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菜用紫云英品种筛选及高效施肥模式研究



全 文 :何春梅,兰忠明,林新坚,等.菜用紫云英品种筛选及高效施肥模式研究 [J].福建农业学报,2014,29 (4):334-338.
HE C-M,LAN Z-M,LIN X-J,et al.Selection and Fertilization of Astragalus sinicus L. [J].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29 (4):334-338.
菜用紫云英品种筛选及高效施肥模式研究
何春梅1,兰忠明1,林新坚1,刘 珠2,钟少杰2,李文霞3,李 昱1*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13;
2.福建省三明市农业局土肥站,福建 三明 365000;3.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 昌吉 831200)
收稿日期:2014-01-12初稿;2014-02-14修改稿
作者简介:何春梅 (1979-),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肥料方面研究 (E-mail:fzhcm@aliyun.com)
*通讯作者:李昱 (1963-),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肥料方面研究(E-mail:sfikf@vip.com.cn)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 (农业)科研专项 (201103005-01-05);国家绿肥种质资源平台项目 (2012-019);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
用项目 (NB2013-2130135-34)
摘 要:通过大田比较试验,筛选出营养价值丰富、口感佳、产量高的菜用紫云英品种 “闽紫7号”、
“8487711”、 “84341022”和 “浙紫5-12”,并以 “闽紫7号”为研究对象,明确了基肥施用钙镁磷肥375
kg·hm-2,苗期追施1次尿素30kg·hm-2和氯化钾45kg·hm-2是菜用紫云英最佳施肥模式,以期为菜用型
紫云英高效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紫云英;品种筛选;菜肥两用;施肥模式
中图分类号:S 649;S 513 文献标识码:A
Selection and Fertilization of AstragalussinicusL.
HE Chun-mei,LAN Zhong-ming,LIN Xin-jian,ZHONG Shao-jie,LI Wei-xia,LI Yu*
(1.Institute of Soil and Fertilizer,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Agricul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entre,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Fujian 350013,China;
2.Soil and Fertilizer Station of Sanming Agriculture Bureau ,Sanming,FuJian 365000,China;
3.Xinjiang Changji Hutub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Changji,Xinjiang 831200,China)
Abstract:Varieties of Astragalus sinicus L,Minzi NO.7,8487711,84341022and Zhezi No.5-12,were selected
through field trials.They are richly nutritious,appealing in taste,high on fresh yield,and considered suitable for
vegetable/fertilizer dual applications.It was Minzi NO.7that was further used to optimize the fertilization,which
was determined to be calcium magnesium phosphate applied at the rate of 375kg·hm-2 as the base fertilizer,and
carbamide(30kg·hm-2)and mutiate of potash(45kg·hm-2)for the top-dressing once during seeding stage.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could be of value in the 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een agriculture with
