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紫云英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初报



全 文 : 2013年 第1期 耕作与栽培 ·43 ·
 
紫云英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初报
刘 兵,邹 记,段琼艳
(湖南省龙山县土肥站,湖南 龙山 416800)
摘 要:紫云英是一种很好的绿肥作物,通过种植,能够改
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选用优良品种,提
高单位面积鲜草产量,龙山县从省内外引进紫云英优良品种
5个,进行了小区种植比较试验,以鉴定其生长特性和推广价
值。结果表明:3个晚熟品种中,紫冷艳1号适应性最好,鲜
草产量最高,适宜龙山县大面积推广;宁波大桥、浙紫5号产
量其次,盛花期较长,可适当推广;2个中熟品种产量较低,盛
花期短,性状次之。
关键词:紫云英;品种;比较试验
紫云英又称红花草籽,是重要的冬季绿肥作物,具有农
用、食用、药用等价值。紫云英能改良土壤,提升土壤肥力,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商品化肥的使用数量和次数,保
护农业生产环境,作物增产提质效果明显。一直以来,农民
过量施用化肥现象十分普遍,造成土壤板结,耕地质量下降。
近年来,由于农民意识到耕地质量下降严重制约农作物产量
和品质,为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种植绿肥紫云英是很
好的途径。为筛选适宜龙山县种植的紫云英优良品种,2012
年从浙江、福建、长沙等地引进紫云英新品种5个,进行了品
种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设在石羔镇甘壁村2组邓德贵的一季中稻田,试验
田面积1 200m2。境内海拔458m,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区,年平均降雨量1 379mm,年平均气温15.9℃,无霜期283
d,年日照时数1 269h。土壤系河沙泥,土壤基础理化性质为
(2012年10月5日取样,0~20cm土层)pH 值6.1、碱解氮
149mg/kg、速效钾107mg/kg、有效磷51.2mg/kg。前作为
一季超级杂交中稻。
1.2 参试品种
试验共种植5个紫云英品种,分别是紫冷艳1号、宁波
大桥、浙紫5号、闽紫6号、余江大叶。
1.3 试验设计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33m2(长11m、
宽3m),四周设立保护行。
1.4 种植与管理
2012年10月8号播种,播种量为1.5kg/667m2,播前施
过磷酸钙15kg/667m2,出苗后按标准开好“三沟”,以防旱防
渍。冬施腊肥一次。治虫2次,3月15日用1 000倍蚜虱净
进行喷雾,4月2日用1 000倍蚜虱净喷雾防治蓟马、潜叶蝇
收稿日期:2013-01-15
第一作者:刘 兵(1976-),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土肥水技述推广工作。
和蚜虫。
1.5 数据调查及标准
1.5.1 生育期观察
出苗期指出苗的日期;现蕾期指试验区内有50%以上茎
株现蕾的日期;初花期指试验区内有25%的茎株开始开花的
日期;盛花期指试验区内有75%的茎株开始开花的日期;成
熟期指试验区内有75%以上果荚转为黑色的日期。
1.5.2 经济性状考查
4月23日在每小区随机取10株考查株高、分枝数、根瘤
数。株高从地面量至植株最高叶片尖端,取平均值;分枝数
在每小区随机取10株清点计数,取平均值;根瘤数在每小区
随机取10株清点计数,取平均值;鲜草产量在每小区采取5
点取样法,每点取1m2,整地面割,割后立即称重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表1 各品种生育期
品种名称
播种期
(月/日)
出苗期
(月/日)
分枝期
(月/日)
初花期
(月/日)
盛花期
(月/日)
终花期
(月/日)
成熟期
(月/日)
全生育期
(d)
紫冷艳1号 10/8  10/13  11/2  4/2  4/7  4/25  5/3  205
宁波大桥 10/8  10/13  11/2  4/2  4/7  4/21  4/27  200
浙紫5号 10/8  10/13  11/2  4/1  4/5  4/19  4/25  198
闽紫6号 10/8  10/13  11/2  3/18  3/23  4/6  4/14  187
余江大叶 10/8  10/13  11/2  3/19  3/24  4/7  4/15  188
2.1.1 播种至盛花期
由于前期气温较低,3月24日前进入盛花期的闽紫6
号、余江大叶两个品种,播种至盛花期165~166d。4月7日
