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福建省典型双季稻区适宜紫云英品种比较试验



全 文 :安徽农学通报 , 丑 , 一
福建省典型双季稻区适宜紫云英品种比较试验
陈 均 ` 黄功标 ` 陈金英
福建省农田建设与土壤肥料技术总站 , 福建福州 连城县土肥技术站 , 福建龙岩 山
摘 要 在福建闺北山丘盆地 浦城县 、 闺西低山丘陵 连城县 、 闺东滨海平原 福鼎市 个典型双季稻 区开
展适宜紫云英品种比较试验 。 结果表明 , 不 同稻作区 闺紫 号和余江大叶生育期均表现较皖江大叶青和弋江
种长 。 同一试验点紫云英品种鲜草产量存在差异 , 在浦城以 闺紫 号最高 , 达 小 连城以余江大叶最
高 , 达 福鼎以皖江大叶青最高 , 达 同试验点紫云英品种植株养分含量存在差异 。 综合
考虑紫云英生长性状 、 鲜草产量及植株养分含量等因素 , 闺北山丘盆地 、 闺西低山丘陵双季稻 区适宜的紫云
英品种为闺紫 号和余江大叶 , 闺东滨海平原双季稻 区适宜的紫云英品种为闺紫 号和皖江大叶青 。
关键词 紫云英 品种 生长性状 产量 养分含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 一 一 一
万你 ` 叹初人, “ ,
`
, 群 , ,
翔 、扭够翻 、 、初元 、
, ,
即 、

、 、 阳步 、 、 元 、 、 ,
, ,
,
、 阳名视 、 、初元 、 饰
、扭够翻 、 、 元 、 ,
, , 、
、 阳名视 、 、 元 、 ,
、 阳步 、 、初元 、

、 阳步 、 、 元 、
紫云英是福建省冬季主要绿肥作物 ,作为稻田绿肥 季稻区在气温 、 降水 、无霜期和 ℃积温等气候条件方
是一种天然优质有机肥资源 , 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提 面均有所差异 〔, , 而这些因素又直接影响紫云英生长 、产
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作用 〔, 一 。 世纪 年代中 量及养分含量 。 本文通过对 个当前主栽的紫云英品种
期福建省冬种紫云英 多万 耐 ,重点在闽西北 、 闽东北 在不同双季稻区生长特性进行比较 , 旨在为选择区域适
冬闲田示范推广 ,对当时粮食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世 宜的紫云英品种提供依据 。
纪 年代以后 , 随着化肥工业迅速成长 , 以及对绿肥经济 材料与方法
效益不明显 、收益期长的片面认识 , 种植面积大幅减少 。 供试品种 供试的 个紫云英品种为当前福建省双
然而 , 化肥大量施用带来的环境 、 土壤质量等问题逐渐显 季稻区主要栽培品种 , 分别为闽紫 号 、余江大叶 、 弋江
现 ,社会对环境和农产品安全需求不断提高 ,绿肥生产获 种 、 皖江大叶青 。
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 , , 但近 研究推广停滞 ,紫云英的 试验地点 试验点设在闽北山丘盆地浦城县盘亭镇
生产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其中 ,现代农业条件下不 庙湾村 、 闽西低山丘陵连城县新泉镇官庄村 、 闽东滨海平
同生态区适宜品种的选择是函待解决的问题 。 福建省 原福鼎市秦屿镇太阳头村的双季稻田进行 ,各试验点位
闽北山丘盆地 、 闽西低山丘陵 、 闽东滨海平原 个典型双 置及供试验土壤理化性状如表 所示 。
作者简介 陈均 勺 , 男 , 农艺师 , 从事耕地质量建设与土壤肥料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一 一
DOI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14.z1.059
表 试验点位置及供试土壤的理化性状
试验
地点
十壤
类型 经纬度
有机质 全氮 有效磷 速效钾