A.Sinicus L.
Key words:Astragalus sinicusL.;variety selection;fertilization;plant utilization
  紫云英为豆科黄芪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
物,是南方稻区重要的一种天然有机肥料,具有很
强的固氮和富集土壤硒的功能,能增加土壤有机
质,改良土壤物理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后作
水稻的化肥用量,并促进后作水稻优质、高产的优
点[1-2]。此外,紫云英植株硒、蛋白质含量丰富,
且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鲜嫩多汁,口感好,具
有健脾益气、解毒止痛的药用价值。因此,在我国
民间还有利用紫云英嫩梢做菜的悠久历史,紫云英
作蔬菜每公顷产量可达20t,其味道近似上海和江
苏沿海一带的金花菜[3]。然而,紫云英作为蔬菜类
食用,目前还未形成广泛共识,且鲜见报道。邱孝
煊等[4]对紫云英10个品种 (系)进行评价其嫩梢
的菜用价值,明确了紫云英营养价值高于绿豆芽、
空心菜等,且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食用安全,可作为特色蔬菜食用。兰忠明等[5]以
“闽紫7号”为研究对象,与几种叶菜类蔬菜营养
成分含量作分析比较,明确了紫云英作为菜用,适
福建农业学报29(4):334~338,2014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文章编号:1008-0384 (2014)04-334-05
宜采摘时间在2~3月,采摘次数为2次,紫云英
鲜菜产量可稳定在15 000kg·hm-2。因此,笔者
在邱孝煊、兰忠明等人的研究基础上,筛选出营养
价值高、口感佳,鲜草产量高的紫云英品种并探索
菜用紫云英高效种植施肥技术,以期为菜用型紫云
英高效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品种筛选试验和施肥试验均在福建省农业科学
院闽侯县白沙镇溪头村研究野外观测站红壤肥力与
生态环境福州试验站试验田进行,供试土壤类型为
黄泥田。品种筛选试验土壤基本理化性状:pH
4.73,有机质 20.40g·kg-1,碱解氮 121.11
mg·kg-1,有 效 磷 16.80 mg·kg-1,速 效 钾
37.62mg·kg-1。施肥试验土壤基本理化性状:
pH 5.08,有机质23.22g·kg-1,碱解 N 142.32
mg·kg-1、速效 P 26.94 mg·kg-1,速效 K
54.13mg·kg-1。根据土壤养分等级标准,这
两块试验田全磷及有效磷养分属于中等或中低下
水平。
1.2 试验设计
品种筛选试验:供试紫云英品种为闽紫1号、
信阳种、闽紫7号、8487711、浙紫5-12、闽紫6
号、余江大叶、84341022、弋江籽等9个。试验实
施中不施任何肥料,3次重复,小区面积4m×6
m=24 m2,共 计 27 个 小 区。播 种 量 22.5
kg·hm-2。播种深度2cm,行距30cm,株距
30cm。
施肥试验:施肥措施设6个处理:① N0P0K0
(CK1);② N0P1K0 (CK2);③ N1P1K0;④ N2P1
K0;⑤ N1P1K1;⑥ N2P1K2。每处理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5m2,播种量22.5
kg·hm-2,播种深度2cm。N0、P0、K0代表不施
相应的氮肥、磷肥、钾肥;N1为苗期追施尿素30
kg·hm-2,N2为苗期和返青期各追施尿素30kg
·hm-2;P1 为苗期追施尿素30kg·hm-2;K1为
苗期追施氯化钾45kg·hm-2,K2为苗期和返青
期各追施氯化钾45kg·hm-2。
品种筛选试验和施肥试验分别于2011年10月
23日和2012年10月25日撒播紫云英种子,翌年
2月至3月紫云英现蕾前,参照农民采摘空心菜传
统方法采摘紫云英顶部12cm左右嫩梢可食部分2
次,每次采后测产。鲜样测定其总糖和维生素C
含量,干样测定蛋白质、硒、铁、镁、钙、粗纤
维、灰分等。盛花期对各小区进行农艺性状的调
查,测鲜草翻压量。
1.3 测定方法
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参照鲁如坤分析[6]。紫云英
植株嫩梢送福建省测试研究所检测,其蛋白质测定
参照GB 5009.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
白质的测定[7];硒测定参照GB 5009.90-2010食品
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硒的测定[8];铁、镁测定参
照GB 5009.93-2003食品中铁、镁、锰的测定[9];
钙测定参照GB 5009.92-2003食品中钙的测定[10];
粗纤维测定参照GB 5009.10-2003植物性食品中粗
纤维的测定[11];灰分测定参照GB 5009.4-2003食
