;4.安徽省桐城市农技中心,安徽
桐城 231400;5.安徽省桐城市吕亭镇农技站,安徽桐城 231400;6.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
摘要 [目的]探明不同还田方式下紫云英氮素释放规律,为合理施用紫云英、减少化肥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网袋腐解方法,结
合田间水稻试验,定量研究紫云英在不同还田条件下氮素释放规律、效应。[结论]在紫云英腐解的不同时期,翻压量始终是影响紫云英
氮素释放的重要因素,而是否施肥、移栽水稻对紫云英氮素的腐解释放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大田试验中,紫云英供氮处理的肥效在
翻压前期弱于纯化肥,中期强于纯化肥,最终对水稻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紫云英;早稻;腐解;氮素释放
中图分类号 S541 + .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 2013) 07 -02945 -03
Effects of N-release from Astragalus sinicus in Different Applied Conditions
TANG Shan et al ( Soil and Fertilizer Institute,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fei,Anhui 230031)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using Astragalus sinicu instead of fertilizer partly,the regular pattern of N-release A.
sinicu in different applied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Method]By using decomposing in mesh bag,combined with field rice experiment,the
effect and law of N-release from A. sinicu in different applied conditions were quantitatively studied. [Conclusion]The quantity of plowed A.
sinicu is alway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of N-release,th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the growth of rice also have effect. In the field experiment,
the N released from A. sinicu was less effective than fertilizer before 30 d,but more effective after 30 d.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
tween N from A. sinicu and fertilizer at last.
Key words Astragalus sinicus L. ; Early rice; Decomposing; N-release
基金项目 公益性行业( 农业) 专项( 201103005,201203032) ;安徽省农
业成果转化 ( 12040302003 ) ;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创新团队
( 11C0101) 。
作者简介 唐杉( 1983 - ) ,男,安徽繁昌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土
壤肥料方面的研究,E-mail: tsago@ 163. com。
收稿日期 2013-03-08
紫云英作为安徽省沿江及皖南稻区最主要的冬季绿肥
作物,植株本身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作为有机肥料施用
时,它可以有效地补充土壤中的有效氮,丰富和平衡土壤中
营养物质,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平衡和调节农
作物吸收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提高农产品品质[1 -2]。在
稻区冬闲田发展以紫云英为代表的绿肥,对于保障国家粮食
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发展可持续农业等意义重大。
目前施用紫云英对水稻土土壤肥力、水稻产量提高的研
究报道很多[3 -4],但是对不同还田条件下紫云英的腐解、养
分释放特征及有效性等相关规律缺乏深入研究。笔者采用
网袋试验方法,同时结合田间的定位试验,试图探明不同还
田方式下紫云英腐解特征、氮素释放规律,为合理施用紫云
英、减少化肥用量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土壤 试验安排在安徽省桐城市吕亭镇新店村,
成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发育的水稻土田。土壤主要农化性
状为:pH 6. 20,有机质 17. 50 g /kg,全氮 1. 34 g /kg,碱解氮
75. 00 mg /kg,速效磷(P)6. 00 mg /kg,速效钾(K)78. 00
mg /kg,缓效钾(K)246. 00 mg /kg。
1. 2 试验处理 网袋研究方法采取主处理 4 个,分别为移