前进入盛花期的宁波大桥、紫冷艳1号、浙紫5号3个品种,
播种至盛花期177~179d。
2.1.2 播种至成熟期
4月15日前成熟的有闽紫6号、余江大叶2个品种,播
种至成熟187~188d;4月25日~5月3日前成熟的有浙紫
5号、宁波大桥、紫冷艳1号,播种至成熟198~205d。
2.2 经济性状
表2 各品种经济性状
品种名称
株高
(cm)
分枝数
(个/株)
根瘤数
(个/株)
基本苗
(株/m2)
产量
(kg/m2)
平均产量
(kg/667m2)
紫冷艳1号 71  9  110  476  3.2  2123
宁波大桥 68  10  98  468  3.0  1968
浙紫5号 69  9  90  453  2.8  1891
闽紫6号 72  8  87  431  2.6  1772
余江大叶 71  7  75  420  2.5  1674
2.2.1 株 高
各品种间无明显差异。
2.2.2 根瘤数
每株75~90个的有余江大叶、闽紫6号、(下转第46页)
 ·46 · 耕作与栽培 2013年 第1期
[12] Kenney D S.Devine.The way it was developed an industrial-
ist’s view[J].Weed Sci,1986,34(Suppl.1):15~16.
[13] Bowers R C.Commercialization of Colege TM:an industrial-
ist's vicw[J].Weed Sci.1982.34(Suppl.1):24~25.
[14] 孔垂华,胡飞 .植物化感相生相克作用及其应用[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38~240.
[15] Boyetcgko S M,Holmstrom Ruddick B.Host range of rhizo-
bateria effective as biocontrol agents of downy brome[J]
.Plant Pathol,1996,18:86~89.
[16] 李明智,李永泉 .细菌除草剂黄单胞菌反枝苋致病菌的筛选
[J].微生物学报,2004,44(2):226~229.
[17] 冯化成 .新生物源除草剂Camperico[J].世界农药,2001,23
(2):53~55.
[18] 高昭远等 .我国利用病原微生物防除杂草研究的回顾与现状
[J].中国农学通报,1999,11(1):31~34.
[19] 王韧 .我国杂草生防的现状及若干问题的讨论[J].生物防治
通报,1986,2(4):173~177.
[20] 王明旭等 .稗叶枯菌及其毒索的研究[J].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1,17(1):34~41.
[21] 马娟等 .灰葡萄孢强除草菌株的筛选与活性物质的组分分析
[J].菌物学报,200,25(4):66~673.
[22] 张金林等 .葱叶枯病菌Stemphylium botryosum毒素的分离
与除草活性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1,3(2):60~66.
[23] Bayer E et a1.Stoffwechselprodukte von Mikroorganismen:
Phosphinothricin and Phosinothricyl-alanyl-alanin[J].
Helvetica Chimica Acta,1972,55:224~239.
[24] Kondo Y et a1.Studies on a new antibiotic SF~1293[J].J
Sci Rept Meiji Seika Kaisha,1973,13:34~44.
[25] Grayson B T et a1.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herbicide cinmethylin(SD 95481)[J].Pesticide Science,
1987,21(2)2:143~153.
[26] Bailey K L et al.Social and economic drivers shaping the fu-
ture of biological control:A Canadian perspective on the fac-
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microbial biopesti-
cides[J].Biological Control,2010,52:221~229.
[27] 强胜,陈世国 .生物除草剂研发现状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J].杂草科学,2011,29(1):1~6.
[28] 李志华等 .黑麦草、草地早熟禾、翦股颖和白三叶的化感作用
初探明[J].中国草地,2003,25(1):31~38.