品中灰分的测定[12]。
1.4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03及 DPS
12.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数据为3次重复的
平均值,进行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紫云英品种菜用嫩梢营养成分比较
不同紫云英品种间嫩梢营养成分有明显的差异
(表1)。闽紫7号嫩梢Ca养分含量最高,达99.6
mg·hg-1,信阳种、弋江籽嫩梢Ca含量较高。弋
江籽、闽紫6号和余江大叶嫩梢Fe含量显著高于
其他紫云英品种,分别达45.04mg·kg-1、44.28
mg·kg-1和43.68mg·kg-1。紫云英品种Se含量
为6.00~9.60μg·kg
-1,其中余江大叶和弋江籽
嫩梢Se养分含量较高,分别达9.36μg·kg
-1和
9.60μg·kg
-1。不同紫云英品种蛋白质含量为
1.86~2.31g·hg-1。信阳种、余江大叶、闽紫1
号、浙紫5-12、8487711、弋江籽品种嫩梢蛋白质
含量高,达到2.31~1.98g·hg-1。筛选出弋江
籽和余江大叶为高硒紫云英品种;闽紫7号为高钙
紫云英品种,弋江籽、闽紫6号、余江大叶为高铁
紫云英品种;信阳种、余江大叶、闽紫1号、浙紫
5-12、8487711和弋江籽为高蛋白紫云英品种。
2.2 不同菜用紫云英品种中可食部分养分累积总
量差异
菜用紫云英作为蔬菜食用,选用适宜的菜用品
种不但要考虑紫云英作为蔬菜食用的营养价值,更
重要的是要兼顾菜用紫云英实际生产中的嫩梢产
量、单位面积条件下的养分累积总量。紫云英可食
部分养分累积总量=紫云英可食部分产量×某个元
素单位重量含量。从表2可以看出,单位面积条件
下,所获得紫云英可食部分产量越高,其对应的养
533第4期 何春梅等:菜用紫云英品种筛选及高效施肥模式研究
分累积总量相对较高。闽紫 1 号、闽紫 7 号、
8487711、浙紫5-12、闽紫6号和84341022六个品
种间可食部分产量 (>3 000kg·hm-2)无显著差
异,但都显著高于信阳种、余江大叶和弋江籽这三
个品种。闽紫7号 Ca累积含量最多 (3 379.8
g·hm-2);闽紫6号、8487711和闽紫7号的Fe
累积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为闽紫1号
(71.5kg·hm-2),但其与闽紫7号、8487711、
浙紫5-12、闽紫6号、84341022之间差异不显
著。此外,菜用紫云英作为蔬菜采摘后,可作为有
机肥培肥入土的鲜草翻压量最高的是闽紫7号和
8487711,鲜草翻压量分别可达8970.2kg/hm2和8
869.8kg·hm-2,2个紫云英品种鲜草翻压量差异
不显著。
综合不同菜用紫云英品种嫩梢营养成分、可食
部分养分累积总量以及鲜草翻压量,筛选出嫩梢产
量、营养成分以及鲜草翻压量都较高,菜肥兼用较
好的品种是闽紫7号、8487711、84341022和浙紫
5-12。
表1 不同菜用紫云英品种嫩梢营养成分的比较
Table 1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young shoots of vegetable A.sinicus L.varieties
处理
硒/
(μg·kg-1)
钙/
(mg·hg-1)
铁/
(mg·kg-1)
蛋白质/
(g·hg-1)
闽紫1号 6.48b 74.4d 16.14d 2.16ab
信阳种 8.04ab  91.2ab  16.93cd  2.31a
闽紫7号 6.72b 99.6a 35.89b 1.86b
8487711  6.00b 79.2cd  35.36b 2.00ab
浙紫5-12  6.60b 85.2bc  21.18c 2.04ab
闽紫6号 7.08ab  88.8b 44.28a 1.88b
余江大叶 9.36a 84.0bc  43.68a 2.24ab
84341022  6.24b 85.2bc  18.34cd  1.89b
弋江籽 9.60a 91.2ab  45.04a 1.98ab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2 紫云英可食部分养分累积总量(鲜样)
Table 2 Per unit area nutrient accumulation on edible portion of fresh A.sinicus L.
品种
紫云英可食部分/
(kg·hm-2)
硒/
(mg·hm-2)
钙/
(g·hm-2)
铁/
(g·hm-2)
蛋白质/
(kg·hm-2)
翻压量/
(kg·hm-2)
闽紫1号 3248.3a 21.0a 2416.7cd  52.3d 71.5a 8563.2bc
信阳种 1153.9c 9.3b 1052.4e 19.5e 26.5d 7061.9e
闽紫7号 3393.4a 22.4a 3379.8a 120.1ab  64.5a 8970.2a
8487711  3385.0a 20.3a 2680.9bc  121.5a 67.7a 8869.8a
浙紫5-12  3370.0a 22.6a 2871.3abc  71.4d 67.4a 8778.1ab
闽紫6号 3209.9a 22.7a 2850.4abc  142.2a 61.0ab  8411.1c
