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凤尾草不同溶媒提取功能成分的抗菌效果比较



全 文 :2013年第 3期(总第 172期)
凤尾草 (Pteris multifida Poir) 属于凤尾蕨
科、凤尾蕨属,别名鸡爪草、井栏草、小叶凤
尾草,多年生草本,生长于半阴湿的岩石及墙
角石隙中。凤尾蕨全草都可供药用,主要成分
含黄酮类、多元酸以及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1]等
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清热利湿、抗菌消炎、消
肿止痛等功效,多用于治痢疾和止泻[2]。民间及
临床用全草治疗痢疾、外伤出血、烫伤、烧伤
以及扁桃体炎、肝炎等,其根茎还可用于治疗
糖尿病、抗肿瘤[2]。目前,凤尾草的抗菌作用虽
有文献记载,但国内外相关报道还是较少。凤
尾草功能成分提取近年来逐步有些报道,但多
数用水和乙醇提取[1,3]。此外,还有研究用甲醇
法[4]、碱液法[5]、色谱分离等提取功能成分。
本研究以凤尾草为原料,以乙醇和丙酮为溶
剂提取及蒸馏水煎煮,比较提取的功能成分抗
菌效果,旨在探索较好的提取方法,为凤尾草
药效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新思路。
1 材料
1.1 药材
凤尾草:全草于 2011 年 6 月 15 日采集于
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内,清洗干燥粉碎后备用。
1.2 试验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
草 芽 孢 杆 菌 (Bacillus subtilis)、 沙 门 氏 菌
(Salmonella ) 和 嗜 水 气 单 胞 菌 (Aeromonas
hydrophila)、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由江西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3):
272-274.
[2] 王昶,邢志华,王青. 黄芪地上部分中多糖含量的研究
[J].黑龙江医药,2006,19(5):343-344.
[3] 王瑞明,李先荣. 黄芪地上部分( 茎、叶) 多糖含量测定
[J]. 中成药,1999,21(5):254-255.
[4] 张国庆.黄芪茎叶的利用研究[J].天津药学,2010,22
(5):5-7.
[5] 倪艳, 苏强.黄芪多糖水煎提取工艺的优化试验研究
[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5):284-286.
[6] 田洛.醇碱提取法提取黄芪多糖的优化试验研究[J].中
国中药杂志,2000,23( 5) : 22-24.
[7] 吴永平,曹园,曹正中.黄芪活性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探
讨[J]. 时珍国医国药, 2001,12(10):876-877.
[8] 张洪波,任春晓.黄芪叶提取及黄茂多糖测定方法研
究[J].黑龙江医药,2005,18(1):6-8.
[9] 张先海,史丽岩,史景明. 不同方法提取黄芪中黄芪多
糖的比较[J].海峡药学,2010,22(10):79-80.




........................................................
收稿日期:2013-01-30
作者简介:刘湘红(1989-),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预防兽医学。
E-mail:liuxianghong07@163.com
通讯作者:王小莺(1969-),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兽医
药理学及毒理学教学和研究。email:wangxiaoying6969
@126.com
凤尾草不同溶媒提取功能成分的抗菌效果比较
刘湘红, 刘远超, 韩晓萍, 王小莺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溶媒提取凤尾草功能成分的抗菌效果。[方法]将新鲜凤尾草干燥粉碎后,分别用水煎煮、乙醇
热回流提取、丙酮热回流提取,再将提取液蒸发浓缩至一定浓度,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五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凤尾草水煎液对金黄
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55.31、110.62、110.62、110.62、55.31
mg生药∕ml;凤尾草乙醇提液对以上五种菌的MIC分别为43.40、86.81、86.81、 6.81、 6.81mg生药∕mL;丙酮提取
液对以上五种菌的MIC分别为29.48、58.96、58.96、29.48、29.48mg生药∕ml。[结论]凤尾草丙酮热回流提取的功能成
分在本试验中抗菌效果最好。
关键词: 凤尾草;溶媒;最小抑菌浓度
中图分类号:S8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 (2013) 03-0009-03
9
2013年第 3期(总第 172期)
水煎液
55.31
110.62
110.62
110.62
55.31
MIC值
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沙门氏菌
嗜水气单胞菌
大肠杆菌
丙酮提取液
29.48
58.96
58.96
29.48
29.48
表 1 凤尾草提取液最低抑菌浓度结果(mg 生药/ml)
乙醇提取液
43.40
86.81
86.81
86.81
86.81