栽水稻的施肥(A)和不施肥处理(B)、不移栽水稻空白田的
施肥(C)和不施肥处理(D) ;3 个副处理为 3 种紫云英还田
用量,分别是每网袋装秸秆 108(L)、216(M)、324 g(H) ,模拟
7. 5、15. 0、22. 5 t /hm2 紫云英理论还田用量。各个处理重复
3次。
田间定位试验设计了 7 个处理。其中,早稻试验处理
为:①对照(CK) ,不施紫云英和化肥;②施 100%化肥,不施
紫云英;③施 70%化肥,不施紫云英;④施 70%化肥和紫云
英 7. 5 t /hm2;⑤施 70%化肥和紫云英 15 t /hm2;⑥施 70%化
肥和紫云英 22. 5 t /hm2;⑦施 70%化肥和紫云英 30 t /hm2。
100%化肥处理的 N、P2O5、K2O 分别为 150、75、90 kg /hm
2,
70%化肥处理为 N、P2O5、K2O 均相应减少 30%。氮肥按基
-蘖 -穗 50%-30%-20%分 3次施用,磷肥、钾肥全部作基肥
一次性施用。
1. 3 试验方法
1. 3. 1 网袋腐解试验。用 200 目尼龙网袋装约 20 cm长紫
云英,扎紧袋口。在紫云英装袋之前,采集紫云英混合样,测
定含水量、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试验研究网袋于 2009年 4
月 16日分别埋入施肥、不施肥的水稻田间和不移栽水稻空
白田的施肥、不施肥田间,埋入土中试验是将网袋埋入 7 ~ 10
cm深土层。在埋入后 3、7、12、18、25、33、42、52、64、78、94 和
112 d各处理取样一次,其他保持原封不动。采回样品用自
来水冲洗 30 ~40 s /样,晾干后烘干,称重,测定有机质、氮磷
钾含量。所有样品有机质含量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
-外加热法。植株样品采用硫酸 -双氧水消解,其中氮的测
定采用凯氏法,磷的测定采用钒钼黄比色法,钾的测定采用
火焰光度法测定。
在试验开始后 10 d即第 3 次取样前 2 d移栽水稻。施
肥处理在水稻移栽前撒施基肥。水稻品种为浙辐 203。施肥
量 N、P2O5、K2O 分别为 150、75、90 kg /hm
2,氮肥按基、蘖肥
70%、30%二次施用,磷肥、钾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分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3,41(7):2945 - 2947 责任编辑 刘月娟 责任校对 卢瑶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3.07.134
蘖肥在水稻移栽后 8 d、网袋埋入土壤后 18 d即第 4 次取样
后当天施用。
1. 3. 2 田间定位试验。当年的早稻品种为浙辐 203,3月 29
日播种,4 月 29 日移栽,密度 30 万穴 /hm2,每穴栽插 4 苗。
紫云英于移栽前 7 d翻压入田,浅水浸沤。在不同生长发育
时期,调查茎蘖动态;在成熟期测产,并且统计株高、有效穗、
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经济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还田条件下紫云英氮素释放规律 由图 1、2 可
知,不同还田方式下紫云英氮素腐解释放规律存在一定差
异。紫云英翻压前期(0 ~12 d)氮素释放随不同还田量存在
显著差异 (P <0. 01) ,在施肥(A、C)与不施肥(B、D)处理间
也存在显著差异(P < 0. 01)。紫云英翻压第 12 天氮素平均
释放率达70. 65%(65. 96% ~ 73. 54%)。翻压中期(12 ~ 33
d)紫云英氮素释放随还田量仍存在显著差异(P < 0. 01) ;从
还田条件来看,施肥(A、C)与不施肥(B、D)处理间存在显著
差异(P <0. 01) ,而施肥处理(A、C)中移栽(A)与不移栽水
稻(C)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 < 0. 01) ,紫云英翻压第 33 天氮
素平均释放率达 89. 38%(87. 93% ~ 90. 42%)。翻压后期
(33 ~112 d)紫云英氮素释放率在移栽(A、B)与不移栽水稻
(C、D)间存在显著差异(P <0. 01) ,随还田量也有一定差异
(P <0. 05) ,紫云英翻压第 112天氮素平均释放率达 98. 16%
(97. 96% ~98. 40%)。
总体看来,紫云英翻压后 7 ~12 d即可释放大量的氮素,
但在中后期(33 d后)仍有一定的释放比例。不同还田条件
在不同时期对紫云英氮素释放存在显著的影响,即前中期紫
云英氮释放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是否施肥,而在中后期则为
是否栽插水稻。施肥处理对紫云英翻压前中期氮素释放的
抑制效果明显,后期则相对减弱;而栽插水稻对紫云英翻压
后氮素释放的促进效应在腐解前期不明显,从中后期开始变
得显著。
图 1 不同还田条件下紫云英氮素释放规律
2. 2 紫云英还田对早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由表 1 可知,不
同紫云英还田量对早稻发育存在显著影响。移栽时各处理
茎蘖数一致;在分蘖期大部分时期(对应紫云英翻压 12 ~ 25
d)100%化肥处理茎蘖数最多,显著高于化肥 -紫云英配施
各处理。这可能与化肥提供的是速效的无机态氮,而紫云英
中氮素的释放,尤其是释放出的氮转化成可供作物直接吸收
的无机态氮需要时间有关。进入拔节期后(对应紫云英翻压
图 2 不同还田量下紫云英氮素释放规律
33 ~42 d) ,化肥 -紫云英配施各处理茎蘖数增长较快,结合
同期氮腐解情况(33 d时平均氮素释放已达 89. 38%) ,可以
认为此时紫云英通过腐解转化释放出氮素,尤其是有效态的
氮素较多。从孕穗期(对应紫云英翻压 52 ~78 d)开始,化肥
-紫云英配施各处理茎蘖数降幅相对较小,有效分蘖高于
100%化肥处理,此时紫云英氮腐解已超过 90%,作为中长期