余江大叶 2273.6b 21.3a 1909.9d 99.4bc  50.0bc  7908.2d
84341022  3568.5a 22.3a 3040.3ab  65.3d 67.8a 8819.2ab
弋江籽 2131.1b 20.5a 1943.5d 95.9c 42.6c 7654.7d
2.3 施肥措施对采摘后菜用紫云英农艺性状的
影响
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环保的
一个重要措施。根据品种试验,选取菜用较好的
“闽紫7号”为供试材料,从采摘后菜用紫云英农
艺性状、嫩娋产量及营养成分进一步探讨紫云英菜
肥两用的高效种植施肥技术。在紫云英盛花期对其
农艺性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施肥处理的菜用紫云
英株高、茎粗、鲜草产量都高于不施肥处理,施肥
处理间株高虽差异不显著,但株高有随施肥次数增
633 福建农业学报 第29卷
加而增高的趋势。此外,处理间的茎粗差异比较明
显,N2P1K2处理和N1P1K1处理的茎粗较粗,与
N1P1K0、N0P1K0 (CK2)和 N0P0K0 (CK1)处理
的茎粗达差异显著。N1P1K1处理和N2P1K2处理基
于株高较高、茎粗较粗,所以它们的鲜草产量也较
其他处理明显提高,紫云英鲜草产量分别可达15
342.1kg·hm-2和15 218.3kg·hm-2,与其他处
理达差异显著,但 N2P1K2处理和 N1P1K1处理间
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 (表3)。以往研究表明[6-7],
紫云英鲜草产量达15 000kg·hm-2是高产的范
围,其培肥效果好,能有效促进后作水稻的高产。
表3 施肥措施对采摘后菜用紫云英农艺性状的影响
Table 3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on agronomic traits of
harvested A.sinicus L.
株高
/cm
分枝数
/枝
茎粗
/cm
鲜草产量/
(kg·hm-2)
N0P0K0(CK1) 81.5b 2.3  0.73c 10740.3e
N0P1K0(CK2) 89.8a 2.2  0.78ab  11879.3d
N1P1K0 91.8a 2.1  0.76b 12533.5c
N2P1K0 94.1a 2.1  0.78ab  13474.1b
N1P1K1 93.1a 2.2  0.79a 15342.1a
N2P1K2 96.1a 2.2  0.80a 15218.3a
2.4 施肥措施对菜用紫云英嫩梢产量及营养成分
的影响
以菜用较好的 ‘闽紫7号’为供试材料,对采
摘后的紫云英嫩梢产量及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表4
可知,与不施肥处理相比,不同施肥措施都可以提
高菜用紫云英作为蔬菜的采摘产量,且紫云英作为
蔬菜可采摘产量随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从差异分析来看,N2P1K2处理的产量最高,可采
摘产量达3 565.4kg·hm-2;其次是 N1P1K1处
理,产量达3 523.2kg·hm-2,这2个处理间差
异不显著,但都与其他处理达差异显著。N2P1K0
处理和 N1P1K0处理产量分为3 264.4kg·hm-2
和3 172.6kg·hm-2,处理间差异也不显著。
N0P0K0 (CK1)和 N0P1K0 (CK2)处理紫云英可
摘采量最少,分别只有 2 734.1kg·hm-2 和
2 920.2kg·hm-2。
土壤施肥除培肥土壤,提高紫云英嫩梢可食部
分产量外,还改善嫩梢部分的营养成分状况。从营
养成分来分析,表4中N1P1K1处理和N2P1K2处理
的Vc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达差异显著,其含
量分别为62.2mg·hg-1和61.3mg·hg-1;N1P1
K1处理的硒、铁含量分别为0.24mg·hg-1和
0.067%,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且达差异显著;
N1P1K1处理的蛋白质、镁、钙含量也相对较高。
这说明N1P1K1处理最有利于作物对矿质养分的吸
收。此外,从口感来分析,N1P1K1和N1P1K0处理
的总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5.3g·kg-1和33.0
g·kg-1,二者差异不显著;粗纤维、灰分含量较
高的是 N2P1K2和 N2P1K0,粗纤维和灰分含量较
低的是N0P0K0 (CK1)、N0P1K0 (CK2)和 N1P1
K0处理。这说明N1P1K1处理的紫云英嫩梢甜度较
高,且粗纤维、灰分含量适中,口感较好。
表4 施肥措施对菜用紫云英嫩梢营养成分的影响
Table 4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on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A.sinicus L.