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预防兽医教研室分
离鉴定并保存。
1.3 培养基
普通肉汤培养基,肉汤琼脂培养基用于细
菌培养。
2 方法
2.1 凤尾草提取液制备
2.1.1 凤尾草醇提液的制备 取凤尾草全草洗
净,60℃干燥,粉碎过40目筛,精密称取粗粉
5g,装于滤纸包内,置于索氏提取器中,用体积
分数 60%的乙醇热回流提取 1 h,温度控制在
60℃[3],料液比 1:20 的相同条件下浸提 3 次,
每次浸提1h,过滤合并提取液,用旋转蒸发仪
减压蒸发浓缩(温度控制在60℃),即得凤尾草
乙醇提取液,浓度为0.7g生药/ml。
2.1.2 凤尾草丙酮提取液的制备 按上述方法用
60%的丙酮替代60%的乙醇热回流提取浓缩,即
获得凤尾草的丙酮提取液,浓度为0.943g生药
/ml。
2.1.3 凤尾草水煎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凤尾草干
燥粉末 5g,加蒸馏水浸泡20min后,以料水比
1:30,水煎3次,每次1h,过滤,合并水煎液,
用旋转蒸发仪在 60℃下蒸发浓缩获得浓度为
0.442g生药/ml的凤尾草水煎液。
将以上三份提取液分别用细菌过滤器过滤
后将滤液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使用期限为一
周。
2.2 受试菌菌液的制备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
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的新鲜培养物
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置于37℃生化培养箱
中培养 16~18h, 次日挑选单个菌落 1~2 个接
种于2ml普通肉汤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箱
16~18h培养后取出。用平皿法测定细菌浓度。
临用前将菌液用肉汤培养基稀释成菌液浓度为
105CFU/ml,备用。
2.3 MIC值测定
按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 MIC值。取灭菌小
试管 30 支,每 10 支一组分别排列试管架上,
并将每组试管按照1至10编号,每种菌都三次
重复。放置37℃生化培养箱中培养18~24h后取
出观察细菌生长状况。以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
小浓度为提取液对该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3 结果与分析
本实验所选用水煎煮和用乙醇、丙酮回流
提取所得的提取液,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
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嗜水气单胞
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结果的MIC见表1。
由表 1 可知,三种提取液对革兰氏阴性、
阳性菌均有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不同。丙酮
提取液的抑菌活性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及嗜水气单胞菌的MIC均为29.48(mg
生药 /ml)。其次为乙醇提取液,水煎液效果最
差。由此可知,用乙醇和丙酮热回流提取比传
统的水煎法提取凤尾草的功能成分抗菌效果更
10
2013年第 3期(总第 172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兽医学杂志》为双月刊,每本定价5元。邮局订阅全年6期30元;汇款到本刊编
辑部订阅需增加寄杂志邮费,全年6期共36元。
订阅、邮购办法:全国各地邮局(所)都可订阅,邮发代号:44-46(列在江西省邮发期
刊或农业、畜牧兽医期刊目录内)。每年的10、11月份可订次年全年,或在4、5月份订下
半年3期。如果当地邮局(所)订阅不便,或错过邮局征订时间,可随时直接汇款36元
(已加邮寄费)到本刊编辑部邮购补订当年全年6期杂志。需要购买以前余刊者,可查阅
近期本刊“邮购书刊讯息”栏目了解尚存余刊期号及价格,以便汇款邮购。邮购补订汇款
至:330006 江西省南昌市福州支路2号 中兽医学杂志编辑部收。请在汇单附言栏内注
明杂志年期号。
订阅、邮购补订《中兽医学杂志》办法




好。
4 讨论
水煎液效果差的原因可能与煎煮汤剂所用
水量的多少、火候的大小及时间的长短等有关,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药物有效成分溶出,也可
能煎煮对功能成分的破坏有关,因为传统的煎
煮法温度达到100℃。刘国凌报道,温度对凤尾
草水溶性黄酮的浸提有显著的提高,但温度超
过90℃以后,得率稍有下降,可能会导致部分
黄酮类物质的分解而使总黄酮得率下降[6]。吴英
华报道,在提取因子中,温度对凤尾草总黄酮
提取率影响最大。在试验条件下,随温度的升
高,凤尾草总黄酮提取率逐渐增大,但当温度
达到60℃以后,温度再升高,总黄酮的提取率
反而下降[3]。
不同方法提取的功能成分会有所不同,可
能会对抗菌效果产生影响。近年来,随着凤尾
草的深入研究 ,分离提取得到更多的活性成分。
据报道,刘清飞首次从凤尾草根茎中分离提取
到多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4个。除β谷甾醇
外,其他3个为四环二萜贝壳杉烷(烯)类化合
物,均为首次从凤尾草根茎中分离到[1]。秦波等
人从凤尾草的丙酮和2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
得出一个倍半萜苷和6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
有4种黄酮类化合物为首次分离得到[7]。
中药提取物本身有颜色,对MIC测定的实
验结果的判断有一定影响。提取方法获得的药
物是否通过旋转蒸发仪将有机溶剂去除的干净,
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1] 刘清飞,秦明珠.凤尾草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中草药
[J],2002,33(2):1132-1141.
[2] 杨春澎.药用植物学.[M].1997,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3] 吴英华,蔡小华,任凤莲.凤尾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研究.光谱实验室[J],2008,25(2):195-198.
[4] 王文蜀,王志骞,周亚伟.凤尾草化学成分研究.中药材
[J].2008,31(8):1165-1167.
[5] 余有贵,赵良忠,段林东.凤尾草功能成分提取与抗菌
效果研究.中国饲料[J].2004(023):23-24.
[6] 刘国凌,宁正祥,彭小红.凤尾草黄酮类化合物的水提
工艺条件研究.食品科学[J].2008,29(8):286-288
[7] QINBo.ZHUDa-Yuan,JIANGShan–H o etal,
ChemicalConstituentsofPterismultifidaandTheir
Inhibito2ryEffectsonGrowthofRatProstaticEpithelial
Cellsinvitro[J].ChineseJournalofNaturalMedicines,
2006,4(6):43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