持续性氮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化肥的短期效应;到抽穗期
(对应紫云英翻压 78 d)以后,除了不施肥处理,化肥和化肥
-紫云英配施各处理茎蘖数无显著差异。最终的有效分蘖
数和总体氮肥用量相关,与氮肥来源无显著关系。
总体看来,在移栽初期(尤其是紫云英翻压 20 d,对应水
稻移栽 10 d以内) ,紫云英氮素释放尚不充分,提供的可直
接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无机态氮不多;随着氮素的释放、转化,
在翻压 30 d后紫云英腐解释放的无机态氮逐渐增多,可以满
足作物需求。
表 1 不同处理早稻发育动态 苗 /丛
处理
紫云英翻压天数∥d
9 14 25 37 57 73 90
不施肥 5. 0 5. 4 6. 9 8. 3 8. 0 8. 0 9. 3
100%化肥 5. 0 7. 8 14. 8 15. 8 13. 1 13. 0 13. 0
70%化肥 5. 0 6. 0 8. 6 12. 4 12. 2 12. 1 12. 0
70%化肥 +7. 5 t /hm2 紫云英 5. 0 6. 5 9. 1 13. 6 13. 3 12. 4 12. 7
70%化肥 +15. 0 t /hm2 紫云英 5. 0 6. 4 9. 5 15. 7 14. 6 12. 7 12. 6
70%化肥 +22. 5 t /hm2 紫云英 5. 0 6. 2 10. 7 16. 2 14. 9 12. 9 12. 5
70%化肥 +30. 0 t /hm2 紫云英 5. 0 6. 2 11. 3 16. 0 15. 4 12. 8 11. 7
注:紫云英翻压后9、14、25、37、57、73、90后生育期分别为苗期、分蘖初
期、分蘖盛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成熟期。
3 结论与讨论
紫云英作为绿肥,其腐解速率高于传统作物秸秆[5 -7],并
且释放出大量氮素。网袋腐解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还田量是
决定其氮素释放速率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高量紫
云英还田处理氮素释放相对较慢;在其他还田条件方面,在前
中期是否施肥及中后期是否移栽水稻对紫云英氮素释放存在
显著的调节作用,前中期不施肥处理紫云英氮素释放相对较
快,而中后期移栽水稻处理紫云英氮素释放相对较快。
与 100%化肥处理相比,由于紫云英前期腐解需要时间,
同时释放出的氮未完全转化成无机氮,化肥 -紫云英配施处
理前期(紫云英翻压 30 d左右,对应分蘖期)氮素供应相对
不足,长势相对较弱;到中期(拔节期至抽穗期前,紫云英翻
6492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年
压 30 ~60 d) ,由于紫云英大部分腐解,同时释放出的氮大部
分已转化成无机氮,化肥 -紫云英配施各处理长势开始达到
甚至优于 100%化肥处理水平;到成熟期,70%化肥配施紫云
英处理的有效穗数随紫云英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 22. 5
t /hm2 达到最高,继续增加紫云英施用量反而造成产量减少,
配施紫云英和 100%化肥处理相比没有显著影响。
田间试验表明,紫云英作为一种绿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代替传统化肥对作物供氮。紫云英翻压 30 d前可以通过腐
解、分解转化释放出较多的无机态氮,并且可被作物吸收利
用。虽然紫云英腐解比一般秸秆快,但氮素的释放、转化仍
需要时间,而且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氮需求存在差
异[8]。单纯施用紫云英的话,在翻压前期(尤其是 10 d 前)
及营养生长的关键时期不能提供充分的无机态氮,所以需要
和化肥配施,使缓效和速效氮互相调剂。
值得注意的是,紫云英释放出的氮素在前期并未完全转
化为可被直接利用的形式,同时在中后期可能存在相当程度
的挥发、损失[9 -10]。这可能与氨挥发、微生物的吸收利用有
关。关于紫云英氮素释放中具体的形态、规律及机制,还有
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林多胡,顾荣申.中国紫云英[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王允青,张祥明,刘英,等.施用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699 -700.
[3]陈秀华,刘正余,金志刚.以紫云英为绿肥的水稻化学肥料减量效果初
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8(5):91.
[4]吴建富,张前良,刘经荣,等.稻田紫云英肥饲兼用的技术与效益[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19(2):53 -56.
[5]王允青,郭熙盛.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J].中国生态
农业学报,2008,16(3):607 -610.
[6]李逢雨,孙锡发,冯文强,等.麦秆、油菜秆还田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
律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15(2):374 -380.
[7]潘福霞,鲁剑巍,李小坤,等.三种不同绿肥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研
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1):216 -223.