浦城 黄底灰泥田 井 刀
连城 紫灰泥田
福鼎 灰泥田
石 刀
月 万


试验设计 每个参试品种为 个处理 ,共 个处理 ,
次重复 , 共 个小 区 ,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 小区面积
。 紫云英播种时间统一为 年 月 日 , 播种量
郭 ,播种前选择晴天晒种 一 , 浸种 后与细
沙按 比例拌匀 。 每小区施钙镁磷肥 、 氯化钾
巧 。 各小区除品种不同外 , 其他栽培与田间管理措施
一致 。
调查项目及方法 在紫云英生长过程中分别记载品
种间生育期生长特征 , 其中 , 始花期为试验区内 的植
株开始开花的 日期 年 月 日 , 对各品种鲜草株
高 、株分枝数 、鲜草茎粗进行观察记载 , 测定鲜草产量 ,计
算开花率 , 开花率由每个小区选取 株植株统计得来 开
安徽农学通报 , 丑 , 一
花率取整 、整 。 同时将采集植株样称重 、烘干 , 测定
含水量 ,磨碎后测定其氮 、磷 、钾含量 。 采用浓硫酸一过
氧化氢消化后 ,半微量蒸馏法测定全氮含量 、 钥锑抗比色
法测定全磷含量 、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全钾含量 。 数据采
用 软件整理分析 , 利用 新复极差法统计
检验 。
结果与分析
不同试验点紫云英主要生育期特性比较 各试验点
紫云英品种主要生育期特性如表 所示 ,其中弋江种 、 皖
江大叶青的第一分技期 、现蕾期和始花期表现较为一致 ,
比闽紫 号 、余江大叶早 一 。 福建双季稻区早稻插秧
一般安排在 月中上旬 ,紫云英压青还田要求在插秧 巧
左右结合犁田进行水耕翻压 ,试验于 年 月 日紫
云英翻压前进行开花率观察比较 , 个试验品种中 , 弋江
种开花率最高 , 个试验点平均开花率 余江大叶开
花率最低 , 个试验点平均开花率 。 开花率由高到低
的排序是弋江种 、 皖江大叶青 、 闽紫 号 、余江大叶 。 说明
在这 个紫云英品种中 , 弋江 、 皖江大叶青相对为中早熟
品种 , 闽紫 号 、余江大叶相对为中熟品种 。
表 不同双季稻区紫云英品种主要生育期特性
试验点 品种 播种期 年 月 日 第一分技期 年 月 日 现蕾期 年 月 日 始花期 年 月 日 开花率
气气
浦城县
闽紫 号
余江大叶
弋江种
皖江大叶青
闽紫 号
余江大叶
弋江种
皖江大叶青
闽紫 号
余江大叶
弋江种
皖江大叶青
连城县
福鼎市
不同试验点紫云英经济性状与鲜草产量比较 表
表明 , 同一试验点不同紫云英品种鲜草产量明显不同 ,在
浦城 , 闽紫 号鲜草产量最高 , 达 耐 , 极显著高于
皖江大叶青 , 与余江大叶 、 戈江种差异也达显著水平 , 品
种间最大差异达 曲 在连城 , 余江大叶鲜草产量
最高 , 达 耐 , 极显著高于皖江大叶青和戈江种 ,
与闽紫 号差异不显著 , 品种间最大差异达
在福鼎 , 皖江大叶青鲜草产量最高 , 达 耐 , 极显
著高于余江大叶和戈江种 , 与闽紫 号差异不显著 , 品
种间最大差异达 耐 。 表 也表明同一紫云英品种
在不同试验点的鲜草产量也不尽相同 , 总体而言 ,浦城
鲜草产量相对较高 , 连城和福鼎相对较低 ,这与不同试
验点的气候条件与土壤肥力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
对 个试验品种的株高 、茎粗和株分枝数进行观察记
载 表 ,不同试验点紫云英品种株高 、 酬泪和株分枝的变
化规律与鲜草产量变化相对一致 , 即紫云英鲜草产量较高
的品种一般表现出株高较高 、茎粗较粗 , 而株分枝数则较
少 。 在浦城 , 闽紫 号鲜草产量最高 , 与其他品种相比 , 株
高高出 一 , 茎粗增加 刀 一 刀 , 株分枝数减
少 一 枝 在连城 ,余江大叶鲜草产量最高 , 与其他品
种相比 , 株高高出 一 ,茎粗增加 刀 一 刀 , 株
分枝数减少 一 枝 在福鼎 , 皖江大叶青鲜草产量最
高 , 与其他 品种相 比 , 株高高出 一 , 茎粗增加
刀 一 刀 , 株分枝数减少 一 枝 。 下转 页
1 3 6
表 正交试验结果
因素 评价指标
处理号 黄酮提取含量
结论
安徽农学通报 , 丑 , 一
利用超声一微波辅助提取技术 ,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
试验 , 得到最佳提取条件 微波功率 , 超声功率
, 料液比 , 提取时间 , 乙醇浓度 。 同时 ,
试验表明 超声一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在荷叶黄酮提取方
面具有提取时间短 、提取效果好的特点 。
参考文献
范涛 , 匡轩 , 王元秀荷叶功能性饮料的制备与营养组分评价 济
南大学学报 , , 一
孙志栋 , 戴国辉 , 林长华 功能性复方荷叶袋泡茶的研制 中国农
学通报 , , 抖 一
李艳清 , 付大友 , 何之源 超声波一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川木香药
材中活性成分的研究 化学与生物工程 , , 一
杨胜丹 , 付大友 超声波 、微波萃取及其联用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
提取中的应用 广东化工 , , 一
郭景强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及其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天津药
学 , , 一
张英 , 俞卓裕 ,吴晓琴 中草药和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一
微波协助萃取 中国中药杂志 , , 一
责编 施婷婷
胜八、气
﹄蚝,
下转 页
表 不同双季稻区紫云英品种经济性状与鲜草产量
试验点 品种 终亮
气 尹
茎粗 株分枝数

