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葎草治疗湿热蕴结型泌尿系结石临床观察



全 文 :44
中国乡村医药
·中医与中西医结合·
葎草治疗湿热蕴结型泌尿系结石临床观察
兰祝飚 章玲艳 陈礼平 季柏林
泌尿系结石在我国人群中患病率 1.45%~6.02%,年
发病率 0.06%~0.14%,10 年复发率约为 15.6% [1 ]。目
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方法有:腹腔镜手术取石、体外震
波碎石、输尿管镜碎石术等,但均不能降低复发率。从根源
上阻断其形成是目前结石研究的热点。中医将本病归属“石
淋”“血淋”“腰痛”等范畴,认为湿热下注、湿热蕴结是本
病发生的重要机制。本文选取 63 例湿热蕴结型泌尿系结石
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① 符合《实用内科学》[2]之泌
尿系结石西医诊断标准;② 符合《中药新药治疗尿路结石
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之湿热蕴结型;
③ 年龄 18~65岁;④ 结石横径< 0.8cm,纵径< 1.0cm;
⑤ 肾、输尿管无畸形、手术瘢痕粘连、狭窄、梗阻等;
⑥ 患侧肾功能良好,肾积水程度在中度以下者;⑦ 一般
情况尚好,生活能自理。排除标准:① 合并严重的心脑血
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②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③ 患有精神病,治疗不合作者。
1.2 对象与分组 入选的 63 例均为 2012 年 7 月至 2014
年 6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63 例分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32 例,男 17 例,女 15 例;年
龄 18~65 岁,平均(37.0± 11.3)岁;病程 30 天至 2.2
年,平均(1.1 ± 0.3)年。对照组 31 例,男 17 例,女 14
例;年龄 18~65 岁,平均(34.3 ± 11.1)岁;病程 35
基金项目:2012 年丽水市科技局基金项目(2012JYZB12)
作者单位:323000 浙江丽水市中医院肾内科
通信作者:兰祝飚,Email:lan_doctor@163.com
天至 2.5 年,平均(1.2 ± 0.2)年。两组间一般资料基本
相似。
1.3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给予山莨菪碱针剂 10mg,稀
释后静脉滴注,每天 1次,连用 5天;黄体酮注射液 20mg,
肌内注射,每天 1 次,连用 5 天;合并感染者给予左氧氟
沙星针 0.3g,静脉滴注,每天 1 次,连用 5 天。对照组:
在上述基础上予西药枸橼酸氢钾颗粒(友来特,德国
MADAUS GmbH)早、中餐前各 2.5g,晚餐前 5g,温
开水冲服。观察组:在上述基础治疗的同时每天予以葎草
30g 水煎取液 200ml,早晚各服 100ml(中药药液由我院
制剂室统一制作),4 周为 1 个疗程。分别记录治疗前后临
床表现及化验检查指标。
1.4 疗效标准 两组均在 1 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愈:
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血尿转阴,结石排出,复查 B 超或
腹部 X线摄片示结石阴影及肾积水消失。有效:临床症状
与体征消失或明显缓解,血尿转阴或减少,B超或腹部 X线
摄片复查结石较前缩小 1/3 以上,或下移 3cm 以上,肾积
水明显减少或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略减轻,
B超或腹部 X 线摄片复查结石无变化无移动,肾积水无改
善。治愈率 + 有效率 = 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
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计量资料以(χ- ±s)表示,
采用 t 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表 1)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1.3%(26/
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54.8%(17 /31),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χ 2=5.07,P < 0.05)。
【摘要】 目的 评价葎草治疗湿热蕴结型泌尿系结石的疗效及对尿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 63 例入选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32 例与对照组 31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每天予葎草 30g 水煎 200ml,早晚各服 100ml,
4 周为 1 个疗程;对照组予西药枸橼酸氢钾颗粒(友来特)10g /d,分 3 次服,4 周为 1 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
后尿电解质浓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尿钙
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尿镁均较前明显升高,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尿磷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结论 葎草对溶石、利尿、缓解肾积水、解除尿路梗阻、促进结石排出有较好的作用。
【关键词】 葎草;泌尿系结石;湿热蕴结型;尿电解质
45
2016年 2月第 23卷第 4期
2.2 两组治疗前后尿电解质浓度比较(表 2) 治疗前两
组各项尿电解质指标相近,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