[8]邹长明,秦道珠,徐明岗,等. 水稻的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及其与产量
的关系[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25(4):6 -10.
[9]陈振华,陈利军,武志杰,等.辽河下游平原不同水分条件下稻田氨挥
发[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2):2771 -2776.
[10]徐阳春,吴小庆,郭世伟,等.水稻生育后期地上部氨挥发与氮素利用
效率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14(2):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207 -212.
(上接第 2923 页)
杀菌剂处理黄瓜根际土壤后,其根际真菌数量呈现先降低后
升高的趋势,在第 10、20天时均低于生防菌剂处理但差异不
显著,至 30、40 d时根际真菌数量开始增加并高于生防菌剂
处理组,但均低于空白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说明化学杀菌
剂百菌清对黄瓜根际真菌同样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其抑制
作用的持效性略逊于枯草芽孢杆菌 B29菌剂。
3 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 B29菌剂施入黄瓜根际土壤
后对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趋势较一致,均表现为先
升高后降低并保持于一定数量,即在处理后第 10、20 天时根
际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极显著增加,至第 30、40 天恢复到和
空白对照组一致;而对根际真菌数量的影响表现为使其逐渐
下降,第 10 天时显著低于对照,20 ~ 40 d 时极显著低于对
照,至第 40天稍有回升并略高于 10 d时的真菌数量。因此,
综合枯草芽孢杆菌 B29 对黄瓜根际细菌与真菌数量影响的
结果来看,枯草芽孢杆菌 B29施入黄瓜根际土壤后有使黄瓜
根际细菌与真菌数量比显著增大的趋势,即使黄瓜根际土壤
向“细菌型”土壤转化的趋势,该结果与冯莉等[1]所报道的
“荧光假单胞菌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影响的趋
势”相一致。尹淑丽等[2]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于播种时穴
施单一生防菌细菌D、放线菌317和木霉菌,研究黄瓜不同生
育时期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变化,结果表明,细菌 D 和放
线菌 317的施入有利于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同时可有
效控制土壤中真菌数量的增加。由此可见,生防菌可有效改
善作物根际微生态环境,抑制病菌的繁殖。
化学杀菌剂百菌清施用后对黄瓜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
的影响表现为根际细菌数量显著降低,放线菌数量低于对照
且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低于生防菌处理组。根际真菌数
量在第 10、20天时低于生防菌剂处理,但差异不显著;至 30、
40 d时则高于生防菌剂处理组,说明化学杀菌剂百菌清对黄
瓜根际真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其抑制作用的持效性略逊
于枯草芽孢杆菌 B29菌剂;同时对黄瓜根际细菌和放线菌也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前期研究已表明,枯草芽孢杆菌 B29菌株在黄瓜根际土
壤中具较强的定殖能力[9],结合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的
“调整”,为枯草芽孢杆菌 B29菌剂对黄瓜枯萎病表现出较明
显的田间防效提供了微生态依据。
参考文献
[1]冯莉,张玲华,田兴山.荧光假单胞菌对烟草根系微生物种群数量及根
活力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S):537 -539.
[2]尹淑丽,麻耀华,张丽萍,等.不同生防菌对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
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2(1):10 -14.
[3]郭敏,刘春燕,陈靠山.拟康氏木霉对蔬菜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及对番
茄灰霉病的防效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156 -
158.
[4]段春梅,薛泉宏,赵娟.放线菌剂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叶片 PPO活性的影
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0,19(9):48 -54.
[5]陈雪丽,王光华,金剑,等.两株芽孢杆菌对黄瓜和番茄根际土壤微生
物群落结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8,27(11):1895 -1900.
[6]许艳丽,张红骥,张匀华,等.施用根腐病生防颗粒剂对大豆田土壤微
生物区系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7,6(2):198 -203.
[7]LI J,YANG Q. Biological control of fusarisum wilt with an antagonistic
strain of Bacillus subtilis. Study on Plant Pest and Diseases Biological Con-
trol and Bio-technology[C]/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 -
Control and Biotechnology. Harbin,China:Heilongjiang Science Technology
Press,2005:229 -236.
[8]李晶,杨谦,王玉霞,等.枯草芽孢杆菌 B29菌株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田
间效果及安全性评价初报[J].中国蔬菜,2009(2):30 -33.
[9]李晶,张先成,赵晓宇,等.抗病促生枯草芽孢杆菌 B29在黄瓜根际的
定殖研究[J /OL]. http:/ /www. doc88. com/p -578889830830. html.
749241卷 7期 唐 杉等 不同还田条件下稻田紫云英氮素释放规律及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