浦城县
连城县
福鼎市
闽紫 号
余江大叶
弋江种
皖江大叶青
闽紫 号
余江大叶
弋江种
皖江大叶青
闽紫 号
余江大叶
弋江种
皖江大叶青
鲜草产量


气, 胜八、…
胜,
耐一一
注 同一列数据后的不同大写和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处理间在
和 水平上有显著差异 , 下同 。
不同试验点紫云英植株养分含量比较 紫云英鲜
草压青还 田前采集植株样测定氮 、 磷 、钾含量 , 由表 可
知 , 同一试验点不同紫云英品种磷含量无显著差异 , 而
氮 、 钾含量均达显著差异水平 。 其中 , 浦城 、 连城试验点
均以闽紫 号 、余江大叶的氮 、钾含量相对较高 福鼎试
验点以闽紫 号 、 皖江大叶青的氮 、钾含量相对较高 。 不
同试验点紫云英品种的养分含量高低顺序并无一致规
律 。 如浦城试验点闽紫 号的氮含量最高 、余江大叶的
钾含量最高 , 连城试验点余江大叶的氮含量最高 、 闽紫
号的钾含量最高 , 而福鼎试验点闽紫 号的氮 、钾含量均
为最高 。
表 不同稻区紫云英植株养分含量 , 干基
试验点 品种
闽紫 号 , ,
余江大叶 刀
浦城县 弋江种 万 石
皖江大叶青 万
闽紫 号
余江大叶 名
连城县 弋江种 注
皖江大叶青
闽紫 号 刀
余江大叶 刀
福鼎市 弋江种 石
皖江大叶青 名
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 , 通过对 个紫云英品种在福建省 个
典型双季稻区生育期的观测可以得出在不同稻作区闽紫
号和余江大叶生育期均表现较皖江大叶青和弋江种长 。
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 ,综合比较各紫云英品种
在不同试验点生长性状 、鲜草产量以及植株养分含量可
以得出 , 不同双季稻区优选紫云英品种有所不同 , 闽北山
丘盆地 、 闽西低山丘陵双季稻区适宜的紫云英品种为闽
紫 号和余江大叶 , 闽东滨海平原双季稻区适宜的紫云英
品种为闽紫 号和皖江大叶青 。
参考文献
刘英 , 王允青 , 张祥明 ,等 种植紫云英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
响 安徽农学通报 , 田 , 一
王允青 , 张祥明 , 刘英 ,等 施用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
响 安徽农业科学 , 以 , 一
黄庆裕紫云英压 青刊水稻产量的影响 土壤肥料` , 一
官会林 ,刘士清 , 张无敌 , 等紫云英轮作与退化山地红壤肥力恢复
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 , 一
伍文初 ,孟庆金 稳定发展绿肥生产初探 广西农学报 , ,

秦文利 , 刘忠宽 , 曹卫东 , 等 河北省发展绿肥的思考与建议 河
北农业科学 , , 一
曹卫东 , 黄鸿翔 关于我国恢复和发展绿肥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
国土壤与肥料 , 一
林景亮 , 郭辉煌 , 赖理清 , 等 福建土壤【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
社 , 一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 第三版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一 责编 施婷婷
又气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