[29] 李志华,沈益新 .红三叶茎叶对几种牧草种子及幼苗的化感
作用[J].中国草地,2005,27(3):41~48.
[30] Chung I M.D A Natural herbicide potential of alfalfa residue
on selected weed Species[J].Agronomy Journal,1995,87
(6):920~925.
[31] Xuan T D.Effects of application of alfalfa pelet on germina-
tion and growth of weeds[J].Journal of Crop Protection,
2001.4(2):303~312.
[32] Hoffman M L et al.Weed and corn responces to a hairy vetch
cover crop[J].Weed Technology,1993,7(3):594~599.
[33] 郭晓霞等 .毛苕子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抑
制[J].草业学报,2007,16(2):90~93.
[34] Hoffman M L et al.Weed and corn responces to a hairy vetch
cover crop[J].Weed Technology,1993,7(3):594~599.
[35] Fuji Y.Sceening &future exploitation of alelopathic plants
as alternative herbicid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hairy vetch
[J].Journal of Crop Production,2001,4(2):257~275.
[36] 王化等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C].中
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253~256.
[37] 张爽,潘伟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化农业,2006
(8):16~17.
[38] 高承芳等 .牧草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家畜生态学报,2012,
33(1):98~102.
[39] Andres L A,Bennett F D.. Biological control of aquatic
weeds[J].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1975,20:31~46.
[40] 李丽萍等 .紫茎泽兰的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
报,2008,24(5):348~350.
[41] 江锦坡,金春华 .控制水葫芦疯长的措施[J].水利渔业,
2002,22(2):53~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
55.
(上接第43页)浙紫5号,98~110个的紫冷艳1号、宁波大桥。
2.2.3 鲜草产量
达到1900~2100kg/667m2 的有宁波大桥、紫冷艳1号,1
600~1890kg/667m2 的有余江大叶、闽紫6号、浙紫5号。
由此可见,适应性最强、经济性状最好的品种为紫冷艳1号。
2.3 产量方差分析
表3 产量分析
处理
产量(kg/667m2)
重复Ⅰ 重复Ⅱ 重复Ⅲ 平均
紫冷艳1号 2138  2078  2154  2123
宁波大乔 1968  1954  1982  1968
浙紫五号 1856  1931  1887  1891
闽紫六号 1798  1765  1754  1772
余江大叶 1652  1678  1693  1674
和 9412  9406  9470
误差平方和SSe=SST-SSt-SSr=7852.93
表4 方差分析
变异因素 平方和 自由度 方差 F  F0.05 F0.01
处理间 362407.07  4  90601.77  92.30﹡﹡ 3.84  7.01
区组间 499.73  2  249.87  0.25  4.46  8.65
误差 7852.93  8  981.62
总变异 370759.73  14
  方差分析表明试验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区组间无
明显差异。
3 小 结
从紫云英性状特征方面(株高、茎粗、分枝数等)看紫冷
艳1号的表现均比闽紫6号、余江大叶、宁波大桥、浙紫5号
突出;在鲜草产量方面紫冷艳1号高于闽紫6号、余江大叶、
宁波大桥、浙紫5号。因此结合龙山县土壤、气候条件,从品
种比较试验的综合表现可以看出,紫冷艳1号综合表现最
佳,适宜作为龙山县紫云英种植主菜品种。大力推广优质绿
肥紫云英品种,可以促进水稻化肥减量施用,增加冬闲田绿
色过冬,同时能够改良土壤、提升地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参 考 文 献
[1] 黄庄裕 .紫云英压青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土壤肥料,1998
(2):29~31.
[2] 林多胡,叶永秦,等 .紫云英新品种闽紫1号的选育和丰产栽
培技术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1993.8(4):16~20.
[3] 刘英,王允青,张详明,等 .种植紫云英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
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41):98~99.
[4] 王华,黄宇,等 .中亚热带红壤地区稻-稻-草轮作系统稻田
土壤质量评价[J].生态学报,2005.25(12):3271~3281.
[5] 陈志宏,李晓芳,等 .我国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其保护[J].
草业科学,2009.2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