尿钙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尿镁浓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观察组尿磷明显高于治疗前,组内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尿磷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间
尿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病例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
显的不良反应。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组 别 例数 治 愈 有 效 无 效
观察组 32 10(31.2) 16(50.0) 6(18.8)
对照组 31 4(12.9) 13(41.9) 14(45.2)
3 讨论
《诸病源候论》曰:“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表明水
液在人体代谢中,因肾气亏虚,气化功能失常,气不化水,
水聚成湿,蕴而化热,久则煎熬成石的病理机制,形成结石
后易阻塞尿道,从而出现各种症状。治疗主要采取辨证论治,
以清热利湿、排石通淋、软坚化积、滋补肾阴等为主。
葎草是一种民间草药,广泛分布于我国青海、新疆以外
的各地区,具有清热解毒、散结除蒸、退虚热、利尿消肿、通
络止痛等功效,民间用于各种淋证、肺结核潮热、胃肠炎等
证[4]。其始载于《名医别录》“小便石淋:葛葎掘出根,挽断,
以杯于坎中承取汁。服一升,石当出。不出更服。”《唐本草》
中称葛葎蔓,“主五淋,利小便,止水痢,除疟,虚热口渴,煮
汁及生汁服之。”《本经逢原》云:“名为割人藤,专主五淋利
小便,散瘀血,并捣汁服。”《本草纲目》正式定名为葎草,以
后沿用至今。现代研究证明[5],葎草中含有的木犀草素、牡荆
素、芹菜素、葎草酮,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多
种作用。葎草醇提液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蛋清致小鼠
足跖肿胀法及伊文思蓝法等抗炎实验模型均有显著的抑制作
用,提示其醇提液对早期炎症的渗出和水肿有显著的抑制作
用[6]。葎草因其利尿、抗菌、消肿,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
枸橼酸氢钾颗粒是强碱弱酸盐,其中钾离子、枸橼酸根
在肾脏排泄时使尿液的 pH 值升高,增加了尿内物质溶解
度,抑制结晶的形成,对溶解和防止结石的形成有较好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葎草对湿热蕴结型泌尿系结石疗效较显
著,显示了葎草溶石、抗炎、利尿、解除尿路梗阻、促进结石
下移等功效,对局部组织水肿、炎症有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
结石排出,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有研究[7]发现,结石患者
尿钙浓度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而主要表现为抑制物浓度改
变,尿石症患者尿镁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提示尿抑制物减少
是尿石症的重要特征。而结石患者尿磷明显低于正常值,可能
是机体为对抗结石形成而产生的旁路代偿性反应。本文结果
显示,两组治疗前后尿钙水平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治疗后尿镁
及尿磷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考虑与葎草提升结石患者的
抑制物浓度有关,对排石或预防结石复发有一定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米华,邓耀良. 中国尿石症的流行病学特征[J]. 中华泌尿外科
杂志,2003,24(10):715.
[2]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 [M]. 1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259.
[3] 陈贵廷,薛赛琴. 中药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学苑出版社,1992:491.
[4] 黎俊明. 葎草的临床应用[J]. 新中医,2010,42(1):96.
[5] 李俊婕,王晓静. 葎草的研究进展[J]. 齐鲁药事,2007,26
(6):353.
[6] 柳诗全. 葎草醇提液的抗炎作用研究[J]. 河南医药信息,2002,
10(11):11.
[7] 常连胜,冯陶,郭应禄,等. 结石病人尿骨桥蛋白测定的临床
意义[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21(12):709.
(收稿:2015-06-07)
(发稿编辑:阳 光)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尿电解质浓度比较 (mmol/L,χ- ±s)
组 别 例数
尿 钙 尿 镁 尿 磷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2 1.26± 0.40 1.15±0.39 1.14±0.66 3.96±1.84 5.05±2.67 14.47±4.26
对照组 31 1.24±0.38 1.18±0.41 1.23±0.49 1.56±0.27 5.26±2.50 6.08±2.88
t
1
,P 1.11,> 0.05 8.16,< 0.01 10.56,< 0.01
t
2
,P 0.60,> 0.05 3.28,< 0.01 1.20,> 0.05
t
3
,P 0.20,> 0.05 0.30,> 0.05 0.61,> 0.05 7.19,< 0.01 0.32,> 0.05 9.13,< 0.01
注:
1、2
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
3
为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