处理
紫云英可食部分
/(kg·hm-2)
Vc/
(mg·hg-1)
蛋白质/
(g·hg-1)
硒/
(mg·kg-1)
铁/% 镁/% 钙/%
总糖/
(g·kg-1)
粗纤维
/%
灰分
/%
N0P0K0(CK1) 2734.1c 44.4d 28.2c 0.12c 0.050e 0.17d 0.52d 30.9c 9.65c 8.03ab
N0P1K0(CK2) 2920.2c 52.2c 29.1c 0.12c 0.052de  0.18d 0.56d 32.2b 9.87bc  7.86c
N1P1K0 3172.6b 57.9b 30.6b 0.16b 0.054cd  0.23bc  0.77a  33.0a 10.09ab  7.78c
N2P1K0 3264.4b 55.2b 32.2a 0.17b 0.062b 0.22b 0.66c 30.9c 10.35a 8.08ab
N1P1K1 3523.2a 62.2a 31.2ab  0.24a 0.067a 0.24ab  0.75ab  35.3a 10.12ab  7.98b
N2P1K2 3565.4a 61.3a 32.0a 0.17b 0.055cC  0.25a 0.72b 30.1d 10.28a 8.13a
3 讨论与结论
紫云英嫩梢作为美味野菜开发和采摘后的鲜草
产量作为有机绿肥培肥利用,嫩梢和采摘后的鲜草
不但须具有一定的产量,而且营养品质也更好。本
品种试验筛选出适宜菜肥两用的紫云英品种是闽紫
7号、8487711、84341022和浙紫5-12。邱孝煊
等[4]研究得出,紫云英嫩梢产量与其开花时间有
关,即中花型>早花偏迟型>早花型,筛选出的这
4个品种属于中花型或早花偏迟型,且具有生长期
733第4期 何春梅等:菜用紫云英品种筛选及高效施肥模式研究
较长、植株高大、茎杆粗壮的特性。因此,作为菜
肥兼用的紫云英品种生产上要注意筛选生长期长、
花期较迟、植株较高的品种。合理的施肥模式可促
进紫云英生物量的生长,达到肥田的同时,又可获得
较高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可
促进作物生物量的提高,改善品质[13-14]。紫云英是
豆科绿肥作物,具有强固氮功能。据统计,施紫云英
22 500kg·hm-2约可提供75~90kg·hm-2 N、
60~75kg·hm-2 K2O。因而,紫云英作为菜肥兼
用更要注意氮磷钾的施肥量和施肥比例。本施肥试
验表明基肥施用钙镁磷肥375kg·hm-2,苗期追
施1次尿素30kg·hm-2和氯化钾45kg·hm-2的
施肥方式最有利于紫云英生长,改善嫩梢的营养成
分和口感,同时又可获得较高的嫩梢采摘量和鲜草
翻压量,嫩梢采摘产量可达3 565.4kg·hm-2,
鲜草翻压量可达15 342.1kg·hm-2,是紫云英菜
肥兼用的最佳施肥模式。
参考文献:
[1]曹卫东,黄鸿翔.关于我国恢复和发展绿肥若干问题的思考
[J].中国土壤肥料,2009,(4):1-3.
[2]吴萍,胡南河,叶爱青,等.种植紫云英的效益及其对土壤肥
力的影响 [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 (11):2466-2468.
[3]林多胡,顾荣申。中国紫云英 [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0:253-260.
[4]邱孝煊,张伟光,张辉,等.菜用紫云英品种嫩梢产量、营养
品质及卫生质量分析 [J].福建农业学报,2012,27 (6):
626-629.
[5]兰忠明,林新坚,张伟光,等.菜用紫云英 “闽紫7号”嫩茎
叶营养成分分析研究 [J].福建农业科技,2012, (3):
108-110.
[6]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 [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
出版社,2000.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5009.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3.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5009.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硒的测定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4.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5009.90-2003食品中铁、镁、锰
的测定 [S].2003,2-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5009.92-2003食品中钙的测定
[S].2003,2-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5009.10-2003植物性食品中粗纤
维的测定 [S].2003,2-4.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5009.4-2003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S].2003,2-4.
[13]邹娟,鲁剑巍,李银水,等.氮、磷、钾、硼肥对甘蓝型油
菜籽品质的影响 [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14 (5):
961-968.
[14]陈俊良,陈新平,李晓林,等.大白菜氮肥施用的产量效应、
品质效 应 和 环 境 效 应 [J].土 壤 学 报,2003,40 (2):
261-266.
(责任编辑:黄爱萍)
833 福建农业学报 第2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